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合集下载

第一章认识生物练习题(一)

第一章认识生物练习题(一)

第一章认识生物练习题(一)一、选择题1.生物和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没有2.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狗排尿B、蝌蚪发育成青蛙C、钟乳石慢慢长大D、羊吃草3.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 A.蜻蜓点水B.种子萌发C.森林着火D.人的呼吸4.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火山爆发 B.开水沸腾 C.雨后春笋 D.潮起潮落5.下列自然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植物落叶 B.人体出汗 C.种子萌发 D.潮起潮落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狗寻找食物 B.蜗牛爬行 C.大雁南飞 D.彩旗飘飘7.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A.蜻蜓点水 B.种子萌发 C.森林着火 D人的呼吸8.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蜻蜓点水 B、钢铁生锈 C、公鸡打鸣 D、葵花向阳9.以下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B.珊瑚C.生物课本D.细菌10.下列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蜗牛壳 B.向日葵 C.石子 D.土壤11.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现象,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榕树 B.电脑 C.空气 D.水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月季 B、青蛙C、机器人 D、蘑菇13.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生物的是()A牛和松树B.细菌和病毒C.玉米和高粱D.水和石头14.下列哪些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 A.向日葵B.青蛙C.SARS病毒D.酵母菌15.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馒头上长出“白毛”16.以下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B.珊瑚C.生物课本D.细菌17.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人B.蘑菇 C.青蛙D.电脑病毒18.下列各项中的物质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A.二氧化碳、牵牛花、苹果B.煤炭、鸟、真菌C.土壤、小草、柳树D.母鸡、酵母菌、病毒19.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A、竹和山石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松和丹顶20.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A.生石花 B.机器人 C.鸡蛋壳 D.钟乳石21.对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都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B.都能进行新陈代谢C.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都能生长繁殖22.下列生理作用中,属于所有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繁殖新个体B.光合作用C.快速运动D.蒸腾作用23.下列哪种说法不是生物共有的特征()A.能够繁殖B.具有细胞结构C.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D.能排出代谢废物24.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A.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5.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能自由运动B.能制造有机物C.由细胞构成D.能生长和繁殖26.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自由运动B.都能繁殖 C.都具有反射话动D.都生活在水中27.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28.下列有关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B.生物都可以快速奔跑C.生物都可以生长和繁殖D.生物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29.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却是生物,这是因为病毒()A.由有机物组成B.没有细胞结构C.能是其他生物生病D.能繁殖后代30.在讨论生物的特征时,有人列举了以下事实,你认为正确的是()A、生物都由细胞构成B、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生物都以植物为食D、生物都能生长繁殖3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了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生物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A.遗传和变异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活需要营养 D.生长和繁殖33.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闭合,这种现象可以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4.“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

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

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
茫茫宇宙,无边无际。

在我们这个有日月升落、四季交替的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从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到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总数约有200万种。

它们可以大致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这三大类。

生物和非生物,是有着明显区别的,生物能进行自我更新,自我繁殖,并且不断自我进化,而非生物则没有这一特性。

猫妈妈能生下一只小猫咪,小猫咪生长成为大猫咪,但砖头却不会再生下一个“小砖头”,它也不会自己长大。

深山中的泉水,几百年前是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生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特性,它们是由什么特殊物质构成的?它们又是怎样进行自我更新、繁殖及进化的呢?这就需要用生物学来加以研究了。

生物学,就是研究这些生物体的组织、形态、结构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如生物的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等等。

专家们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确实,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50年代诞生的分子生物学,已经使我们能够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物的奥秘了。

为了迎接未来,我们就跨进生物王国的门槛,到里面去“巡视”一下吧。

资料来源《未来科学家——生物工程篇》。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界限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界限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界限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我们通常根据其组成结构和属性的不同将物质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种类型。

人们从古至今一直在探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界限。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因为在某些方面,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界限真的很模糊。

1. 生物的定义生物学上,生物被定义为“生命存在的有机体”,通常是指有机体的一种形式。

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我复制并有能力改变其复制后代的基因组。

它们还拥有一些特殊的生物学属性,例如能够自我修复,能够从环境中获得能量等等。

2. 非生物的定义非生物则是指所有不属于生命的物质,例如水、岩石、纸张、建筑材料等等。

非生物通常不斗争,不繁殖,也没有代谢,但它们也有一些特殊的属性,例如颜色、密度、磁力等等。

3. 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交界在某些情况下,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并不那么明显。

例如,生命中的许多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糖等,可能被认为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交界。

这些分子具有许多生物学属性,但它们可以在实验室中合成,因此它们也被归类为非生物物质。

另外,还有一些生物物质,例如病毒,它们可以被视为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交界,因为它们的遗传物质可以获得并复制本身的能力,但它们不能自我复制或生产代谢产物,因此并不能算作真正的生命体。

4. 生命的定义那么生命的定义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达成公认的答案。

一些人认为,生命是价值而非定义,只有当物体具备某些特殊的生命属性时,才能被称为生命。

然而,这些特殊的属性并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因此,尽管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区别看起来很明显,但实际上,这种区别并不存在任何确定性的基础。

5. 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尽管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界限模糊,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发生在生态系统的不同层面上,在个体、种群、社会和全球层面都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生物通过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过程,维持着地球上自然环境的平衡,并提供了我们所需的粮食、能源、药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什么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什么

⽣物与⾮⽣物的区别是什么⼀、⽣物与⾮⽣物的区别是什么区别⽣物与⾮⽣物的主要特征有3个,即所有⽣物均有增殖活性,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严格细胞结构依赖,其中,最基本指标是增殖特征。

不同时具备上述特征的就是⾮⽣物·如矿物会进⾏晶体⽣长。

增殖是指⽣物可以在其基因组基因指导下,获得个体数量的增加,如细胞分裂、病毒增殖、动植物的个体繁殖等。

⽆论细胞⽣物或⾮细胞⽣物,构成的化学元素丰度与地球的化学元素丰度有着明显的区别,且⽣物的组成元素中最多只出现25种化学元素(图1—1)。

如⼈的常量元素有11种——c、H、O、N、P、S、Ca、K、Na、Mg、cl,其他14种为微量元素——Fe、cu、zn、Mn、co、Mo、se、Cr、Ni、si、Sn、v、F、I。

不同物种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组成存在⼀定的差异。

所有⽣物的⽣命活动均表现为细胞结构依赖。

原核细胞⽣物⼀般情况下每个细胞就是1个个体,真核细胞⽣物有单细胞⽣物和多细胞⽣物之别,多细胞⽣物如植物(单细胞藻类例外)、动物(原⽣动物是单细胞,例外)。

⾮细胞⽣物如病毒、类病毒、朊粒等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需要依赖特定的细胞才能表现主要的⽣命活动——增殖活动。

⼆、什么是细胞可以从两⽅⾯来理解什么是细胞,⼀是结构表现,⼆是功能表现。

典型的细胞结构特征包括:①细胞质膜或细胞膜;②核糖体;③细胞基因组。

在多细胞⽣物中有些⾼度分化的细胞,可能没有核糖体,甚⾄没有⾃⼰的基因组,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仅有细胞质,没有细胞器,也没有染⾊质。

在功能表现⽅⾯,多细胞⽣物机体内,除了⾼度分化的细胞,所有其他细胞均有以下功能:①⾃主的基因表达;②细胞分裂。

在多细胞⽣物的特定组织中,活细胞表达的基围可以区分为管家基因和组织特异性基因,⽽细胞基因组中的⼤多数其他基因均处于闭锁状态。

⼀般不进⾏基因表达。

三、细胞是⽣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在⽣物学意义上,细胞是⽣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理由主要有以下5个⽅⾯: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的、有序的⾃控代谢体系;3细胞是有机体⽣长与发育的基础;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⑤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单元第1章认识生物 章检测试题 能力提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单元第1章认识生物 章检测试题 能力提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1章认识生物章检测试题能力提升一、单选题1.生物和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B.生物对外界刺激有反应,非生物没有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D.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2.在2019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小i机器人可以实现解答观众的法律问题,帮助完成老证办理等工作,但小i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因为“小i”不具有下列哪项生命活动( )A.排出代谢废物B.来回自由行走C.能够与人交流D.解答多种问题3.下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符的是( )A.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朵朵葵花向太阳C.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蜻蜓点水D.生物能生长繁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4.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生殖季节,会长出蓬松的长饰羽,显得极为漂亮。

这种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A.打扮自已,愉悦心情B.生长的需要C.获得营养物质的需要D.繁殖的需要5.当调查的范围较大,不能逐个调查时,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A.例子B.代表C.样品D.样本6.下列哪种现象揭示的生物共性不同于其他三种( )A.一粒油菜籽长成油菜植株B.蘑菇长大C.蝌蚪长成青蛙D.种瓜得瓜7.新中国成立以来已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普查是一种调查方式B.普查前要制订合理的普查方案C.普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各项数据D.由于人口太多,可以根据原有数据进行估算8.如图所示,表明生物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9.老舍在《北平陷落》中写到“瑞宣,胖胖的,长得很像父亲”,这种现象说明生物( )A.具有繁殖和生长的特性B.能进行呼吸C.具有遗传的特性D.能排出体内的废物10.下表中有关生物的特征与列举实例搭配不当的是( )11.下面是小华同学设计的“调查某市初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的几种调查方案,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是( )A.选取该市部分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B.选取该市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C.成立一个调查小组,对该市所有的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和统计D.选取该市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12.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时,可不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需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B.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C.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D.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的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13.夏天时人容易出汗,出汗是人体排泄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说明人具有生物的哪一特征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具有遗传变异的特征14.2011年,科学家在火星上首次发现有流动水的痕迹,并推测“火星可能存在生命”。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

绪论:生物的根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1、具有共同的物质根底和结构根底。

物质根底是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生物结构和功能的根本单位是细胞〔除病毒〕。

病毒也有一定的结构即病毒结构。

2、都有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根底,是生物最本质的特征。

区别:细胞增殖是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根底。

3、都有应激性生物对外界刺激能发生一定的反响。

如:根的向地性,蝶白天活动,利用黑光灯捕虫,动物躲避敌害。

区别:反射是多细胞高等生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的反响。

4、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生物生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发育,发育后又能繁殖后代,保证种族延续。

5、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遗传使物种根本稳定,变异使物种进化。

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科学的开展三个阶段: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细胞学说: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内容: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根本单位。

意义:为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奠定了根底。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艾弗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美〕和克里克〔英〕提出DNA分子规那么的双螺旋结构。

应激性、适应性、遗传性的关系,发育与生长的区别第一章生命的物质根底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与其重要作用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量少但生物必需〕根本元素:C、H、O、N最根本元素:C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P、S〔共占细胞总量的97%〕细胞鲜重时,主要元素的含量依次是:O、C、H、N、P、S细胞干重时,主要元素的含量依次是:C、O、N、H、P、S植物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N、P、K、S、Ca、Mg植物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Fe、Mn、B、Zn、Cu、Mo、Cl、Ni光合作用有关元素:N、P、K、Mg、Fe 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C、H、O、N、Fe叶绿素的组成元素:C、H、O、N、Mg 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C、H、O、N、IK、Na、Ca、I、B、Mg、Fe缺乏引起的病症:重要作用: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

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

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
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
1、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

稍微解释一下什么叫严整的结构,也就是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生长。

4、生物体具有应激性。

5、生物体能生殖和发育。

6、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体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这七个特征中,新陈代谢是最基础的(注意不是基本),什么意思呢?
生物生长发育、应激性等特征都是需要能量的,这是建立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的。

简单的说,新陈代谢是其他特征的基础,想象成一个金字塔,新陈代谢在最底层,所以成为最基础的特征。

上面讲的是特征,都可以用来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但是,有的时候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归纳起来说,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就是——有无生命。

因为凡是不具备上述其它特征的物体都不是生物。

非生物有记忆能力吗?
在茫茫无际的太空,一架美国载人宇宙飞船,徐徐降落在静悄悄的月球上。

安装在飞船上的一小团天线,在阳光的照射下迅速展开,伸张成半球状,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是宇航员发出的指令,还是什么自动化仪器使它展开的呢?都不是。

因为这种天线的材料,本身具有奇妙的“记忆能力”,在一定温度下,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

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

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

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生物与非生物是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

生物是指那些具有生命的个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而非生物则指那些没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矿物、水、空气等。

那么,我们如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呢?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1. 组成结构生物与非生物在组成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生物体由细胞组成,而非生物则没有细胞结构。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自主代谢和繁殖能力。

细胞可以进化和适应环境,这是非生物所不具备的特征。

2. 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能力生物体具有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能够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并作出相应的适应性改变。

例如,动物可以感知温度的变化,通过调节体温来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植物则可以通过向阳性和逆向性的弯曲来寻找光线。

而非生物则没有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它们的结构和性质是固定不变的。

3. 增长和繁殖能力生物体具有增长和繁殖的能力,可以通过自身的代谢过程不断生长,并通过繁殖后代传递遗传信息。

而非生物则没有这种能力,它们的数量和形态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4. 能量获取和利用生物体需要从外界获取能量,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动物则通过消化吸收食物来获取能量。

而非生物则不需要获取能量,它们的存在并不依赖于能量的供应。

5. 反应和运动能力生物体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并能够进行运动。

动物可以对外界刺激做出感觉和行动反应,植物也能通过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做出相应的生长和弯曲。

而非生物则没有这种能力,它们无法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与非生物在组成结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能力、增长和繁殖能力、能量获取和利用、反应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通过对这些依据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这一区分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开展生命科学研究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有多种酶参与 ②最适合pH是7 ③最适温度是40℃
④50℃时酶逐渐失活 ⑤0℃时酶逐渐失活
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1、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且分别 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2、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60℃左右的热水、 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3、在3支试管中各注入1ml新鲜的淀粉酶 溶液,摇匀后,维持各自温度5min 4、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然后摇 匀
A、核基因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B、核糖体种类有差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不同
C、酶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 D、mRNA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
基因选择表达结果
右图表示一种酶催化反应P+Q→R的进程, 图中的实线表示没有酶时此反应的进程, t1时,将催化反应的酶加入反应混合物中, 图中的哪条红色曲线表示此反应的真实进 [R] 程 [P] X [Q] ① A、① ② B、② ③ ④ C、③
5、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试管 项目 淀粉溶液 1 2ml 2 2ml 3 2ml Ⅰ ----Ⅱ ----Ⅲ -----
淀粉酶溶液
温度 5min 加淀粉酶溶 液 5min后加 碘液 现象
-----
-----
-----
2ml
2ml
2ml
1和 Ⅰ 37℃ 60 淀粉酶溶 液 1滴
2和Ⅱ 100℃ 淀粉酶溶 液 1滴
底物浓度
1、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 且恒定时,酶促反应速率(V)与酶的浓 度成正比 2、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 恒定时,V与底物浓度成反比 3、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适宜的条件 下时,V与温度成反比 4、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 件下,V与PH成正比
生物与非生物最 本质的区别?
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 生物与非生物最
本质的区别?
生物体 中全部化学变化 定义:是_______ _______的 总称。 自我更新 。 实质:实现生物的不断________
意义: 生物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基础。
新 陈 代 谢 一切生命活动
检 测
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
活 性 植 物

活 性
A B
C
1 2 3 4 5 6 7 8 9 PH 甲 0 10 20 30 40 乙 温度(℃)
①PH为5时,植物淀粉酶活性最高
②若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活性渐渐升高
③活性温度范围最广的是B④不能判断C酶最适温度
高考再现
右图表示不同温 度下酵母菌发酵 时气体产生量与 反应时间关系, 由图可知
D、④
t1
酶的作用或催化化学反应 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
纤维素酶 固氮酶
蛋白质→多肽
分解纤维素 N2→NH3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RNA聚合酶
切割DNA形成黏性末端
将DNA分子黏性末端连接 DNA→mRNA
验证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专一性实验 加入物质(毫升) 试管1 试管2 2%的淀粉溶液 2%的蔗糖溶液 稀释唾液
4 2
-------
------
2 1 40℃ 37 2 2
1
温度 斐林试剂
沸水浴(分钟) 现象
37℃ 2
2
无 砖红色
砖红色 无
淀粉
非 还 原 糖
淀粉酶
葡萄糖
麦芽糖
蔗糖
蔗糖酶
葡萄糖 果糖
还 原 性 糖
酶 促 反 应 速 度 酶的钝化 时间
下图表示植物淀粉酶与人淀粉酶活性受PH影响情 况,乙表示三种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下列叙述正 酶 确的是 酶
3和Ⅲ 0℃ 淀粉酶溶 液 1滴
不变蓝
蓝色
蓝色
谢谢大家
温度 酶 促 化 学 反 应 速 度
酶的活性
PH
底物浓度 酶的浓度
当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切适宜情况下, 反应系统不含酶的抑制剂或激活剂时,反应速度 与酶浓度有什么关系呢?
反 应 速 率 酶的浓度
在酶量一定条件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
反 应 速 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