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浅析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出名的人物之一,她的形象充满了浓厚的艺术色彩和诗意情感,成为了文学经典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1. 哀怨寂寞的情感
林黛玉的形象深深地打上了“哀怨寂寞”的烙印,她在一系列感情失落的事件中,表达了十分沉痛的情感。
在家境破败后,她的父母相继离世,使得她由富贵家庭陷入了悲惨的命运中。
在和贾宝玉的感情中,她同样经历了许多内心的波折,最终流离失所、病死在荒凉的草庵之中。
她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生难免遭遇挫折的伤痛,也一定程度上抒发了作者对人世奇冤的感叹。
2. 才情横溢的女子
林黛玉具有出众的才情和天赋,她写得一手好诗歌,还是《红楼梦》唯一一个会画画的女子。
她不仅具备多方面文艺才华,而且思辨独立、洞察深邃。
她的才情实为当时大家闺秀中的一股清流,也反映了现代人追求精彩人生的心态。
3. 现代女性意义
虽然林黛玉身在闺阁,但她的追求和表现实际上提前了许多现代女性的理念。
她在社会和家庭地位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照顾,但她却追求自己的价值和人格塑造。
她崇尚自由、平等和
正义,坚持自我,拒绝贾宝玉的过分照顾和爱护。
在《红楼梦》这个宏大的社会画卷中,她的形象成为了人性深层的反映,也为现代女性的崛起和解放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7篇】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7篇】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
下面山草香为大家整理了7篇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林黛玉人物分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篇一一、外型红楼梦第三回中曾描述林黛玉的外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除此之外,宝玉则有“神仙似的”又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颦儿才貌应世稀”等等之夸赞。
林黛玉的人物描绘在书中有着精妙的设定。
宝玉曾以‘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之句形容宝钗及黛玉两人,可见林黛玉之美以灵气为甚。
事实上,书中多次提及黛玉外貌之处皆证明黛玉脱俗的美貌并不比宝钗逊色。
宝玉中邪时,呆霸王薛蟠一见黛玉的婉转风流的落泪模样,便“酥倒在那里”。
二、性格黛玉忧愁多思,弱柳扶风,同时喜爱诗书,颇有咏絮之才,具有诗人的特质。
在大观园中,大多数人对黛玉的印象是多愁善感,伶牙俐齿且爱钻牛角尖。
黛玉曾因周瑞家的分送宫花一事使性子,更曾因与宝玉怄气而苦吟葬花词,宝黛二人间的争执与别扭也曾使贾母笑称二人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丫头小红曾言:“林姑娘嘴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
”可见黛玉并不如宝钗容易亲近,实则黛玉是一名心中充满不安全感的闺阁女子,也因而造就了她多虑心窄的性格。
黛玉多病纤弱,有着病西施的形象。
而她也好恶分明,蔑视功名权贵。
当贾宝玉送给她北静王所赠的一串名贵念珠时,反应极大,并说了一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虽然黛玉乍看之下不与人亲近,但黛玉其实是全书中少数拥有丰沛真挚感情的角色。
林黛玉情榜考语为‘情情’,意旨黛玉对于自身重视的人事能够全心的付出感情。
黛玉虽看起来忧愁多虑,不易与人亲近,但对于她所重视的人便会全然的真心对待。
[精品]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
![[精品]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4163c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9.png)
[精品]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重要、最为典型的女性人物,她于小说开篇即登场亮相。
林黛玉的形象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关注,她的性格、命运以及心理变化都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对象。
那么,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将对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外表形象林黛玉是个十分美丽的女子,她的外貌描述在小说中体现得十分细腻生动。
她有如此之美,并非仅仅因为她的长相,更因为她的气质以及形体。
小说中形容她:“只见那娇俏婀娜,庭前月色如银,点缀着他那清神瘦削、窈窕身材,已自有好些媚于向日葵的地方了”。
这篇描写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性格特点林黛玉的性格非常复杂,极具特点。
放眼整个林家宅院,几乎没有人能够和她相比。
她非常聪明,头脑灵活。
她还非常敏感,常常能够洞察到别人的内心世界。
林黛玉不仅有很高的人情味儿,而且内心还包含了对宗族和国家的忧思。
她还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子,总是在逆境中勇敢的面对现实。
同时,她也是一个十分自卑的人,心思细腻,对别人的态度和言行会给她带来极大的影响。
三、命运轨迹林黛玉从小就是一个被宠爱的孩子,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她的命运开始发生变化。
她父亲生意失败后,家境逐渐走下坡路,这也让她的命运开始发生逆转。
她先被降职,后被罚在芙蓉山上成为日日夜夜的吹竹,最终因为长期忧愁而病死。
她的生命轨迹充满了坎坷,却仿佛映射了整个封建社会女性的命运。
四、心理变化林黛玉的心情犹如小说的风景画,时而如行云流水般清新悦目,时而如红杏出墙般热烈、难以自拔。
她的心情始终交织着爱、恨、嫉妒、忧愁。
尤其是对宝黛之间关系的看法扭曲了她的心态,她的“变幻莫测”、“忒矫情”、“心思歹劣”,让她的命运从根本上受到了影响。
综上所述,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经典的女性人物之一,她的丰富内涵在整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林黛玉性格复杂,心情多变,命运多舛,代表了封建社会女性的生命轨迹。
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

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红楼梦》有着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十二金钗为其代表,其中又以黛玉最为痴情,黛玉的美丽多情,以及一追求自由爱情的真心,自古以来,多少读者为之凄婉动容,哀叹连连。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人物评价林黛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黛玉的人物特征1、多愁善感林黛玉,一字颦颦,别号潇湘妃子,这一字一号正说明了黛玉「蹙眉」的神态以及爱哭的性情。
林黛玉的性格是忧愁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黛玉初到贾府时,给宝玉的印象,由此即显现出黛玉整日凝眉的忧愁形态,所以当时宝玉送她的「颦颦」字号可说是恰至妙极。
的确,黛玉是忧郁的,多愁善感的,而她对身世的飘零无依感正是造成她如此的主因,她时常独自一人思念双亲,孤芳自怜,二十七回的《葬花词》中,她曾道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来表达寄人篱下孤苦伶仃之感,她藉由花儿受到风摧雨残,映照出自己有如风刀霜剑逼迫的凄境。
而六十七回的「见土仪颦卿思故里」又见黛玉睹物伤情,思念逝去的双亲:「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想到这里,不觉的又伤起心来了。
」黛玉也因为幼年即遭受离丧,所以诗作多有伤悼双亲的哀叹,在七十回中宝玉何以能断定桃花词乃黛玉之作,就是因为「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于同一回中,黛玉也曾作「漂泊亦如人命运」,由此喻指自己的一生,就像那漂泊的柳絮一般,无依无靠。
这在在都写出了黛玉失怙失恃、凄惋哀愁的命运。
黛玉的多愁善感并不仅仅只为身世不幸,面对花草树木时,她亦有着一份感伤,比如遇见花儿凋谢、落花逝水等景物,则又会使多情的黛玉沈溺于哀感之中,感叹不已,二十八回中即有一段叙述:「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
」由此可看出,面对万物的消散、生命的短暂,黛玉能够细腻地体会它们的命运,独自一人悄然掩埋落花,一行泪一行歌地唱出愁绪满腔的悲曲:「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令人心醉神摇的千古名句。
红楼梦林黛玉形象总结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林黛玉主要性格特征类型(1)林黛玉小气纯真的性格特征林黛玉寄人篱下,因而什么事情都显得小心在意,唯恐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本来性格的外面有“小心眼”的一面。
林黛玉的“小心眼”谁都知道,可她“小心眼”的背后是坦诚的。
林黛玉和贾宝玉真是相爱,但她也面临着许多的压力。
她把薜宝钗、史湘云看成情敌,说话刻薄尖刻,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
如薜宝钗生病,贾宝玉去探望,本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她来了,我就不来了。
”这样带刺的话,使薜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
然而率真的林黛玉在表露着自己缺点的同时,也向人们畅开了她纯真无邪的心扉。
在她的眼中,容不得半点微尘,但也不见前嫌。
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就锋芒毕露地相对。
但也就事论事,论过之后也丢在了一边,正是这种坦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不把她当外人。
有时候缺了她,大家都感到空虚寂寞。
她的灵魂是清澈的,“小心眼”、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瑕疵罢了。
在大观园里,她把薜宝钗当情敌,但后来又坦诚相见,结为姐妹,谱写了友情中最动人的篇章。
她被薜宝钗的善意批评所感动,深情的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既太感谢激你,往日既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表面“小心眼”的林黛玉却能做到,再说小气是说不过去的。
林黛玉不仅在十二钗面前表现很宽容,就是丫环面前也不例外,丫环紫娟就曾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经常闹别扭的事批评林黛玉:“宝在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
”当然此类事情中,紫娟有许多不明就理的,但林黛玉也却一声也不责怪她。
在这些方面,被人们视之为“小心眼”,“行动爱恼人”的林黛玉表现得非常豁达和宽容。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当宝钗提出给她送燕窝时,林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4d696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3.png)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形象]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1.1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形象丰满、立体,具有鲜明的个性。
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聪明、机智、敏感、多情、矫情、孤傲、自卑、自尊心强等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聪明伶俐,才情出众,善于诗词歌赋,是贾府中的才子佳人。
她又非常敏感,对周围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够捕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情感变化。
林黛玉还具有多情的特点,她对待感情非常认真,一旦陷入爱情,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即使最后悲剧收场,也无怨无悔。
林黛玉的性格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缺点。
她矫情、孤傲,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总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使得她在人际关系上显得有些孤立,难以融入集体。
林黛玉还有着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她对自己的才华和美貌并不十分自信,总是担心自己会被别人取代。
这种自卑心理使她在面对感情问题时更加矛盾和无奈。
1.2 林黛玉的命运悲剧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她的家庭背景原本优越,但因为家族的衰落而变得日益贫寒。
她的身世之谜使得她在贾府中备受歧视和排挤。
虽然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赢得了贾宝玉的爱情,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悲惨的命运。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林黛玉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得不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去追求未知的未来。
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病逝于荒凉之地,结束了她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二、林黛玉与其他人物的关系2.1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林黛玉与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著名的一对情侣。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互相倾慕,最终相爱并走到了一起。
他们的感情却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一方面,他们深知彼此的感情真挚,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着世俗的压迫和命运的无情打击。
在贾府衰败的过程中,他们的感情受到了严重的考验。
最终,在贾宝玉离世后,林黛玉也因病去世,他们的爱情未能走到最后。
2.2 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友情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另一对著名情侣。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解读林黛玉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作品中最为复杂深刻的形象之一。
她是贾宝玉的表妹,出生在贾府,从小与贾宝玉相互依恋,他们的感情被描写得十分纠缠复杂。
林黛玉以其聪明才智、独立坚强以及对命运抗争的精神而备受读者喜爱。
1. 外貌与特点林黛玉被描述为一个美丽、明眸皓齿,头发如乌云般漆黑而富有光泽的女子。
她身穿素雅简约的服装,因此显得清新脱俗。
除了外貌上的美丽特点外,林黛玉还具备着敏感和聪慧等内在特点。
2. 聪明才智尽管林黛玉并非男子身份,但她却拥有超越时代背景下大多数女性角色的异常聪明才智。
她不仅对文学艺术等知识有着深入的理解,还对人心和社会事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她能够以独特的角度看待世界,并表达出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文学家和艺术家,她在作品中承担着创作与审美的角色。
因此,她不仅具备智慧与领悟能力,还有一定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她对于诗词歌赋的创作和欣赏可以感受到她对于文学艺术极高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3. 独立坚强尽管林黛玉身处富贵之家,但她并没有被贾府的环境所束缚。
相反,她保持了自己独立坚强的性格。
无论是面对命运的挑战还是感情上的困扰,林黛玉都展现出了坚毅不屈的品质。
即使受到打击或遭受背叛,她也能够积极应对并寻找自我成长与超越。
4. 对命运抗争林黛玉的一生充满着命运的折磨与起伏。
她早年失去了母亲,后来也逐渐看清了贾府内部污浊与虚伪的一面。
这些经历让她对于现实世界有着深刻而痛苦的认识。
然而,林黛玉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尽管人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和不公平待遇,但她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人证明她不屈服于命运。
她以自己纯真善良、敏感聪慧和高尚情操赢得了读者们的共鸣与尊重。
5. 反传统观念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时代先进思想的女性形象。
她拒绝被束缚于传统婚姻观念下,并保持了对自由爱情追求的态度。
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着常人共有的自卑,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让她唯唯诺诺,她必竟也曾是名门闺秀。
即使是寄人篱下也摆脱不了小姐脾气,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
敏感多疑是她复杂的心理体现,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爱之处,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
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
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
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
至于她和宝玉,更是常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偶到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
黛玉便立即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
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
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刻薄尖酸实属不该,也许有人说,是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处处设防。
林黛玉的尖刻,神经质,使小性儿大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谈到金良缘等危及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地触景生情,借题发挥。
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
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讽宝玉)只有聪敏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皮而又不漏痕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090502班宫智双摘要:曹雪芹先生用大量心血和笔墨刻画的林黛玉形象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典型。
在我们看来,她胜比西施,绝顶聪明,满腹才华,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但因为寄人篱下,她有些自卑,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
她纯真透明、天真宽厚,对人谦和。
但有些多愁善感,清高孤傲。
对待爱情,很是小气,但真诚、执着,渴望得到真爱,有着对封建礼教十分叛逆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最终,香消玉损,泪尽而逝,走完了她凄惨悲凉的一生。
本文我们通过对林黛玉的才华,性格和爱情等方面的描写,再来审视一下这位有血有肉有性格的女子形象。
关键词:林黛玉才貌双全自卑多愁叛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高峰的杰出之作。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对其评价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
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四大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大量笔墨,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寄托了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
一.形容娇美满腹才华的女诗人《红楼梦》第三回合描写林黛玉外貌中写道:“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 林黛玉刚刚进入贾府,作者借宝玉之眼,凤姐之嘴写出了这样一个有娇美姿容的林妹妹形象。
她是宝玉眼中的“神仙似的妹妹”。
她胜如西施,有着西施“捧心而蹙”的清瘦外形之美。
林黛玉的美还体现在她的才华上。
她才学横溢,绝顶聪明,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
她富有诗人气质,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无赖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
她用诗发泄痛苦和悲愤,她用诗抒写欢乐与爱情,她用诗表示抗议与叛逆的决心。
诗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诗使她有一种迷人的艺术光辉!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而且她还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红楼梦》中写道: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
书中讲到初建海棠社时,李纨限韵限时众人所作《咏白海棠》诗。
众人得题后,纷纷苦思起来,独黛玉依抚弄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头们嘲笑。
待得众人诗皆成时,方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何等风流。
如此才女,是为人间少有。
继而在随后的“菊花诗”中,这个雅号为“潇湘妃子”的才女,更是让人惊讶不已,拍案叫绝。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更是让人心生敬佩。
她曾作过的《五美吟》这五首诗,也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还有后面著名的《葬花词》“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千古传唱。
足以看出林黛玉真是个才貌双全的诗人!二.以自尊掩饰自卑的纯真多愁的姑娘《红楼梦》中林黛玉在贾府的表现从表面来看,好像多么高傲自负,但因为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她心里充满了深深的自卑和恐惧。
她气量狭小,多愁善感,争强好胜。
她自尊心太强,以至于发展成为所谓的“小心眼”。
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黛玉变的雷霆震怒了,回到住处便向宝玉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他原是公候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
是这主意不是”(第22回)在这里,黛玉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
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表现。
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正是为了用自尊掩蔽饰她内心的自卑。
可林黛玉也是纯真透明、天真宽厚的。
她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圆滑,那样八面玲珑,取悦于人。
她对人坦率纯真。
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香菱学诗时,宝钗讥笑她“得陇望蜀”,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
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
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
而且她待人宽厚,与人不存介蒂。
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生气,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又“与湘云同看”。
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她的天真笃实。
本为一对情敌,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
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
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
其实她也很谦和。
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
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
每次赛诗,她总是推崇别人写的好,从不计较高低;与湘云凹晶馆联句,每当湘云说出佳句,她总是“起身叫妙”,甚至说:“我竟要搁笔了!”林黛玉真的是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一往情真啊。
但我们知道黛玉是多愁善感的,她“一态生两靥之愁”,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
《红楼梦》中第二十三回中的黛玉葬花足以体现她的这一点。
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
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抒写了她的花落人亡的哀愁和悲愤。
第二十六回中也可以体现出,因误会了晴雯,林黛玉想着自己寄人篱下,便“一面想, 一面又滚下泪珠来”,后来又因听错了,以为宝玉误会她了,便"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哎,黛玉就是这样一个多愁善感让人怜的柔弱女子啊。
三.封建叛逆为爱而死的痴情女《红楼梦》中写到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
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的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
后由于父母早丧,她寄居贾府内。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在这样一种险恶、充满仇恨的环境下,孕育了她的叛逆性格。
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
她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
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
读完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出黛玉是任性、多疑、小气、敏感的。
但其实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
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
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
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可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
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
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不变。
然而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的这种新型叛逆的爱情的存在。
于是以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
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
”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走向了爱情的毁灭阶段。
在这场灾难中,晴雯、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
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于是她“不是愁眉,便是长叹”,落花与眼泪成为她悲苦命运的象征,如她那首著名的《葬花词》所描写:“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最终泪尽而逝,以生命相殉。
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动人肺腑,撼人心灵!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美好的理想最终被毁灭,这种强烈的悲剧感与幻灭感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悲悼,也是对不合理封建制度的控诉。
从通篇《红楼梦》来看,林黛玉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她的身世、性格和当时的封建社会环境,使得她和宝玉的爱情终究没有开花结果,一个痴情女子面对无果的爱情,无论她再博学多才、再纯真孤傲,也终将敌不过社会大环境,悲剧结局是意料之中的。
林黛玉虽离我们远去了,但她纯真叛逆的精神,她与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形象,将给予我们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最纯洁的美感享受。
参考文献:[1]《红楼梦》,曹雪芹著。
[2]《红楼梦论源》,朱淡文著。
[3]《中国古代文学史》,游国恩著。
[4]《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沛著。
[5]《红楼梦资料汇编》[6] (清)曹雪芹.红楼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