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1 什么是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但在生物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察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考察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修改,或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者是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或者是考察实验结果的预期与讨论,或者是实验装置的检验或改良等等。

2 实验设计的根本容

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

⑦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2.1实验设计的根本解题思路

2.1.1明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弄清"做什么〞的问题,即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哪一原理进展实验设计,才能明白实验设计中哪一因素是实验变量。例如"设计实验验证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此实验原理或实验思路与七年级上册教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一样,因此采用教材中相似的实验设计思想:先准备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然后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投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中。再如"口腔的化学变化〞,探讨的问题是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则在实验设计中,"温度〞这一因素应是实验变量。

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如二005年"探究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2007年"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与时间关系〞就属于探究性实验设计。

2.1.2找出两类变量,确定对照类型

一找出两类变量

在实验过程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实验变量与反响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响变量,又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响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口腔的化学变化〞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适温和高温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和高温条件的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响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响变量,该实验即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响变量〕的因果关系。

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

于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显然额外变量会对反响变量起干扰作用。如:上述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试管的干净程度、唾液新鲜程度、可溶性淀粉浓度和纯度、试剂溶液的剂量、浓度和纯度、实验操作程序、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如果无关变量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或条件,对三个实验组的给定不等同、不均衡、不稳定,则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产生误差。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要尽量减少无关变量,而且不同的实验组中的无关变量应完全一样,这样就会防止实验结果的差异是由于无关变量引起的可能性,便于清晰地研究实验变量与反响变量的关系。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多,必须严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有效方法。

二确定对照类型

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又增强了对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承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承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如"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承受光处理的种子是实验组,不承受光处理的种子为对照组。设置对照通常有以下4种方法:

空白对照:设计一个不加任何实验处理的对照组。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因素。

自身对照:指实验组与对照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展,即不另设对照组。如"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是典型的自身对照实验,这种对照实验的关键是比拟实验前后的变化。

条件对照:给实验组*种处理,给对照组另一条件的处理。如在"验证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的实验中,存在以下实验组和对照组。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素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对蝌蚪不做任何处理〔空白对照组〕

相互对照:指不另设置对照组,而是利用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如证明植物根向地生长实验中不同方向放置的玉米种子之间的对照。

根据实验要求,但凡涉及确定变化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验中,一般都需要设计对照实验。了解常用对照的类型,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设计时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设置。

2.2理解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决定着实验中主要实验步骤的设计及相应实验试剂的选择。如"设计实验验证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的实验。这一实验的实验原理同教材中常规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原理一样,因此可用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响来验证这一问题,明确了这一原理之后,也就明确了其主要实验步骤是类似的。

2.3提出假设和预期

假设:是"可能会怎么样〞,并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可检测的解释。具体为:提出假设→寻找证据→符合事实〔不符合事实〕→假设成立〔假设不成立〕。

预期:在检测提出的假设以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一个假定的结果〕,假设预期没有实现,则说明假设不成立;假设预期得到实现,则假设成立。

2.4恰中选取实验材料

正如18世纪普鲁斯特莱选择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是其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一样,正确的选材决定着实验的成败。实验的选材是受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制约的。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目的是鉴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因而,取材应注意含淀粉量要高。鉴定的原理是"淀粉与碘相遇变蓝色〞,为使呈色易于观察,所选材料最好深绿色;又如"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实验,所选材料应当是色素含量高的材料〔新鲜菠菜〕;"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的选材应注意两点:一是所选材料必须有大液泡存在;二是为了便于观察,所选材料的细胞液最好有一定颜色。

2.5细心研究实验条件和器材

完成这一实验所必需的理化条件及生物学处理方法。如光照、温度、PH值、酶、缓冲剂、离心等。认真研究实验装置设计的严密性和合理性;在实验设计中,用具及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要根据实验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联系命题者所提供的器材,准确判断和选取实验所需的用具及材料。

2.6合理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的构思一般是:材料准备与前处理→分组、编号→对不同〔或同一〕对象施以不同的处理〔对照原则〕→结果观察〔或预测〕、记录→根据结果〔现象〕进展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有一定的顺序,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关联性和实验操作的程序性。实验步骤的前后顺序一般不能颠倒,特别是关键环节。不同的操作顺序导致不同的结果并影响实验的严密性。如"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实验,操作时必须先将种子分别置于不同的PH值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在观察。如在"口腔的化学变化〞的实验中,应"将3支试管先分别放入37℃、0℃、沸水中5分钟后再加淀粉酶〞还是"先向3支试管中参加唾液后再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37℃、0℃、沸水中〞呢?外表看两种操作无多大差异,其实前者的操作是正确的,因为如果先向盛有淀粉溶液的试管中参加唾液,此时唾液中淀粉酶对3支试管中淀粉均起消化分解作用。

在实验步骤的构思或表述中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对照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

2.7观察和收集数据:

在实验方案中要事先设计定时观察的容和观察的次数,同时应按要求进展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和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

2.8预测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对记录的数据〔包括现象、结果〕,进展整理分析,一般常用的表达方法有文字描述、表格、坐标曲线、画出观察图象等,然后进展推导得出结论。

3 实验设计中的注意技巧

3.1一实验组别的编号:

凡实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需用一、二、3……或A、B、C……或甲、乙、丙……等加以编号便于区分。

3.2二实验现象的观察:

找准实验观察的对象并准确描述。如"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实验中,观察的实验现象为气泡的大小和气泡产生的速率;又如甲状腺激素对动物个体发育的影响,依不同的实验材料等因素确定观察现象。再如2006年市会考模拟卷"不同浓度酒精对水蚤的影响〞……请答复:〔一〕采用何种方法来确定酒精对水蚤的影响?……〔4〕设计一表格用于实验时记录数据。此题就考察如何确定实验观察的对象。

3.3实验结果的表达:

针对实验现象,分析单一实验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并选用文字、表格、坐标曲线图等形式进展具体、准确表达。如上述2007考察以表格形式来记录数据,呈现结果。在预期实验结果时,注意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讨论和分析,得到相应的结论。如"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外表爬的快〞,其预期结果就有4种可能。

3.4对照实验的科学性

对照实验中除变量外,其他条件应一样,同时要确保实验的正常进展。

如06年**市生物会考39题探究"蛆是从哪里来的"〞*同学的探究过程是:将一块猪肉放在碗里,碗口覆盖有纱布,几天后,碗里的肉没有产生蛆。他得出的结论是:腐烂的肉不会产生蛆。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由于实验过程中这个同学没有设置对照组。正确的探究过程是排除实验因素对结果的干扰,取两块大小一样的猪肉分别放在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碗里,期中一个碗口覆盖有纱布,另一个碗口敞开,连续观察几天,如以下图一,二所示:

图一图二

又如06年市初中文化素质学与练生物模拟卷〔一〕第四探究题"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开场就将两个装置分别放置黑暗处和光照处,互为对照实验。

3.5语言的准确描述

一在实验设计中,学生一般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故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在实验步骤表述中巧用以下词语: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量的〞、"一样条件下〞、"适宜条件〞等。

二注意防止"词不达意〞。如图三,有些学生描述为"分别在甲、乙两试管中参加A、B物质〞,如此表达则成了图四的含义,显然两者不符。准确的描述应为"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参加A、B物质〞或"在甲试管中参加A物质,乙试管中参加B物质。〞

图三图四

说明:代表A物质代表B物质

总之,解生物实验设计题时,既要掌握答题的根本思路〔准确地把握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实验变量——理顺设计思路——表达实验步骤——找准观察对象——预测和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同时又要了解实验设计中的注意技巧,并结合实践多训练,定能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例]〔二00二年卷〕*生物学兴趣小组开展"不同浓度香烟浸出液对水蚤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他们已将香烟和蒸馏水按照一:一的重量比浸泡二4h,过滤后的滤液作为原液。如果你是其中一员,请答复:

(1〕采用何种测定指标来确定香烟浸出液对水蚤有无影响?〔只要一种指标〕。

(2〕做该实验时必备的实验器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一表格用于在实验时记录数据。

【思路方法】此题主要考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根本解题思路如下:

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⑦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浓度香烟浸出液对水蚤的影响。

实验原理:烟草细胞中所含烟碱、焦油等对动物有毒害作用〔生物学科知识定位〕,通过测定不同浓度香烟浸出液对水蚤的影响,如:每分钟心跳次数,单位时间的死亡率或一样的水蚤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时间等任一种明确的、可量度的指标进展评价。

实验假设:假设香烟浸出液中含有烟碱等有毒物质,对水蚤生命活动有重大影响。

实验预期:香烟浸出液浓度越高,单位时间水蚤死亡率越高〔或心跳次数越慢〕。

实验变量:不同浓度的香烟浸出液。

反响变量:水蚤的运动速度、单位时间水蚤死亡率〔心跳次数〕的变化等。

无关变量:水温、PH值、水蚤的数量等

对照实验:空白对照〔蒸馏水〕

搜集相关资料信息:香烟的成分、水蚤的生物学特征〔在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应当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但应试答题时不一定要搞清〕。

实验用具:显微镜、秒表〔计时工具〕、量筒、烧杯、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材料:香烟浸出液、蒸馏水

实验对象:水蚤

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准备与前处理→分组、编号→对不同〔或同一〕对象施以不同的处理〔对照原则〕→结果观察〔预测〕、记录→并根据结果〔现象〕进展分析

主要操作步骤:

〔1〕材料准备:用蒸馏水稀释烟草浸出液原液,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溶液。

(完整word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 1 什么是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但在生物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修改,或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者是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或者是考查实验结果的预期与讨论,或者是实验装置的检验或改进等等。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 ⑦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2.1实验设计的基本解题思路 2.1.1明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弄清“做什么”的问题,即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哪一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才能明白实验设计中哪一因素是实验变量。例如“设计实验验证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此实验原理或实验思路与七年级上册教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相同,因此采用教材中相似的实验设计思想:先准备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然后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投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中。再如“口腔内的化学变化”,探讨的问题是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实验设计中,“温度”这一因素应是实验变量。 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如二005年湖南怀化“探究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2007年浙江湖州“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与时间关系”就属于探究性实验设计。 2.1.2找出两类变量,确定对照类型 一找出两类变量 在实验过程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口腔内的化学变化”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适温和高温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和高温条件的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反应结果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即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实验变量)与酶的活性(反应变量)的因果关系。

中考生物实验探究试题类型及解题技巧

中考生物实验探究试题类型及解题技巧 新课改实施以来, 很多专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评价方法, 如学生自评、互评、建立成长记录袋等, 然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并不代表着全盘否定了传统考试评价的作用。中考和高考特别关注通过笔试测试学生的能力, 其中实验探究题就是非常好的一种题型和方式, 实验探究的分值比例一般占生物总分的15%左右, 有些地区的试题中实验探究题甚至占到 总分值的20%。笔者对近年来的中考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考察类型和解题技巧做了如下的归纳和解析。 【例1】( 2007 威海中考) ( 1) 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技能的问题: ①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不够清晰, 应略微转动进行调节____________。 ②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染色, 可把一滴稀碘液滴在____________的一侧, 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③验证晒干的小麦种子中含有水分, 要把种子装进干燥的试管里,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端1/3 处,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加热时, 为防止试管中产生的水倒流, 试管口应 _____________。 (2) 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①要了解校园里生物的种类, 应采用____________法。 ②要了解马与驴在外形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应采用___________法。 ③要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 可采用_____法。 (3) 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技能的问题 ①计算: 假如你此刻手上有200个细菌, 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 min 繁殖一代计算, 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 2 h 后, 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 ②作出假设: 不少昆虫有趋向光源的习性。昆虫都有趋光性吗? 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作出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2007 聊城中考) 聊城实验中学的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时, 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 1) 取4 个相同的小烧杯, 烧杯底部各铺6 张滤纸; ( 2) 取大豆种子40 粒平均分装到各个小烧杯的滤纸上; ( 3) 向4 个小烧杯内分别加入适量的水, 水以不浸没种子为宜; ( 4) 取4 个大小相同的敞口玻璃瓶, 编号( A、B、C、D) , 将4 个小烧杯分别装到4 个玻璃瓶中, 如图1所示;

初中生物实验技巧与注意事项

初中生物实验技巧与注意事项 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理论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然而,初中生物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生物实验,我在这里分享一些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技巧 1. 集中注意力:在进行实验前,学生们应该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步骤和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操作正确。 2.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确保所有需要的器材和材料已经准备齐全。检查实验仪器的正常工作,确保它们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此外,实验前的个人卫生也很重要,正确的实验服装和实验室安全眼镜是必不可少的。 3. 注意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应该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变化。对于微小的变化或差异,一定要做好记录,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讨论。观察要准确,最好进行多次实验来验证结果。 4. 精确测量:生物实验中,往往需要进行测量操作。学生们应该学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测量,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量化实验时,尽量使用科学仪器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5. 做好记录: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应该做好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的记录。记录方法要简洁明了,包括实验的日期、实验步骤、观察结果、数据和图表等。这样可以有助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呈现。 二、注意事项

1. 实验室安全:初中生物实验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至关重要。在实验室 中要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化学药品要小心使用,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使用尖锐器械时要注意握持方式,防止划伤。火源和电源也要谨慎使用,遵守实验室内的安全规定。 2. 环保意识:生物实验材料往往来自于自然界,学生们应该养成环保意识,遵 守实验室的垃圾分类规定。在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区域并归还实验器材。尽量减少实验的环境污染。 3. 合作与交流: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多与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有些 实验需要分工合作,协调好各自的任务分工,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在交流中,可以相互借鉴经验、提出问题、解决困难,从而提高实验的效果和自己的实验能力。 4. 专注和耐心:初中生物实验需要耐心和专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挑战时,不要轻易放弃,要有耐心和毅力。通过分析和思考,尝试不同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并取得实验结果。 5. 控制变量:在设计和进行实验时,学生们要注意控制变量。只有改变一个变 量来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在实验中改变多个变量会导致结果不可靠,使实验结果难以解释。 通过掌握生物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初中生物实验将更有条理和科学性。同时,这些技巧和注意事项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为今后深入学习生物打下坚实基础。未来,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

初中生物精选10道探究实验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生物精选10道探究实验题及答案解析 一、练习题 1.2009年8月15日,公安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整治“酒后驾驶行为”,对酒后驾驶的行为一律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法定处罚上限实施,“禁酒令实施以来,广大驾驶员遵守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文明驾驶行为.全国各地交通安全事故明显下降.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驾驶员酒后驾驶车辆在直线行驶时车子走了”S”型轨迹,当他经过收费站停车缴费时,车离缴费窗口很远就停了下来,上坡起步时车子后滑一米多,发动机好几次熄火还没将车子起步.以上多种情况可能是酒精麻醉了该驾驶员的______,至使手脚动作失去协调与准确性. (2)“红灯→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停车”是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停车的反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A.“红灯”的反射光进入司机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______; 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瞳孔⑤视觉中枢⑥视神经 B.某驾驶员看到发红灯亮就停车做出反应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是______.C.从反射形成的过程看,此反射属于______. (3)酒精等“绿色燃料”的研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是:玉米秸秆→糖液→酒精.由糖液到酒精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_____ A.酵母菌 B.青霉菌 C.曲霉菌 D.乳酸菌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在15℃的室温

条件下,选用40只大小一致、生命活力相同的成年水蚤分成四组,分别放置在体积分数为5%、10%、15%、20%的酒精溶液中,依次观察了水蚤 水蚤心率(次/10秒)242117死亡A.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真实可靠,应在表格中增加一组用______进行的对照实验,以了解水蚤的正常心率. B.实验结果表明,酒精的体积分数越大,水蚤心率______,由此可以推论,酗酒 会______(填“危害”或“促进”)人体健康. C.请将表中数据转换成坐标曲线图绘在下边的方框内. (5)请你设计一句关于禁酒令的宣传词______. 2.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某研究小组就香烟对人体的危害问题进行了探究.取两个底部有网格透气的鼠笼,分别标注为甲组、乙组.两组各放入一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同的小白鼠,相同条件下饲喂.甲组不点香烟,乙组笼外底部点燃香烟持续烟熏.一段时间后,甲组小鼠正常,乙组小鼠眼睛充血红肿、活动异常,最后痉挛、休克. (1)该实验方案有一处不科学,请指出:______,不科学的理由是______.(2)若改进不当之处后,实验结果仍然不变,则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初中生物题型答题方法与技巧

初中生物题型答题方法与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 1.仔细审题,看清正误。题干中有时是要求选说法“正确”的选项,有时则是要求选说法“不正确”的选项。做题前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不要未看完题干而盲目选择。 2.找准关键词,挖掘隐含条件。试题的题干中常有一些关键词,如“最多”“至少”“主要”“直接”“基本”“根本”等,读题时把这些关键词标注下来,有助于做题。同学们在做题时要善于从这些关键词中找出突破点,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 3.打破思维定式,排除干扰。有些试题利用考生对日常现象和习题训练中的思维定式干扰正确解答,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 4.注意图示信息,寻找关键点。图表选择题具有直观、简明且蕴含丰富信息的特点,便于通过分析作出进一步的推断。考生在解答用图表表示题意的选择题时,要充分注意其中的细节,如曲线图的升或降、拐点或折点的位置、斜率的变化、题干的文字说明、信息的处理和转换等。 5.做选择题时如果用直接求解的方法做不出来,可以考虑其他方法,如筛选法、排除法、验证法等。 二、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在生物中考试卷中作为第二大题出现,占50分,主要以填空题形式出现,此题型答题时要特别注意文字书写,切记不要写错别字。如,肺——许多同学将“肺”字的右边写成“市”,鳃——许多同学将“鳃”的偏旁写成月字部首等。现将非选择题主要题型的注意事项和答题技巧总结如下: 1.识图分析题:识图分析题主要考查识图、辨图、析图以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用于识图作答的图通常有三种类型,即结构图、过程图、比较图。结构图只考查单一图,过程图一般包含结构图,一题中包括多个连续图(如下图),而且结构图和过程图的解题方法比较接近;比较图一般包含过程和数据或原理分析,相对复杂些。此题型答题的关键是要将每个图的基本结构熟记于心,注意图与实物的关系,图的整合,学科知识整合。如曲线图,需认识曲线图中各段曲线的变化趋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为初 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工作开展和学生培养提出了明确目标。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与 要求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谋而合,也是生物课程内容的 补充和延伸的主要方式,通过生物实验教学能帮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很多学生会在生物实验探究题上丢分,本文将重点关注生物实验探究题,就答题 技巧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实验探究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初中,作为学生生物学习 的重点和难点,在历年高考中都会有所涉及。并且多次以答题的形式出现。在整 个试卷中占分比重较高。部分同学由于没有看清楚生物实验探究题的核心点和答 题期缴,经常会出现十分现象。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实验设计的目的及实验 探究问题主要涉及的内容。 1. 实验设计的目的与实验探究主要涉及内容 1、实验设计的目的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设计实验原理的掌握,实验器材的选择,对于实验步骤的安排以及在数据处理时所设计的方法,并且考察学生对于实 验现象的全面分析。这是对学生生物综合能力掌握的全面测试。但是由于试卷的 考察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实验能力考察的时候会有所侧重,会侧重考察实验 中的一个问题或者这是几个问题。可能会考察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也有可能是考察实验装置的检验和改进等等。这些不同侧重点的考察,需要学生 对于生物实验有全面的把握并且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这样在答题时才会做到 “十拿九稳”。

实验探究主要设计的内容 初中生如果想要掌握生物探究题的答题策略和技巧。对于实验探究的问题主要涉及的方面也要做到了然于心。生物实验探究问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实验探究必须设计对照实验:设计一组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只能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即单一性原则,否则是改正的部分;(2)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其中的某些步骤作出解释;(3)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行设计更好的对照组;(4)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注意结果是能看得见的,一般设计成表格的形式,结论要上升到理论。以上四个方面内容是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涉及的重要内容。在日常学习以复习中需要特别关注。 1. 实验设计基本内容 1. 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类型 在看到生物实验探究题时,学生首先要清楚的是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探究还是验证什么生物现象或者是原理。在清楚了实验的目的之后,才能够正确的联想到运用的原理,从而有效的开展实验。进而清楚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某一因素是实验变量。 例如:设计探究性实验“探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时候,其重点在于探究细胞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的基本方法。那么在探究的设计中,“体积”这一因素是实验的变量。“酸雨对于绿藻生活的影响”,探讨的问题是,“酸度” 这一因素应是实验变量。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例如:2018年湖南湘潭“用蝌蚪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探究”;2018年山东临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就属于探究性实验设计。由此可见,探究性实验设计在中考中考察的比重是非常大的。

初中生物之提分方法

初中生物之提分方法 初中生物学习:实验探究类答题抢分 (1)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完成探究性实验的基础。 (2)深刻领会教材实验的设计思想。做好探究性实验大题,就要认真分析教材涉及的实验,理解每一个实验的原理与目的要求,弄清材料用具的选择方法与原则,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深入分析实验条件、过程、现象或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严谨性和可变性,能够描述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原理、目的、方法步骤、现象与结果预测及结论,为实验设计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搭建基本框架。 (3)学会对已知实验进行变式。发展求异思维,有助于提高实验综合能力。很多实验可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实验步骤,也可从不同的实验结果得出同一个结论,要学会通过变式训练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索精神。 (4)模拟教材经典实验进行重复性实验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是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保障,教材内容所隐含的实验常常注重原理和结论的提出,省略了实验材料和步骤。这些经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科学严谨,模拟教材经典实验进行实验设计,通过经常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能高效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实验设计技能。 (5)言简意赅,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复习时要加强规范答题训练,提升解题技巧。 解题时要做到:找出关键词,明确命题指向,避免答非所问;分析命题意图,明确考查知识范围,排除干扰信息,避免思维定势;依据限制条件,缩小答题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运用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准确选用生物学专业术语作答,提高用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全盘考虑,答全要点,确保答案的完整性;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 生物学习方法:图表资料信息类答题抢分 (1)文字信息迁移题:解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针对材料提出的设问认真推敲,把握有效信息,找出真实内涵,揭示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系。答题时要紧扣题意,观点准确,要点全面。 (2)曲线信息迁移题:解题时要通过阅读和分析图像,正确识标、明点和析线,理解图像中所表达的生物学内涵,将提取的有效信息转换为可利用的信息,最终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回答问题。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一)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一)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引言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往往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问题并 进行解决。在解题过程中,掌握一些有效的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完成任务。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技巧。 技巧一:明确问题 在开始实验前,首先要明确问题,确保自己理解题目的要求。有 时候问题可能会包含一些隐含信息,需要仔细观察和解读。明确问题 可以帮助学生思路清晰,避免走偏。 技巧二:设计合理实验 设计实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学生需要合理选择实验变量、 控制变量,并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规划。以下是一些设计实验的技巧:•变量选择:确定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并选择几种可能的变量进行实验。 •控制变量:尽量减少其他变量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实验步骤:将实验步骤分解为多个小步骤,避免遗漏关键步骤。 每个步骤都应该清晰明确,容易操作。

技巧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以回答问题或验证 假设。以下是一些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技巧: •数据记录:使用表格或图表等方式记录实验数据,以便后续分析。•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变量的结果,并找出规律和趋势。 •结果解释:结合实验结果,解答问题或验证假设。可以使用文字描述、图表展示等方式清楚地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技巧四:合理解释观察现象 在解答问题时,学生需要结合所观察到的现象合理解释。以下是 一些合理解释观察现象的技巧: •依据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找出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引用科学知识: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多角度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可能的解释,寻找最合理的答案。 结论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解题需要学生掌握一些有效技巧。通过明确 问题,设计合理实验,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及合理解释观察现象,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实验探究任务。以上介绍的技巧只是一部分,学

初中生物大题的抢分秘诀

初中生物大题的抢分秘诀 初中生物大题的抢分秘诀 在初中生物学习中,试卷最后的大题是难度最大、分值最高的题目,想要让生物成绩好,只有将保证大题的正确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初中生物大题的抢分秘诀,希望有所帮助! 1.简答类答题抢分 (1)认真审题。审题是阅读题干、弄清题意的过程。准确、充分感知题目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审题一般分为两步:一是准确挖掘已知条件,二是分析已知条件的内涵,全面准确地找到题干中的已知条件。在审题时要尽量做到稳、准、慢,尽量挖掘一切对解题有效的信息,尤其是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避免解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建立试题与教材知识间的`联系。生物简答题的命题仍然是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着重体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思想。解题时要以问题为中心,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依据,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准确链接,并进行重组整合。 (3)准确作答。作答时首先要写答题提纲,理清答案要点和步骤,然后再根据理清的思路把答案要点用生物学术语完整、准确地书写出来。答题时要做到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2.图表资料信息类答题抢分 (1)文字信息迁移题:解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针对材料提出的设问认真推敲,把握有效信息,找出真实内涵,揭示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系。答题时要紧扣题意,观点准确,要点全面。 (2)曲线信息迁移题:解题时要通过阅读和分析图像,正确识标、明点和析线,理解图像中所表达的生物学内涵,将提取的有效信息转换为可利用的信息,最终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回答问题。 (3)图示信息迁移题: 一要认真阅读,弄清图示的内涵和外延;

二要挖掘图示中的隐含条件,找出解题所需条件; 三要运用已有生物学知识进行辨析,以获得准确答案。 (4)表格信息迁移题:首先要看表格的名称、数据和备注等内容,明确解题所需的知识要点;再通过对表格中列举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后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分析表格中已存在的文字信息,然后根据所示信息,利用设问中的关键语句,搜索相应的信息,提取问题的答案。 3.实验探究类答题抢分 (1)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完成探究性实验的基础。 (2)深刻领会教材实验的设计思想。做好探究性实验大题,就要认真分析教材涉及的实验,理解每一个实验的原理与目的要求,弄清材料用具的选择方法与原则,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深入分析实验条件、过程、现象或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严谨性和可变性,能够描述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原理、目的、方法步骤、现象与结果预测及结论,为实验设计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搭建基本框架。 (3)学会对已知实验进行变式。发展求异思维,有助于提高实验综合能力。很多实验可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不同的实验步骤,也可从不同的实验结果得出同一个结论,要学会通过变式训练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索精神。 (4)模拟教材经典实验进行重复性实验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规律是提高实验设计能力的保障,教材内容所隐含的实验常常注重原理和结论的提出,省略了实验材料和步骤。这些经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科学严谨,模拟教材经典实验进行实验设计,通过经常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能高效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实验设计技能。 (5)言简意赅,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复习时要加强规范答题训练,提升解题技巧。 解题时要做到:找出关键词,明确命题指向,避免答非所问;分析命题意图,明确考查知识范围,排除干扰信息,避免思维定势;依据限制条件,缩小答题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运用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

初中生物实验解题技巧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生物实验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浏览试题,明确要求,挖掘条件特别是隐含的条件 2、要弄清试验类型:(1)验证性实验: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2)探究性实验: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 3、确定实验目的: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找出探究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本题将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哪一原理进行实验,才能明白实验中哪一因素是实验变量。 4、分析实验原理:涉及生物学及相关实验中的许多方法和原理,要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并充分利用题干中给出的实验条件来确定实验原理。 探究性试验:提出一种可行性的假设和预期(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或者是题干中给出的相应的现象。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解释) 5、变量分析形成实验思路(含大致的实验步骤):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 量,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 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又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 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 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6、实验结果预测:对应假设,分类讨论。一般需讨论“如果出现结果①会怎样,如果出现结果②或③又会怎样” 。但有时也会出现“预测最可能的结果”的问题.此种情况应根据已有知识推测最合理的结果。 探究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进行实验与观察)、分析与总结、讨论与评价、合作与交流(可不用)。 针对训练: 1、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A、 B ②在 A 缸中加入500ml 池塘水, B 缸中加入 500ml 自来水 ③在 A、 B 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资料 ④在 A、 B 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各一只 ⑤在 A 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 B 缸不加入 ⑥保持 A、 B 两缸水温20℃—— 25℃ 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 (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并加以补充完善 。 (2)第⑤步中,设置 B 缸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实验如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假如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不 清楚)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初中生物浅析探究实验的解题思路

初中生物浅析探究实验的解题思路 这几年的考试几乎每次都有探究题,对于这类题目。很多学生束手无策。还有的学生甚至索性不做,把它看成一个庞然大物,被吓倒了。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这几年的考试情况,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见解。答题方法:(1)实验题目包括三个方面:①研究对象;②研究现象③作用于对象的因素。如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这个实验,其研究对象是唾液淀粉酶活性,作用于对象的因素是不同的PH,研究现象是唾液淀粉酶活性随PH发生的变化。通过仔细阅读题干,找到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就能够把实验题目定下来。(2)实验假设。根据题设要求,确定变量X,在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变量,一般只确定一个变量,即唯一一个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它常常可描述为:“当条件X存在时,事件P能发生;当条件X改变时,事件P不能发生或发生程度会改变。”如根据“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这个现象可以提出假设:青霉素产生可阻止细菌生长和繁殖的物质。注意这里使用“阻止”而不是“影响”二字,说明假设中应该具体阐述有何种“影响”。(3)实验结果:首先要注意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如果是验证性的,只需朝向既定目标预测和书写,即只写一个结果和应该得出的

结论。例如,“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只需写出“对照组叶片遇碘变蓝色,实验组叶片遇碘不变蓝色”。这一结果即可,当然,结论只有一个,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探究性实验是对未知事件进行探索,其结果往往有多种可能性,且一个结果对应一个相应的结论。因此,通常要按三种情况预测,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互对照的两组)结果相同、实验组呈现强效应而对照组呈弱效应、实验组呈现弱效应而对照组呈强效应。(4)实验方法: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①进行对照组的准备②对照组的设置(注意单一变量原则)③对照组的使用④对照组控制条件的观察。如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同学发现了某种细菌的周围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R细菌接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他们除去R细菌,用该培养基再培养其他细菌,结果其他细菌仍然不能在这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于是课题小组的同学就假设了“造成R细菌周围其他细菌不能生长和繁殖的最可能原因是: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存的物质。”按照上面的四个步骤我们很容易可以得到答案: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标记甲乙,按照相同营养成分配制两个培养基;第二步:在甲培养基上接种R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细菌;乙培养基上不接种R细菌,作为对照;第三步:在这两个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其他细菌;第四

初中生物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攻略

初中生物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攻略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初中生物题型总结及答题技巧

初中生物题型总结及答题技巧 初中生物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那这些题型考生要怎么答?不知道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生物题型总结及答题技巧”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初中生物题型总结及答题技巧 初中生物题型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在生物中考试卷中作为第一大题出现,占50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答好单项选择题尤为重要。这类题中有些小题直观就可以选出答案,但有些题干设计若明若暗,选项设置似是而非。解答这类题时,既要细致审题,又要善于抓住关键;既要全面分析,又要排除干扰。所以在答单项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仔细审题,看清正误。题干中有时是要求选说法“正确”的选项,有时则是要求选说法“不正确”的选项。做题前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不要未看完题干而盲目选择。 2.找准关键词,挖掘隐含条件。试题的题干中常有一些关键词,如“最多”“至少”“主要”“直接”“基本”“根本”等,读题时把这些关键词标注下来,有助于做题。同学们在做题时要善于从这些关键词中找出突破点,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 二、非选择题 1.识图分析题:识图分析题主要考查识图、辨图、析图以及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用于识图作答的图通常有三种类型,即结构图、过程图、比较图。结构图只考查单一图,过程图一般包含结构图,一题中包括多个连续图(如下图),而且结构图和过程图的解题方法比较接近;比较图一般包含过程和数据或原理分析,相对复杂些。此题型答题的关键是要将每个图的基本结构熟记于心,注意图与实物的关系,图的整合,学科知识整合。如曲线图,需认识曲线图中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意义,联系相应的知识点,掌握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2.资料分析题:即发散思维题,给出一段材料,结合材料进行分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 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 1.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注射器、打孔器、如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 【实验步骤】 ①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NaHCO3溶液(不考虑溶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 ③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越弱.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 【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单位:秒) 【实验结论】. 【评价反思】①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2.小科同学发现一个生活现象,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春天长出红色的嫩叶,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有关.于是,小科决定探究光照能否影

响叶片变绿.他借鉴“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交流评价:学习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因为实验选材和环境条件设置没有控制好变量,该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 ①对实验材料选择的改进是 ②甲组的环境条件应重新设置为 (2)实验预期: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确实有影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3.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 (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你认为哪种实验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3)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准备以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4)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人体的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4.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②号试管的“?”处应加入. (2)三支试管都要放在℃的温水中5~10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