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相关知识和解题策略

一、实验设计遵循的三大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

2、对照原则

【例】试判断下列实验分别是属于什么对照类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什么?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1号试管加1 mL蒸馏水;2号试管加1 mL盐酸;3号试管加1 mL NaOH溶液。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3)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丙组不饲喂药剂。

3、重复原则:

其目的是为了使实验结果或数据更接近真实情况,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例】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实验时该如何操作?

答案:同一浓度处理的插条数目要求为3~5根,然后再求平均值。

二、实验设计的常见考点

1.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1)实验目的一般的书写格式为“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影响”或“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或“验证……”

等。

【例】在用生长素促进植物枝条生根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枝条生根情况不一,分析其原因,认为可能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课题的实验目的:

【例】甲型流感病毒正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常见的流感病毒都是RNA病毒,同时提出疑问: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该兴趣小组为解决这一疑问而设计了实验,请为该实验拟定一个实验目的。

【例】如图装置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长势相同的同种植株放在透光的不同钟罩内,请根据下面图解,写出实验目的:

2.实验假设的书写

实验假设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一般情况下,若是实验中要求写出实验假设,应依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的知识,写出最可能的一种假设(即该假设要能解释题目所给的现象或与题干相符)。

【例】哺乳动物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完善的调节机制来实现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动物产热的主要方式是细胞的有氧呼吸。为了探究哺乳动物随外界环境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强度是升高还是降低,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请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假设:

3、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一般来说,验证性实验是“不需要”预测实验结果的,因为实验结果是“已知的”。探究性实验一般有多种可能的预测结果,大多有三种。“变量促进结果;变量抑制结果;变量与结果无关”,或“全肯定;全否定;一肯定一否定”等。

【语言描述】探究性实验的每一个结果和结论一般都用“若……,则……”来描述。

【例】在欧美,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其肥大的鳞茎中含糖类8.6%。那么,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的糖类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为研究课题开展研究。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研究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的糖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

(2)实验步骤:

Ⅰ.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①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毫升注入试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颜色变化。

Ⅱ.鉴定淀粉:

①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毫升注入试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颜色变化。

(3)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Ⅰ.②加入适量刚配制的斐林试剂,摇匀后,将试管置于50 ℃~

65 ℃水浴锅中加热

Ⅱ.②滴加1~2滴碘液,摇匀

(3)A.若观察到步骤Ⅰ有砖红色沉淀,步骤Ⅱ没有蓝色出现,则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的糖是可溶性还原糖而不是淀粉;

B.若观察到步骤Ⅰ无砖红色沉淀,步骤Ⅱ有蓝色出现,则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舍的糖不是可溶性还原糖而是淀粉;

C.若观察到步骤Ⅰ有砖红色沉淀,步骤Ⅱ也有蓝色出现,则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的糖既有可溶性还原糖又含有淀粉

三、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1)取材、分组、编号

①取材:取材要符合实验的要求,有利于实验的成功进行且容易获得。估计实验的偶然误差较大时,应适当增加取样数量,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取平均值。

②分组:等量、随机

③编号:如甲组(可再分为A组和B组)、乙组(可再分为C组和D组)等

【语言描述】①若实验材料为植物,可描述为“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

②若实验材料为动物,可描述为“选择年龄、体重、性别相同,健康且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同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③若实验材料为种子,可描述为“取大小一致、饱满程度相近的同种种子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甲、乙、丙……”。

(2)实验自变量的处理,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

【语言描述】可通过“适量”和“等量”表达出来,如“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如生理盐水、蒸馏水、清水等)”。在某些具体的实验设计中,也可用具体的量表达出来,如“在A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mL……”。

(3)培养(或处理)、观察、记录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必须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这样的实验结果才具有可比性。培养时间根据具体实验而定,也可用“一段时间后”来描述。

【语言描述】将两套(或多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或用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一段时间后(或定时)观察(或测定)……并记录(求平均值);

【例】台湾塑化剂事件的爆发,使我们认识到环境激素对人体的危害。有人猜测塑化剂的作用类似于雌激素,可能会引发性早熟。请设计实验探究上述猜测是否正确。(说明:性成熟的早晚可以用初次发情时间为指标)

(1)材料和用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雌鼠若干,

____________的饲料(甲),含适量浓度雌性激素的饲料(乙),普通饲料(丙)等。

(2)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①将雌鼠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猜测正确,则实验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健康且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幼龄含适量浓度塑化剂

(2)探究塑化剂的作用是否类似于雌激素,会引发雌鼠性早熟。

(3) ①随机均等的分为3组②A组每天饲喂适量的饲料甲,B 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饲料乙,C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饲料丙。③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④观察记录每个雌鼠的初次发情时间,并求每组平均值

(4)A、B两组的平均初次发情时间都早于C组

【例】某学生准备验证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并设计了下列对照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有关内容。

(1)实验目的:验证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2)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质量浓度为0.19 g/mL的葡萄糖溶液、液体石蜡油、蒸馏水、保温瓶、温度计、棉花。

(3)实验步骤:

①将质量浓度为0.19 g/mL的葡萄糖溶液加热后冷却备用。

②取3个保温瓶,编号为A、B、C,并将C瓶设置为对照。

③在3个保温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

④A瓶中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瓶中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C瓶中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3个保温瓶中均放入温度计,用棉花轻轻塞上瓶口,并保证保温瓶通气。

⑥24小时后观察并记录3个保温瓶中温度的变化。

(4)实验结果及分析:C瓶温度________,A瓶温度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B瓶温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③葡萄糖溶液④适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和液体石蜡油与A瓶所加酵母菌培养液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与A瓶所加酵母菌培养液等量的蒸馏水(4)不变低于酵母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5)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

四、实验表格的设计

(1)

自变量

因变量的观

察指标或测

量指标

【例】①探究发酵时间对酵母菌酒精产量的影响

②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③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计划对A草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调查研究。请你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A草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种类)和个体数量。

(2)

②②

各区域中所填内容:①自变量②因变量的观察指标或测量指标

③同一实验组内的不同个体、测量次数、另一个自变量

【例】①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计数时多次测量)

②探究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同一浓度下处理多根枝条)

③探究不同种类的洗衣粉对同一污渍或不同污渍洗涤效果的影响

请你设计表格记录蛋白酶洗衣粉、复合酶洗衣粉、普通洗衣粉对同一污渍或不同污渍的洗涤效果,常见的污渍有油渍、血渍、奶渍、果汁渍等。

④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对所处地区的花园和菜地两类土壤中小动物

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若要用记名计算法对两类土壤中的动物进行统计和分析,请你设计一个数据统计表。

⑤木瓜蛋白酶的提取工艺流程如下:

兴趣小组分别对酶保护剂浓度、提取液pH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显示,酶保护剂浓度在0.02~0.06 mol/L范围内,酶活力较高;提取液pH在6.0~8.0范围内,酶活力较高。他们认为,要进一步提高粗酶制剂的酶活力,以达到最佳提取效果,还需对酶保护剂浓度和提取液pH进行优化,并确定以此为探究课题。请拟定该课题名称,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

(1)调查发病率

(2)调查遗传方式

高中生物遗传实验设计及解题方法归纳(超实用)

, 遗传实验设计 一、显、隐性性状判断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三、基因位置的确定 四、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 五、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 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判断 . 一、显、隐性性状判断 1、相同性状个体杂交:(使用条件:一个自然繁殖的种群中,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相等) (1)实验设计:选多对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杂交(植物则自交)。 (2)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则所选亲本性状为显性; ②若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且与亲本表现型相同,则所选亲本性状为隐性。 例 1、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 与 a 控制。在 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 随机选出 1 头无 角公牛和 6 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 1 头小牛。在 6 头小牛中,3 头有角, 3 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7 (2)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 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 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例 1;答案:(1)不能确定。(2 分)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 Aa,6 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 aa ,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 1/2,6 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 3 头无角小牛,3 头有角小牛。(5 分)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 公牛的基因型为 aa,6 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 AA 和 Aa 。AA 的后代均为有角。 Aa 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 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 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 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 A a 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 3 头, 那么 6 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 3 头无角小牛,3 头有角小牛。 分)综合上述分析, 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1 分)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 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 隐性。(6 分) 2、根据亲代与子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直接推测

高中生物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一纵观全题,审清题意 实验题的逻辑性是很强的,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每一个步骤,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遇到实验题时,通读全题,仔细分析题目的每一个条件、问题,把握好题目前后的相关性,对题意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找出解题的方向。 二确定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中的结论是不确定的,有多种可能,而验证性实验是在已知实验结论的前提下,对其加以证实,即结论只有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探究”一词的为探究性实验,出现“验证”一词的为验证性实验。但判断此类题目的依据不能只看是否有“探究”或“验证”这两个名词,应以题目的具体含义为准。 三认真分析实验用具及材料 认真分析实验用具及材料是解答实验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实验用具及材料可以帮助你们准确地安排实验步骤。有些实验的操作方法可能有多种,而不同的方法需要不同的用具及材料。所以在选择实验方法时,应以题目给出的用具及材料为准。另外,题目给出的实验用具及材料,可能会依据实验的具体操作需要从中选择使用。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用具和材料,在实验操作步骤中不能出现。 四遵守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这是对照实验中的一个重要事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只

能有一项条件不同,其他条件要相同且适宜。 五时刻注意题目给出的条件 题目给出的条件是解答实验题的重要依据,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在解答每一个小题时都应该谨慎小心,防止漏用、误用每一个条件。尤其是实验题的条件都比较长,可能有的同学在做到最后几个小题时把前面给出的条件忘记了,所以,此时重读题干,就很有必要了。 六实验步骤中的常用词语 在书写实验步骤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常用词语的使用。如分组实验时要编号,加试剂时要注意用到“相同”“等量”“平均”等,这样能保证实验步骤的严密性。 七实验步骤中的最后一步 如果所用的实验材料为有生命的物质,在完成实验装置的操作后,最后一步可以这样解答,“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入……”这一句话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当然,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稍作变动。 八注意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的合理性 实验结果也就是一种实验现象,而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推出来的,二者不可混淆。做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问得是实验结果还是实验结论,二者要分开来答.验证性实验的结论只有一个,而探究性的实验需要讨论,但并不是把所有的可能结论全部答出来,还要注意其合理性。 观察类实验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浅谈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曾鹏光 摘要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分析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它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改进方法等。实验设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设计题解题方法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实验设计题注重对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考查,包括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实验基本技能和实验分析表述等。实验性试题特别是新实验设计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体现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可以预料,设计性实验题将成为今后高考实验命题的主要题型。下面介绍实验设计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与策略。 1 了解题目要求 解题先要认真审题,找到关键词,才能明确题意并少走弯路。首先要明确这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其次要明确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即要探究或验证的“生物事实”是什么?或者是此“生物事实”的哪一方面? 2 分析实验原理 明确实验目的后,要分析该实验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涉及了生物学及一些相关学科的哪些方法和原理?实验基本原理是设计性实验的基础,要研究实验,只有明确实验的原理,才能真正掌握实验的关键、操作的要点,进而进行实验的设计、改造和创新。实验原理一方面可来源于题干,另一方面也可来源于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即可通过解读题干或联想课本相关知识来获取实验原理。如“探究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实验的实验原理为:淀粉遇碘变蓝,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3 明确实验变量 变量是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据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可分为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两类。 3.1 实验变量与反应变量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及分析题解题策略

生物实验设计及分析题解题策略 实验内容在生物高考中权重稳步攀升,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生物部分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第二卷中必有一道实验题,包括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等形式,此外,在第一卷选择题中也有以实验为素材的试题。所以,直接或间接涉及实验的试题的分值一般不少于30分。实验题是最容易丢分的地方,所以要想争取得高分,必须做好实验题。 实验题解题程序可归纳如下 1.确定题型,搜寻教材中相关知识点 分析该实验题是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合理解释还是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控制的条件,是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预测实验结果还是根据实验原理和所要验证的生物学事实,设计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索性实验;是定性实验还是定量实验等。然后联想考纲中要求的实验及教材上讲的经典实验甚至是你在练习中作过的实验题,看有无可借鉴的原理、方法、步骤。特别是方法和步骤,如果有可模仿之。 2.明确实验目的、原理 题干中如果不明确给出实验目的,一定要根据结果分析透彻,目的和结论应该是对应的。原理一般是高中生物教材上的有关理论知识,分析该实验考的是哪部分知识,联想该部分知识结构,用有关的生物学原理先解释清楚实验。 3.考虑材料用具的用途,看材料是否要制取或处理 题干上给的材料用具是你分析方法步骤的主要依据。材料用具往往对解题有提示作用,一定要认真分析,都有用,都要用,你需要考虑的是怎样用?先用哪个后用哪个?能不能直接用?不能直接用需怎样处理才能把干扰因素排除而只留下实验变量?制取时用不用过滤研磨、用不用制片?如果是定量实验你选什么做指标? 4.是否要分组、编号,设不设或设什么样的对照 对照是实验控制的手段之一,目的还是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果需要设空白对照、条件对照,就一定要分组编号,步骤中要表述出。 5.对不同(或同一)对象施以不同的处理 叙述要完整,所给的材料用具要用上。表述时特别要考虑怎样表述才能准确地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如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处理的试剂的量要表述出“适量”、“等量”,环境要求是“在适宜条件下”,处理的时间或次数要表述出“相同”等。 6.结果观察(预测)、记录,并根据结果(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就是实验所表现的现象,可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得出,结论则是根据结果分析肯定假设或否定假设,二者不要混淆,表述时一定要分别表述,另外验证性实验表述时只表述验证的那个结论,而探究性实验是让预测,结果和结论可能多种,一定要注意结果和结论的多样性,在表述时要对应分别表述。 【解题策略】 1、仔细读题(文字、图表、数据、器材、药品等), 2、查找原理(题干或教材中), 3、明确目的(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4、科学设计(顺序得当、操作规范), 5、准确答题(结果结论对应统一、逻辑严密、字迹工整)。 生物实验设计题例析 【背景材料】新收获的稻米煮出的饭香气诱人,但是不法商贩也可以用抛光、增白、上油等方法处理陈稻米,以假乱真,坑害消费者。已知新稻米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明显高于陈稻米。植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在有过氧化氢存在时,能使某些酚类物质如愈创木酚氧化成红褐色物质,简单表示为: 愈创木酚 22过氧化氢酶O H 红褐色物质,其颜色的深浅与酶活性呈正相关。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思路的解题技巧

有关生物实验思路的解题技巧 近几年高考生物中实验思路是常考题型,同学们最害怕做这类题型,所以得分率很低。下面介绍一下实验思路的解题技巧,愿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或验证类实验都要先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弄清该实验要分为几组,实验思路基本上可以写出来。一般实验设计思路的叙述是:将实验材料分为几组,然后施加自变量(空白对照:一般是一组有自变量,另一组不处理),最后观察(检测)因变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例1.(2017全国理综卷I )29 、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解题方法:该实验的因变量是DNA或RNA,由于题目限定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所以检测因变量的指标是放射性物质(DNA或RNA)。怎样才能知道放射性物质出现在DNA还是RNA中呢?我们根据DNA和RNA的特有碱基(T和U)就能区分,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就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答案:(1)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病监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例2.(2019全国卷I )29、(3)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过关演练-17 一、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理论指导] 1.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1)明确实验类型,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能确定的,应针对各种可能性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2)确定并设置实验变量。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3)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同时要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且应尽量避免对实验因素的干扰。 (4)确定实验观察的对象或实验检测的指标。 (5)构思实验步骤,并用语言准确表达(注意实验操作顺序的合理安排)。表述实验步骤的三步曲:分组编号、实验处理、结果观察。 (6)记录实验现象,依据实验原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2.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方法 (1)打草稿或腹稿,做到心中有数。在草稿纸上画一个大致的流程图或拟一个纲要,排一排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认清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一般来讲,分三步骤:分组、处理、观察。 (2)组织语言,准确描述。要注意体现“等量原则”的词语的准确使用,如“等量”、“等温”、“生长状况相同”等。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时,要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图来表示,但应当加入适当的文字说明。 (3)依实验类型,分析实验结果。 假如题目中出现了“有无”、“是否”、“能否”等语气不确定的词,在分析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时,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甚至从中立的方面分析。如“探究光对种子的萌发的影响”,就可能出现3种情况:促进作用、抑制作用、没有影响。但是,如果题目要求写出最可能的一种结果,则根据所学的知识确定一种即可。 (4)依据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从实验现象中获得结论,而结论往往同实验目的相呼应。如果实验目的不够明朗,则应加入自己对该实验的理解,尽量利用课本中的语言来回答。 [解题模板] 1、肾上腺素和“心得安”药物都可以影响心脏的活动,回答相关问题: (1)肾上腺素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在功能上它是人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分子。心得安和肾上腺素具有相似的结构,而且都能直接作用于心脏调节心率,由此推测它们在心脏细胞表面可能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具:小鼠若干只,注射器,检测耗氧量装置(如下图),肾上腺素溶液和心得安溶液(用生理盐水

【高中生物】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生物】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生物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实验设计题是 中考 热点题型,所占分值也比较高。许多同学觉得解这类题目难以下手,有时只是心里明白,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其实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就能化难为易,取得好成绩。解答高考实验设计题可遵循以下思路: 一、认真审题,弄清楚实验目的和建议 1.确定实验目的,找出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试题将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目的。 2.对应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科学知识,选准实验原理。 3.要弄清实验类型,即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4.依据实验原理确认实验变量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毫无关系变量。 5.确定实验器材,对于生物实验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可遗漏,除非试题是让你选择使用或者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 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书写实验步骤的“三步曲”: 1.分组标号:包含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如果存有浓度梯度,至少必须分三组,如果存有必要,每组还要设立多个相同处置)、编号、非条件处置等。 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本步骤特别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置可于条件处置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单一变量)。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题怎么做,实验题解题方法有哪些?不清楚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总结”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 1、根据颜色来确定某种物质或结构的存在: ⑴淀粉+I2(蓝色);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⑵脂肪+苏丹Ⅲ(橘黄)或+苏丹Ⅳ(红色); ⑶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⑷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⑸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⑹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⑺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 ⑻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⑼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2、用荧光标记法来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同位素示踪法:①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来源;②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去向;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⑤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途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 4、确定某种元素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的方法:水培法(完全培养液与缺素完全培养液对照)。 5、获得无籽果实的方法: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花蕾期已去雄的子房,如无籽蕃茄。

6、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如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7、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⑴样方法,适用于植物。①取样的原则:随机取样②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③计算方法: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⑵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另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可用样方法;土壤小动物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趋光性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法。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 1、斐林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

高中生物考试各题型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中生物考试各题型解题技巧和方法 一、解题关键 高考生物题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怎样才能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迅速切中题目要害呢?1、抓住关键词句,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2、学会避陷阱、破定势,要善于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3、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将抽象的信息具体化,将隐藏的条件浮出来,从而明确问题的指向。 二、解题注意事项1、灵活解题考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地模拟现实,不像书本知识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解题就是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上钩,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2、科学作答不可忽视①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②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③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④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3、实行学科思维间的组合学科内综合有时也要借助数、理、化知识,跨学科综合更是如此。要重视理、化、生三科在方法体系上的共同点,在知识体系上的契合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结合点。4、关注社会热点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沙尘暴、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等)与生物学密切相关,都可能成为高

考命题的材料来源。5、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僵化。三、解题技巧(一)选择题选择题的做题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要随时标记,以便复查。1、读题,标出关键词:如“正确或错误”“可或可能”“一定”“主要”等。2、读完所有的选项:一是防止遗漏,一是进一步验证所选答案。3、不确定的先随意选一个,做需要做标记:一防涂卡出现错误,二是有时间后可以快速找到不确定的试题重新检查。4、做完所有选择题,先涂好答题卡。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理综选择占分高,若最后涂卡,可能会因为心急造成的紧张导致涂卡出现严重的错误。5、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现今高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题干的设置更复杂更隐晦更难把握,而此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必错无疑。故认真审阅题干,清除干扰,挖掘隐含,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1)正推法即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然后再与题目中所给定的供选答案相对照,与之相同者即为应选答案。通过计算来确定答案的选择题多用这种方法解答。(2)反推法即从供选答案出发反过来推导,结果与题意相符者即为应选答案。这种方法多用于供选答案中含有较多信息的选择题。(3)正推反推并用法即先从题干入手进行正推,得出中间结论,然后由供选答案反推,结果与中间结论相符者,即为应选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较复杂的选择题。(4)排除法排除法即根据题干所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排除,

高中生物处理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步骤、原则、方法及技巧

处理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步骤、原则方法及技巧 一、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步骤 在解答关于实验设计的题目时的基本步骤如下:①实验的目的和要求;②明确实验原理;③确定实验对象和条件;④确定实验思路;⑤设计实验步骤(考虑对照组);⑥预期实验结果;⑦对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下面以一道高考题为例加以说明。 [例题] 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 起抗凝作用。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 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钙离子在血 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并回答问题: 1.实验的材料和用具:①家兔 ②生理盐水 ③酒 精棉 ④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 ⑤适宜浓度的氯化钙溶 液 ⑥试管、注射器(针管、针头) 2.实验步骤和结果: 第1步:在A 、B 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草酸钾溶液和生理盐水 第2步:…………… 问题:设置B 管的目的_______。(答案:作为A 管的对照) [分析] (1)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此实验的目的、要求是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2)明确实验的理论原理:此实验的原理是①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则血液不能凝固;②草酸钾溶液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

(3)确定实验的对象和条件:对象是兔血;条件是常温常压。 (4)确定实验的思路:根据目的、原理确定本实验思路,观察血液中有钙离子和无钙离子2种情况下,血液的凝固情况,以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作用。同时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还需要创造有钙离子和无钙离子2种条件。 (5)设计实验的步骤(考虑对照组):根据实验思路,结合题中所给的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本题中已经给出第一步,明显看出A、B两只试管是一组对照,所以在以后的几个将要设计的步骤中要注意有关事项,如试剂用量、控制条件。 本题设计步骤如下: 第二步:用酒精棉消毒注射器和家兔,用注射器取家兔的血液; 第三步:立即将等量的新鲜血液分别加入A、B两只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 第四步:将等量的氯化钙溶液分别A、B两只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 (6)预期实验的结果:本实验第三步后,A管血不凝固,B管血凝固;第四步后,A管血也凝固,B管血仍凝固。 (7)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第三步向A、B两试管内加入血液后,A管血不凝固,B 管血凝固;是由于草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形成了草酸钙沉淀,说明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第四步加入氯化钙溶液后,A管血也凝固, B管血仍凝固。原因是A管也具有了钙离子所以也凝固,同时排除了Cl-等其它离子的作用引起凝固。因此证明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注意:完成一步后,要考虑一下,应该出现什么结果,每一步实验后都应该预期实验结果;对探索性的实验由于其结果不确定,就因该对结果进行各种情况的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设计的原则 在实验设计时,除了要对所设计的实验有一个整体设想,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和注意操作的可行性外,还要注意以下基本原则:

高中生物答题策略和技巧

高中生物答题策略和技巧 高中生物答题策略和技巧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高中生物答题策略和技巧,希望有所帮助! 1、简答类大题答题策略 (1)认真审题。审题是阅读题干、弄清题意的过程。准确、充分感知题目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审题一般分为两步: 一是准确挖掘已知条件。 二是分析已知条件的内涵,全面准确地找到题干中的已知条件。 在审题时要尽量做到稳、准、慢,尽量挖掘一切对解题有效的信息,尤其是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避免解题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建立试题与教材知识间的联系。生物简答题的命题仍然是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着重体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思想。解题时要以问题为中心,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依据,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准确链接,并进行重组整合。 (3)准确作答。作答时首先要写答题提纲,理清答案要点和步骤,然后再根据理清的思路把答案要点用生物学术语完整、准确地书写出来。答题时要做到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2、实验类大题答题策略 实验题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实验分析题;一类是实验设计题。 对于实验分析题,主要是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进行分析,作出合理解释,辨别实验错误等。对这类题要密切联系所学实验内容(包括课文内的实验)仔细分析,一般不难解答。 对于设计题,一般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设计——实

验,来验证或说明某一生命现象。这类题相对难度大些。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联系经典实验。 教材中介绍的许多经典实验,如生长素发现,孟德尔遗传实验,米勒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等。这些经典实验中较详尽地介绍了实验设计原理,过程,结果等,体现了科学家严谨踏实的研究风格,值得同学们学习和模仿。如:孟德尔实验即体现了“观察→实验→现象→解释→验证→结论”的科研过程。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思想来构思自己的思路。 (2)严密设计过程。 在设计实验时要防止粗枝大叶的做法,想当然的做法,而要科学严密地设计实验过程。特别是对照系的创立一定要保证只有唯一变量,其它相同条件必须提出,而不能省略。 (3)综合理化规范。 生物实验中使用到许多理化实验仪器和药品。如天平,试管,滴瓶,量筒,乙醚,石油醚等。在使用这些仪器和药品时要严格按照理化实验要求执行,不能随便应付。 (4)注意学科特点。 生物实验毕竟是研究生物的实验,因此它又有其本身的特点。在实验设计时也要注意到学科特点。例如,植物杂交实验中的年限计算,动物杂交实验、动物生理实验中的可操作性等问题都要认真考虑,以免犯科学性错误。 3、图表资料信息类大题答题策略 (1)文字信息迁移题:解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针对材料提出的设问认真推敲,把握有效信息,找出真实内涵,揭示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系。答题时要紧扣题意,观点准确,要点全面。 (2)曲线信息迁移题:解题时要通过阅读和分析图像,正确识标、明点和析线,理解图像中所表达的生物学内涵,将提取的有效信息转换为可利用的信息,最终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回答问题。 (3)图示信息迁移题:

高中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总结 作为高考的重头戏之一,高中生物当中的实验题对每一个高考学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题解题技巧 1、了解实验设计的内容来源。 实验设计一般有验证类和探究类两种类型。验证类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结论往往只有一个;而探究类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结论往往有多个。但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包括(1)了解题目要求;(2)明确实验目的;(3)分析实验原理;(4)熟悉实验器材;(5)确定实验思路;(6)设计实验步骤;(7)预测实验结果;(8)得出实验结论。 2、实验设计原则: (1)对照性原则:在实验设计中,通常设置对照组,实验设计中可采用的对照方法很多,除了条件对照、剂量对照、位置对照外,还有相互对照、自身对照和空白对照等; (2)单因子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某一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变量应为实验所研究的对象。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求做到前后一致。 3、其他需要注意的内容: (1)实验顺序和步骤一定要合理,方法要简便易行,效果要明显。自己完成实验步骤后可以多读几遍体会一下; (2)如果实验中用到几组器材或需要分几组实验,切记要进行编号,以保证不丢分; (3)语言的叙述和表达要简洁明了,讲得越多犯错误的可能性越大; (4)题目中给的器材一般都要用上,列出的器材还会给出一定提示,如有凡士林则肯定有密封的要求。 高中生物实验评价题解题技巧 首先找出实验目的,判断实验原理及实验材料选择是否合适;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解题技巧

实验设计题解题技巧 实验设计题的能力要求高,难度较大,学生往往感到比较困难。从解题技巧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1)明确实验目的-(2)分析实验原理-(3)找准实验中的变量一(4)设计实验步骤一(5)预期结果与分析一(6)得出实验结论。 (一)明确实验目的 1.确定实验类型 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可把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大类型。验证性实验是已知原理,现象和结论的前提下,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证明相应的生物学现象的实验方法。探究性实验是在不明实验结论的情况下,用己有的实验条件,通过控制实验变量来探究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依据实验现象推测出结论的实验方法。 例如: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 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验证T 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在题干中往往会出现“验证”或“证明”等字样。探究性实验的题干中往往会出现“探究”字样。 2.明确实验目的 无论是探究性还是验证性实验,题目都会告诉我们要做什么,即要你探究什么或验证什么,这就是实验目的。解题时,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也就是要明确该实验是要验证什么生物 学事实或现象,或探究什么未知属性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例如:为了探究光的有无对植物根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请根据所给材料和用 品设计实验。可能用到的主要材料和商品;缺N的“完全培养液”,适宜浓度的NaN03 溶液,测定溶液中离子含量的有关器材,生长状况一致的蕃茄幼苗。本实验的目的是? (二)分析实验原理 弄清题目让我们做什么(也就是弄清实验目的)后,接着就要想做这件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即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有的包含在实验题干的叙述中,有的需要联系课本中的生物学理论 知识提取出相关的实验原理,也就是说书本知识是我们做题的依据和支撑。实验原理是选择实 验材料、药品,设计实验步骤和预期实验结果的 依据 例题1.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

高中生物实验题解题技巧

理特色班之生物大〔我看看什么?〕 如何看一道目? 一全,清意 的性是很的,目中的每一个条件,每一个步,都有着密的系。所以,遇到,通全,仔分析目的每一个条件、,把握好目前后的相 关性,意有一个体的了解,找出解的方向。 二确定是探究性是性 探究性中的是不确定的,有多种可能,而性是在的前提下,其加以,即只有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出“探究〞一的探究性,出“〞一的性。但判断此目的依据不能只看是否有“探究〞或“〞两个名,以目的具体含准。 三真分析用具及材料 真分析用具及材料是解答中的一个重要。 首先,用具及材料可以帮助你准确地安排步。有些的操作方法可 能有多种,而不同的方法需要不同的用具及材料。所以在方法,以目出的用具及材料准。另外,目出的用具及材料,可能会依据的具体操作需要从中使用。但目没有出的用具和材料,在操作步中不能出。 四遵守一量原〔和等量原〕 是照中的一个重要事。和照的理,只能有一条件不同, 其他条件要相同且适宜。 五刻注意目出的条件 目出的条件是解答的重要依据,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在解答每一个小 都慎小心,防止漏用、用每一个条件。尤其是的条件都比,可能有的 同学在做到最后几个小把前面出的条件忘了,所以,此重干,就很有必要了。 六步中的常用 在写步,一定要注意一些常用的使用。如分要号,加 要注意用到“相同〞“等量〞“平均〞等,能保步的密性。 七步中的最后一步 如果所用的材料有生命的物,在完成装置的操作后,最后一步可以 解答,“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察入⋯⋯〞一句的使用率是相当 高的。当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稍作。 八注意果及的合理性 果也就是一种象,而是根据果推出来的,二者不可混淆。 做,一定要看清目的要求,得是果是,二者要分开来答.性 的只有一个,而探究性的需要,但并不是把所有的可能全部答出来, 要注意其合理性。 【思考:我本足了解了?】 例如:用到酒精的有什么?体分数是多少?是无水乙醇?作用是什么? 斐林和双的用量和用法有什么不同?〔化学原理是什么?〕 〔ps:除了,更需要真看上每一个的原理,步,方法,在遇到不理解的 地方极老,同,本后的和平中遇到的目也十分重要, 真看答案会往后的做有极大的启。如果不知道看是看一些什么,看了份料不 知道你是否有启,生物要背的西和要的西有很多,生物答除了,更需要 大家学以致用。〕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高考生物学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高考生物学实验题的解题策略高考生物学实验题的类型有分析说明型、完善改正型、设计方案型。 (1)分析说明型:根据提供的实验方案,分析其中的步骤、现象、结果,作出解答。前几年的高考生物学实验题多为这种类型。 (2)改正完善型:对实验方案中的错误或不完善处,进行改正、补充,使实验方案趋于完善。 (3)设计方案型: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近两年广东、上海的高考生物学卷、江浙吉理科综合卷的实验题就多数是这种类型。 本文分三种类型探讨高考生物学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一、分析说明型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例题1.现有相同容积的玻璃缸几只,利用自然的池水、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喂蝌蚪的饲料、甲状腺激素、经处理(50℃水浴处理十分钟)的甲状腺激素。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经处理过的甲状腺激素是否还有生物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见下表) (2)结果分析 ①若B、C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迅速变态为小青蛙,而A缸还是蝌蚪状态,说明:—————————————————————————————————————————;②若A、B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迅速变态为小青蛙,而C缸还是蝌蚪状态,说明:—————————————————————————————————————————; ③若C缸的蝌蚪发育比A缸快,比B缸慢,则说明:———————————————; (3)该实验设置A、B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4)该实验同时证明了甲状腺激素具有———————————————————功能。 (5)研究生长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实验中,能否也用这种“饲喂法”?为什么? 解题思路:获取信息→分析加工→依题作答 首先,认真阅读实验方案,获取其中的有用信息: (1)原理假设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甲状腺激素经50℃温水处理十分钟后,其生物活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2)器材用具玻璃缸、池水、小蝌蚪、常规饲料、甲状腺激素、经过处理的甲状腺激素 (3)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4)实验步骤(见上表) (5)实验现象题目中未给出,只能进行预测。 然后,将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加工。 过程分析:为什么选择蝌蚪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它在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有明显区别,实验现象容易观察。 为什么分别用常规饲料(未拌和甲状腺激素)、拌和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喂小蝌蚪?设置空白对照实验和条件对照实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经50℃温水处理十分钟后,其生物活性是否会受到影响呢?根据原理和假设来判断,结果不外乎三种:①完全没有影响;②有所影响,生物活性有所降低;③活性完全散失。运用“如果…那么…”,分析实验结果。 如果用生长激素、胰岛素饲喂动物,由于它们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会被消化为氨基酸而失去活性。 答案提示:(2)①50℃温水处理甲状腺激素十分钟,对其生物活性没有影响 ②50℃温水处理甲状腺激素十分钟,其生物活性完全散失 ③50℃温水处理甲状腺激素十分钟,其生物活性有所降低 (3)起对照作用(4)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蝌蚪发育(5)不能,因为生长激素、胰岛素是蛋白质,饲喂动物后被消化失去活性(注:甲状腺激素是含碘氨基酸)。 二、改正完善型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例题2.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3)实验方法和步骤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基础知识

生物实验设计常见问题及例题解析 前言:实验设计有一定规律,但又不拘泥于规律,有固定模板,但又变化多端。要注意题目信 ③如果胚为红色,胚乳为无色,则说明前者为死细胞后者为活细胞; ④如果胚为无色,胚乳为红色,则说明前者为活细胞后者为死细胞; (5)胚为无色,胚乳为红色,说明前者为活细胞后者为死细胞 息,做出综合分析,学能活动才是关键。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2、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3、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4、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5、实验条件:完成该实验必备的仪器、设备、药品条件。 6、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的操作程序。 7、实验测量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的记录。 8、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9、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二)、实验设计基本思路 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看清题意是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是分析实验结果,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 2、明确实验原理:要解决题目所给的问题,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原理。 3、确定实验思路:根据原理对实验作出假设,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 4、精心设计实验步骤:根据以上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操作步骤。并设置好实验组和对照组,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记录下来。 5、准确预期实验结果并分析 注意:在叙述实验步骤及预期结果时,语言文字要简明。实验步骤一般不宜连续描述,往往要分段叙说;试管、烧杯等要给予编号。 例1请设计一个实验,判断种子胚细胞和胚乳细胞的死活。 (1)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原料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 测: 。 (5)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1答案(1)活细胞的细胞膜具选择透过性,死细胞的细胞膜具全透性。 (2)玉米种子;刀片;培养皿;红墨水;清水;放大镜。 (3)① 选取10粒大小相同的饱满、粒大的玉米种子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浸泡;② 涨大后 将玉米种子用刀片从中线处切开,将其一半放人盛有红墨水的培养皿中浸泡;③一定时间后取出放人 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直到漂洗掉浮色为止;④用放大镜观察切片后玉米种子剖面的着色情况。 (4)① 如果胚和胚乳均为红色,则说明二者为死细胞; ②如果胚和胚乳均为无色,则说明二者为活细胞; 实验变量(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实验变量应具有可操作性) 反应变量(因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反应变量应具有可测量性 无关变量(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无关变量应具有可控性) 额外变量(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控制好无关变量即能防止额外变量的干扰) 例如: 实验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 Fe+的催化效率 催化剂的种类 (过氧化氢 酶、Fe+) 催化效率的高低(以点 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燃 烧的猛烈程度或气泡产 生速度表示) 试管等用具的洁净度、环境温度、相 同材料的量、各种试济的量、反应时 间等。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 蔗糖的作用 底物的种类(淀 粉、蔗糖) 淀粉酶将淀粉水解 (处理后加斐林试剂 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 出现) 淀粉与蔗糖溶液的量、水浴的温度与 处理时间、斐林试剂的使用量与加热 时间、操作程序等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60C热 水、沸水、冰块) 力口碘液后溶液颜色的 变化 试管的洁净度、淀粉溶液的量、不同 温度的处理时间长度、操作的程序、 碘液的加入量等 1、实验变量(自变量)如何操纵:操纵实验变量的重要方法是设置对照。 经典的实验变量的操纵方法:①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②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③除去容器中CQ―― NaOH溶液,④除去叶中原有淀粉一一置 于黑暗环境(饥饿处理),⑤除去叶中叶绿素一一酒精加热,⑥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一一给 植株遮光,⑦如何得到单色光一一棱镜色散或薄膜滤光或有色灯光照射,⑧血液抗凝一一加入柠檬酸钠,⑨线粒体、细胞膜提取一一细胞匀浆离心,⑩骨的脱钙一一盐酸溶液。(11)CO浓度的平衡一一NaHCO 溶液。(12)灭菌的方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75%酉精消毒;整个接种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进行。(13)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还原糖的鉴定:沸水浴加热(新教材为50—65C 水浴);酶促反应:水浴保温;用酒精溶解叶中的时绿素:酒精要隔水加热;DNA鉴定:水浴煮沸加热;细胞和组织培养以及微生物培养:恒温培养。 (14)确定某种激素功能的方法:饲喂法,注射法,阉割移植法,口服法。(15)获得无籽果实 的方法: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花蕾期已去雄的子房,如无籽蕃茄、染色体变异,如无籽西瓜。 (16)确定传入、传出神经的功能:刺激+观察效应器的反应或测定神经上的电位变化。 、关于变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