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的意思
北师小学语文四下第十二单元《七子之歌》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在美国留学。
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深深地眷恋祖国和家乡,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25年3月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及组诗等爱国思乡之作。
《七子之歌》说明了创作组诗的缘由,全文是: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
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
诗人作《凯风》以愍之。
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
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
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
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大意是(仅供参考):
古时,中原大地有位七个孩子的母亲,她为这些孩子的悲惨命运而不安痛苦。
她的七个孩子深感自己有负于母亲,很想回报母亲的慈爱之心。
诗人曾写下《凯风》(注:《凯风》是《诗经》中的一篇诗歌,“凯风”即和暖的风,比喻母亲的仁厚养育之恩;“棘”指“多刺、难长”的酸枣,比喻七个儿子。
诗歌感念母亲辛劳和养育之恩,用南风的温暖象征母亲的慈爱,以贴切的比喻诉说她的儿子们未能尽孝道的忧伤),表达自己的悲悯和忧愁。
我的祖国自从签订尼布楚条约到旅顺大连被租让给列强,先后丧。
七子之歌澳门.ppt

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 神态描写
下列句子从描写的角度看,各属于什么描写? (1)他 “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 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语言描写
(2)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 的。肖像描写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 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方 写作《楚辞校补》
做了也不一定说
面 写作《古典新义》 略写
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哪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 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①“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意 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寻找振兴我们民族的方法
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饭,几乎忘了吃”,“夜间睡得很少”……) •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 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 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 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 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 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 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 《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 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 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 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光明之 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美国才有这转变。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 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 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 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 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属于云南人民 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阅读答案篇一:《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教案教材分析:《七子之歌》诗人用拟人化手法,把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7个被租借、割让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7个孩子,哭诉着被强盗欺侮蹂躏的痛苦,渴望重新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学情分析:对学生来说,歌曲显然没有了新鲜感,学习兴趣很难调动,这与他们刚拿到音乐新课本时表现出来的高兴劲儿必然会形成很大的反差。
新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8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解题导入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
(放音乐《七子之歌》)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板书:七子之歌* 闻一多)请齐读课题。
“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大家看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汇总12篇)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汇总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诵读欣赏《七子之歌》—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汇总12篇)导语: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七子之歌》抒发了爱祖国、爱百姓的主题。
《七子之歌》(XX澳门)阅读答案

《七子之歌》(XX澳门)阅读答案《七子之歌》教案教材分析:《七子之歌》诗人用拟人化手法,把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7个被租借、割让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7个孩子,哭诉着被强盗欺侮蹂躏的痛苦,渴望重新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学情分析:对学生来说,歌曲显然没有了新鲜感,学习兴趣很难调动,这与他们刚拿到音乐新课本时表现出来的高兴劲儿必然会形成很大的反差。
新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8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解题导入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
(放音乐《七子之歌》)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板书:七子之歌* 闻一多)请齐读课题。
“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大家看这七个地方如同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
2七子之歌(节选)

2七子之歌(节选)七子之歌[课文说明]《七子之歌》是一组现代诗歌,作于1925年3月。
当时闻一多正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
他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多次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更使他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更加深了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愤慨。
《七子之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中诞生的。
《七子之歌》包括“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七节。
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本课所选的是《七子之歌》中的《澳门》和《香港》。
闻一多在《澳门》这一节里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是一个离开母亲太久了的孩童。
一、二句写的是游子向母亲倾诉被侮辱的经历,抒发了母子分离几百年,改名换姓,受制于人的辛酸痛苦。
“但是他们虏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这两句诗表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香港”一节写出了香港岛的地势险要,将帝国主义列强比喻成“狞恶的海狮”,在“啖着我的骨肉嗍着我的脂膏”,形象地刻画出了帝国主义列强贪婪凶狠的嘴脸,而香港宛如襁褓中遭受厄运的孩子,正在“哭泣号啕”呼唤母亲。
《七子之歌》整首诗运用了反问、比喻、拟人、反复、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强化了诗的意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每节诗的最后一句反复,强烈地表达出对回归祖国怀抱的渴望。
诗歌语言平易,内容直白,那一声声呜咽,足以打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形式上整齐匀称,又自然天成,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
[教学目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字。
自学理解积累本课词语。
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感受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渴盼统一的浓烈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闻一多与《七子之歌》

一反既往 从前
潜心贯注 专心 气冲斗牛 星宿名称
2020/6/30
2020/6/30
课文结构分析
学者(1-7)为探索救国道路,潜心学术,取得
闻
累累硕果
一
过
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
先
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
生 的 说 和
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
渡
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
2020/6/30
2020/6/30
这部分的“说”有什么含义?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 多先生说了。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他“说”了就“做”。
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这部分的“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 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
2020/6/30
2020/6/30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无暇及此 xiá 赫然而出 hè 疏懒 shū 目不窥园 kuī 热情澎湃 péng pài 硕果 shuò 仰之弥高 mí 漂白四壁 piǎo 炯炯目光 jiǒng
2、解释下列词语,注意红色字的含义
诗兴不作 起
锲而不舍 镂刻 群蚁排衙 衙门
兀兀穷年 辛劳 迥乎不同 远
5、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目不窥园, 即眼睛不偷看一眼家里的园圃。 形容专心致志,这里指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心无 旁用。
6、兀兀穷年: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工作。语出韩愈《进学解》。 这里同样是形容闻一多先生专心研究学问。
2020/6/30
7、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闻一多先生深夜在一盏孤灯的照 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8、群蚁排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1. 阅读《七子之歌——台湾》,完成练习。
七子之歌——台湾闻一多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yūn yīn)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注释:氲氤着郑氏的英魂:指台湾还留着郑成功消灭外族的豪壮气息。
夏日要晒死我了:指不甘被侵略者(日本)蹂躏。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誓死保卫家乡。
(1)你认为全诗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作用?(2)读完诗歌,你想对台湾人民说些什么?2. 先补全古诗,再完成练习。
村居莺飞________,拂堤杨柳醉________。
________散学归来早,忙趁________放纸鸢。
(1)补全古诗莺飞______,拂堤杨柳醉______。
______散学归来早,忙趁______放纸鸢。
(2)读古诗的前两句,想象描写的景象: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______。
______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______。
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______般凝聚着,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选一选,填序号)①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②杨柳③烟雾④飞来飞去(3)儿童散学早早归来,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______,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3. 填空。
(1)______,孰能无惑?《师说》(2)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
——司马迁(3)人是为了______ 。
(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4)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每逢佳节,大家都喜欢吟咏故事应景。
每到春节,人民会吟咏“______,______”;每到清明节节,人民会吟咏“______,______”;每到重阳节,人民会吟咏“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的古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