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林黛玉人物形象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和评价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和评价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她贵族出身,生性忧郁,为人仗义,博学多识,坚强不屈,彰显着中国古代女性优雅而风流的形象。
林黛玉身上体现出了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女性传统美德,从小到大,她对家庭友善、孝顺,母子情深;她智慧过人,深谙礼教,能文能武,且谙书音律,让她在那个年代的女子中显得格外耀眼;她勇敢坚韧,贞洁不屈,坚决抵抗外敌的侵犯,表明了中国古代女性的坚强意志。
林黛玉的精神与肉体的抗争,是古代妇女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一个缩影,也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总之,林黛玉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女性形象,是历史上中国妇女最伟大的典范。
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评价

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评价
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是一个美貌聪慧、才情出众的女子,但也是一个性格复杂、情感多变的人物。
下面是对林黛玉的评价。
首先,林黛玉是一个美貌聪慧的女子。
她天生丽质,美貌动人,而且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善于诗词歌赋,懂得音乐舞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
其次,林黛玉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她有着非常敏感的情感,容易陷入悲伤和忧愁之中。
她也有着一些明显的缺点,比如娇气、多疑、自尊心强等等。
但是,她的复杂性也让她变得更加有趣和真实,在小说中成为一个非常深刻的人物形象。
最后,林黛玉是一个情感多变的人物。
她与贾宝玉之间的感情是小说中最为出名的一个情感线索,但是她同时也和其他的人物之间有着不同的情感交错。
她有时候温柔、体贴,有时候又会变得冷漠、疏离,这种复杂的情感让她成为一个更加鲜活的人物。
总的来说,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复杂、非常深刻的人物形象。
她的存在让整个小说变得更加真实、生动,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黛玉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林黛玉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林黛玉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聪明伶俐,悟性极强,内向多疑、敏感善变而又孤高自诩,同时又带有自卑自怜的成分。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
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
林黛玉的敏感是因为她寄人篱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也因此养成了多疑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
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
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
林黛玉可谓是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林黛玉的
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
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
这种猜疑结果,常常一方面伤害自己,另一方面又伤害自己的心上人。
这类性格就是心理学家定义的内向型性格。
其心理特点上往往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她们的行为孤僻,寡言,但又常为一些别人认为薇不足道的事情而动感情。
表面上看,她们有时似乎很坚强,但内心世界却充满自卑和懦怯。
林黛玉的评价

林黛玉的评价
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极具个性的女性角色,她的形象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对于林黛玉的评价因人而异,不同的读者和评论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评价角度:
●才情与敏感:
林黛玉是一个极富才情和敏感的女子。
她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她的才情和敏感性使得她在小说中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角色。
●感性与多愁善感:
林黛玉的性格多愁善感,对于生活和人际关系有着强烈的感悟。
她的情感世界丰富而复杂,对于自己和身边人的遭遇都有深切的感受。
●命运坎坷:
林黛玉的一生经历了种种坎坷和不幸,包括早逝的母亲、感情的痛苦、身世的不明等。
她的命运在小说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她的悲剧性命运成为《红楼梦》中的一部分。
●反叛和独立:
林黛玉在小说中展现出一些反叛和独立的特质。
她对于封建礼教和家族安排有着自己的看法,表达了一些不同寻常的观点。
●文学形象的艺术价值:
从文学角度看,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具有深刻艺术价值的角色,她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人物,更是对人性、命运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总体而言,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引人深思的角色,她的形象丰富多彩,引起了读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的多方面思考。
评价她的形象时,往往也会涉及到对小说整体主题的理解和对于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地位的反思。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林黛玉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作品中最为复杂深刻的形象之一。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出生在贾府,从小与贾宝玉相互依恋,他们的感情被描写得十分纠缠复杂。
林黛玉以其聪明才智、独立坚强以及对命运抗争的精神而备受读者喜爱。
1. 外貌与特点林黛玉被描述为一个美丽、明眸皓齿,头发如乌云般漆黑而富有光泽的女子。
她身穿素雅简约的服装,因此显得清新脱俗。
除了外貌上的美丽特点外,林黛玉还具备着敏感和聪慧等内在特点。
2. 聪明才智尽管林黛玉并非男子身份,但她却拥有超越时代背景下大多数女性角色的异常聪明才智。
她不仅对文学艺术等知识有着深入的理解,还对人心和社会事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她能够以独特的角度看待世界,并表达出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文学家和艺术家,她在作品中承担着创作与审美的角色。
因此,她不仅具备智慧与领悟能力,还有一定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她对于诗词歌赋的创作和欣赏可以感受到她对于文学艺术极高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3. 独立坚强尽管林黛玉身处富贵之家,但她并没有被贾府的环境所束缚。
相反,她保持了自己独立坚强的性格。
无论是面对命运的挑战还是感情上的困扰,林黛玉都展现出了坚毅不屈的品质。
即使受到打击或遭受背叛,她也能够积极应对并寻找自我成长与超越。
4. 对命运抗争林黛玉的一生充满着命运的折磨与起伏。
她早年失去了母亲,后来也逐渐看清了贾府内部污浊与虚伪的一面。
这些经历让她对于现实世界有着深刻而痛苦的认识。
然而,林黛玉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尽管人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和不公平待遇,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证明她不屈服于命运。
她以自己纯真善良、敏感聪慧和高尚情操赢得了读者们的共鸣与尊重。
5. 反传统观念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时代先进思想的女性形象。
她拒绝被束缚于传统婚姻观念下,并保持了对自由爱情追求的态度。
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着常人共有的自卑,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让她唯唯诺诺,她必竟也曾是名门闺秀。
即使是寄人篱下也摆脱不了小姐脾气,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
敏感多疑是她复杂的心理体现,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爱之处,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
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
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
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
至于她和宝玉,更是常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偶到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
黛玉便立即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
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
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刻薄尖酸实属不该,也许有人说,是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处处设防。
林黛玉的尖刻,神经质,使小性儿大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谈到金良缘等危及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地触景生情,借题发挥。
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
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讽宝玉)只有聪敏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皮而又不漏痕迹。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评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评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令人印象深刻。
而林黛玉作为其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展开评析。
一、林黛玉的身世与性格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被誉为“衣柜诗人”和“才子佳人”。
她出生在贾府这个富贵家族,却并不与世俗的荣华富贵相符。
她聪明敏捷,有着过人的才情,精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通。
可是她天性敏感脆弱,常常患得患失,误解别人,孤傲悲观,对爱情尤为痴迷。
二、林黛玉的家族地位与命运林黛玉虽出生在贾府,但她的家族地位并不高。
她的母亲是荣府的婢女,她自己也从小被贾母当成庶出的侄女养育。
然而,尽管她拥有高尚的血统,但她的命运却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她早年丧母,后来又被送回荣府,受尽欺凌。
她的一生注定是孤独的,因为她不被世俗所接纳,她的存在往往被视为负担。
三、林黛玉的情感世界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感性和浪漫的人。
她对美有着极高的追求,对琴棋书画以及文学艺术有着独特的眼光和见解。
然而,她也是一个内心矛盾的人。
她对自己的情感常常感到困惑,对他人的情感也常常感到矛盾。
她对贾宝玉的深情厚意更是无人能及,但最终却因为无法得到他的真爱而痛苦不已,最终以病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四、林黛玉的形象意义林黛玉的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她是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代表,她的悲情命运反映了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与限制。
她的文学才华和内心自由的追求则代表了女性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力量。
她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她是女性主义思想的象征。
五、结论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形象既是时代的产物,也具有现实的意义。
她的命运和情感世界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处境。
而她对美的追求和文学才华则代表了女性独立思考的力量。
林黛玉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形象,她的存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希望通过对林黛玉的评析,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并进一步思考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命运和价值。
文学名著赏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解读

文学名著赏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解读1. 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其中塑造了众多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形象。
而林黛玉作为其中一个重要角色之一,她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解读。
2. 林黛玉的基本背景林黛玉是贾宝玉亲近的表妹,身份尊贵而家境优渥,同时也是荣府中公主与贵妃之女。
她从小聪明灵动,才智出众,但性格敏感多情,常表现出忧愁和消沉的情绪。
3. 外貌和仪态林黛玉以其独特的外貌和仪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她有着白皙的肌肤、秀美的容颜和如柳叶般修长柔软的身材。
她通常穿着素雅、淡雅而质地轻盈的衣裳,并佩戴着精致的饰品。
她的眼睛清亮如水,常带着一丝忧郁。
4. 内在性格林黛玉的内心充满了敏感和矛盾。
她具有超凡的才情,善于诗词歌赋,并对艺术有很高的造诣。
然而,她也经常表现出消沉、忧愁、哀怨之情,甚至直接导致了她性命匆匆地离去。
她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真挚的情感和理想化的爱情。
5. 林黛玉与其他人物关系林黛玉与其他主要角色之间有复杂而深刻的关系。
她与贾宝玉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感情纠结,两人相互倾慕却又不能得到彼此。
她还与宝玉的妻子薛宝钗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出不同性格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6. 林黛玉形象意义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一个重要角色,不仅仅是一个个体人物形象,更代表了作者对女性群体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表达。
她对于家族的支持、对于爱情的追求以及自我价值的探索,都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意义。
7. 结论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在其所表现出的机智、敏感、独立以及对幸福追求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情感和命运的诗意描绘与思考。
通过深入解读林黛玉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文学名著,并且从中汲取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论林黛玉人物形象[内容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也是世界性的长篇小说名著,它那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而完美的艺术技巧,是中国小说史上任何一部名著所不可比拟的。
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由于家庭原因,遂长期寄居在贾府,她孤单一人,深感寄人篱下的屈辱地位,时“自矜自重,小心戒备”,养成“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孤标性格。
关键词:美,高洁,才华横溢,叛逆,悲剧.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伟大的作者曹雪芹怀着深深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
自从作品诞生一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神魂颠倒。
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她美丽而聪慧,虽然自小怯弱多病,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所谓"心较比干多一窍,病若西子胜三分"心灵纯真,坚执于感情与理想的追求."孤高自诩,目无下尘"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言行,常用比刀子还厉害的话语投向庸俗与虚伪,以至被周围的人认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在礼教森严,人际关系势力而冷酷的贾府中,她深感自己寄人篱下的屈辱地位,时时自矜自重,小心戒备,黑暗的环境,个性的压抑,她的内心蕴积着反抗的情绪,在蔑视权贵,渴望自由上午基础上,她被贾视为从来不讲混帐话的知己,他们由两小无猜而发展为真挚的爱情,黛玉把全部的热情与憧憬都寄托在这一爱情之中. 这爱情给她带来了更多的痛苦的眼泪.她追求的是执著,专一的爱情,薛的插入及金玉良缘的传说使她疑虑,忧郁.这爱情更给她添上一种难以痊愈的心病,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她无力抗挣,于是她不是愁眉就是长叹,落花于眼泪成为她悲苦命运的象征.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塑造的这么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却给不同的读者带来不同的看法,人们对她的误解也一直伴随着作品的诞生而存在着.我个人对林林黛玉是在充满同情的同时,对她的个性很欣赏的.尽管她并不是个完美的人,她显而易见的缺点虽然不能让别人轻易的接受.但也许正是她的不完美才带给我更多的震撼.她的悲剧命运就显得更深刻.她不仅美在外在,而且她高洁的品格,奇异的才学,叛逆的行为更让人叹服.所以令人扼腕的爱情悲剧也能不让人为之掬泪.一,美丽的外表。
林黛玉的美是不置可否的,在贾宝玉的眼里,她是神仙般人,“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一上来就让贾觉得在哪儿见过,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因为贾宝玉喜欢林黛玉,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才认为这个病怏怏的人美,那么在第二十六回,由于宝玉和王熙凤同时得病,惊动了所有的人,在这样的状况下,虽然是亲戚的薛藩,由于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社会,才见到了林黛玉,薛藩见林黛玉风流婉转,就酥倒在那里了.可想而知,别人见到了林黛玉也肯定会认为她美,因为如果说贾宝玉是个文雅的人,薛藩是个俗人。
那么这样一个雅俗共赏的大美人,又会有谁否认她美呢.。
”而且在第五回对太虚幻境中秦可卿的描写中,也间接提到黛玉的形容:“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何况在家里的小厮也说她“天上少有,地上无双”是个“多病西施”;薛府的嬷嬷见了,也说“天仙似的”“这般好模样”;这样一个绝色女人,会是叫很多人喜欢的吧.二,纯真善良的心灵。
林黛玉的外表美,她的心灵更美.很多人喜欢薛宝钗,觉得她雍容大度,美貌温柔.但就是这样的也个人,我却觉得她的深深的城府,是那么的让人害怕,在第二十七回里,宝钗因为扑蝶,误听到两小丫头的对话,是在讨论两个男性,这估计让深受封建礼教洗礼的薛会认为是男盗女娼.正是因为这样,为了避嫌,她竟使用"金蝉脱壳"嫁祸在林黛玉的身上,这样的事情,别说林黛玉不会去做,就是知道了,以她的性格也不会觉得是什么天大的事情.了不得当时就会说出来的。
林黛玉不仅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相反她对人坦率纯真,而且善良。
林黛玉向人们展示的本来性格是善良、率直、热情和胸怀坦荡。
贾宝玉因一进苦闷而戏写了一首偈,被黛玉看见了,觉得十分好笑,便连忙拿去和史湘云一起看,并不因湘云不久前曾当众说过她像台上的某个戏子,引起与宝玉的一场风波而记恨湘云;在栊翠庵品茶时,妙玉当着宝玉、宝钗之面说黛玉:“你这么个人,竟是个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黛玉一点也不介意;大观园里的诗社作诗,于此道不大当行的李纨作裁判,她常有意无意地把黛玉名列宝钗之后,尽管宝玉曾多次提出异议,黛玉本人却从不计较;由于经常与宝玉闹别扭,紫娟就此曾当面批评她:“宝玉有三分不是,姑娘到有七分不是。
”在这类问题上紫娟虽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黛玉却一点也不责怪她,虽然她不过是个丫头。
在这些方面,被人们目为小性儿、心胸狭隘的林黛玉,不是都表现得非常豁达和气度宽宏么?香菱要学诗,林黛玉毛遂自荐:“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既热情又谦虚。
在教诗过程中,先对她讲一般原理,后又指定并借给必读书,然后命题作诗,不合式的坚决打回头,直到满意为止,真正做到了她自诩的”诲人不倦“。
在贾府中,几曾见过这种真诚、热心的助人为乐的事情呢?何况香菱还不过是个半妾半婢的可怜人。
类似的情况还并不只此,当一个晚上蘅芜苑的一个老婆子提阗灯笼给黛玉送一包燕窝时,黛玉却能为她想到”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给个夜局,痛赌两场了”。
因而生怕耽误了她的时间,并送几百钱给她打酒吃,以度长夜。
在贾府里,又有谁曾如此细心体察并关心过这些比丫鬟们更微贱不幸的老婆子呢?而恰恰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到。
这件不大引人注意的小事,却足以说明林黛玉所独有的善良心灵。
第四十九回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
本为情敌,无嫌犹猜。
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素日待人,固然是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今”她又真心诚意的检查自己:“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放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还放下了自尊心。
倾诉这对宝钗的羡慕。
正是因为她处在风刀霜剑的包围之中,她才渴望温暖及光明,她那纯情的少女形象就深深的印入海,这种没有被封建礼教所玷污的纯真之情是那么难得。
这种没有任何虚伪,任何掩饰的纯洁的心,完全的裸露了出来。
如果她是个心里藏奸的人,我想她是不会说出来的,这样透明的话也只有心里纯净,容不得别人掩掩藏藏的林黛玉会说出来,根本就不会顾及别人会怎么看她。
她单纯,善良根本不会算计别人,也不会提防别人。
我们都知道薛姨妈对林黛玉根本就不是真的疼她。
但黛玉却真真实实的信任着薛姨妈。
她那么信任信任的薛姨妈,其实已经在无形之中知道她的所作所为,并且束缚了她的言行,但她却浑然不知。
在没有薛姨妈入住潇湘馆前,她和宝玉的亲密无间是众所周知的。
但薛姨妈入住潇湘馆后,此种情景就再也没有。
这些无不说明了她的纯真。
三,纯洁的爱情。
她对爱情也同样是纯洁而专一.在脂砚斋有这么一句话:"黛玉情情,宝玉情不情"是说她把情都用在所爱的人身上.她从不慕富贵,不谈“仕途经济”,她靠内在的品格、才华赢得爱情,使宝玉引以为知己。
而金钗、麒麟虽是身外之物,却代表着金钱、富贵。
这种靠钱权等身外之物换得婚姻是黛玉不服也不甘的,但她有没有能力来阻挡,所以她就把自己的挹郁不忿之意向宝发泻。
但这种发泄,正是这个贵族少女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
在第二十六回中,写黛玉看了《西厢记》受莺莺和张生爱情故事的影响,独自一人,情意绵绵,昏昏欲睡之际,低吟了莺莺思念张生而生烦闷心绪时的一句,她的这一声长叹:“每日家思睡昏昏”显然思念的是宝玉,但因为封建礼教的束缚,即使有反抗精神的黛玉,也很难一诉衷情,所以尽管她对宝玉一网情深,当宝玉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又把炽热的爱情火焰掩盖了起来。
她天天在心里想着宝玉。
在行动上注意着宝玉,看到宝玉去那个豁达随从,俊美的宝钗处,她就生气,然而真的宝玉向她表诉真情的时候,她又很生气,认为是拿她取笑,是供男人们消遣的,她甚至把宝玉最害怕的父亲搬出来,是故做姿态吗?不是,如果她不是真心的爱宝玉她也不会有这样的反映,正是因为她真心的爱宝玉,肯定也希望得到宝玉的爱,但宝玉以这样的玩笑话说出就不是表白,而是亵渎了爱,所以黛玉才会那么生气,真正深沉的爱都不会以玩笑来让人当真。
思想纯洁,对待爱情也一样纯洁的黛玉就这样自然地表现自己的灵性。
她爱宝玉,专一而用情,正因为如此,她才不喜欢宝玉的薄爱,对宝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是极其反感的。
她感情纯真,但却执著。
是一种深层的爱,宝玉被打,别人倒不怎么样,她倒先是眼睛哭肿,又冒着酷热去见宝玉。
这些都是她纯洁心灵的见证。
她崇高的爱情使她几死几生。
而当她坚守的精神之爱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
这种至诚至坚,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
这样的人品,如何不叫人动心。
四,旷世的才华。
林黛玉的人品是值得推崇的,而她的满腑才华更是叫人倾慕不已。
在第二十三回中,写宝黛二人共同读书,黛玉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就将十六出俱看完,不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
这种过目十行,且不是读过即忘的本事不是一般人能学会的。
在元春审亲中,她有心想创作一首压倒众人,却因为贾妃只命一匾一咏,不好违谕而随便创作了一首,就是这么随便一首五言律也是自然清丽。
她暗助宝玉,替他作一首《杏帘在望》,被元春指为前三首之冠。
在诗社中,她才诗敏捷,无论是《咏白海棠》还是《问菊》抑或是《葬花吟》都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
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构思和独持的感受和见解。
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
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
她的“柳絮词”,缠绵悱侧,优美感人,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
字字实在写已,抒发了她身世的漂泊与对爱情绝望的悲叹与愤慨。
她的“菊花诗”,连咏三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一举夺魁。
她的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而且写得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此外,像她的《桃花女儿行》、《秋窗风雨夕》、《题帕诗》和《五美吟》等。
都寄寓着深意,诗如其人,感人至深。
她的《葬花辞》,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比,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这位叛逆者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