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础历史知识。

2、看图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北京人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课堂导入】人自来就有喜欢寻根的天性。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

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三、精讲点拨1、“远古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传说时代”大体上是指人类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以来的原始社会时期。

远古社会也可以称为远古时代,与传说时代没有明显的界限,两者都属于模糊的时间概念,泛指原始社会。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第一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第一课

历史导学案七年级班级姓名___________第 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学习难点】:对原始社会名词的理解和对劳动创造了人这一论断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人生活在距今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年在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里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万年至万年,还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

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4、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过着群居生活,属于早期的社会。

5、在北京的洞穴里发现的距今约万年的山顶洞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工具的仍是,过着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生活,没有区别。

但是已掌握技术,并且已会取火。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点拨解释、共同提高)1.远古居民为什么要群居生活?2.什麽是氏族?3.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火的使用有合适重大意义?4.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你怎样看?5.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6.观察第6页图分析:这是北京人使用过的一件石器,假如让你来使用,你怎样来操作?用它来干什么最方便?三、巩固练习:1、暑假期间,小明计划去考察元谋人的遗址,他应该去()A、北京B、陕西C、河南D、云南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能不能直立行走B、会不会说话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火3、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

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我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A、10万年B、20万年C、100万年D、180万年4、下列远古人类的模样,最与我们现代人相似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类人猿5、在北京人生活的山洞里,有6米多厚的灰烬,这说明了()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B、北京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C、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6、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群体一起生活。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自主学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

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

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自主学习]一、炎黄战蚩尤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二、黄帝----“人文初祖”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三、尧、舜、禹的“禅让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合作探究】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自主学习1.人物:①夏朝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_。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全套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全套导学案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揭示教学目标:1、使学生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与进步。

3、使学生知道中国是人类历史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人类远古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远古人类的进化、难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三、学法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四、教学流程1、学习内容:说出一下远古人类生活年代、地点和特征?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2、展示提升、人和动物的最根本区别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3、达标检测(每小组一至两名到展台演示本节所学到的知识)4、小节:通过学习大家懂得了劳动不仅能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而且改造了人类自身的伟大真理。

教后反思: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道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和我国原始农耕经济发展、2对历史图片加以分析、并作出简要的解说、3、感受到我国原始农耕文化先民们地高超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共鸣和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

二、重点和难点:1、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2、试分析原始居民的农耕经济发展的过程、三、学法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四、教学流程:1、学习内容、说出一下远古人类生活年代、地点、种植、养殖、农具、手工业和特征?河姆渡:半坡大汶口2、展示提升: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社会制度有何不同?3、达标检测:河姆渡和半坡处在什么时期?大汶口处在什么时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

当时的手工业有?4、小结:学生自己完成、教后反思:第三课:华夏之祖一、教学目标:1、知道远古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黄帝及他对华夏族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制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2、试分析黄帝——人文初祖相传的史实、3、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脉络给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

二、重点:难点:1、人文初祖——黄帝2、尧舜禹“禅让制”的含义三、学法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精品导学案【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精品导学案【学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课型:执笔:审核:[目标导航]1、学习目标: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培养识图能力。

2、学习重点:元谋人、北京人3、学习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华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课前复习】【自主预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3页“元谋人”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请看课文第3-4页“北京人”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完成下列问题:【合作探究】1.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地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70—20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北京人,1.8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山顶2.分析“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说一说: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3.你的疑点、难点:【自我测试】A、必做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2、下列各项叙述,与右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A.直立行走B.人工取火C.使用打制石器D.过群居生活3、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①血缘关系的结合②工具简陋粗糙③人们头脑简单④生活环境险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外貌与现代人相似 B.能直立行走C.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D.已经使用天然火5、下列不属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的是()A.文物 B.文字记录 C.古迹和遗址 D.民间传说二、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人教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及答案全册3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学习重点: 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学习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课堂导入:1、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或电影《英雄》导入。

自主学习:( 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秦的暴政:1、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二、陈胜吴广起义1、根本原因__________直接原因_________2、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_、领导人________3、建立政权地点__________4、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________人。

5、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1、秦朝灭亡:(1)巨鹿大战:时间: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 双方: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2)__________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2、西汉建立:时间:_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 建立者:__________合作探究:1、课本63页动脑筋。

2、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精讲点拨:1、教师给出史料: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各种刑法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过秦论》贾谊。

《汉书•刑法志》描述秦朝刑罚的残酷说:“赭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天下秋怨,溃而叛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单元一:古代中国的疆域与社会第一课:中国的疆域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疆域变化以及对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研究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的疆域范围和变化;- 掌握中国古代疆域变化的原因;- 理解疆域的扩大和收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研究内容:1. 中国古代的疆域范围- 夏朝、商朝、西周等时期的疆域;- 诸子百家时期的疆域;- 秦、汉、唐、宋等朝代的疆域。

2. 中国古代疆域变化的原因- 内部原因: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外部原因:战争、外族入侵等因素。

3. 疆域的扩大和收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疆域扩大:统一多民族、文化交流等;- 疆域收缩:文化传承、文化保守等。

研究任务:1. 阅读课本第一课的内容,了解并总结中国古代的疆域范围和变化;2. 通过课后题的练,巩固对疆域变化原因的理解;3. 基于所学,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疆域变化对中国历史影响的小论文。

提示: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朝代或时期,分析其疆域的扩大和收缩对中国历史的具体影响。

附加资源:- 课本第一课内容;- 参考书籍:《中国古代的疆域和交通》。

第二课:中国的社会结构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包括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以及其地位和作用。

研究目标:- 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 了解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及其地位和作用;- 掌握社会结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研究内容:1.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 贵族阶层:君王、贵族等;- 平民阶层:农民、工匠等;- 奴隶和奴隶主。

2. 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及其地位和作用- 君王:统治者、权力来源;- 贵族:社会地位高、享有特权;- 农民:主要生产力、社会基础。

3. 社会结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经济:劳动分工、资源分配;- 政治:统治权力、政策制定;- 社会交往:地位差异、社会秩序。

研究任务:1. 阅读课本第二课的内容,了解并总结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2. 制作一个海报或PPT,介绍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群及其地位和作用;3. 根据所学,编写一段短文,描述社会结构对农民的影响。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的使用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小编整理了关于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知识梳理】
一:元谋、云南、元谋、170万、工具、天然火
二:周口店、70-20万、天然火三:周口店、3万、人工取火、骨
【自主检测】
选择题:B.A.B.A.A.C.
非选择题:
1、元谋人—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约3万年—懂得人工取火和缝制衣服北京人—约70—20万年—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
2、⑴A ⑵北京人⑶C
【拓展视野】
B C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二)
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梳理】
一:长江、浙江、余姚、七千、水稻、干栏式
二:黄河、陕西、西安、五六千、粟、半地穴式、彩陶
【自主检测】
选择题:B.D.D. D.D.
非选择题:
1、河姆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半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
2、A: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B: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
【拓展视野】1、C 2、D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三)
华夏之祖
【知识梳理】
一:炎帝、黄帝、涿鹿、蚩尤、华夏族、黄帝
二:尧、舜、禹、禅让制、2070、夏、奴隶制
【自主检测】
选择题:AABAB 非选择题:尧、舜、禹;“禅让制”
【拓展视野】 B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
春秋争霸。

【学习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第二部分“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

一、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材料一
铁器牛耕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1.
2.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有什么历史作用?
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3.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二、王室衰微与“诸侯争霸”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影视中的历史】
一些影视作品往往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影视作品也是我们熟悉和掌握历史的途径之一,我们通过经典影视作品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

时期属于哪个朝代?春秋时期有哪些诸侯先后成为中原霸主?春“春秋”1.影片所示的秋战国的纷争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祸根?
春秋篇》中,东迁后的周平王,摄于郑国的威力,竟与郑庄公在电视剧《东周列国.2. 做了交换太子互为人质的荒唐交易。

这种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
结合课本内容总结春秋五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
史料中的历史【】——孟子材料春秋无义战。

4.孟子用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否恰当?为什么?
第二组:连环画
第九集第十一集
第十三集第十七集 5.“楚庄王图强”后打败哪国军队做了春秋霸主?“第一集”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很多的成语出自春秋时期,请你说出一个来,结合图 6. 片,谈谈你的感悟是什么?
【自主建构】
【直击中考】?江苏镇江)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20151.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作用开始于.秦汉时期A.春秋战国时期 B DC.隋唐时期.宋元时期 2.(2015?湖北孝感)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百家争鸣A.诸侯争霸 B. D.商鞅变法铁器与牛耕 C.”这“宗庙之牺(祭品)(3.2015?江苏宿迁)《国语?晋语》载:,为畎亩之勤(劳力)。

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D C BA.耜耕.牛耕.耧车.机

年·山东省聊城市)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2015(4.
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5.(2015年·青岛)2014年5月6日,为期一周的安徽省颍上县第九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

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他辅佐下列哪为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A.秦孝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6.(2014?山东聊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的是因为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合纵连横的开展
7. (2015·山东东营)下列历史人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后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8.(2015年·辽宁省沈阳市)右图为春秋战车复原图。

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

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

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 B.战争的需要A.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安定DC.运输的需求
“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春秋五霸”(2015·山东烟台)春秋战国乱悠悠。

9. 源自与哪一制度的衰落 D.郡县制.分封制A.世袭制 B.禅让制 C‘尊王攘夷'为口号,第?山东泰安)“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10. (2015 。

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一霸主逞威风” D.商朝.战国A.春秋 B C.西周
【课后反思】
《动荡的春秋时期》参考答案课6第
学习过程
一、社会进步生强梦—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

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二、春秋争霸
1.东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2.周王室衰微,诸侯实力强大,不尊天子;分封制瓦解。

3.原因:齐桓公革新图强。

晋文公勤于治国,楚庄王重用人才,越王勾践毅力顽强,雪耻复国。

启示: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

4.孟子的说法太绝对了。

积极方面:因为争霸的需要,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家趋于统一。

消极方面:战争给人民带来课灾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5、齐桓公、晋国军队
6、退避三舍。

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抓住机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改革,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善于用人,重视人才;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应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直击中考】
1.A 2.D 3. B 4.B 5.D 6.C 7.B 8.B 9. C 10.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