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定义

合集下载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一、有限空间基本知识1、有限空间得定义:有限空间,就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得空间。

2、有限空间作业:就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得作业活动。

3、有限空间分类:(一)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室、地下仓库、地窖、地下工程、地下管道、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二)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温室、冷库、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粮仓、料仓等。

(三)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球磨机、水泥筒库、压力容器、管道、冷藏箱(车)、烟道、锅炉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得危害及辨识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存在得问题:(一)就是对有限空间得危险性认识不足,没有采取必要得安全防护措施。

(二)就是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不到位。

在未对作业现场进行通风,未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没有防护人员监护得情况下组织作业。

(三)就是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扎实,作业人员缺乏有限空间作业基本安全知识与自救互救能力。

(四)就是防护用品配备不足,作业人员缺乏必要得自救器、防毒面具等防护装备与气体检测监控仪器。

(五)就是企业没有制定切实有效得应急预案,在发生事故后,往往因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扩大。

(六)就是部分地区对有限空间作业得安全监管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薄弱环节与漏洞等。

2、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得危险有害因素3、有限空间作业常见得事故:缺氧窒息;中毒;燃爆;其她危害,如淹溺、触电、高处坠落事故也较多,还包括灼伤与腐蚀,高温作业引起中暑;尖锐锋利物体引起得物理伤害与其她机械伤害等。

4、导致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得直接原因:存在危险危害物;通风不良,致危险危害物聚集;没有采取通风、防护措施,或者防护装备失效;监护不力;引火源;作业伤害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已经2013年2月1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进入有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等气体受 限空间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佩戴适用的 个体防护用品、器具。同时,作业人员必 须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便携式气体检 测仪应放置在作业人员能看见和听到报警 的合理位置,禁止放在工作服口袋内。发 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作业人员可佩戴长管式面具、空气呼吸器等,佩戴长管面 具时,应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同时防止通气长管被挤压, 吸气口应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处。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作业负责人应向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内容和安全技 术措施交底,并指派作业监护人。作业人员和作 业监护人必须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安全措施、 应急措施等。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前、作业中, 作业负责人和监护人应进行检查、确认并签字, 落实相应安全措施。在受限空间实施作业时,严 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受限空间有关的试车、试压 或试验。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30分钟必须取样分析, 取样应按照有关规定具有代表性,特别是 置换通风后的气体。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易 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烟气以及蒸汽、 氧气的含量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如 氧含量19.5%~23.5%为合格,有毒有害 物质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 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指标),合格后才 允许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受限空间内温 度应适宜作业人员进行作业。
氮气危害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 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 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 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 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 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 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 亡。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 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 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 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有限空间作业国家标准

有限空间作业国家标准

有限空间作业国家标准有限空间作业是指空间狭小,通风条件差,容易积聚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存在坠落、碰撞、挤压、淹没、中毒等危险因素的工作场所。

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我国制定了《有限空间作业国家标准》,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了规范和要求。

首先,有限空间作业国家标准明确了有限空间作业的范围和定义。

在标准中,有限空间作业被定义为“进入口径较小、深度较大,通风条件较差,有可能积聚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存在坠落、碰撞、挤压、淹没、中毒等危险因素的工作场所”。

这一定义清晰地界定了有限空间作业的范围,使从业人员能够准确地识别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和危险因素。

其次,有限空间作业国家标准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要求。

标准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明确有限空间作业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制定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指导书,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评估和安全培训,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这些管理要求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另外,有限空间作业国家标准还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标准要求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应当配备适当的通风设备和气体检测仪器,确保有限空间内空气清新且无有毒有害气体;应当采取有效的防坠落、防碰撞、防挤压、防淹没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应当配备紧急救援装备和应急通讯设备,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这些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有限空间作业中的安全风险,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总的来说,《有限空间作业国家标准》的出台,为有限空间作业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有利于提高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水平,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企业和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标准的要求,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做好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有限空间作业中的事故发生,确保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有限空间作业国家标准最新

有限空间作业国家标准最新

有限空间作业国家标准最新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工作场所内部容积有限,进出口有限,并且通风条件较差的工作环境。

由于其特殊性,有限空间作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国家对有限空间作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以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根据最新的国家标准,有限空间作业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安全分析。

必须明确作业的具体内容、作业人员的数量和资质、作业环境的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和紧急救援预案,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2. 作业人员的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和合格考核的作业人员进行。

作业人员必须熟悉作业环境的特点和存在的危险因素,掌握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紧急救援知识,具备自我保护和互救能力。

此外,作业人员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且在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3. 通风和排气。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通风和排气必须得到有效保障。

必须确保作业场所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避免有害气体、粉尘和蒸气的积聚,以减少作业人员的健康风险。

通风和排气系统必须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 紧急救援设施。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必须配备完善的紧急救援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绳、救生器材、通讯设备、急救箱等。

作业人员必须熟悉紧急救援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救和互救。

5. 监控和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必须进行全天候的监控和管理。

必须配备专门的监控设备,对作业场所内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有害气体浓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建立相关的记录和档案。

作业现场必须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

总之,有限空间作业国家标准的最新要求,旨在规范和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和健康。

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有限空间作业基本情况

有限空间作业基本情况

有限空间作业基本情况1有限空间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一般具备以下特点:(1)空间有限,与外界相对隔离。

有限空间是一个有形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空间。

(2)进出口受限或进出不便,但人员能够进入开展有关工作。

(3)未按固定工作场所设计,人员只是在必要时进入有限空间进行临时性工作。

(4)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

有限空间因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且未按固定工作场所设计,内部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产生中毒、燃爆和缺氧风险。

2编制目的为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有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相关文件,特制订本方案。

此方案用于指导本工程现场综合水池、综合生化池、二沉池、污泥回流池、絮凝池的池内防水作业,其它有限空间施工均按此方案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以及质量。

3有限空间施工部位统计4综合水池概况本工程南侧设有一个约1700m2综合水池,综合水池分为环保事故池、集水池、投配池、酸化池、调节池、预沉池,其中环保事故池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34m,东西宽23.25m,高度4.3m,池壁设置穿墙套管,顶部设置4个1500×1000mm的设备检修孔,检修孔位置池壁内侧设置钢爬梯。

集水池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13.7m,南北宽5.15m,高度5.8~7m。

投配池、酸化池、调节池、预沉池均为敞口水池,池壁内侧设置钢爬梯,南北总长34m,东西宽21.2m,池壁高度6m。

环保事故池出口较为狭窄、其他水池较深、自然通风不良,在水池内侧面施工防水以及设备安装期间,会出现有毒有害物质集聚现象。

5综合生化池概况本工程西侧设有一个约830m2的综合生化池,综合生化池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35.45m,东西宽23.25m,高度6m,敞口设置,池壁内侧设置钢爬梯。

有限空间作业知识培训

有限空间作业知识培训

有限空间作业知识培训一、背景介绍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较狭小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工作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复杂性。

在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中,有限空间作业时常存在,如储罐内作业、管道维修等。

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有限空间作业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训内容1. 有限空间定义和特点•定义: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受限制的进入、退出以及通风有限的工作空间。

•特点:狭小的空间、通风不畅、有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难以进入和救援等。

2.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氧气不足:有限空间的氧气含量可能较低,导致窒息风险。

•有害气体:有些有限空间内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气体爆炸:有限空间中积聚的气体有爆炸危险性,一旦点燃可能引发火灾爆炸。

•空间紧缩:狭小的空间限制了人员的活动范围,增加了意外风险。

3. 有限空间作业应注意事项•预先评估:对作业空间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规划。

•通风:确保作业空间通风良好,保证人员充足氧气供应。

•个人防护:穿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作业程序:明确作业步骤,严格执行规程和操作程序。

•紧急救援:建立紧急救援计划,确保能够及时进行救援。

三、培训方法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解、PPT演示等方式让员工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知识,包括作业环境、危险性和防护措施等。

2. 模拟演练组织模拟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操作,让员工亲身体验并掌握正确的作业方法和应急处理能力。

3. 案例分析结合真实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原因和教训,引导员工警惕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

四、培训效果评估1. 考试评测通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知识的考试来评估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实际操作评估安排员工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实际操作,评估其操作技能和应对能力。

3. 反馈调查定期开展员工反馈调查,收集培训效果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五、总结有限空间作业知识培训是确保员工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环节。

通过系统的培训内容和方法,能够使员工掌握正确的作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提升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为了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我公司制定了以下的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以保障每位员工的安全。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和范围1.有限空间作业是指相对封闭或者进出口隧道狭小、有毒有害气体有积聚,可能导致员工伤亡的工作环境。

涉及的有限空间包括但不限于储罐、管道、坑道、隧道、地下室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和责任1.有限空间作业的负责人应设立专门的管理岗位,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和指导。

2.有限空间作业的责任人应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提供必要的安全措施和设备。

3.所有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培训,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和安全措施。

三、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和审批1.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作业计划的编制和审批,明确作业的目标、组织和实施方法。

2.确定相关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包括检查空间内的有害气体,测试空气质量和通风情况。

3.作业计划应在开始作业前至少24小时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并获得书面批准。

四、有限空间作业的设备和装备1.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配备符合标准的安全设备和装备,包括但不限于防护服、呼吸器、安全绳索、安全带等。

2.安全设备和装备应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功能完好。

3.所有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员工必须在进行作业前接受有关设备和装备的培训。

五、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和控制1.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确保作业过程中员工的安全。

2.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有至少两名员工同时进行,其中一人监督作业进展,并保持与外界的沟通。

3.完成有限空间作业后,必须进行作业情况记录和整理,包括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

六、应急处置和救援1.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如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报告相关负责人。

2.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应制定相应的救援计划和预案,确保员工的安全。

七、监督和检查1.相关部门应定期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作业的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和分类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和分类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和分类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的各种工作任务。

这些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1. 根据空间的大小分类:
- 狭窄空间作业:指在空间有限、通道狭窄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作,如地下室、橱柜内、管道或风道内等。

- 大型空间作业:指在空间相对较大、通道宽敞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作任务,如厂房、仓库、船舶内等。

2. 根据环境特点分类:
- 有限高度作业:指在有限高度的空间进行的工作任务,如天花板、隧道、地下室等。

此类作业需要特殊的安全措施,以防止头部受伤或卡在狭小的空间中。

- 高温环境作业:指在高温的环境下进行的工作任务,如锅炉房、炉膛、炎热的房间等。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可能面临中暑风险,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 低温环境作业:指在低温的环境下进行的工作任务,如冷库、冰箱、户外冰冻区域等。

此类作业需要防寒服装和保护设备,以防止冻伤等问题。

3. 根据作业特点分类:
- 齐步走作业:指需要脚步精确齐步的工作,如高空作业、架桥作业等。

此类作业对工人的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需要细心操作。

- 仰卧作业:指在平躺或仰卧姿势下进行的工作,如修理天花板、检修机器设备等。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需要保持稳定姿
势,以避免误伤或摔倒。

- 蹲姿作业:指需要以蹲姿进行的工作,如清洗地面、安装设备等。

在这种情况下,工人需要保持良好的平衡和体力。

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分类,实际上还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工作内容等进行更详细的细分。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
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一)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二)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