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溢油事故续:广东将向两外籍油轮索赔(精)

合集下载

[重点]康菲石油漏油事件

[重点]康菲石油漏油事件

[重点]康菲石油漏油事件大鱼吃小鱼,油污最可惧就在您看到这篇文字的时候,渤海湾还在漏油。

8月22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承认,在蓬莱19,3油田C平台北侧15米范围内发现10处海底油污渗漏点。

这起在今年6月发生,瞒报半个多月才进入公众视野,直到现在还未平息的漏油事故吸引了太多关注,而因为这起严重漏油而声名狼藉的康菲公司还在“不紧不慢”地弥补着这个“大篓子”。

从渤海渗油的断层里“喷涌”出来的许多问题着实发人深省……康菲首次就漏油事故表示道歉8月19日,一直被外界指责消极应对漏油事故的康菲石油公司发布声明,首次就持续两月之久的渤海湾漏油事故表示道歉。

但康菲公司并未在声明中提到赔偿事宜。

康菲石油中国公司在声明中表示,今年6月开始发生的两起渤海湾溢油事故中,约115立方米(约700桶)的原油渗漏到海面,以及约400立方米(约2500桶)的矿物油油基泥浆渗漏并沉积到海床。

声明中称,目前导致渗油的断层已自然闭合。

此外,康菲正在计划向断层的多个点灌注水泥浆以确保断层被封堵。

残存在断层内的油气混合物可能偶尔会有微量冒出,但将会被集油罩收集,应将不会再有油藏液体渗到地面。

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司徒瑞表示,截止8月19日,85%以上海底矿物油油基泥浆已被清理,康菲将在8月底完成所有剩余矿物油油基泥浆的清理。

司徒瑞称,渤海湾海面上已经没有因此次事件造成的原油原油或已被回收、自然挥发、或已经由海水、风、海流等自然作用而降解。

康菲中国目前尚未发现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的案例,但将继续与中国政府部门配合,并与国际专家合作,来确认此次事故是否对海洋生物或渔业造成了任何影响。

康菲石油在声明中称“对此真诚地表示歉意,并将承担其责任”,并计划向国家海洋局提交一份计划,对事件的处理措施和未来计划作出汇报。

此外,还将向公众通报工作进展状况。

据悉,这是康菲石油自漏油事故发生以来首次公开道歉。

同时在此声明中,康菲并未提到任何相关赔偿事宜。

(中国新闻网,记者王槊)康菲公司,你为什么这么牛,8月31日是康菲石油完成封堵溢油源并清理油污的最后期限。

近年来海上重大溢油事故回顾

近年来海上重大溢油事故回顾

近年来海上重大溢油事故回顾一、国际典型溢油污染事故“托雷·卡尼翁”号溢油污染事故1967年3月,载运12万吨原油的利比里亚籍油轮“托雷·卡尼翁”号从波斯湾驶往美国米尔福港,该轮行驶到英吉利海峡触礁,造成船体破损,在其后的10天内溢油10万吨。

当时英国、法国共出动42艘船只,使用了1万吨清洁剂,英国还出动轰炸机对部分溢出原油进行焚烧,全力清除溢油污染,但是溢油仍然造成附近海域和沿岸大面积严重的污染,使英、法两国蒙受了巨大损失。

事件发生后,国际海事组织(IMO)为此召开特别会议就安全技术和法律问题进行讨论,专门成立了一个常设的“立法委员会”,并且为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出台了著名的国际船舶防污染公约——《MARPOL 73/78防污染公约》。

“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溢油污染事故1989年3月24日,载有约17万吨原油的美国油轮“埃克森·瓦尔迪兹”在阿拉斯加瓦尔迪兹驶往加利福尼亚洛杉机途中,为了避开冰块而航行到了正常的航道外面,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布菜礁上搁浅,导致该轮的11个油舱中的8个破损。

在搁浅后的6个小时内,从“埃克森·瓦尔迪兹”溢出了3万多吨货油。

阿拉斯加1100公里的海岸线上布满石油,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约4000头海獭死亡,10—30万只海鸟死亡,专家们认为生态系统恢复时间要长达20多年,事故造成的全部损失近80亿美元。

“埃克森·瓦尔迪兹”轮溢油事故成为发生在美国水域规模最大的溢油事故。

这次事故之后,美国又发生了几起重大溢油事故,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强烈反响,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强大压力下,美国两院通过了《1990油污法》,同年,国际海事组织在伦敦通过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并于1995年5月13日生效,它标志着人类对溢油事故开始由被动防御转为积极应对。

(三)“威望号”溢油污染事故2002年11月13日,装有万吨燃料油、船长243米巴哈马籍老龄单壳油轮“威望号”在从拉脱维亚驶往直布罗陀的途中,遭遇强风暴,与不明物体发生碰撞,并在强风和巨浪的作用下失去控制,船体损坏导致燃料油泄漏。

溢油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溢油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1.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溢油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溢油对海洋环境、生态环境、公众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危害,保障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区域内的各类溢油事件,包括船舶、平台、油库、油罐车等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溢油事故。

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溢油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和监督溢油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 指挥长:由政府主管领导担任。

- 副指挥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 成员:由环保、海事、海洋渔业、公安、消防、卫生、交通运输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协调、指挥。

- 主任:由环保部门负责人担任。

- 副主任:由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 成员:由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

3. 相关部门职责:- 环保部门:负责污染监测、评估、应急处置和环境恢复工作。

- 海事部门:负责船舶溢油事件的调查、处理和监管。

- 海洋渔业部门:负责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参与溢油事件应急处置。

- 公安部门:负责现场治安管理、交通管制和人员疏散。

- 消防部门:负责火灾扑救、人员救援和医疗救护。

- 卫生部门: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

-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交通运输保障和应急处置物资调度。

三、应急处置程序1. 接报:接到溢油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现场勘查: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勘查,了解溢油事件情况,确定应急处置措施。

3. 应急响应:- 启动应急响应,根据溢油事件的严重程度,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应急响应。

- 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 指派专人负责现场指挥、协调和监督。

4. 应急处置:- 现场清理:采取围油栏、吸油毡、化学消油剂等方法,将溢油围控、收集和处理。

- 污染监测:对溢油区域进行污染监测,评估污染程度。

我国海上溢油事故现状和应对措施

我国海上溢油事故现状和应对措施

溢油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护这些资源。

由于溢油对不同岸线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对溢油的敏感性也不同。

溢油事故发生时,要根据各类岸线对溢油的敏感程度排列优先保护次序,以供决策者确定应急对策。

溢油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还与环境自身的特征有关。

溢油发生地点是否是敏感区,溢油发生的季节是否是鱼类产卵期、收获期,不同的海况等,都影响溢油的危害程度。

相同规模的溢油事故,发生在开阔水域要比发生在封闭水域的危害程度低;发生在海洋生物生长期要比发生在其产卵繁殖期的危害低。

三、海上溢油事故的应对措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和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并长期致力于建立“预防、应急和赔偿”三位一体的船舶溢油应急管理模式。

(一)不断建设应对事故的长效制度1、加大船舶安全检查力度多年来交通部海事局一直重视船舶安全检查工作,应加大检查力度,重点提高检查质量,旨在进一步提升沿海航行船舶的安全状况,严厉整治低标准船舶。

自2003年以来,我国对外国籍船舶进行的港口国监督检查总艘次维持在4000艘次左右,在检查中查处缺陷总数增长67.29%,滞留船舶数量增长95.38%;对中国籍沿海运输船舶进行的安全检查总艘次变化不大,检查中查处缺陷总数增长23.21%,滞留船舶数量增长254.87%。

2、加强水上交通管理,减少船舶事故发生交通部海事局近年来加大投资力度,在沿海和长江水域建成了24个船舶交通管理系统,65座雷达站。

在成山角水域、长江江苏段、珠江口、长江口、长江三峡库区等重点水域实施了船舶定线制。

通过强化船舶交通管理,有效减少了船舶碰撞、搁浅等事故的发生。

3、开展专项整治针对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交通部海事局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改善了水上交通安全环境。

通过开展低质量船舶专项整治,全国范围检查1000多家造船厂(点),关停并转303家,完成整改291家,正在整改406家,提高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水平。

通过开展船舶载运危险货物专项整治百日会战,实施集装箱开箱检查2845次,查获危险货物瞒报案件120起;检查液货码头2156家,吊销码头经营资质32家;检查小型液货船舶24105艘,滞留235艘,提高了载运危险品船舶的安全状况。

海上溢油

海上溢油

中文名称:溢油英文名称:oil spill定义:由于油的生产、提炼、装卸、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等不当造成油的流失,从而对水生生物及其他生物造成损害,并且影响视觉和美学的现象。

o在石油勘探、开发、炼制及运储过程中,由于意外事故或操作失误,造成原油或油品从作业现场或储器里外泄,溢油流向地面、水面、海滩或海面,同时由于油质成分的不同,形成薄厚不等的一片油膜,这一现象称为溢油。

现回顾一下近几十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一些较为典型的溢油污染事故案例。

一、国际典型溢油污染事故????(一)“托雷·卡尼翁”号溢油污染事故????1967年3月,载运12万吨原油的利比里亚籍油轮“托雷·卡尼翁”号从波斯湾驶往美国米尔福港,该轮行驶到英吉利海峡触礁,造成船体破损,在其后的10天内溢油10万吨。

当时英国、法国共出动42艘船只,使用了1万吨清洁剂,英国还出动轰炸机对部分溢出原油进行焚烧,全力清除溢油污染,但是溢油仍然造成附近海域和沿岸大面积严重的污染,使英、法两国蒙受了巨大损失。

????事件发生后,国际海事组织(IMO)为此召开特别会议就安全技术和法律问题进行讨论,专门成立了一个常设的“立法委员会”,并且为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出台了著名的国际船舶防污染公约——《MARPOL 73/78防污染公约》。

(二)“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溢油污染事故????1989年3月24日,载有约17万吨原油的美国油轮“埃克森·瓦尔迪兹”在阿拉斯加瓦尔迪兹驶往加利福尼亚洛杉机途中,为了避开冰块而航行到了正常的航道外面,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布菜礁上搁浅,导致该轮的11个油舱中的8个破损。

在搁浅后的6个小时内,从“埃克森·瓦尔迪兹”溢出了3万多吨货油。

阿拉斯加1100公里的海岸线上布满石油,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约4000头海獭死亡,10—30万只海鸟死亡,专家们认为生态系统恢复时间要长达20多年,事故造成的全部损失近80亿美元。

海上溢油事件应急预案

海上溢油事件应急预案

海上溢油事件应急预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海上溢油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应对海上溢油事件,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制定了应急预案,以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和减轻影响。

本文将介绍海上溢油事件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和内容。

重要性海上溢油事件应急预案是指在溢油事件发生时,为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溢油而制定的计划和措施。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海上溢油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对渔业、旅游业等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制定应急预案可以快速、有效地应对溢油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上溢油事件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制定应急预案可以尽快控制溢油,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

3.维护社会稳定:海上溢油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和不稳定因素,制定应急预案可以快速应对事件,控制事态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内容海上溢油事件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 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是保障应急预案实施的基础。

组织机构应包括领导机构、执行机构和协调机构。

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决策和指导应急工作,执行机构负责具体执行应急任务,协调机构负责与其他部门和机构进行沟通和协调。

2. 预警系统建立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发现和预测溢油事件的发生。

预警系统应包括监测设备和人员、数据分析与预警以及信息传递等环节。

监测设备和人员负责实时监测海上的油污情况,数据分析与预警负责对监测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判断,信息传递负责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3. 应急设备应急设备是处理溢油事件的重要工具。

应包括吸附材料、撇油器、喷洒设备、回收设备等。

吸附材料可以快速吸附溢出的油污,撇油器可以有效地将油污从海面上清除,喷洒设备可以将清洁剂或分散剂喷洒在溢油上,回收设备可以快速回收和处理溢出的油污。

4. 应急队伍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的应急队伍是处理溢油事件的关键。

海上溢油应急预案

海上溢油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海上溢油事故,降低事故对海洋环境、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保障国家海洋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海域发生的海上溢油事故,包括船舶、平台、油罐车、管道等涉及油品泄漏的事件。

三、应急组织体系1. 成立国家海上溢油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全国海上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海上溢油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海上溢油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响应等级根据溢油事故的规模、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1. 一级响应:针对重大海上溢油事故,由指挥部直接指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全力配合。

2. 二级响应:针对较大海上溢油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海上溢油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市、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配合。

3. 三级响应:针对一般海上溢油事故,由市、县(区)海上溢油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配合。

4. 四级响应:针对轻微海上溢油事故,由事发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处置。

五、应急响应措施1. 事故报告:事发单位或发现单位立即向当地政府和海上溢油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

2. 事故核实: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核实,确定事故等级和应急响应措施。

3. 应急处置:根据事故等级和应急响应措施,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以下工作:a. 调集应急物资和设备,开展溢油围控、清除和处置。

b. 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源,防止溢油扩散。

c. 组织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为事故处置提供依据。

d. 保护受污染海域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e. 加强对受影响海域的监测,确保应急处置效果。

4. 应急保障:保障应急物资、设备、资金和人员,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六、应急恢复与重建1. 事故处置结束后,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受污染海域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

国内外重大溢油污染事故简介国际典型溢油污染事故1、托雷·卡尼翁号

国内外重大溢油污染事故简介国际典型溢油污染事故1、托雷·卡尼翁号

国内外重大溢油污染事故简介国际典型溢油污染事故1、托雷·卡尼翁号溢油事故时间:1967年溢油:12万吨1967年3月,利比里亚籍油轮“托雷·卡尼翁”(Torrey Canyon)号载油12万吨从波斯湾驶往美国米尔福港,在英吉利海峡触礁,10天内溢油10万吨,另一小部分由英国出动轰炸机轰炸沉船时烧毁。

当时出动42艘船只,使用了1万吨清洁剂,但是仍然造成附近海域和沿岸大面积严重的油污染,使英、法两国蒙受了巨大损失。

由此而使得IMO召开特别理事会就安全技术和法律问题进行讨论,成立了专门“立法委员会”,并成为IMO一个常设委员会。

2、泰克赛尼塔号和海星号事故时间:1972年溢油:11.5万吨1972年8月,利比里亚油轮“泰克赛尼塔”号和“奥斯维哥护卫者”号在南非海岸发生碰撞,溢油10万吨;同年12月,油轮“海星”号在阿曼湾沉没,溢油11.5万吨。

3、昭和丸溢油事故时间:1975年溢油:23.7万吨975年6月,日本油轮“昭和丸”在马六甲海峡出事,溢油23.7万吨。

4、奥林匹克勇敢“号油轮事故时间:1976年溢油:25万吨976年3月,载有25万吨石油的“奥林匹克勇敢”号油轮在法国海岸处遭暴风袭击,船身断为两截,船上原油全部倾泻入海。

5、阿莫柯·卡笛兹号事故时间:1978年溢油:22.5万吨1978年3月,利比里亚油轮“阿摩科·卡迪兹”(Amoco Cadiz)号满载原油从波斯湾驶往荷兰鹿特丹港,在法国布列塔尼外海触礁搁浅,船体破损,造成溢油22.5万吨,形成近2000平方海里的黑油层致使无数鱼类、海鸟死亡,毁坏贝类水产的繁殖海床,海滨浴场全部被污染海洋, 环境遭受巨大破坏。

6、卡斯特罗号溢油事故时间:1983年溢油:10万吨1983年8月,西班牙油轮“卡斯特罗”号在非洲南部穿越好望角附近海域时,突然起火引起爆炸,近10万吨原油泻入大海。

7、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溢油事故时间:1989年溢油:3.8万吨损失:80亿美元1989年3月,美国油轮“埃克森·瓦尔迪兹”(Exxon V aldez‘)号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触礁,溢油近4万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最大溢油事故续:广东将向两外籍油轮索赔
本月7日在珠江口相撞并导致约1200吨燃油泄漏的巴拿马籍“HVUNDAIADVANCE”轮和德国籍“MSCILONA”轮,将为这桩新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船舶碰撞溢油事故和海洋石油污染事故吃上国际官司。

这是记者昨日(12月13日)从广东省海洋渔业局了解到的。

污染评估报告半月后完成
本月7日晚,两外籍油轮在珠江口担杆岛东北约8海里处相撞,当时认为“MSCILONA”轮泄出了450吨燃油,在海面形成了9海里长200米宽的油污带。

至11日,经相关部门调查,实际泄油量达1200吨,另外还在碰撞点以西120海里发现了一条长600米、宽50米的油污带,远远超出了先前估计。

据悉,最终的评估报告将在半月后完成。

珠江口溢油事故平均每年一次
近年来,珠江口海域的油品运输异常繁忙。

据估计,每年路过这里的大大小小的运油船有近20万艘,油类运输量达2000多万吨。

运油船只来往穿梭频繁,使珠江口油轮相撞的几率极高。

据统计,近10年来,平均每年珠江口都会发生一次重大泄油事故。

原油污染影响将渗透至深海
另据介绍,12月7日泄漏的1200吨原油形成的巨大油污带,不仅仅会影响到和它相近的海面浅水层,还会通过食物链把危害扩大到包括深海在内的整个海洋生态体系。

一件有趣的事发生在本月10日,巴拿马籍油轮未经中国海事部门同意,突然逃逸,后被广州打捞局在一个多小时后追回,逃逸原因目前还不得而知。

省海洋渔业局表示,这次撞船事件对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肯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他们会组织力量对漏油现场做科学评估,然后将代表国家向肇事的巴拿马籍油轮和德籍油轮提出索赔要求。

据说,他们将采用国际通用的估计方法,而具体的索赔数额还要等半个月的生态环境评估结束后才能知道。

此外,省海洋渔业局表示,他们希望近日在珠江口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以恢复渔业资源。

相关新闻
专家评估:清污效果明显
鉴于事发区为幼鱼成长区,专家建议跟踪调查环境损害
前昨两日,“12.7船舶碰撞溢油事故清污效果专家(阶段)评估会”在广州召开,9名交通部委派的专家参加了这次评估会。

专家们通过事故现场勘察,一致认为大面积油污带已经消失,清污效果显著。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次事故处理行动迅速、组织得力,在统一指挥下,地方政府领导、各部门参加,措施得当,成效显著;此应急行动,专业力量为主,社会力量支持,各系统协同作战,参加人员通力合作,是这次行动的突出点。

专家在巡视中看到,溢出污油已有结块风化现象,大面积油污带已经消失,担杆列岛、万山岛南侧没有发现油膜。

专家还对指挥组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他们认为,接下来必须防止潮流风向气候等因素变化,使残油流向岸线或敏感目标,应继续对海上进行监视,采取航空监视、船舶监视和卫星监视相结合的措施;根据需要可保留适当的溢油清除力量,继续清除海面发现的污油;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船继续溢油;船舶移动时应制定防污染预案,采取措施。

鉴于事故发生及影响区域为重要的渔类繁殖期和幼鱼成长区,水体为一类海水水质,必须开展溢油事故环境损害跟踪调查;确定溢油源消除、水面油膜基本清除,即可终止海上溢油应急清除行动等。

南方都市报·杨传敏郭兴民国内最大溢油事故续:广东将向两外籍油轮索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