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
成人礼的意义

成人礼的意义:
1、成人仪式是象征着年轻男女年满18岁时成年的仪式。
中国成人礼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人礼这三个字已经是掌握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时代脉搏,为中华民族和传统文化奠定了良好的立足点。
2、青少年在成人礼上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开启自己独立的思想,洗心革面,培养感恩的品格,并且还能在成人礼上记住历史,从而造福生活。
3、自我肯定。
每个人都会有他的才能、特点,有的只是自己并未发觉。
成年礼的意义就是宣告:我长大了,我现在是大人了,我已不再是儿童、少年了。
过去都是靠父母靠师长,现在我成人了,我要自我肯定,做自我的主人。
一个人能肯定自己生命的价值,就能开发无限的潜能。
4、承担责任。
青年是社会的动力、国家未来的希望。
在青少年阶段,无论家庭或学校、有钱或没钱、什么事情好与不好,都是父母师长负责,自己都不用管。
但是,现在成年了,自己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国家的责任,我都要能担当。
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风霜雨露,要培养承担的勇气才能成长,才有力量。
通过成年礼庄严的仪式,唤起青年对生命的认识,肯定自己存在的意义,进而健全人格,肩负起对自己、家庭、社会的责任。
5、感恩回馈。
人生在世,不单是个人存在。
过去靠父母爱护,给我们吃的、穿的、用的;学校师长培养我们,给我们引导,给我们知识,教我们技能。
成年后,我们要独立自主,礼赞生命,感恩生命。
往昔多少岁月,在懵懂无知中过去了;今天成年长大了,明白懂事了,我要回馈父母,帮助朋友,造福社会。
古代成人礼及其现代意义的探讨精选文档

?让我们 先来看 一下中 国古代 的成人 礼
? 在古代的中原地区,主要以“冠礼”和 “笄礼”作为“成人礼”。
冠礼
男子20岁
5
笄礼
女子15岁
6
又称元服,是中国、朝鲜、越南及日本传 统的成年礼,从原始社会的成丁礼(又名“入社 礼”)演变而来,于男子 20岁时举行。《仪礼》 17 篇的第 1篇就是《士冠礼》,足见其重要程度。日 本古代也经曾有仿效中国的冠礼仪式,后来演变成 有当地特色的元服仪式。《朱子童蒙须知》中提到 过孩童的礼教由冠礼、服饰开始。冠礼是华夏礼仪 制度 之首,是对汉人进行礼教的开始。周朝士大夫 年及二十行冠礼,王公年及十五而冠。
在冠禮前先在祖廟的廟門進行占卜 ,決定舉行冠禮的日期。
12
jī iǐ
? 笄,即簪子。自周代 起,女子年过15,如
已许嫁,便得举行笄 礼,将发辫盘至头顶, 用簪子插住,以示成 年及身有所属。
参礼人员
笄礼参礼者以女性 为主。主人、正宾 、赞者、赞礼、摈 者和执事由女性担 任。
13
? 1)迎宾
? 2)就位
10
? ③正宾1人 (就是为冠者担任加冠的德高望 重的那个人)
? ④赞者1人(就是协助正宾加冠的助手,也协 助冠者梳发、更衣等,可选择师长、兄姊、 好友等适当人选)
? ⑤有司3人(即为冠者托盘准备所加之冠的人, 可选择好友、兄弟姐妹等适当人选)
? ⑥客人若干(可邀请师长亲友等若干人观礼) 11
冠禮的舉行需要有三個程序 :(一)決定舉行的日期和加冠 的賓客 (二)加冠的過程 (三)取字
汉式鞋子复兴的实际,在整个冠礼过程中,可以一直穿布鞋而 不必更换。准备一件直裾深衣,一条普通大带。
“再加”所用:帽子、襕衫、革带、系鞋。
古代成人礼的历史教育意义及现代内涵

2018年第:/j期(总第787期)夫放f_古代成人礼的历史教育意义及现代内涵赵 珊(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礼仪,承载着古人的思想智慧。
冠礼作为古人的重要礼仪内容,其显著的象征意义承 载着重要的历史及现代教育意义。
本文以周代冠礼为例,探讨了冠礼的功能,从健康教育、社会公民教育和奴化教育三个方面 阐述了周代冠礼的历史教育意义,并在此基础之上从重视“成年”转折、树立自尊、自爱之意识及“家、校、社会”教育结合三个 层面论述了周代冠礼的现代内涵。
关键词:古代成人礼象征意义历史教育意义先秦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冠礼作为先秦 文化礼制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重要的历 史教育意义。
冠礼作为儒家创立的体验式道德教育模式,能 够在庄重的仪式和严肃的致辞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教育作用。
冠礼有着严格的流程、庄重的意义,如何发挥好冠礼在 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教育功能,这是探究先秦成人礼的重要 所在。
当前,青少年对“成人”的漠视,表明我国成人教育的缺 失,对青少年的成长、成 有的。
,文立先秦文化的究,探 代冠礼的征意义、历史教育意义和现代内涵,强化了先秦成人礼文化的传承。
一、成人礼中冠礼的功能在古代,冠礼乃五礼中的“嘉礼”,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 重要礼教文化。
先秦成人礼具有教化功能,体现道德礼仪的 “敬”。
,冠礼的征意义丰富,教育功能成为程的在表现。
冠礼究“”& ',冠礼中的“敬 仪、德”、“成人在 ”等内容,是 道德教育的重要体现,承载着先秦文化的 内涵。
“冠礼”的征意义彰显的是 化的教育功能,视。
(一)改变发式:象征改变身份,需接受道德约束。
冠礼中的 仪式 征着冠 的人生。
冠礼 是仪式 中的,是对 成 人为的。
冠 少年的、少年时的式,在 的冠 ,冠 ,成人 ,这 表明冠成人,有成人的 和义。
在冠礼 ,式 的征的是 的,要以成人的 ,社会道德的 。
冠礼成人 ,冠 少年的自社会和家 中,要承 成人的义,成人的为为人。
成年礼的演变及现代教育意义

成年礼的演变及现代教育意义作者:刘一辰来源:《知识文库》2018年第20期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是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四个人生仪礼,成年礼是标志个体身份转变的重要通过仪式,对于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仪式的举行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本文简单介绍了何为成年礼,总结归纳了成年礼演变的特点,指出了成年礼在当代的呈现形式和教育意义。
成年礼的举行标志着青年具有成年人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一个角色的转换,也是一次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成年礼是如何产生,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对青年的教育意义有哪些,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1 成年礼概述2018年6月15日,在福建南平,600余名高中学子行朱子成年礼,据新华网当日报道,参与成年礼的学子集体行鞠躬礼,敬父母、敬师长、敬朱子,南平市高级中学校长欧捷致辞,勉励青年学子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这可谓是当今时代规模比较大的成年礼仪式了。
成年礼是一种标志年轻人具有了步入成人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人生仪礼,我国古代就有男子成年举行冠礼,女子成年举行笄礼的传统。
从古至今,我国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成年礼都经历着散落和存续,流传至今,虽然仪式内容有所简化,宗族神秘色彩逐渐消失,但是其精神内核完整的保存下来,起到教育年轻人正视身份转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作用。
2 成年礼的演变特点成年礼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流传至今,每个阶段都有其时代特点和文化意义。
这个过程里,成年礼逐渐与其他的仪式融合,其独立性逐渐减弱,形式由繁琐逐渐变的简单。
2.1 成年礼与其它仪式的融合举行成年礼的意义,是为了认可年轻人进入社会的权利与资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可见对于成年礼具有一定的年龄规定。
婚礼同样也是只有到达一定年龄的青年男女才可以举行的仪式,明清以来,冠礼、笄礼逐渐的淡化,到了民国,大部分家庭选择在婚礼迎亲前举行成年仪式,作为青年成熟的标志和象征,成年礼和婚礼出现融合的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教育18岁成人礼

古代的成人礼
古代的成人礼称为:冠笄礼 男子为:冠礼 女子为:笄礼 古代的礼节非常多,其中「冠礼」是一切礼节的 开始。到二十岁行了「冠礼」之后,才进入礼仪 的成人世界。
1 什么是成人礼 2 传统成人礼仪式 3 关于成人礼 4 成人礼的意义
传统成人礼仪式
先民以男子20岁、女子15岁为成人的年龄门槛。
笄礼的仪式与冠礼基本相同,不同的是: 主宾,有司,赞者等参礼者宜由女性担任, 行礼地宜于堂室。 行笄礼就是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结成一 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 髻插定发髻。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 的女宾为少女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 。
传统成人礼仪式
贵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在公宫或宗室接受成 人教育,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 作为媳妇必须具备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 德礼貌与女红劳作等技巧本领
宋代又提倡冠礼 明清时期民间很少行冠礼
传统成人礼仪式
笄礼的准备
笄礼的年龄小于冠礼。男子冠礼是20岁,女
子笄礼是15岁。《礼记杂记》说“女子十有
五年许嫁,笄而字”如此,则许嫁的年龄是
十五岁。如果女子迟迟没有许嫁,则可以变
通处理,《礼记内则》郑玄注说“其未许嫁
,二十则笄”
58%
42%
传统成人礼仪式
笄礼的仪式
行礼时所穿的服装不同
以前举行成人礼时所穿的服装必须是正统的传统汉服.可是现在行礼 时都只需穿着一件主办大会所派发的衬衫就可以了
关于成人礼
01 02 03 04
告别童年和少年,年轻的公 民向国旗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 旗冉冉升起,全场行注目礼。 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全体18 岁青年面对国旗,右手握拳 举起,庄严宣誓——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对于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来说,“成人礼”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这是一个几乎在全世界不同民族、部落、氏族中都曾经存在或至今还依然存在着的通过礼仪。
它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令许多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惊讶不已。
它是对于生命存在的一种真正的确证,一种文化的介入。
是人类对于生殖现象认识的一个飞跃,也是人类对于婚姻文化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习惯性规则。
确实,“成人礼”对于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但有人会认为,那仅仅是在原始社会,至多或者是在传统社会中,今天,人们对于“成人礼”已经淡弱甚至放弃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就试图通过对于传统“成人礼”的叙述和它所具有的文化内容的发掘,重拾“成人礼”或成人宣誓在现代或当下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让从传统中回归的“成人礼”文化,在现代社会重放异彩。
一、传统“成人礼”形式多样从本质上来看,“成人礼”是对于一个人在进入负有使命的成人社会时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通过这种仪式,证明他们已经从青少年进入了成人行列,并相应地获得成人社会所具有的各种权力,尤其是婚姻——性关系权力。
从我们所知的“成人礼”习俗来看,所有的“成人礼”都有一整套相关的仪式,只有通过所有的仪式,才能加入真正的成人行列,获得并拥有成人的各种权力义务。
在古代的中原地区,主要以“冠礼”和“笄礼”作为“成人礼”。
而“冠礼”和“笄礼”,尤其是“冠礼”,下面的内容是其仪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第一,实行严格的年龄限制。
这就是男子在20岁,女性在出嫁即十六七岁时举行仪式。
《礼记·乐记》载:“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笑。
”第二,行“冠礼”时须裸祭祖先,即以酒来祭把祖先。
《孔子家语》载:“行冠事,必于祖庙以裸享之礼将之。
古代成人礼及其现代意义的探讨

古代成人礼及其现代意义的探讨古代成人礼的现代意义在于传承文化和价值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成人礼的形式和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它的核心意义却没有丝毫改变。
现代成人礼强调的是一个人进入成年后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责任感,包括独立、自律、尊重他人、追求真理和关心社会等。
首先,现代成人礼强调的是个人独立和自律的能力。
在古代社会中,成人礼是让年轻人学会照顾自己、独立生活的重要过程。
而现代社会中,由于物质条件的改善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年轻人更容易获得独立生活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因此,现代成人礼更注重培养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其次,现代成人礼强调的是尊重他人和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在古代社会中,成人礼往往强调个人的家族和社会地位,强调个人对家族和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而在现代社会中,一个成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价值观更加关注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社会的责任。
现代成人礼应该强调个人尊重他人的权利,践行友善、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观,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事务。
此外,现代成人礼也应强调追求真理和不断学习的精神。
古代的成人礼往往强调学习传统文化和礼仪,但现代的成人礼应更注重的是培养个人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精神。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一个成年人应该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现代成人礼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年轻人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综上所述,古代成人礼及其现代意义的探讨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
古代成人礼注重的是个人独立和社会责任,而现代成人礼应强调的是独立、自律、尊重他人、追求真理和关心社会等方面的素养。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成人礼都是一个人从童年进入成年的重要仪式,标志着他们的成熟和责任。
通过探讨古代成人礼和现代成人礼的共同点和区别,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人礼的意义,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中,为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成人礼对人生意义的解析

成人礼对人生意义的解析成人礼对人生意义的解析成人礼是许多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仪式,标志着一个人正式步入成年阶段。
尽管不同文化的成人礼形式各不相同,有的是通过举行庆祝仪式,有的则是采取游学或参加特殊活动的方式,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使年轻人认识到他们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获取到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首先,成人礼对于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成人礼,年轻人能正式摆脱童年的束缚,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
这种独立性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同时也能够更加独立地做出自己的决策。
年轻人在成人礼之后,会意识到他们不再依赖父母或者其他人的辅助,而是需要自己去承担生活的责任和照顾自己的需求。
其次,成人礼对于社会来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成人礼将年轻人融入到社会的主流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社会规则和价值观。
它使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到成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工作、婚姻、家庭等,并从中学习到如何在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成人礼还可以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此外,成人礼还对于家庭来说非常重要。
成人礼是一个家庭庆祝年轻人成年的重要时刻,它标志着家庭中一个新的角色的诞生。
这个新的角色将会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也会为家庭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成人礼可以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建立更加平等和成熟的关系,促进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成人礼对于整个社会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成人礼可以培养年轻人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
年轻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当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人礼通过提醒年轻人担负起这样的责任,使他们从小就具备了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
总之,成人礼对于个人、社会、家庭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更是一个标志着年轻人蜕变的重要时刻。
通过成人礼,年轻人能够正式迈入成年阶段,从而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享受到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的回归:“成人礼”的现代意义对于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来说,“成人礼”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这是一个几乎在全世界不同民族、部落、氏族中都曾经存在或至今还依然存在着的通过礼仪。
它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令许多文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惊讶不已。
它是对于生命存在的一种真正的确证,一种文化的介入。
是人类对于生殖现象认识的一个飞跃,也是人类对于婚姻文化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习惯性规则。
确实,“成人礼”对于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但有人会认为,那仅仅是在原始社会,至多或者是在传统社会中,今天,人们对于“成人礼”已经淡弱甚至放弃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就试图通过对于传统“成人礼”的叙述和它所具有的文化内容的发掘,重拾“成人礼”或成人宣誓在现代或当下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让从传统中回归的“成人礼”文化,在现代社会重放异彩。
一、传统“成人礼”形式多样从本质上来看,“成人礼”是对于一个人在进入负有使命的成人社会时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通过这种仪式,证明他们已经从青少年进入了成人行列,并相应地获得成人社会所具有的各种权力,尤其是婚姻——性关系权力。
从我们所知的“成人礼”习俗来看,所有的“成人礼”都有一整套相关的仪式,只有通过所有的仪式,才能加入真正的成人行列,获得并拥有成人的各种权力义务。
在古代的中原地区,主要以“冠礼”和“笄礼”作为“成人礼”。
而“冠礼”和“笄礼”,尤其是“冠礼”,下面的内容是其仪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第一,实行严格的年龄限制。
这就是男子在20岁,女性在出嫁即十六七岁时举行仪式。
《礼记·乐记》载:“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笑。
”第二,行“冠礼”时须裸祭祖先,即以酒来祭把祖先。
《孔子家语》载:“行冠事,必于祖庙以裸享之礼将之。
”裸,以酒灌祭祖先。
这与“女子许嫁,笄而醒之,称字”②相似,醴为甜酒。
说明“冠礼”或“笄礼”须举行向祖先祷告的祭祀仪式。
第三,冠笄礼时仪式非常隆重。
首先,须择吉日佳宾,即“冠礼喜筮日筮宾。
”③其次是于祖庙之中行“冠礼”,并须备有礼乐之器。
其三是亲朋齐集,司礼人发表祝辞。
其四是“冠礼”后取字。
所谓“男子二十,冠而字。
”④而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一些部落、氏族、民族中,则有五花八门的“成人礼”礼仪,如古吴越的“断发文身”,百越民族中的凿齿、拔牙、染齿,西南一些少数民族中的“穿裙子”和“穿裤子”礼,以及象澳大利亚土著的割痕、拔牙、耐苦考验等礼仪,这些“成人礼”也都有各自与习俗相结合的仪式。
人们只有通过这些仪式,“成人礼”才算完成,成人的权力和义务才能最终获得。
世界上流行过的“成人礼”不仅仪式多样而繁杂,且由于各自对“成人礼”仪式及认可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⑤:1.标志型这是一种以某种物化或在身体上留下痕迹作标志的“成人礼”仪式。
它的目的是将成人与未成人者用非常直观的形态加以区别,以使成人者享受到成人权利的同时,也遵守成人所需要遵循的各项禁忌,并利于社会成员的监督。
标志型成人仪式是“成人礼”最古老的形式之一,目前在许多民族中仍然存在的染齿、文身等是它的遗存。
2.拔除型这是一种类似于宗教仪式或由宗教人员介入进行的“成人礼”型式,早期以女子初潮后立即实行隔离、破身等仪式为代表,后来则发展到类似于瑶族的“度戒”、彝族的换裙礼等型式。
一方面拔除未成人者的不祥或邪祟,另一方面则指导少女如何去过婚后生育、抚养孩子、操劳家务等现实生活。
拔除型的根源可能来自于人类对于女性月经古老的禁忌。
3.考验型这是一种通过各种磨难来考验参加“成人礼”者的仪式,习俗规定,只有通过考验的成人者,才能为社会群体所接纳。
这种考验型的“成人礼”仪式,对于在自然条件低下而又艰苦、危险的环境中生存的原始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考验型的“成人礼”仪式,大都以男子为多。
仪式有诸如割礼、拔牙、凿齿、烟熏、鞭打、割痕、有时限的放逐等等不同的形态,以各自文化可以容纳和认可的度为限。
4.装饰型这是一种在成人时进行某种点缀装饰以象征成人的仪式,这种仪式非常明显是标志型“成人礼”的延续和发展,因为装饰的目的,与标志型‘‘成人礼”一样是为了区别成人与非成人者,并最终可以确定成人者的权利和义务。
古代汉族的冠礼和笄礼,裕固族的“帐房戴头”等都是这类“成人礼”的代表。
5.象征型这是一种以替代物或某种仪式来表达成人的“成人礼”型式,其目的是通过物化或仪式,象征性地表示成人。
因此,象征手法或意义,往往大于“成人礼”本身的仪式。
如纳西族等民族中实行的“穿裙子礼”、“穿裤子礼”,彝族的“换裙”礼,亚马逊平原亚瓜人的流头礼等等都是以象征性的替代物和仪式来表达成人,从而赋予参加者成人权利的型式。
需要指出的是,类型的划分仅仅是为了在学术上进行某种规范,使我们能更清楚地感受到“成人礼”所拥有的不同的形态。
而事实上,每个民族所实行的“成人礼”,从来都不是可以机械地进行强行划分归类的。
如冠礼既具有装饰的内容,同时也是一种成人权利和男女生别的象征。
割礼、拔牙、文身,既是对“成人礼”参与者的考验,也是成人标志的方式。
所以,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不同类型之间的“成人礼”,其目的和价值指向不仅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而且也是互相贯通的,甚至仅仅是多种文化蕴含的表征之一。
二、传统“成人礼”文化意义丰富多彩“成人礼”之所以来到人类中间,成为人类文化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必定有它独特、深刻而又多种多样的文化蕴含。
正是这些文化蕴含,支持着“成人礼”的存在和在历史过程的不同阶段得以延续。
从大的来看,“成人礼”的文化意义集中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建立标志系统从国内曾经存在的“成人礼”来看,建立标志系统,是非常明显的文化目的。
冠礼、文身、凿齿、染齿、改变服饰等,都是如此。
由于建立标志系统的需要,“成人礼”的标志都选在明显的部位。
冠礼、笄礼、帐房戴头是如此,文身也是如此。
“成人礼”的文身在古吴越是文刺于额头,⑥高山族对于“成人礼”的文身就是在额头,黎族则在脸上,至于手脚上,则并不很重要的文身。
割礼虽然并不是最明显,但如果能理解我们后面所推定的“成人礼”作为一种婚姻一性关系的标志体系,那么,割礼仍然是非常直观的。
拔牙不仅明显,而且不容改变,因为凡成人者,只要一经拔去牙齿,便不可能再生长出来,而要检验是否成人只要露出牙齿一看便知。
世界上所有盛行“成人礼”的民族,建立标志都是最主要的文化主题,极端的是以完全毁伤自己的身体来建立标志,如菩托库多人在下唇和耳轮上塞进巨大的栓子,爱斯基摩人的男子则在下唇中两口角所穿的孔中塞进骨片、象牙、石子、木片等物。
澳大利亚土著也有以在鼻子中穿进木条、骨片作为成人标志等。
较为温和的则以象征性的仪式或物化作为标志。
如赞比亚对女孩子“成人礼”的标志是裹毯子和挑毯子,穆里克人则以戴帽子来象征成人,阿卡洛列人则以截短自己的头发作为成人的标志等(是极端还是温和不说明文化进化)。
这一切的标志,形式上是区别成人与非成人,目的是区别成人与非成人可能享有的所有权力。
2.通过考验,确认成人考验是“成人礼”仪式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文化内容,通过各民族、落部或氏族间“成人礼”不同考验的人才能被接纳为正式成员。
为了保证每一个通过“成人礼”的成人都可以承担成人的责任和义务,传统的“成人礼”对于成人的考验是非常严格的。
在火地岛的锡克兰人中,考验有两种形式,一是用带着面具的“魔鬼”对参加“成人礼”者进行恐吓,二是对妇女保守这种面具的秘密,否则将会被处死。
至于曼旦——印第安人的“成人礼”中则有一个可怕的“波克杭”钩悬仪式,麦克劳德(W C Macleod)这样叙述:曼旦人房屋有四根中柱,参加成丁礼者被用绳子缚在钩上举起未,悬挂在一根柱子上。
他身体赤裸,手持巫术袋,钓上还系着盾牌。
当悬挂完毕,便由一个随从将他旋转起来。
他因旋转而虚脱,然后一个旁观者高呼:“死了!”把他弄下来放在地上,他一直躺到真的死去或苏醒过来,无人理睬。
假如真的死去,被认为是“大神”带走了(这是很少发生的);苏醒则认为是“神”使他复生。
⑦而潘格威人则用毒蚂蚁口丁咬和有毒植物扎刺等方式来考验参加成人礼者。
这种考验几乎盛行于世界绝大多数拥有成人礼的民族之中,尤其是男性成人礼中。
割礼、文身、凿齿、鞭打、恐吓等都是考验的形态。
我国瑶族成人礼“度戒”的考验则非常具有典型性。
度戒除了由师公作法请神、安名(即取法名)、喊村、路祭、睡阴床等仪式之外,还要经过上刀梯、踩火砖和翻高台的考验,只有通过这些考验者,才算真正地成人。
因此,非常明显,考验只不过是为了确认成人。
考验是手段,确认成人才是目的。
然而,同样非常有趣的是,所有这些考验,都与下面另一个文化主题相关联,即参加成人礼者的死亡一再生过程。
3.完成死亡——再生过程在“成人礼”的死亡——再生过程中,死亡是手段,再生是目的。
再生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新生,其本质结构是:死亡一再生一新生一生命一性权力(繁殖的权力),它以再生后的生命个体获得某种标志而结束,与建立标志归于统一。
“成人礼”中“死亡”的目的之一是与自己的儿童期隔断,同时,从男性来说是与女性隔断,从女性来说是与男性隔断,而最终是与原生命(末成年的生命)隔断。
这种隔断在我国的一些“成人礼”中已经不是很明显,但部分改变自我,则还是明显可见的。
黎族关于文身由来的兄妹婚传说中,妹妹文身,其实就是隔断原生命(妹妹)的一种有效手段。
冠礼笄礼、穿裙子礼、穿裤子礼、凿齿、拔牙、文身都是改变部分原我以替代整个旧我的方式,目的是与未成人前的生命隔离分断。
既然与原生命隔断,那么就必然要有新生。
这种新生有点类似于我们所说的脱胎换骨,它的最主要表征是给完成“成人礼”的新生者以一个新的名字。
在我国冠礼笄礼后都要取字,世界上许多民族在举行“成人礼”后都要赋予一个新的名字,并对旧名字实行禁忌。
上海松江、青浦的“庆号”也是如此。
姓名从现代人看来,本应是一种符号,与主体没有本质上或内在上的联系。
但原始人却将它视之为主体,至少是人身体的一部分,它象身体中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一样是不可缺少的。
对于名字的恶意将导致对身体器官一样的损害。
因此产生了种种禁忌,如不让人知道自己的真名,常常取两个名字,非隆重场合不使用名字等等。
古时称字不称名,其原始含义也在于对名字的禁忌。
据弗雷泽的研究,这些禁忌,主要是为了防止敌人利用巫术而伤及主体。
⑧但名字的作用还包含另一层原始思维,即它象新生儿取名一样,标志着一种生命主体,这种新生命主体拥有蓬勃的生机就是因为他的名字是远离死亡,不被死神所知的。
许多民族在年长之后还要重新取名,其文化蕴含也在于这儿。
所以,“成人礼”的新生往往以取一个新名字结束,这个新的名字就象婴儿一样,赋有新的生命。
而这种新的生命,被隐含在文化之中则是繁殖的权力和能力,因此,“成人礼”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具有婚姻——性关系的权力,即具有繁殖后代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