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尼采的音乐教育思想
尼采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尼采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尼采悲剧的诞生》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探讨了悲剧的起源和发展,对于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读完这部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悲剧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尼采在《尼采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悲剧的诞生是出于音乐”的观点,他认为悲剧是由音乐和舞蹈结合而成的,是一种通过音乐表达出来的生命力的体现。
尼采认为,悲剧是一种对生命的肯定和赞美,是一种超越个体生命的艺术形式。
在悲剧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可以超越个体的痛苦和困境,体验到一种更高级别的存在。
尼采对悲剧的理解深刻而独特,他认为悲剧是一种对生命的肯定和赞美,是一种通过艺术表达出来的生命力的体现。
在悲剧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可以超越个体的痛苦和困境,体验到一种更高级别的存在。
这种对生命的赞美和肯定,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启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各种困难和痛苦所困扰,但是通过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我们可以超越这些痛苦,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从而获得内心的力量和安慰。
尼采在《尼采悲剧的诞生》中还探讨了悲剧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他认为古希腊的悲剧是最纯粹的形式,它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达生命的力量和美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悲剧逐渐失去了这种纯粹性,变得越来越虚假和空洞。
尼采认为,要重拾悲剧的纯粹性,需要重新审视古希腊的悲剧,并且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这种对悲剧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思考,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启发。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会感到现代艺术形式的虚假和空洞,但是通过重新审视古希腊的悲剧,并且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重拾悲剧的纯粹性,体验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
总的来说,《尼采悲剧的诞生》是一部充满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的著作,它对悲剧和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探讨,对于理解尼采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悲剧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重拾悲剧的纯粹性也有了新的思考。
尼采的思想总结

尼采的思想总结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是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和文化批评家,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哲学界和文化理论。
他是现代哲学中最富有争议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非常复杂且难以捉摸,以下是对尼采思想的简要总结。
尼采的思想源于他对现代文明和道德的批判。
他认为现代社会过于注重理性和知识,而忽视了人类的本能和欲望。
他对基督教道德进行了强烈的批评,认为它剥夺了人类的力量和激情,使人们变得软弱和顺从。
他主张超越传统道德的桎梏,追寻个体的自由和变异。
在尼采的思想中,他强调“超人”(Übermensch)的概念,这是他对文明世界中“最高人类”概念的颠覆性重新构想。
超人是一个自我创造的个体,他能够超越社会定位和传统道德的限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尼采认为人们应该放弃对上帝和道德的依赖,摆脱群众思维和狭隘的道德观念,独立思考并挑战现有的价值观。
尼采强调个体的意志和力量,并将其视为推动历史变革和文化创新的关键。
他主张人们应该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体优越性,并将生命看作是一种不断发展和超越的过程。
他鼓励人们超越平庸的生活,追求精神和身体上的完美,通过挑战自己和尝试新的经验来实现更高级的存在。
尼采对艺术和美的价值有着极高的评价。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和超越现实状态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
他特别关注音乐和诗歌,并将其视为超越语言和概念的形式。
他将艺术视为一种对生活的肯定和赞美,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人们可以获得灵感和自我认同。
然而,尼采的思想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和问题。
他的批判和反叛倾向使他深受欢迎,但也容易被误解为鼓励自私和野心的行为。
他的谈论法则和权力也被批评为过于极端和不切实际。
此外,他的思想在纳粹德国时期被误用,成为纳粹主义运动的基础之一,尼采本人对此深感愤慨。
尽管如此,尼采的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文化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对权威和传统的质疑,对个体意志和自由的强调,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意义。
尼采的悲剧理论

尼采的悲剧理论
尼采悲剧理论的核心是推崇以酒神精神为根基的悲剧文化,并以此反对理性主义文化。
1、悲剧的诞生
尼采认为真正的原始悲剧是从希腊悲剧的歌队中产生的。
将歌队称为醉境中的人的自我反映。
悲剧本来只是‘合唱’,而不是戏剧,作为舞台主角和幻象中心的酒神只是被想象为在场。
直到后来,才试图把这位神灵作为真人显现出来,便开始有狭义的戏剧。
”
尼采首次引入了酒神和日神的概念,认为酒神迷醉现实,消解个体;日神梦幻现实,创造个体,日神和酒神是悲剧艺术生成的原动力和根源。
他认为希腊悲剧是造型艺术与音乐的结合,其本质是酒神冲动表现为日神冲动,即酒神冲动在日神世界里的形象表现。
2、悲剧之美
酒神精神是通往悲剧诗人心理的桥梁。
不是为了摆脱恐惧和怜悯,不是为了通过强烈的宣泄而从一种危险的激情中净化自己,而是为了超越恐惧和怜悯。
尼采认为古希腊人具有乐观的悲观主义精神。
悲剧所给人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慰藉”。
在悲剧中,个体毁灭了,但是它使人们回到了世界生命的本体。
因为对于世界生命的本体来说,个体的不断产生又不断的毁灭,正表现它生生不息的、充沛的生命力,所以悲剧给人的美感是痛苦和狂喜交融的迷狂状态。
3、悲剧的灭亡
尼采认为悲剧随着酒神精神的灭亡而灭亡。
欧里庇得斯用自己的理性和探究精神取代酒神精神,是导致悲剧衰落和消亡的主要原因。
4、尼采把科学和理性同样视为重新估价其价值的对象,而把人类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非理性的酒神精神,尼采的理论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其对理性主义的反对也有些偏激。
尼采精神教育观

尼采精神教育观尼采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在很多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的精神教育观是非常重要的。
尼采的精神教育观认为,人应该通过自我超越和追求自我实现来实现真正的精神自由。
首先,尼采的精神教育观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自我超越的过程。
对于尼采来说,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超越自我,认识自己的深层次需求和欲望。
他认为,只有通过自我超越,人才能真正达到自己的潜力和理想。
因此,在教育中,教育者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欲望,并帮助他们找到一种超越自我的方式。
其次,尼采的精神教育观认为,真正的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对于尼采来说,教育的目的不应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明白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创造和想象,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
第三,尼采的精神教育观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关注个人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者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梦想,并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
这包括关注学生的身体、精神和情感的发展,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最后,尼采的精神教育观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强调个人自主性和自由。
他认为,只有保持个人自由和独立,才能真正实现一个人的精神自由。
因此,在教育中,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自主性和自由,让他们有更多的决策权和自由选择的机会,发展出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综上所述,尼采的精神教育观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自我超越、创造力和想象力、全面发展和个人自由的过程。
只有通过这种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实现精神自由,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并追求自我实现的理想状态。
因此,尼采的精神教育观对于我们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尼采的艺术哲学观点

尼采的艺术哲学观点尼采是一位德国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艺术哲学观点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和人类创造力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尼采的观点启发我们审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思考艺术的价值和潜力,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指导性思考方式。
尼采认为,艺术是一种能够超越现实世界的力量,它能够帮助人们抵抗生活中的苦难和困惑。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欲望的增强”,通过艺术,人们能够超越现实生活的局限,寻找到内心深处的自由和快乐。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心灵的映射,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艺术作品能够打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体验。
尼采主张人们要敢于接受艺术所传达的真实本性,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他认为,艺术不应该被看作是遥不可及的理想境界,而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欣赏艺术和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找到内心的满足和安宁,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
尼采关注艺术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艺术家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存在,通过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力,艺术作品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
尼采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性,他认为优秀的艺术家是那些能够表达自己独特观点的人。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桥梁,艺术作品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让我们更加深度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在尼采看来,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美感和审美价值,还在于其对于人类自由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艺术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激发内在的创造力,同时也是一种对抗现实世界的自由选择。
艺术作品是一种反抗和抵抗的力量,它让我们远离现实的束缚和规范,寻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和意义。
尼采的艺术哲学观点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指导。
通过欣赏艺术和创造艺术,我们能够超越现实的局限性,寻求内在的自由和满足。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对话,它们激发我们的思考、想象和创作力。
通过艺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世界,找到自己的存在和人生意义。
因此,尼采的艺术哲学观点对于我们发展个性、追求自由和幸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探讨尼采的音乐哲学

探讨尼采的音乐哲学尼采的音乐哲学探析尼采是一个知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化。
他的哲学思想不仅限于哲学领域,还渗透到其他领域,如音乐。
本文将探讨尼采的音乐哲学思想及其对现代音乐的影响。
尼采的音乐哲学思想尼采最著名的音乐哲学思想是“艺术的降生”,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力量。
在他看来,艺术创造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学世界。
尼采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和超越人类生存经验的方式,它传递了理性无法传达的信息。
这种信息是非语言性的,要通过感性的方式才能传达。
尼采同时认为,艺术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艺术家创造的,而不是基于现有的道德或社会价值观。
通过艺术,人们可以了解到以前没有察觉到的美和价值。
尼采还关注音乐与个体的关系。
他认为音乐可以超越日常生活和自我,带给人们更高的美学体验和智慧境界。
尼采将音乐视为一种表达内心情感和冲动的语言,这种语言比文字更加直接和纯粹。
尼采的音乐哲学对现代音乐的影响尼采的音乐哲学对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对艺术家的要求,导致了音乐创作的变革。
尼采认为,艺术家必须是一位充满激情的人,对艺术充满热忱,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创造性。
现代音乐家在尼采的影响下,开始探索自我和创造性,不断创新、挑战传统。
其次,尼采的音乐哲学思想推动了音乐的自由化。
他认为音乐和语言一样,都要表达个体的情感和冲动。
因此,他支持音乐自由化,反对音乐的标准化和模式化。
在尼采的影响下,现代音乐开始注重自由和创造性,而非受限于传统规范和约束。
此外,尼采的音乐哲学对音乐教育也产生了影响。
他强调音乐教育应该注重个体和创造性,而不是传统音乐教育的标准化和机械化。
在尼采的影响下,现代音乐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表达,开展创造性教学和音乐演奏活动,以促进学生的音乐发展和个性成长。
结论尼采的音乐哲学思想激发了现代音乐家的灵感,推动了音乐的创新和自由化。
同时,他对音乐教育的要求,也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尼采的音乐哲学思想对音乐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音乐心理学角度读尼采《悲剧的诞生》

最 早 的 践 行 者 。在 多 神 众 教 的 时 期 ,音 乐 也 成 为 古 希 腊 众 多 宗 教 仪 式 不 可 分 割 的一 部 分 。早 期 的 希 腊 音 乐 主 要有荷 马史诗 、 抒 隋诗 和颂 歌 。 希 腊 古 典 时期 的音 乐 则 包 括 悲 剧 和 喜 剧 。悲 剧 由早 期 的 酒 神 颂 歌 发 展 而 来 。“ 悲 剧 ”( T r a g e d y)一 词 的 希 腊 文 是 “ 羊 ”( t r a g 0 s )和 “ 颂 歌 ”( o d e)的 结 合 , 这 与 早 期 悲 剧 演 出 中 附加 的 “ 羊人剧 ” 有 关 , 由 唱酒 神 颂 歌 的 合 唱 歌 队 队员 披 着 山羊 皮 ,模 仿 酒 神 的 老 师 和 侍 从 萨 蒂 尔 的样 子 ,表 演 插 科 打 诨 的轻 松短剧 , 以 调 节 剧 场 气 氛 。 古 希 腊 悲 剧 的含 义 不 在 于 “ 悲” , 而在 于 “ 严 肃 ”… … 常 取 材 于 神 话 传 说 和 荷 马 史 诗 , 主 题 常 是 英 雄 人 物 于 不 可 抗 拒 命 运 之 间 的 冲 突 … … 悲 剧 是 戏 剧 、诗 歌 、音 乐 和 舞 蹈 合 一 的 综 合 艺 术 形 式 。公 元前 5 3 0年 左 右 ,在 演 唱酒 神 颂 歌 的 基 础 上 ,诗 人 泰 斯 庇 斯 ( T h e s p i s ,公 元 前 6世 纪 )自扮 一 个 角 色 ,与 歌 队 对 话 ,这 是 悲 剧 中 的第 一 个 演 员 ,埃 斯 库 罗 斯 引 入 第 二 个 演 员 ,索 福 克 勒 斯 引 入 第 三 个 演 员 ,这 才 真 正 形 成 戏 剧 。 悲 剧 的演 出 , 最 初 由一 个 演 员 叙 述 故 事 , 后 发展 到三个演员 同时登 台 , 用 吟诵 的 “ 宣 叙 调 ”解 释 剧 情 , 演 员 面 戴 假 面 具 ,脚 穿 高底 靴 ,女 角 由男 演 员 饰 演 ,一 人 可 扮 演 几 个 角 色 ,演 出 中有 歌 队 演 唱 ,用 阿 夫 洛 斯 管 伴 奏 ,在 可 容 纳 数 万 人 的 半 圆 形 露 天 剧 场 演 出 。 剧 中歌 队 的合 唱 分 为 “ 正” 、“ 反” 、“ 合 ” 三 段 ,唱 “ 正” 段 时 转 向 右 方 ,最 后 是 “ 合 ”段 ,合 唱 队 一 般 由 1 5人 组 成 。 从 这 段 史 料 我 们 得 知 ,悲 剧 音 乐 源 自 “ 酒 神颂 歌 ” , 即 宗 教 仪 式 音 乐 。发 展 至 悲 剧 ,酒 神 节 的 世 俗 意 义 可 能 已 大 过 其 宗 教 意 义 ,但 仍 是 一 种 仪 式 。 所 以 , 悲 剧 音 乐 可 界 定 为 一 种 “ 仪 式 音乐 ” 。…仪 式 音乐 ’ 是 民 族 音 乐 学 、 人 类 学 中 的 一 个 概 念 ,指 在 形 式 和 风 格 上 与 特 定 仪 式 的 环 境 、情 绪 、 目 的 相 吻 合 的 ,可
尼采的力量与快乐思想

尼采的力量与快乐思想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的哲学家、文化评论家。
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现代哲学和文化领域。
尼采的力量与快乐思想是他对人类存在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晶。
本文将以他的力量与快乐思想为主题,探讨他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尼采认为,人类的力量源自对生命的肯定与肯定自身的能力。
他抨击了传统的道德体系,主张超越传统的道德观念,对于个体的力量与快乐进行探索与追求。
他强调个体的自立自强,唤醒个体对于自身潜能的认知和发挥。
他的力量与快乐思想提倡个体的全面实现和超越,力图解放人们的潜能和能源,使人们超越自我限制,达到真正的幸福。
首先,尼采认为力量的源泉在于个体的意志与激情。
他主张个体要勇敢地面对困境,发挥自己的独特能力,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欲望。
他鼓励人们保持积极的意愿,追求真实的自我。
他认为,只有积极表达自己,才能够找到真正的力量与快乐。
其次,尼采关注个体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
他主张人们要打破现有的模式与惯性思维,从而展现个体的独特性与创造力。
他赞赏个体的创意和创新,相信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特长的能力。
他鼓励人们摒弃群体思维和套路模板,培养创造性的思维和行为,从而实现自身的快乐和成就。
第三,尼采重视个体的个性与异质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美德。
他反对将个体规整化和同质化,主张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和欲望,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他认为个体的快乐来源于追求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最后,尼采关注个体的欢乐与享受。
他不同于一般的哲学家与思想家,认为个体的幸福和快乐是人生的终极价值。
他主张人们要活在当下的快乐中,追求自己内心的欢乐与享受。
他鼓励人们追求对于生活的满足与愉悦,享受身心的快乐和愉悦。
尼采的力量与快乐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当今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常常感到迷失和困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尼采的音乐教育思想
引子:尼采的音乐思想是在瓦格纳音乐的极度影响而产生的。
在《悲剧的诞生》中,他强调了狄俄尼索斯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他的思想有些方面继承了叔
本华关于权力意志的哲学思想。
另一方面则是对希腊悲剧艺术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他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新评价了一切价值观,并在自己的特殊经历下形成了自己
的音乐教育思想。
它围绕着资本主义书写的两千多年的西方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
历史,强调了艺术思想是人类生存意识的最为直观的写照。
一、人物介绍
尼采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同样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音乐家。
尼采
少年时受到过及其良好的音乐教育,这为他后期的音乐教育思想奠定了充足的基础,与此同时他还创作了一些音乐作品。
尼采自己也承认自己“毕竟是一位老音
乐家,除了音乐没有慰藉。
”尼采的音乐美学思想以及教育思想在他的哲学思想
中有很高的地位。
因此,整理和研究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对研究他的哲学思想具
有重要意义。
二、尼采音乐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从尼采当时的生活背景来看,在资本主义正在一步步走向垄断的时期,许多
中小资产阶级大多数已经破产,很多学者面对人民愿望的现实,找不到自己的出
路和未来。
因此,对理性和科学的传统依赖并没有使人们走上摆脱社会和个人危
机的宽广道路。
因此,人们的悲观情绪正在急剧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尼采向传
统的信仰和观念宣战。
尼采对音乐和作曲的热爱可以追寻到他与德国著名作曲家瓦格纳的友谊。
尼
采音乐中流露出的浪漫情怀孕育了他早期的悲剧精神。
他们之所以与瓦格纳的音
乐思想产生了如此多的共鸣,首先是因为他们都对叔本华哲学有着一致的看法。
尼采早期思想可以说是继承了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哲学理论。
人们认为,世界的起
源是盲目的,不接受法治。
所有人的行为都来自于生活的意愿,人们的生活意愿
是通过直觉而非理性来认识的。
然而,尼采作为一位具有叛逆精神的哲学家、诗人和音乐家,在重新评估了
所有价值观之后,批判并拒绝了瓦格纳浪漫主义或叔本华消极悲观的意志和表象
哲学本质中堕落的生命和毁灭的意志。
他根据自己对音乐的内在体验,对古希腊
悲剧艺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原始艺术的起源来自狄俄尼索斯和赫利俄斯的二元论。
他的思想导致了音乐美学以及教育史上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从浪漫主义音
乐文化向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的进步。
这就是所谓的“从希腊神化生命的精神出发,我们与太阳之神确认外观,与酒神确认意志。
”然而,尼采将酒神状态的本质归
因于人与世界之间内在基础的完整和统一。
他认为,“在酒神神秘的欢呼声中,
个性化的独特魅力消失了,去往万物核心的道路打开了。
”
三、尼采音乐美学、教育思想的内容
尼采的自我认知是它本身是超越了卢梭、叔本华和瓦格纳等过去的自我。
尼采的自我思想中出现了很多他人不曾有的东西。
他认为音乐应该回归前苏格拉
底时代的酒神狄俄尼索斯。
音乐的美应该来自人的张扬和对于生活的热情,来自
古典的和平与安静。
尼采对当时音乐家的时代取向是充满了批评的,以及对抽象、颓废、空洞、华丽的音乐思想的反对,这些都是从前不曾有过的。
尼采在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转变中,并没有忽视技术创新和思维转变,
但他从更高的文化视角重新评估了音乐的价值取向。
尼采的“自然审美”是一种
与人相关的事物,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人自身权利意志的表达。
音乐是“一方面,它是向形象世界和意志世界喷薄而出的旺盛体力,另一方面,它是借助于崇
尚高尚生活的形象和意志对动物性功能的诱导;它是生命感到高涨时的激动和生
命感的激发。
”音乐是酒神精神的“代表作”。
音乐在权力意志支配的强烈生活
冲动中获得了形式的力量。
这就是所谓的音乐家应该是给予者。
强调美只有具有
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获胜意志、易于调和冲突,才能被称为至高无上的东西。
瓦格纳的音乐被称为浪漫悲观主义,首先是因为缺乏控制情感冲动的能力,其次,它盲目地追求表民的形式美,导致对细节的苛刻要求。
在音乐教育及美学方面,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消除了残余艺术的概念,留下了两个渊源:太阳神和酒神。
他认为“太阳神状态和酒神状态。
艺术本身就像一种自然的力量。
它利用这两种状态来向人们表达自己并支配他们,无论他们喜欢与否。
这两种状态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但较弱:在梦中,在陶醉中。
梦释放视觉、联想和诗歌的力量,而陶醉释放姿势、激情和歌唱的力量跳舞和跳舞。
因此,酒神精神是艺术的灵魂体现。
那么酒神精神到底该怎么理解呢?酒神派认为最典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音乐。
他认为音乐是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尼采认为,在贝多芬和瓦格纳恢弘的音乐作品中,他看到了德国酒神精神的快速成长。
狄俄尼索斯的精神伴随着人与人之间建立的所有强大而敌对的屏障的瓦解而来,世界成为了一个整体。
在酒神的陶醉中,音乐艺术融化了所有个体生命的痛苦,世界成为一幅和谐、美丽、欢乐的画面。
此外,醉酒作为音乐的本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阿波罗的精神和狄俄尼索斯的精神都可以归因于酗酒。
其中,赫利俄斯只是眼睛的醉意,而狄俄尼索斯则是情感的醉意。
太阳神和狄俄尼索斯的结合产生了一种音乐精神的悲剧。
四、尼采对于音乐的看法
尼采对音乐的诠释基本上是从叔本华那里继承下来的。
在尼采看来,音乐是一种精神状态,即上述非理性精神甚至已成为人类本能的象征,而苏格拉底则意味着理性精神,这是诗歌的象征。
因此,尼采通过对早期歌剧的考察,探讨了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他将歌剧视为理论家和外行批评家的产物,甚至将苏格拉底文化等同于歌剧文化,这与真正的艺术是对立的。
在尼采看来,音乐比诗歌更重要。
只有通过解读诗歌才能理解的音乐,只是音乐门外汉的一种爱好。
这种音乐的典型例子是歌剧,歌剧是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理论人士的产物。
事实上,尼采对歌剧的批评集中在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即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威权力量,长期以来一直否认人类的本能,即非理性。
他认为音乐优于诗歌,包含了对非理性的关注,体现了对人的能力的尊重。
既然音乐不需要歌词就能被理解,那么如何理解音乐的内容呢?尼采在整个
西方音乐美学史上都无法回避这个核心问题。
如果尼采对歌剧通过歌词使音乐具
有清晰的内容这一事实不屑一顾,人们可以理解,那么尼采所倡导的没有歌词的
音乐的内容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容易理解,因为在尼采看来,音乐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哲
学意义。
他把自己欣赏的音乐称为狄俄尼索斯的音乐,而狄俄尼索斯音乐的特点
一直是尼采的思想。
尼采认为,在音乐被理解为批评的对象之前,需要对其进行
解释。
这种音乐遵循一个原则,即苏格拉底主张“一切想要美丽的东西都必须是
理性的”,而亚里士多德则更明确地表达为“艺术就是模仿”,即试图用音乐模
仿生活中的风景。
然后,以图形化的方式理解音乐的内容。
在这一点上,尼采以欧里庇得斯以
苏格拉底主义为核心的新巴克斯颂歌为批评对象。
他的音乐以图像表现为内容主题,是图形现象本身的奴隶。
事实上,这与遵循歌词的音乐没有什么不同。
五、对于尼采音乐思想的总结与评价
诚然,尼采试图用希腊悲剧的酒神精神来唤醒德国人重新获得面对现实
和生活的勇气。
通过音乐思想的进步,他以积极的态度肯定了世界和生活。
然而,他的颇有争议的地方在于它批判理性,高举非理性的大旗,把音乐之美乃至整个
艺术都称为人类最原始的冲动。
完全否认音乐应该表达人类社会这个观点是有偏
见的。
六、结语
本文对尼采的生活背景,音乐思想,以及音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较为
详细的阐述与分析,并且讨论了尼采的音乐教育思想的内容以及现在人们对他的
评价。
作者简介:卫冠男(1995年6月18日-),
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西省临汾市,学历:硕士在读单位:云南艺
术学院,
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演唱,单位邮编: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