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生存哲学
《活着的意义》的尼采哲学与人生探索

活着的意义:尼采哲学与人生探索1. 导言《活着的意义》是一个千古难题,引发了人类数百年来的思考和探索。
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将以尼采哲学为基础,探讨活着的真正意义。
2. 尼采哲学简介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文化评论家和作家。
他的哲学观点对于理解人类存在和生活的本质提供了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3. 生命之意义的多重层面3.1 唯物主义观点按照唯物主义观点,生命之意义可以从生物学、神经科学等角度解释。
通过分析人体结构、大脑功能等方面,我们可以认识到生命存在于一系列复杂而精确的化学反应中,并从中获得一种适应环境并延续自身种群的本能。
3.2 心理层面尼采认为,人类之所以追求生命的意义,并不仅限于物质层面。
心理层面对于寻找和赋予生命意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层面包括个人目标、意愿和欲望,它们通过实现自身的价值观和追求内心的幸福感而给予生命以意义。
3.3 社会关系和意义尼采认为,社会关系也是赋予生命意义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是社会动物,与他人的互动和沟通在我们的存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参与社交、建立深层次友谊、尊重他人和为他人做贡献,我们可以从集体中获得生活的更高层次的满足感和意义。
4. 活着的挑战和矛盾4.1 自由与责任活着往往伴随着自由和责任。
尼采强调了自由精神,并主张个体应该为自己选择道路并承担相应责任。
这种自由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它要求我们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
4.2 痛苦与快乐尼采认为痛苦不可避免地存在于生活中,但快乐也同样重要。
他鼓励个体通过积极的态度和能力去面对痛苦,并寻找快乐的途径。
4.3 意义的建构尼采主张我们应该自己建构生命的意义,不依赖于传统观念或外部约束。
每个人都需要通过自我实现、追求卓越和创造性活动来获得更高层次的意义。
5. 结论活着的意义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问题,尼采提供了哲学上的思考和启示。
从唯物主义到心理层面、社会关系和自由责任等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尼采哲学来探索并理解生命存在和赋予其意义的各种层面与挑战。
尼采生存哲学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

尼采生存哲学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尼采生存哲学》是尼采原着代表作的精选译本,根本反映了尼彩生存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下面是给大家的尼采生存哲学读后感,仅供参考。
对事物缺乏认识,很容易滋生盲目崇拜,特别是当你所想了解的,属于哲学范畴:有如盲人瞎马,一不小心,掉进夜半深池的危险。
我于尼采就是这样。
其实,尼采的心智是他所标榜的坚强,还是掩饰下的脆弱;为人是盛气凌人的狂傲,还是义无反顾的勇敢;思想是竭力反宗教反权威,还是俄国宿命式的自或自我发现;行文是简短精辟,还是有病呻吟喋喋不休;成就或身份是哲学,思想,文学家,又或只是个多了那么点智慧的短信写手,这一切,与我何干呢?虽说学无常师,但却要把握学以致用,做到眼不见不该见的,耳不听不该听的,口不说不该说的,心不想不该想的,如此洁身自好,才能专心致志。
所以,原想把这本《尼采生存哲学》扔掉,但转念,不如束之高阁:一是告诫自己不要盲从;二是告诫自己学以致用,果断判断,不破不立。
只是,到此,尼采那么多唠叨,有句话还是比较靠谱的:“我命令你们丢开我去你们自己,只有当你们都排拒我时,我才回到你们中来。
”从以上几段文字来看,不正是应验了他所说的吗?难道他真乃神人。
是在用阴谋还是阳谋让我们发现自己,检验自己吗?都不是。
这句话倒让我想起了一名算命先生的话,他说:“母在父先亡”,那么,是母在,父先亡呢?还是母在父先,亡。
其实,尼采所命令的人心中,都包含了宗教和自我发现两个元素,“命令寻找自己”,便开启了人心中这两个元素的缠斗,而不管过程如何,其中的元素“自我发现”都会被另一个元素排回绝,当然不管结果,人的“自我发现”也都不会被消除;尼采代表的是“自我发现”,其实,他早已在你们心中,只是换了种说法,好似最后他就回到“你们中来了”。
这只是他的心理把戏罢了。
无论如何,对尼采,最后,礼毕,解散。
有评论说读《尼采生存哲学》是一次走近大师的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
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
尼采哲学的意义生存模式

2007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Nov12007第6期(总162期)JOURNAL OF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No16 尼采哲学的意义生存模式3马 毅【提 要】尼采的生存论哲学提供了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生存模式,即生命—创造—生成—超人—永恒轮回。
其中权力意志是生命存在价值的内在动力,它激活生命,不断能动地为生命创造、生成各种可能性的意义存在。
生命的本质内涵是自我创造,不断生成和毁灭,这一过程永恒轮回,在永恒轮回中有可能生成为最高的意义存在即超人。
这一生存模式由于夸大感性和意志而忽视了人存在的社会性与现实性。
【关键词】尼采哲学 生命意义 意义生存模式〔中图分类号〕B5161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952(2007)06-0038-05 西方哲学经过古代的客观本体论、近代的主观知识论到现代的意义生存论三次转向,终于使哲学由关注外在的世界返回到生活世界而关注人本身。
尼采是意义生存论哲学的确立者和代表。
雅斯贝尔斯曾断定:“在尼采的生存性阐释中,有一个健康的观念是标准的,它不可在生理与医学上得以论证,而是以人在自身完整的生存意义上的价值为取向。
”①尼采面对传统哲学设定的虚无存在和现代人平庸颓废的生存状况,以权力意志、超人、永恒轮回等思想,力图要为人的生存和未来发展确认和植入一种真实的生活意义,使人生活在自己建构的意义世界中。
尼采从批判、克服传统形上学的虚无主义哲学出发,肯定现实感性的生活世界和人的肉体生命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这一存在的本质内涵是:肉体生命所表征的权力意志是世界的本体;权力意志不断扩充人的内在生命力,赋予人的生命以最大的力感和创造性本能;它促使人在各种可能性的生成中自由地按照自己的个性成为自己所是的,并在永恒轮回的生死中走向超人境域。
这是尼采试图为人的意义生存所建立的基本模式。
尼采关于生命哲学经典语录

尼采关于生命哲学经典语录
1. “如果阁下长时间盯着深渊,那么,深渊也会同样回望着阁下。
”
2.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
3.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
4. “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于轻松而有害的享乐,因为,年轻人的疾病和不幸都是由懒惰而来的。
”
5. “其实人和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
6. “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
7. “没有音乐,生活是一个错误。
”
8. “我走在命运为我规定的路上,虽然我并不愿意走在这条路上,但是我除了满腔悲愤的走在这条路上别无选择。
”
9.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始终要失去它。
”
10. “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
尼采生存哲学

四、善恶的彼岸
19.选择有益的孤独吧,选择自由的、不受拘束的、轻松愉快的孤独吧,它亦将使你有权保持善,不管是什么意义上的善!每一声长期斗争都使人变得多么恶毒、多么狡猾、多么坏啊!
要让别人理解自己是很难的。尤其是,如果自己像恒河那样急速地思想和生活,而别人却以其他方式思想和生活---即乌龟般地,或至多“青蛙般地”思想和生活。
8.想在善和恶中作造物主的人,必须首先是个破坏者,并砸烂一切价值。
也就是说,最大的恶属于最高的善。不过,后者是创造性的善。
9.查拉图斯特拉:人类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人类之所以可爱,正在于他是一个跨越的过程与完成。
我钟爱那些只知为完成而活的人,因为他们正是一人过程的跨越者。
我钟爱那些人,他们像一颗颗自天顶乌云中降落的沉重雨点,预报着雷电之即将到来,并如预言者般地逝去。
10.避免愤恨并了解愤恨---要了解这个问题,一个人必须经验过他的力量和衰弱。
11.要满足你最好或最坏的欲念,最好是去经历一场大难,不管是什么样的历练,都可能使你在某方面成为人类的高瞻远瞩者与施舍者,人们可能赞颂你,相反的,也许会嘲弄你(不过你将很难找到一个真正有资格嘲弄你的人)。
15.尼采:一个人必须在生命之外有一个立足点,用不同的方式,如同已经活过的一个人、许多人、一切人那样去了解生命,方能充满自信和坦率(血统“高贵”强调“真诚”,或许还有“天真”,而怀恨的人既不真诚也不天真,甚至对自己都不诚实和直率,他的心灵是斜的,他的精神喜欢隐蔽的角落、秘密的路径和后门;任何隐晦的事都能引起他的兴趣,成为他的世界、他的保障、他的安慰,他擅长沉默、记忆、等待,擅长暂时地卑躬屈膝、低声下气。)
我钟爱那些非凡的轻蔑者,因为他们正是非凡的崇拜者,以及渴望彼岸的羽箭。
尼采的超越与永生思想

尼采的超越与永生思想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是19世纪末的德国哲学家和文学家。
他的思想极具独创性和影响力,尤其是他对超越和永生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尼采关于超越和永生的思想,并试图解释其对人类存在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介绍尼采对超越的思考。
尼采认为人类是一种有限的生物,受困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然而,人之所以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拥有超越自我的能力和潜力。
超越自我意味着超越日常琐事和狭隘的视野,关注更广阔的人类经验和宇宙本身。
对尼采而言,超越是人类心灵的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力量。
这种超越不仅仅是理性的思考,还包括对美、艺术和爱的追求。
通过认识和追求超越,人们可以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和动力。
其次,尼采对永生的思考也非常重要。
他认为人类对永生有深深的渴望。
然而在尼采看来,永生并不是指个人灵魂的不朽,而是一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延续。
对尼采而言,永生是一种超越时间的体验,是对个人存在的延伸和升华。
他认为,只有在追求超越的过程中,人们才能体验到永生的感觉,并能在当下获得心灵的满足和欢愉。
尼采主张通过超越自我的方式来实现永生,而不是依赖于死后的存在。
为了实现超越和追求永生,尼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思想和方法。
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思考,认为人们应该摆脱传统和社会的束缚,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超越方式。
他鼓励人们面对生活的挑战,拥抱痛苦和苦难,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尼采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经历,人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超人,达到自我超越的状态。
然而,尼采的超越与永生思想并非没有争议。
有人认为,他的思想过于个体主义和悲观,忽视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
此外,尼采的思想中也存在一些冲突和矛盾之处,对他的思想进行解读需要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尽管如此,尼采的超越与永生思想仍然对当代社会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影响。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世界中,人们往往追求短暂的快乐和物质的满足,忽视了超越自我的重要性。
尼采的思想提醒着我们要超越当下的欲望,追求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尼采的生存哲学

二、尼采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
在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支配下,人的生命力遭 到压制,本能遭到摧残,对此他提出重估一切 价值,对传统道德,特别是基督教道德展开严 厉的批判: 1.旧道德提倡柔顺,压制生命的本能。尼采认 为,否定和破坏,乃是肯定生命的先决条件。 基督教道德却强调驯服、柔顺、慈悲、怜悯, 使人类变得怯懦无力,这是从根本上反对生命。 2.传统道德提倡无私,抹杀个性。尼采认为, 自私和自爱都是人的本性,自私,才有自乐、 自爱,才能爱人。基督教的道德却鼓吹博爱、 邻人之爱,提倡舍己为人,轻视个人独立,否 定自我,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三、尼采人生哲学的理想目标
“超人”说的提出:尼采认为“超人”是人的最 高自由的表现,因此他提出“超人”说,为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设立了一个新的目标、新的意义和 新的理想。以往,人们把进入天国视为自己的人 生目标。“上帝死了”,价 值世界出现了空白,尼采便 找出了一个理想化的人格形 象——“超人”来填补,取 代上帝的位置。
四、尼采人生哲学与现代中国人的精神 重建
尼采人生哲学的提出:尼采所生活的时代,正是 近代西方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商品经济蜂拥 发展,乐观主义信念流泛的时代,尼采以敏锐的 眼光觉察到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危机及文明社会的 病态:物质的进步和丰富掩盖着生命理想的贫乏、 精神创造力的贫乏、文化的贫乏。面对资本主义 世界顿失诗情画意的现实,尼采不免忧心忡忡: 衰落文明那触目惊心的荒凉,现代人那“无家可 归”的彷徨,被基督教的毒汁浸润了的人的心灵 的僵固,都急切地需要寻求一条创造人生的新路,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尼采提出了他的人生哲学, 力图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
二、尼采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
3.传统道德反对创新,扼杀有创造精神的人, 阻碍了人类的进步。尼采认为,只有具有创造 精神的人,才是人类的希望。传统道德却把创 新视为恶,把守旧视为善,把一切新兴事物和 具有创造精神的人视为洪水猛兽,判其为罪人 和恶人,从而断送了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尼采的生存哲学以及现实意义探析

尼采的生存哲学以及现实意义探析肖琦尼采通过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通过对酒神精神的弘扬,颠倒了近代哲学中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地位,开创了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
同时,他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成为现代西方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先祖,他是以审美的哲学来批判整个现实的世界,批判所有对人的创造性的束缚,在他看来,哲学本是关于活生生的个人对于人生意义的不懈寻求。
没有个人意志的人是毫无价值可言的,离开人生意义的寻求无所谓理性,真正的哲人是寻求着人生智慧的探索者。
作为一个反传统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尼采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重估一切价值”的主张;通过对基督教的批判,呼唤“超人”的出现。
他主张发挥生命意志的力量来与悲惨的人生作斗争,实现生命的意义。
叔本华认为,生存意志决定了人的本质也决定了人的价值和命运。
人生不过是生存意志的幻影,是空虚的,没有什么价值,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噩梦,充满着痛苦,他的人生哲学是一种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
尼采也把生命意志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也承认生命意志本身是痛苦的。
但是他认为,要用生命意志同痛苦作斗争,即使结局是失败,但通过毁灭自身,获得生命的壮美,痛苦是人获得幸福、给人生注入意义的前提。
因此,他的哲学是一种建立在悲观主义基础之上的乐观主义人生哲学。
那么,尼采是怎样理解这个痛苦的人生,是用什么方法来面对,对我们现在对人生的看法又有什么影响呢?一、尼采生存哲学的产生和基本观点1.生命哲学的产生尼采对当时欧洲把“理性”置于世界和哲学的中心的做法非常不满,因为在这种理性主义哲学的指导下,西方弥漫着一种乐观主义情绪,认为凭着理性和科学,人类社会就会不断进步;凭着理性和科学,就可以解决人生的一切问题。
尼采对这种理性主义哲学提出了批评。
他认为,他们这种乐观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乐观主义,它只停留在人生的表层,而没有深入到人生的真相。
因为科学不可能为人生提供真实的意义,世界的意义要靠人去赋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采生存哲学内容简介凡能吸入我著作中气息的人,他就知道,这是高岗上的空气,是使人精神焕发的空气。
一个人必须加以培养以适应这种空气,否则他就会有受寒的危险。
本书是尼采原着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尼彩生存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1(我认为人类所具有的伟大性是对命运之爱:一个人无论在未来、过去或永远都不应该希望改变任何东西。
他不但必须忍受必然性,并且,他没有任何理由去隐瞒它---在面对必然性时,所有的理想主义都是虚假的---但它必须去爱他。
2(一个人必须坚定,必须用他的两条腿安全的站起来---否则,他根本就不能爱。
3(天才都是有赖于快速的机能活动,都是有赖于一种继续不断为自己获得大量精力的可能性。
4(打倒偶像非常接近我的工作。
一旦我们捏造了一个观念世界,我们就剥夺了现实世界的价值、意义和真理。
“真实世界”与“表面世界”----用一般英语来说,虚构世界和现实世界。
这个观念的谎言一向是现实世界的祸因;由于它,人类最基本的天性变成为厚颜和虚伪;而因为过于厚颜和虚伪,这些价值已渐渐被人尊崇,其实,这些价值是与确保人类繁荣、人类未来以及对这个未来的最大要求的那些价值正相反对。
5(寒冰在近,孤独可怕----然而,在阳光下的一切东西是多么沉静~6(哲学是一种自由的退隐到冰区和山峰---是对于存在上一切陌生而可疑东西的寻求,是对于一向为道德所严禁的任何东西的寻求。
7(他是从一个坚硬、可爱而芳香的东西中脱颖而出的。
他只享受对他有利的东西;当跨越对他有利东西的范围时,他的快乐,他的欲望就停止了。
他发现补救损害的方法;他知道怎样把那些严重意外事件变为对他有利的东西;凡是对他无害的东西,都使他更坚强。
他本能地从他所看到、听到和经验到的一切东西中收集他的资料。
他是一个淘汰原则;他扬弃很多东西。
无论他所接触的是书本、人或自然景色,他总有所伴;他尊崇他所选择的东西,他尊崇他所承认所信任的东西。
他对于一切刺激反应都很慢,而这种缓慢是长久的谨慎和故意的高傲在他向上产生的---他考验那迫近的刺激;他不会想到去接近它。
他不相信“坏运”,也不相信“罪恶”,他能了解自己和别人;他知道怎样去忘却---他坚强得足以使任何东西都变为对他有利的东西。
8(想在善和恶中作造物主的人,必须首先是个破坏者,并砸烂一切价值。
也就是说,最大的恶属于最高的善。
不过,后者是创造性的善。
9(查拉图斯特拉:人类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人类之所以可爱,正在于他是一个跨越的过程与完成。
我钟爱那些只知为完成而活的人,因为他们正是一人过程的跨越者。
我钟爱那些非凡的轻蔑者,因为他们正是非凡的崇拜者,以及渴望彼岸的羽箭。
我钟爱那些人,他们不先向天际以外去找寻一个为之牺牲的理由,却默然殉身大地,以期大地终有一日能为超人所有。
我钟爱那些为求知而活,同时为使超人得以出世而求知的人,如是,他追求着自己的完成。
我钟爱那为构筑超人之栖所而工作,并为供给超人以大地与动物而创造的人,如是,他追求着自己的归宿。
我钟爱那珍惜自己道德的人,因为道德是自我完成的意志与一枝憧憬的箭。
我钟爱那不对自己之精神作任何保留而期望化整个精神为道德的人,如是,他在精神上跨越了那座桥。
我钟爱那使自己的道德与自己的志趣和命运合而为一的人,如是,他可为了个人的道德而不顾生死。
我钟爱那不贪图过多道德的人,一种道德往往较之两种道德为佳,因为那种道德更近于命运之结。
我钟爱那不吝于灵魂、既不受谢亦不致谢的人,因为他常给舍而不藏私。
我钟爱那因常赢骰子而感到惭愧的人,他会自问:“我是一个作弊的赌徒吗,”----因为他输得起。
我钟爱那行而后言、践履甚于允诺的人,因为他追求着他的自我完成。
我钟爱那肯定未来而救赎过去的人,因为他愿为眼前的人效死。
我钟爱那对上帝“爱之深而责之切”的人,因为他必将因招引神怒而亡。
我钟爱那在受创时依旧能够保持其深遂的灵魂,而些微小事亦可使他赴汤蹈火的人,如是,他会欣然地跨过那座桥。
我钟爱那因心灵过于丰实而忘已,且与万物合一的人,如是,万物乃成为他的归宿。
我钟爱那精神与心灵两皆自由的人,如是,他的头只不过是其心之内腑,而他的心则促使他完成自我。
我钟爱那些人,他们像一颗颗自天顶乌云中降落的沉重雨点,预报着雷电之即将到来,并如预言者般地逝去。
10(避免愤恨并了解愤恨---要了解这个问题,一个人必须经验过他的力量和衰弱。
11(要满足你最好或最坏的欲念,最好是去经历一场大难,不管是什么样的历练,都可能使你在某方面成为人类的高瞻远瞩者与施舍者,人们可能赞颂你,相反的,也许会嘲弄你(不过你将很难找到一个真正有资格嘲弄你的人)。
二、偶像的黄昏12(《新约》山顶垂训在应用于性的问题时说:“如果你的眼睛恶意逗弄你,就挖掉它。
”幸亏没有一个基督徒照此办理。
灭绝激情和欲望,仅仅为了预防它们的愚蠢以及这种愚蠢的不快后果,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本身就只是一种极端的愚蠢。
我们不再赞美那样的牙医,他们用拔掉牙齿的办法来治牙痛。
另一方面,很显然,在基督教赖以生长的基础之上,“激情的升华这个观念不可能形成。
众所周知,最早的教会反对“才智之士”以维护“精神的贫困”;怎么可以期望它打一场反对激情的理智之战呢,------教会用不折不扣的切除来克服激情;它的策略、它的“治疗”是阉割。
它从严不问:“怎样使欲望升华、美化、圣化,”------它在任何时代都把纪律的重点放在根除(根除感性、骄傲、支配欲、占有欲、复仇欲)。
------但是,从根上摧残激情就意味着从根上摧残生命;教会的实践是与生命为敌。
13(反对感官的最恶毒的话并非出自阳痿者之口,亦非出自禁欲者之口,而是出自无能禁欲者、必须禁欲者之口。
14(感性的升华叫做爱,它是对于基督教的伟大胜利。
另一种胜利是我们的敌意的升华。
这就是深深领悟拥有敌人之价值,简言之,行动和推论一反从前之行动和推论,教会在一切时代都想消灭它的敌人;我们这些非道德主义者和反基督徒却以为,我们的利益就在于有教会存在。
现在,政治上的敌意也有所升华,----明智得多,审慎得多,宽容得多了。
几乎每个政党都明白,为了保存自己,反对党应当有相当力量;这一点适用于大政治。
特别是一个新的创造物,譬如说新的国家,需要敌人甚于需要朋友。
在对立中它才感到自己是必要的,在对立中它才成为必要的。
我们对待“内心的敌人”并无不同,在这里我们也使敌意升华,在这里我们也领悟其价值。
一个人只有充满矛盾才会多产;只有灵魂不疲沓,不贪图安逸,才能永葆青春。
没有什么比从前那种但求“灵魂宁静”的愿望,那种基督徒式的愿望与我们更加格格不入的了;没有什么比道德的母牛和良心安宁的肥腻福气更不叫我们眼红的了。
谁放弃战斗,他就是放弃了伟大的生活。
在许多场合,“灵魂的宁静”无疑只是一种误解,------是不会诚实地给自己命名的别的东西。
不绕弯子、不带偏见地说,有这样一些情形,譬如说,“灵魂的宁静”可以是一种丰盈的动物性向道德(或宗教)领域的温柔发泄。
也可以是疲惫的开始,是傍晚、形形色色的傍晚投下的第一道阴影。
也可以是空气湿润、南风和煦的标记。
也可以是不自觉地为消化良好而心怀感谢(有时美其名曰“博爱”)。
也可以是病愈者的沉静,他重新品味万物,心怀期待。
也可以是跟随在我们占支配地位的激情的一次强烈满足之后出现的状态,一次罕有的饱足的舒适感。
也可以是我们的意志、我们的嗜欲、我们的罪恶的衰老。
也可以是懒惰在虚荣心引诱下披上道德的装饰。
也可以是在一种模糊状态的长期紧张和折磨之后,出现的一种明确状态,哪怕是可怕的明确状态。
也可以是行动、创造、劳作、意愿之成熟和熟练的表现,是平静的呼吸,是已经达到的“意志的自由”。
偶像的黄昏:谁知道呢,或许它也只是一种“灵魂的灵静”。
15.尼采:一个人必须在生命之外有一个立足点,用不同的方式,如同已经活过的一个人、许多人、一切人那样去了解生命,方能真正触及生命的价值问题。
三、道德的谱系16(高贵的人生活中充满自信和坦率(血统“高贵”强调“真诚”,或许还有“天真”,而怀恨的人既不真诚也不天真,甚至对自己都不诚实和直率,他的心灵是斜的,他的精神喜欢隐蔽的角落、秘密的路径和后门;任何隐晦的事都能引起他的兴趣,成为他的世界、他的保障、他的安慰,他擅长沉默、记忆、等待,擅长暂时地卑躬屈膝、低声下气。
)17(具有坚强完美的天性的人的标志是根本不会长期地把自己的敌人、不幸和失误看得很严重,因为他们有丰富的塑造力、修复力、治愈力,还有一种忘却力(现代世界上有个很好的例子,他就是米拉保,他记不住别人对他的侮辱和诋毁,他不能原谅别人,只是因为他把一切忘记了)18(哲学家的使命就是:他们必须解决价值的难题,必须确定各种价值的档次。
四、善恶的彼岸19(选择有益的孤独吧,选择自由的、不受拘束的、轻松愉快的孤独吧,它亦将使你有权保持善,不管是什么意义上的善~每一声长期斗争都使人变得多么恶毒、多么狡猾、多么坏啊~要让别人理解自己是很难的。
尤其是,如果自己像恒河那样急速地思想和生活,而别人却以其他方式思想和生活---即乌龟般地,或至多“青蛙般地”思想和生活。
只有极少数人能保持独立;保持独立是强者的特权;任何试图保持独立的人,即便是最有权利这样做的人,只要不是被迫这样去做,都证明他或许不仅是强者,而且还有无比大的胆量。
他进入了一个迷宫,千百倍地增加了生活本身已具有的危险;他并非不知道自己将如何和在哪里迷路,将变得孤立无助,被某个良心怪物撕成碎片。
假如这样的人倒了楣,他的不幸将远远超出人们的理解力,人们既不会感觉到这种不幸,亦不会同情这种不幸。
他不再能回头~甚至不再能得到人们的同情~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直觉,若蓦地讲给那些从气质上和本性不宜接受它们的人听,肯定会---也理应会---被认为是傻念头,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被认为是犯罪。
按照哲学家从前所作的区分,宗教徒有显教教徒和秘教教徒之别;这两者---在印度人当中,正如在希腊人、波斯人和穆斯林中一样,一句话,在相信等级差别而不相信平等和平等权利的人当中---在显教教徒看来,相互之间并不那么对立;显教教徒是站在外面,从外面而不是从里面来观察、评价、衡量和判断;较为本质的区别是,显教教徒是从下面往上看事物---而秘教教徒则是从上面往下看事物。
在一些心灵层次上,悲剧本身不再显得是悲剧;若把世界上的痛苦聚集在一起,谁敢肯定见到这些痛苦必然会使人生出同情之心,从而使痛苦增加一倍呢,。
高等阶级视为补品或提神物的东西,在完全不同的低等人看来,几乎必然是毒品。
普通人的美德在哲学家的眼中,也许是邪恶和软弱;一高度发达的人,若人们原以为他会堕落,走向毁灭,反而靠自己的力量培养出优秀品质;则他为此会在自己所坠入的低等世界中,被尊为圣人。
有些书对于心灵和健康具有相反的价值,这要看是低级心灵和低级生命力在利用它们,还是高级心灵和强健的人在利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