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问:这段还有哪些句子是表现马克思的品 质? “他可能有过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表现马克思的光明磊落 问:拥有莫大英明和宏伟事业的马克思逝世 了,作为他的密友,恩格斯的感情是怎样的? 悲痛、哀悼、惋惜、遗憾 问: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集体朗读第 一段,讨论)
问:那么,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有哪些? 1)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2)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 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剩余价值 3)“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 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其他领域的发现
问:还有没有其他贡献,是不是马克思最 主要的贡献,那么是为什么? 作为科学家、思想家,但马克思首先是一 个革命家。
作者作品
1845年,恩格斯回到德国,出版了他的著 名《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列宁称这部著作 “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一部优秀的著作”。 1848年,又和马克思发表了著名的《共产党 宣言》。在马克思逝世后,他帮助马克思完成 了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领导了国际 工人运动。 作品:《自然辩证法》、《乌培河谷来 信》、《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评价: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问:作为革命家,马克思对革命作出了哪 些贡献?
1)进行革命实践 2)宣传(办报,著书) 3)参加各地的组织 4)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问:作者除了追忆马克思的伟大功绩之外, 还追忆了什么?(阅读第8段) 问:马克思作出了这么多贡献的结果是怎 么样的?
遭到各国政府的驱逐,资产者的诽谤、诅 咒。 问:对自己的这些遭遇是如何看待的?
解
题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讲明了讲话的地点: 身在公墓,直面战友墓穴、亲临庄严的墓地 2、也表明了一种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 3、表明讲话的内容: 面对逝去的挚友、面对参加悼念的人们,自 己也代表“千百万革命战士”抒发对马克思的 “尊敬、爱戴和悼念”之情。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全文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全文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仪上发表的讲话。
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以下是学习啦XX为你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希望能帮到你。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部编版-语文-高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恩格斯简介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
恩格斯简介
恩格斯(1820~1895),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工业城市巴门市(今伍珀塔尔市)。
1844年2月,在马克思主编的《德法年鉴》上发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绝对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
1844年8月底,恩格斯在回国途中绕道巴黎会见了马克思,开始了二人的终身合作。
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他在巴门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描述了无产阶级的悲惨处境和历史使命。
1848年2月中旬,在《共产主义原理》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
1848年3月,恩格斯当选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
恩格斯担任《新莱茵报》编辑,协助马克思主持该报编辑部工作。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参加了国际的领导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或再版)马克思遗著、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主义活动家和理论家的重任。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患晚期食道癌在位于泰晤士河边的寓所内逝世。
恩格斯是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近代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后又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的工作,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打印版。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5.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 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8)
6.......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 个私敌。(8)
文本分析
理解句子含义:
一、抓关键词 二、找手法 三、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 四、总结作用情感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文本分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姓名 日期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1)
写明具体时刻,说明作者对这个时间刻骨铭心,可见悲痛之深。 “最”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无与伦比的地位。
“停止思想”,运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是对马克思这一伟 大思想家逝世是所用的最恰当(含蓄婉转,易于人接受)的 语言,其中包含了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
2.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 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1)
3.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2)
文本分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4.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 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 暗中摸索。(4)
表达感想
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 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出的牺牲;那时,我 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 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 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17岁时所作:《青年在选择职业 时的考虑》)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原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文原文导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尊敬的同志们,在这个庄严的场合,我很荣幸有机会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
我并不是随便一个人,而是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好朋友和合作者。
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希望能够向世界传达这些对我的至亲朋友的爱和敬意。
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他的贡献不可忽视,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是不朽的。
马克思是一位具有天赋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通过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深入研究,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
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对资本主义及其不可避免的矛盾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矛盾最终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的思想早已超越了个人和地域的界限,它已成为无数人的信仰。
他的教义已深植于人类的思想,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已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改变人类面貌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的思想对我个人(以及我的同志们)的影响尤其深远。
我很荣幸能够与他共事,至今我依然回忆起我们共同工作的点点滴滴。
我们曾讨论过许多关于人类进步的重要问题,例如人类自由、无产阶级出路、银行工业、社会保障等等,这些问题在今天仍然存在。
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明白彼此的价值。
我们对对方的崇敬是由对方的思想和实践的尊重而产生的。
我们也一致认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受到许多质疑和阻碍,但我们对它的真正理解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在这个特殊的场合,我想向马克思致以最深切的崇敬。
他是一个无私的英雄,一个革命者,一个思想巨匠。
他将资本主义的本质解剖得淋漓尽致。
他的工作是人类历史的重要里程碑,一个我们应该世世代代传承的思想遗产。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对这位大师家人的慰问。
他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很短,但他所做的事情是深刻的。
他对人类礼物的贡献将生生不息,这是无法用语言来评价的。
让我们永远尊重他的思想和奉献精神,我们的未来在他的思想庇护下变得更加光明。
谢谢!。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正稿)

湖南信息学院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 国返回德国,途中来到巴黎, 拜访了马克思。这次会晤为 两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之后的四十年时间里,他们 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 论,共拟《共产党宣言》, 合作《资本论》。
湖南信息学院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 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 第二、第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 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 正如列宁所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 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 导师”。
湖南信息学院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思想内容分析;
恩格斯的悼词简短、诚恳而又真实地阐 述了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 解放事业所做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全世 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伟大导师马克 思无限崇敬、爱戴和深切悼念的心情。
湖南信息学院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三、内容结构:
整体感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自然段):悼念 (记叙) 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情景。
湖南信息学院
一、作者介绍
自强不息 敢为人先 弗· 恩格斯(1820—1895) 德国人。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 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 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 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 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一起领导了共产 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 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逝世后, 恩格斯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 者的领导和顾问。他一生同形 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 斗争,给无产阶级留下了极为 宝贵的精神财富。
演讲词
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 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 质的演说辞。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

作品简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现已选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3课[4][5](课文由方亮朗读[3])、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课[2][6]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一下语文课本第三单元第七课。
写作背景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
3月17日,安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
本文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墓仪上发表的讲话。
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马克思墓作者简介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
德国人。
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对他们的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原文欣赏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篇一: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目录[隐藏]原文欣赏课文研讨有关资料作品赏析悼词原文[]原文欣赏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也可以为这一结果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恩格斯写于1883年[]课文研讨课文鉴赏说明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遗体被安葬在英国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
在葬礼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两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肩战斗近四十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
在这篇悼词中,恩格斯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
一、理清文脉文章开头先是简要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概括地指出马克思的逝世给全世界无产阶级造成的巨大损失。
用两个“对于”,从革命斗争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说明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空白”一句,极言损失之大。
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革命精神。
这部分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总结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首先,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指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意识形态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重大发现,作者将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世界的发展规律即物种起源学说相提并论,从而生动地说明了这一发现的划时代的意义。
而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大发现,它的提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这一切深刻地说明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其次,作者认为马克思还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
他概述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如办报、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等,热烈地赞颂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伟大成果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而不同阶级对马克思截然相反的态度,恰恰证明了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
对于他的逝世,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者都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和尊敬。
最后一句总结全文,马克思的事业和英名将永垂不朽。
二、形式特点这篇悼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如第一部分的第一层,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第二层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
通过叙述描写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感人的印象──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是坐在安乐椅上逝世的。
这些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
第二层的议论是在第一层叙述、描写基础上进行的。
这部分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词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
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形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形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或修辞手段,抒发了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的真挚感情。
叙述可以记清事实,议论可以阐明观点,抒情可以吐露情怀,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演讲词的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而且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语言准确生动是这篇悼词的又一特点。
如第3段阐述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用语:“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中的“繁芜丛杂”和“掩盖”。
“繁芜丛杂”的本义是丛生的杂草多而乱,这里比喻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谬误百出,模糊杂乱。
“繁芜丛杂”极为贴切、准确,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
其他段落用词准确、生动的情况也随处可见。
解题指导一、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理论贡献:第一,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第二,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这是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一面。
实践功绩:创办报纸杂志,组织各种工人活动,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等。
这是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一面。
二、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准确生动的语言,体会演讲词浓郁的感情色彩。
1.这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无限怀念之情。
2.因为马克思的逝世,给世界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全世界革命人民的不幸,时间写得非常详细具体,是为了突出这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为的是使人们永远铭记这一刻。
3.“停止呼吸”对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停止思想”则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位伟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语言,其中包含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
4.“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委婉地写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深切怀念之情。
三、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关键词语,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1.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高度颂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这句话中的“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3.这句话以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
4.这句话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
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无产阶级的大敌。
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的热烈赞扬,也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
四、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开拓课外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建议一、结合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历史贡献,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二、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教学中可通过设计思考题的方式启发学生分析结构,理解内容,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而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可以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揣摩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用词的妙处。
[]有关资料一、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
1843年迁居法国巴黎。
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学和哲学。
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
当时,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震动了整个欧洲。
就在这样的历史时代,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
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
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
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1847年,他们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
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组织的基础。
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
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