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分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出名的人物之一,她的形象充满了浓厚的艺术色彩和诗意情感,成为了文学经典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1. 哀怨寂寞的情感
林黛玉的形象深深地打上了“哀怨寂寞”的烙印,她在一系列感情失落的事件中,表达了十分沉痛的情感。
在家境破败后,她的父母相继离世,使得她由富贵家庭陷入了悲惨的命运中。
在和贾宝玉的感情中,她同样经历了许多内心的波折,最终流离失所、病死在荒凉的草庵之中。
她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生难免遭遇挫折的伤痛,也一定程度上抒发了作者对人世奇冤的感叹。
2. 才情横溢的女子
林黛玉具有出众的才情和天赋,她写得一手好诗歌,还是《红楼梦》唯一一个会画画的女子。
她不仅具备多方面文艺才华,而且思辨独立、洞察深邃。
她的才情实为当时大家闺秀中的一股清流,也反映了现代人追求精彩人生的心态。
3. 现代女性意义
虽然林黛玉身在闺阁,但她的追求和表现实际上提前了许多现代女性的理念。
她在社会和家庭地位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照顾,但她却追求自己的价值和人格塑造。
她崇尚自由、平等和
正义,坚持自我,拒绝贾宝玉的过分照顾和爱护。
在《红楼梦》这个宏大的社会画卷中,她的形象成为了人性深层的反映,也为现代女性的崛起和解放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7篇】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7篇】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
下面山草香为大家整理了7篇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林黛玉人物分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篇一一、外型红楼梦第三回中曾描述林黛玉的外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除此之外,宝玉则有“神仙似的”又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颦儿才貌应世稀”等等之夸赞。
林黛玉的人物描绘在书中有着精妙的设定。
宝玉曾以‘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之句形容宝钗及黛玉两人,可见林黛玉之美以灵气为甚。
事实上,书中多次提及黛玉外貌之处皆证明黛玉脱俗的美貌并不比宝钗逊色。
宝玉中邪时,呆霸王薛蟠一见黛玉的婉转风流的落泪模样,便“酥倒在那里”。
二、性格黛玉忧愁多思,弱柳扶风,同时喜爱诗书,颇有咏絮之才,具有诗人的特质。
在大观园中,大多数人对黛玉的印象是多愁善感,伶牙俐齿且爱钻牛角尖。
黛玉曾因周瑞家的分送宫花一事使性子,更曾因与宝玉怄气而苦吟葬花词,宝黛二人间的争执与别扭也曾使贾母笑称二人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丫头小红曾言:“林姑娘嘴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
”可见黛玉并不如宝钗容易亲近,实则黛玉是一名心中充满不安全感的闺阁女子,也因而造就了她多虑心窄的性格。
黛玉多病纤弱,有着病西施的形象。
而她也好恶分明,蔑视功名权贵。
当贾宝玉送给她北静王所赠的一串名贵念珠时,反应极大,并说了一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虽然黛玉乍看之下不与人亲近,但黛玉其实是全书中少数拥有丰沛真挚感情的角色。
林黛玉情榜考语为‘情情’,意旨黛玉对于自身重视的人事能够全心的付出感情。
黛玉虽看起来忧愁多虑,不易与人亲近,但对于她所重视的人便会全然的真心对待。
《红楼梦》中的文学才女林黛玉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的文学才女林黛玉形象分析《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她的形象丰满而复杂,展现了作者曹雪芹对于女性形象的独特刻画。
本文将从七个方面对林黛玉的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林黛玉的外貌与特色林黛玉是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子,她有一双眼睛像水晶般明亮,皮肤白皙如玉,发丝黑亮如瀑布,身姿曼妙。
她的外貌特征非常典雅,给人一种文雅高贵的感觉。
然而,她的美丽也掩盖不住她内心的痛苦和哀愁。
林黛玉的性格与个性林黛玉是一个极富感情的女子,她非常敏感,善于触动她心中的琴弦。
她喜欢接触自然,热爱诗词歌赋,对文学有着极高的造诣。
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也因为太过于敏感,常常陷入情绪的波动中。
她有时候坚毅果敢,有时却脆弱敏感,这使她成为一个复杂而令人难以捉摸的人物。
林黛玉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林黛玉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她是贾府的宝贝儿女,因此从小就受到宠爱。
然而,她的家庭并不幸福,她的母亲早逝,父亲却对她无比冷漠。
由于这种家庭环境,林黛玉的性格渐渐变得孤独和消极。
她没有得到真正的家庭关爱,这使她对世间的痛苦和不公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有着一段深厚的感情。
他们从小长大,是表亲兼玩伴。
林黛玉对贾宝玉有着深深的情感依赖,他们之间有着无法言明的默契和情感交流。
然而,由于众多的外界因素,他们的爱情最终没有得到真正的结合。
这一段无法实现的爱情成为整个故事中最令人惋惜的一部分,也使林黛玉的形象更加复杂和迷人。
林黛玉的悲剧命运在整个故事中,林黛玉的命运可谓是悲剧。
她被迫接受父母的安排,与贾宝玉的结合最终无望。
她曾经是贾府的宠爱,却在贾府衰落之后被迫离开,生活在一些非常艰苦的环境中。
她承受了失去亲人、被人嫉妒和背叛的痛苦,最终在病痛中逝去。
她的悲剧命运使她成为整个小说中最受人同情和瞩目的角色之一。
林黛玉的艺术才华与情感表达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子,她擅长吟诗作对,喜欢写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解读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解读《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名著,其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形象。
她独特的性格和生活经历,让读者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她所代表的意义和人物角色。
本文将对林黛玉的形象作一详细的解读。
一、黛玉的故事黛玉本来是一个被宠爱的少女,出身豪门且生活安定。
然而,她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被迫家庭艰难,变得孤苦无依。
她是一个敏感的人,情感压力很大,常常感到忧郁和孤独。
在曹雪芹的笔下,她是一个高傲、多愁善感的人。
她对情感的需求很高,同时又因为内心的自由和真实,极难与人建立深层关系。
她经常感到无从发泄、愤怒和落寞的情绪。
二、黛玉的性格黛玉是一个善良、敏感的人。
她对于感受的深度和细腻程度常常让人感到惊艳。
作为一个豪门少女,她熟知礼仪,但是她不想摆出假面具。
她对现实不满,认为世俗的规则和生活方式只会让人变得更加虚假和自私。
因此,她尝试过逃离现实,寻求自己的真实,但并没有得到能够令自己满足的结果。
她的敏感同时也让她变得脆弱和沉迷于自己幻想的世界。
三、黛玉的人物意义林黛玉的形象代表了一个矛盾的人物类型。
她既带着孩子式的纯真,同时也蕴藏着成人后的忧愁和苦痛。
她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却发现生活中充满了约束。
她的性格与女性的传统角色不相符合,她的形象带有突破和革新的意义。
黛玉所遭遇的痛苦和沉重,代表了在封建礼教下女性的生活处境。
然而,黛玉又尝试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出路,代表了女性解放和自我探索的努力。
四、结论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她的形象凸显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矛盾和困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我、对理解现实的不懈探索。
她的形象依然在当今时代具有现实意义,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艺术。
[精品]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精品]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4163c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9.png)
[精品]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重要、最为典型的女性人物,她于小说开篇即登场亮相。
林黛玉的形象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关注,她的性格、命运以及心理变化都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对象。
那么,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将对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外表形象林黛玉是个十分美丽的女子,她的外貌描述在小说中体现得十分细腻生动。
她有如此之美,并非仅仅因为她的长相,更因为她的气质以及形体。
小说中形容她:“只见那娇俏婀娜,庭前月色如银,点缀着他那清神瘦削、窈窕身材,已自有好些媚于向日葵的地方了”。
这篇描写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性格特点林黛玉的性格非常复杂,极具特点。
放眼整个林家宅院,几乎没有人能够和她相比。
她非常聪明,头脑灵活。
她还非常敏感,常常能够洞察到别人的内心世界。
林黛玉不仅有很高的人情味儿,而且内心还包含了对宗族和国家的忧思。
她还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子,总是在逆境中勇敢的面对现实。
同时,她也是一个十分自卑的人,心思细腻,对别人的态度和言行会给她带来极大的影响。
三、命运轨迹林黛玉从小就是一个被宠爱的孩子,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她的命运开始发生变化。
她父亲生意失败后,家境逐渐走下坡路,这也让她的命运开始发生逆转。
她先被降职,后被罚在芙蓉山上成为日日夜夜的吹竹,最终因为长期忧愁而病死。
她的生命轨迹充满了坎坷,却仿佛映射了整个封建社会女性的命运。
四、心理变化林黛玉的心情犹如小说的风景画,时而如行云流水般清新悦目,时而如红杏出墙般热烈、难以自拔。
她的心情始终交织着爱、恨、嫉妒、忧愁。
尤其是对宝黛之间关系的看法扭曲了她的心态,她的“变幻莫测”、“忒矫情”、“心思歹劣”,让她的命运从根本上受到了影响。
综上所述,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经典的女性人物之一,她的丰富内涵在整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林黛玉性格复杂,心情多变,命运多舛,代表了封建社会女性的生命轨迹。
红楼梦林黛玉形象总结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林黛玉寄人篱下,因而什么事情都显得小心在意,唯恐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本来性格的外面有“小心眼”的一面。
林黛玉的“小心眼”谁都知道,可她“小心眼”的背后是坦诚的。
林黛玉和贾宝玉真是相爱,但她也面临着许多的压力。
她把薜宝钗、史湘云看成情敌,说话刻薄尖刻,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
如薜宝钗生病,贾宝玉去探望,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她来了,我就不来了。
”这样带刺的话,使薜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
然而率真的林黛玉在表露着自己缺点的同时,也向人们畅开了她纯真无邪的心扉。
在她的眼中,容不得半点微尘,但也不见前嫌。
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就锋芒毕露地相对。
但也就事论事,论过之后也丢在了一边,正是这种坦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不把她当外人。
有时候缺了她,大家都感到空虚寂寞。
她的灵魂是清澈的,“小心眼”、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瑕疵罢了。
在大观园里,她把薜宝钗当情敌,但后来又坦诚相见,结为姐妹,谱写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
她被薜宝钗的善意批评所感动,深情的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既太感谢激你,往日既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表面“小心眼”的林黛玉却能做到,再说小气是说不过去的。
林黛玉不仅在十二钗面前表现很宽容,就是丫环面前也不例外,丫环紫娟就曾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经常闹别扭的事批评林黛玉:“宝在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
”当然此类事情中,紫娟有许多不明就理的,但林黛玉也却一声也不责怪她。
在这些方面,被人们视之为“小心眼”,“行动爱恼人”的林黛玉表现得非常豁达和宽容。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当宝钗提出给她送燕窝时,林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4d696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3.png)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1.1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丰满、立体,具有鲜明的个性。
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聪明、机智、敏感、多情、矫情、孤傲、自卑、自尊心强等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善于诗词歌赋,是贾府中的才子佳人。
她又非常敏感,对周围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捕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情感变化。
林黛玉还具有多情的特点,她对待感情非常认真,一旦陷入爱情,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即使最后悲剧收场,也无怨无悔。
林黛玉的性格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缺点。
她矫情、孤傲,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总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使得她在人际关系上显得有些孤立,难以融入集体。
林黛玉还有着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她对自己的才华和美貌并不十分自信,总是担心自己会被别人取代。
这种自卑心理使她在面对感情问题时更加矛盾和无奈。
1.2 林黛玉的命运悲剧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的家庭背景原本优越,但因为家族的衰落而变得日益贫寒。
她的身世之谜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歧视和排挤。
虽然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赢得了贾宝玉的爱情,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悲惨的命运。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林黛玉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得不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去追求未知的未来。
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病逝于荒凉之地,结束了她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二、林黛玉与其他人物的关系2.1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林黛玉与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著名的一对情侣。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倾慕,最终相爱并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感情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一方面,他们深知彼此的感情真挚,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世俗的压迫和命运的无情打击。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受到了严重的考验。
最终,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也因病去世,他们的爱情未能走到最后。
2.2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友情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对著名情侣。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林黛玉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作品中最为复杂深刻的形象之一。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出生在贾府,从小与贾宝玉相互依恋,他们的感情被描写得十分纠缠复杂。
林黛玉以其聪明才智、独立坚强以及对命运抗争的精神而备受读者喜爱。
1. 外貌与特点林黛玉被描述为一个美丽、明眸皓齿,头发如乌云般漆黑而富有光泽的女子。
她身穿素雅简约的服装,因此显得清新脱俗。
除了外貌上的美丽特点外,林黛玉还具备着敏感和聪慧等内在特点。
2. 聪明才智尽管林黛玉并非男子身份,但她却拥有超越时代背景下大多数女性角色的异常聪明才智。
她不仅对文学艺术等知识有着深入的理解,还对人心和社会事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她能够以独特的角度看待世界,并表达出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文学家和艺术家,她在作品中承担着创作与审美的角色。
因此,她不仅具备智慧与领悟能力,还有一定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她对于诗词歌赋的创作和欣赏可以感受到她对于文学艺术极高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3. 独立坚强尽管林黛玉身处富贵之家,但她并没有被贾府的环境所束缚。
相反,她保持了自己独立坚强的性格。
无论是面对命运的挑战还是感情上的困扰,林黛玉都展现出了坚毅不屈的品质。
即使受到打击或遭受背叛,她也能够积极应对并寻找自我成长与超越。
4. 对命运抗争林黛玉的一生充满着命运的折磨与起伏。
她早年失去了母亲,后来也逐渐看清了贾府内部污浊与虚伪的一面。
这些经历让她对于现实世界有着深刻而痛苦的认识。
然而,林黛玉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尽管人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和不公平待遇,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证明她不屈服于命运。
她以自己纯真善良、敏感聪慧和高尚情操赢得了读者们的共鸣与尊重。
5. 反传统观念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时代先进思想的女性形象。
她拒绝被束缚于传统婚姻观念下,并保持了对自由爱情追求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分析广南县董堡乡中心学校陆杰《红楼梦》不知翻过多少遍,泪也不知洒了多少行,所有这些并不是对贾府这座大厦倾倒的感慨,同情与喟叹,那么“暗洒闲抛却为谁”呢?为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草本之身的病西施——林黛玉。
她是红楼梦的核心人物我喜欢她,爱恋她,因为她有稀世之美貌,有兰草之气质,有芙蓉之风骨,有纯美之爱情(尽管最终只是“镜花水月”),更主要的是缘于她是美与艺术的统一与象征。
一、林黛玉是一种悲剧美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在百花斗妍的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为什么独有林黛玉那样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呢?她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点,则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因为悲剧将美毁灭给人看。
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越壮美越动人。
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最悲者莫过于林黛玉之悲了。
(一)寄人篱下的悲剧林黛玉的悲剧,还在她出世之前,作者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恨来人间的。
这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
她生于没落贵族之家,而且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
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二)爱情婚姻的悲剧爱情,是多么光辉耀眼的字眼,多少人为它魂牵梦绕,多少人为它欢乐,多少人为它流泪,多少人为它如痴如狂,多少人为它轻掷了生命。
它就像一团烈火,燃烧着沉醉者。
爱情成了黛玉生活中的太阳,它给黛玉幽暗的内心带来了光和热。
可是,又有什么比爱情给她带来更多的不幸与痛苦!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爱情与淫乱原是常常不分的,所谓“万恶淫为首”的“淫”中,就包括着爱情。
其实,封建统治者正所“恶”的并不是淫乱,而是真正的爱情,也就是说纵容偷情,严禁爱情。
古代的夫妻之爱,仅仅是婚姻的附加物,爱与不爱,都只是男子的权利,根本用不着去征得女子的同意。
这种情爱完全排除在外的夫妻之爱,是只需婚姻,不需爱情。
而宝黛竟在这严酷的封建礼教夹缝中产生真挚的爱情。
在黛玉爱情生活中,她一面承爱着以贾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的百般阻挠和干涉,一面又经历着内心强烈思想矛盾的磨难。
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的林黛玉思想上不能不受着封建阶级的教养和熏陶,不能不在爱情上承受着痛苦和压力。
因此,她一方面本能地热烈希望贾宝玉向她诉衷肠;另一方面,在宝玉真的向她坦露爱情时,她又“气得说不出话来”,认为那是“胡说”,是“欺负”她。
因而在她和宝玉的爱情表现形式上常常呈现现出一处矛盾曲折或喜怒无常的状态。
当然,林黛玉的爱情终于还是突破了自己的封建意识继续向前发展了,而且最后在婚姻无望时决心以死来反抗,表现了极大的悲剧色彩。
二、黛玉捧心西子病态美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
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美的形象。
林黛玉是“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的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林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
作者已成功塑造了林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林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林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林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
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林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林黛玉已跃然纸上。
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
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三、林黛玉的聪慧美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
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
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一)心慧言巧美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个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
她的启蒙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
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她皆念“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
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
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
她的聪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是“一挥而就”。
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
一次,宝玉看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这时,“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
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宝玉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黛玉道“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瞧原来是个呆雁。
”宝钗道:“呆雁在哪里?我也瞧瞧。
”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
嘴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
这种机敏,这种讽剌与戏谑,只有黛玉才做得如此精纯而又天衣无缝。
大观园里有几张利害的“嘴”,如:凤姐的“嘴”,贾母的“嘴”,晴雯的“嘴”尤三姐和红玉的“嘴”;然而黛玉有一张更历害的“嘴”,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历害,凤姐等人的“嘴”与黛玉的“嘴”又有文野之分:凤姐多是“世俗取笑”;黛玉则显得典雅俊则。
正如薛宝钗所说:“黛玉这促狭嘴,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姐话,撮春要,删其敏,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言为心声,心慧则言巧。
(二)才华横溢美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曹雪芹的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好读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
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
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象力;大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等极不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特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
例如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鹘、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熬煎。
她的“柳絮词”,缠绵悱侧,优美感人,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字字实在写己,抒发了她身世的漂泊与对爱情绝望的悲叹与愤慨。
尤其她的“菊花诗”,连咏三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一举夺魁。
她的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而且写得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其中“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林傲世谐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等句,更写出了这位少女的高洁品格和痛苦灵魂。
此外,像她的《桃花女儿行》、《秋窗风雨夕》、《题帕诗》和《五美吟》等,都寓着深意,诗如其人,感人至深。
富有诗人气质,并且被诗化的林黛玉,诗魂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
四、黛玉的多重性格美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中心的人物形象。
作为“木石前缘”中与“美玉无瑕”相对的“阆苑仙苑”,林黛玉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甚至是不少梦绕魂牵的对象。
她在众人心中历来是位自尊,敏感、尖刻,孤傲,脆弱,令人感到有些难以接近的少女,但是这种看法是有偏颇的,林黛玉其实是个既有自尊又懂得尊重他人,既敏感又笃实,既尖刻双宽厚,既孤傲又谦逊的可爱可敬的少女。
(一)既尊重自我,又尊重别人林黛玉是很自尊的,这反映在各个方面。
她一进荣国府,便想起母亲的遗言:“外祖母与别家不同”。
因此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但这不是出于意欲谨小慎微地做人,而是出于“恐被人耻笑了去”。
周瑞家的送花,她首先想的不是宫花的“新巧”,而想是否别人“挑剩下的”。
更有甚者,有一次,她去扣怡红院的门,刚与碧痕拌了嘴的晴雯对宝钗“有事没事,跑来坐着”,正没好气,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谁知她一听,竟然立刻在心里唤起了这样的想法:“如今父母双亡,无人依靠……”是的,林黛玉从身份上说,虽是位小姐,从经济上说,却是个寄人篱下的孤女。
她之所以没掉到使女队里去,是由于比香菱多了个贾母。
只是这条纤弱的血缘带,把好高高地挂在小姐的地位上。
因此,她的惟恐人们对她怀着歧视或轻薄,正反映了她不屑于把贾府的施舍当作自己的幸福。
可见,她的尊重自我,实际上是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
然而,当她感到别人尊重她时,她也尊重别人。
这集中地反映为她能够接受紫鹃的责备与对香菱的学诗有求必应。
林黛玉与宝玉吵,紫鹃对她说:“宝石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
林黛玉并不认为紫鹃是丫头,这种当面责备,有伤自己的尊严,她总是默默接受紫鹃的意见,她与紫鹃名虽主仆,却情同手足;因为她知紫鹃是出于真心的关怀。
香菱住进蘅芜先院与宝钗作伴,满心满意只想作诗。
求宝钗教她,而宝钗认为:一个婢妾,与我作伴住进大观院,已够不错了,还想作诗!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
香菱去求黛玉,黛玉满口答应,并可以说是“诲人不倦”一点也不认为收婢妾作门生,这有损自己的尊严。
从中,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林黛玉与紫鹃和香菱关系比较平等相待,这正反映了她对紫鹃和香菱的尊重。
(二)既敏感又笃实林黛玉的敏感有时似乎近于多疑,这从“送宫花”等情节便很清楚。
宫花是薛姨妈让送的,周瑞家的从梨香院出来,顺路走到哪送哪,可林黛玉却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