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计算题

合集下载

高分子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分子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分子化学试题及答案高分子化学试题一、挑选题1.下列说法对于尼龙-66正确的是:()A . 重复单元=结构单元B . 结构单元=单体单元C. DP =D. = 2n2.乳液聚合物的粒径大小为()A. 1~10μmB. 0.01~5mmC. 0.5~1.0mmD. 0.05~0.15μm3.聚氯乙烯和聚丙烯的英文缩写符号分离是:()A . PVC PPB . PET PSC. PET PED. PVC PU4.聚合物SBR的组成:()A . 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B . 乙烯和醋酸丙烯的共聚物C. 丙烯腈和1,3-丁二烯的共聚物D. 苯乙烯和1,3-丁二烯的共聚物5.四氢呋喃可以举行下列哪种聚合()A . 自由基聚合B . 阴离子聚合C. 阳离子聚合D. 配位聚合6.下列属于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的是()A . Na + 萘B . + 水C. n-C4H9LiD. (C6H5CO)2O27. 聚1,3-丁二烯有几种立体异构体,属于几何异构体有几种,聚丙烯有几种立体异构体,属于光学异构体有几种()A. 4 4 3 3 B. 4 2 3 3C. 4 4 3 0D. 4 2 3 08. 自动加速效应是自由基聚合特有的现象,他不会导致()A. 聚合速率增强B. 爆聚现象C.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D.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强9.若聚合反应温度对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影响均较小,是由于()A. 聚合热小B. 引发剂分解活化能低C. 反应是放热反应D. 引发剂分解活化能高10.本体聚合至一定转化率时会浮现自动加速现象,这时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M·]和自由基寿命τ的变化为()A. [M·]增强,τ延伸B. [M·]增强,τ缩短C. [M·]削减,τ延伸D. [M·]削减,τ缩短二、填空题1. 无定形高聚物的物理状态及力学性质随温度而变,其中T g 是;T f是,而在结晶高聚物中T m 是。

高分子化学计算题

高分子化学计算题

高分子化学计算题1、对于可逆平衡缩聚反应,在生产工艺上,到反应后期往往要在(1)下进行,(a、常压,b、高真空,c、加压)目的是为了(2、3)。

2、动力学链长ν的定义是(4),可用下式表示(5);聚合度定义为(6)。

ν的关系,当无链转移偶合终止时,ν和的关系是为(7),歧化终止时ν和的关系是(8)。

3、苯乙烯(St)的pKd=40~42,甲基丙烯酸甲酯(MMA)pKd=24,如果以KNH2为引发剂进行(9)聚合,制备St-MMA嵌段共聚物应先引发(10),再引发(11)。

KNH2的引发机理(12),如以金属K作引发剂则其引发机理是(13)。

4、Ziegler-Natta引发剂的主引发剂是(14),共引发剂是(15),要得到全同立构的聚丙烯应选用(16),(a、TiCl4+Al(C2H3)3,b、α-TiCl3+Al(C2H5)3,C、α-TiCl3+Al(C2H5)2Cl),全同聚丙烯的反应机理为(17)。

5、已知单体1(M1)和单体2(M2)的Q1=2.39,e1=-1.05,Q2=0.60,e2=1.20,比较两单体的共轭稳定性是(18)大于(19)。

从电子效应看,M1是具有(20)取代基的单体,M2是具有性(22)大于(23)。

当两单体均聚时的kp是(24)大于(25)。

6、阳离子聚合的反应温度一般都(26),这是因为(27、28)。

7、苯酚和甲醛进行缩聚反应,苯酚的官能度f=(29),甲醛的官能度f=(30)。

当酚∶醛=5∶6(摩尔比)时,平均官能度=(31),在碱催化下随反应进行将(32),(a、发生凝胶化;b、不会凝胶化)。

如有凝胶化,则Pc=(33)。

当酚∶醛=7∶6(。

(a、出现凝胶化;b、不出现凝胶化)8. 等摩尔的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在280℃下封管内进行缩聚,平衡常数K=4,求最终。

另在排除副产物水的条件下缩聚,欲得,问体系中残留水分有多少?解:9. 等摩尔二元醇和二元酸缩聚,另加醋酸1.5%,p=0.995或0.999时聚酯的聚合度多少?解:假设二元醇与二元酸的摩尔数各为1mol,则醋酸的摩尔数为0.015mol。

高分子化学-离子聚合

高分子化学-离子聚合

第六章离子聚合论述题1. 丁基锂和萘钠是阴离子聚合的常用引发剂,试说明两者引发机理和溶剂的选择有何差别。

2. 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别在苯、四氢呋喃、硝基苯中用萘钠引发聚合。

试问在哪一种溶剂中的聚合速率最大?3. 应用活性阴离子聚合来制备下列嵌段共聚物,试提出加料次序方案。

a.(苯乙烯)x—(甲基丙烯腈)yb.(甲基苯乙烯)x—(异戊二烯)y—(苯乙烯)zc.(苯乙烯)x—(甲基丙烯酸甲酯)y—(苯乙烯)x4. 试从单体、引发剂、聚合方法及反应的特点等方面对自由基、阴离子和阳离子聚合反应进行比较。

5. 将下列单体和引发剂进行匹配。

说明聚合反应类型并写出引发反应式。

单体:(1)CH2=CHC6H5(2)CH2=C(CN)2(3)CH2=C(CH3)2(4)CH2=CHO(n-C4H9)(5)CH2=CHCl(6)CH2=C(CH3)COOCH3引发剂:(1)(C6H5CO2)2(2)(CH3)3COOH+Fe2+(3)萘-Na(4)BF3+H2O6. 在离子聚合反应过程中,能否出现自动加速效应?为什么?7. 何为活性聚合物?为什么阴离子聚合可以实现活性聚合?计算题1. 用n-丁基锂引发100 g苯乙烯聚合,丁基锂加入量恰好是500分子,如无终止,苯乙烯和丁基锂都耗尽,计算活性聚苯乙烯链的数均分子量。

2. 将1.0×10-3 mol萘钠溶于四氢呋喃中,然后迅速加入2.0 mol苯乙烯,溶液的总体积为1 L。

假如单体立即混合均匀,发现2000 s内已有一半单体聚合。

计算聚合2000 s和4000 s时的聚合度。

3. 将苯乙烯加到萘钠的四氢呋喃溶液中,苯乙烯和萘钠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和1×10-3 mol⋅L-1。

在25℃下聚合5 s,测得苯乙烯的浓度为1.73×10-3 mol⋅L-1。

试计算:a.增长速率常数b.10s的聚合速率c.10s的数均聚合度4. 在搅拌下依次向装有四氢呋喃的反应器中加入0.2 mol n-BuLi和20 kg苯乙烯。

高分子化学试题

高分子化学试题

高分子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分子量较大B. 具有可塑性C. 具有导电性D. 具有可溶性2. 聚合物的分子量通常很高,其分子量分布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来测定?A. 核磁共振B. 凝胶渗透色谱C. 红外光谱D. 紫外光谱3. 以下哪种单体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A. 乙烯B. 丙烯酸C. 丙烯腈D. 环氧乙烷4. 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是指什么?A. 聚合物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B. 聚合物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C. 聚合物失去弹性,变得脆弱的温度D. 聚合物开始流动的温度5. 聚合物的熔点通常比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熔点要低,这是因为:A. 聚合物的分子量大B. 聚合物分子间作用力弱C. 聚合物分子间存在空隙D. 聚合物分子间存在共价键6. 以下哪种不是常见的合成高分子的方法?A. 缩聚反应B. 加聚反应C. 氧化还原聚合D. 电化学聚合7. 聚合物的物理交联点是由什么形成的?A. 分子量高的链段B. 支链的交联C. 化学交联D. 氢键或范德华力8. 聚合物的力学性能通常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分子量B. 分子量分布C. 交联密度D. 所有以上因素9. 聚合物的降解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实现?A. 热降解B. 光降解C. 生物降解D. 所有以上方式10. 聚合物的塑化通常是为了增加其什么性质?A. 硬度B. 韧性C. 脆性D. 导电性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重复单元组成的________,这些重复单元通过_______或_______连接起来。

2. 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通过_______来测定,这是一种利用聚合物溶液的渗透性质来测定分子量的方法。

3. 在自由基聚合中,引发剂的作用是产生________,从而引发聚合反应。

4. 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可以通过_______来测定,这是评价聚合物加工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高分子化学考试试题

高分子化学考试试题

高分子化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聚合物中,属于杂链聚合物的是()A 聚乙烯B 聚丙烯C 聚甲醛D 聚苯乙烯2、能引发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是()A 路易斯酸B 路易斯碱C 偶氮二异丁腈D 水3、自由基聚合中,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关系是()A 成正比B 成反比C 平方根成正比D 无关4、下列单体中,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的是()A 氯乙烯B 醋酸乙烯酯C 甲基丙烯酸甲酯D 四氟乙烯5、对于逐步聚合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程度可以大于 100%B 不存在链引发和链终止C 分子量分布较窄D 单体转化率与反应时间无关6、缩聚反应中,官能团等活性理论是指()A 不同链长的官能团活性相同B 不同官能团活性相同C 官能团活性随反应程度变化D 官能团活性随温度变化7、下列聚合物中,结晶能力最强的是()A 无规聚苯乙烯B 等规聚丙烯C 聚氯乙烯D 聚碳酸酯8、高聚物在良溶剂中的特性粘数η与分子量 M 的关系是()A η =KMα,α =05B η =KMα,α =08C η =KMα,α = 1D η =KMα,α = 159、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聚合物分子量时,淋出体积越大,分子量()A 越大B 越小C 不变D 不确定10、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A 端基分析法B 光散射法C 粘度法D 红外光谱法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有、、三种表示方法。

2、自由基聚合的实施方法有、、、。

3、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通常为、。

4、逐步聚合反应包括和两类。

5、体型缩聚反应中出现凝胶化现象时,反应体系的达到一定值。

6、聚合物的降解方式有、、。

7、高聚物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

8、共聚物根据其结构单元的排列方式可分为、、、。

9、乳液聚合的主要场所是。

10、聚酰胺的合成反应是典型的反应。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特征。

高分子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分子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分子化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在哪个范围内?A. 100-1000B. 1000-10000C. 10000-100000D. 100000以上2. 下列哪种聚合反应不属于连锁聚合?A. 链引发B. 链增长C. 链终止E. 链转移3. 以下哪个是高分子的物理性质?A. 熔点B. 沸点C. 溶解度D. 所有选项4. 以下哪种单体不能通过加聚反应形成高分子?A. 乙烯B. 丙烯C. 苯乙烯D. 环氧乙烷5. 高分子材料的哪些特性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A. 良好的机械性能B. 生物相容性C. 可降解性D. 所有选项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高分子的三种基本结构单元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聚合度是指高分子链中________的数量。

8. 离子聚合是一种________聚合反应。

9.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通过________来提高。

10. 生物降解高分子是指在生物体内________的高分子。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高分子化学中的三种主要聚合反应类型。

12. 解释什么是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以及它对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影响。

13. 描述高分子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四、计算题(共30分)14. 已知一种高分子的分子量为20000,聚合度为100,求该高分子的重复单元的分子量。

(10分)15. 假设一种高分子的聚合度为500,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为50,计算该高分子的分子量。

(10分)16. 如果一种高分子的分子量为50000,聚合度为1000,求该高分子的重复单元的分子量。

(10分)答案:一、选择题1. D2. E3. D4. D5. D二、填空题6. 重复单元、链节、高分子7. 重复单元8. 活性中心控制9. 交联10. 分解或降解三、简答题11. 高分子化学中的三种主要聚合反应类型包括:连锁聚合(包括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逐步聚合和开环聚合。

高分子化学 计算题

高分子化学 计算题

8. 等摩尔的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在280℃下封管内进行缩聚,平衡常数K=4,求最终n X 。

另在排除副产物水的条件下缩聚,欲得100=n X ,问体系中残留水分有多少? 解:3111=+=-=K pX nLm ol n n Kpn KpX w w wn /10*4100114-==≈=-=9. 等摩尔二元醇和二元酸缩聚,另加醋酸1.5%,p=0.995或0.999时聚酯的聚合度多少?解:假设二元醇与二元酸的摩尔数各为1mol ,则醋酸的摩尔数为0.015mol 。

N a =2mol ,N b =2mol ,015.0'=b N mol985.0015.0*2222,=+=+=bb a N N N r当p=0.995时,88.79995.0*985.0*2985.01985.01211=-++=-++=rp r r X n当p=0.999时,98.116999.0*985.0*2985.01985.01211=-++=-++=rp r r X n10. 尼龙1010是根据1010盐中过量的癸二酸来控制分子量,如果要求分子量为20000,问1010盐的酸值应该是多少?(以mg KOH/g 计)解:尼龙1010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为338,则其结构单元的平均分子量M=16934.11816920000==n X假设反应程度p=1,983.0,11211=-+=-++=r rrrp r r X n尼龙1010盐的结构为:NH 3+(CH 2)NH 3OOC (CH 2)8COO -,分子量为374。

由于癸二酸过量,假设Na (癸二胺)=1,N b (癸二酸)=1.0/0.983=1.0173,则 酸值1010()()2(1.01731)5625.18(/1010)374b a a N N M KOH mgKOH g N M -⨯⨯-⨯⨯===⨯盐13. 邻苯二甲酸酐与甘油或季戊四醇缩聚,两种基团数相等,试求:a. 平均官能度b. 按Carothers 法求凝胶点c. 按统计法求凝胶点解:a 、平均官能度: 1)甘油:32232.432f ⨯+⨯==+2)季戊四醇:2241 2.6721f ⨯+⨯==+b 、 Carothers 法:1)甘油:833.04.222===f p c 2)季戊四醇:749.067.222===fp cc 、Flory 统计法:1)甘油:1,1,703.0)2([12/1===-+=ρρr f r r p c 2)季戊四醇:1,1,577.0)2([12/1===-+=ρρr f r r p c6. 苯乙烯溶液浓度0.20 mol ∙L -1, 过氧类引发剂浓度为4.0⨯10-3mol ∙L -1, 在60℃下聚合,如引发剂半衰期44h, 引发剂效率f =0.80,k p =145 L ∙(mol ∙s)-1,k t =7.0⨯107 L ∙(mol ∙s)-1, 欲达到50%转化率,需多长时间?解:611/2.64.3d k s t --=⨯a. 当引发剂浓度随时间不变时:[][][][]1/21/261/231/2771/21/21/22011/2201ln()[]110.8 4.37510ln 145()(4.010)10.507.0100.69394145 2.236100.0632.44,[]()[](1)()[](1d d d p tk t d p t k d p tfk k I t C k t t hr b t h I d M fk k I e dt M k d M fk k I e M k -----=-⨯⨯=⨯⨯-⨯==⨯⨯⨯>=--=--⎰随转化率而变6/22.1910)0.2602170.7t t dt e t h--⨯==⎰12. 以过氧化特丁基作引发剂,60℃时苯乙烯在苯中进行溶液聚合,苯乙烯浓度为 1.0 mol ∙L -1,过氧化物浓度为0.01mol ∙L -1,初期引发速率和聚合速率分别为 4.0⨯10-11和1.5⨯10-7 mol ∙(L ∙s) -1。

高分子化学题集锦

高分子化学题集锦

高分子化学试题集锦选择与填空1、对于可逆平衡缩聚反应,在生产工艺上,到反应后期往往要在(1)下进行,(a、常压,b、高真空,c、加压)目的是为了(2、3)。

2、动力学链长ν的定义是(4),可用下式表示(5);聚合度定义为(6)。

ν的关系,当无链转移偶合终止时,ν和的关系是为(7),歧化终止时ν和的关系是(8)。

3、苯乙烯(St)的pKd=40~42,甲基丙烯酸甲酯(MMA)pKd=24,如果以KNH2为引发剂进行(9)聚合,制备St-MMA嵌段共聚物应先引发(10),再引发(11)。

KNH2的引发机理(12),如以金属K作引发剂则其引发机理是(13)。

4、Ziegler-Natta引发剂的主引发剂是(14),共引发剂是(15),要得到全同立构的聚丙烯应选用(16),(a、TiCl4+Al(C2H3)3,b、α-TiCl3+Al(C2H5)3,C、α-TiCl3+Al(C2H5)2Cl),全同聚丙烯的反应机理为(17)。

5、已知单体1(M1)和单体2(M2)的Q1=2.39,e1=-1.05,Q2=0.60,e2=1.20,比较两单体的共轭稳定性是(18)大于(19)。

从电子效应看,M1是具有(20)取代基的单体,M2是具有性(22)大于(23)。

当两单体均聚时的kp是(24)大于(25)。

6、阳离子聚合的反应温度一般都(26),这是因为(27、28)。

7、苯酚和甲醛进行缩聚反应,苯酚的官能度f=(29),甲醛的官能度f=(30)。

当酚∶醛=5∶6(摩尔比)时,平均官能度=(31),在碱催化下随反应进行将(32),(a、发生凝胶化;b、不会凝胶化)。

如有凝胶化,则Pc=(33)。

当酚∶醛=7∶6(。

(a、出现凝胶化;b、不出现凝胶化)8、聚乙烯醇的制备步骤是:①在甲醇中进行(36)的溶液聚合,②(37)。

形成聚乙烯醇的反应称为(38)。

9、等摩尔的二元醇和二元酸在一定温度下,于封管中进行下的最大反应程度P=(39),最大聚合度=(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何谓动力学链长?何谓数均聚合度?影响动力学链长,数均聚合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解:动力学链长v :每个活性中心自引发至终止平均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数均聚合度n X :平均每个聚合物分子所包含的重复单元数 在稳态下tp ip R R R R v ==(td to t R R R +=)∑++==tr td toppn R R R R R X 2和所有生成大分子速度总(1)对于不容易发生单体,引发剂等转移的聚合物体系,因为∑+<<td totr R R R 2所以td tcp n R R R X +≅2如果活性链均为偶合终止,则v X n 2= 如果活性链均为岐化终止,则v X n = 如果这两种终止方式兼而有之,则D C vX n +=2注:C,D 分别为偶合,岐化各占的分数,都看作正常的链终止,而链转移则为特殊的影响(2)对于容易发生单体,引发剂或溶剂转移的聚合体系,有以下关系11[][][][]()M I S n n kI S C C C M M X X =+++注:k n X )(为偶合岐化动力学链终止对数均聚合度的贡献(3)在高转化率下,由于体系粘度增大或聚合物分子链卷曲甚至不溶等原因造成 k t 大幅度下降,活性寿命剧增。

这时v 和n X 都会增大。

由于∑tr R 的降低速度明显小于Rtc 或Rtd 的降低速度,因此转移终止在总终止中的比例加大,这会改变低转化率下原有的v 和n X 的具体关系。

2.简述用阻聚剂测定引发速率Ri 和引发效率f 的方法。

解:在聚合体系中加入阻聚剂,聚合将出现诱导期。

诱导期(τ)的长短和自由基生成速率和阻聚剂浓度[]I 间存在以下关系:[]i n I R τ=n :与1个阻聚剂分子相作用的自由基个数用诱导期方法测定引发速率所用的阻聚剂通常是自由基捕捉剂,n 必须是已知的,如DPPH (苯基三硝基苯肼)的n=1。

DPPH 本身为深紫色,与自由基反应后变成浅黄和无色,因此可用比色法测定。

测定时取不同起始浓度的阻聚剂加到聚合体系中,测出τ。

以τ对阻聚剂浓度[]I 作图,由所得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 。

再根据引发剂分解速率常数d k ,由下式=2[]id R f k I 求出f3.试写出氯乙烯以偶氮二异庚腈为引发剂聚合时的各个基元反应。

解:1)引发剂分解(CH 3)2CHCH 2CN NCCH 2CH(CH 3)2R +N 2CH 3CNCH 3CN这里R 代表CH 3(CH 3)2CHCH 2CNH 22)初级自由基生成R +CH 2CHClRCH 2CHCl3)链增长CH 2CHCl+CH 2CHCl2CHClCH 2CHCl4)链终止2CH 2CHClCH 2CHClCHClCH 2偶合2CH 2CHCl2CH 2Cl+CH 2CHCl歧化5)链转移CH 2CHCl+CH 2CH CH 2CH 2Cl+CH 2CHCl+CH 3CHCl CCl4.苯乙烯在60 ℃ 以过氧化二特丁基为引发剂,苯为溶剂进行聚合。

当苯乙烯的浓度[]M 为lmol / 1 ,引发剂浓度[]I 为0.01mol / L 时,引发剂和聚合物的初速率分别为4×1011 和1.5×10-7mol / ( l.s)。

试根据计算判断在低转化率下,在上述聚合反应中链终止的主要方式,以及每一个由过氧化物引发的链自由基平均转移几次后失去活性(已知在该温度下M C =8.0×10-6, i C =3.2×10-4, s C =2.3×10-6 ,苯乙烯的密度为0 . 887g / ml ,苯的密度为0 . 839g / ml )。

设苯乙烯体系为理想溶液。

解:根据题意得以下数据,已知117[] 1.0/[]0.01/4.010/()1.510/()i p M mol lI mol l R mol l s R mol l s --===⨯⋅=⨯⋅计算溶剂的浓度[]10411887[]=9.50/78839M M S mol l M ρρ⋅--==苯乙烯苯乙烯苯苯计算动力学链长3750==ip R R v苯乙烯在60C ︒时,动力学链终止完全时偶合终止。

如无转移反应,则75002)(==v X k n而现有单体,引发剂和溶剂转移,所以54611[][]10.019.58.510 3.210 2.310()[][]7500 1.0 1.00.000243M i s n n k I S C C C X X M M ---=+++=+⨯+⨯+⨯=4115n X =偶合终止生成的大分子占54.7%(n X 与()n k X 相除),转移终止生成的大分子占45.3%,有2×54.7个链自由基发生偶合终止就有45.8次链转移终止,因此每个链在真正消失活性前平均转移0.41次5.推导Carothers 方程,根据推导结果说明其产生误差的原因解:设0N :起始单体物质的量,N :达到平衡时同系物物质的量,则有002()22nN N P f N f f X -==-2,n c X P f→∞≅时 由于实际到达凝胶点时的聚合度并非无穷大,所以推导公式中省略了2nf X 就会造成误差6.如经酯交换法生产数均分子量大于1.5×104的PET(聚对甲苯二甲酸乙二酯),应如何根据缩聚反应原理确定和控制其主要生产工艺参数。

(平衡常数K 为4) 解:酯交换法缩聚过程的基本化学反应为nHOCH 2CH 2OOC COOCH 2CH 2HOCH 2CH 2O OCCOOCH 2CH 2O H+(n-1)HOCH 2CH 2OHn所以r=1960=M (),4105.1⨯≥M n25.1560>=MM Xn n应控制体系中残存乙二醇分子分数在0.165 %以下。

7.由己二胺与己二酸合成聚酰胺(Nylon66),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0,反应程度P 为0.995。

如果单体是等物质的量配比,用加入苯甲酸的方法控制相对分子量,计算苯甲酸加入量。

解:计算聚酰胺的聚合效率15000132.74113n X ==已知0.995P =,根据P 与非摩尔比共同控制n X 时可知()112n rX r P r+=+-⋅求得两种单体的基数比0.995r =当两单体等物质的量配比n 另加当官能团物质比c n0.0052a c cb b N n r n n n n N N ==→=+'+8.解释引发效率,笼蔽效应(Cage effect )和诱导分解。

引发效率:指引发剂分解生成的自由基中能用于引发聚合的百分数。

通常只计算笼蔽效应对反应的影响,把实际引发剂量和起引发作用的引发剂量进行比较,所得的值称实际引发效率笼蔽效应:由于初级自由基受溶剂分子包围,限制了自由基的扩散,导致初级自由基的偶合(或岐化)终止,使引发效率f 降低诱导效应:指链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

原来的链自由基或简单自由基在形成稳定分子的同时,生成一个新的自由基。

消耗了一个引发剂分子,而自由基数目没有增加,使实际引发效率降低。

9.试写出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以四氯化碳为溶剂,苯乙烯单体聚合生成聚苯乙烯的基本反应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简述发生副反应的条件。

解:(一)基本反应 链引发C 6H 5COOCC 6H 2C 6H 5COOOOC 6H 5CO + CH 2CHC 6H O6H 5COCH 2COC 6H 5H链增长CH 2C +CH 2CHC 6H H C 6H 52CHCH 2CHC 6H 5C 6H 5链终止CH 2C +CH 2C H C 6H 5H C 6H 52CCCH 2H H C 6H 5C 6H 5(二)可能出现的副反应:(1)引发阶段由于笼蔽效应,引发剂可能发生二次分解C 6H 5COO C 6H 5+CO 2C 6H 5+C 6H 56H 5COOC 6H 5注:如果单体浓度小,增加溶剂用量,过氧化二苯甲酰的损失会加大 (2)链增长阶段的竞争反应对于苯乙烯,在60℃下,430.8510,0.0480.055,910,M i s C C C --=⨯=-=⨯所以活性链对单体,引发剂,溶剂(四氢化碳)的链转移反应均会出现。

其中活性链对四氢化碳溶剂的转移占优势,各反应式如下: 单体CH 2C +CH 2CCH CC 6H 5+CH 3CC 6H 5HH C 6H 5C 6H 5H引发剂CH 2C +C 6H 5COOCC 6HO O HC 6H 5CH 2COCC 6H 5+C 6H 5COOOC 6H 5H溶剂CH 2C +CClCH 2CCl+ CCl 3HC 6H 5HC 6H 510.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何种条件下会出现反应自动加速现象。

试讨论其产生的原因以及促使其产生和抑制的方法。

本体聚合和添加少量溶剂的溶液聚合等反应 往往会出现反应自动加速现象。

造成自动加速现象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渐增或溶解性能变差,造成k t 变小,活性链寿命延长,体系活性链浓度增大。

非均相本体聚合和沉淀聚合 由于活性链端被屏蔽,链终止反应速度大大下降,也出现明显的反应自动加速现象。

某些聚合反应中,由于模板效应或氢键作用导致k p 增大,亦会出现反应自动加速。

反应的自动加速大多由于体系中单位时间内引发的链和动力学终止的链的 数目不等造成活性链浓度不断增大所致。

若能调节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使引发产生的新链的速度亦随转化率增加而递减,则可抑制反应自动加速。

此外,选用良溶剂,加大溶剂用量,提高聚合温度或适当降低聚合物的分子量等,都会减轻反应自动加速程度。

反之,则可使自动加速现象提前发生。

11.12.试述Q 、e 概念,如何根据Q 、e 值来判断单体间的共聚性质。

解:(一)Q 、e 概念是指单体的共轭效应因子Q 和极性效应因子e 与单体的竞聚率相关联的定量关联式。

令()............(,1,2)i j e e ij i j k PQ ei j -==则r 1=k 11/k 12= Q 1/Q 2*e -e1(e1-e2) r 2=k 22/k 21= Q 2/Q 1*e -e2(e2-e1)Q 值越大,表示共轭效应越大,单体转变为自由基就越容易。

e 值代表极性,带吸电子取代基e 值为正值。

(二)Q ,e 值与单体间的共聚性质关系如下 (1)Q 值相差较大的单体对难以共聚;(2)Q 、e 值相近的单体对易发生理想共聚; (3)e 值相差较大的单体对易发生交替共聚。

13.已知在某一聚合条件下,由羟基戊酸缩聚形成的聚羟基戊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8400g/mol ,试计算: 1)已酯化的羟基百分数已知100,184000==M M w 根据MM X w w 0=和 PPX w -+=11 求得P=0.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