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距离试验

合集下载

制动距离试验措施

制动距离试验措施

制动距离试验措施制动距离试验是汽车制动系统的重要测试之一,该试验旨在评估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能,以便提供准确的制动距离数据供用户参考。

下面将介绍制动距离试验的措施,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过程中的控制和监测、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一、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试验场地:试验场地应具备平整、无明显油污或水渍的道路条件,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2.选择合适的试验车辆:试验车辆应符合制动距离试验标准,具备正常的制动系统和车辆性能。

3.检查汽车制动系统:在试验前,应对汽车制动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和安全性能。

4.准备试验设备和测量仪器:准备相应的试验设备和测量仪器,如制动力测量仪、速度计、时间计等,以便对试验过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准确测量。

5.制定试验方案:在试验前,应根据试验需求和标准要求,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包括试验的速度、距离和重复次数等。

二、试验过程中的控制和监测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试验前,对试验车辆进行必要的热车和制动预热,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测量试验车辆的初始速度:在试验开始前,使用速度计测量试验车辆的初始速度,并记录下来作为参考数据。

3.发起制动指令和记录制动距离:按照试验方案,在试验车辆达到一定速度后,发起制动指令,并在车辆完全停下时记录下制动距离。

4.监测和记录试验过程中的相关参数:试验过程中应监测和记录一些关键的参数,如制动力、时间等,以便后续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

5.重复试验并取平均值:为了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对每组试验进行多次重复,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三、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计算制动距离:根据试验过程中记录的初始速度和制动距离,可以计算得到汽车的制动距离,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处理。

2.评估制动系统性能:根据试验得到的制动距离数据,可以评估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能,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以得出结论。

3.分析制动距离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可以将制动距离与其他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如车辆速度、制动力等,以探索制动距离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专业知识】电梯负荷试验、安全装置检查记录

【专业知识】电梯负荷试验、安全装置检查记录

【专业知识】电梯负荷试验、安全装置检查记录Ⅰ基本要求和内容(1)电力驱动的曳引式或强制式电梯1)安全保护装置必须检查项目:a.断相、错相保护装置:当控制柜三相电源中任何一相断开或任何两相错接时,断相、错相保护装置或功能应使电梯不发生危险故障。

b.断路、过载保护装置:动力电路、控制电路、安全电路必须有与负载匹配的短路保护装置;动力电路必须有过载保护装置。

c.限速器:限速器上的轿厢(对重、平衡重)的下行标志必须与轿厢(对重、平衡重)的实际下行方向相符。

限速器铭牌上的额定速度、动作速度必须与被检电梯相符。

d.安全钳:安全钳必须与其型式试验证书相符。

e.缓冲器:缓冲器必须与其型式试验证书相符。

f.门锁装置:门锁装置必须与其型式试验证书相符。

g.上、下极限开关:上、下极限开关必须是安全触点,在端站位置进行动作试验时必须动作正常。

在轿厢或对重(如果有)接触缓冲器之前必须动作,且缓冲器完全压缩时,保持动作状态。

h.急停装置:位于轿顶、机房(如果有)、滑轮间(如果有)、底坑的停止装置的动作必须正常。

i.安全开关必须动作可靠:限速器绳张紧开关;液压缓冲器复位开关;有补偿张紧轮时,补偿绳张紧开关;当额定速度大于3.5m/s时,补偿绳轮防跳开关;轿厢安全窗(如果有)开关;安全门、底坑门、检修活板门(如果有)的开关;对可拆卸式紧急操作装置所需要的安全开关;悬挂钢丝绳(链条)为两根时,防松动安全开关。

2)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a.限速器与安全钳电气开关在联动试验中必须动作可靠,且应使驱动主机立即制动。

b.对瞬时式安全钳,轿厢应载有均匀分布的额定载重量;对渐进式安全钳,轿厢应载有均匀分布的125%额定载重量。

当短接限速器及安全钳电气开关,轿厢以检修速度下行,人为使限速器机械动作时,安全钳应可靠动作,轿厢必须可靠制动,且轿底倾斜度不应大于5%。

3)层门与轿门的试验:a.每层层门必须能够用三角钥匙正常开启。

b.当一个层门或轿门(在多扇门中任何一扇门)非正常打开时,电梯严禁启动或继续运行。

距离保护I、Ⅱ、Ⅲ段定值校验

距离保护I、Ⅱ、Ⅲ段定值校验

在“距离与零序保护试验”菜单可以定性分析距离保护各段动作的灵敏性和可靠性,能一次性自动完成相间距离Ⅰ、Ⅱ、Ⅲ段定值和接地距离Ⅰ、Ⅱ、Ⅲ段定值校验,根据规程,一般是以5%误差为标准对动作值进行定点校验,即距离保护Ⅰ、Ⅱ、Ⅲ段在0.95 倍定值时,应可靠动作;在1.05 倍定值时,应可靠不动作。

1、保护相关设置:保护定值设置:(2)保护压板设置:在“定值整定”里,把运行方式控制字“投I 段接地距离”、“投II 段接地距离”、“投III 段接地距离”、“投I 段相间距离”、“投II 段相间距离”、“投III 段相间距离”均置“1”,其他的均置“0”;在“压板定值”中,仅把“投距离保护压板”置“1”;在保护屏上,仅投“距离保护”硬压板。

2、试验接线:将测试仪的电压输出端“Ua”、“Ub”、“Uc”、“Un”分别与保护装置的交流电压“Ua”、“Ub”、“Uc”、“Un”端子相连。

将测试仪的电流输出端“Ia”、“Ib”、“Ic”分别与保护装置的交流电流“IA”、“IB”、“IC”(极性端)端子相连;再将保护装置的交流电流“IA'”、“IB'”、“IC'”(非极性端)端子短接后接到“IN”(零序电流极性端)端子,最后从“IN'”(零序电流非极性端)端子接回测试仪的电流输出端“In”。

将测试仪的开入接点“A”、“B”、“C”、“R”分别与保护装置的分相跳闸出口接点“跳A”、“跳B”、“跳C”以及“重合闸”接点相连。

测试仪的开入量公共端“+KM”与保护装置的公共端相连。

做距离保护试验时如果不带重合闸试验可以不用接重合闸出口,也可以直接一个开入量。

具体如下图所示:图1.7.1RCS-901B 距离保护接线图3、距离保护Ⅰ、Ⅱ、Ⅲ阻抗定值校验:在“距离与零序保护”菜单里,根据测试项目和故障类型的选择,试验分别由若干个子试验项目构成,各子试验项目都可以选择不同的故障内型和不同的阻抗倍数,整个试验项目中故障的启动方式由用户设置(时间启动,或按键启动)。

AMS汽车制动系统试验方法

AMS汽车制动系统试验方法

AMS汽车制动系统试验方法AMS(Active Brake System)是一种先进的汽车制动系统,其通过应用电子技术和控制系统来提高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AMS汽车制动系统的试验方法。

1.制动距离试验:制动距离试验是评估AMS系统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

该试验通常在不同车速下进行,通过测量车辆从制动开始到完全停止所需的距离来评估AMS系统的制动能力。

2.制动稳定性试验:AMS系统的制动稳定性对于驾驶员来说至关重要。

制动稳定性试验模拟实际驾驶条件下的急刹车情况,通过观察车辆在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来评估AMS系统的性能。

3.制动效果试验:AMS系统的制动效果对驾驶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制动效果试验包括评估制动力的大小、制动踏板的行程和制动力的响应速度。

这些试验可以通过测量并记录制动系统的性能参数来完成。

4.制动系统响应试验:AMS系统的响应速度对于确保驾驶员安全至关重要。

制动系统响应试验模拟不同驾驶条件下的紧急制动情况,通过测量AMS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制动力的大小来评估其性能。

除了上述试验之外,AMS汽车制动系统还需要进行诸如耐久性试验、温度适应性试验和安全性能试验等。

耐久性试验可以模拟长时间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制动使用情况,以验证AMS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可靠性。

温度适应性试验则是评估AMS系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制动性能和稳定性。

安全性能试验包括评估AMS系统的故障处理能力和误操作保护能力等。

总之,AMS汽车制动系统试验的目的是验证其性能和安全性,确保其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上介绍的试验方法是评估AMS系统制动性能的关键指标,可以通过这些试验来全面评估AMS汽车制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距离及零序保护试验注意事项

距离及零序保护试验注意事项

距离及零序保护试验注意事项2004-12-7 10:55:02 阅读1443次1、注意正确设置各段阻抗定值:整定值以R-X或Z-Φ方式给出应分别选R-X或Z-Φ方式输入进输入框中。

对于四方、许昌、南自厂的某些保护如定值以XX1~XX3、XD1~XD3的方式给出的则以R-X方式输入,但其中各段的R值均设为0。

2、正确设置各段的试验电流:对相间距离一般按以下公式设置各段试验电流:I×Z在〔10-35〕V范围内;对接地距离一般按以下公式设置各段试验电流:I×Z在〔10-25〕V范围内。

3、正确确定零序补偿系数的设置方式:各种保护零序补偿系数的定值给出方式一般有3种:KL方式(KL. Φ)、Kr/Kx方式、Z0/Z1方式,应根据定值的给出方式正确选择,并正确填入设置数据。

4、正确设置各段的试验时间:各段的试验时间一般应略大于该段的整定时间(大0.2s即可),注意I段的整定时间一般为0,则该段的试验时间设为0.2s。

5、做零序保护时一般设置故障相电压为10-30V,相角设为灵敏角,或90º。

6、仅做各段的动作定检时,一般设为瞬时性故障,只做跳闸;如需同时做重合闸和后加速跳闸,则需设为永久性故障。

故障前时间一般应大于5 s,如需做重合闸,则应大于20 s。

7、做接地距离时应退出零序保护压板,做零序保护时应退出距离保护压板。

距离和零序保护试验经验总结2005-1-4 8:34:08 阅读1437次110KV及以上的变电站一般都装有距离和零序保护,作为线路保护的主保护。

继保之星强大的软硬件功能已能满足一次性完成三段式相间与接地距离,和三段式零序保护的测试,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正向或反向故障。

试验期间只需按软件提示投退相应的压板,无须其它任何的干预即可自动地完成全部的试验,并且试验报告完整详细,一目了然。

选择“零序和距离保护”测试模块进行试验,按软件界面的提示将距离和零序保护的定值填入,按0.95和1.05倍测试。

距离保护试验方法

距离保护试验方法

距离保护试验方法距离保护试验方法是电力系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用于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距离保护试验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意义。

在电力系统中,距离保护是一种常见的保护方式,用于保护输电线路和变电站。

它的主要功能是在发生故障时,快速准确地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并切断故障区域与正常区域之间的电气连接,以避免故障扩散和对系统的进一步损害。

距离保护试验一般分为在线试验和离线试验两种方式。

在线试验是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试验,不需要停电,可以实时监测和采集故障数据。

离线试验则需要停电,对系统进行人为干扰,模拟故障,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评估保护装置的性能。

在线试验的方法包括干扰试验、正常工况试验和故障应急试验。

干扰试验是通过人为改变系统的负荷、电压等工作条件,观察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以验证其鉴别能力和可靠性。

正常工况试验是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对保护装置进行校验,例如检查设备的接线是否正确、参数设置是否准确等。

故障应急试验是对系统进行突发故障的模拟,测试保护装置的速断性能和动作时间。

离线试验的方法包括人工故障模拟试验、电子故障模拟试验和实际故障试验。

人工故障模拟试验是通过在系统中接入故障发生器,模拟各种故障类型,观察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和动作时间。

电子故障模拟试验是通过专用的测试设备,产生各种故障波形,对保护装置进行评估。

实际故障试验则是在实际运行中记录故障信息,并对保护装置进行测试。

在进行距离保护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试验前需要对试验方案进行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工作,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

其次,在进行离线试验时,要注意保护设备的安全性,严禁对系统造成过大的影响和损害。

再次,试验过程中要仔细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对,以评估保护装置的性能和可靠性。

最后,试验结束后要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及时修复和改进保护装置的缺陷。

总之,距离保护试验方法是确保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试验方法和细致的试验过程,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保护装置的故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控制器测试作业指导书

控制器测试作业指导书

电控各输出口是和强电电路是否正常。
测试仪
温度测试
29
发热
各发热无器件发热温度值不得超过 75℃,可根据元器件规格定 控制器在倍和倍的额定电压下最大负载运行 2 小时后,测试

值,但不得影响其它元器件。
各发热元器件或电路的温度值。
综合参数
——
A
测试仪
电路印刷板的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参照下表规定
性能 要求
30
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
部位
距离
V≤130V 爬间
工作电压> 130V~250 V
间 爬电
工作电压> 250V~480 V
间 爬电
使用精度的卡尺,测量表格中所示部位最窄的直线距离; 有电气间隙(开槽),则测量电气间隙(开槽)距离,爬电 距离按开槽的周长距离计算。
目测 卡尺
——
B
电隙


强-强
强-弱(含弱电
工作。

——
A
22
恒温恒湿 (通电)
试验结束后,检测电气安全,功能输出,应符合要求。
在温度(43±2)℃、湿度(93±2)%下运行 4 小时,在运行过
பைடு நூலகம்
程中检查各功能,控制器应无死机、显示异常、接收异常或
环境实验 箱
——
A
其他动作异常等功能异常现象。
将控制器放入箱内,将箱内温度以不大于 10℃/min 的速率
电控功能的检验应包括单板测试和整机测试两个部分。依据相
应的电控功能规格书分别进行单板测试和整机测试,并做好具
依据相应的电控功能规格书。
体的测试记录。
不应出现击穿或闪络现象
带电部位对地间、对与各个传感器的外壳之间,施加 AC1800V/50Hz/1s/2mA(单板仅对有地线的控制器适用)。

实验五 目标距离跟踪试验

实验五  目标距离跟踪试验

实验五目标距离跟踪试验
试验目的:掌握距离跟踪的原理。

熟悉截获条件和失捕条件的含义。

观察当截获条件和失捕条件改变时,对于动目标的跟踪情况的变化。

实验内容:
1.熟悉实验装置的电路结构和器件,检查电源线是否连接,检查快速熔断器是否良好。

2.连接目标积累回波信号输出到示波器。

3.连接跟踪波门信号输出到示波器
4.设定失捕条件为L,改变截获条件,观察示波器上跟踪波门套住目标的情况和显示器显示的接收机的工作状态。

5.重新设定失捕条件,重复步骤4。

实验报告:
分析失捕条件和截获条件对于接收机工作状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