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四则运算》课件

挑战练习题
总结词:挑战高难度,培 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100-(30/6)*4=?
7+9*3/2=?
(3+4)*5/6=?
(8*5)/4+3=?
(10/5)+(6*3)=?
05
四则运算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 法
加法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总结词
进位不准确
总结词
忽略小数点
详细描述
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学生常常会因为进位不准确而导致结 果错误。纠正方法包括加强进位规则的理解和练习,使用 计数器或画图等方式辅助理解。
03
04
购物时计算找零和总价。
计算时间和速度。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如计算工资、计算路程等。
在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中 也有广泛应用。
02 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
加法规则
总结词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详细描述
加法交换律指的是加法满足交换性质,即a+b=b+a;加法结合律指的是加法满 足结合性质,即(a+b)+c=a+(b+c)。
详细描述
在进行小数乘法运算时,学生可能会忽略小数点 的位置和乘法规则,导致结果错误。纠正方法包 括强调小数乘法的规则和注意事项,通过实例和 练习来加深理解。
除法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总结词
除数误解为被除数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有时 会将除数误解为被除数,导致 计算结果错误。纠正方法包括 强调除数和被除数的概念和区 别,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 解。
01
03
详细描述:在减法运算中,学生有时会忽略负数的存 在,导致结果错误。纠正方法包括强调负数的概念,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四则运算课件.ppt

某动物园,分四个区域,平原动物区,水 生动物区,飞禽动物区,高山特殊动物区。
平原动物区,上午接待62人,下午离去34
人,又重新来42人,现在有多少人在平原动物
区?
下午离去34人
重新来42人
62-34=28(人) 28+42=70(人)
62-34+42=70人
平原动物区,三天接待210人,问一个星 期七天能接待多少人?
(40-15÷3)×7 =(40-5)×7 =35×7 =245
3.动物园,平原动物区一天70人参观, 水生动物区一天50人参观,飞禽动物区一个 星期共有200人参观,问平原动物区和水生 动物区参观人数之和比飞禽动物区参观人数 多多少?
解: (70+50)×7-200 =120 ×7-200
=840-200
])
练一练
按照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 ,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227755 11
3520 320×[(128+147)÷25]=3520
6 926
31484 (920+438÷73)×34=31484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解: 156-56÷4×6
=156-14×6 =156-84 =72
16×50-36÷4 =800-9 =791
125+75×4-90 =125+300-90 =425-90 =335
100-(62+540÷18) =100-(62+30) =100-92 =8
18-(20-72÷8) =18-(20-9) =18-11 =7
例题2
动物园,平原动物区和水生动物 区一个星期(7天)总共有840人参观, 水生动物区的一天50人参观,问平原 动物区一天多少人参观?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导学教案(共5课时)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导学教案(共5课时)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二、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三、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四、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则运算》本课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P2——P3 第1课时/ 共14课时1、经过察看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课目的2、在经历研究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及设置依照比较、归纳、归纳、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教课要点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课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课准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课后反省教课过程:(一)导入新授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有什么奥密呢?今日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二)研究发现1、研究加、减法的意义。
1)教课加法的意义出示教材P2例1主题图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思虑:如何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如何计算?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独立思虑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并展现线段图。
联合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总结:把两个数归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你知道加法各部分名称吗?教师总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课减法的意义课件出示P3例1(2)(3)学生独立剖析数目关系,并列式计算,并独立试试画线段图。
指名板演后说一说为何用减法计算。
总结:要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中去掉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而要求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就要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去掉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请察看以上两道问题与以前第(1)题有什么联系?1总结:第(1)题实质是已知两个数,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做加法;而2)(3)题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此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做减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各位老师,同学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①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过程三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这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①课时(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加减乘除四种口诀表,也就是会两个数之间的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理解四则运算里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规律,由于四则运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运用十分广泛,又是就一步学习教学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目标的指定是从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创造力,重视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整体考虑。
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同一级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解决题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规律计算二教学和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课堂中,不是老师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学生学习。
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节课我将利用复习导入法、例题分析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总结规律法等多种方法,一“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和应用及计算为主线。
引导学生以“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 四则运算 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法4、算式有括号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0字母表示a 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0字母表示0÷a 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位置与方向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
2、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画法2、位置间的相对性。
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观测点的确定)3、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4、45、5A、先确定观测点6、1出发7、2B站在观测点来看方向。
例如25°25°的那个角就靠近东35358、 69、 710、11、12、1a+b=b+a13、 2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14、 3a-b-c=a-(b+c)15、16、1a×b=b×a17、2a×b c = a× (b×c ) 乘18、3a+b c=a×c+b×c (a b)×c a×c b×c19、①a+b c (a b)×c = a×cb×c = a×c b×c a×c b×c a×c b×c=a+b c =(a b)×c a×99 a a×b a= a99+1 = a b1a×99 a×102= a1001 = a100+2 = a×100a×1 = a×100+a×220、三、简便计算21、122、23、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24、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25、226、106-26-74=106-26+74106-26+74=106-26-74 327、加减混合的简便28、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 425与4 125与8 125与80等看见25就去找4125就去找8 529、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四则运算课件-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件可编辑全文

15×3=45 30÷6=5 45-5=40
三、判断并改错
22+18÷2 =40÷2 =20
32-10×2 =22×2 =44
56÷8+7×3 =7+7×3 =14×3 =42
203-135÷9 = 203-15 = 188
26×4-125÷5 = 104-25 = 79
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
知学堂设计制作
一、做一做
• 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 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 一箱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 多少钱?
知学堂设计制作
二、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写成 综合算式
• 150+33=183 • 274-52=222 • 200÷4=50 • 28×2=56
答: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 5 倍。
下边方格里的数排列是有规律的。请把相加和是340的相邻的4个数 找出来,在用彩色笔圈出来。看看你能找几组。
10 80 100 150 140 110 50 40 70 20 160 90 120 130 30 60
数学游戏
找出各组算式间的关系,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如果有括号,要先 算括号里面的。
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0÷(20-5) (2)(37-15)×(8+14)
= 240÷15 = 16
= 22×22 = 484
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个数加上0, 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和0相乘, 仍得0。
183-75=108 222+63=285 50×3=150 56÷7=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知识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知识篇1、运算顺序:①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教材P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如:98 – 46 + 25 6 ÷ 3 × 98 15 ÷ 5 × 3= = == = =25 × 3 ÷ 25 × 3 12 + 12 – 21 + 312 × 4 ÷ 3 × 23= = == = == = =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材P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如:36 + 64 ÷ 4 75 + 25 ÷ 5 28 + 120 × 8= = == = =456 × 23 - 360 ÷ 912 × 4 – 20 ÷ 5 134-34 ÷ 34 + 66 = = == = == = =③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材P11)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如:100 ÷(4+21)==④推广:小括号里面如果有多步运算的,再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方法算,小括号外面如果有多步运算的,也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方面算。
如:(12 + 36 ÷ 9 )- 2 × 5====注意:小括号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⑤另类表述:四则运算分为二级,加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运算的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2、(教材P1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3、(教材P13)关于“0”的运算:①“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②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③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 a④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⑤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 × 0 = 0⑥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 ÷ a(a≠0)= 0⑦0÷0得不到固定的商; 5÷0得不到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精品教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3—5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五、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了四则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学会了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
2、原型:需要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3、探究的问题:
(1)例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整理归纳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六、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口算。
27÷3×7 3×6÷9 45+8-23 35-24+12
……
说一说你是怎要算的?
2、关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你了解哪些?
(二)探究与解决
1、探究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出示主题图
提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能口答的指生口答。
出示例1
学生独立解决。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探究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出示例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你能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全班交流
独立解决。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整理运算顺序
提问:比较例1、例2两个算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小结: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训练与应用
1、P5做一做1、2。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根据生活经验,编两道类似例1、例2的实际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3、P8练习一2、3。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小结与提高
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