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20201101095704)
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在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信仰伦理、风俗习惯、艺术表现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入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虽然科技进步、数字化生活不断升级,但传统文化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篇文章将会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记录了一个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智慧,是传承和发扬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的重要源泉。
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可以让人们回顾历史、感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
二、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通常包括习俗、风雅、民间食品、服饰、建筑等。
这些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体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的细节和习惯上,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比如春节贴春联,吃团年饭等习俗,这些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不仅丰富了民族的文化内涵,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提高人们的生活素质。
三、传统文化的道德价值传统文化往往是一种融合了道德价值的文化,体现在人们的社会道德、人文关怀等方面。
传统文化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道德传统,其中包含了一些智慧、思辨、体悟、体验和感悟,是一种思想启蒙、行为规范的思想文化。
传统文化引导着人们在行为方面注重道德和良知,是一种保障人类进步的智慧之光。
四、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是其最为重要的价值,它是由正义本质、知识文化、艺术美感、精神自由和观念流传等方面构成的。
这些精神价值让我们认识到了人类与文化的关系,了解了文化之间相互衔接的内在信念和智慧,同时还为人们寻求更高的目标提供了精神支持,激励人们在一些道德、文化、社会等方面更加努力和坚定。
总体来看,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具有着重要而广泛的现实意义。
它无论从历史、生活、道德和精神等方面来说,都为人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价值体验。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当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当代意义在现代中国,我们在不断西化:注重一些西方文化,过一些西方的节日,但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冲击,现代化大潮席卷中国后,国人也越来越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了,越来越注重将传统文化与个人、与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使这个民族傲然立于世界。
一味跟风于大国强国,只会失去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一个国家一旦失去了其独特的文化,便会失去其根本,也就失去在世界上存在的独立性。
在现代世界,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中国立足自身,对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中国的重大意义首先体现在包容性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张思想文化的开放性,这种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能够极大影响中国文化,经济甚至政治。
“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国可以最大程度的吸收西方优秀的经验成果,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不能与其他文化隔绝开来,否则将会出现夜郎自大、孤芳自赏等问题,一个包容的开放的国家才能够一直走下去。
并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变通性,“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通过变革以求发展的精神一直存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支撑着中国能够一直发展下去,经久不衰,并且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华丽的色彩。
“一国两制”思想,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允许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存在于一国之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巨大包容性及变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两个建设好”,就是“一国两制”宽广博大的追求。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体现在“和”上。
“礼之用,和为贵”、“和实生物”、“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的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顺应自然,与自然相通相依,协调一致,和谐共处。
“和”对与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猜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精神源泉,也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已经逐渐淡漠,但是其所传承的精神和文化价值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现代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是由其所体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所确定的。
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人文精神、艺术美学、哲学思想等等。
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的探讨: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强调的是“仁爱”、“忠诚”、“孝道”、“尊老爱幼”等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德规范。
这些人文精神令人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人本主义,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将人的尊严和价值观念置于高位的价值体系。
艺术美学: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领域的贡献也相当丰富。
中国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都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
艺术的审美标准也早已经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塑造,以“神韵”、“气韵”、“藏韵”等表现手法为主要特征,强调了以“气质”和“境界”为核心的审美观。
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也值得探究。
尤其是儒家思想,其强调“和为贵”、“孔孟之道”、“礼”、“义”、“廉”等,为现代社会推崇和谐、公德、诚信以及共存等理念提供了借鉴。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并没有流失,只是它在新时代中得到了不同的应用和实现方式,因而又产生了新的现代意义。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意义:社会和谐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和为贵”、“亲友互助”等观念,给了现代社会高效合作和人与人之间协调发展的基础,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价值观的升华:中国传统文化还在现代社会中对价值观的升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的中国人对待人际关系、家庭观念、文化认同等方面的价值观有更大的升华和修正,这使得中国传统精神更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价值观的升华。
中华文化传统在现代中国的价值与意义

中华文化传统在现代中国的价值与意义中华文化传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和精神支柱。
在现代社会,中华文化传统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还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体验。
一、中华文化传统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中华文化传统是中国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更体现了中国人的态度和价值观。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启示作用,例如:1. 追求和谐共处中华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上帝都应该和谐共处。
这一理念对于现代社会也是非常有启示意义的,如今的社会普遍存在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种族歧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都反映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
因此,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追求和谐共处,摒弃对于自然和他人的破坏和伤害,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上帝之间的和谐共处。
2. 崇尚善行爱心中华文化提倡的道德观念中,强调的是善行爱心。
这种价值观念对现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如今社会上存在着很多贪污、腐败、暴力等不良现象,社会道德水平不高。
中华文化传统中崇尚的善行爱心,就是要我们用良好的道德行为影响他人,传递爱和关怀,让社会更加美好和谐。
3. 强调人与伦理中华文化重视人与伦理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的幸福和成就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太关注物质和经济上的成功,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而中华文化传统强调人与伦理的关系,让我们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交流,强化人的主观感受,更加注重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
二、中华文化传统对于情感生活的影响中华文化传统不仅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启示有着重要意义,还对于人们的情感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华文化传统中凝聚的智慧和情感,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情感的支撑和共鸣。
1. 家庭亲情中华文化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人生的起点和归宿。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一)传统文化宣扬的道德文明正是给予科技、商业、法制,以至生活各个方面的原则性指导。
失去了道德文明,故虚妄邪僻,无所不至,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特点。
学习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就是要恢复道德文明以对治虚妄无根的现代心灵。
我们的传统文化,体现为五伦八德的伦理与道德精神,而其表明,对人是仁民爱物,对己是修省立诚。
这可透过教育而重植人心。
教育更应纳入学制课程,让国民对自己文化中的道佛二教有基本的认知,并为他日追求心灵生活时有所持循,让人们拥有辨别邪正的能力。
儒释道三教的义理是我门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不但对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作用的,而且我们民族的共同信念与气节,都是由这里产生的。
因此。
恢复儒释道三教在我们文化发展中的首要地位,传统文化的现代虾才算真正的落实。
由儒释道三教所形成的中华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特色是奋发进取、重礼知义、敬天法祖、崇德报功。
这样的民族,在社会内部必然重真才实学,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而对外则能仁民爱物,和平理性,与人同乐。
假如我们能使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重心,则中国自然能够成为保至名归的利益之邦。
礼仪道德,是贯穿于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可以说是其他一切文化基础。
而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道德,又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主要因子,几千年来,人们一切生命活动,皆以其为基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特征,概括起来,我们可以归纳为这么几点:第一,以德行修养为安身立命之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注重的就是个人的自我修养。
第二,以中庸为基本处世之道。
作为儒家推崇的为人处世之道,中正平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
第三,以耕读传家为本的治家之道。
中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人们世世代代被束缚在土地之上,而科举取仕又成为他光宗耀祖的唯一通道,于是耕田、读书成为古代文化基本治家之道。
第四,以经学为治学之根本。
因为是科举举仕,而封建统治者又崇尚儒家之道,儒家一概以经学为根本,因为学习儒家经典,成为文人治学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文化都对中国个人人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毕竟中华民族是在长期积淀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人虽然接受了世界各地的文化的影响,但是很明显地保留了中国的特质。
当今世界工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产生于农业时代并且以其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的快节奏呢?并不见得如此,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兴起,各种国学培训班也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这些很大程度上只是形式,也没有深入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但足以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是有重要地位的,它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并不矛盾。
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植根于中华名族的精神当中,这是长期形成的,而且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传承性,中国文化在这方面显得生命力更加强大。
自春秋战国起,中国文化百家争鸣,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改善,中国文化是小农经济孕育的,对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具有适应性,并在长期的发展中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中也相互完善。
明显的就是文化和政治的适应,我们看到,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盛世享用乱世形成的优秀文化思想,乱世糟蹋盛世积累的物质财富”。
中国古代的君王很早就认识到思想的重要作用,利用知识分子治国,统一思想文化以稳住知识分子,文化与政治从来就没有分开过。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我个人并不认同。
我认为儒释道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儒家讲修身,道家讲守心,佛家讲清静。
已故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曾指出,儒道是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
在中国,释道三教虽然观点不同,历史上曾出现过摩擦,但总体上说数千年来一直和谐相处。
在中国,三教并流,互渗互融互化,与其他学派一起在长期的交流中造就了中国文化。
在中国之所以能出现三教并流的状况,我认为这与中国文化的主旨:和,是分不开的,这点表现出的中国人的特质是能忍,会包容,表现在文化上就是兼收并蓄。
有人认为儒家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我认为是出于儒学一直被作为官方哲学这点考虑的,但这只是因为儒家的出世观和它提倡的齐天下的种种理念适合治国,而他的学派同样以其特性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中国传统文化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忘和忽视。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文明,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具有现代价值和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伦理是时代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仁爱、礼仪、忠诚、诚信等传统道德观念是时代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道德的缺失和伦理的混乱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不少人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缺乏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伦理中寻找答案和指引,去弘扬这些传统的美德,让他们成为时代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力量。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自信的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历经沧海桑田,具有独特的思想和哲学。
这些思想和哲学表达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国际交往中也能够树立自信的姿态。
当代中国需秉承文化自信,注重中华文明传承,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保护好,让中国的文化丰富多彩,融合中西文化,开创更为光明的文化发展前景。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价值观的重构。
传统文化是富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关注个体,更关注整个社会的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注重爱、善、美、道、信等价值观,对于推进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着充足的参考和启示。
在这个过程中,“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等重要理念也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
它所传递的文化思维和智慧,也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发扬的。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感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文明的精神,集中了民族的历史、习俗和风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符号和文化象征。
巍峨的长城、雄伟的故宫、穿越时空的昆曲、民间的习俗等等都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他们将民族的记忆和认同感延续着,使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更加自豪和认同。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凭借,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心智之源。
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具有现代价值和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有什么

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有什么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工业化,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发展,当然传统文化也有一些现实的意义。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传统文化主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对你有用。
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一、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文化,广义上讲,它是指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的能力及其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对传统文化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部的吸收,只有站在时代高度,通过实践检验。
汲取精华,清除糟粕,才是正确地发挥作用。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
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
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
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
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
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
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
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民族精神做起。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
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过程称为西化派是错误的。
从认识论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传统文化宣扬的道德文明正是给予科技、 商业、法制,以至生活各个方面的原则性指导。
失去了道德文明,故虚妄邪僻, 无所不至,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特点。
学习传统文化的现代意 义,就是要恢复道德文明以对治虚妄无根的现代心灵。
我们的传统文化,体现为五伦八德的伦理与道德精神,而其表明,对人是仁民爱物, 对己是修省立诚。
这可透过教育而重植人心。
宗教教育更应纳入学制课程, 让国民对自己文 化中的道佛二教有基本的认知, 并为他日追求心灵生活时有所持循, 让人们拥有辨别宗教邪 正的能力。
来的民族特色是奋发进取、重礼知义、敬天法祖、崇德报功。
这样的民族,在社会内部必然
重真才实学,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而对外则能仁民爱物,和平理性,与人同乐。
假如我们 能使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的重心, 则中国自然能够成为保至名归的利 益之邦。
礼仪道德,是贯穿于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可以说是其他一切文化基础。
而以儒家为 代表的封建道德,又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主要因子, 几千年来, 人们一切生命活动, 皆以其为 基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特征 ,概括起来,我们可以归纳为这么几点:第一,以德行修养 为安身立命之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注重的就是个人的自我修养。
第二,以中庸为基本 处世之道。
作为儒家推崇的为人处世之道,中正平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成为人们追求 的理想状态。
第三, 以耕读传家为本的治家之道。
中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人们世世代 代被束缚在土地之上, 而科举取仕又成为他光宗耀祖的唯一通道, 于是耕田、 读书成为古代 文化基本治家之道。
第四,以经学为治学之根本。
因为是科举举仕,而封建统治者又崇尚儒 家之道,儒家一概以经学为根本,因为学习儒家经典,成为文人治学的根本。
第五,以义利 和一为基本价值追求。
义利合一是价值追求的理想状态,二者冲突,舍利取义。
第六,以主 观意象为基本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明显缺乏思辨性,而更注重形象性, 强调一种外在形式之优美。
以上六点,我认为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这种精神, 构成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因素。
传统留给我们物质的东西, 是少之又少的, 而从物质中所透出文化精神则源远流长, 因 此,我觉得要谈中国传统文化之现代意义,从这个方面入手,更有现实性。
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有人类学家曾提出这样的观点: 传统文化是保存先人的成就, 并使继起的后代适应社会 的一种既定存在形态; 若没有传统文化, 现代人绝不会比类人猿更高明。
因为生物学意义上 的遗传最多只能使我们在生理构造方面比类人猿更精细一些, 只有传统文化的世代承袭才使 我们成为真正的人。
所以,从一般意义上讲, 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不可能没有意义, 它是我们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理性工具。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现代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国文化传统,是构成中国文化的特质,没有这种文化的继承,则无法保持中华民族 在文化上的延续性,则将失去民族的独立性。
一个国家失去了其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便会失去其根本,也就失去在世界上存 在的独立性,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的现代文化精神的建立,为中国赢得世界,走向世界 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现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以及灿烂的传统文化,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称道。
这不仅 对于树立中国的自信心, 也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如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人 们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准则。
中国文 化中所蕴含的“和”的精神内涵。
对缓和国际矛盾,解决国际争端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时 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四 结束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对于我们当 今社会是大意义的。
我们只有吸收一切古代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 摈弃一切传统文化的糟粕, 同时, 保持
儒释道三教的义理是我门传统文化的核心, 们民族的共同信念与气节, 都是由这里产生的。
首要地位, 传统文化的现代虾才算真正的落实。
它不但对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作用的, 而且我 因此。
恢复儒释道三教在我们文化发展中的 由儒释道三教所形成的中华文化, 所表现出
中国文化的独立性,而不至于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创造一种属于中国本国民族文化,才能让中国立足世界文化之林而不败。
首先,传统文化可以安顿中国人的个体生命。
因为人类生命的安顿古今中外都是通过特定的文化来实现的,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文化中所体现的超越神圣的信仰与价值来提供生活的意义与安顿生命的无常,离开了特定的文化就不可能存在抽象挂空的超越神圣的信仰与价值。
第二,传统文化可以重建中国人的社会道德。
当今中国的社会道德已经全面崩溃,中国处在“一切向钱看”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所谓全民经商、全民炒股、全民言利、全民发财,全民造假就是这一社会的写照。
孟子说“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 ,现在的中国道德崩溃、人心败坏的状态是无法维持下去的。
第三,重拾传统文化可以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
传统的断裂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华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精神,学到西方的法律制度、科学技术却不能转化为自己的民族精神,结果中国人灵魂四处飘荡,无所归依,中华民族成了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一个不知道自己民族文化自性特质的民族。
在这种情形下,中华民族就成了一个不知道“我是谁” 的民族,一个“精神分裂无所适从”的民族,一个精神上处于“游魂”状态的民族,一个民族内聚力日益弱化的民族第四,传统文化可以重建中国乃至世界的信仰与希望。
从儒学的历史来看,儒学在本
质上是希望之学,儒学追求的正是社会和谐、世界大同与宇宙太和的信仰与希望,儒学把人类的希望寄托在人类的良知上。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儒学为中国人提供了信仰与希望,使中国人的生命存在与历史现实具有了意义,获得了动力。
它也必将在二十一世纪为人类寻求后工业时代的出路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方向。
百科名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