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变形监测doc资料

合集下载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概述:本文旨在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模型以提供更加准确的预测和监测手段。

通过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大坝的安全性,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大坝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分析1. 数据收集与整理首先,我们需要收集大坝变形监测的相关数据,包括测量点坐标、位移变化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测量设备等获取,并进行整理和存储以便后续分析使用。

2.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数据平滑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通过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来评估大坝的变形情况。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 坐标变形分析:通过对监测点的坐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大坝在空间上的变形情况,包括平移、旋转和变形形态等。

- 位移变化分析:通过对监测点的位移变化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可以得到大坝的动态变化情况,包括位移速率、加速度等信息。

- 形变分析:通过对监测点的位移变化数据进行差分运算、形变分析等,可以得到大坝的形变分布情况,包括横向位移、纵向位移等。

4. 变形异常识别与预警通过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出异常变形情况,并进行预警。

这些异常可能包括大坝整体性的变化、局部部位的异常变形等。

及时识别和预警这些异常变形情况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大坝的安全性。

二、大坝变形模型建立1. 模型选择在建立大坝的变形模型之前,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

模型的选择依赖于大坝的特性和监测数据的情况。

常用的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

2. 模型参数估计在模型建立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

这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最大似然估计等方法进行。

通过合理的参数估计,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模型验证在建立模型之后,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预警模型构建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预警模型构建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与预警模型构建1. 现状分析目前,大坝在水库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的变形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警模型的构建变得至关重要。

2.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分析2.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监测大坝变形的关键是收集准确、全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无人机等工具进行获取。

同时,采集到的数据应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数据对齐等步骤。

2.2 变形趋势分析通过对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变形趋势。

常用的方法包括时序分析、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坝的变形情况,识别变形的主要因素,并为后续的预警模型构建提供依据。

3. 大坝预警模型构建3.1 特征选择和提取在构建预警模型之前,我们需要选择和提取大坝变形监测数据中的关键特征。

这些特征应该能够反映大坝变形的重要因素,包括水位、温度、土壤湿度等。

可以使用特征选择算法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来确定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3.2 建立预测模型在选择和提取特征之后,需要选择适当的模型来建立预警模型。

常用的模型包括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模型来进行建模,并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

3.3 预警模型评估建立预警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

可以使用交叉验证、ROC曲线、准确率和召回率等指标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及对大坝变形进行预测的能力。

4. 模型应用与优化4.1 模型应用建立的预警模型可以应用于大坝变形的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中,实现对大坝变形的及时监测和预警。

通过监测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决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

4.2 模型优化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反馈机制对模型进行优化。

收集实际监测数据和预测结果的误差,对模型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可以考虑引入其他相关因素,如降雨量、地震等,来提升预测模型的效果。

乐滩水电站竣工安全鉴定大坝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乐滩水电站竣工安全鉴定大坝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临时 视准 线 进行 监 测 ,视 准 线 测 点 安装 时 间 较 晚 , 20 0 6年 1 月完 成安装 并 开始 观测 。图 1 坝顶水 平 为 位 移纵 向分布 图 (+ 向下游 ,一 向上游 ) “” “” 。
段 ) 顶水 平位 移 由于该 条引 张线 没形 成 , 用 坝顶 坝 采

日期
图 2 倒垂线( Y向 , 下 游 ) 基 水 平 位 移 过 程 线 上 坝
2. O
1 . 5
l 1 . 0
05 .




05 .
0 一 O o 0 - 1 3 0 — 6 0 0 一l _ 2 6 o _ l 6 0 - 3 4 l- 1 5 0— 1 5 0 - 2 5 0 0 o — 2 0 o — 6 o
用。 32 坝 基 水 平 位 移 .
4 ~ 0m深 的 2个 倒垂 线观 测成 果表 明 , 测 点均 O5 2个
向下游 O1叶 1 6m 的位 移 ,平 均值 09 位 . 9 . m 5 . mm, 2 移 量极 小 。 o 6年 5月 以来两 测点 位移 值分 别稳 定 20

设计 与研究 ・
乐滩 水 电站竣工 安全鉴定大坝变形监测 资料 分析
邓仕 涛 , 明 菊 2 廖
(. 电力 工业勘 察设 计研 究 院 , 1广西 广西 南宁 5 02 ; 30 3 2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广西 南宁 50 2 ) 30 3
摘要 : 通过对 乐滩水 电站 大坝 变形监测 资料 的分析 , 揭示 出大坝水平位移 、 垂直位 移的变化规律及 影响 因索, 对某些 测量的物理 量做 了解释 , 为今后 大坝安全 管理提供 有益的依据 。

第五章 内部变形监测

第五章 内部变形监测
2.监测断面应尽量靠近开挖掌子面,距离不宜大于1m。测(点)线的数量和方向应根据监测断面的形状、大小及能测到较大位移等条件确定。
3.在地下洞室开挖断面不是很大时宜选择收敛计进行监测,若断面较大时则采用全站仪(即洞室断面收敛测量系统)进行监测。
4.由于当地质条件、洞室断面形状和尺寸、施工方法等为已定时,地下洞室围岩的位移主要受“空间效应”、“时间效应”两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收敛监测断面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图5-3云南小湾水电站地下厂房多点位移计监测布置图
2.根据钻孔内地质条件和预期岩(土)体位移的影响范围,确定其钻孔方向、角度、深度及锚头类型、数量及其具体位置,一般情况下每个钻孔内可设3~6个测点为宜。
3.根据监测对象所处环境条件及预期岩(土)体位移大小,合理选择传感器类型、精度、量程和耐水压等仪器指标。
4.在地下工程及边坡开挖工程中,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在开挖之前超前预埋,或尽可能靠近开挖工作面,以测得开挖全过程及主要变形(位移)状态及其变化。
三、滑动测微计
1.监测孔位设计应布置在需要高精度测定沿某一测线(任意轴线方向)的全部应变和轴向位移分布的各种场合(如坝基、坝肩、边坡、地下洞室等),尤其适合于坝基回弹变形监测(图5-4)。

由于变形监测能直观地反映大坝运行性态,许多大坝性态出现异常,最初都是通过变形监测值出现异常得到反映的,因此变形监测项目通常列为大坝安全监测的首选监测项目。
内部变形监测主要指坝体、坝基(肩)、边坡、地下洞室等工程及岩体内部(或深层)变形监测,内部变形监测是安全监测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监测成果直观、可靠、分析简便,因此通常作为工程安全稳定性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图5-2云南那兰面板堆石坝防渗墙固定测斜仪布置示意图

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分析

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分析

基于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分析大坝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调控和控制洪水的工程设施,对于确保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大坝的变形监测是对大坝运行过程中变形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大坝的变形状况,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大坝的安全性。

本文将从大坝变形监测的要点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大坝变形监测的关键内容和方法。

1. 监测点的选择:大坝的变形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点,用以观测变形和位移。

一般来说,应选择大坝的关键部位和重要结构进行监测,如坝顶、坝基、坝身等。

还需要根据大坝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如测绘法、水准法、GNSS等,以便实现精准的监测和数据采集。

2. 监测参数的确定:大坝变形监测需要确定一些关键的监测参数,如位移、变形速率、变形形态等。

位移是指某一点在空间上的位移情况,可以用来描述大坝的整体位移状况;变形速率则是指位移的变化率,反映变形发展的快慢;变形形态则是指大坝的变形变化情况,如沉降、倾斜、收缩等。

通过监测这些参数,可以了解大坝的变形情况,并及时采取对策。

3. 监测频率和持续性:大坝的变形监测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并保持一定的监测频率,以便实时掌握大坝的变形情况。

一般来说,监测频率应根据大坝的重要性和变形情况的变化程度来确定,对于重要性较高的大坝,监测频率可以适当增加,以确保及时发现变形问题。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大坝变形监测所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有效的监测结果。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存储、传输和格式转换等,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专门的软件来完成。

数据分析则是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中找到变形的规律和趋势,为大坝的安全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 预警机制和处理措施:大坝变形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大坝的变形问题,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预警机制包括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处理措施则是在发生变形问题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确保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

水利工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方案

水利工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方案

水利工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方案一、监测内容1.大坝体和坝基的变形监测:通过安装变形监测仪器,实时监测大坝和坝基的沉降、收敛、倾斜等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2.大坝结构和材料的监测:包括大坝表面裂缝、渗漏情况、浸润线变化等的监测,通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判断结构是否存在问题。

3.大坝周边水体的监测:监测周边水体的水位、水质、流速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溃坝等危险情况。

4.大坝渗流场监测:监测大坝渗流场的渗流压力、渗水量等指标,判断大坝内部渗漏情况,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二、监测方法与技术手段1.传统监测方法:使用测量仪器和设备,如水准仪、测斜仪、倾斜传感器、应变仪等,对大坝进行定期监测。

通过人力观测和记录数据,发现异常情况。

2.数字化监测方法:使用自动化仪器和设备,如视频监测系统、遥感技术、卫星监测等,将监测数据采集自动化,并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估。

三、监测频率1.细致监测:对于风险较高的区域,采用更加频繁的监测,如每月或每季度一次。

2.常规监测:对于一般区域,采用每半年或每年一次的监测频率。

3.日常巡视:定期进行日常巡视,每日或每周检查大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数据处理与应急响应1.数据处理:将监测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数据处理标准和分析方法,根据变化情况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行动。

2.应急响应:当监测数据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业人员对大坝进行评估和处理,包括紧急抢修、减排水库水位等措施,以最大程度保障大坝的安全。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方案应综合运用传统监测方法与数字化监测方法,对大坝的变形、结构、渗流场和周边水体等进行不同频率的监测,及时处理监测数据,并根据结果进行应急响应,确保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

珊溪水库大坝变形外部监测分析

珊溪水库大坝变形外部监测分析

珊溪水库大坝变形外部监测分析关键词:珊溪大坝沉降分析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Shanxi dam extern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result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results, the status of Shanxi dam operation were evaluated.Key words: Shanxi damdefornationanalysis1工程概况珊溪水库位于浙江省文成县境内的飞云江干流中游河段,属多年调节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42.00m,总库容为18.24亿m3。

2000年5月12日水库开始蓄水,2001年12月珊溪水库竣工。

珊溪水库大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32.50m,坝顶高程156.80m。

混凝土趾板置于弱风化基岩上,基岩采用水泥灌浆固结,基础防渗采用灌浆帷幕。

坝壳基础,河床部位除趾板部位及下游60m范围内开挖至基岩外,其余置于清理后的砂砾石覆盖层上,两岸置于经清理后的基岩上。

坝体填筑材料主要来自溢洪道、引水系统等开挖料及天然河床砂砾石料。

2大坝外部变形监测布置珊溪水库大坝外部变形包括垂直沉降、水平位移等监测项目。

大坝表面水平位移采用视准线法监测。

在坝顶上下游侧和坝后坡平行坝轴线方向共布置有5条视准线,在每条视准线延长线的两侧山坡上均设置工作基点。

坝顶上游侧视准线布置在坝上0+004.95m,共10个测点;坝顶下游侧视准线布置在坝下0+004.75m,共6个测点;坝后坡的三条视准线分别布置在坝下0+062.00m(高程118.70m)、坝下0+103.50m(高程93.40m)、坝下0+145.50m (高程68.40m),相应设置6个、6个、4个测点。

表面沉降采用三等水准法监测,除在坝顶下游侧及下游坝坡表面水平位移测点旁设置沉降点外,还在坝顶下游侧水平位移测点之间设一个沉降点,在坝顶上游侧设置3个金属沉降标点,共29点。

浆砌石大坝安全监测与评估.doc

浆砌石大坝安全监测与评估.doc

浆砌石大坝安全监测与评估浆砌石大坝安全管理维护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大坝进行安全监测和评估,尤其是每年汛前的安全监测尤为重要。

通过监测发现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后,进行事故处置、维护改善,同时也为大坝整体的风险评级与预警提供依据。

浆砌大坝安全监测以仪器观测为主,以目视巡查为辅。

仪器监测主要使用渗压计、渗流观测仪、水准仪、测缝仪以及水位计,对大坝的渗压、渗流、位移等进行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大坝渗压、渗流量、垂直位移、坝段的张合度和坝前水位等。

仪器的数量和分布位置可根据大坝体积规模及形状进行布设,根据大坝防护等级情况进行每日定时监测信息采集,或3~7日进行一次定时监测数据采集。

采集的安全监测数据统一输入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集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预测功能,有条件的坝区可通过通讯线路将安全监测系统与布设于各个位置的监测仪器联接,通过自动安全监测系统进行自动的数据定时采集。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减少了原有的人工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和误差,系统根据所安装的软件的提供商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安全模型分析三个模块。

最终的安全模型分析,除对局部的安全隐患进行发现和揭示外,将依据系统建立的内部分析模型,如渗流观测滞后时间推算模型、位势分析模型、渗流量分析模型断面、渗流浸润线模型等,进行比对分析评估,以明确大坝当前的安全状态,并了解大坝整体的变化趋势,为预测大坝今后变化,如大坝变形否稳定,渗流形态和程度变化等评估预测提供参考,安全监测系统将对所有的形成数据进行存储和打印,供大坝安全建档和研究。

除以上常规的仪器监测外,对于处在地质灾害相对频发地区,或病害相对危重的的浆砌石大坝,可在大坝安装正倒垂线、伸缩仪、应力计、接缝针、倾斜仪、强震仪等分别测定坝体的受力变形、位移、应力、地震动态反应等及大坝基座岩盘的变形、位移等,以上仪器监测可采用人工定期测量,也可列入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每周或每两周观测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坝变形监测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安徽建筑大学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专 业 测绘工程 班 级 2班 学生姓名 翟凯 学 号 11201050235 课 题 基于GPS大坝变形监测 指导教师 施贵刚

2015年 月 日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摘要 大坝安全监测,着重于变形监测,是保证大坝运营安全,防止大坝灾难性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GPS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大坝变形监测网的布设,处理采集到的前后两期观测数据,通过比较监测点分别在WGS—84坐标系和1954北京坐标系下的坐标差值,得出的结果符合大坝变形的精度要求,从而得出某大坝尚未发生明显变形这一结论。不足之处在于标志点在WGS—84坐标系中向1954北京坐标系的投影过程中产生了误差,使得控制点的两期坐标不等。由此可知,各坐标之间转换的时候,投影误差不可以忽略,精度分析的时候,为减小误差,最好统一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解算、分析。 关键词;GPS ;变形监测;精度

ABSTRACT The dam safety monitoring, focuses on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t i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dam operation, prevent the catastrophic accident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GPS measurement, through the dam deformation monitoring network layout, processing,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period of observation data collected by comparing the monitoring points in the WGS - 84 coordinate system and 1954 Beijing coordinates the coordinates of the difference, the results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ecision of the dam deformation, thus a dam has not yet occurred obvious deformation of the conclusion. Shortcoming in the landmark in the WGS - 84 coordinate system to the 1954 Beijing coordinate system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ion error, making the control points of the two coordinates. Therefore, the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projection error can not be ignored,Precision analysis, to reduce the error, it is better to unify the WGS - 84 coordinates calculating and analysis. Key words; GPS,deformation monitoring,precision 目 录 摘 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插图或附表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注释说明清单.................................................................................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绪论 ................................................................................................................. 4 1.1 大坝变形监测的意义 ..................................................................................... 5 1.2 GPS用于变形监测的现状 ................................................................................... 5 1.3研究内容 .......................................................................................................... 6 第二章 基于GPS技术大坝变形监测的方法 ............................................................. 7 2.1 控制网布设...................................................................................................... 7 2.2监测点布设 .............................................................................................................. 8 2.3大坝变形监测方案 .............................................................................................. 9 2.3.1测侧区勘察 ....................................................................................................... 9 2.3.2资料收集 ........................................................................................................... 9 2.3.3确定布网方案 ................................................................................................... 9 2.3.4GPS测量方法 ................................................................................................. 10 2.3.5编写技术设计说明 ......................................................................................... 10 2.3.6造标埋石 ......................................................................................................... 10 2.3.7投影带选取 ..................................................................................................... 11 2.3.8测量规范 ......................................................................................................... 11 第三章 大坝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 11 3.1 数据处理的方法 ........................................................................................... 11 3.2 数据分析....................................................................... 1错误!未定义书签。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3.3 预测与预报..................................................................................................... 17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17 4 .1 结论 ...................................................................................................................... 17 4.2展望 ..................................................................................................................... 18 参考文献................................................................................................................... 18 附录 .............................................................................................................................. 19 谢辞 ..............................................................................................................................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