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变迁

合集下载

历代疆域的变迁

历代疆域的变迁

历史: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疆域的变化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

因此了解历代疆域变迁的历史,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光辉业绩。

商朝: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秦朝: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唐朝: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清朝: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的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的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其形成过程中,汉族作出了主要的贡献,而少数民族为统一疆域的形成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历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统一疆域的形成。

历代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巩固了中国的疆域。

封建社会的后期,落后腐败导致了大块中国国土的沦丧。

地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古代疆域的变化状况,并能正确识图,掌握重要朝代疆域的四至。

能在地图上正确识别我国现行行政疆域,特别是南海诸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的地理位置。

政治:了解历代疆域的变迁,要求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各族人民,更加珍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坚决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径。

在新时期,我国通过平等友好的谈判,与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根据我国政府与英国、葡萄牙政府达成的协议,香港、澳门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

我国政府多次声明:南海诸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侵犯。

中国古代六次著名迁都①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

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及其成因简析

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及其成因简析

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及其成因简析第一个阶段:中国疆域形成的准备时期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疆域形成的准备时期,也就是这个时期还没有疆域的概念。

夏商周时期,中国大地上“万邦林立”,存在着大量的氏族部落。

每个氏族部落的发展程度都不同,有的还处于母系氏族阶段,有的进入了父系氏族阶段,有的进入了城邦国家阶段;有的是游牧的,有的是渔猎的,有的是农耕的,而且还会不断转化。

夏商周,中国文明的核心处于洛阳一带,这里被称为“中国”,夏朝定都于此。

西周时期,完善了分封制,于是逐渐形成一个以宗周为核心的“华夏”“诸夏”,也就是后来所谓的“中国”“中原”。

西周分封的意义在于将华夏文化传播到周边各族,让南北各大民族集团开始接受华夏文化,为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何尊:中国一词的最早记录者春秋战国,周王朝崩溃了,但是多个华夏国家崛起了。

这些国家向“四夷”扩张,奠定了中国传统疆域的基础。

该时期主要的扩张方向为:秦国统一西戎和巴蜀;楚国统一长江中下游;齐国统一东夷地区;燕国向辽东扩张;赵国向河套扩张。

最终的结果,就是让华夏和东夷、西戎、吴越、北狄、巴蜀、南蛮等融为一体,为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阶段:中国疆域的初步形成时期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标志着华夏文明区首次实现了大一统。

秦朝统一后又收复河套、南征百越,形成了“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的广阔疆域。

这个疆域范围就是之后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我们称为“汉地”或者“内地”。

汉朝版图:黄色部分就是汉地从秦朝到清朝,“内地”的范围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增加了云贵、河西走廊等地。

长期以来,汉地的中央王朝自称为“中国”,是华夏文明的延续,而将周边的民族称为蛮夷。

在汉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候,塞北的大草原也走向了统一,建立了匈奴汗国。

从此,游牧民族和汉地农耕民族的斗争成为了中国的主要脉络之一。

当汉家王朝强盛时,就会出兵大漠,扩张版图,使其臣服。

中国历史地图集:历代疆域变迁(台湾版 36页)

中国历史地图集:历代疆域变迁(台湾版 36页)

中国历史地图集:历代疆域变迁
(台湾版/组图)
中国历史地图
1、史前文化遗址分布图
2、禹贡九州图
3、夏商周三带图
4、周初封建图
5、春秋列国图
6、战国七雄图
7、秦代统一图
8、西汉疆域图
9、汉代匈奴图
10、汉代西域图
11、东汉疆域图
12、三国鼎立图
13、西晋统一图
14、东晋后赵成汉图
15、东晋燕秦图
16、东晋后燕后秦图
17、东晋与北方诸国图
18、南北朝图一宋魏
19、南北朝图二齐魏
20、南北朝图三梁与东西魏
21、南北朝图四陈齐与周
22、隋代统一图
23、唐代十道图
24、唐代藩镇图
25、隋唐时代东亚图
26、五代图一后梁
27、五代图二后唐
28、五代图三后晋与后汉
29、五代图四后周
30、北宋疆域图
31、南宋金夏疆域图
32、元代中国本部图
33、蒙古四大汗国图
34、明代疆域图
35、清代疆域图
36、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变迁图。

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

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

中国疆域的历史变迁疆域是主权国管辖的国家全部疆域。

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

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

下面给大家介绍?先秦时期的诸侯国一般都建有一个城池作为国家的象征,城池丢了,国也就不存在了,所谓“城破国亡”就是这个意思。

当时都城的名字与封国往往同名特别是小国,这些都城到了以后的统一王朝实行郡县制时则往往成了郡、县办公的地方。

西汉前206年~8年和东汉公元25年~220年在秦朝版图的基础上建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但疆域范围有所变化和发展。

西汉疆域的拓展主要是在汉武帝时期。

东北拓展到朝鲜半岛中部,西北拓展到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西南拓展到云南和四川地区以及海南岛北部。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这个时候开通的,它的重要意义就是加强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交往。

唐朝前后时期盛衰反差很大,疆域盈亏也很明显。

唐在最辉煌时的疆域不仅拥有秦汉时期的疆域范围只缺今天的云南西南部,而且东北推進到日本海西岸地区、库页岛和朝鲜半岛西南部,北方到达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上游,南方拓展到海南岛南部。

在西部,唐朝还统一了西域,并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其疆界推至咸海,势力范围延至里海。

辽的疆域只限于东北和今天华北的部份地区。

北宋的疆域与唐朝晚期疆域比较,北宋南疆已不含越南北部,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流域与西夏、吐蕃接界,北部则在河北、山西中部一带与辽对峙。

第一种是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俄国和日本是典型。

在东北,俄国通过强迫清王朝签订1859年《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在西北,俄国通过签订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伊犁改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强占了从唐努乌梁海、科布多到巴尔喀什湖、帕米尔地区的大片领土。

日本在甲午之战1894中打败中国后,次年迫使中国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占中国的台湾省。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的历史与原因

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的历史与原因

引言概述:中国古代疆域的变迁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历史过程,涵盖了几千年的时间。

这一过程由多个因素和事件所影响,其中既包括战争、外族入侵、外交手段,也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的历史和原因,并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解释这一现象。

正文内容:一、战争与征服1. 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各诸侯国争夺霸权的时期。

经过长期的战争和征战,中国的疆域不断扩大,特别是秦国的统一战争将中国东南沿海的各国统一,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2. 董卓之乱与三国时期: 董卓之乱后,各地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一时期的各方势力之间的战争导致疆域的再次变化和调整。

3. 北方民族的入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的北方民族多次入侵中国,如匈奴、鲜卑和党项等。

这些入侵对中国的疆域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历史上的北方边疆就是在与这些民族的战争中逐渐形成的。

4. 元朝的建立与辽金铁云之战: 蒙古帝国的建立是中国古代疆域变迁的另一重要因素。

元朝在征服南宋后进一步扩张其疆域,而与辽金铁云之战则是元朝征服北方的重要一役。

5. 明代的疆域扩张与海外探险: 在明朝时期,中国开始海外探险,并建立了许多海外殖民地,如台湾、菲律宾和马六甲等。

这些海外领土的建立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影响力。

二、外交手段与条约1. 中央平云之战与巴黎条约: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外交手段调整疆界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中央平云之战和签署的巴黎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通过这些条约,中国的疆域发生了较大变化。

2. 祖国统一与和平演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政府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了对台湾的统一,并最终与葡萄牙、英国等欧洲国家签署条约,恢复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

3. 欧亚大陆贸易的军事及外交角力与《瑷珲条约》: 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贸易走廊和关键交通要道经常成为不同国家争夺的焦点,比如《瑷珲条约》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为争夺疆域而签署的条约。

中国历代王朝更替与疆域变迁(精心整理)

中国历代王朝更替与疆域变迁(精心整理)

中国历代王朝更替与疆域变迁原始社会——中华文明的起源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云南元谋;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进入氏族公社时代;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人,今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公社;距今约6000-5000年,半坡人,今陕西西安半坡村,母系氏族公社;距今约5000-4000年,大汶口人,父系氏族公社;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奴隶社会——国家的产生与变革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死后,启继位,“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疆域形势图2、商朝前1600年,商汤灭夏(桀),定都毫(念:bo,今河地商丘)。

;盘庚迁殷;商朝疆域形势图3、西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定都镐京。

商末,文王姬昌反。

文王死后,其子武王继续反商,纣王自尽,发取而代之,国号为周,幽王无道,锋火戏诸侯而失信天下,最后亡国。

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的都城镐京,西周灭亡。

4、东周(春秋、战国)前770年——前476年,春秋时期(五霸);前475年——前221年,战国时期(七雄);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春秋开始。

在此期间,先后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阂闾、越王勾践称霸于各诸侯国,史称“春秋五霸”前475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开始。

经过长期兼并战争,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

前256年,周郝王59年,秦国(当时一诸侯国)灭周朝。

5、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制国家;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定都咸阳(今西安);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公元前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贤,魏国人商鞅应暮入秦,开始变法,秦国渐渐强大;公元前230年,秦王赢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征程,在九年的时间里,秦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并于前221年统一了全国。

第二讲中国历代疆域和政区变迁

第二讲中国历代疆域和政区变迁
东晋时期:疆域主要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湖北 和陕西等地。
南北朝时期:疆域在东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主要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江苏、安 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隋唐时期疆域
隋朝疆域:统一南北 疆域辽阔包括现在的 中国大陆、台湾、蒙 古国、俄罗斯远东地 区和越南北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府州制度的沿革
府州制度的起源 府州制度的演变过程 府州制度的职能和特点 府州制度的影响和意义
特别行政区的设置和变迁
特别行政区的概念和特点 特别行政区的设置历程 特别行政区的功能和作用 特别行政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
中国疆域和政区变迁 的影响
对政治的影响
疆域和政区变迁影 响政治稳定和民族 团结
疆域变迁原因: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军事征服及政治统一等
疆域变迁影响: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推动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交流 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疆域
曹魏时期:疆域主要在黄河流域包括今天的河南、河北、山西和陕西等地。
西晋时期:疆域在曹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主要在长江流域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湖北和湖 南等地。
中国历代疆域和政区 变迁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壹目
录 文 本
贰 迁中
国 历 代 疆 域 变
叁 迁中
国 历 代 政 区 变
肆 变中
迁国 的疆 影域 响和
政 区
第一章
添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标题
第二章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夏商西周时期疆域
夏朝:约210万平 方公里
商朝:约320万平 方公里
西周:约100万平 方公里

中国历史疆域漂变 东北边疆的变迁

 中国历史疆域漂变 东北边疆的变迁

中国历史疆域漂变东北边疆的变迁在地理学中,边疆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邻近国家或地区相接的地带。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边疆变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历史的疆域也经历了多次漂变,其中东北边疆的变迁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历史疆域漂变及东北边疆的变迁进行探讨。

一、中国历史疆域的漂变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疆域在不同的朝代有着巨大的变化。

从古代的夏、商、周三代开始,中国的疆域逐渐扩大。

其中,西周时期的疆域最为狭小,大约仅限于黄河流域。

而秦朝统一六国后,中国的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西至边塞,东到大海。

这一时期的中国疆域可以说是相当辽阔的。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政权更迭,中国的疆域也开始有所收缩。

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入侵导致中国北方的边疆不断变动。

在隋唐时期,中国的疆域再次扩大,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北至今日的蒙古国境内,南至越南北部。

然而,由于唐朝后期的安史之乱以及后来的五代十国混战,中国的疆域再度缩小。

从宋代到元代,中国的疆域开始趋于稳定。

宋代南方的边界主要是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北方则受金朝和蒙古帝国的控制。

元朝时期,中国疆域的南方边界与今天相差不大,但北方则被蒙古帝国占据,形成了中原与北方蒙古草原的明显界限。

明朝时期,中国的疆域再次扩大。

明朝前期,明太祖朱元璋通过一系列战役,争夺中原,并将明朝的疆域拓展到了今天的北方和西南地区。

然而,明朝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军事压力,中国的疆域逐渐缩小,南京被攻陷,明朝只剩下南方一小部分疆域。

清朝建立后,中国的疆域再次扩张,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大范围。

清朝通过战争和条约,将中国边疆扩展到了今天的西藏、台湾等地区。

然而,鸦片战争和后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的疆域再度收缩。

二、东北边疆的变迁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边疆地带,一直以来都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东北边疆也经历了多次漂变。

在古代,东北地区是中国的边疆地区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东北地区的辽东地区是辽东国的国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疆域变迁在人类的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疆域变迁都和战争分不开,中国当然也不会例外。

由于战争所带来的朝代的更替是我国疆域变迁的主要原因。

我们普遍将秦朝统一六国作为我国统一政权的标志,通过对我国历史上主要的几个朝代疆域的分析了解中国疆域的变迁史。

秦朝的疆域秦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自己不断强大起来,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终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我国历史上首个封建制统一国家。

当时秦朝的疆域基本上只限于今天中国的东部和中部,但它已经包括朝鲜的西北。

平壤西北的海边这一块地方,当时都叫做辽东。

在战国后期,燕国就开拓到那里了,所以燕长城的起点也在那里,以后合为秦长城。

秦长城是从辽东经过赤峰一带,然后到阴山,再下来到陇山,西边到甘肃的岷县。

但秦朝的行政区并没有完全覆盖这一范围,它主要统治的还是北方,南方很多地方,比如福建、浙江南部,基本没有什么人口。

秦始皇派军队越过南岭去征服越人,战事不利,延续了好几年。

为了运输粮食,在今广西兴安境内开凿了著名的灵渠,将湘江漓江连起来,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后来在今两广建立三个郡:一个是在今天广东一带的南海郡,一个是在广西的桂林郡,还有一个是在广西与越南北部边境的象郡。

但是在西南,秦朝的统治非常稀松,实际上大部分地区还是由当地少数民族自己统治,秦朝只是控制了交通线和几个行政中心。

尽管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这么一个真正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

秦朝在全国建立了36个郡,后来大概增加到48个郡。

最近在湖南新发现的秦简中记载了一个洞庭郡,是原来我们都不知道的,估计秦朝可能共有50来个郡。

中央政府通过50来个郡统治差不多上千个县,这在中国是第一次。

汉朝的疆域秦朝末年,天下纷争四起,刘邦就是在群雄逐鹿的年代脱颖而出的。

刘邦拜韩信为上将军,经历为时8年的楚汉争霸终于在该下将项羽围住,并给予后者致命一击。

至此,天下再也没有能与刘邦一较长短的对手了,大汉王朝建立,史称西汉。

此后,汉武帝时期多次出征西域将西汉王朝推向了鼎盛时期,也大大的开阔了我国的疆域。

汉唐盛世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汉朝是开端。

对于秦朝来说,西汉的疆域有了很大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开始在朝鲜半岛上设立四个郡。

那时的朝鲜政权基本是从中原迁过去的汉人建立的政权,不是后来的高句丽人。

秦朝灭亡后,赵佗(河北正定人)趁机割据岭南,以后又扩张到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

等到汉朝平定南越,它的疆域就包括越南大部分,设置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越南的北部和中部就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还包括今缅甸一些地方。

河西走廊原来是匈奴人的游牧区,因当地匈奴战败降汉而成为汉朝的疆域,汉朝的势力也通过河西走廊扩展到西域,一直到巴尔喀什湖,与清朝全盛时的西界秘书参考知识博览差不多。

但是我们注意到,今天的东北、内蒙古与蒙古、俄罗斯等地是匈奴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活动范围,其中与汉朝对抗的主要是匈奴。

匈奴尽管一度投降汉朝,但是汉朝并没有把匈奴地区作为自己的疆域。

当时有一句话“长城之内天子有之,长城以外单于有之”,这是双方的基本界线。

西藏那个时候还没有统一起来,有唐旄、发羌等部族。

西汉的疆域范围在中国历史上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中国内地农业地区在这时基本上统一并确定下来了。

以后虽然有的时候有伸缩,但是一直到清朝这个界线才最终被打破。

东汉的疆域有所收缩,特别是在今越南的南部,主要原因是当地的林邑建立自己的政权并向北扩展。

朝鲜半岛上也是这样,东汉对中央山脉以东的地方已经管不到了。

只有在西南,由于哀牢人的归属,疆域有所扩展。

东汉后期,随着大量少数民族内迁,西北大部分地方已成为“羌胡”的聚居区,东汉已经无法在这里行使行政管理。

唐朝的疆域隋朝末年天下烽烟四起、盘镇割据,以李渊为首李家就在这种状况下登上了历史舞台,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经过11年的征战到公元628年终于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和隋朝的短暂统一,到唐朝完成大一统后,就形成了空前辽阔的疆域。

讲唐朝的疆域要注意一个问题。

往往会将一个朝代东南西北曾经达到过的最远的范围画在一幅地图上,实际上不能这样。

拿唐朝来讲,以前都讲唐朝西面到达咸海,东面到达朝鲜半岛,南面到达越南,北面到达贝加尔湖、北冰洋。

其实它不是同时拥有那么大的疆域,也不是始终有那么大的疆域。

唐朝拥有蒙古高原与贝加尔湖流域是在唐太宗时候灭掉了东突厥以后。

唐朝扩张到咸海边,是因为波斯(今天的伊朗)发生内乱,波斯王子投奔唐朝,唐朝派军队把他送回去,封他为波斯大都督,统治的地方就是咸海以东。

但是时间很短,只有三年的时间。

唐朝在朝鲜半岛,包括一度占有朝鲜半岛南部的时间也很短暂。

一直到唐高宗时期,在平壤建立安东都护府,并且把朝鲜人大量内迁,有些人一直迁到四川。

但是唐朝还来不及往朝鲜移民,而朝鲜人却不断地反抗,因为反抗太激烈,所以安东都护府在平壤只存在三年时间,就迁到辽东,以后又迁到辽西。

所以地图里画的是唐朝一度达到最大范围,实际上并不是始终拥有那么大的疆域。

但越南北部还是稳定的,一直到唐朝末年,当地的土豪开始造反,驱逐了唐朝的地方官。

公元10世纪,出身于当地豪强世家的吴权打败南汉军队,自立称王,建立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朝。

一般就认为此后越南才成为一个脱离了中国中央政府的独立政权。

唐朝到安史之乱以后疆域就缩小了很多。

唐朝征服东突厥后不久,突厥人在蒙古高原重新建国,以后回纥人在蒙古高原兴起,并且一度非常强大。

唐朝在安史之乱以后、黄巢起义的时候,都曾经向回纥(后改称回鹘)人借兵。

东北这一带尽管在地图上还划在唐朝的范围内,其实已经控制不住了,在这些地方设置的都督府只是名义上的。

唐朝后期最多只管到今天的辽宁辽河下游,再往北根本就管不到,只剩下名义上的。

当地的棘辐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渤海国。

朝鲜半岛虽然还有一点名义上的归属,实际上已经是独立的政权。

元朝的疆域简况蒙古人在蒙古高原兴起以后,先后征服了北方的金国,又灭了西夏。

接下去又征服了云南、西藏,最后灭南宋,建立起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帝国。

但是元帝国不等于蒙古帝国,因为成吉思汗西征以后,他在世时是统一的,等到他死了以后,他的子孙谁占领什么地方谁就建国,所以就有了察哈台汗国、钦察汗国等四大汗国。

比如,今天新疆的大部分地区就没有归元帝国统治,而是属于察哈台汗国。

所以元朝尽管疆域很大,但是也还没有包括今天中国的全部。

明朝的疆域明朝的疆域,总的来讲,是缩小的。

朱元璋派军队攻占大都(今北京)后,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往北方,史称北元。

北元退到蒙古高原以后,逐渐形成鞑靼和瓦剌两部。

瓦剌一度打到北京附近,在土木堡俘虏过明英宗。

明朝始终没有占领过整个新疆,尽管其一度控制哈密地区,设立过军事机构,但是后来却退到了嘉峪关。

所以明长城是从嘉峪关到山海关的。

我们跟前苏联论战的时候,经常强调,长城不是中国的边界。

这话没错,但长城的确是当时明朝疆域的界限,长城以北蒙古人的活动有时还十分猖獗。

当然,蒙古人是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活动范围,所以明朝人往往会迁到长城外面去。

比如说今天呼和浩特以南一带,在明朝就有不少汉人去那里开垦。

明朝初年,在东北建立“奴尔干都司”,就是一个特殊政区,它不是真的统治了这些地方,而是对当地少数民族实行“羁縻”,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

这些政区名义上服从明朝,实际上明朝更多的是给他们赏赐,承认他们的现状。

明朝对西藏延续了元朝的统治,但没有进行什么有效的管理,幸而这期间也没有其他外国政权进入西藏。

所以从元朝开始西藏就是我国的领土,并一直延续下来,这已是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

明朝初期,缅甸的大部分、老挝的一部分,包括泰国的一部分都曾是明朝统治的地区,都建立了宣慰司。

但到了明朝中期以后,缅甸王朝兴起,这些地方绝大多数都被缅甸所占领。

清朝的疆域清朝的疆域是中国历史上最完整、最有效的,也许可以说是最大的。

我国今天的疆域基本是清朝奠定的,清朝对边疆是真正统治了的,如与俄罗斯正式划定了边界。

清朝与蒙古人结盟后,也与西藏建立了联系。

所以在清军入关后不久,达赖就去内地朝见。

以后通过征服天山南北路,平息准噶尔部大小和卓叛乱,到乾隆中期,也就是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清朝的疆域到达巴尔喀什湖,包括整个帕米尔高原。

康熙年间,中国和俄国根据《尼布楚条约》划定边界,以外兴安岭和萨彦岭为界,中间还保留了一块待议地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跟外国正式划定边界,以前都没有那么详细过。

雍正年间,通过《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划定了外蒙古与俄国之间的界限,但是西北的边界还没有划定。

清朝的东北疆域在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还包括库页岛在内。

但在库页岛上没有设立正式行政区,而是由当地少数民族苦夷每三年到依兰(今天哈尔滨附近的依兰县)的三姓衙门来纳贡。

用这种方式维持它与宗主国之间的关系。

台湾是康熙二十二年被清政府征服并设立政权的,但是在元朝时就已经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设立承天府,继续用永历年号。

但此时南明已经覆灭,永历帝逃到缅甸。

所以台湾作为明朝政权的残余,一直保持到康熙二十二年。

台湾被清政府平定后,康熙在台湾建立台湾府,设在今天的台南,隶属福建省。

从康熙二十三年开始,台湾正式作为清政府的一个政区,并于1885年10月正式在台湾建立了省级政权,直到被日本侵占。

清朝的疆域到1840年以后被打破。

首先,香港被割让给了英国,但宰割中国领土最多的是俄国。

一是根据《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地区被划走。

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原定共管,但是后来也被俄国侵占。

黑龙江以北的江东六十四屯原先都住着中国人,根据条约继续归中国所有,但不久却被俄国侵占了。

后来,通过《伊犁条约》,俄国又把巴尔喀什湖以东到今天我国国界的那一大片土地拿走了。

帕米尔高原的六个帕,最后只剩下一个帕,就是新疆的塔什库尔干县,其他五个帕都被英国人与俄国人瓜分,以后成了阿富汗的领土。

另外一大损失是外蒙古。

内外蒙古本来连成一体,但是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在俄国人的策划下开始搞独立。

袁世凯和北洋政府一直不予承认,还派远征军前去征服。

迫于国际压力,俄国在得到实际利益后,让外蒙古放弃独立。

第二次俄国策动蒙古人民党,发动人民闹革命,再一次宣布独立,驱逐了当时中国政府的代表,但中国政府一直没有承认。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跟蒋介石讨论战后格局。

美国出于战略考虑,希望未来的联合国,中国是常任理事国。

斯大林提出条件,中国要担任常任理事国就要承认外蒙古独立,承认前苏联在东北的权益,旅顺军港继续归前苏联使用,中长铁路归前苏联管理。

蒋介石出于他的考虑同意了。

随后履行了一个给中国政府充分面子的手续,在外蒙古举行公民投票,但国民政府派去的代表只能观察。

投票的结果是99.7%赞成独立,外蒙古就此正式宣布独立。

新中国的疆域在经历了8年抗战和4年内战后,新中国终于在1949年正式成立,但此时中国的疆域经过列强的瓜分和两次世界大战已经较清朝小了很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