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早期散文思想主题研究资料
散文:冰心的散文诗赏析

散文:冰心的散文诗赏析导言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她以其独特的散文创作风格和深情的诗意表达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围绕冰心的散文诗进行赏析,从语言、主题和艺术手法等方面深入剖析,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冰心的作品。
一、语言的虚实交融冰心的散文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她巧妙地运用虚实交融的手法,将诗意融入散文中。
冰心的散文诗以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一个富有梦幻色彩的世界。
冰心善于用凄美的词句描绘自然景色,她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叙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在《忆江南·清明》一文中,冰心以轻盈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春天:“江南春天的童话,蓦然间便降下了春雨,比我的泪,比我的情更加纷扬。
”读者在阅读这样的句子时,不禁感受到一种温暖、缠绵的情感,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江南春天之中。
二、主题的内涵深刻冰心的散文诗着重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她用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探讨了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
在《寻龙·浮生记事》一文中,冰心写道:“当我们的心停下时,远处的水浮现镜般的平静。
”这句简洁而深刻的话语,道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澄明与平静。
冰心通过对内心的描绘,引导读者反思生活中的琐碎与繁杂,以及冷漠和浮躁带来的压抑,进而引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此外,冰心的散文诗还探讨了爱情的主题。
她以细腻而真挚的文字将爱情的美好与苦涩展现出来。
例如,在《爱情·春梦》中,冰心抒发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此刻,她只觉得生命的翅膀已经展开,那种无法拒绝的吸引力就要决定生活的一切。
”冰心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爱情对人们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爱情的高贵与神圣。
三、艺术手法的运用除了语言和主题的运用,冰心在散文诗创作中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使作品更具魅力和表现力。
首先是节奏感的运用。
冰心的散文诗常常使用押韵和平仄,使作品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浅析冰心《寄小读者》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浅析冰心《寄小读者》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作者:邓华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02期摘要《寄小读者》是冰心最早关注儿童文学的通讯散文合集,这部作品以母爱、童心、大自然为主题,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以爱和美为基调的思想艺术特色。
作品具有纯真的童心美,歌唱童真,珍视童心;具有圣洁的母性美,热情讴歌母爱;具有亲切的自然美,热切地歌唱自然美。
作品以其真挚的感情、新颖的形式,柔婉的语言为“五四”以来的小朋友们开起了一扇启迪心灵的窗户。
关键词寄小读者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Ideological Content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Bin Xin's "To the Young Reader"DENG Hua(Lengshuijiang Industry School, Lengshuijiang, Hunan 417505)Abstract"To the Young Reader" is the first concern Bing communication prose collec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this work to maternal love, innocence, nature theme, full of rich lyrical, formed the ideological tone of love and beauty for the Arts characteristics. Works of pure innocenc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singing innocence, cherish innocence; with the holy Mother the United States, enthusiastically eulogize maternal love; a kind of natural beauty, natural beauty eagerly singing. Works with its sincere feelings, the novel form, soften the language of the "May Fourth" the children since the Enlightenment, opened a window to the soul.Key words To the Young Reader; content ideas;artistic characteristics1 前言从小在这个充满着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冰心,在以后的创作中,“爱”这个字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艺术体验生成与她的童年经验有着主要的联系。
试论冰心早期儿童散文创作的根由及审美价值

试论冰心早期儿童散文创作的根由及审美价值冰心,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1900年出生于一个海军军官家庭,从小便爱好文学。
五·四时期,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激荡下为探索人生的道路,暴露牡会的黑暗,开始进行文学创作。
她说:“‘五四’的一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曲道路”。
冰心先以问题小说步入了文坛,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
在中国有“文坛祖母”之称。
然而她最有影响、最能代表她的创作成就的是她的儿童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卓如评论冰心的创作时说:“在各种体裁中,冰心散文当属成就最高,创造也持续了80年”。
作者自己也说过:“散文是我最喜爱的文学形式”,(《关于散文》)“我知道我的笔力,宜散文不宜诗”。
(《冰心金集·自序》)她又愿“多在描写孩子上努力”。
散文集《寄小读者》是冰心于1926年献给歌子们的第一部珍品。
这是她离开北京经上海赴美期间,用书信体裁写给儿童的漫游记,是她早期散文的代表作,开了我国现代儿童散文创作的先河,确立了她在儿童散文史上的开拓者和奠基者的地位。
以后又于五十年代未、六十年代初出版了《再寄小读音》,八十年代出版了《三寄小读者》。
扩大了她的声誉,巩固了她的地位。
纵观冰心的儿童散文创作,作者大都是以“三爱”为讴歌对象,以“爱的哲学”为中心主题。
本文就冰心的早期儿童散文创作根由及审美价值作一粗略论述。
(一)“爱的哲学”对儿童散文创作热情的激发。
“创作总根于爱”,鲁迅的至理名言揭示了作家创作心理的一条普遍规律。
冰心的创作不仅是“总根于爱”的范例,还具有“总归于爱”的特色,以“爱心”为“文心”。
这与她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
冰心从小生活在一个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家庭,有着一个善良、温柔又伟大的母亲和一个负有军人气质的海军父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冰心的家庭有着典型的表现。
她的童年是在爱的光圈里度过的,正如她在《童年杂忆》中说的:“我的童年是快乐的,开朗的,首先是健康的,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父亲、祖父、舅舅、老师以及我周围的人都帮助我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
试析冰心《寄小读者》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试析冰心《寄小读者》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摘要:《寄小读者》是冰心最早关注儿童文学的通讯散文合集,这部作品以母爱、童心、大自然为主题,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以爱和美为基调的思想艺术特色。
作品具有纯真的童心美,歌唱童真,珍视童心;具有圣洁的母性美,热情讴歌母爱;具有亲切的自然美,热切地歌唱自然美。
作品以其真挚的感情、新颖的形式,柔婉的语言为“五四”以来的小朋友们开起了一扇启迪心灵的窗户。
关键词:寄小读者思想内容艺术特色1前言从小在这个充满着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冰心,在以后的创作中,“爱”这个字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艺术体验生成与她的童年经验有着主要的联系。
我们从冰心的诗歌、散文里,都能读出字里行间的深深爱意,如春风拂面。
在《寄小读者》的作品中,爱与美两大主题被酣畅淋漓的表现出来,用“爱的哲学”去歌颂母爱,歌颂童真,歌颂自然,形成了以爱和美为基调的思想艺术特色。
2《寄小读者》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2.1纯真的童心美歌唱童真,珍视童心,这是冰心《寄小读者》其中的一个主题。
冰心以“童心来复”的情愫象一位知心的大姐与小朋友促膝谈心一般,写作“行云流水似的,不造作,不矜持,说我心中所要说的话”,因而产生了心弦共鸣的效果。
冰心正是从儿童的特点出发“一切思想,也都照着极小的孩子的径路奔放发展“。
通过自己幼年的琐事,教育儿童要同情、怜悯弱者,珍惜生命。
《通讯二》中,她忏悔自己“伤害”了一支出来寻食的小鼠,从内心谴责自己的这一“罪孽”,这就使儿童在故事中受到了教育,在儿童的天真,纯洁的心灵中播下了爱的种子。
冰心对童心看得十分珍贵。
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
”她竭力模仿小孩子口气,说天真的话,讴歌儿童神态的天真烂漫和心灵的晶莹剔透。
因为她从小就得到无限的爱,认为“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失爱于父母”,觉得一个人能在父母亲的膝下怀前,姊妹兄弟的行间队里过快乐甜柔的时光,是一种“浓福”。
《通讯十》就是充分体现了这一深挚而甜蜜的爱的一篇。
浅论冰心散文的创作风格

浅论冰心散文的创作风格浅论冰心散文的创作风格摘要:冰心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
本文借由对冰心散文的分析和解读,探讨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具体而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冰心散文的主题选择、写作风格特点、语言表达和文学手法等,以全面剖析冰心散文的独特魅力。
第一章:冰心散文的主题选择1.1 爱国情怀1.2 崇尚自由1.3 反思人生1.4 热爱自然1.5 对社会现象的观察第二章:冰心散文的写作风格特点2.1 清新自然2.2 探索内心世界2.3 人文关怀2.4 感悟生活的智慧2.5 理性与感性并存第三章:冰心散文的语言表达3.1 简练明了的叙述3.2 富有节奏感的句式运用3.3 比喻和象征的运用3.4 修辞手法的运用3.5 善于运用意象和符号第四章:冰心散文的文学手法4.1 描写手法4.2 对比手法4.3 借景抒怀4.4 游记体散文4.5 以物言志结论:通过对冰心散文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冰心散文以爱国情怀、崇尚自由、反思人生、热爱自然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为主题,以清新自然、探索内心世界、人文关怀、感悟生活的智慧和理性与感性并存为写作风格特点,以简练明了的叙述、节奏感的句式运用、比喻和象征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善于运用意象和符号等语言表达和文学手法。
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冰心散文展现出了其独特魅力,使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
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作家或艺术家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法律保护,包括著作权和相关权利。
2.比喻: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较来表达事物本质或特点。
3.符号:代表某种或某类事物的具体表现形式,常用于象征和暗示。
4.修辞手法:指在文学作品中为增强表达效果而采用的一系列技巧和手段。
隐性形态的“父爱”书写--试析冰心早期散文的父爱主题

注与研 究重点主要是其母 爱、 儿 童爱以及 自然爱, 而对其散 文之 q - 所蕴涵着的 父爱主题 的揭 示力度和重视程度 则远 不够充分。 文章试 图从冰心散 文中关于父亲的片段文字的描 述以及各类散文题材的 内涵两方面去挖掘冰心散 文的 中
以“ 隐性形态” 存在着的父爱主题 。
关键词 : 冰心散文 ; 父 爱主 题 ; 隐性 形 态
中 图分类 号 : 1 2 0 7 . 6 5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3 6 — 0 0 0 2 — 0 2
阅读 冰心 的散文 , 最让读者 印象深刻 的应该就是 充溢 、 流动 于文字之间的浓浓 的爱 了。 有对 于母亲深挚浓烈 的爱 , 有对于儿
我 怎样 的爱 你 , 也 怎样 爱你 的海 !”
年是有 着许许 多多和父母有关的幸福经历的 ,家庭 的幸福是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 爱 的哲学” 最根本和最重要的“ 养料 ” 。冰心的童年是幸福快
乐 的, 这幸福快乐 自然也是少 不了父亲及父爱 的存 在的 。如《 寄 小读者 ( 通讯 十) 》 里, 冰心写 了母亲给她讲 的小时候 的故事 : “ 头 发又短 , 又没有~刻肯安静 。早晨 这左 右两个小辫子 , 总是梳不 起来 。 没有法子 , 父亲就来帮忙 : ‘ 站好了 , 站好了 , 要 照相 了! ’ 父
文 学 品 析
文艺 生活 L I T E R A T U R E L I F E
文 学 问 艟
隐性 形 态 的“ 父爱” 书 写
一
试 析冰心早期散文 的父爱 主题
刘 祥
( 云 南民族 大学 人 文学院, 云 南 昆明 6 5 0 5 0 0 )
冰心散文研究

冰心的散文风格与思想艺术

冰心的散文风格与思想艺术冰心是中国现代散文的杰出代表之一,她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她的散文中,冰心展示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呈现出鲜明而又多样的思想艺术。
一、自由而独立的思想冰心的散文反映了她独立自由的思想。
她以独特的视角切入社会现实,通过个人的观察和感悟,表达对人生、爱情、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她鼓励个体摆脱约束和偏见,勇敢地追求真理和自由,这种思想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在《寄小读者》一文中,冰心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和独立思考的寓言故事。
她在故事中告诉年轻读者要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被社会的偏见束缚。
这种思想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得到了生动的展示。
二、细腻而感性的表达冰心的散文以其细腻而感性的表达方式而著称。
她擅长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琐碎的细节和鲜活的形象,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她的文字流畅而优美,读者在阅读她的散文时常常能够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桂花雨》一文中,冰心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盛开的桂花和雨水交织的情景。
她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将桂花的芳香和雨水的清凉感传递给读者,从而唤起读者关于秋天的回忆和情感。
这种细腻而感性的表达方式,为读者营造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三、关注人性与社会冰心的散文不仅着眼于个体的情感体验,还关注人性和社会问题。
她以深入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剖析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种种问题。
她的散文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呼吁。
例如,在《白鸽》一文中,冰心通过对一只受伤的白鸽的救治和关怀,探讨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温暖。
她以一个小小的故事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呼吁读者在社会中保持善良和同情心。
总之,冰心的散文风格充满了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的美感。
她以独立而自由的思想、细腻而感性的表达,以及对人性与社会问题的关注,赋予了她的作品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冰心的散文将继续影响着读者的思考和情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里行间都是爱——冰心早期散文思想主题研究摘要:冰心散文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其思想核心是“爱的哲学”。
这种思想倾向的形成跟作者自幼拥有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留美期间所受到的“人类之爱”观念的影响以及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优美诗文中所宣扬的“互助互爱”思想的影响等诸多因素有关。
这种“爱”的乳汁在她的思想中就形成了用“爱”来融化人间苦痛,填补人际间沟壑,感化邪恶,拯救社会的观念。
为此,爱成了冰心早期所有创作,尤其是散文的一贯主题。
关键词:冰心;早期散文;思想主题;爱在“五四”时期出现的现代作家中,冰心是最具独特风格的一个。
她以写“问题小说”走上文坛,而她的整个创作生涯却是以颂扬母爱、童心、自然的“爱的哲学”为核心。
冰心才华横溢,能从事多种文学样式的创作,尤以散文著称。
她的散文文字典雅,思想纯洁,感情真挚深厚,缠绵悱恻,文笔委婉细腻,清新流丽。
冰心散文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其思想核心是“爱的哲学”。
这种思想倾向的形成跟作者自幼拥有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留美期间所受到的“人类之爱”观念的影响以及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优美诗文中所宣扬的“互助互爱”思想的影响等诸多因素有关。
这种“爱”的乳汁在她的思想中就形成了用“爱”来融化人间苦痛,填补人际问沟壑,感化邪恶,拯救社会的观念。
为此,爱成了冰心早期所有创作,尤其是散文的一贯主题。
其“爱的哲学”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颂扬母爱在冰心“爱的哲学”创作中,有许多篇衷心地礼赞母爱的。
她抒写母爱的伟大与坚强,无私与深沉。
她叙写出母亲对儿女的无微不至、无往不在的亲切关怀,为了儿女可以牺牲自己,忘我奉献。
在她的作品里,满怀激情地描绘了母女相处亲热慈爱的难忘的生活场面;更多的却是从女儿受爱的角度,从被爱的感受上,妮妮细语地倾诉着母爱博人与宽容,坚忍与深厚,抒发了自己对母爱的无限的眷恋与渴念。
冰心把母爱写得如此充分,如此深刻,如此美好,大概还没有别的作家能够超越她。
1922年发表于《小说月报》上的《往事(七)》,就是一曲美妙动人母爱的颂歌。
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院中的两缸莲花在风雨袭击下的不同遭遇:在风雨的吹打下,那朵自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而那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什么原因?原来“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倒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为它遮住了紧密的雨点。
荷叶遮盖荷花这一自然现象,引起了作者的联想,于是由物及人,发出了深沉的感叹:“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1文章写得清丽婉约,感情纯真,象一股飘着淡淡清香的微风,使人陶醉。
文章明写荷花荷叶,暗写骨肉之情,借荷叶与红莲的关系,抒发了对母爱的崇敬,歌颂了父爱的伟大高尚。
在冰心的心目中,母爱“是解除世界上一切痛苦的工具”2。
将“母爱”推向极至的,是她1923年留美时所写的《寄小读者》的通讯。
她曾在《(寄小读者)四版自序》中谈到过她写《(寄小读者)的创作动机:“这本书中的对象是我挚爱思念的母亲。
她是最初也是最后我所恋慕的一个人。
我提笔的时候,总有她蹙眉或笑脸涌现在我的眼前。
”3在《寄小读者》的通讯里,她回忆小时侯偎在母亲身旁,挽着母亲的衣袖,听母亲讲故事的温暖。
她赞颂母爱对“我”无微不至的爱,“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4她赞颂母亲的圣洁、纯真:“普天下的母亲的爱,或隐或现,或出或没,不论你用斗量,用尺量,或是用心灵的度量来推测:我的母亲对于我,你的母亲对于你,她的和他的母亲对于她和他,她们的爱是一般的广阔高深,分毫却不差减。
”5她赞颂母亲的伟大鼓舞力量:“母亲,纵使你在万里之外,写到‘母亲’两个字在纸上时,我无主的心,又有了着落。
”6(《寄小读者·通讯十》)1冰心:《往事·七》,金宏宇选编(冰心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19页.2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卓如编《冰心著译选集》上册,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05页.3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卓如编《冰心著译选集》上册,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03页.4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卓如编《冰心著译选集》上册,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05页.5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卓如编《冰心著译选集》上册,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06页.冰心热烈赞颂母爱的伟大崇高,其实也是在赞颂和彰扬人格美:舍己无私的奉献精神,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体现出人性的崇高和圣洁,人性的坚强和勇毅。
二、抒写童心在冰心“爱的哲学”里抒写儿童的天真活泼,童心的纯洁赤诚,儿童之间的互爱互助,也是重要主题。
这样的赤子之心,还没有蒙受封建礼教的毒害,还没有被金钱与权势的恶俗所玷污,显得是那样的自由纯真,何等质朴善良。
可以说,作家颂扬童心的坦诚纯洁,其实上在赞颂健康与纯真的个性,体现了作家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与期望,同时也是对污秽浑浊的人世,对卑劣丑恶的人性的否定与批判。
在作品里,冰心用十分自然、亲切和充满童稚气的话语向儿童们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使孩子们受到有益的教育。
在《寄小读者·通讯二》中,作者向孩子们讲述了自己童年的一件伤心事:春夜,一只小鼠,悄悄地从桌底下出来,慢慢地吃着地上的饼屑,情态坦然,视若无睹。
“我”用书轻轻地将它盖上,它竟然不跑。
在母亲的劝导下,我拿起了书,但它仍然怡然不动,正在这时,一只猫扑过来,衔着它跑了。
此情此景,使“我”的心上嗖的着了一箭,产生无限的悔恨。
在这儿,冰心笔下的小动物它不是令人讨厌的坏东西,而成了可爱、可怜的小动物。
通过这件“伤心事”,作者在向儿童进行着同情弱小、仁慈善良的“爱”的教育。
在《寄小读者·通讯八》里,作者置身于波士顿的绵绵秋雨中,怅然若失,做起了还乡之梦。
她盼望从祖国的来信,想起北京城里卖葡萄、卖枣的叫卖声,表达了对生活在母亲身边的孩子的羡慕之情。
这种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乡里乡情,使小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
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九》中,她赞颂沙穰青山疗养院里病友之间的友情:“一缕病中爱人爱己、知人知己之衷情,将这些异国异族的女孩子亲密地联在一起。
”她接着又写道:“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活路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经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得悲凉。
”7冰心希望“童心来复”,一再赞颂童心,她在儿童天真无邪的心灵里撒播的是“爱”的种子。
三、讴歌自然描绘自然,是冰心“爱的哲学”创作中的又一重要内容。
她刻画着祖国的雄伟壮丽的山川,描绘了名胜古迹的迷人风光。
在她的笔下,浩瀚无边的大海气势雄浑,波澜壮阔;山间湖畔鲜花,风姿各别,馨香纷呈,争妍斗艳,异彩流芳;连月光和月光下人的活动也是各式各样:或月夜泛舟,或赏月清谈,或游园观景,或望月遐思。
借自然之美,托物言志,抒发情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好的热烈追求。
冰心崇尚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特殊的感情。
在美国沙穰青山疗养期间,她整日浸沉在大自然中,竟将大自然看作自己家庭的成员:三颗明星是她三个弟弟,静美的月亮是她的母亲,而灿烂的太阳则是她的父亲。
自然之美使她陶醉、倾倒。
她怀着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采用多彩笔墨,展现了绚丽多彩、仪态万千的大自然的风貌。
冰心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金色的童年在海边度过,青年时代又远涉重洋赴美留学,饱览了大海风光。
海,成了她生活的重要内容,她自称是一位“海化”的青年。
她恋海,喜欢写海。
在她的许多篇散文里,描绘出各式各样的海景:海上日出的壮美,晚霞落照的宏丽,惊涛狂澜的雄浑,冷月寒星的清照,全都分别画落纸上。
作家调动多种修辞手法,交错运用,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表现大海的雄浑、辽阔、威严和深沉。
在《寄小读者·通讯四》中,苏州一带江南水乡的景色更是使她“悠然如醉”,她写道:“江水伸入田陇,远远几架水车,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
水漾轻波,树枝低桠,当几个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有时远见大江,江帆点点,在晓日之下,清极秀极。
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
8在《往事(二)之十四》里,作者运用丰富的艺术想象将海人格化,塑造了一位美丽迷人的“海的女神”的形象。
她“艳如桃李,冷如冰霜”,“风是她的长袖,云是她的鬓发,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
”“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衫,头上插着星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缨洛,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作者笔下“海的女神”雍容华贵,袅娜多姿,给人无限的美感。
冰心的审美意识是丰富的,她不仅爱海,对山,对月,对雪野,对松林,都有浓厚的兴致。
《往事二·三》里的月下青山,“似娟娟的静女,低眉垂袖,缨洛矜严,月下的松林,一片浓黑、8詹晓青.至真至纯的爱——简析冰心散文中的爱[J].龙岩学院学报.2005(6):82-85无边的雪地,呈现出浅兰色。
”9整个画面清辉流动,幽雅静穆,令人心驰神往。
冰心为我们描绘的一幅幅优美的自然山水画,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那时描写祖国锦绣河山的文字,大大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感情,其社会价值也是相当高的。
四、“爱心”形成冰心在她的作品中,极力颂扬母爱、讴歌童心和赞美自然,充分体现了其“爱的哲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一与其所接受的中西方文化的教育和泰戈尔哲学的影响密不可分。
冰心出生在知书达理的富裕人家,父母感情很好,在一个快乐美满的家庭里,她愉快地度过了温暖幸福的童年。
冰心所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来自于她家庭的影响和黑陶,尤其是她的母亲对她童年乃至于她一生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这也是她极力颂扬母爱的真正原因。
冰心的毋亲,是一位性格温柔,女宁娴淑的女人,她身体瘦弱而多病,每人除去家务,就是看书,纵然怡淡处世,人性却是极敏感,极富感情的,是一位典型的有文化同时又深具中国几千年传统美德的贤妻良毋。
山于父亲工作繁忙,长年在外,是她母亲担负起相夫教子的家庭教育责任,是她母亲教会她认字,是她母亲告诉她做人的道理。
可见以“仁”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冰心的彩响是深远的,同时也潜隐地形成了她后来所独有的“爱的否学”。
冰心在14岁时,进入教会学校——北京贝满女了中学,在那里,她第一次接触到基督教义,《圣经》故事,耶稣,爱,等等。
这些思想开始向她的头脑里灌输,使得这位从小就陶醉在父母之爱的温暖怀抱里的小姑娘,逐渐地萌发了一种思想,即她想用“爱”的眼光,去看待她所认识、所接触的人,去对待她所遇见、所看到的事。
她在《冰心全集·自序》中写道:“中学四年之后,没有显著的看什么课外的新小说,(这时我爱看笔记小说,以及短篇的旧小说,如《虞初志》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