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专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专题含答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专题1、某实验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性质。
[实验目的] 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
[设计并实施实验] 小组内的3位同学分别做了下述实验:(1)实验中,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推测甲同学开始时没有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对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为什么打磨过的铝片放入到CuCl2溶液和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不同呢?[微观探析] 查阅资料可知两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3)图中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l和CuCl2溶液、CuSO4溶液反应的微观本质是Al和Cu2+反应生成 Al3+和__________。
[提出猜想]根据上述图示,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产生现象不同的原因是CuCl2溶液比CuSO4溶液中含有的Cu2+浓度大。
猜想2:溶液中Cl-对Al和Cu2+反应有促进作用。
猜想3:溶液中SO42-对Al和Cu2+反应有阻碍作用。
[设计并实施实验](5)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2得到的结论证据不充足,其理由是溶液中的__________对实验可能有干扰。
(6)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排除了上述干扰,并模仿实验2又设计了一组3支试管的实验,证明了猜想3也成立。
请在下列方框中画出实验设计图示。
2、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金属_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金属_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1、(2020武威.中考模拟)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请回答:(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铂金饰品B 铁锅C 铝导线(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四种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露天放置的钢铁容易生锈,钢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发生化学应,若除去铁生锈可用稀盐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工业生产中常用10%的稀盐酸来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实验室若要配制该盐酸200g,则需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mL)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实验室在配制10%的稀盐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仪器有________。
(7)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 t含Fe2O3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 98%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___t。
2、(2020江苏.中考模拟)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铁、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铁比铜________(填“强”或“弱”)。
写出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B.消耗稀盐酸的质量:M>N
C.相对原子质量:M>N
D.产生氢气的速率:M>N
8.如表中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比较黄铜与铜的硬度
将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画
C
分离铁粉与铜粉混合物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D
高温检验H2中混有的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①实验1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实验2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③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_;
④写出实验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以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为原料冶炼铜。
方法1:火法炼铜.Cu2S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
(2)纯铜又称紫铜,常见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等种类.家用电缆常用紫铜,以聚氯乙烯塑料或TPU橡胶包裹.
①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
②鉴别黄铜和黄金,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选填序号).
A观察颜色B加稀盐酸C在空气中灼烧
(二)铜及其化Leabharlann 物的实验1.硫酸铜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以下是制取硫酸铜的常见方法.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判断
A.甲组盐酸不足量B.乙组盐酸不足量
C.丙组盐酸不足量D.甲、乙、丙三组均盐酸过量
15.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
C.镁在氧气中燃烧
九年级化学金属化学性质实验题(含答案)

专题1金属实验大题例1 (2011 滨州)某化学实验小组实验结束时,将含有CuSO 4、ZnSO 4、FeSO 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为回收有关金属和盐,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回答:(1)步骤①中锌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 。
(2)写出步骤①中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
(4)实验步骤②中除了加入稀硫酸外,还可选用下列试剂 。
4. 1.(2010·南安)我市某电镀厂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从含有CuSO 4,ZnSO 4、FeSO 4的废水中回收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废液)ZnSO请回答:(1)滤液A 和滤液B 含有相同的溶质是 。
(2)写出步骤①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固体A 中含Fe 、Cu 、Zn 三种金属,将其活动性填入下列空格中:…… … (H) … …►金 属 活 动 性 逐 渐 减 弱(4)步骤①加入的锌粉为什么要过量,请你简要说明理由 。
(5)固体B 的物质是 。
4.(2012广西南宁三中模拟五)某工厂现有含少量铁屑的铜屑废料。
某校九(5)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从中回收铜,他依据“绿色化学”的思想设计了两种方案:方案Ⅰ(物理方法):将磁铁接触铁屑和铜屑混合物,铜和铁分别得到回收……方案Ⅱ (化学方法): 过程如下:①操作A 的名称是 ,完成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 ②B 可能为 ___________;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确定给铁屑和铜屑加入的B 已经过量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
④该方案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有:铜得到了回收, 。
.5.(2012江西赣州)下列物质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气体D 是 一种剧毒性气体,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1)物质D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训练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训练及答案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训练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①银白色金属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③熔点较低④密度比水小⑤热和电的良导体A.①②④ B.②③⑤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解析:各项中钠的物理性质都是正确的。
答案: D2.关于钠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同的质子数B.钠原子易失一个电子,表现强氧化性C.不同条件下,钠单质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不同的氧化物D.自然界中钠元素只以化合态存在解析:钠原子易失一个电子,表现强还原性。
答案: B3.小明家中收藏了一件200年前的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仍保存完好。
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不易被氧化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解析: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铝能与空气里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薄膜,从而保护内部的金属Al不被继续氧化。
答案: D4.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湿抹布C.泡沫灭火器 D.干沙解析:Na着火生成的Na2O2能与H2O、CO2反应生成O2,使火势更旺。
答案: D5.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稀硫酸 B.硫酸铜溶液C.稀盐酸 D.AlCl3溶液解析:先用排除法将D项排除,Fe与AlCl3溶液不反应,Fe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时,每加入56 g铁,放出2 g氢气,溶液质量会增加,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每加入56 g铁,会析出64 g铜,溶液质量会减轻,故选B。
答案: B6.下列实验描述,符合事实的是(多选)( )A.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暗,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B.用坩埚钳夹住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C.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D.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有液态的铝滴落下来解析:镁带与铝条在空气中点燃的现象不一样: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铝箔在酒精灯上点燃,并没有耀眼的白光也没有液态的铝滴落下来。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1.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一定不会发生的是()A.Mg+Sn(NO3)2═Mg(NO3)2+SnB.Sn+H2SO4═SnSO4+H2↑C.Sn+Hg(NO3)2═Sn(NO3)2+HgD.Sn+ZnSO4═SnSO4+Zn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A.CH4+2O2点燃CO2+2H2O B.3Fe+2O2点燃Fe3O4C.NaOH+HCl═NaCl+H2O D.H2CO3═CO2↑+H2O3.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
其中正确的方案是()A.①或④B.①或②C.②或③D.③或④4.向含AgNO3、Cu(NO3)2、Mg(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A.Ag、Cu、Mg B.Cu、Mg、Zn C.Ag、Cu、Zn D.Ag、Mg、Zn5.将锌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
滤渣的成分是A.Zn B.Cu C.Zn、Cu D.ZnSO4、Cu6.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等质量X、Y、Z三种金属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X最活泼B.金属Y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XC.若金属Z是Fe,则金属X一定是AlD.金属Z反应掉的稀盐酸一定最少7.等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已知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两种金属中较活泼的是NB.生成H2的质量M<NC.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是MD.产生H2的速率N>M8.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图中一定错误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A.B.C.D.9.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烧杯中都盛有足量的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1)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1)一、选择题1.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X>Y>Z B.Z>Y>X C.Y>X>Z D.X>Z>Y答案: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X和硫酸反应会产生气体,说明X的活动性大于氢,而y 活动性小于氢;金属Y 和硝酸银能够发生反应,说明银的活动性小于Y,而银的活动性大于Z。
故选A.考点:金属的活动性2.为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各组试剂不可以的是( )A.Fe、Ag、Cu(NO3)2B.Fe、Cu、AgNO3C.Fe、CuSO4、AgNO3D.Fe、Cu、Ag、HCl答案:D解析:D【解析】D选项中铜,银都不与盐酸反应,所以不能区分铜银的活动性3.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该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C.溶液的总质量D.生成氢气的质量答案: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恰好反应完时溶液从硫酸的溶液变为硫酸亚铁,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不能从零开始。
所以C错误。
故选C.,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过程4.向含AgNO3、Cu(NO3)2、Mg(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A.Ag、Cu、Mg B.Cu、Mg、Zn C.Ag、Cu、Zn D.Ag、Mg、Zn答案:C解析:C【解析】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锌在镁后面,因此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没有金属镁;而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时,由气体生成,说明固体中一定有金属锌,而Zn+Cu(NO3)2═Cu+Zn(NO3)2,Zn+2AgNO3═2Ag+Zn(NO3)2,从而说明硝酸铜和硝酸银都被金属锌置换生成了金属铜和银,所以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锌、铜、银。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答案及解析1.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硬铝是铝、铜、硅的合金,是火箭、飞机、轮船等制造业的主要原料。
下图是从废铝中回收镁、铝的生产流程(部分生成物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步骤①中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
(2)步骤②中的分离操作为;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填仪器名称)(3)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为:;(4)步骤④的基本反应类型;(5)铝具有很好抗腐蚀性的原因是。
【答案】(1)Mg + H2SO4="==" MgSO4+ H2↑或2Al + 3H2SO4="==" Al2(SO4)3+ 3H2↑;(2)过滤、漏斗;(3)Mg(OH)2+2HCl==MgCl2+2H2O;(4)分解反应;(5)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解析】根据生产流程(1)步骤一中的反应方程式为:Mg + H2SO4="==" MgSO4+ H2↑或2Al+ 3H2SO4="==" Al2(SO4)3+ 3H2↑;(2)步骤二中的分离操作名称为过滤;因为是固液分离;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等;(3)步骤三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4)步骤四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5)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考点】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2.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从1、2号橱窗中发现了两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药品,并确定了这两瓶黑色粉末是木炭粉、铁粉、氧化铜、高锰酸钾中的两种。
他们继续进行了分析、试验和反思:【查阅资料】 CuO、Fe2O3等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1)分析:小燕同学认为一定不是高锰酸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一:实验操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二: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两种黑色粉末混合加热(实验装置如下图),发现黑色粉末逐渐变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专题1、某实验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性质。
[实验目的] 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
[设计并实施实验] 小组内的3位同学分别做了下述实验:(1)实验中,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推测甲同学开始时没有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进一步对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为什么打磨过的铝片放入到CuCl2溶液和CuS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不同呢?[微观探析] 查阅资料可知两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3)图中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l和CuCl2溶液、CuSO4溶液反应的微观本质是Al和Cu2+反应生成 Al3+和__________。
[提出猜想]根据上述图示,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产生现象不同的原因是CuCl2溶液比CuSO4溶液中含有的Cu2+浓度大。
猜想2:溶液中Cl-对Al和Cu2+反应有促进作用。
猜想3:溶液中SO42-对Al和Cu2+反应有阻碍作用。
[设计并实施实验](5)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2得到的结论证据不充足,其理由是溶液中的__________对实验可能有干扰。
(6)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排除了上述干扰,并模仿实验2又设计了一组3支试管的实验,证明了猜想3也成立。
请在下列方框中画出实验设计图示。
2、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
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按图所示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 黄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固体氮化镁(Mg3N2);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作出猜想] 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 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反思与交流] 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学们又联想到氢气在氯气中能够燃烧,于是对燃烧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猜想与假设] 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
[设计与实验一] 小莉取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①②③的3支试管,进行如表实验(试管中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
[交流与表达] 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明白了实验刚开始时试管③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与实验二] 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表达] 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________(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评价与反思]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1)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和酸的性质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进行判断。
4、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在做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他们将铁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在铁钉表面附着了红色的固体。
[提出问题] 产生的气体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猜想一:二氧化硫;猜想二:氢气;猜想三:氧气。
作出猜想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作出这样的猜想。
[进行实验](1)小红提出,闻一闻产生的气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判断该气体不是二氧化硫。
(2)他们又做了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证明了该气体不是氧气。
从而判断该气体是氢气。
经过向老师咨询得知,一般配制硫酸铜溶液时都要加入适量相应的酸以保持溶液的稳定存在。
实验中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从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改进]小明提出,实验中溶液变色的现象不明显,他们决定从铁钉入手进行改进,小明同学提出可以增加铁钉的用量,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对催化剂产生了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氧化铁也能加速氯酸钾的分解。
为了探究氧化铁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他们设计了实验装置,并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测量实验。
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完成上述实验及数据的测定需要用到下图中的部分装置,请按组装顺序写出所用到的装置代号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①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②和③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通过实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对比可知,氧化铁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量__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4)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它在该反应前后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未发生改变。
(5)同学们还想探究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对化学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请你帮他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阅读资料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好奇。
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呢?难道还有例外吗?[查阅资料]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并放出氢气。
②含有铜元素的碱及盐的水溶液一般显蓝色。
[实验与分析]①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蒸馏水中(右图),发现钠立刻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游动;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②若向硫酸铜水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会有蓝色沉淀[Cu(OH)2]产生,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⑴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________ 。
⑵从实验①中,你能得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任写两条)________ , ________ 。
⑶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⑷将金属钠放到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
[得出结论]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不一定都能够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知识拓展]⑸查阅资料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Cu,在常温下虽然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无色硝酸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u + 4HNO3(浓)=Cu(NO3)2 + 2NO2↑ +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