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疆域的演变

中国历史疆域的演变
中国历史疆域的演变

中国历史疆域的演变

--------------------------------------------------------------------------

中国自秦始皇统一至今的2200多年,国土疆域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总的趋势是在不断的扩大。下面将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几个朝代国土疆域按先后顺序向大家介绍:

一、秦朝的疆域(公元前200年)

秦王嬴政先后用了26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结束了华夏民族的混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虽然秦王朝非常短暂,历时仅16年,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却极其重要,尤其是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西汉王朝的疆域(公元前89年)

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已全面发展的一个朝代。这一时期的西汉王朝,无论从经济、社会、政治、军事、文化及自然科学等各方面,都至少领先世界其他地区几百年。这一时期对匈奴的打击,更加确立了其疆域的稳定。

三、东汉全图(公元147年)

东汉的将与面积在西南一偶略有扩张(今缅甸处),但在西北却因匈奴的压力,有所收缩。

四、魏、蜀、吴的三国时期(公元229年)

之所以把三国时期的疆域图放在这里,主要是本人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极为感兴趣。想必网中同好也不会少。

五、西晋疆域(公元281年)

三国之后,司马懿的孙子最终完成了统一的大业,史称西晋。

六、隋朝疆域图(公元612年)

西晋之后的又一个统一的时代来到了,这就是隋朝。隋朝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历时39年。隋朝虽短暂,但它所建立的新的政府管理体制(如三省、六部,一直沿用到明、清)、创建的科举制度(选拔了大量的治国人才)、开挖的大运河(基本解决了中国今后近两千年的漕河运粮、接济北方发展的问题)等等,正是因为这些基础,才会产生后来的大唐盛世。

七、大唐盛世疆域图(公元669年)

当时的大唐是同一时期世界上最强盛、最彪悍的一个统一王朝,无人能比!大唐的强盛不再赘述。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大唐之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均以北方为主,中国的南部都是荒蛮之地。但到大唐后期,由于江南地区的经济因为大运河的开通,其发展开始逐渐超越北方,并渐渐成为了富庶之地。这是一个重大转变。

八、北宋及辽全图(公元1111年)

九、南宋及金全图(公元1111年)

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一直在遭受北方民族的欺负,所以,宋朝时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文弱的朝代,疆域面积一直仅限于中原腹地和江南一带。但值得一提的是,宋朝不仅的文化艺术方面人才辈出,而且火药第一次被用于军事上。

十、元朝疆域图(公元1280年)

踏寻历史的足迹——重温历史精神永存

随着岁月的蹉跎,许许多多波澜壮阔、沧海桑田的历史,随着时间的车轮慢慢离我们远去。我们沉浸在和平幸福的生活中,穿梭于车水马龙的纷繁城市。 历史,我们忘记了吗?我们能忘记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先辈的鲜血和汗水的筑就。八年的抗日战争、二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南京大屠杀&&重温历史精神永存,重温历史让我们珍惜今天的来知不易,重温历史让我们充满信心把明天的工作做的更好。 长征----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段人类史上永垂不朽的丰碑,一曲中国历史上的壮丽史歌,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用实践走出了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扭转了红军革命的局面,从而使得红军取得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从此跳出了国民党的包围圈,从此把中国的革命道路引导到了正确的革命路线上来,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近几个月来,重走长征路的队伍重温这段历史,不辞辛劳、跋山涉水徒步行程,所到之处慰问演出捐款救助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虽然他们今天已经不在有当年红军那样艰难险阻,但是面对荆棘从林翻山越岭徒步行走二万五千里长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是需要信心和勇气的,他们一个个精神饱满,信心十足一路走来,重返历史的足迹重温历史,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重温历史的足迹,不忘国耻有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时刻准备着。 正当重走长征路的队伍一路前行时,一股重返历史的足迹重温历史的队伍也在世人瞩目下轰轰烈烈出发了!他们就是--------重返唐僧西行路的队伍。 唐僧----一位生活在大唐盛世唐太宗年间的高僧。说起唐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看着由他西行取经故事改编的《西游记》长大的,他那慈悲菩萨心肠的性格早在我们脑海里留下深深的印象,故事中那惊险、恐怖的81难,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师取经路上艰难和险阻,大师取经路上的困难又何只81难呢?可是大师跋山涉水不辞辛劳,不辱使命终于冲破重重困难获取经书六百五十七部,行尽一百一十国。回国后,他利用20余年进行翻译经文直到圆寂,为普救众生付出了毕的鲜血。 此次的重走唐僧西行路的队伍,有台湾的慧在法师和明贤两位法师和6位行者组成,虽然他们今天的行程不在像当年玄奘大师那样艰险,但是仍然有不少困难,他们的精神是可佳,他们的行程是意义重大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追寻历史的足迹,宏扬民族文化仍然十分重要,我们侍目以待他们平安归来。 中国历史文化源源流长,发生的每一件历史事件都直到我们纪念追寻。郑和下西洋、昭君出塞&&那一件不是为中国的发展起过推波助浪的作用。重温历史让他们的精神永存,尊重历史、追寻历史传承历史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义务也是责任。

中国的疆域变迁

中国的疆域变迁 在人类的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疆域变迁都和战争分不开,中国当然也不会例外。由于战争所带来的朝代的更替是我国疆域变迁的主要原因。我们普遍将秦朝统一六国作为我国统一政权的标志,通过对我国历史上主要的几个朝代疆域的分析了解中国疆域的变迁史。 秦朝的疆域 秦朝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自己不断强大起来,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终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我国历史上首个封建制统一国家。 当时秦朝的疆域基本上只限于今天中国的东部和中部,但它已经包括朝鲜的西北。平壤西北的海边这一块地方,当时都叫做辽东。在战国后期,燕国就开拓到那里了,所以燕长城的起点也在那里,以后合为秦长城。秦长城是从辽东经过赤峰一带,然后到阴山,再下来到陇山,西边到甘肃的岷县。但秦朝的行政区并没有完全覆盖这一范围,它主要统治的还是北方,南方很多地方,比如福建、浙江南部,基本没有什么人口。 秦始皇派军队越过南岭去征服越人,战事不利,延续了好几年。为了运输粮食,在今广西兴安境内开凿了著名的灵渠,将湘江漓江连起来,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后来在今两广建立三个郡:一个是在今天广东一带的南海郡,一个是在广西的桂林郡,还有一个是在广西与越南北部边境的象郡。但是在西南,秦朝的统治非常稀松,实际上大部分地区还是由当地少数民族自己统治,秦朝只是控制了交通线和几个行政中心。 尽管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这么一个真正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秦朝在全国建立了36个郡,后来大概增加到48个郡。最近在湖南新发现的秦简中记载了一个洞庭郡,是原来我们都不知道的,估计秦朝可能共有50来个郡。中央政府通过50来个郡统治差不多上千个县,这在中国是第一次。 汉朝的疆域 秦朝末年,天下纷争四起,刘邦就是在群雄逐鹿的年代脱颖而出的。刘邦拜韩信为上将军,经历为时8年的楚汉争霸终于在该下将项羽围住,并给予后者致命一击。至此,天下再也没有能与刘邦一较长短的对手了,大汉王朝建立,史称西汉。此后,汉武帝时期多次出征西域将西汉王朝推向了鼎盛时期,也大大的开阔了我国的疆域。汉唐盛世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汉朝是开端。 对于秦朝来说,西汉的疆域有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开始在朝鲜半岛上设立四个郡。那时的朝鲜政权基本是从中原迁过去的汉人建立的政权,不是后来的高句丽人。秦朝灭亡后,赵佗(河北正定人)趁机割据岭南,以后又扩张到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等到汉朝平定南越,它的疆域就包括越南大部分,设置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越南的北部和中部就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还包括今缅甸一些地方。 河西走廊原来是匈奴人的游牧区,因当地匈奴战败降汉而成为汉朝的疆域,汉朝的势力也通过河西走廊扩展到西域,一直到巴尔喀什湖,与清朝全盛时的西界秘书参考知识博览差不多。但是我们注意到,今天的东北、内蒙古与蒙古、俄罗斯等地是匈奴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活动范围,其中与汉朝对抗的主要是匈奴。匈奴尽管一度投降汉朝,但是汉朝并没有把匈奴地区作为自己的疆域。当时有一句话“长城之内天子有之,长城以外单于有之”,这是双方的基本界线。西藏那个时候还没有统一起来,有唐旄、发羌等部族。西汉的疆域范围在中国历史上有非

追寻历史的足迹

追寻历史的足迹 历史的钟声在耳边响起,将那沉睡的思绪在梦中唤起。回首历史的沧桑,岁月的涟漪。每一个历史的片段都渐渐地清晰。从此,心开始吟唱历史的赞歌,情开始诉说爱国的狂热。让我们带着青春的朝气,带着内心的感动,带着曾经的热恋,追寻历史的足迹。 俯瞰历史的长河,心中总会燃起激情的火焰,随着我的血液蔓延、蔓延。多少次心绪凌乱不堪?多少次泪水打湿双眼?也许,一切的情感都是因为心中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追寻历史的足迹,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坚强;追寻历史的足迹,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责任;追寻历史的足迹,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沧桑。漫漫古道,黄沙漫漫。凄凄驼铃,情味凄凄。寻觅着那令我们熟悉的点点滴滴,寻觅着那令我们难割舍的感情,寻觅着那令我们向往、令我们新奇的历史足迹。一路执着追寻,一路引吭高歌,一路深沉诉说。 追寻历史的足迹,多少文人、墨客书写了他们的豪情壮志?多少英雄儿女将热血挥洒沙场? 铁骨铮铮、战马啾啾。岁月的泥沙不会掩埋历史的足迹。一曲曲英雄赞歌,一段段真情浮现。永远都闪烁着最耀眼,最美丽的光芒,承载着最真实,最浓厚的深情。“壮士饥餐胡虏肉,谈笑渴饮匈奴血”。抒写了岳飞精忠报国,奋勇杀敌的决心和勇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诠释了文天祥对国家的热恋和挚爱。“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展现了谭嗣同对敌人的愤恨、永不退缩、永不妥协的勇气。

追寻历史的足迹,我们就要用心灵铭记。铭记那触动心弦的旋律,铭记那刻骨铭心的剥削,铭记那丧权辱国史实。 不平等条约的签署,八国联军的对华侵略,918、731、南京大屠杀,日军的残暴与压迫,抗热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辉煌成立,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此时祖国的繁荣昌盛。这些,我们不会忘记,因为它们早已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里。永远都不会被历史的浪潮冲刷而去,反而会愈加清晰。祖国的大好山河,永远都会绚丽多姿,永远都会散发着勃勃生机。 朋友,让我们心系历史的往事,向着祖国、向着党,追寻历史的足迹!

中国历代领土变化

中国历代领土变化 我一直想对这个课题做一个总结,今天总算完成。这里的中国领土主要指的是历史上中央政权的势力范围,绝没有破坏民族团结之意。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约210万平方公里。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疆域大体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出河南省北、中部和河北省西南部范围。有人认为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都可能是汤都西亳。成汤灭夏至盘庚五迁,始居于殷。面积大概320万平方公里。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当时周朝疆土北方封国燕,已到达了今辽宁喀左、朝阳一带,西面至今甘肃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带,东面的封国齐鲁到了山东半岛,南至汉水中游,东南抵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势力所及还可能到达了巴蜀一带。面积大概340万平方公里。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中清朝极盛时疆域: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华民国时期的秋海棠叶形状,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的又有改变,成为被喻为“雄鸡”的形状至今。期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目录 概述 远古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 秦朝疆域 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 隋唐鼎盛时期 隋朝疆域 唐朝疆域 周边其它民族国家 宋朝时期 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 明朝时期的疆域 清朝时期的疆域 民国疆域 共和国疆域 近代的国土沦丧 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 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二、殖民地 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概述 远古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 秦朝疆域 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 隋唐鼎盛时期 隋朝疆域 唐朝疆域 周边其它民族国家 宋朝时期 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 明朝时期的疆域

清朝时期的疆域 民国疆域 共和国疆域 近代的国土沦丧 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 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二、殖民地 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现代中国疆域 现今中国的国境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西南与印度、不丹、尼泊尔接;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部;正北与蒙古接壤;东北则和俄罗斯东部、朝鲜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望。 编辑本段远古时代 战国时所著的《禹贡》记载的九州(中国)是关于中国疆域最早的文献记载。虽非禹时实著,然亦体现了战国时人 九州 的天下观与地理观。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以今日来看,冀州在今山西及河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兖州则在今河北与山东省部分地区;青州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徐州在今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淮水以南之江苏省与安徽省则为扬州;荆州在今天的两湖;豫州指今河南省;梁州指四川省与陕西的汉中地区;雍州包括了今天的关中与甘肃东部。虽然此说分歧很大,传说性质浓厚,范围也大于当时中国实际面积。但此为古人天下观之萌芽与发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历史的足迹_关于历史的作文1500字

历史的足迹_关于历史的作文1500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进,变的是那份岁月,不变的是那份永恒的足迹! -----------题记 一个甲子的轮回,岁月悄然转动不息的年轮,60年时间一晃擦肩而过!在重听“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欢呼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六十年的征程,中华名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六十年的沧桑巨变,成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60年宛如惊鸿一瞥,但在那惊鸿一瞥之间,我只与祖国共同奋进14年,一年一年春相似,一代一代人不同。不一样的青春,同一样的梦想,我们在星光灿烂下倾听时代的钟声,我们在漫漫长夜中迎接黎明的曙光,记忆的小鸟在历史飞翔…… 今天,我以一颗感恩与虔诚之心,以一颗与祖国共奋进的赤子之心,回眸身后,我们在一起走过的脚印,用稚嫩的文笔写下自己最真挚的情感! 千年底蕴孕育甲子巨变 走在浩瀚的历史,巍峨的长城记载了多少变迁,表现的是如此的顽强,那是民族的希望和象征,宽阔的长江那是祖国的脉搏。跳动着永不枯竭的悸动,滔滔黄河,那是祖国的血液奔腾着一路汹涌向前…… 悠悠五千年,泱泱大中华,我们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上,读懂了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懂了祖国青春的豪放在

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懂了祖国壮年的成熟,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六千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成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仰望长空,历史的星光依然闪烁!我们的中国古老而伟大,我们的中国壮丽而永生!蔡伦纸上书写着她的智慧,指南针上旋转着她的方向,刀光剑影下,她一次次回归和平,精神劫难中又一次次积薪自焚,重获新生。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韵,以古风与乐府的诗与散曲,以京剧与秦腔梆子与鼓词唱您的历史,恢弘岁月的辉煌,唱响您壮丽的山河,靓丽的风景。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我们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方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贫,以杨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刘志丹胸前的那块补丁,以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唱响您的坚韧与顽强,为了祖国的成长,无数人前仆后继,呕心沥血,为了祖国的富强,又有多少人燃尽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先有孙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再有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更有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新一代的天之骄终于站起来了,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之火,温暖祖国冰冷的身躯,用青春的热血点燃了祖国曾经暗淡的灵魂,用激越的歌声纺织了祖国的一身彩霞,即使在那帝国主义的炮火中,中国人依然用自己的

中国五千年版图演变史

中国五千年版图演变史,一目了然,国人必看! 第一个朝代——夏朝,维持了近440年,主要活动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 天的山西、河南、河北一带。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时期陆续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大国。 公元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皇朝,北方是匈奴和东胡这些 民族,这时还尚未和西域接触。

西汉 汉朝将西域纳入版图,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同时西汉的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 的领地纳入中国。 东汉 汉朝和北方匈奴的战争一直不断,后匈奴内部分裂,鲜卑趁虚而入占据匈奴各地。 三国 公元220年曹丕称魏帝,221年刘备称汉帝,222年孙权建年号,成三国鼎立之势。这 三国加起来的面积就是汉朝的面积,其中魏最强大。 西晋 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之势。

东晋 西晋末,各族在中原和巴蜀先后建立了多达16个割据政权。公元317年司马睿即晋王位于建康,以建康在洛阳之东,史称东晋。东晋的版图只限于淮水以南、汉水的下游、巴 蜀盆地的长江以南。前秦的东北是高句丽、挹娄等国,境外为高车、匈奴等族。 南北朝 南北朝四阶段 隋朝结束了长达40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

前唐 前唐的版图可以看出当时唐朝的强大,西部北部疆域的开拓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朝代。 唐后期 唐后期版图大为收缩,吐番达到了鼎盛时期,对唐王朝有着巨大的威胁。 在中国主要王朝中,宋朝无非是版图最小的一个。 南宋 辽与北宋南北对立,除辽、宋、夏三国之外,其时云南为大理国,青藏为吐蕃诸部及黄头回纥,西域为西州回鹘及黑汗王朝。辽之北则为斡朗改和辖戛斯。

南宋时期,蒙古崛起,不久后将扫平亚洲诸强,建立规模空前的蒙古帝国。 铁木真建立的王朝可以说大的没边了,元朝大军的铁蹄几乎踏遍了整个亚洲,人类已 经无法阻止元朝的脚步了。图中的四大汉朝都听服于元朝皇帝,归中央管制。 元朝后期 后期四大汉国独立,只剩元朝本土。 明朝疆域相比元朝大为收缩,元朝剩余势力退居蒙古草原,分裂成瓦刺和鞑靼两个部 落,对明朝一直是很大的威胁。 清朝皇太极统一东北诸部,并不断扩大领土,于1759年完成一统大业。 民国承袭清朝康熙二十 八年(1689年)及雍正五年 (1727年),中俄先后订立 条约,划定黑龙江、吉林与俄 国远东地区间边界,并划定外 蒙古与俄国西伯利亚间边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又定盛京与朝鲜之间以鸭绿 江、图们江为界。

历代疆域的变迁

历史: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疆域的变化也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历史的进程。因此了解历代疆域变迁的历史,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祖先的光辉业绩。 商朝: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 秦朝: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唐朝: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 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新疆、中亚地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的范围之内。 清朝: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的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纵观中国历史,统一的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其形成过程中,汉族作出了主要的贡献,而少数民族为统一疆域的形成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历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统一疆域的形成。历代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的政策,巩固了中国的疆域。封建社会的后期,落后腐败导致了大块中国国土的沦丧。 地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古代疆域的变化状况,并能正确识图,掌握重要朝代疆域的四至。 能在地图上正确识别我国现行行政疆域,特别是南海诸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的地理位置。 政治:了解历代疆域的变迁,要求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各族人民,更加珍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坚决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径。 在新时期,我国通过平等友好的谈判,与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根据我国政府与英国、葡萄牙政府达成的协议,香港、澳门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我国政府多次声明:南海诸岛、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侵犯。 中国古代六次著名迁都 ①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③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④1421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应天(今南京)迁到北京。⑤1618年,后金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迁到沈阳。⑥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清政府把都城迁到北京,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 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特点: 第一、古代都城移动的空间呈现出三条轨迹。第一阶段,从商朝盘庚迁殷、都城稳定开始到北宋为止,都城一般都建立在中原地区,这里是关中平原中央,地形开阔,享有水上交通的便利,可以与诸侯国进行便利的经济文化往来。中唐以后因为气候的变迁及关中地区的过度开垦,黄河、渭河泥沙大增,渭河及黄河三门峡一带漕运十分困难,致使天子也常常不得不“逐粮而居”,就食东都洛阳。关中已失去了容纳国都的经济基础。国都城址向经济文化发展更有前途的东部转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阶段前期都城呈现出由西向东迁移的轨迹:镐京、长安----洛阳。后期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都城迁移呈现由北向南迁移的趋势:长安、洛阳----开封。第二阶段,从北宋至清朝百多年间,都城完全离开中原移到临海地区,都城的迁移又出现由南向北移动的趋势:临安----北京。北京位于东北大平原、华北大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理单元的结合处。经过辽、金、元、明、清五代,从陪都发展成为首都前后也近1000年。这里处于北方民族文化交流的有利地位。大运河的续修将中国另外两大地理单元,即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连接起来,使北京得到长江流域经济与文化的支持。 第二、古代都城既是统治阶级的政治中心,又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这点同西欧社会早期封建国家都城只是政治中心、与商业和经济中心的城市分离有明显的区别; 第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权和神权是社会统治的中心,有至上的权威,这种社会状况反映在城市布局中,就是皇宫和宗庙居于城市的中心,作为商品交换场所的“市”在都城中则偏于一隅。古代都市的建筑布局,都是整齐划一,有纵贯全城的中轴线,两边是对称分布。

共和国足迹—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图]

共和国足迹—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图] 共和国足迹—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图]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9月30日,刚刚闭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精彩图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49年9月30日,刚刚闭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附:1949,开国大阅兵(珍贵图片集锦) 附:1950,第一个国庆节阅兵(珍贵图片集锦)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

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当天,从早晨六七点开始,参加庆典的队伍就从四面八方有序进入天安门广场。广场上汇集了首都工厂职工、学校师生、机关人员、市民、近郊农民、城防部队及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们共约30万人。人们翘首期待着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 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正、副主席及委员宣布就职。会后,各位委员分别乘车前往天安门城楼参加典礼。 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就位后,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顿时,广场上欢声雷动,群情激昂。接着,毛泽东按动电钮,在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肃立,所有人向国旗行注目礼。广场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28年历程。 升旗结束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举行阅兵式。朱德总司令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陪同下,乘敞篷车检阅各兵种部队。检阅毕,朱德总司令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指出:“现在我们的战斗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实现人

历史上的中国:中国疆域的变迁

历史上的中国:中国疆域的变迁 序言:中国的历史、疆域与历史地图 “疆域”与“领土” 了解历代疆域变迁与学习历史的关系 秋海棠与雄鸡 疆域变迁和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的编制:裴秀、杜预、贾耽和税安礼 清代杨守敬集古代地图研究之大成 中国历史地图的里程碑——《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的来历和变化 中国古代疆域的类型 1.走向统一国家的漫长历程:先秦 从部落联盟到王朝——三皂五帝到夏 盘庚迁殷 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的疆域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序言:中国的历史、疆域与历史地图 “疆域”与“领土” 了解历代疆域变迁与学习历史的关系 秋海棠与雄鸡 疆域变迁和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的编制:裴秀、杜预、贾耽和税安礼清代杨守敬集古代地图研究之大成 中国历史地图的里程碑——《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的来历和变化 中国古代疆域的类型 1.走向统一国家的漫长历程:先秦 从部落联盟到王朝——三皂五帝到夏 盘庚迁殷 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周的疆域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弦高犒军和春秋战国诸侯兼并 2.中原王朝疆域的扩大和稳定:秦汉时期 第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建立 郡县制的形成和巩固 西汉初的困境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 匈奴和其他边疆政权 东汉的疆域 边疆诸族的内迁和扩张 3.长期的分裂与短暂的统一:三国至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形成 乱世群雄的角逐:十六国的兴衰

对峙中的稳定:北方的统一和再分裂 北方的局部扩张的南方的退缩 4.从大统一到大分裂: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行政区域的扩大 空前的开拓:唐朝前期的疆域 强盛后的衰落:唐朝中期以后的疆域 边疆政权的消长 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5.分裂的延续和结束:宋、辽、金、元时期 “黄袍加体”不再重演 北宋和南宋的疆域 辽、金和其他政权的疆域 牧业民族一统天下:元帝国的建立 6.退缩中的中原王朝:明时期 奴尔干都司的设置和撤销 北方和西北诸卫所的内迁 南方和西南的退却 对西藏主权的延续 其他政权的疆域 7.统一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清朝时期 东北地区的统一 从人关到平定台湾

历史的足迹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主要成果,认识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 过程与方法能够形成一种初步的历史观和历史感,正确的看待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准 备课件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二级备课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预习 设计预习内容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生活,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请同学搜集有关古代中国文化成就资料,完成以下内容。 (1)一个历史名人:(2)一部名著: (3)一项发明:(4)一个古代建筑: (5)你对中国古代文化成就进行简要评价(中华文化的特点) 详略得当 [ 授课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二级备课 一、小组交流、生生互动: 多媒体出示 :北京奥运会开幕 式《历史的足迹》片段。) 2008年8月8日,焰火《历史的足迹》开始燃烧,29个巨大火焰火脚印走向“鸟巢”。象征着第29届奥运会一步步走进中国、走进北京。 二、师生互动、归纳点拨: 小结: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海洋中独领风骚。这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 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中华文明更需要我们去保护,去创新, 去发扬光大。 活动一: 1、谈谈看后的感受。 活动二:

举例说说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活动三: 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古代文明: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玛雅的天文数学无与伦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化早已被湮没,留给后人千古不解之谜。 结论: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中的遗憾! 活动四: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创造的“世界之最”?联系学过的历史知识,搜集有关的资料,并写在学案上,以便进一步探索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光荣历史。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对五千年文明的认识:(a—e)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兼容并蓄、开放包容 中华文化的组成: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 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中华文化不断的原因 课后反思 本节课准备比较仓促,如果时间够用的话,可以设计更多环节,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能力。要从每节课入手锻炼自己的讲课能力,水滴石穿,要坚持不懈。既培养学生,给学生美的享受。又成就自己,让自己距离名师更近一步。 福娃贝贝——灵感来源:中国年画——莲年有余、中国传统鱼纹样、水浪纹样; 福娃晶晶——灵感来源:熊猫、宋代瓷器莲花造型; 福娃欢欢——灵感来源:中国传统火纹图案、敦煌壁画中的火焰纹样; 福娃迎迎——灵感来源:中国青藏地区的装饰造型纹样、小藏羚羊; 福娃妮妮——灵感来源:燕子、沙燕风筝。 五个福娃的象征意义又各有不同: 福娃贝贝传递的祝福是繁荣。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 “鱼” 和“水” 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人们用“鲤鱼跳龙门”寓意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鱼”还有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蕴涵。

回望历史的的足迹

回望历史的的足迹 萧县祖楼中学九(1)班谢忠诚一抹淡淡的回忆,载着一颗淳朴,感恩的心,驶向了那场战争…… 一 那是一场决定国家性质的战争,那场战争决定着中华民族能否摆脱封建枷锁的桎锆;那是一场决定是非成败的战争,那场战争决定着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否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的新中国;那是一场决定人民命运的战争,那次战争关乎着人民能否当家作主,不管经历多少艰难险阻,我们伟大的人民解放军决不会让辛苦付诸东流。 二 那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我们伟大的人民解放军在没有任何优势条件下,本着为人民而战,为国家而战,为解放军全中国而战的宗旨,凭着他们钢铁般的意志,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胜利了,而且风风光光,漂漂亮亮的胜利了,他们用他们钢铁般的意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三 那是一次举国上下团结一心的战争,在前线,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不畏个人的安危,在后方,群众组织大批运输队,担架队,夜以继日,马不停蹄。他们全力以赴,战士们的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心相连。就在那与敌人殊死搏斗的关头,中国人民彰显了我们民族的无与伦比的力量,折射出我们炎黄子孙的舍生忘我的精神,此时的中

国是坚不可摧的。 四 历史的脚步轻轻走过,除了伤痛,没留下什么。而如今,先烈们的名字也许被人们所遗忘,他们光辉的事迹亦可能会被岁月所冲混,但他们的精神不朽。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新中国诞生了,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社会进步了。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具有这种精神,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 先烈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是你们的献身换来了我们的安宁,你们的鲜血不会白流,全国人民会永远记住你们,会以你们为榜样,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完成你们未竞的事业,我们以你们为骄傲!先烈们,你们安息吧! 后记:对于这场战役,我不想妄加评论,历史会给它最好的定论,在此,我只想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只有倍加珍惜,才能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 评语: 本文构思精巧,文章采用题记的形式,由题记引出回忆,正文用“一”、“二”、“三”、“四”将文章分成四个部分,层次分明。第一段写这场战争的历史意义,第二段写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第三段写人民解放军的团结一心,第四段写作者愿继承先烈的遗志,完成先烈未竞事业的心愿的,每一段各有侧重,而又浑然一体。显示了小作者严谨的思维和缜密的构思。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开放与包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源头活水素材

开放与包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源头活水 中国古代文明史是一部文化交融碰撞的历史:商代墓葬中保存有西亚特色的战车;“丝绸之路”将古代中国“丝国”和“瓷国”的称誉远播欧亚。明清两朝从开放走向“闭关锁国”,国家盛衰的鲜明对比引发了后人深深的思索。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文明间的交流是促进人类进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开放的社会和文化比封闭的社会和文化更具有发展活力,在应对外来刺激和内部矛盾等方面更有主动性和灵活性。 欧亚大陆古代文明主要包括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希腊、罗马文明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来看,规模最大的莫过于中西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主要是通过汉唐时期的“陆路丝绸之路”和宋至明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或称“陶瓷之路”进行的。汉代打通“丝绸之路”以后,以“丝绸之路”为纽带,将汉唐时期的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欧洲乃至北非等重要文明地区的各民族维系在一起。 古代中国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同样让后人大开眼界:遥远的岭南地区出土了中原地区的商代玉璋;河南殷墟出土的玉器表明,商代有些玉料来自新疆塔里木盆地;商周时期的中原势力向湖北、江西等湖泽密布的南方地区扩展,目的是获取丰富的铜锡矿料;虽然1000多年前的唐朝人仍感叹“蜀道难”,但3000多年前的商代人已将商文化远布到四川盆地的三星堆和金沙滩遗址。20世纪80年代前,人们一直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地区,直到东北“红山文化”和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发现,人们才意识到5500年前到4500年前,各地都有比较发达的文化,有的甚至超过了黄河地区的中原文化。学者们因此提出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起源论,即各地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它们在交流碰撞中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证明,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只有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才能创造出造福人类的文明成果。 1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迁讲课讲稿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迁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 迁 图1:西汉版图与疆域 图2:唐代版图与疆域

图3:元代版图与疆域 图4:清代版图与疆域(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就交织着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冲突,自夏禹之后,华夏族以居中原之势不断吸收同化周边各方国和各民族。秦朝建立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形态开始形成,既为日后中国形成多民族的统一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石,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由中国中心区域向四周发散扩张的趋势和过程。在这个趋势与过程中,形成了历朝历代的中国版图和疆域,并奠定了现当代中国领土的基础。因此,中国今天有着如此广袤的土地和辽阔的疆域,都是历史上以华夏(汉)族为核心的中华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开发的结果,这份基业是中国历史上各时代疆域和版图不断变迁的最终定型。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了解这个范围有多大,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于我们掌握历史的基本事实和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秦汉时代:统一王朝疆域的形成与演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汉共历时400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这一时期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因此这一时期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秦统一前的几年里,通过征伐战争即拥有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和原楚地大部分地区。公元前214年,秦发兵50万征百越,征服了越族,置桂林、南海、象郡3郡,将两广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此前一年秦将蒙恬兵击匈奴,取河南地又置九原郡,将匈奴势力逐至阴山以北,正式将河套地区纳入版图。与此同时,还将战国时秦、赵、燕长城重新修缮和连接,形成“起临洮至辽东,延柔万余里”的秦长城。在南方,征伐越人时还开凿了连通长江与珠江的灵渠,并将政治势力深入到云贵的五尺道。于是一个历史上空前的也是第一个地理上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形成了,“它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逾五岭到琼岛,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面积为50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咸阳,强大的秦帝国由于长期施行暴政终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洪流中。4年后刘邦打败项羽即皇帝位,称高祖建立汉王朝。 到西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家经过汉初以来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增强,开始不断向外扩张领土,使汉代的疆土达到了空前的辽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近代中国领土变化一览表

近代中国领土变化一览表面积单位:平方公里 边界位置年代变化地变化面积变化形式经手人官方立场 缅甸60江心坡7万签约周恩来中缅友好印度56-62麦克马洪线南9万默认周恩来中印友好俄国50江东64屯3千赠予周恩来中苏友好阿富汗63帕米尔不详签约陈毅抗印制苏巴基斯坦63克什米尔2千签约陈毅睦邻抗印越南约70北部湾小岛秘授周恩来援越抗美****************************************************************************** 地名..........占领方....面积(KM)…现状 薪岛............朝鲜..................签约 长白天池东......朝鲜..................签约 唐努乌梁海......俄罗斯.....180000.....放弃 江东64屯........俄罗斯.......3000.....签约 图们江口........俄罗斯.........20.....签约 孔社令-二连北...蒙古.......160000.....签约 阿尔泰山脊东....蒙古..................签约 Karichilida.....哈萨克................签约 察汗鄂博........哈萨克................签约 汗腾格里山地区..吉尔吉斯.....2100.....签约

帕米尔地区......塔吉克......27000.....签约 帕米尔地区......阿富汗................签约 达拉克地区......巴基斯坦..............签约 阿里南..........印度.........2000.....被占 藏南(山南)......印度........90000.....被占 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签约 江心坡地区......缅甸........70000.....签约 南坎地区........缅甸..........220.....签约 白龙尾岛........越南..................被占 南沙28岛........越南.......650000.....被占 南沙2岛.........印度尼西亚..50000.....被占 南沙9岛.........马来西亚...270000.....被占 南沙1岛.........文莱.........3000.....被占 南沙9岛.........菲律宾.....410000.....被占 钓鱼岛..........日本.......740000.....被占 南琉球..........日本.........2267.....放弃 ****************************************************************************** 中国的陆地领土是960万还是930万 中国官方的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洋领土300万平方公里;但是《世界各国纪实年鉴》(英语:The CIA World Factbook)经过精确计算的被中国实际控制的陆地总面积为:9,326,41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70,550平方公里。按一般惯例,国外计算领土是以实际控制区为准。另外,把2003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的《分省中国地图集》中的各省数据汇总起来的陆地面积为9,338,226平方公里,与CIA公布的中国实际控制陆地面积相当,相互印证中国真实的领土面积。

历史干货 _ 中国历史地图变迁史:从夏朝到清朝,4000多年艰苦卓绝

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 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

夏朝版图商朝起源于东夷地区,其疆域比夏朝更大。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商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其南到淮河一带,其北到达燕山一带,其东到山东半岛。商朝同样实行了分封制,其王畿地区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地区,首都为殷(安阳),在西周初期被分为了郑、卫、宋等国。 商朝版图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在公刘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

立。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张到了东方。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要注意的是楚国是和周朝是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称“王”,和西周国王并立,周朝也只是在名义上册封楚王为“楚子”而已,因此楚国不算西周的疆域。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和楚国的战争几乎也是没有断绝过。

中国历代疆域地理行政图及朝代列表

中国历代疆域地理行政图及中国朝代列表 2009年09月13日星期日13:51 夏朝疆域 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武丁在位时国势鼎盛,势力达于长江流域。曾多次迁都;盘庚时,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在商的周围,还有许多臣服于商的属国,如西北的鬼方,西部的羌方。 商朝疆域 灭商前,周族活动于黄河上游(今陕西、甘素一带)。周武王灭纣后,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附近),后迁洛邑。

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专政。主要诸侯有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越等。战国时期,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的地区,先后出现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皇朝。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北伐匈奴第一次明确地划定了中国的版图。在北方是立国不久的匈奴以及东胡和月氏而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

上图为:秦朝时期全图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击破楚王项羽,即帝位,再建统一皇朝──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设西域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南葱岭以东的西域诸国。东蒙古高原为东胡后裔乌桓、鲜卑分布地。大漠南北为匈奴地。青藏高原为诸羌地。云南西南部则为哀牢夷地。西汉是一个锐意进取开疆扩土的王朝。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争战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

上图为:西汉时期全图 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即帝位,先后削平王莽以来割据政权,恢复统一。延光二年(公元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由于北边匈奴族内部分裂,鲜卑乘机拓展强土,西击乌孙,东却扶余,尽据匈奴故地。其时青藏高原仍为诸羌所居。东北鸭绿江上游两岸则为高句丽国领土。 三国:公元220年曹丕称魏帝,221年刘备称汉帝,222年孙权建年号,成三国鼎立之势。魏仍以西域长史府领护除乌孙之外的西域诸国。曹魏东北境外为高句丽、挹娄、扶余等,北接羌胡。大漠南北为鲜卑。青藏高原为诸羌地。三国面积加起来基本上就是东汉的面积。曹操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置了西域长史府,朝鲜半岛的一半归属于曹魏,越南大部归属东吴等国,一部分归属蜀汉。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