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资料

合集下载

[冰心的母爱散文作品]冰心的作品,母爱

[冰心的母爱散文作品]冰心的作品,母爱

[冰心的母爱散文作品]冰心的作品,母爱引导语:母爱、童真、自然是冰心诗歌创作的三大母题,下面是有关冰心的母爱主题的作品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母爱》冰心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甚麼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甚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儿!」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甚麼」这四个字,从她口裏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

总之,她的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的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元素,而直接的来爱我的自身!假使我走至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变更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

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裏,——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於我的爱,不因万物毁灭而变更!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

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冰心母爱的赏析冰心先生的散文中的“母爱”的主题是众所周知的。

冰心在成年后曾这样讲述:“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虽暂时在最低的空间上,幻出种种的闪光,而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

”在社会的动荡和时代的剧变,人们不再满意于看到母爱的作品但是人们又不能缺少母爱的作品。

人们想要看到反映社会现实、反映火与血、反映生与死、挣扎与搏斗。

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

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

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第一篇: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浅论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指导老师:朱洁学员:张美兰摘要: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她的诗歌、小说和散文等创作,都十分具有开拓性。

在其作品中她用“爱的哲学”歌颂母爱、赞美童真、礼赞自然。

本文将着重论述冰心散文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具体内容及在其作品中的创作体现,并结合社会现实对“爱的哲学”的意义和影响作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冰心散文爱的哲学母爱童真大自然提起冰心,我们总会想到那位用爱和真情赞美母爱、童心与大自然,以及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

她总是以温柔细腻的笔调、纯洁率真的思想和清丽委婉的语言,营造出属于她独有的艺术风格。

冰心的创作文体有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但她比较喜欢运用的体裁还是散文。

她曾在《关于散文》一文中说到:“散文是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

冰心散文创作开始于“五四”时期,“五四”是一个新旧思想激烈斗争的时期,冰心在“五四”革命文学浪潮的推动下,结合自己民族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土壤,同时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的某些养分,并在这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旧文学的崭新的文学体式。

其作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对旧文学的重大突破。

可以说,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先驱者,用白话创作的叙事抒情散文,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观念,显示了现当代散文的创作成绩。

冰心作品给我们呈现的是新旧文化交替时期中国知识女性向往现代文明的真我形象,它不同于封建时代的闺阁文学封闭纤弱。

她的散文的审美方式以心为文,交织古今,融会中外。

从她于1919年8月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之后,就开始了散文写作。

她的散文创作数量近140万字,代表作有《笑》、《往事(一)》、《到青龙桥去》、《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等,还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等。

冰心的散文创作长达七十多年,跨越了几个历史时期,其创作可划分为早期(“五四”时期)、中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晚期(建国以后)三个阶段,创作风格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有感于冰心作品的“爱”

有感于冰心作品的“爱”

有感于冰心作品的“爱”第一篇:有感于冰心作品的“爱”有感于冰心作品的“爱”——平淡细微之处体现教师的母爱《繁星》中“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以及“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画面,女儿的头倚靠在母亲的膝盖上,母亲微微低着头,用一只手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发,嘴里似乎在呢喃什么,又似乎只是沉默着,只用眼神作被,给她铺上一层暖意。

在我读来,“母爱”中的冰心,这样的语言,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体验过才会写出来。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可见,她对母爱深刻的怀想。

《寄小读者·通讯十》更是一曲情意绵绵、感人至深的母爱的赞歌。

这篇文章写于冰心“血疾复发”之时,她在威尔斯利的圣卜生疗养院住院,因“回想母亲的爱”而心潮“沸腾到最高度”。

通过妈妈讲述女儿幼年的十则趣事,颂扬了母爱。

在文中,母亲“对我的爱,不因着事物毁灭而变更”,“她的爱不但包围着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

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总书记对老师提出的四条标准中讲的好: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教师只有以“仁爱”为核心,尊重、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教师。

爱是教育的灵魂。

一个好的教师如果只有渊博的知识,没有爱人之心,我想学生也不会认同你,教师也不会培育出有为的人才。

作为教师,我用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关心、爱护、帮助他们。

七(1)班宋子妍同学家境贫寒,父母离异,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

了解她的情况后,我多次找她谈心,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她。

把女儿的衣服收拾了一大包袱给她,在学习上帮她找资料、联合各科老师鼓励她。

宋子妍同学没有被来自家庭的困难吓倒,树立自信,努力学习,终于,在期末测试中以全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回报了我们的关怀和照顾。

冰心散文研究

冰心散文研究

冰心散文研究冰心散文的主要思想是弘扬“爱”的主题,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出爱母亲、爱儿童、也爱自然的思想,这一思想内容在现当代的文学界都占有很高的地位。

冰心散文中清丽典雅、委婉含蓄、喻意鲜明的语言风格,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都值得现代学者进行深入的探究。

标签:散文;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影响冰心生于1900年10月,五四运动时登上文学舞台,以散文成就最为突出。

她的作品宣扬爱的思想,爱的哲学,让人在阅读过程中灵魂得到升华;她的作品真实质朴、清丽典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她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抒发情感,深化主题,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使冰心在文坛占有重要地位。

一、冰心散文的思想内容“爱”是冰心散文创作的思想灵魂,是贯穿于冰心作品的主旋律,是她一生中坚守的人生信念,在冰心的信念中爱就是一切。

(一)“爱”产生的原因冰心的童年经历给她的创作带来了极大影响,是冰心作品中“爱”的来源。

冰心的父母非常疼爱家里这个唯一的女孩,温柔善良的母亲是当时少数的有学识的贤妻良母。

冰心与母亲的关系极好,两人经常紧紧地依靠在一起说一些知心话。

母亲为她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讲述时,母女俩有时相视而笑,有时感动流泪。

也许就是这样的情感与交流,使小时候的她内心充满了母爱的善良和柔情,所以长大后的冰心才创作出许多赞美母爱的篇章。

父亲是位海军军官,工作繁忙很少在家,但只要是父亲在家,就是一家人最快乐的日子,父亲虽是一位严父,但对唯一的女儿却充满了柔情,是父亲教会了冰心读书写字。

父母间浓厚的感情,深深地影响着冰心,使冰心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爱。

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大动荡时期,由于当时复杂而又充满矛盾问题的社会现实,人们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与理解,这与冰心从小所认为的人间有爱的现实社会有着天壤之别。

当时文坛上不少爱国学者都发表了批判黑暗社会现实的文章,揭露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不为人知的一面,而这一时期冰心的散文重点确在于抒发个人情感,描写生活中她所看见、听到以及自身的感触,叙写人世间的温情冷暖,她的童年经历和女性特有的丰富情感融入作品中,力求表达出爱的美好。

冰心作品中的“母爱”主题

冰心作品中的“母爱”主题

冰心作品中的“母爱”主题冰心作品中的“母爱”主题导语:世纪作家冰心以“爱的哲学”见证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也见证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

近百年以来,冰心“爱的哲学”主题――母爱、儿童之爱、大海(自然)之爱,已经成为几乎所有批评家、作家、学者、读者诠释冰心的思维定势。

无处不在的母爱由于从小生长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冰心切身感受更多的是祥和的亲情之爱和深切的母性之爱。

母爱是冰心生命深处最真切的体验,是冰心毕生歌颂和追求的主题。

同为“五四的女儿”,和庐隐笔下“新女儿”与“旧母亲”之间剧烈的母女冲突不同,冰心与母亲的关系永远是和谐的、完美的。

在《繁星・八十》中,冰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亲密无间、其乐融融的母女图:母亲呵!我的头发,披在你的膝上,这就是你付与我的万缕柔丝。

这样的母女正是女性主义者在“母亲的花园里”追寻的最理想化母女。

在冰心的意识里,母亲永远是女儿的避难所,是最坚实的依靠,“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往事一》)③冰心笔下,母亲不仅是风雨来临鸟儿归巢时的偎依,而且是忧伤时“灵魂的安顿”(《繁星・三三》),最后,要抛弃心外的湖山,归依母亲,与母亲融为一体(《春水・九七》)。

在母爱的这种独特经验下,冰心感受到了自然的母性情怀: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呵!你是那春光么?(《繁星・一零二》)由此,“自然之爱”是“母爱”的表现形式,“自然”即“母亲”的化身,“我”与“自然”融为一体,而“自然”又与“母亲”融为一体,“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春水・一零五》)冰心试图向我们传达她形而上的人生感悟――回归自然就是回归母体,就是回归生命,母亲则是生命的起源。

而自然的本质是纯真,纯真的最好体现只有“婴儿”,“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可爱的》)在孩子身上,冰心再一次印证“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

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

冰心创作中“爱”的哲学的内容
冰心的文学创作是多面的,小说、诗歌、散文,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尤其是散文。

而贯串于她的文学创作的,是“爱”的哲学。

冰心的“爱”的哲学,其内容包括母爱、童真、爱自然、爱祖国。

母爱、童真、大自然三者以母爱为中心而有内在联系。

童真是母爱的自然延伸,爱大自然与母爱也一脉相承。

冰心的爱国主义也和母爱、亲友之爱,对祖国河山之爱密切相联。

“爱”的哲学是冰心文学创作的基本思想内容。

(1)冰心文学创作中的“爱”的哲学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以及加强作品诗情的作用。

散文集《寄小读者》,是书信体儿童文学作品,写了作者赴美途中及在美国的生活。

“爱”是她散文集的主要内容:父母之爱、兄弟亲人之爱,小朋友的爱等。

在一切的“爱”中,母爱占着中心。

冰心的“爱”的哲学的道德感情力量应充分肯定,在艺术上也使她独树一帜。

(2)冰心的“爱”的哲学也有局限、不足。

对于黑暗残酷的现实,“爱”的哲学显得苍白无力。

“爱”的哲学并非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药。

论冰心诗歌中爱的哲学

论冰心诗歌中爱的哲学

论冰心诗歌中爱的哲学摘要: 冰心,作为中国现代最为知名的女作家之一,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她的文学作品中常常凸显了人类永恒的主题——爱,不论是她的散文、小说还是最后的现代诗歌,都留有对“爱”这一主题的讴歌和颂扬。

冰心诗歌自成一派,极有特色。

她的诗歌创作中,对于“爱”的阐释有着无穷的魅力,本文主要通过对冰心的诗歌加以研究,侧重分析其中关于爱的思考和感悟,唤起人们心中的真情和博爱。

关键词:爱、哲学、现代诗歌目录引言 (3)一、冰心诗歌中“爱”的呈现方式和思考 (3)(一)女性意识 (3)(二)歌颂母爱 (4)(三)追忆童年 (5)(四)理想追求 (6)二、冰心诗歌中爱的哲学形成原因 (6)(一)童年经历 (7)(二)后期教育 (8)三、冰心诗歌中爱的哲学的影响 (8)(一)争论 (8)(二)意义和影响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1)引言作为“小诗”流派的代表人物,冰心的诗歌清新脱俗,语言隽永,有着很高对阅读价值和探究价值。

她为新文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这篇论文主要从冰心诗歌爱的呈现方式和思考方向入手,深度剖析冰心诗歌中关于爱的哲学带来的影响,来进一步达到对冰心诗歌研究思考的目的。

一、冰心诗歌中“爱”的呈现方式和思考(一)女性意识冰心在爱的呈现形式第一表现在她独特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女性思想,她认为女性是给予、贡献、慈爱、宁静的,代表真正意义的真善美。

冰心的文章不仅仅代表真善美,更多的是蕴含“爱的哲学”。

从1919年开始,她的文章大都是对地球、母性的孩子的歌颂和赞美,大约1/3的文章是歌颂母爱的。

沈从文曾经这样描述冰心:“她描绘的爱,是抽离情欲,是母爱的包容,是孩子的童真,有着基本的道德理念,对和平的追求和热爱。

”虽然冰心表达的“爱的哲学”历来一直存在不同见解,但是它实质是积极向上的,一直处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

如果母性是人类的品格的开端,那“爱的哲学”对人类的发展激进步具有极大意义。

浅论冰心“爱的哲学”中的母爱

浅论冰心“爱的哲学”中的母爱

浅论冰心“爱的哲学”中的母爱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感悟。

在她的“爱的哲学”中,母爱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围绕冰心“爱的哲学”中的母爱展开,探讨母爱的内涵、表现方式以及意义,以期更好地理解冰心的文学世界和思想体系。

冰心在她的“爱的哲学”中,对母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她认为,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它涵盖了包容、关怀和奉献。

在家庭中,母爱是维系亲情的纽带,是温暖心灵的港湾。

冰心笔下的母亲形象,往往是慈爱、贤淑、坚韧的,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

例如,在《寄小读者》中,冰心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关爱,让读者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在文学领域中,母爱是冰心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她通过不同的作品和人物形象,展示了母爱的多元性和普遍性。

在小说《猫猫神和喇叭花》中,母亲的形象是慈祥而勇敢的,她为了孩子的幸福而付出一切;在散文《青春的赞歌》中,冰心则以细腻的笔法描写了母亲对子女成长的期盼与付出。

这些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充分展现了母爱的魅力,也使得冰心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冰心“爱的哲学”中的母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从社会角度来看,母爱是家庭和社会的基石,它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也促进了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冰心在她的作品中,通过刻画母亲的形象和母爱的伟大,激发了人们对家庭、社会和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这种向往与追求,使得人们更加珍视亲情、友情和爱情,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

母爱在冰心的“爱的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通过不同的作品和人物形象展示了母爱的内涵、表现方式和意义。

这些作品不仅富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还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更加和珍视母爱,让它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支撑。

我们还应进一步研究冰心的“爱的哲学”中的其他元素,发掘其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散文专题课程论文试论冰心散文爱的主题[内容摘要]:强烈的家庭伦理观念和浓厚的基督教思想以及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浸染使冰心的散文闪耀着爱的光辉。

冰心散文创作的总主题是爱,在其作品中她用“爱的哲学”歌颂母爱、赞美童真、礼赞自然。

[关键词]:母爱;童心童真;大自然一、冰心的创作以“爱的哲学”为佳境,在她的文字里倾诉着对母爱、童心与自然的一片衷情。

“爱的哲学”是冰心文学书写的灵魂,是渗透于冰心作品中的文学精神。

“有了爱便是有了一切”,这是冰心的至理名言,也是她终其一生信守的信念。

在冰心的理解里,爱是人类的生命,是人类的一切。

在她的作品中,她以对人类进行“爱”的启蒙,让芸芸众生在纷乱世事中获得一片宁静为己任。

“爱”几乎是贯穿冰心一生的纽带。

冰心以“爱的哲学”为底蕴,以“爱”的澄明照亮人内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平凡的生命更高远的精神瞩望。

冰心在散文中所要表达的“心中要说的话”,就是她整个创作的总主题:爱。

冰心的“爱的哲学”,不但主张要爱自己的母亲,爱所有的儿童,而且主张要爱一切的大自然。

冰心喜欢用“爱的哲学”歌颂母爱、赞美童真和礼赞自然之美。

母爱是冰心“爱的哲学”的核心。

在《往事(一)》第七篇中,作者借助荷叶与红莲的关系,唱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母爱之歌。

文中写道:“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相比之下,《寄小读者》更能体现出她的这种“爱的哲学”。

例如其中的通讯十,作者对母爱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她指出:“世界上没有两件事物是完全相同的,同在你头发上的两根发丝,也不能一般长短。

……只有普天下母亲的爱是一般的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

”冰心说:母亲“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事物毁灭而变更”,“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

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女儿,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寄小读者》通讯十)。

因此,她要“尽我在世的光阴,来讴歌这神圣无边的爱”(《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冰心在《寄小读者·通讯十》中,用极其朴素简洁的白描手法为我们描绘出这样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1)有一次你病得重极了。

地上铺着席子,我抱着你在上面膝行。

正是暑月,你父亲又不在家。

你断断续续说的几句话,都不是三岁的孩子所能够说的。

因着你奇异的智慧,增加了我无名的恐怖。

我打电报给你父亲,说我身体和灵魂上都已不能再支持。

(2)当她说这些事的时候,我总是脸上堆着笑,眼里满了泪。

听完了用她的衣襟来印我的眼角,静静的伏在她的膝上。

这时宇宙已经没有了,只母亲和我。

最后我也没有了,只有母亲,因为我本是她的一部分!(3)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例(1)中,作者描画了暑月里母亲怀抱着重病的三岁的幼女,在铺着席子的地上“膝行”,以减轻病儿痛苦的感人画面。

“膝行”二字极其简约凝练,浮雕式地突现出身体和灵魂上都已不能再支持的母亲那种伟大的牺牲精神。

例(2)中,只用和小朋友谈天的平实语气,就把“脸上堆着笑,眼里满了泪”这一面部特写十分传神地勾勒出来;“用她的衣襟来印我的眼角,静静的伏在她的膝上”一句中的一“印”一“伏”,由动态到静态的变化上,便把母爱深深,亲情惓惓,幼小心灵已被伟大的母爱所融化的深刻意蕴点染出来。

画面中无一字描绘母亲,却处处暗示出母亲之伟大之崇高。

例(3)中,通过人物对话引出一幅精致圣洁的图画,画面中幼女娇憨地仰着脸,慈母温柔地用她的面颊抵住幼女的前额,一幅多么安宁、幸福、圣洁的图画!只有在伟大的母爱的光环里,童心才熠熠生辉!冰心在《寄小读者》四版自序中说:“这书中的对象是我挚爱恩慈的母亲。

她是最初也是最后我所恋慕的一个人。

我提笔的时候,总有她的颦眉或笑脸涌现在我的眼前。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冰心在她的散文中用了世界上最真最富表现力的文字,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幅震撼心灵的“慈母娇儿图”。

再如她出版于1931 年的散文名篇《南归》,它是作者在丧母一年半后所作的“失母的哀歌”,也是冰心将母爱抒发得淋漓尽致的长篇散文。

作者采用“痛定思痛”的写法,抒发的是完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文笔极为哀婉凄绝,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这篇散文中,前半部分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她唯恐失去母爱的惶急、竭力延续母爱的焦虑,把作者服侍母病过程中的内心的煎熬和情绪的复杂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情真意切。

后半部分则痛述了失去母爱的无限悲恸,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写道:“完了,过去这一生中这一段慈爱,一段恩情,从此告了结束。

从此宇宙中有补不尽的缺憾,心灵上有填不满的空虚。

”“窗外是苦雨,窗内是孤灯。

写至此觉得四顾彷徨,一片无告的心,没处安放!”字字发自心坎,浸透着无法排解的伤怀、痛失母爱的悲痛及无助。

描写、歌颂童心童真在冰心散文中则是另一个重点。

特别体现在《寄小读者》上,女作家冰心,实在是一个“犹有童心”的大孩子,她描写自己童年的往事,和小朋友们谈心,极力讴歌童心,赞美孩子们的稚气和善良。

《寄小读者》这个集子就是她特地赠与少年们的礼物。

人们一般认为世间最不失童心的是诗人,在《寄小读者》中冰心老人是以诗人的心情跟少年们谈风景、谈人事、谈人与人的关系。

宛如兄弟姐妹间的娓娓清谈,完全没有教训的意味,却又特别富有感染的力量,使少年们的智慧与感情受到深深的感染与熏陶。

《寄小读者》,作者以大朋友的身份,给小朋友写信,报告自己的见闻和生活情景,表现了纯真的童心和稚气,特别真切动人,在《通讯六》中,作者与小读者讲心里话,表现出的完全一片童心,她说:“小朋友,我有一个建议:“儿童世界“栏,是为儿童开辟的,原当是儿童写给儿童看的。

……大人的思想,竟是极高深奥妙的,不是我们所以能测度的。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是非,往往和我们的颠倒。

往往我们所以为刺心刻骨的,他们却雍容谈笑的不理;我们所以为是渺小无关的,他们却以为是惊天动地的事功。

……总而言之,他们的事,我们不敢管,也不会管;我们的事,他们竟是不屑管。

所以我们大可畅胆的谈谈笑笑,不必怕他们笑话。

———我的话完了,请小朋友们拍手赞成!”这完全是小孩子群中的一个,用大姐姐的口气,和小朋友谈心,讲悄悄话,他们是心心相印的。

在冰心眼里,孩童是集善良、纯洁、可爱于一身的安琪儿。

她的散文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童真。

“病中不必装大人,自然不妨重做小孩子!”(《山中杂记》)。

“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小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

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

———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笑》)在她笔下,每个小孩都是天使的化身,都有着不一样的可爱、调皮之处;读她的散文总是能让我们感觉到一个个天真烂漫、纯洁无暇的孩童形象跃然纸上。

只有用童稚的眼睛打量这个世界,才能有如此形象生动又毫无世俗瑕疵的描述,这类饱含童真的文字是作者本人由内而外的孩子气使然,比如在《山中杂记》中,她饶有兴趣地描写了小鸟破壳而出的过程,藕荷色的小蝴蝶、背着圆壳的蜗牛、嗡嗡的蜜蜂、每夜乱唱的青蛙、在花丛中闪烁的萤虫,都充溢着斑斓的童真和童趣,透盈在她文章的字里行间。

它们都是极温柔,极其孩子气的。

讴歌大自然之美在冰心散文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冰心从小生活在山陬海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冰心度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受故乡山水的熏陶如同家庭教养一样直接而深刻,因此,冰心喜欢大自然,一到了野外,就如同回到了故乡。

大海、繁星、云霞成了冰心笔下的知音,即使在美国读书期间,慰冰湖畔也留下了冰心与大自然的喃喃对话。

怀着对自然的热爱,带着虔敬的心情静对山水,冰心领悟了自然生命与自我性灵的默契与交融,她的笔展示出浩瀚无边的大海的景色,气势雄浑、波澜壮阔;她的笔写出山间、湖畔、园里、家中的各种各样的花,争妍斗艳,异彩流芳;她的笔画出各个式样的明月,还有月光下的各式美景和人的活动:或月夜泛舟,或赏月清谈,或游园观景,或望月遐思。

苏州一带江南水乡的景色更是使她“悠然如醉”,她写道:“江水伸入田陇,远远几架水车,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

水漾轻波,树枝低桠,当几个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有时远见大江,江帆点点,在晓日之下,清极秀极。

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通讯四》)。

这里展现的是一幅清新俊美而又富有江南风韵的天然山水,是一幅独具中国地方特色的水墨画,而这对自然风景的出色描写,常常成为冰心散文闪耀着异彩的部分。

冰心犹爱大海,她简直可以堪称一位“海化”的艺术家。

她曾说:“每次拿起笔来,忆起来的头一件事就是海。

”在她笔下展现出的一幅倏忽万变的大海图,以拟人化辞格描绘的大海为最令人神往。

冰心的《往事(一)十四》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海上不同时节的变幻比作海的女神喜怒哀乐,时而活泼放达,无拘无束;时而多愁善感,喜怒无常。

把大海写得有神有韵,整个画面绚丽多姿、光彩照人,字字句句蕴藉着对大海的无限深情。

在描写景物时,作者从客观事物的形、声、色、味、质等方面加以具体摹绘,如“湿烟蒙蒙”、“艳艳的湖波”、“滴答滴答的手表”等等,绘声绘色,读来犹如身临其境。

二、强烈的家庭伦理观念和浓厚的基督教思想以及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浸染使冰心的散文闪耀着爱的光辉。

冰心的创作以“爱的哲学”为佳境,在她的文字里倾诉着对童心、母爱与自然的一片衷情。

冰心的“爱”的源泉来自于她的和谐的家庭和美好的童年记忆,实践证明,作家的少年记忆、文化记忆、民族记忆乃至历史记忆是支撑作家全部创作的精神源泉。

尤其是童年记忆特别重要,它往往会不可思议地贯穿着一个作家的一生。

由于冰心的家庭出生和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围,造就了冰心高贵的精神、高雅的气质以及卓越的文学成就。

冰心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在20 世纪中国社会政治势力、思想观念激烈碰撞,刀光剑影、风起云涌的特殊时代环境中,不管社会是怎样的风雨飘摇、动荡不安,一直担任海军军官的父亲和慈祥仁爱、知书达理的母亲为她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父母的厚爱、优裕的生活条件、海边的生活体验让冰心始终有一片净朗的天空,一个温馨的生存环境。

她的心始终没有为生活的阴影所侵蚀,而一直保持着宁静的心态。

她说:“我觉得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首先是健康的。

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

我的母亲、父亲、祖父、舅舅、老师以及我周围的人都帮助我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

二十岁以后的我,不能说是没有经过风吹雨打,但是我比较是没有受过感情上摧残的人,我就能够经受身外的一切,有了健康的感情,使我相信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虽然在螺旋形上升的路上,是峰回路转的,但我们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来克制外来的侵袭。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冰心,“爱”从小就渗透在她的心田里,成为她思想和行动的一种善良的出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