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分析性格分析高中语文
林黛玉的人格特征

林黛玉的人格特征林黛玉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她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和深刻的内心世界。
下面将介绍林黛玉的几个主要人格特征:1. 敏感而多愁善感林黛玉是一个十分敏感的人,对于自己的情感和他人的反应都可以敏锐地捕捉到。
她经常陷入情绪波动之中,对于生活中的不如意、人际关系的复杂等问题感到痛苦和困惑。
她对自己的感情和友情都非常珍视,容易因为情感的纠葛而陷入忧伤之中。
2. 独立而自负林黛玉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她拥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她注重自己的感受和内心的真实,不愿随波逐流,追求个人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她对自己的才华和美貌有一定的自负,但同时也因此容易受到他人的误解和攻击。
3. 忧郁而浪漫林黛玉内心深处充满了忧郁和浪漫情怀。
她对于人生的苦难和无常有着深刻的认识,常常表现出一种对世俗世界的厌倦与对纯净美好的向往。
她热爱自然,喜欢诗词歌赋,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她的忧郁与浪漫情怀使她成为小说中最具艺术气质的人物之一。
4. 善良而脆弱林黛玉是一个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
她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对待家人和朋友都非常真诚。
然而,她的善良也使她容易受伤和受到他人的伤害。
她的内心脆弱,常常在复杂的社交环境中感到困惑和无力应对。
她对于人际关系的误解和破裂常常让她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5. 独特而矛盾林黛玉是一个极富个性的角色,她的人格特征中存在着很多矛盾之处。
她既是一个感性的女子,又有着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个性;她既是一个温柔善良的人,又有着坚强和倔强的一面。
她的独特和矛盾使得她成为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总而言之,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具有多种复杂的人格特征。
她的敏感、独立、忧郁、善良和矛盾等特点使得她成为小说中一个深具魅力、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
红楼梦人物分析林黛玉800

红楼梦人物分析林黛玉一、林黛玉的背景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府的亲戚。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因嫁入荣府而过世,黛玉从小生活在荣府,与贾府的人有着亲密的关系。
她天生聪慧,文学才华出众,与众不同的性格也为她赢得了众多的喜爱和关注。
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1. 敏感脆弱黛玉的性格多愁善感,十分敏感脆弱。
她对世间的冷暖、善恶都有敏锐的感觉,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情绪波动。
她对自己和别人的命运都充满了担忧和忧虑,常常为他人的痛苦而伤心难过。
2. 独立意识尽管黛玉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中,但她对女性的地位有着独立的意识。
她不愿意受到束缚,渴望自由自在地生活。
她对那些只会逢迎讨好的女子感到厌恶,她希望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3. 情感丰富黛玉的情感丰富而复杂,她对爱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追求。
她对贾宝玉的情感是纯粹的,她深深地爱着他,但又感到无尽的痛苦和无奈。
她对待友情也非常真挚,与宝玉的好友袭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4. 文学才华黛玉天生的文学才华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赞赏和关注。
她能够写出让人动容的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她的文学创作才华在贾府中独树一帜,使她成为了许多人学习和追随的对象。
三、林黛玉的命运林黛玉的命运非常坎坷。
早年失去了母亲的她,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呵护,使得她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她的亲情和爱情皆未能得到满足,深受伤害而痛苦。
最终,她因为失恋和生病而离开人世,给读者留下了一段悲伤而动人的回忆。
四、林黛玉的意义林黛玉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不仅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整个作品的象征之一。
她代表了许多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受到的束缚和压抑,她向读者揭示了女性的苦闷和无奈。
通过黛玉这个角色,作者曹雪芹呈现了他对于封建家族衰落的深刻思考和悲愤。
黛玉的个性复杂而矛盾,她不仅代表了女性的脆弱和无助,也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才华。
她的悲剧也反映出封建家族的缺陷和剥削。
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林黛玉人物特点及性格分析

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林黛玉人物特点及性格分析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常考知识点林黛玉人物特点及性格分析,感谢您的阅读!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
由于生活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做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
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像鸟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
所以,林黛玉突出的性格特征是多愁善感,多疑任性。
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什么常常便泪道不干的。
这个性格特征,反映叛逆者同封建主义抗争与苦斗的艰难,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不幸。
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
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世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
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尘埃。
她无视温柔敦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
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进行揭露和嘲讽。
我们常说,黛玉是多疑任性的。
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
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她才华横溢,写诗作赋不让须眉。
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
她蔑视封建礼教,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账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己。
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
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
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
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不渝。
(完整版)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

宝黛初会
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黛玉
一见到宝玉就感到:“好生奇怪, 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 何等眼 熟到如此?”宝玉看了黛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虽 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两人初会 就产生了一种互相熟识的心灵感应。 作者这样写, 一方面是来自 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 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3.两首《西江月》:
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
⑴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生活“潦倒不通世务”,却钟情于 女孩子,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 “行 为偏僻”,常常“有天无日”地批驳不合理的现象,讽刺那些热 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 “国贼禄鬼之流”,反对“男尊 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 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怕读” 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具有莫大权威的《四书》之类的“文 章”,却对《西厢记》 《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的书视 如珍宝,这些都与传统道德背道而驰。可见“顽劣”“乖张”─ ─叛逆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三课时
一、分析人物性格
一、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 兄弟扶持, 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 才去都中投奔外家, 依傍外祖 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 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 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 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 地疼她, 宝贝儿似的待她, 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 待人处事始终 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4d696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3.png)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1.1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丰满、立体,具有鲜明的个性。
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聪明、机智、敏感、多情、矫情、孤傲、自卑、自尊心强等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善于诗词歌赋,是贾府中的才子佳人。
她又非常敏感,对周围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捕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情感变化。
林黛玉还具有多情的特点,她对待感情非常认真,一旦陷入爱情,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即使最后悲剧收场,也无怨无悔。
林黛玉的性格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缺点。
她矫情、孤傲,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总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使得她在人际关系上显得有些孤立,难以融入集体。
林黛玉还有着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她对自己的才华和美貌并不十分自信,总是担心自己会被别人取代。
这种自卑心理使她在面对感情问题时更加矛盾和无奈。
1.2 林黛玉的命运悲剧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的家庭背景原本优越,但因为家族的衰落而变得日益贫寒。
她的身世之谜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歧视和排挤。
虽然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赢得了贾宝玉的爱情,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悲惨的命运。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林黛玉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得不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去追求未知的未来。
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病逝于荒凉之地,结束了她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二、林黛玉与其他人物的关系2.1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林黛玉与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著名的一对情侣。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倾慕,最终相爱并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感情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一方面,他们深知彼此的感情真挚,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世俗的压迫和命运的无情打击。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受到了严重的考验。
最终,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也因病去世,他们的爱情未能走到最后。
2.2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友情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对著名情侣。
红楼梦人物解析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解析林黛玉一、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也是贾府的一员。
黛玉的性格极为独立,她聪明、敏感,才情出众,并且有着非常敏锐的感受力。
她是一个充满悲伤的人物,身上常常笼罩着一种忧郁的氛围。
二、林黛玉的外貌特征黛玉的外貌被形容为“肌肤超凡脱俗,丰姿俊逸”。
她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微微上挑的眉毛,鹅蛋脸上洋溢着离奇的神采。
她的嘴唇红润,细腻如玉,她柔美、秀逸的仪态使其更显得与众不同。
三、林黛玉的性格特点黛玉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多愁善感的人。
她对生活中的琐事和不公平的待遇有着强烈的反应,并常常沉浸在悲伤和忧郁之中。
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常常通过写诗来诉说内心的苦闷和忧伤。
她对贾宝玉情深意重,但是她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能为力,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命运摆弄的可怜人。
黛玉的聪明才智也不容忽视。
她对诗词歌赋有着深厚的造诣,并且在剧中多次以自己出色的才华和智慧为众人解决难题。
她表现出了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洞察力,犀利的论调常常让人叹为观止。
四、林黛玉的命运黛玉的命运可谓是悲惨的。
由于贾府的衰落,加上她自身的身世和心理问题,她的命运注定了有一个不幸的结局。
她在家族中备受冷落,并且因为贾宝玉与其他女性有所交往而感到伤心和难过。
她不愿意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她更愿意将自己从尘世隐退,追求心灵的自由。
五、林黛玉对于红楼梦的意义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她的形象和命运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和社会压迫。
她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林黛玉的形象深深地刻画在读者的心中,她的忧郁和敏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和同情。
她的才情和智慧给人留下了深刻而难以磨灭的印象。
她的命运使人唏嘘不已,更引发了人们对人生的悲凉和虚无的思考。
总而言之,林黛玉是一位充满忧郁和才华的女子,她的形象和命运对于我们理解《红楼梦》和封建社会的女性命运有着重要的意义。
她的形象永远地烙印在读者的记忆中,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经典和动人的形象之一。
红楼梦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林黛玉的性格特点红楼梦林黛玉的性格特点看过红楼梦想必都听过林黛玉的名字,从这名字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温柔的,善良的,知书达理的,可这是全部吗?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这位女子吧。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林黛玉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还有些叛逆。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
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
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
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气质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地苛求了。
这些姐妹们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
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
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
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林黛玉可谓是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
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
这种猜疑结果,常常一方面伤害自己,另一方面又伤害自己的心上人。
这类性格就是心理学家定义的内向型性格。
其心理特点上往往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她们的行为孤僻,寡言,但又常为一些别人认为薇不足道的事情而动感情。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性格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性格分析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以其独特的性格特点深深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林黛玉的性格是内向、敏感、细心、聪明、绝顶,并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首先,林黛玉被描述为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
她通常表现出安静、内敛的特点,不太善于交际和表达自己。
在处理感情问题时,林黛玉常常显得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对自己的感情和人际关系缺乏信心。
其次,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和细心。
她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捉到微妙的情感变化和细节。
这种敏感的性格使她在与人交往中能够体察到对方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但同时也让她容易受到伤害。
第三,林黛玉绝顶聪明且悟性极强。
她是贾府中最为才情出众的女子之一,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同时,她对人情世故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常常以独特的见解和智慧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最后,林黛玉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她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动情,对于悲伤和欢乐的表达都十分强烈。
这种情绪敏感性使她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但也让她容易受到情感的困扰和伤害。
总的来说,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内向、敏感、细心、聪明和情绪易感性。
这些特点在《红楼梦》中被生动地描绘出来,使得林黛玉成为了一个极具魅力和深度的文学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人物分析和性格分析这本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典型性,如王熙凤的泼辣歹毒,薛宝钗的圆滑世故、贾探春的自尊独立等,都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其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也以多愁善感的形象进入到了读者心中。
很多人可能对于林黛玉的尖酸刻薄、悲秋伤夏感到不满,但也有许多的人欣赏林黛玉的坦诚豁达、敢爱敢恨的性格。
每个人对于人物理解不同,看法自然也不尽相同,而且林黛玉是一个矛盾体,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摇摆不定,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性格特点。
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林黛玉的充满悲欢离合的一生:先从整体上认识林黛玉,从而在接下来更好的理解她的悲欢离合。
想起林黛玉,最先想到的是"才女"二字,这是名副其实的,她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
在贾元春回家省亲时,林黛玉的诗词脱颖而出,可见其是才华出众的,又譬如办诗社,多首诗词拔得头筹,诗词内容让人折服,又像那《葬花吟》,写的缠绵悱恻,动人心魄,这些无一不显示着林黛玉的才华。
而才女这个词,自古至今带有着些许悲剧色彩,如宋代李清照,一生颠沛流离,伤春悲秋,又如张爱玲,一生都在追寻爱情,最后香消玉殒之时却落得个无人陪伴。
林黛玉也不例外,身上带着浓厚的悲情色彩,少小离家,无人为其婚姻大事做主,因为性格较为坦诚直率、说话直接也不算得人心,而且较为敏感,如果有些风吹草动会悲观多想,心情郁郁,虽与贾宝玉真心相爱,却又受着封建礼教和金玉良缘的束缚而未得善终,最终泪竭而香消玉殒。
林黛玉的一生,不能尽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悲剧,但其中的大部分也是浸泡在悲剧中的。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自诞生以来褒贬不一。
有人会说她太过小气,许多事情都斤斤计较,且言辞犀利、尖酸刻薄,这些说辞是不能完全否定的,但可以一分为二的看待她的行为。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一种天真的表现,因为她待人真诚,所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虽言辞直接,却道出了本质,小说中有些人物会抱怨她说话太过刻薄,却没有说她说的内容是错的。
她的坦诚是值得赞赏的,有什么事情都会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她的心情,不会像城府颇深的人那样把自己的心思藏起来,说与做的行为截然不同。
喜欢林黛玉,不仅是因为她身上的悲情色彩太过浓厚,让人不自觉想去靠近分析,也是因为她敢爱敢恨,敢于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态度,敢于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的爱情的性格特点。
一、林黛玉的离别:命运无常、不由人林黛玉的出场就是离别,这暗示了她悲剧的命运,在此次分析中也将林黛玉的离别放在第一位论述。
开始是离别,结局也是离别,她的短短一生,是有过多次的离别,这也是她自带悲剧光环的原因之一。
在林黛玉初次登场时,她的父亲林如海言:"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一句话,道出了林黛玉的当时处境,且也道出了她的离别情境,母亲病逝,是为一离别;父亲年老,无力抚养,将其送走,是为二离别。
林黛玉小小年纪便要离开父亲投奔亲戚仰人鼻息,使得读者在开始就给林黛玉冠以悲剧,而这一次的离别,也正应了命不由人,一场病使得母亲故去,无力回天,林黛玉不得不面对生离死别这一事实,而父亲年迈,也是有心无力,无法养育这个幼女,即便林黛玉再不愿意也只能屈从。
这一次的离别可以说是命运作弄,作为人是不可改变的。
林黛玉的泪竭焚稿的场面是林黛玉的最后一次离别,身边只有贴身丫鬟和李纨照顾,周围冷清孤寂,形成对比的是旁边的怡红院热闹非凡,林黛玉的爱情托付者贾宝玉正与别人行成婚大礼。
昔日怜惜她的人也冷落了她,即便她即将要与众人天人永隔,众人也不知晓,最终只有探春、李纨和紫鹃伴在身旁,不久之后就离世了。
这一次的离别,不再是别人离开她,而是她离开别人,也是这一次的离别最让她悲愤,旁人不再顾忌她的感受,以前对她疼爱有加的外祖母、婶娘等也渐渐与她离了心,连她的爱情也背叛了她,娶别人为妻,这对她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也加速了她的死亡。
这一次的离别是身体使然,同时也有命运作祟,封建礼教容不下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他们生活的朝代不可能让他们得一个好结果,所以林黛玉的伤心而逝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林黛玉以离别做开场,又以离别退场,每次都饱含了辛酸与无奈,而首尾呼应,也印证了林黛玉的悲情色彩。
她的离别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庸俗,这个时代容不下一个自由的灵魂,也不允许她的反抗,所以每一次的离别都与封建礼教造成的命运有关。
二、林黛玉的聚合:分分合合,分则有合"天下无有不散筵席"但这散都是以团聚为前提的,分分合合总是相辅相成,这是人生的一个过程。
对于林黛玉这一生,最大的合莫过于进入荣国府,与外祖母、舅舅等亲人的团聚、与一众姐妹的相处及与宝玉的相知相识。
与外祖母等亲戚的相聚,对于林黛玉来说是利大于弊。
其一,是在物质生活方面。
在书中曾这样形容:"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由此可以看看出当时的贾府是富贵非常的,虽然林黛玉的父亲也是为官一方,家庭也较为富裕,但如果与贾府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不可相提并论的,所以林黛玉投奔到贾府在物质方面是更上一层楼,会使林黛玉接触更多新鲜的事物,有更丰富的经历,对她的成长有更大的帮助;其二,是在精神方面。
林黛玉幼年丧母,其悲痛自是不言而喻的,且作为一个姑娘在闺阁中一向是与母亲作伴的,母亲可以教导女儿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可以增添生活中的乐趣,所以当母亲离去后这一切都成为空谈,即便有父亲在身边也无法弥补心中的寂寥,而到了荣国府中,贾母因为林黛玉母亲的缘故对其宠爱有加,从小将林黛玉养在身边,教导她各个方面的东西,也有舅母等人在旁指导,弥补了林黛玉没有母亲陪伴左右的一定感情缺失,且姐妹众多,可以在一起玩耍,是有些生活乐趣的。
在人类的生命历程中,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许多名篇都在描写爱情,如中国古代的《孔雀东南飞》、《西厢记》、《牡丹亭》等,又如国外的《荆棘鸟》、《简爱》、《呼啸山庄》等,都在描述着爱情的无畏与坚贞。
在《红楼梦》中,也是以宝黛之间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全文的,这也是林黛玉生命中最大的合,因为与宝玉的相识相恋,使得黛玉的生活焕发生机,快乐有之,悲伤有之,嫉妒有之,满足有之,因为有了贾宝玉,林黛玉才品尝到了百般滋味。
从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中能看出林黛玉在某种程度上是为贾宝玉而生的,要用一生的眼泪偿恩情,即便林黛玉最后含恨而终,但不能否认的是她的一生中因为与贾宝玉相聚才活得像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
林黛玉与贾宝玉,自小便在一个桌上吃饭,在一张床上睡觉,从友情过渡到爱情是一个时间问题,他们俩的深厚情谊在你来我往中渐渐形成,而且贾宝玉与林黛玉在精神上是相通的,他们对于封建礼教都有反抗精神,对于仕途的观点也是相差不多的,都不认为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所作为,所以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相处会那么自然。
林黛玉在临死之前还在叫宝玉的名字,可见这份爱情在林黛玉的生命中是占着重要地位的。
三、林黛玉的欢乐:以幽默面对众人提起林黛玉,大家会不约而同的给她贴上爱哭的标签,离家会哭、相聚会哭、生气会哭、无人时也会默默的哭,这样往往会使大家忘了林黛玉其实也是有幽默搞笑的一面的。
譬如在书中有这样一段,史湘云道:"二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一理儿。
"林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闹你'幺爱三四五'了。
"一句"爱哥哥"看出林黛玉是思维迅速、口齿聪颖的,言辞是诙谐中带有些许讽刺,令人啼笑皆非。
同时她的幽默也带有一定的经典性,就像这个"爱哥哥",不仅成为了她们姐妹群体中的风行语,也成了史湘云人物形象的一个标签。
刘姥姥进大观园在红楼梦中是一个经典性的片段,提起《红楼梦》许多读者都会想到刘姥姥,而书中的一些搞笑片段也是出自其中,像是刘姥姥在饭桌上讲的那些令大家捧腹大笑的农家乐事,又像是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等。
在这些搞笑片段中,林黛玉也是有过锦上添花的,如书中《村姥姥是信口开合,情哥哥偏寻根究底》中刘姥姥讲一个小姑娘抽柴火的故事,贾宝玉听得极有兴致,还想让老太太饮雪作诗加以助兴,林黛玉忙笑道:"咱们雪下吟诗?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
"一句话结合了刘姥姥讲的趣事而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可见林黛玉还是很有幽默功底的。
林黛玉在书中的形象是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这在她的幽默中也有所体现。
换句话说,就是她的幽默是有智慧可言的。
如果说起幽默,大家可能第一个想起的会是王熙凤,时常会逗得大家乐呵呵的,但王熙凤的幽默是较为肤浅的,只能得大家一时的笑,却不值得推敲。
相比而言,林黛玉的幽默就充满智慧了,在林黛玉将刘姥姥比"蝗母虫"时,宝钗赞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
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世俗取笑。
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起来,一句是一句。
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从薛宝钗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林黛玉将她饱读的诗书也用到了她的玩笑话中,她的幽默是其智慧的代言,幽默诙谐却不落俗套,这样也使得林黛玉的形象更加的立体饱满。
细细的品读《红楼梦》,会发现林黛玉虽然悲伤居多,但也不乏有许多笑的时光,原文中是有许多"笑道"片段的,林黛玉拿"母蝗虫"比刘姥姥,拿"呆雁"比贾宝玉,取笑贾宝玉要当多少次和尚,成立诗社时探春说她是"蕉下客",她也以牵他做肉脯子等玩笑话盖过去,她的悲情大多是在她独自一人时呈现出来的,或者以心理活动表现出来,在与众人相处时,她大多会以搞笑幽默来表达自己,这样更能展现出林黛玉的仁慈、纯粹,也更能让读者心疼她。
这样以乐衬悲,更能塑造其人前笑语、泪中独行的经典形象。
四、林黛玉的悲剧:命运与性格使然林黛玉的一生,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悲剧"二字最为恰当。
她的存在是为了报恩,要用一生的眼泪去偿还恩情,而最后会泪竭而死,所以她的出生大部分都是在哭中度过,所以以悲剧形容是适合的。
她的悲剧造成的原因之一是她的性格。
林黛玉的性格的特点之一是敏感,她在较小的时候就离家投奔亲戚,会有寄人篱下之感,感觉自己是无依无靠的,所以关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会格外看重,如果别人表现的稍微怠慢一点,林黛玉就会想到自己的身世,认为他们是在看不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