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新技术

合集下载

浅谈水库大坝安全检测自动化技术应用

浅谈水库大坝安全检测自动化技术应用

浅谈水库大坝安全检测自动化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探索利用先进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对于水利工程领域来说,大坝安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水库大坝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大坝安全监测与检测成为了水利工程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水库大坝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了行业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角度,浅谈水库大坝安全检测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相关情况。

一、水库大坝安全检测的重要性水库大坝是一种集水调节、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其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周围地区和下游地区的安全。

对水库大坝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的水库大坝检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工检测,包括巡查、测量、取样等手段,这种方法存在着效率低、人力成本高、数据不够精确等缺点。

而且,一些大型水库大坝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人员难以进入,导致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无法满足大坝安全监测的需求。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库大坝安全检测也迎来了新的变革。

自动化技术在水库大坝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

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自动化技术在水库大坝安全检测中的重要应用手段。

通过在大坝上设置各类传感器,如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可以实现对大坝各个部位的实时监测。

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大坝的变化情况,将监测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实现对大坝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

通过传感器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大坝的异常情况,为大坝安全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2. 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是自动化技术在水库大坝安全检测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

通过对传感器监测所得到的海量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可以获取大坝的全面情况,并帮助工作人员对大坝的安全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发现隐藏在海量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提前发现大坝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为制定科学的大坝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法与应用

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法与应用

大坝坝体变形监测的技术方法与应用摘要:面对溃坝事件带来的巨大损失,人们深刻的认识到大坝的安全监测的重要性。

采用监测技术对大坝坝体进行变形监测,测出大坝上各点的位置变化,才能分析大坝安全运行状态,并建立大坝的变形预测模型,实现大坝变形的定量预测。

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大坝的异常变化,对其安全性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大坝变形监测;位移量;监测点;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何保证水电站施工质量的安全运行已经引起了各大水电站的广泛关注。

在水电站的建设中,大坝的变形监测在水利工程安全监测中尤为重要。

一、大坝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1.视准线法,通过视准线或经纬仪建立一个平行或通过坝轴线的铅直平面作为基准面,定期观测坝上测点与基准面之间偏离值的大小,即为该点的水平位移,适用于直线形混凝土闸坝顶部和土石坝坝面的水平位移观测。

当采用这一方法时,主要要求它们的端点稳定,所以必须要作适当的布置,只能定期地测定端点的位移值,而将观测值加以改正。

视准线观测方法具有速度快、精度较高、原理简单、方法实用、实施简便、投资较少的特点,在水平位移观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足的是对较长的视准线而言,由于视线长,使照准误差增大,甚至可能造成成照困难。

当视准线太长时,目标模糊,照准精度太差且后视点与测点距离相差太远,望远镜调焦误差较大,无疑对观测成果有较大影响。

2.引张线法。

利用张紧在两工作基点之间的不锈钢丝作为基准线,测量沿线测点和钢丝之间的相对位移,以确定该点的水平位移,适用于大型直线形混凝土的廊道内测点的水平位移观测,主要用于测定混凝土建筑物垂直于轴线方向的(顺水流方向)水平位移。

3.激光准直法。

利用激光束代替视线进行照准的准直方法,使用的仪器有激光准直仪、波带板激光准直系统和真空管道激光准直系统等,适用于大型直线形混凝土坝观测。

对于布设在直线型的土石坝或混凝土坝顶上观测点的水平位移,主要是采用视准线法和激光准直方法观测。

大坝变形监测技术综述

大坝变形监测技术综述

大坝变形监测技术综述大坝是人类用于蓄水、发电、灌溉等目的的重要水利工程。

随着大坝的运行和使用年限的增加,大坝的变形监测逐渐成为确保大坝安全运行的关键任务。

本文将综述目前常用的大坝变形监测技术,包括测量原理、监测方法、优缺点以及应用案例等内容。

1. 测量原理大坝的变形监测通过测量大坝的形变变化来判断其安全性。

常用的测量原理包括全站仪测量、GPS测量、激光雷达测量、振动传感器监测等。

全站仪利用现代光学技术测量地面的三维坐标,可以测量大坝的形变位移。

GPS技术通过卫星信号测定接收器的三维坐标变化,精度较高。

激光雷达利用激光束扫描目标,通过测量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来计算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振动传感器则通过测量大坝的振动,来判断其变形情况。

2. 监测方法大坝变形监测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定点测量和连续监测两种方式。

定点测量通常采用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在不同的时间点对大坝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适合对局部区域或特定地点的变形进行测量。

连续监测则是采用激光雷达、振动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实时地监测大坝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适合对大坝整体的变形进行长期监测。

3. 优缺点不同的大坝变形监测技术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全站仪测量方法精度较高,但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且测量时间较长。

GPS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大坝的变形,但精度受到卫星定位精度的限制。

激光雷达测量方法速度较快,但在大坝表面有遮挡物时会影响测量结果。

振动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大坝的振动情况,但只能监测到振动造成的变形,无法测量其他形变。

4. 应用案例大坝变形监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中国的三峡大坝项目采用了全站仪、GPS和振动传感器等多种监测技术,对大坝的变形进行定期检测。

根据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大坝的异常变形,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保护措施。

在国外,美国的背水坝坝体变形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大坝的变形情况,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到远程维护中心。

结论:大坝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及自动化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及自动化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及自动化摘要:在水库大坝应用过程中,安全监测是保证其安全性、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针对水库大坝采用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分析了大坝自动化监测的重要意义,总结我国现阶段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内容及设备发展现状,提出一般的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常规结构及功能,并对其后续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引言大坝是水库的关键水工建筑物之一,包括混凝土坝、土工坝两种类别,后者占水库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因土工坝为散粒体结构,分析难度大,无法及时获取坝体渗流、坝基渗透压力等参数,对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提出了较大难题。

而通过将自动化系统应用于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基于此,对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背景某大坝监测系统所应用的自动化设备为ROCTEST 监测设备+2380 数据采集系统+ 专业作图软件,可以在独立MCU(测控单元)中存储监测数据,主机则可应用数据采集系统将监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分析。

安全监测包括变形监测、渗流监测两个主要部分,前者包括表面竖向位移观测、体内分层水平位移观测、倾斜检测、裂缝检测、挠度检测等;后者包括大坝坝基渗压观测、土坝坝体浸润线观测、大坝坝体渗流量观测等。

除此之外,还包括上下游库水位、水温、降雨量、气压、气温等数值监测。

2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过程2.1变形监测2.1.1监测系统水库大坝变形监测系统包括坝体倾斜监测、坝体裂缝监测、挠度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几个功能模块。

其中坝体倾斜监测主要采用静力水准仪,坝体裂缝监测则依靠测缝针运行,挠度观测主要通过双向垂线坐标仪,配合六台单向垂线坐标仪(即两组正垂线+三条倒锤线),对坝体垂直度上不同高程测点、倒锤线之间水平位置变化进行不间断监测。

水库大坝水平位移检测主要通过四条不锈钢钢丝制作的引张线(两条位于大坝基础廊道,两条位于主坝坝顶)、一台变位机、二十二台垂线坐标,定期测量大坝在水平方向的位置移动与否(一般规定大坝向上游方向移动为负)。

科技成果——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大坝变形监测技术

科技成果——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大坝变形监测技术

科技成果——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大坝变形监测技术对应需求水库遥感监测技术成果简介该成果针对CORS系统建设全星座高集成地基增强系统接收机,核心为ZC20PLUS测地型GNSS接收机和ZC-N1-40E高性能GNSS监测站接收机,内置多星多频主板、4G、蓝牙、大容量存储、高容量电池、高清晰显示屏等,具有大坝变形监测功能,可为工程日常管理大坝维护保养等工作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适用于水电站边坡、大坝、海塘以及堤防等水工建筑物高精度变形监测。

技术特点该成果采用Linux智能操作系统,设备内置千兆网口、蓝牙、WIFI 等无线接口,支持全网通4GLTE通讯模块,支持WIFI自组网,支持WebUI设置,可远程对接收机进行设置和维护;支持BDS、GPS、GlONASS、Galileo等卫星信号跟踪,并支持单北斗系统/多系统解算,保障测量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内置12000毫安时大容量智能电池;系统支持超过100千米的超长RTK基线解算,降低CORS建设的支出成本;小型一体机,高强度工程塑料,合金底座,坚固耐用。

1、通道数:72通道。

2、卫星信号:BDS:B1、GPS:l1C/A;可选(GPS:l1C/A、GlONASS:l1OF 或GPS:l1C/A、Galileo:E1B/C)。

3、定位精度:静态高程精度:5毫米±1体积浓度(RMS);静态水平精度:2.5毫米±1体积浓度(RMS);初始化时间:<25秒,初始化可靠性:>99.9%。

4、设备功耗:<2瓦。

5、数据更新频率:1赫兹。

技术水平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

应用情况该成果在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上、下水库共布设8套北斗高精度监测设备,提高了监测频率和监测精度目前监测结果运行稳定;在椒江区三山北涂海塘安全监测项目应用5套北斗高精度监测设备,提高大坝安全监测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以及大坝管理水平。

已在湖州安吉、广西龙滩等多地水电站大坝应用,产品运行稳定,监测数据及时准确,为工程日常管理、大坝维护保养等工作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撑,提升了工程运维的效率。

浅谈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现状及发展趋势1. 引言1.1 大坝安全监测意义大坝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的建筑物,其安全监测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大坝安全监测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监测大坝的变形、裂缝、渗漏等情况,可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发生灾难性的事故。

大坝对于水资源的调控和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安全监测可以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保障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加强大坝安全监测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能维护国家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大坝安全监测的意义不仅体现在防灾减灾方面,还有助于提升科技水平,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大坝安全监测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监测和管理。

1.2 自动化监测技术重要性自动化监测技术在大坝安全监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统的人工监测存在诸多弊端,如监测数据不及时、不准确、无法连续监测等问题,无法满足大坝安全监测对实时性、准确性和连续性的需求。

而自动化监测技术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遥感技术、网络通信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大坝各项参数的自动、实时、准确的监测,大大提高了监测数据的质量和监测效率。

自动化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大坝结构、地质、水文、变形等多个方面的监测,实时掌握大坝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处置措施,保障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

而且自动化监测技术还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存储,方便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为大坝的安全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自动化监测技术是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支撑,是提高监测水平、保障大坝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自动化监测技术将会在大坝安全监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大坝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2. 正文2.1 大坝安全监测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坝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大坝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

大坝的安全监测变得尤为重要,以确保大坝稳定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大坝变形监测方案

大坝变形监测方案

大坝变形监测方案1. 简介大坝是人类工程中保护水源、调节水量的重要设施之一。

由于大坝长期承受水压和地质运动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可能会发生变形。

为了保障大坝的安全性,需要进行定期的变形监测。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大坝变形监测方案,帮助工程师进行科学有效的大坝变形监测。

2. 监测目标大坝变形监测的主要目标是提前发现大坝的变形情况,以防止严重事故的发生。

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大坝的水平位移变形:主要指大坝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情况,通过测量水平位移来判断大坝是否存在下滑或滑坡的风险。

•大坝的竖向位移变形:主要指大坝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情况,通过测量垂直位移来判断大坝是否存在沉降的风险。

•大坝表面的裂缝情况:通过监测大坝表面的裂缝情况,可以了解大坝是否存在结构破裂或渗漏的风险。

3. 监测方法3.1 测量仪器选择为了进行大坝变形的定量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大坝变形监测仪器:•GPS测量仪:可用于测量大坝的水平位移变形,具有高精度、实时性强的特点。

•倾斜仪:可用于测量大坝的竖向位移变形,一般采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方向的倾斜角度进行测量。

•应变计:可用于测量大坝表面的应变情况,一般通过电阻、电容或光纤等方式进行测量。

3.2 监测方案设计根据大坝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大坝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示例:1.确定监测点位:根据大坝的结构和地质条件,确定监测点位,包括水平位移监测点和竖向位移监测点。

2.布设测量仪器:根据监测点位,布设相应的测量仪器。

GPS测量仪可以布设在大坝上不同位置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倾斜仪可以布设在大坝表面进行竖向位移监测,应变计可以布设在大坝表面的关键部位进行应变监测。

3.数据采集与处理:定期采集测量仪器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可以使用专业的监测设备自带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也可以使用MATLAB或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4.结果分析与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大坝的变形情况,并及时生成监测报告。

GNSS技术在水库大坝变形监测分析中应用

GNSS技术在水库大坝变形监测分析中应用

GNSS技术在水库大坝变形监测分析中应用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以其全天候观测、快速定位、连续实时、高度自动化等优点,在工程及灾害监测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逐步用于大坝变形监测。

然而,目前该技术在大坝变形监测方面仍有一些缺陷和局限。

本文从 GNSS技术优势及大坝形变的主要因素出发,探索 GNSS在坝体形变监测中的流程,为坝体形变监测提供新思路,促进坝体形变监测理论与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GNSS 技术;大坝变形监测;应用引言:关于变形测量的技术手段也在持续地进行着更新与发展,其中包含了诸如全球导航卫星技术(GNSS技术)、地面激光扫描等地表变形测量技术,而GNSS技术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变形监测技术。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应用,使形变监测技术逐步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形变监测的水平与精度。

一、GNSS在工程建筑中的作用GNSS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的简称。

当前,国际上使用的 GNSS有四个,分别是美国的 GPS,俄罗斯的 GLONASS,欧盟的 GALILEO和中国的 BDS。

GNSS系统通过一系列卫星的观测数据,如伪距、星历、发射时刻等进行导航和定位。

GNSS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

GNSS系统能够实现全天时的观测,并且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无论是下雨还是下雪,或者是多云,或者是有风有雾。

二个或更多的多个接收机同时进行观测,可极大地提高资料的准确度。

实时动态检测模式是指对坝体的动态变形进行实时监控,其特征是每秒一次取样,并需要计算出各历元的位置。

本文拟利用移动中载波相位模糊度解算出各历元接收点的位置,并对坝体变形特性和成因进行分析。

形变监测对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构建一套全天候、可实时监测的GNSS自动监测系统,才能及时掌握测点位置的实时变化[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大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新技术
徐忠阳
(索佳公司北京代表处,北京 100004)
一、引言
有关资料标明,我国河川年径流量总量约2780Gm3,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理论蕴藏量为676GW,可开发为378GW,为世界第一位。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水利和水能资源,新中国刚成立时,政府就十分注意兴修水利,造福人类,到目前已建水库堤坝约8.7万座,其中绝大部分(约8万座)建于20世纪50~70年代。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有相当部分水库堤坝未按基本程序办事,是靠群众运动建造的,因此存在工程质量差、安全隐患多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已经到了病险高发期。

水利工程即可以造福人类,如管理不善也会给社会带来惨重灾难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历史上因水库溃坝给下游造成的毁灭性灾难并不鲜见。

因此加强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其中大坝变形监测就是大坝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目前水库大坝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
目前,在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主要有《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和《混泥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1、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简介
在《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把大坝的变形监测内容分为:表面变形、内部变形、裂缝及接缝、混泥土面板变形及岸坡位移。

大坝表面变形监测主要分为竖向位移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

(1)竖向位移监测的方法主要是精密水准法,或连通管(静力水准)法;
(2)水平位移又分为横向(垂直坝轴线)位移和纵向(平行于坝轴线)位移。

a. 横向位移的监测方法主要是视准线法(活动标法、小角法、大气激光准直法等);有必要且有条件时,可用三角网前方交会法观测增设工作基点(或位移测点)的横向水平位移。

b. 纵向水平位移观测,一般用因钢尺测量,或用普通钢尺加改正系数,有条件时可用光电测距仪测量。

(3)混泥土面板变形及岸坡位移监测的技术方法与大坝表面变形监测基本相同。

2、混泥土坝安全监测技术简介
《混泥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规定:变形监测项目主要有坝体变形、裂缝、接缝以及坝基变形、滑坡体及高边坡的位移等。

(1)坝体、坝基、滑坡体及高边坡的水平位移监测
a. 重力坝或支墩坝坝体和坝基水平位移一般采用引张线法、真空激光准直法和垂线法监测。

对于短坝,条件有利时也可用视准线法或大气激光准直法。

b. 拱坝坝体和坝基水平位移宜采用垂线监测。

若交会边长较短、交会角较好,坝体水平位移可采用测边或测角交会法监测。

c. 近坝区岩体、高边坡和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采用边角网、视准线法和交会法监测。

d. 观测近坝区岩体、高边坡或滑坡体的水平位移时,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应尽量组成边角网。

(2)坝体、坝基、滑坡体及高边坡的垂直位移监测
a. 坝体、坝基的垂直位移监测,一般用精密水准法、连通管法(即流体静力水准法)和真空激光系统
b. 滑坡体及高边坡的垂直位移监测,一般用精密水准法,也可用三角高程法测定。

3、大坝内部变形监测自动化技术简介
(1)大坝水平位移监测
传统的大坝水平位移监测通常采用经纬仪三角测量或视准测量的方法。

因混泥土大坝的变形量相对较小,监测精度要求较高,因此近一、二十年来,传统方法逐渐被垂线、引张线所取代,并在人工观测的基础上向自动化方向发展。

现在使用较多的是步进电机式、光电式、感应式和激光等自动遥测传感器设备。

(2)大坝垂直位移监测
大坝垂直位移监测通常采用人工的光学水准测量方法。

近年来为了满足大坝管理部门自动化遥测的需求,出现了静力水准遥测技术。

我国研制的差动变压器式和电容式等静力水准装置在许多大坝中得到了应用。

三、大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新技术
在中国,绝大多数的水库大坝为土石坝(约占90%)。

一般来讲,土石坝的变形量相对较大,对变形监测的精度也相对较低,而引张线、垂线和静力水准等方法的量程有限。

因此在土石坝的表面变形监测中,大都继续采用视准线法(活动标法、小角法)和人工水准测量法进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这些方法原理相对简单,设备费用也较低,但都不是自动化监测。

对于中、大型的混泥土大坝,在坝区较大范围内还需建立平面和高程监测基准网;部分拱坝坝体、滑坡体及高边坡等位移点仍大都采用边、角交会实现平面位移监测,采用三角高程实现垂直位移监测。

这些方面也正是混泥土大坝实现全面自动化监测的瓶颈。

随着自动化全站仪(测量机器人)、GPS、计算机软件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突破大坝(特别是土石坝)表面变形监测自动化的技术手段已成为可能。

如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流动式半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和“固定式全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

1、流动式半自动变形监测系统
流动式半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一方面可用于基点和工作基点三角网的边角观测;另一方面还可在基点或工作基点上对变形点进行边角交会测量。

由于自动化全站仪在机载软件的控制下,可实现对棱镜目标的自动识别与照准,因此测站工作实现了自动化观测、记录与限差检核。

但因多站观测,需要人工在有关的网点(基点或工作基点)之间搬动仪器。

因此,此系统应用的特点是监测方案传统成熟,但使用的设备是现代化的。

该系统的软硬件主要配置如下:
(1)硬件配置:
1台NET05或NET1自动化全站仪、若干单棱镜组(根据监测点位数量而定)及其它附件
(2)软件配置:
a. NET05、NET1全站仪机载软件,或PDA、PC机版专业软件,用于变形监测过程中的基准网点、位移监测点的自动化观测。

软件功能满足中国现行规范的要求。

b. 在PC机上运行的变形监测网后处理平差软件。

主要用于测前基准网的精度估计、测后的观测数据平差处理、基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分析、变形监测点的变形计算与分析等。

流动式半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方案成熟,设备先进,已在国内许多大型水电大坝的变形监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固定式全自动变形监测系统
与流动式监测系统不同,固定式监测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测量设备(NET05、NET1等自动化全站仪)固定在基点(工作基点)或位移监测点上,需要时建有防护作用的观测房;测量设备通过通信系统与远方的控制计算机相联,在计算机软件的控制下实现远程监控化的全自动化变形监测。

如上图所示,固定式全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主要配置为:
(1)硬件配置:1台或多台监测设备(主要是自动化全站仪)、若干单棱镜组(根据监测点位数量而定)及其它附件、监测仪器供电设备、监测仪器与计算机的远程数据通信设备、监测设备观测站房等。

(2)软件配置:
AutoMoS变形自动化监测软件。

主要功能为配置管理NET05/NET1自动化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实现限差检核,系统运行消息输出,变形量分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