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50项护理技术
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

•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 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 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 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 肉的力量进行按压
婴幼儿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 定位:双乳连线与胸骨垂直交叉点下方1横指。 幼儿:一手手掌下压。 婴儿: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或一手食指、 中指并拢下压。 下压深度:幼儿至少2.5~3.5厘米,婴儿至少 1.5~2.5厘米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婴幼儿常用护理技术
• 桐城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刘琴
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
常用护理技术
1、测体温 多少℃为正常?
一般的腋下36.5℃;口腔37℃;肛门37.5℃ 2、数脉搏
3-4岁:105次/分 7-8岁:85次/分
多少次/分为正常?
5-6岁:95次/分 9-15岁:75次/分
75-140次/分
新生儿:140次/分
食物中毒
在同一时段内班级有3人以 上出现同一症状为食物中毒
• • • • • • • • •
•
通知保健人员, 将患儿送医院
通知园领导
观察班上有无 续发 病例 。
通知辖区内卫 生监督所 ,来 园调查食物中毒 原因。
通知食堂封存所有器具, 食品接受卫生监督所检查
通知患病幼儿家长
食物中毒
• • • • • • • • • • • • • • 特点: --发病突然。短时间内多人同时发病,发病急; --症状相似。如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病人都吃过同一食物 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最常见,多见于吃了发霉、变质的剩饭剩菜、牛奶, 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 (2)有毒食物中毒 发芽的马铃薯、木薯、毒菌等; (3)有毒动物中毒 河豚、鱼胆、 (4)化学性食物中毒 农药残留、亚硝酸盐、重金属污染 (5)真菌性食物中毒 处理 ---立即报告有关单位 卫生局、防预站、医院 ---尽快送医院治疗 ---保留食品样品,供化验和查明原因用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维持各器官功能
根据小儿的病情和各器官功能状况 ,给予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措施,维 持各器官功能正常运转。
预防感染
加强小儿的口腔、皮肤护理,预防 感染的发生。
儿科特殊护理技术
05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护理
01
置管前的评估与准备
在置管前,需要对患儿的病情、血管条件、药物性质等进行全面评估,
床边设施的使用
根据患儿需要,合理使用床边设施,如床栏、脚踏板等,以确保患儿安全。
患儿安全与舒适管理
身体约束
根据患儿病情和医嘱,合理使用 身体约束,以防止患儿从床上跌 落或受伤。
疼痛管理
关注患儿疼痛表现,及时采取有 效措施进行疼痛缓解和管理,如 使用药物、物理治疗等。
患儿饮食与营养管理
饮食计划
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 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包括食物种类、 摄入量、进餐时间等。
血液净化治疗时的护理
血液净化设备的选择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医生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血液净化设备,包括透析机、滤器等。
血管通路的建立
根据患儿的血管条件和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如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导管 。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局部反 应。同时,还要注意血液净化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血管通路的通畅性,确保治疗的顺利进 行。
预防感染
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发生。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心理护理
关注患儿及家长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儿科急救与重症护04Fra bibliotek理小儿惊厥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儿科护理学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儿科护理学涉及到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疾病的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科目。
儿科护理技术是指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常用的护理技术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包括:婴儿护理、新生儿护理、儿童营养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和儿童疫苗接种护理。
一、婴儿护理技术1.睡眠护理:给予婴儿正确的睡眠环境,包括选择合适的床铺、保持良好的室温和湿度、保持安静、定时调整婴儿的睡眠时间等。
2.温度调节:保持婴儿体温稳定,包括保持周围环境的适宜温度、适时给予穿脱衣物、使用保暖设备等。
3.完善洗护:给予婴儿适时的清洁护理,包括洗澡、更换尿布、清洁皮肤等。
4.母乳喂养:指导母亲正确喂养婴儿,包括正确的哺乳姿势、正确的吸吮方法等。
5.预防意外伤害:对婴儿进行安全教育,防止他们发生意外伤害,例如翻身时翻下床、触摸电器等。
二、新生儿护理技术1.早期皮肤接触:新生儿出生后即刻放置在母亲的胸部,促进母婴间的情感交流和乳汁分泌。
2.新生儿暖箱护理:给予出生早期的新生儿体温调控,保持温暖和舒适。
3.新生儿观察评估:对新生儿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观察和评估,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4.新生儿喂养:对新生儿进行母乳或配方奶的喂养指导和护理。
5.新生儿护眼:出生后即刻给予新生儿滴眼药物,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眼部感染。
三、儿童营养护理技术1.合理膳食安排:根据儿童的年龄、生长发育阶段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2.膳食指导:向家长提供膳食指导,包括如何选择和制作营养丰富的食物,如何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等。
3.膳食补充剂: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儿童,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贫血儿等,给予适当的补充剂,如铁剂、维生素等。
四、药物治疗护理技术1.药物计量和给药: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合理计量药物剂量,并给予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皮下注射等。
2.药物副作用监测:对于使用药物治疗的儿童,监测和评估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及时调整和处理。
五、儿童疫苗接种护理技术1.疫苗接种指导:向家长提供疫苗接种指导,包括接种时间、接种间隔、禁忌症等。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用药护理
正确指导患儿用药,包括口服 、注射等给药方式,确保药物 剂量和安全。
心理护理
关注患儿的情绪状态,提供心 理支持和安抚,促进患儿的心
理健康。
儿科护理的注意事项
注意患儿安全
防止患儿跌倒、烫伤、误食等意外伤害的发 生。
加强沟通与合作
与家长、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保持良好沟通 ,协作完成护理工作。
遵循消毒隔离原则
和不适。
个性化原则
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个体 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
预防为主原则
强调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重 要性,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疾
病的发生。
儿科护理的基本技能
基础护理
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呼吸和 脉搏等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
化,保持清洁卫生等。
喂养护理
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包括母乳 、人工喂养和辅食添加等,确 保患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新生儿脐部护理
保持干燥
新生儿脐带未脱落前,要避免尿液和粪便污染。每天清洁脐部时可以用棉签轻 轻擦拭,但不要过度擦拭或用力搓洗。
消毒护理
脐带脱落后,要继续消毒护理一段时间,以避免感染。可以使用碘伏或酒精进 行消毒,从脐带根部向外擦拭。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黄疸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一般会在 出生后2周内自然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治疗。要密 切观察宝宝黄疸的变化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人工喂养
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可以使用配方奶 喂养。要选择适合宝宝的奶粉,并按 照说明书正确配制。每次喂奶后要清 洗奶瓶和奶嘴,保持清洁卫生。
新生儿沐浴
准备物品
洗澡前要准备好浴巾、尿布、干 净的衣服、洗护用品等。确保室 温适宜,水温控制在37-40℃之 间。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汇总.

为出生体重低于2kg者及异常新生儿 (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者)提供一个适宜 的中性温度,以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三、更换尿布法
四、约束法
[目的]
确保诊疗,护理操作顺利进行;确保 患儿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用物]被单或毛巾、棉垫、有棉垫小夹板、 宽纱布绷带。 [操作程序] 1.全身约束法(木乃伊约束法)
第二节 哺乳法
喂乳法
乳瓶喂乳法: 选择大小适宜的无菌乳头(1-3个月小儿可
选用在乳瓶倒置时,乳液每秒钟流出2-3滴 的乳头;4-6个月可选用乳液能连续滴出的 乳头;6个月以上应选用乳液呈线状流出的乳 头)。
注意事项
①哺乳时乳液应始终充满乳头,以免吸入气体过多 引起腹胀或呕吐。 乳瓶颈不要压在小儿唇上,以免妨碍吸吮。 乳头孔堵塞时,应按无菌操作规则重新更换乳头; ②观察小儿吸吮能力及进乳情况; ③小儿吸吮过急有呛咳时,应暂停哺喂,轻拍后背, 稍休息后再喂; ④遇患儿窒息,应立即将患儿置头低脚高位,头偏 向一侧,轻拍背部。用电动吸引器或洗耳球吸尽口、 鼻腔内乳汁及分泌物后给氧,并通知医生。
五、臀红护理法(熟练掌握)
概念:臀红是婴儿臀部皮肤长期受尿液、粪便以及 漂洗不净的湿尿布刺激、磨擦或局部湿热(用塑料 膜、橡皮布等),引起皮肤潮红、溃破、甚至糜烂 及表皮剥脱,故又称尿布皮炎。 分度:轻度(表皮潮红) 重度: 重Ⅰ度(局部皮肤潮红,伴有皮疹) 重Ⅱ度(除以上表现外,并有皮肤溃破,脱皮) 重Ⅲ度(局部大片糜烂或表皮剥脱,有时可继发细菌 或真菌感染)。
[注意事项]
①臀部皮肤溃烂或糜烂时禁用肥皂水,清洗
时用手蘸水,避免用小毛巾直接擦洗。 涂抹油类或药膏时,应使棉签贴在皮肤上轻 轻滚动,不可上下涂刷,以免加剧疼痛和导 致脱皮; ②暴露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一般每日2 -3次;照射时应有护士守护患儿,避免烫伤, 一般每日2次。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们特制定以下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植入性医疗器械护理操作注射器的使用和维护静脉导管的置入、使用和维护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使用和维护动静脉留置针的置入、使用和维护胃肠道管的置入、使用和维护膀胱导管的置入、使用和维护起搏器的使用和维护人工气道的管理操作心脏起搏器和复律器的操作二、药物治疗护理操作药物的配制和管理输液的操作医疗气体的操作药物推注的操作温水袋的使用和维护生理盐水的使用和维护磁振操作三、生命支持护理操作单纯机械呼吸机的使用呼吸机监测与管理体外膜氧合的操作CPR操作心肺复苏的操作人工肝的操作四、特殊病种护理操作全身疗法的操作膳食治疗的操作在家庭中输液的操作在家庭中换药的操作伤口和创面的处理和管理高热和喉交感神经取横手术后的护理五、康复护理操作模拟活动的操作膝关节置换康复的操作肩关节的康复操作插管后的康复操作压迫伤口康复操作脊柱骨折的康复操作六、专科护理操作牙科疗法的操作眼科疗法的操作儿科疗法的操作内、外科治疗操作内胆管插管与活检的操作动脉插管的操作七、中西医结合护理操作针灸治疗操作推拿按摩的操作饮食营养治疗操作精神护理操作刮痧治疗操作煎药的操作掌法的操作八、其它操作血糖检测的操作血氧检测的操作血压检测的操作以上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请护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保证每一项操作都达到标准,给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你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知识

你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知识作为一名儿科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你需要掌握的儿科护理知识:一、基础知识1.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儿童营养需求: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需求,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孩子,促进健康成长。
3.儿童心理发展: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其心理健康。
二、常见疾病护理1.新生儿黄疸:了解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帮助家长预防和处理新生儿黄疸。
2.儿童肺炎:掌握儿童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以提高患儿康复率。
3.儿童腹泻:了解儿童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帮助家长预防和处理儿童腹泻。
4.儿童营养不良:掌握儿童营养不良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孩子,改善营养状况°三、护理技术及操作1.静脉输液:掌握小儿静脉输液的技术和注意事项,确保药物准确、安全地输入患儿体内。
2.动脉测压:了解小儿动脉测压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患儿提供准确的压力监测。
3.氧疗:掌握小儿氧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患儿得到有效的氧疗。
4.鼻饲:了解小儿鼻饲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患儿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
四、急救与复苏1.儿童心肺复苏:掌握儿童心肺复苏的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急救成功率。
2.急性中毒:了解儿童急性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方法,及时救治患儿。
五、护理管理1.儿科护理质量控制:了解儿科护理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指标,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3.儿科护理安全:掌握儿科护理安全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患儿安全。
4.儿科护理人员培训:参与儿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团队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你将能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还需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经验,以适应儿科护理领域的不断发展。
50项护理操作技术

一、手卫生一般洗手(一)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二)实施要点1.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也可以将洗手分为七步,即增加清洗手腕。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双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三)注意事项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一)目的1.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
2.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
3.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二)实施要点1.外科手消毒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取适量皂液或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擦干。
(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至消毒剂干燥。
(三)注意事项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
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4.手部皮肤无破损。
5.手部不佩带戒指、手镯等饰物。
二、无菌技术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一)目的取用或者传递无菌的敷料、器械等。
(二)实施要点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常用50项护理技术
儿科护理技术是为了照顾和保护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下面是儿科常用的50项护理技术。
1.观察和评估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生理功能等。
2.定期检查婴儿的身体发育,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
3.检查婴儿的皮肤,观察是否有红肿、疹子、溃疡等异常。
4.清洁婴儿的嘴巴和牙龈,预防感染和龋齿的发生。
5.定期给婴儿剪指甲,防止被自己抓伤。
6.观察和记录婴儿的排尿和排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7.检查和保护婴儿的耳朵,预防感染和听力问题。
8.检查和清洁婴儿的鼻子,保持通畅,预防感染。
9.给婴儿进行面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发育。
10.给婴儿指导和协助吸吮和咀嚼,促进口腔发育。
11.给婴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
12.观察和评估婴儿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13.给婴儿进行早期教育和启蒙,促进大脑发育。
14.进行婴幼儿抚触疗法,促进婴儿的生长和发育。
15.观察和处理婴儿的孤独感和分离焦虑。
16.按时和正确喂养婴儿,保证其营养需求。
17.观察和评估婴儿的吸吮技巧和能力,及时调整喂养方法。
18.换尿布时做好卫生防护,预防尿布疹的发生。
19.定期给婴儿做皮肤护理,防止皮肤干燥和破损。
20.观察和评估婴儿的肢体活动和运动能力,刺激其运动发育。
21.按时给婴儿注射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
22.观察和评估婴儿的听力和语言发育,及时干预和治疗。
23.建立婴儿的作息规律,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4.多陪伴婴儿,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
25.培养婴儿的社交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互动。
26.给婴儿适量的高温和低温刺激,促进免疫力的增强。
27.给婴儿进行体能锻炼,促进肌肉和骨骼发育。
28.检查和保护婴儿的眼睛,预防感染和视力问题。
29.观察和评估婴儿的咀嚼和吞咽能力,及时发现异常。
30.为婴儿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
31.确保婴儿的环境和物品卫生,预防感染。
32.定期进行婴儿护理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
33.教育和指导父母正确的婴儿护理知识和方法。
34.观察和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曲线,及时发现问题。
35.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喂养计划,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
36.观察和评估婴儿的精神发育,及时发现智力和情绪障碍。
37.给婴儿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发现和预防疾病。
38.建立和维护婴儿的健康档案,方便护理和随访。
39.建立和维护婴儿的心理档案,了解其心理发展状况。
40.定期检查和评估婴儿的牙齿生长发育,及时预防龋齿。
41.给婴儿进行语言训练,促进语言发育和沟通能力。
42.教育和指导婴儿的父母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技巧。
43.观察和评估婴儿的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发热和低温。
44.清洁和保护婴儿的肛门和外生殖器,预防感染和疾病。
45.为婴儿制定合理的生活规律和作息时间表。
46.定期进行婴儿的听力和视力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问题。
47.观察和评估婴儿的脑神经发育,及时发现问题。
48.给婴儿进行体重和身高的测量,跟踪生长发育情况。
49.培养和提升婴儿的自我护理能力,培养独立性。
50.给婴儿提供适量的刺激和玩具,促进其认知发展。
儿科护理技术是保护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护士和医生在儿科工作中需要掌握这些常用的护理技术,以确保婴儿获得适当的护理和
康复。
同时,家长也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儿科护理技术,如喂养、清洁和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婴儿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