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

合集下载

简述中西方园林建筑文化的异同

简述中西方园林建筑文化的异同

简述中西方园林建筑文化的异同引言:在中西方园林中,由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着人們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产生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继而影响着园林以及园林建筑的风格。

1、中西方园林建筑相同点中西方都将美妙的园林看成是人间天堂。

中国有句名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如果说杭州是自然风光占去一半的位置的话,那么苏州则大半是人工化的园林了。

私家园林已体现了“天堂”的意味,那么皇家园林就更不用说了。

这与西方的观念是相似的。

因为在英文中“天堂”这个词来自古希腊文的Paradeisos,而这个词又来自于古波斯Pairidaeza,意为“豪华的花园”。

“豪华的花园”等于“天堂”,这种观念几乎全人类都是相同的。

同时中西方都将园林看作是权力的象征和政治的情感寄托。

中国园林起源于灵囿和园圃;西方园林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

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

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造园活动都经历了古代的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三个不同的时期。

中西园林所用材料都不外乎石头、山水和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

中西园林艺术在园林艺术的服务对象上,它主要服务于特权阶级,成为一种奢侈品。

中西方园林同属世界园林的一部分,同是人类伟大的文化遗产,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2、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中国园林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

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遵循的是柏拉图及先验哲学和形而上学的美学思想,认为只有具体的图形才是美的,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就,人工雕琢过的自然散发着另一种美,一种被人类理想化了的美。

这种美表现的直白,很显露。

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例如造园的要旨就是“借景”。

中西园林艺术风格对比研究

中西园林艺术风格对比研究

园林艺术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明对“美” 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参考内容
园林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方的历史上各自有着独特的 发展历程和艺术风格。比较中国古典园林和欧洲古典园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 解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
园林艺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及在 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园林艺术不仅是一种美学形式,还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人们 提供了一个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能够陶冶情操、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同 时,园林艺术还具有生态保护功能,能够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现代社会中,园林艺术更具有广泛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它能够美化城市 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其次,园林艺术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国际文化 交流。通过展示不同国家的园林风格和文化内涵,能够增进人们对不同国家和文 化的了解和认识。
园林艺术在文化和艺术上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园林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景观设 计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自然观、人生观和艺术观。同时,中国园林也将诗词、绘 画等艺术形式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园林诗画艺术。而西方园林则体现了西方 文化中的宗教观
、哲学观和艺术观,如对几何学和透视学的运用,以及开放、对称的景观设 计等。因此,中西园林艺术在文化和艺术上具有独特的影响力。
参考内容二
引言
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中西 园林艺术作为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各有特色和优点。本次演示将比较中西园林 艺术的异同点,并探讨它们的价值,以期读者对园林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园林艺术设计比较
1、园林建筑风格
中西园林在建筑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中国园林注重自然美,以山水园林为 主,强调自然景观与建筑风格的融合。而西方园林则更注重规则和对称,以几何 图案和对称轴线为特征,体现了一种严谨的秩序感。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 中对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

中西方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异同

中西方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异同

中西方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异同中国景观设计的特点: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白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

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

因上述条件,其特点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3、岭南类型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

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等。

4. 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西方景观设计的特点:法国现代园林风格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的杰出人物——勒·诺特(AndreLeNotre1613-1700),法国园林即由他开创。

勒·诺特的造园保留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庄园的一些要素,又以一种更开朗、华丽、宏伟、对称的方式在法国重新组合,创造了一种更显高贵的园林,追求整个园林宁静开阔,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景观效果。

法国现代园林风格最初体现是在1925年巴黎举办的“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上,人们看到了一些具有现代特征的园林,代表作为建筑师斯蒂文斯设计的用十字形截面的支柱和巨大抽象的混凝土块的组合铸就的四棵一模一样的红色的“树”,以及由古埃及瑞克安设计的“光与水的花园”(GardenofWaterandLight)。

中西方古园林建筑差异

中西方古园林建筑差异

中西方古园林建筑差异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有人称之为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书。

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人们习惯于。

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建筑差异1,建造艺术理念的差异中西方古典园林主要是突出自然风景。

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

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

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如亭、榭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大观园是以景区作为绿化单元来设置林木的。

通过对林木的合理选择和搭配,来渲染、烘托景区的主题。

例如:稻香村所要表现的是一座典型的农庄,故在村前安排了农村常见的桑,榆、槿、柘;在村后又安排了千百株杏树,把“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中的诗情画意引入景区,强化了稻香村的乡土气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西方古典园林,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崇尚开放,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

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如维也纳美泉宫整个宫殿是巴洛克风格的,但是其中有44个房间是洛可可风格的。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得异同世界各民族得园林各具不同得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得特点与很高得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

一种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得几何园林;一种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得再现自然山水式得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得造园艺术中西园林风格差异得原因1、、审美情趣得差异中国祟尚自然得美学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对自然得认识包括三个方面:A.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得关系.人与自然界得友好与睦、相互依存,不就是去征服、破坏.而就是把自然作为自己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得美好环境。

B.把自然景物与景象作为欣赏、欢娱得对象,人得栽花养草、游山玩水、乐于景观、投身于大自然中,似乎与它合为一体。

c.人通过某种学习,使身心节律相吻合呼应,而达到“天人合一”得境界。

在它得影响下,中国古代得文人与士大夫追求就是一种文人所特有得恬静淡雅得趣味,浪漫飘逸得风度,朴质无华得气质与情操,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为特征得人生哲学,她们遨游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更有人藏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与共鸣。

这种崇尚自然得美学思想,在文学上产生了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山林文学,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在魏晋南北朝已成为一个声势很大得独立画种,它与中国山水园林艺术有着非常密切得关系,对中国山水园林起了很大得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得造园家,大多就是有造诣得诗人、画家设计得.所以在园林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意味隽永得诗情画意,画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园林设计得原理了。

因此,山水园林所遵循得原则就是山水画得原则,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带有艺术家得主观因素,但它就是自然美景在真实空间里得艺术再现,并且以“理性”为基础。

西方得审美思想与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腊人自古以来便在研究比例,其中尤以黄金比例最为有名,雅典帕特依神庙屋顶得高度与屋墚得长度便具有黄金比例,米洛得维纳斯雕像得重要尺寸得比例中亦含有黄金比。

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有什么根本差别

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有什么根本差别

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有什么根本差别中国古典园林是在农耕经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培育成长起来的,而且分布甚广,因此在园林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许多不同的类型和艺术风格。

而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自然开始的,这使得中国园林沿着自然式发展的模式;欧洲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那里人们理想中的天堂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富庶的土地,于是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因而西方园林沿着几何式的模式开始的。

而从文化上来讲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存在着理念、审美、物质基础读等原因。

1、理念差异中西园林由于在相对隔离的文化圈中独立产生、发展起来的,因而对方所没有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品质。

蕴涵了不同的造园思想。

中国的自然式花园大都认为受老庄哲学影响。

西方造园艺术的发展轨迹,虽然其风格是多变的,但总体风格一直是规则几何型,崇尚理性主义,以形式的先验的和谐为美的本质;这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主流,表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胜自然的思想理念。

2、审美差异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园林的品题多采自著名的诗作,因而增加了它们的内涵力量;依画本设计布局使得园林的空间构图既富有自然趣味,也符合形式美的法度。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

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

综述人看树赏花看姿态,不讲求品种,赏花只赏一朵,不求数量,而西方人讲求的是品种、数量,以及各种花在植坛中编排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

中国的园林艺术源于中国传统绘画,“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美境界。

西方园林中的法国有“园林是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确实不是独立完备的艺术”(黑格尔语)。

西方园林以科技为缘,将建筑自然化,表现出抽象性的人工技能之美;中国园林与绘画有缘,将建筑自然化,表现出形象的天然韵律之美。

西方园林开阔坦荡,以整体对称图案美见长,中国园林则以曲径通幽,追求意境取胜。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

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前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

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

1、中国园林造园的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

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

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

可以说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并遵循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

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中得心源则是强调并非机械的抄袭自然山水,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粹取其精华。

除绘画外,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也影响至深。

诗对于造园的影响也是体现在“缘情”的一面。

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反映其气质和情操。

这些人作为士大夫阶层无疑反映着当时社会的哲学和道德观念。

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气质与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

而中西方的历史文化的差异,所以中西方在园林风格上也产生了差异,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一“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一直被中国造园家们奉为圭臬。

中国古典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力求再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景物的造型和气势。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均符合自然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御园还是江南私园都很强调顺应自然。

颐和园的昆明湖、万寿山及其中的二堤、六岛、九桥,均显得自然和谐,丝毫没有人工穿凿之感,而苏州园林中巧妙设置的山水树木、亭台楼阁,亦显现出浓郁的自然韵味。

西方古典园林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

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

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园中虽有许多自然物,但自然的气韵已不存在。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法国的凡尔赛宫,园中的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连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均是秩序分明,呈现出几何形状,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二不同的建筑美学风格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使古建筑在西方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来制造不同的建筑物,展现不同的信仰。

西方的石头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建得又高又大。

同时巧妙的建筑屋顶是西方古典建筑的一大亮点。

但是,如何将高密度石拱顶引擎,如仓库架构是它的位置,所以是一个直线上升的支柱,如较早出现的塔斯曼干栏,也可以说是西方建筑地基基础支柱。

发展支柱,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建筑屋顶,如果西方建筑的支柱是“基本词汇”,那么建筑物的屋顶是西方“基本句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
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因中西的文化和地理的不同,其园林艺术也是有异同的,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一
园林艺术是整体性的艺术,它把植物、建筑、山水和各种自然的、物质的材料按照园林的艺术原则和使用要求进行创造,将这些有机体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

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

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园林布局要因地制宜,布局前对建园单位或园主的要求先行了解,对建园基地的情况作详细调查,不仅了解基地自身情况,还要了解四周外围的环境。

布局要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适当的改造,才能构图得体合宜。

园林布局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要不断推陈出新。

园林是一种多维空间供游人身临其境进行游赏。

组织景区、分隔空间务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

布局要突出主体,分别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
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使全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使游人感觉有不穷之景,不尽之意。

各国园林有不同的形式、流派和风格,式样上有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等。

布局时采取何种艺术形式,要随建园意图和基地环境而定。

一般说来,一个园的艺术形式应该统一和谐,如果用混合式,在不同形式的过渡衔接上要处理得顺理成章。

有时可用“园中园”手法或集锦式方法,把不同的形式风格布置在一个整体园林中。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二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不同之处,首先体现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造园家所要表达的情感之一。

以儒家和道家为代表,这两派都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要顺从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尤其是老庄思想主张“道法自然”,认为“自然为万物之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追求一种平静舒适的生活。

这些思想就很自然的反映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

以亲近、和谐的态度对待自然,力图再现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气韵,“师法自然”,取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是中国古园林的一大显著特点,追求精神的解脱和升华。

而在西方园林艺术中,因为西方哲学与自然较多地处在对立面,故而更多的是驾驭自然、改造自然,自然物大多都被改造、加工、重组,直到符合他们的眼光为止。

在对园林美的表现上,中西两方的园林艺术也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都有对艺术意境的追求,但其内涵却有所不同。

西方的古典园林艺术受西方哲学和美学的影响,重视人的理性,寓理于情,表现出来的情意理性色彩很浓。

正如西方美学所提倡的理想美一样。

园林艺术更偏重于附和数和比例观念的形式美的体现,使其诗情画意都理性化了。

而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则强调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概念,诗画与园林相通。

园林的设计,常常突出幽深曲折的特点,含蓄而保守,不如西方那般直接。

许多园林在入口处都有一座假山或照壁,挡住游客的视线,绝不让你对园中的风景一览无余,还用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把全园分成若干个小园或景区,达到小中见大,大中见小,变化多致地美学追求。

整个园林的设计,就如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富有层
次、虚实相生,一层一层地把画卷打开让你欣赏,使人回味无穷,不觉得单调乏味富有新意,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了无限的景象。

在西方园林艺术中,更多地是重视建筑,大多以建筑为主体,山水只是陪衬,喷泉、雕塑、树木等都要服从于建筑整体。

所有的设计都有统一的规划,然后进行对照,按号入座,条块鲜明,明朗开阔。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三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性反映了中西文化传统以及哲学美学思想的不同,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造园家会自己或请别人写诗词,或是请人来游玩,并发表看法,留下名家墨笔,将其嵌在园内,以增添其艺术色彩和文学形象。

在中国古园林中,常可见到主人的诗、词、画,以及写的对联,刻的碑刻,和给园内景物题的名字,这些都是文学在艺术中的表现,也是一种无形的文学艺术美,能加强园内景物的美感和调解游人的心情,不会因全是自然景观没有人文景观而感到乏味。

造园家们都在园林艺术创造中抒发出自己的情感,他们不仅将文人的志趣、气质、情操反映在园林中,而且把诗情画意赋予了园林,使中国的园林艺术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境界,表现着丰富的自然情感。

以有形表现无形,以物质表现精神,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小中见大,大中见小,最大限度地引发人们的共鸣和联想,使实境与虚境融为一体,虚实相生。

西方则表现着理性的美学,处处体现着一个理字,用以区别于人治。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四
由于中西园林艺术具有不同的精髓,追求各自的理想,因此,在艺术形态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中国园林的象征手法,无论是用山石,或用水池,或通过花木的选择培植,总是存在,且总是有意识的,而这一方式,在西方并不普遍。

相反,中国园林也缺少西方人希冀找到的成分,特别是缺少规则、对称的规划布置人工操纵水源组成喷泉,以及对草坪的大量使用。

1.中西园林起源的形似性:前者起源于灵囿和园圃;后者的源头是圣林、园圃和乐园。

园囿是各自私家园林的原型。

灵囿和圣林则用于“通神明”或是“敬上帝”均与早期宗教活动有一定关系,也分别是
各自游乐园的先声。

中西园林不仅有着十分相似的起源,而且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园林类型也是相似的。

这突出地表现在园林的实用功能和观赏休闲的演变关系上。

2.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造园活动都经历了古代的功能园艺——观赏园艺——合宜园艺三个不同的时期。

中西园林艺术的物质同一性:中西园林所用材料不外乎石头、山水和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

4.中西园林艺术的社会同一性:这主要表现在园林艺术的服务对象上,它主要服务于特权阶级。

成为一种奢侈品。

总结出以上论述后,我感慨颇深,虽然很多学者都着重论述中西园林的差异性,但中西园林竟有着这种种的相似性,虽然它们存在于相距甚远的时空中,但存在着深刻的同一性。

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体系,但他们同属世界园林的一部分,同是我们人类伟大的文化遗产,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园林艺术是民族的、阶级的、时代的、个体的差异性与园林艺术的同一性是对立同一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