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13年)841生态学历年真题
考研841生态学---现代生态学第二版戈峰

生态学戈峰1、1869年赫克尔(Haeckel)首先对生态学做了如下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之后,英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埃尔顿(Elton, 1927)称生态学为“研究科学的自然历史”。
表明当时的生态学研究着重于个体生态学。
2、1954年,澳大利亚生态学家安德列沃斯(Anderewarth)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有机体分布与多度的科学”。
1972年,加拿大生态学家克雷布斯(Krebs)进一步将该定义扩展为“研究生物有机体分布与多度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说明此时的生态学研究重点转向种群生态学。
3、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Odum)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也提出了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反映了这时的生态学发展重点转移到了生态系统生态学。
4、若按研究的对象分类,生态学又可分为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若按栖息地类型分,又可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等;若按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形成新的分支学科,于是又可分为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经济生态学、进化生态学等;按生态学应用的门类来分,它们又可以分成农业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若按研究方法分,还可以分成理论生态学、野外生态学、实验生态学等。
5、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系统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入侵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6、研究方法:①野外观察和定位站②实验方法③数学模型与数量分析方法。
野外观察和实验室研究是促进生态学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手段。
近代生态学的发展,越来越表明野外观察和实验室研究是促进生态学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手段。
考研资料中科院2013年生态学考研真题

考研资料中科院2013年生态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3分)1.适合度2.最后产量恒值法则3.标志重捕法4.有效积温法则5.他感作用6.中度干扰理论7.香农-威纳指数8.同化效率9.景观破碎化10.生态系统管理二、比较下述概念在涵义上的区别(共4题,每题5分)1.适应性趋同于适应性趋异2.群落平衡论与非平衡论3.多度与频度4.单体生物与构件生物三、简答题(每题15分,总分75分,任选6题中的5题,若全答则按顺序计分)1.耐性定律?生态幅概念?然后有两个图,好像是分析最小产量,觉得麻烦没做没记住)2.物种间相互作用类型及其特征?互利共生的主要方式?3.什么是生态演替?现在我们国家大力提倡退耕还林还草,农田弃耕后的演替属于哪种类型?在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变化特征?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概念?简述地球上N循环过程及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N循环的影响?5.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基本单位及特征?6.分解作用的概念?分解作用包括哪些过程?及影响分解作用的生态因子。
四、综合论述题(共25分)日光能↓农作物———————————————————————————————>人↓ ↑ ↑ ↑秸秆———>家畜—————————————————————————↑ ↑↓ ↑ ↑粪料—————>真菌———————————————————↑↓ ↑菌屑———————————>蚯蚓————————↑↓废物1.简述上述生态学过程?(2分)上述生态系统应用了何种生态学原理?(1分)2.上述生态系统中包括哪两种食物链?以及分别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5分)3.什么是生态效率?Lindeman效率定率是什么?根据这一定率假设农作物固定的能量为120个能量单位,则经过农作物-家畜-真菌-蚯蚓这一食物链,到达蚯蚓的能量为多少?(5分)4.用两种生态学理论解释为什么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只有3-5环?(6分)5.从修改食物链长度的角度,说明如何尽量满足人类以下几种需求,1)籽实2)畜产品3)籽实和畜产品(6分)。
841 生态学(乙)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态学(乙)》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生态学(乙)》考试是为招收生态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基础生态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熟悉生态学在自己专业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生态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本试卷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一)生态学概论考试内容1.地球生命的演化历史2.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过程3.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对象考试要求1.了解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中包括那些重要阶段,这些阶段的生命形式及环境特征是什么;Miller实验(S. L. Miller,1953)的内容。
2.了解生物圈的概念以及生物圈的空间范围。
3.了解生态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历史,需要掌握20世纪20~50年代植物生态学的几个重要学派,以及他们的主要特点。
(二)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考试内容1.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2.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方式3.生物对主要生态因子(光、温度、水、土壤)的适应考试要求1.掌握基本概念,例如:限制因子、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dependent factor)、非密度制约因子(density independent factor)、主导因子、生境(habitat)、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内稳态(homeostasis)、驯化、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等等。
2.掌握基本定律,例如Liebig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等等。
2013年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3年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 2. 填空题 3. 判断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选择题1.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 ) A.海克尔B.坦斯利C.马世骏D.竺可桢正确答案:B2.同种植物的不同种群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将发生( ) A.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B.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C.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D.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正确答案:A3.下列关于阴性植物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耐干旱B.光饱和点高C.光补偿点低D.光补偿点高正确答案:C4.我国新疆地区瓜果较甜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B.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小C.光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D.光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小正确答案:A5.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 ) 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正确答案:A6.在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中,r表示( )A.瞬时增长率B.内禀增长率C.世代增长率D.种群数量正确答案:A7.冬小麦等冬性作物需要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 ) A.光周期现象B.温周期现象C.春化现象D.滞育现象正确答案:C8.北半球亚热带的地带性森林植被为( )A.针叶林B.针阔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正确答案:D9.下列不属于森林群落物种组成成分的是(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落叶正确答案:D10.“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反映的是植物的( )A.他感作用B.边缘效应C.密度效应D.种间关系正确答案:C11.在生物群落中,物种对环境的潜在综合适应范围属于该物种的( ) A.栖息地B.生境C.现实生态位D.基础生态位正确答案:D12.下列光谱成分中,可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主要是( ) A.绿光B.红光C.紫外光D.红外光正确答案:B13.确定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综合指标是( )A.密度B.盖度C.频度D.重要值正确答案:D14.按照饶基耶尔对植物生活型的分类,高大乔木属于( )A.高位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面芽植物D.地下芽植物正确答案:A15.甲乙两个群落的交错区中的物种数通常( )A.少于甲的物种数B.有多于乙中物种数的趋势C.等于甲的物种数D.有少于乙中物种数的趋势正确答案:B16.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 )A.1~2B.2~3C.3~4D.5~6正确答案:D17.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掉,余下的能量即为( )A.总初级生产量B.净初级生产量C.总初级生产力D.次级生产量正确答案:B18.兔子是食草动物,因而处于食物链的( )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正确答案:B19.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气相型的是( )A.磷B.钾C.碳D.铁正确答案:C20.一般来说,生态系统可以缺少的组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成分正确答案:B填空题21.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栖息环境总称为__________。
(完整版)生态学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生态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Population: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群落和生态系统。
3.Niche: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4.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是在环境因子中,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环境因子。
5.Gene flow:迁移压力的增强可以使某些基因从一个群体有效地散布到另一个群体中,称为基因流。
6.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7.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8.协同进化:种间关系中,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
(或是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
)9.热带雨林:一般认为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10.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物种形成的过程是什么?答:多数学者接受地理物种形成学说,将物种形成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0.5分):(1)地理隔离(1分)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分隔开,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0.5分)。
(2)独立进化(1分)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于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0.5分)。
(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1分)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0.5分)。
最新2014年中科院_生态学841真题(回忆版)

2014年中科院生态学841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
分子进化的中性理论
权衡
胁迫
土壤种子库
种群环境容纳量
进化稳定对策
β多样性
冗余假说
生态系统
周转率
二、名词辨析
生理分布区与生态分布区
群落分类与群落排序
繁殖价值与繁殖代价
能量金字塔与生物富集作用
三、简答
1、简述土壤的生态作用以及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的作用,举例说
明土壤对植物地带性分布的影响
2、种群六大调节学说并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说明生物入侵机制
3、协同进化的定义,协同进化在种间作用的主要方式以及根据“寄主-寄生
虫-环境”关系说明气候变化为什么容易引起病虫害发生
4、群落特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群落垂直结构的关系、为什么北方群落
与热带群落相比物种组成比较相似
5、简述生态系统以及全球水循环,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全球水循环的影响
以及生态后果
四、综合
小材料是关于华南虎和另外一种稀有植物的的,可以忽略,问题跟材料基本没关系
1、有哪些方法可以调查该虎(植物)的丰度
2、什么是关键种以及关键种的意义
3、岛屿生物地理学中MacArthur-Wilson动态平衡理论的主要内容
4、根据平衡理论设计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
衷心告诉各位以后的学弟学妹们,看书不能只看自己以为的重点,考试范围还是挺广的。
说多了都是泪啊。
生态学原理与保护生物学考试试题

生态学原理与保护生物学考试试题(部分展示)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生态概念最能代表“伪装”现象?
A. 共生
B. 模仿
C. 拟态
D. 革除
2. 关于种群迁移的概念,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种群迁移是指种群内个体的位置变动。
B. 种群迁移是指生物种类的迁徙。
C. 种群迁移是指生物群落的形成和瓦解。
D. 种群迁移是指地理概念的推移。
3. 以下哪个生态系统具有最高的生物多样性?
A. 森林生态系统
B. 河流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
4. ______是指一个物种或种群在自然环境中所展现出不同现象或行为的时间规律性。
5. ______是指某个生物所处的特定境遇。
6. 计算生物学中,研究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所用的具体方法是______。
7. 生长速度(r)是指数量指数规律中的______。
三、简答题
8. 生态学中的“环境”一词是什么含义?生态学家如何通过研究环境因素影响生物种群?
9. 请简要说明生态位的概念以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0. 请解释种群密度依赖性生长以及其背后的机制。
(更多试题内容请见完整文章。
)。
生态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A

生态学课程考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与传统的经典生态学不同,环境生态学侧重于研究人类干扰下生态环境破坏所产生的影响及生态系统自身的一系列变化。
2.Gaia假说认为地球是一个生物、海洋、大气和土壤组成的复合系统。
3.适应强光照地区生活的植物称为阳地植物,适应弱光照地区生活的植物称为阴地植物。
4.根据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可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5.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_牛•态幅。
6.竞争的主要方式有两类:资源利用性竞争和口相互干涉性竞争。
7.退化牛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原则通常包「括自然法制、社会经济技术原则、美学原则三个方面。
8.生态系统管理中的“3S技术”是指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总称。
4.固氮菌和豆科植物根系的关系是(C)A.寄生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没关系5.物种繁多、结构复杂、生产力高,对环境影响大的生态系统是(A)A.森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湖泊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6.一个在食物网中既是捕食者,又是被食者的物种是(B)A.顶位种B.中位种C.基位种D.关键种7.用来表示毒物毒性大小的指标“LC50‘是指(D)A.绝对致死剂量B.绝对致死浓度C.半数致死剂量D.半数致死浓度8.农业生产是属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中的(A)A.直接使用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使用价值D.存在价值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根据植物对过量盐量的适应特点不同可以将植物分为(BCD)A.盐土植物B.聚盐性植物C.泌盐性植物D.透盐性植物2.以下对于增长型种群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BC)A.年龄椎体呈典型金字塔形B.种群有大量幼体,老年个体较少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A)中首次提出的。
A.《我们共同的未来》B.《只有一个地球》C.《人口炸弹》D.《增长的极限》2.一般来说,生态系统越复杂、越高级,则越不容易(D)A.保护B.恢复C.维护D.破坏3.一种生物的耐受范围越广,对某一特定点的适应能力也就(C)A.越高B.越强C.越低D.越弱C.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平衡3.动物集群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是(ABCD)A.有利于提高捕食效率B.可以共同防御敌害C.有利于改变小生境D.能够促进繁殖第4.下面用于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方法中,属于生产成本法的有(BCD)1页A.市场价格法B.机会成本法C.恢复和保护费用法D.影子工程法5.环境污染物一般毒性评价方法有(ABCD)A.急性毒性评价B.畜积毒性评价C.亚慢性毒性评价D.慢性毒性评价6.目前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类型有(BCD )A.原有替代型B.现有改造型C.全新规划型D.虚拟型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什么是生态位?高斯竞争排除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地球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哪些主要类型?3.生态系统服务有哪些主要的评估方法?4.什么是生态工程?生态工程设计所涉及的生态学原理有哪些?5.请分析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提出今后的防治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科院生态学试卷(1997)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 协同进化2. 内禀增长率3. 生态工程4. 净初级生产力5.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6. 谢尔福德氏耐性定律7. 边缘效应(作用)8. 生态演替二、简述题(任选三题;每题14分)1. 简述种群增长基本类型,并说明环境容量对种群增长的影响2. 简述生态学发展的理论与人类发展的关系3. 简述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4. 简述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功能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17分)1. 试论述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2. 论述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3. 论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丧失的原因及保护的对策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 生态平衡2. 温室效应3. 生境4. 生态学5. 生物小循环6. 生态工程二、简述题(每题10分)1. 生态演替的主要类型及其内容2. 举例解释边缘效应3. 分析单种群增长的两种模型4.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三、论述题(每题15分)1. 试论述种间关系及其内容2. 试用系统科学或控制论的观点举例分析一个生态学问题一、概念解释(每题2分)1、生态因子2、生态型3、R-对策4、K-对策5、食物链6、食物网7、种群8、群落9、竞争10、协同进化11、耐性限度12、生态幅度13、原生演替14、次生演替15、初级生产16、次级生产17、可再生资源18、不可再生资源19、温周期现象20、光周期现象二、简答题(每题5分)1、种群空间格局的类型及其特征2、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3、生活型与成层现象4、列举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类型三、论述题(每题20分)1、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分类2、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分支,并谈谈你对近年来生态学发展趋势的理解中科院生态学试卷(2000)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2、最小最大限制定律(Sheford limiting law)3、基质(matrix)4、边际效应(edge effect)5、生态等值(ecological equivalents)6、基石种(key stone species)7、腐食食物链(detritus food chain)8、密度制约(density dependent)9、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logical services)10、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2、简述种群增长的类型3、简述景观格局及其形成类型4、简述生物多样性内涵、丧失的原因及保护途径三、论述题(每题15分)1、试论述生态演替过程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演替趋势2、阐明全球碳循环过程,并论述温室效应(这里指全球温度上升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中科院生态学试卷(2001)一、概念(每题3分)1、生态学2、生境3、耐性限度4、温周期现象5、光周期现象6、种群密度7、生态平衡的阈值8、协同进化9、演替10、食物网二、简答题(每题5分)1、列举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2、生态因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3、种群年龄结构的概念及类型4、两种生态对策对比5、种间关系的类型6、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三、论述题(每题20分)1、概述物质循环的一般过程及主要类型2、试分析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中科院生态学试卷(2002)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生态位2、内稳态3、景观连接度4、生态等值5、生态幅6、基石种7、生物富集8、生态效率9、生物多样性10、生态服务功能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植物对光强的适应类型2、简述种群存活曲线的类型3、简述景观格局及其形成机制4、简述生物入侵的危害与控制途径三、论述题(每题15分)1、试论述生态演替过程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演化趋势。
2、阐明全球氮循环过程,并论述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氮沉降、富集养化、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对生态效应的影响。
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硕士生态学试卷(2003)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 生态型(Ecotype)2. 无性系种群(Clone population)3. 竞争排斥原理(Competition exclusion principle)4. 功能反应(Function response)5. 盖阿假说(Gaia hypothesis)6. 净生产力(Net productivity)7. 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ner index)8. 生物富集(Ecological amplify)9. 基质(Matrix)10.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二. 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 简述种群相互作用类型。
2. 试写出种群增长模式、逻辑斯谛增长模型与两个种群警长模型,并说明式中r、K、α、β等的生物学意义。
3. 试述植物对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的响应方式。
4. 简述顶级群落的类型。
5. 简述生态系统分解者的主要类群及其过程。
6. 简述廊道的类型和生态功能。
三. 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1. 简述植物对干旱的反应与适应方式。
2. 阐述生物入侵的过程、危害与控制途径。
3. 阐述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区别。
4. 阐明全球硫的生物地化循环过程,并论述人类活动对硫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
中科院生态学试卷(2005)一、名词解释1.协同进化2.动态生命表3.功能反应4.初级生产力5.基因流6.生态效率7.边缘效应8.优势种9.适应10.内禀增长率二、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特征、类型,并论述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恢复的指导意义三、简述种群调节的几种主要学说及其争论焦点四、写出种群指数增长、逻辑斯蒂曲线增长模型和两个种群间的竞争作用、捕食作用、寄生作用模型,并说明其中的r、k、、、a五个参数的生物学意义。
五、试比较单项极群落学说与多项极群落学说的差异六、给出次级生产过程模式框图,并试述次级生产量估算的几种方法中科院生态学试卷(2006)一、名词解释1.种群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2.竞争排斥原理3.r,K对策者(r-strategist and K-strategist)4.食物链5边缘效应(edge effect)6优势种(dominant)7生态系统(ecosystem)8生产力二、简述题1解释Lotka-volterra种间竞争模型,并说明它可能的几种结局2简述种群调节的几种主要学说及其争论焦点3简述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4试论系统模型建立的几个步骤5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生态学(甲)考试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并区分以下6组概念(每组8分,共48分)1.表型适应(Phenotypic adaptation)与进化适应(Evolution adaptation)2.单体生物(unitary organism)与构件生物(modular organism)3.生境(habit)与生态位(niche)4.生物量(biomass)与生产量(力)(production)5.食草(捕食)食物链(grazing food chain)与残渣(腐食)食物链(detritus food chain)6.上行控制效应(button-up effect)与下行控制效应(top-down effect)二、问答题(从以下6题中任选5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简述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并分别说明植物是如何适应水体和沙漠两种不同生境的。
2、简述种群逻辑斯蒂增长dN/dt=rN((K-N)/K)模型中的假说、参数r,k的生物学意义及r,k对策者的主要特征。
3、简述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并论述群落演替理论对退化群落自然恢复的指导意义。
4、何谓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简述分解作用的三个过程及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
5、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阐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二种主要途径?6、简述全球变化的主要类型,阐述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三、综合分析题(27分)1、何谓外来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3分)2、简述生物入侵的一般过程(5分)。
3、目前在我国发现了一些外来入侵的植物(如紫茎泽兰)、外来入侵的植食性动物(如美国白蛾)暴发危害。
试应用你所学的知识,以某种外来入侵的植物(如紫茎泽兰)或者外来入侵的植食性动物(如美国白蛾)为例(任选其中的一种),简明扼要回答以下问题:1)可以通过那些方法调查得出该外来种种群发生的绝对密度?(2分)2)假设该外来种与当地另一近缘种存在着竞争关系,试建立该外来种种群(N1)与当地另一近缘种种群(N2)竞争的作用关系模型,并分析它们之间竞争作用的可能结果?(5分)3)从该外来种自身遗传特性及侵入地自然、生物环境的角度,探讨该外来种暴发的可能机制?(8分)4)根据该外来种种群暴发的可能机制,从生态系统管理角度,提出对该外来种控制的对策(4分)。
中国科学研究生院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生态学(乙)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1.层片(Synusia)2.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3.物质周转率(Turnover)4.光周期现象5.边缘效应(Edge effect)6.尺度推绎(Scaling)7.生态交错带(Ecotone)8.能量金字塔(Pyramid of energy)9.斑块(缀块,patch)10.温室效应二、比较下述概念在涵义上的区别(每题6分,共30分)(1)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2)r-对策与K-对策(3)动态生命表与静态生命表(4)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5)优势种与建群种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从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两方面分别简述旱生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2.陆地表面枯枝落叶的分解经历那些过程?在分解过程中,分解速率和待分解物质的多样性将如何变化?3.简述干扰在植物群落结构形成中的意义4.简述有关群落演替的单元顶级论和多元顶级论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论述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碳循环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2.分析如何应用生态学原理控制或减缓因生境破碎化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中科院生态学试卷(2008)一、名词解释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2.生命表3.协同进化4.生态入侵5.异质种群6.地理变异7.亲缘选择8.他感作用9.可持续发展10.生态系统服务11.阿利氏规律12.生物量13.性状替换14.生态位15.同资源种团二、简述1.什么是r-选择和k-选择?比较他们的有关特征2.论述种群调节中的遗传调节学说?(奇蒂chitty学说)3.决定群落中种群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为什么热带地区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于温带和极低?4.从营养结构上讲,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组成部分?以草地或池塘为例进行阐述三、综合分析1.何谓外来入侵种2.简述生物入侵的一般过程3.目前我国某地发现一种外来入侵的植食性小型动物爆发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