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合集下载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78例治疗体会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78例治疗体会

【 关键词 】 腹部切 口;脂肪组 织 ;液化
【 中图分类号 】R6 6 5 【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 编号】 10 0 8—57 l0 0 6— 8 5— 2 9 1 2 1 )0 00 0
畅 ,2~ d后 无 分 泌 物 时 即 可拔 除 引流 管 。 5
2 结 果
应及渗 出液量差异均无显著性 ,具有可 比行 。
12 治 疗 方 法 . 根 据 不 同 的治 疗 方 法 ,将 患 者 分 为 两 组 。对 照 组 :拆 除 部 分 缝 线 ,用 09 氯 化 钠 溶 液 冲 洗 伤 口 ,清 除 坏 .%
有可能刺激脂 肪组 织发 生氧化 分解 反应 ,引起无 菌性炎 症反 应 ,导致液化 。此外 ,笔者体会到在老年伴发糖尿病 的女性患
用皮下置管持续 负压 吸引治疗 ,共 3 9例 ,作为试 验组 。两 组
病 例 男 女 比均 近 似 12 : ,年 龄 均 在 2 6 4~ 5岁 ,体 形 均 较 肥 胖 , 皮 下 脂 肪 厚 度 5~1 c 2 m,所 涉 及 手 术 类 型均 包 括 胆 囊 切 除 术 、
消 化 道 穿 孔 、 阑尾 切 除 术 、脾 切 除 术 。两 组 患 者 均 于 术 后 3~
者 中 ,如果 围手 术 期 血 糖 控 制 不 佳 ,使 本 身 血 运较 差 的肥 厚 脂 肪 组 织 血 液 供 应 进 一 步 发 生 障 碍 ,也 易诱 发脂 肪液 化 ,两 组 治 疗 方法 中均 有 此 类 患 者 6例 ,约 占患 者 总 数 的 2 % 。 2 3 3 术后 切 口液 化 的 预 防 . 除 了 术 中注 意 无 菌 操 作 、动 作 轻
液 ,渗液中可见 漂浮 的脂肪 滴 ,无异 味。 ( ) 切 口无红肿 、 2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体会发布时间:2022-09-16T02:07:58.68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1期作者:杨晶[导读] 探讨将临床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治疗中的干预价值。

杨晶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300摘要:目的:探讨将临床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治疗中的干预价值。

方法:研究病例选于2015.01-2021.10时间内,于我科行腹部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36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在治疗期间分别辅以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及优质护理模式(观察组),统计组间施护效果。

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t1=6.912,t2=5.650,)。

结论:通过以优质护理实施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同时,还能够增加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其预后起着积极意义,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关键词:切口脂肪液化;腹部手术;优质护理;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满意度脂肪液化是造成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较差的主要因素,其发生与患者机体脂肪较厚有关,促使机体血液循环能力较差、渗出较多,导致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情况,最终使得切口愈合较差,临床表现以术后腹壁处切口局部渗出淡黄色液体、挤压切口时可见黄色渗液表面漂浮有脂肪滴,且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切口疼痛情况,但外观无显著感染征象、切口处无明显的坏死组织存在、体温与皮温无上升[1]。

一旦患者术后发生脂肪液化并发症后,未得到及时救治,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同时,还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对其切口愈合造成不良影响,故而及时予以引流治疗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早期时实施引流将脂肪排处,对伤口予以局部加压包扎处理,以此来实现愈合伤口目的[2-3]。

但大部分患者对于治疗方法了解较少,且担忧预后质量,易出现一些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顺利开展,故而及时辅以有效护理干预则显得尤为重要[4]。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对象为36例腹部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并发症的患者,组间分组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回顾性分析组内对象病例资料,对照组:年龄28~65岁,均龄46.1±12.0岁,男10例,女8例;观察组:年龄为30~67岁,平均46.5±12.4岁,男女占比12例与6例。

中药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体会

中药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体会

杂 志, 9 8 7 5 :4 2 4 7 19 , () 6 - 6 .
[] 中 华人 民共和 国卫 生部 . 2 中药 新药 临 床研 究 指 导原 则 ( 1辑 )s. 第 I]
1 9 . 5 — 1 1 2 5 2 7 93 18 6. 1 — 1.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益肾回生汤可以明显降低 D 患者 N
一 步 发 生 障碍 。 述 所 述 原 因 均 可 使 术 后 脂 肪 组 织 发 生 无菌 性 上 坏 死 , 成 较 多渗 液 , 响切 口愈合 。 口脂 肪 液化 治疗 需行 扩 形 影 切
①剖宫产术后第 3 ~5日, 口局 部有淡黄色渗 出液, 切 挤压 切 口可见有淡黄色渗液并可见漂 浮的脂肪滴 。 切 口愈合 不 良, ② 无 红肿 , 分患者局部有硬结, 口边缘及皮下组织 无坏死迹 部 切 象 。③腹部切 口渗 出液涂片检查可见大量 的脂肪滴 。④B超检 查发现腹部切 口处低回声或无回声液状 暗区, 提示腹部切 口脂
[ 2 ]黎介寿. 围手术期处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329 M. 19.1.
日更换敷料 1 ~2次, 直至切口愈合。
( 收稿 日期 :2 1- 32 , 0 0 0 - 9 编辑:蔡德英)
加、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 。另外,N易继发 D
感染 , 感染 多较 隐 匿, 且 白花蛇 舌草 、半枝 莲 、金银 花等 清热 解 毒 药有 较广 的抗 菌谱 , 能抑 制 病毒 , 高机 体 的非特 异 性免 疫力 。 提

i es J ur of nf r t o o T M I o m i n n C
Au .2 1 Vo1 7 o g 00 .1 N .8
中药外 敷 治疗 剖 宫产 术 后切 口脂 肪 液 化 体 会

腹部皮内缝合切口脂肪液化70例治疗体会

腹部皮内缝合切口脂肪液化70例治疗体会
不高。 1 - 部皮 下 组织 游 离 空虚 , 时 可触 及 波动感 。 . 3局 2 有 1. . 4切 口边 缘 及皮 下 组织 外 观无 坏死 表 现 。 2 1 . 液 涂 片可 见 大量 脂 肪 颗粒 . 菌培 养 未见 细 菌 生 长 , . 5渗 2 细 血 常 规检 查 白细 胞正 常 。
后 用 注 射 器 抽 取 02 .%甲硝 唑 液 2 n 并 溶 解 O 糜 蛋 白 酶 0r1 t 一 8 0 0U渗 出部位 局 部 注射 1次, , 入 前鞘 , 0 d深 以向 两侧 脂 肪
伤[ 其 呈现 进 行性 的低氧 血症 。 主要 治 疗 措施 为 要及 时纠 2 l , 其 正 患者 严 重 缺 氧圈, 复张 是 临 床 认 为较 好 的治 疗 本 病 的治 肺
l3 方 法 -
脂 肪 液 化如 按传 统 做法 间 断拆 除 切 口渗 出较 多 的 部分 缝 线 ,
敞开 切 口, 时换 药 , 易 全层 裂 开 , 采取 液 化部 位 局 部 注 定 容 现 射 一 蛋 白酶 80 0U 02 糜 0 + .%甲硝 唑液 2 l, 0Il 四层 无 菌 纱 布 l 上 覆盖 芒 硝纱 布 袋 方法 取 得 良好效 果 。现 报 道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选择 20 0 7年 1月 ~ 0 0年 1 21 2月 丰 润 区人 民 医 院妇 产 科 手 术 患 者 , 龄 2 — 4岁 , 部 切 口均 采 用 3 0可 吸 收线 年 16 腹 —
皮 内缝 合 后脂 肪 液 化 患 者 7 0例 , 中纵 切 口 4 其 5例 , 切 1 横 3
展[. J 中国全科医学, 1, ( ) 7 5 1 1. 】 2 0 31 : 1— 7 8 0 1 51 [ 2 】王书鹏, 秦英智. 呼吸窘迫综合征肺 复张策略的研究进展f. 急性 J 中国 】

29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论文

29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论文

29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总结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一2012年1月在妇产科手术后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29例患者,并随机选择同期未发生脂肪液化的11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可能导致脂肪液化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因素,并总结治疗经验。

结果单因素x2检验的结果显示,年龄(x2=57.532,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分析方法对两组共1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年龄、是否肥胖、糖尿病史、吸烟史、切口类型、激素应用、合并基础疾病(是指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等慢性疾病)等6个项目,对其进行单因素x2检验,找出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1.2.2脂肪液化的切口处理首先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基础疾病,通过加强营养支持、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控制高血糖等症状。

根据患者的渗液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①对渗液较少、切口愈合情况稍差的患者,对其进行每日换药,并轻柔挤出渗液1-2次,加以每日1-2次的切口微波理疗[3];②对渗液较多范围较广、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先将缝线拆除,再将液化及坏死的脂肪组织进行切除,然后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彻底清洗,每天1-2次,并将加以生理盐水纱条充分引流,加压包扎,必要时待肉芽组织长出后行二期缝合,便于缩短愈合时间。

注意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讨论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逐年升高[4],已成为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手术切口的脂肪细胞受到损伤后破裂,或脂肪细胞坏死,从而导致切口出现脂肪液化[5]。

脂肪液化的发生极易引起切口愈合困难,从而使感染率升高,对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

在本次分析中,我们认识到年龄(x2=57.532,p<0.05)、糖尿病史(x2=30.517,p<0.05)、切口类型(x2=70.250,p<0.05)和肥胖(bmi)(x2=39.026,p<0.05)与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这是由于[6]:①年龄大于60岁,患者的恢复能力较差,切口愈合速度慢,血管末梢循环较差,这使液化的发生率升高。

关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

关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
织 。 同 时 应尽 量 缩短 电 刀 与 脂 肪 组 织 接 触 的 时 间 并 避 免 反 复 切 割 组 织 ,
以免造 成大量脂 肪组织破坏 。( 2 ) 以大量生理盐水 冲洗切 口, 将 已坏死脂 肪组织冲洗掉 , 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量 。( 3 ) 缝 合时应将皮下组织 全层缝 合, 不 留死腔。打结时 , 动作应 轻柔以免切割脂 肪组 织造成 死腔形成。若
今 日健康

2 0 1 4年 7月
第 1 3卷 第 7期
58 ・
J I N RI J I AN KANG
J u l y 2 01 4 Vo 1 . 1 3 No . 7
关于切 口脂肪液化 的治 疗体 会
俞 磊 西安 , 7 1 0 0 8 9 ) ( 西安 6 3 0医 院 , 陕西
3 关于切 口脂肪液化的预防
3 . 1 加强手术前后管理 , 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 3 . 2 手 术操 作轻柔精细 : ( 1 )作腹 壁切 口时尽量一 次性切开皮 下脂肪全 层, 避 免反复 多次切割脂肪层 。 ( 2 ) 且 旨 肪层止血时避免过度使用 电凝 。 ( 3 ) 手 术 时注意用盐水纱 布保 护脂肪层 。( 4 ) 缝合脂肪层 时应对 合 良好 , 避免错
剪去 1~2根缝线 ,内置 以盐水纱 条引流 ,通过换药就可 使切 口顺利愈 合, 不 要轻易 敞开全 部切 口 , 以免延 长切 口愈合 时间 , 增 加病人 住 院时 间, 从而加重病人 的经济负担 。 我们 以往的处理方法是 : 发现切 口脂 肪液化是在敷料 上有 “ 湿” 的痕 迹, 而切 口局 部表面有 “ 湿迹” , 但局 部不红 、 不肿、 无压痛 、 质地不硬 , 此 明显有异于切 口感染 。一旦发现脂肪 液化后 , 即在无菌条件 下将液化 区 ( 切 口全段脂肪 液化 , 我们 尚未发现过 ) 挤尽——至无 液体 流 出, 边 挤边 用无菌敷料吸除 , 挤尽后及时换药 , 常规用 2 %碘伏消毒后用 7 5 %酒精纱 布湿 敷 , 外 敷干纱 布 3 —4层 , 渗 出较 多时 , 每 日两次 , 同时加 用微 波理 疗, 2次, 日, 一般 l 一3天 即不再有渗 出 , “ 脂肪液化 ” 消失 , 愈合 伤 口外 观无明显差异 , 仅延长拆线时间 1 — 3日。 过去我们敞开伤 口, 自敞开之 E l 起, 自然愈合或 Ⅱ期缝合后愈合 时间需 1 5 —2 5日, 明显延长住 院时间 。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皮下组织游离 , 渗液 中可见飘浮 的脂肪滴 , 镜检见大量脂肪滴 , 细菌培养阴性 ; ④切 口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 无脓性分泌物 ; ⑤血常规未见 白细胞数 明显增加 , 体温升高不超过 3 . 8 5℃。 1 治疗方法 . 3 积 极治疗原发病和基础 病 , 控制 血糖 , 纠 正低蛋 白血症及 对症 支持治疗。①渗液较少 , 手术切 口仅部 分 愈合不 良者 , 轻揉切 V排尽渗液 , I 无需拆 除缝线 , 放置 引流条 , 微波疗法处 理 , 加压包扎 , 2 d换药 1 , 次 直至切 口愈合 ; ②渗 液
2 结 果
6 腹 部 手 术 切 口发 生 脂肪 液化 患者 的临 床 资 料 , 结 脂 肪 液 5例 总
化 发 生原 因、 治疗 经 验 及 预 防措 施 。 结 果 造 成 手 术 切 口脂 肪
液 化 的 主 要 原 因为 肥 胖 、 尿 病 、 蛋 白血 症 、 频 电 刀使 用 及 糖 低 高
不 良易诱发脂肪 液化 ;③高频 电切和 电凝 时 ,局部温度 可达
20 1 0 0 ~ 0℃, 0 高频 电刀长 时间、 反复 、 大功率灼烧 , 可灼烧皮下
脂 肪 , 成 脂 肪 细胞 因 热 损 伤 发 生 变 性 , 致 无 菌 性 坏 死 , 成 造 导 形
液 化科 ④术 中操作不 当 , 度牵拉 、 口暴露 时间过长及 缝合 ; 过 切 时对 位不 良或缝扎血 管等 , 均可造成脂肪 细胞损伤坏 死 , 发生
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 的原因 : ①肥胖患者 由于腹部脂肪组织 血供较差 , 术后易发生脂肪液化 , 是脂肪液化 的主要原因。 本组
约 占全部发 病原 因的 5 . ②合并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尿病 、 蛋 白血症 的老 23 %; 低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6例治疗体会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6例治疗体会
解 反 应 引 起 无 菌 性 炎 性 反 应 , 脂 肪 组 织 发 生 液 化 1 切 口两端 使 3 发 热 『 .北 京 :科 学 技 术 文 献 出 版 社 、 M]
20 19 2 0 6, 0 ~1 0
4 汪复 ,张婴元 .实用 抗感染 治疗学 『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M]
2 0 4 N4 6 0 5, 71 7
作者简介 : 国伟 , 4 柴 男, 3岁, 大专 学历 , 9 5年毕 业于晋东 南医 18
专 , 治 医师 。 主
发生脂肪液化 明显高于 中间部 位 , 口缝合不严密 , 切 留有死腔 ,
( 收稿 日期 : 0 — 2 2 ) 2 7 1— 1 0
下。
刀的使用时 间 ,缝合前要 彻底清 除脱 落 的脂肪 组织 ,并 剪除
之; 皮下脂 肪组织 缝合 时 , 不能 留有死 腔 , 于过于 肥胖 的患 对 者可分层 缝合 , 后加 压包 扎 , 口液 化 的患者经 引流 , 术 切 一般 渗液 3d 5d即可停 止或明显减 少 ,必要 时可试用 o 糜蛋 白 - . /
形成较多溶液 。
切 口脂 肪液化 , 口延 迟愈合 , 切 给术 后患者造 成不必要 的
精神和经 济负担 , 长住 院时间 , 延 同时也 降低 了外科 病房的床
腹部 切 口脂肪 液化 4 6例 治疗 体 会
王 伟
( 山县人 民医 院, 鲁 河南 鲁山 4 7 0 ) 6 3 0
位周转率。 根据切 口的明显体征及全身表现 , 特别是肥胖患者 , 要及时作 出准确 的诊 断 ,在排除 全身性疾 病如糖尿病 的情况 下, 采取切 口渗液进行培养 ( 备药敏试验用 )送显微镜下观察 , , 发现大量脂肪滴 , 治疗应把清创 、 引流放在首位 。对继发感染 , 引起全身 中毒症状 者 , 应积极给予 药物治疗 , 可适 当给予 肾上 腺盐皮质激素 , 促进 切 口愈合 。 切 口脂肪液化延迟愈合 的症结 在于手术 操作 , 尤其是 中年 肥胖者 的腹部手术 , 皮下脂肪组织较厚 , 为了充分暴露 术野 , 术 后会动用各种金属器械牵拉 , 临床上常用 的方法是在切 口周 围 置纱布或棉垫 , 在开腹过程中 , 绝对禁止反 复切 割 , 尽量减 少 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中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对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症状进行回顾探究,找出引起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

结果:在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之间产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50例,其发生的原因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患者的胖瘦有关,在进行治疗之后50例患者均能愈合,并且没有继发感染现象;结论: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有很多,在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积极干预护理,在术中在注意操作的技巧,减少挤压或者牵拉到伤口的情况,在术后要进行有效的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进行预防干预,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患者快速的恢复,缩短治疗与住院的时间。

标签: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体会
切口脂肪液化为大量脂肪细胞破裂后,细胞内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状油脂,积留于切口内的现象。

对于腹部切口,此种情况多发生于皮下脂肪层。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的应用,切口感染发生率已降到较低的水平。

但因肥胖人群的增加和电刀的不当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日益增多。

它不仅增加切口感染机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

对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择的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的进行腹部切口手术的50例患者中,这50例患者发生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现象,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29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岁,这些患者所患的疾病主要有原发性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进行的手术主要有上腹部的胆囊切除手术、下腹部的阑尾炎切除手术、腹股沟斜疝的修补手术、卵巢囊肿的切除手术以及子宫下段的剖腹产手术等。

1.2方法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表现为:发生的时间大多是在进行手术后的4~7天,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進行常规身体检查的时候发现在切口敷料处有黄色的渗液,在按压的时候皮下的渗液会增多;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不乐观,皮下的组织游离,在渗液中可以看见有漂浮的脂肪滴与游离的坏死组织;患者的切口没有红肿与热痛的炎症表现;患者的渗出液在涂片镜检查的时候可以看见大量的脂肪滴,而细菌培养呈现阴性。

因此。

根据病人在进行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渗液量与切口的实际情况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如果切口的渗液量比较少就可以把切口缝合线的部分拆除掉,使用橡皮片护着纱条来进行引流,每天
都要换药,直到切口愈合为止;如果患者切口的渗液量比较多,就要对患者的皮下组织充分的进行分离,在拆除缝合线之后还要使用浸润的盐水纱布来覆盖切口,同时还要每天进行一次红外线的照射治疗,一次治疗半个小时,当切口有新鲜的肉芽组织产生之后进行再次缝合,倘若渗液持续出现的时间比较长,就要采用抗生素来预防伤口感染。

除此之外,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病人的原发病进行及时的治疗,控制患者有高血糖与贫血等疾病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影响[2]。

2.结果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症状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胖瘦等因素相关,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胖瘦合并其它的基础疾病以及高频电刀的应用强度与应用频率呈现正相关,患者的年龄越大,手术的时间越长,并且体型越胖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几率越高,本院的50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基本都可以愈合,并且没有继发性的感染患者。

在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的50例产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中,有26例患者的渗液量比较少,在切口的部分愈合的不是很理想,但是患者的渗液少、脂肪液范围小,就不需要拆除缝线,在日常中每天都在不同的方向向伤口挤压,在引流通畅并且排出渗液之后,就要加强药物的更换,一般可以在手术后的10天至14天愈合;有24例患者在手术后切口处有大量的渗液,并且皮下组织也处于游离状态,这时就要给他们拆除所有的缝线,进行充分的引流与冲洗,知道渗液明显的减少,新生肉组织的时候,在手术进行的3天至五天进行二期的缝合,平均的愈合时间为两周至三周。

在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的50例患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能愈合,并且没有后期感染现象[3]。

3.讨论
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因素是多方多面的,主要的形成因素有:第一,脂肪层相对一般人要厚的肥胖者,他们的血运往往会比较差;第二,在手术中使用了高频电刀进行手术的,会因电刀产生的高温导致皮下组织的热损伤,使得脂肪因发热而发生了变性,除此之外,脂肪组织里的毛细血管受到热凝固的作用而发生了栓塞,造成自身血运比较差的肥胖脂肪组织的血液供应发生了障碍,在手术后的脂肪组织由于无菌性坏死,从而形成了比较多的渗液,并使切口愈合受到影响;第三,在手术的过程中长时间的牵拉到切口与挤压到皮下脂肪,就会使得切口缺血与坏死,在手术中切口所暴露的时间比较长,受到机械的刺激与大块钳夹以及结扎或者挤压脂肪组织而产生的脂肪组织等无菌性坏死与液化;第四,病人所患有的慢性贫血、肝功能破坏、低蛋白血症以及凝血功能的异常也是引起切口愈合不好的重要原因[4]。

根据发生脂肪液化的主要特点,可以在术前与术中以及术后分别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防护措施,在术前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症状评估,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术中要加强操作,减少对腹部切口的挤压与牵拉,在术后要加强对患者切口部位进行严密的观察,在换药的时候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要及时发现切口脂肪液化的产生,同时要保持患者治疗环境的干净整
洁,定时消毒以减少对切口的污染。

总而言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在医学上是可以进行防治的,对肥胖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更要重视微创化的治疗原则,尽量避免使用电刀与钳夹等进行手术,减少脂肪组织损伤,在手术之后还要进行严密的护理,保证患者的腹部切口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愈合,并且防止切口发生液化,一旦患者腹部切口有脂肪液化的现象产生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从而使患者减轻痛苦,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03(04):568-326
[2]蒋强,黄祥,文家勇,何如.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06(05):568-215
[3]严诗伟,任柏勇,黄自生.浅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04):458-569
[4]刘懋春.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J].家庭医药(医药论坛).2010,05(11):256-6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