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外角(外角定义、定理)(人教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三角形的外角和计算

三角形的外角和计算

三角形的外角和计算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经常涉及到三角形。

而三角形的外角和计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三角形的外角的定义、性质以及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外角和。

一、三角形的外角定义和性质1. 外角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是指一个三角形内部的角与其相邻的另外两个内角的补角之和。

即外角等于其相邻两个内角的补角之和。

2. 外角性质: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ABC,其三个外角A', B'和C'的性质如下:a) 外角与内角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其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

即∠A' = ∠B + ∠C,∠B' = ∠A + ∠C,∠C' = ∠A + ∠B。

b) 外角和: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和等于360度。

即∠A' + ∠B' +∠C' = 360°。

二、三角形外角和的计算方法计算三角形的外角和是一个常见的计算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求解:1. 已知两个角度,求第三个角度: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可以通过使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来求第三个内角。

然后,根据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可以计算出三角形的外角。

2. 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边长:当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边长时,可以使用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计算出三个内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

然后根据反函数计算出内角的具体数值。

最后,利用外角与内角的关系,计算出三角形的外角。

3. 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边与两个角度: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边长和两个内角,可以使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来求解第三个内角。

然后根据外角与内角的关系,计算出外角的具体数值。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角度的单位(角度或弧度),并且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三、例题解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外角和计算方法,下面将给出一个例题的解析:例题: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60°和90°,求该三角形的外角和。

人教版同步教参数学八年级-三角形:三角形的角

人教版同步教参数学八年级-三角形:三角形的角

三角形第2节三角形的角【知识梳理】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2)证明方法:证法多样,主要是运用平行线知识把三个角转移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到内角和是180°.如图所示,过C作CM∥AB,将求∠A+∠B+∠ACB转化为求∠1+∠2+∠ACB,或过A点作DE∥BC,把求∠BAC+∠B+∠C转化为求∠BAC+∠DAB+∠EAC.备注: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延伸出三角形中很多的角的特定关系如:①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钝角或直角;②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③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④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等.2.三角形的外角(1)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就是△ABC其中的一个外角.(2)特点: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与它同顶点的内角互为邻补角,这是内、外角联系的纽带.②一个三角形有6个外角,其中两两互为对顶角,如图所示.备注:外角是相对于内角而言的,也是三角形中重要的角,一个角对一个三角形来说是外角,而对于另一个三角形来说可能是内角;三角形的角是指的三角形的内角,这点要注意.(3)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且大于任意一个与其不相邻的内角.如图所示:∠1=∠B+∠C(或∠B=∠1-∠C,∠C=∠1-∠B).4、三角形外角和(1)定义(规定):如图所示,在每一个顶点上取一个外角,如∠1,∠2,∠3,它们的和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和.(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注意:三角形的外角和不是所有外角的和,是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是一半数目外角的和.5.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如图所示,在Rt△ABC中,如果∠C=90°,那么∠A+∠B=90°.(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在△ABC中,如果∠A+∠B=90°,那么∠C=9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提示: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如果有两个角的和为90°,那么第三个角自然是直角.由直角三角形定义可知,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诊断自测】1、三角形内角和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三角形的一边与______________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外角和定义(一)

三角形外角和定义(一)

三角形外角和定义(一)引言概述:在几何学中,三角形是一种基本的多边形形状。

外角和是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它定义了与三角形顶点相对的角度之和。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角形外角和的定义及其相关性质。

正文:1. 外角和的定义:- 外角: 三角形的任意一个顶点的外角,是指由这个顶点的一条边向外延伸出来与另外两条边所夹成的角。

- 外角和: 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和,称为三角形的外角和。

2. 外角和的性质:- 性质1: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 性质2: 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外角之和等于第三个外角。

- 性质3: 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间的关系是180度。

3. 计算外角和的方法:- 方法1: 在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用180度减去内角和来得到外角和。

- 方法2: 在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和一个外角或两个外角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已知内角和已知外角之和来得到外角和。

4. 外角和的应用:- 应用1: 外角和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关于三角形的相关问题,例如确定未知角度或解决角度相关的几何证明。

- 应用2: 外角和与其他三角形性质的结合使用,可以用于推导其他角度关系或证明其他几何定理。

5. 外角和与其他角度概念的关系:- 关系1: 外角和和内角和之间的关系是180度,这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定义密切相关。

- 关系2: 外角和与内角和的概念一起使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推导其他角度关系,如相邻角、同位角等。

总结:本文介绍了三角形外角和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以及外角和的应用和与其他角度概念的关系。

了解和掌握三角形外角和的概念和相关性质,对于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和证明几何定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含详细解答)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含详细解答)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含详细解答)-CAL-FENGHAL-(YICAI)-Company One 1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和定理选择题(共10小题)(2013?泉州〉在AABC 中,Z A=20\ Z B=60\ 则△ ABC 的形状是(等边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2012?河源)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 AC上,将△ ABC沿着DE折叠压平,小£重合,若Z A=75\则Z 1+Z 2=()4. (2012?云南〉如图,在AABC 中,Z 6=67% Z C=33%C.105°D 75°A 40°45°B・C.50°D 55°A ABC中,Z 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ZC,则Z 1+Z 2=(5. (2012?南通)如图,250°B・C. 180" D 140°6. (2012?桶州)如图,AE是^ ABC的角平分线,AD丄BC于点D.若Z BAC=128\ Z C=36\则Z DAE的度数是1.A 钝角三角形2.A(2012?滨州〉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7,D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3-AD是AABC的角平分线,则ZCAD的度数为(A 10°B・12°C・15°D 18°已知宜线 AB II CD, Z8125°,Z A=45\那么Z E的大小为(7. (2011?日照〉如图,80°C.90°D 100°& (2011?台湾〉列何者正确(如图中有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i、L2、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关于这七个角的度数关系,下A Z 2=Z 4+Z 7 B・ Z 3=Z 1+Z 6 C・ Z 1+Z 4+Z 6=1 D Z 2+Z 3+Z 5=380° • 60°9.A (2011?台湾)若A ABC中,2(Z A+ZC) =3Z B,则ZB的外角度数为何(36 B・ 72 C. 108 D 14410. A (2011?台湾)若钝角三角形ABC中,Z A=27\则下列何考不可能是Z B的度数(37 B・ 57 C. 77 D 97填空题(共4小题)(2014?抚顺)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這摆放-如果Z 3=32。

最新三角形的外角(习题及答案)

最新三角形的外角(习题及答案)

三角形的外角(习题)例题示范例1:已知:如图,点E 是直线AB ,CD 外一点,连接DE 交AB 于点F ,∠D =∠B +∠E . 求证:AB ∥CD .D CEA B F①读题标注 ②梳理思路要证AB ∥CD ,需要考虑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因为已知∠D =∠B +∠E ,而由外角定理得∠AFE =∠B +∠E ,故∠D =∠AFE ,所以AB ∥CD . ③过程书写 证明:如图,∵∠AFE 是△BEF 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AFE =∠B+∠E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D =∠B +∠E (已知) ∴∠AFE =∠D (等量代换)∴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巩固练习1. 如图,在△ABC 中,∠1是它的一个外角,∠1=115°,∠A =40°,∠D =35°,则∠2=________.21E F DCBADC EA BF2. 已知:如图,在△ABC 中,∠BAC =50°,∠C =60°,AD ⊥BC ,BE 是∠ABC 的平分线,AD ,BE 交于点F ,则∠AFB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F BAEC Dα第2题图 第3题图3. 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为( ) A .45°B .60°C .75°D .904. 如图,已知∠A =25°,∠EFB =95°,∠B =40°,则∠D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FEDCB AD CEAB第4题图 第5题图5. 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外角∠CAE 的平分线,∠B =30°,∠DAE =50°,则∠D =_______,∠ACB =_______.6. 如图,在△ABC 中,∠A =40°,∠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BDC =70°,求∠C 的度数. 解:如图,∵∠BDC 是△ABD 的一个外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 ∴∠BDC =∠A +∠ABD(_____________________) ∵∠A =40°,∠BDC =70° (_____________________)∴∠AB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题图DCAB∵BD 平分∠ABC (_____________________)∴∠ABC =2∠ABD=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C =180°-∠A -∠ABC=180°-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已知:如图,CE 是△ABC 的一个外角平分线,且EF ∥BC 交AB 于点F ,∠A =60°,∠E =55°,求∠B 的度数.8. 已知:如图,在△ABC 中,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DE ∥BC 交AB 于点E ,∠A =45°,∠BDC =60°,求∠AED 的度数.EDCBAFEDC B A思考小结1.在证明过程中:(1)要证平行,找_______角、_______角、_______角.(2)要求一个角的度数:①由平行,想_______相等、________相等、__________互补;②由直角考虑互余,由平角考虑_______,由对顶角考虑____________;③若把一个角看作三角形的内角,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若把一个角看作三角形的外角,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材料欧几里得公理体系几何学创建的初期,内容是繁杂和混乱的.人们进行几何推理时,总是拿自己掌握的一些“基本事实”作为大前提去进行推理,而每个人心中的“基本事实”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很多内容无法沟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时,有必要将几何的内容,用逻辑的“锁链”整理、穿连起来.第一个完成这件工作的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欧几里得知识渊博,数学造诣精湛,尤其擅长几何证明.当他意识到几何学有必要做出系统整理的时候,就开始着手编写自己的著作《原本》了.他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给出一些最基本的定义,如“点是没有部分的”,“线是没有宽度的”等;接着他列出了5条公设和5条公理作为推理的基本事实,而之后所有的推理都必须建立在这5条公设和5条公理基础上来进行.5条公设是:(1)从任意点到任意点作直线是可能的.(2)把有限直线不断沿直线延长是可能的.(3)以任意点为中心和任意距离为半径作一圆是可能的.(4)所有直角彼此相等.(5)若一直线与两条直线相交,且若同侧所交两内角之和小于两直角,则两直线无限延长后必相交于该侧的另一点.5条公理是:(1)跟同一件东西相等的一些东西,它们彼此也是相等的.(2)等量加等量,总量仍相等.(3)等量减等量,余量仍相等.(4)彼此重合的东西是相等的.(5)整体大于部分.其中5条公设主要对作图进行了相应的规范,而5条公理则主要从代数推理上进行规定.欧几里得基于上述这些公设和公理,推导出了平面几何中几乎所有的结论,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几何体系,我们称之为欧氏几何.而他的著作《原本》中关于平面几何的部分,被翻译成中文叫做《几何原本》,正是我们平面几何的原型.而欧几里得这种对几何知识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结方法就被称之为公理法,而《原本》正是公理化体系的最好阐释.【参考答案】巩固练习1.40°2.125°3.C4.20°5.20°,70°6.∵∠BDC是△ABD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BDC=∠A+∠ABD(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40°,∠BDC=70°(已知)∴∠ABD=∠BDC-∠A=70°-40°=30°(等式的性质)∵BD平分∠ABC(已知)∴∠ABC=2∠ABD=2×30°=60°(角平分线的定义)∴∠C=180°-∠A-∠ABC=180°-40°-60°=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7.解:如图,∵EF∥BC(已知)∴∠EC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55°(已知)∴∠ECD=55°(等量代换)∵CE是△ABC的一个外角平分线(已知)∴∠ACD=2∠ECD=2×55°=110°(角平分线的定义)∵∠ACD是△ABC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ACD=∠A+∠B(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60°(已知)∴∠B=∠ACD-∠A=110°-60°=50°(等式的性质)8.9.解:如图,∵∠BDC是△ABD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BDC=∠ABD+∠A(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45°,∠BDC=60°(已知)∴∠ABD=∠BDC-∠A=60°-45°=15°(等式的性质)∵BD平分∠ABC(已知)∴∠ABC=2∠ABD=2×15°=30°(角平分线的定义)∵DE∥BC(已知)∴∠AED=∠A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ED=30°(等量代换)思考小结1.2.(1)同位、内错、同旁内.(2)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②互补,对顶角相等;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④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含详细解答)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含详细解答)

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定理(含详细解答)-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和定理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3?泉州)在△ABC中,∠A=20°,∠B=60°,则△ABC的形状是()A .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2.(2012?滨州)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 .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3.(2012?河源)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A .150°B.210°C.105°D.75°4.(2012?云南)如图,在△ABC中,∠B=67°,∠C=3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CAD的度数为()A .40°B.45°C.50°D.55°5.(2012?南通)如图,△ABC中,∠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A .360°B.250°C.180°D.140°6.(2012?梧州)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于点D,若∠BAC=128°,∠C=36°,则∠DAE的度数是()A .10°B.12°C.15°D.18°7.(2011?日照)如图,已知直线AB∥CD,∠C=125°,∠A=45°,那么∠E的大小为()A .70°B.80°C.90°D.100°8.(2011?台湾)如图中有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1、L2、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关于这七个角的度数关系,下列何者正确()A .∠2=∠4+∠7B.∠3=∠1+∠6C.∠1+∠4+∠6=180°D.∠2+∠3+∠5=360°9.(2011?台湾)若△ABC中,2(∠A+∠C)=3∠B,则∠B的外角度数为何()A .36B.72C.108D.14410.(2011?台湾)若钝角三角形ABC中,∠A=27°,则下列何者不可能是∠B的度数()A .37B.57C.77D.97二.填空题(共4小题)11.(2014?抚顺)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3=32°,那么∠1+∠2= _________度.12.(2013?河池)如图,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若∠BOC=118°,则∠A的大小是_________.13.(2008?安徽)如图,已知a∥b,∠1=70°,∠2=40°,则∠3=_________度.14.(2003?金华)如图,平面镜A与B之间夹角为120°,光线经过平面镜A反射后射在平面镜B上,再反射出去,若∠1=∠2,则∠1=_________度.三.解答题(共16小题)15.(2014?六盘水)(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_________.(2)请证明以上命题.16.(2001?海南)如图,在△ABC中,已知∠ABC=46°,∠ACB=80°,延长BC至D,使CD=CA,连接AD,求∠BAD的度数.17.(2000?内蒙古)如图,已知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18.(2011?青海)认真阅读下面关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所夹角的探究片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探究1:如图1,在△ABC中,O是∠ABC与∠A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通过分析发现∠BOC=90°+,理由如下:∵BO和CO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又∵∠ABC+∠ACB=180°﹣∠A∴∴∠BOC=180°﹣(∠1+∠2)=180°﹣(90°﹣∠A)=探究2:如图2中,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试分析∠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探究3:如图3中,O是外角∠DBC与外角∠E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则∠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只写结论,不需证明)结论:_________.19.(2010?玉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如图a,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BOD是△POD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在图b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c,则∠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3)根据(2)的结论求图d中∠A+∠B+∠C+∠D+∠E+∠F的度数.20.(2013?响水县一模)探究与发现:探究一: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呢已知:如图1,∠FDC与∠ECD分别为△AD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FDC+∠ECD的数量关系.探究二: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另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之间有何种关系已知:如图2,在△ADC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试探究∠P与∠A的数量关系.探究三:若将△ADC改为任意四边形ABCD呢已知: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试利用上述结论探究∠P与∠A+∠B的数量关系.探究四:若将上题中的四边形ABCD改为六边形ABCDEF(图4)呢请直接写出∠P与∠A+∠B+∠E+∠F的数量关系:_________.21.已知: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1=∠2,∠3=∠4,∠BAC=120°,求∠DAC的度数.22.如图,求∠A+∠B+∠C+∠D+∠E的度数和.23.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1=∠2,∠3=∠4,∠BAC=63°,试求∠DAC,∠ADC的度数.24.已知:如图所示,∠ABC=66°,∠ACB=54°,BE是AC边上的高,CF是AB边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25.如图,△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A=50°,∠C=60°,求∠DAC及∠BOA.26.如图,AF是△ABC的高,AD是△ABC的角平分线,∠B=36°,∠C=76°,求∠DAF的度数.27.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90°,∠C=25°,∠B=25°,检验已量得∠BDC=150°,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28.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C应分别是30°和20°,李叔叔量得∠BDC=142°,就判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29.如图所示,求∠A+∠B+∠C+∠D+∠E+∠F的度数.30.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35°,求∠1+∠2+∠3+∠4的度数和.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和定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3?泉州)在△ABC中,∠A=20°,∠B=60°,则△ABC的形状是()A .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C,即可判定△ABC的形状.解答:解:∵∠A=20°,∠B=60°,∴∠C=180°﹣∠A﹣∠B=180°﹣20°﹣60°=100°,∴△ABC是钝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比较简单,求出∠C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2.(2012?滨州)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7,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 .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方程思想.分析: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三角的度数,由此判断三角形的类型.解答:解:三角形的三个角依次为180°×=30°,180°×=45°,180°×=105°,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分类,这个三角形最大角为180°×>90°.本题也可以利用方程思想来解答,即2x+3x+7x=180,解得x=15,所以最大角为7×15°=105°.3.(2012?河源)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A .150°B.210°C.105°D.7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压轴题.分析:先根据图形翻折变化的性质得出△ADE≌△A′DE,∠AED=∠A′ED,∠ADE=∠A′DE,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ED+∠ADE及∠A′ED+∠A′DE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DE是△ABC翻折变换而成,∴∠AED=∠A′ED,∠ADE=∠A′DE,∠A=∠A′=75°,∴∠AED+∠ADE=∠A′ED+∠A′DE=180°﹣75°=105°,∴∠1+∠2=360°﹣2×105°=15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即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4.(2012?云南)如图,在△ABC中,∠B=67°,∠C=3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CAD的度数为()A .40°B.45°C.50°D.5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首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AC的度数,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CAD的度数即可.解答:解:∵∠B=67°,∠C=33°,∴∠BAC=180°﹣∠B﹣∠C=180°﹣67°﹣33°=80°∵AD是△ABC的角平分线,∴∠CAD=∠BAC=×80°=4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小学已经接触过.5.(2012?南通)如图,△ABC中,∠C=70°,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A .360°B.250°C.180°D.14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先利用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得出∠1+∠2=∠C+(∠C+∠3+∠4),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1、∠2是△CDE的外角,∴∠1=∠4+∠C,∠2=∠3+∠C,即∠1+∠2=∠C+(∠C+∠3+∠4)=70°+180°=250°.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三角形的任一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6.(2012?梧州)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于点D,若∠BAC=128°,∠C=36°,则∠DAE的度数是()A .10°B.12°C.15°D.18°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CAD,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AE,然后根据∠DAE=∠CAE ﹣∠CAD,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D⊥BC,∠C=36°,∴∠CAD=90°﹣36°=54°,∵AE是△ABC的角平分线,∠BAC=128°,∴∠CAE=∠BAC=×128°=64°,∴∠DAE=∠CAE﹣∠CAD=64°﹣54°=1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找出各角度之间的关系并求出度数是解题的关键.7.(2011?日照)如图,已知直线AB∥CD,∠C=125°,∠A=45°,那么∠E的大小为()A .70°B.80°C.90°D.10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得∠EFA=55°,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E的度数.解答:解:∵AB∥CD,∠C=125°,∴∠EFB=125°,∴∠EFA=180﹣125=55°,∵∠A=45°,∴∠E=180°﹣∠A﹣∠EFA=180°﹣45°﹣55°=80°.故选B.点评:本题应用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8.(2011?台湾)如图中有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1、L2、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关于这七个角的度数关系,下列何者正确()A .∠2=∠4+∠7B.∠3=∠1+∠6C.∠1+∠4+∠6=180°D.∠2+∠3+∠5=36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顶角、邻补角;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得出∠1=∠AOB,再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OB+∠4+∠6=180°,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1、L2、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1=∠AOB,∵∠AOB+∠4+∠6=180°,∴∠1+∠4+∠6=18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的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2011?台湾)若△ABC中,2(∠A+∠C)=3∠B,则∠B的外角度数为何()A .36B.72C.108D.144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对顶角、邻补角.专题:计算题.分析:由∠A+∠B+∠C=180°,得到2(∠A+∠C)+2∠B=360°,求出∠B=72°,根据∠B的外角度数=180°﹣∠B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B+∠C=180°,∴2(∠A+∠B+∠C)=360°,∵2(∠A+∠C)=3∠B,∴∠B=72°,∴∠B的外角度数是180°﹣∠B=108°,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二元一次方程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邻补角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10.(2011?台湾)若钝角三角形ABC中,∠A=27°,则下列何者不可能是∠B的度数()A .37B.57C.77D.97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推理填空题.分析:根据钝角三角形有一内角大于90°且三角形内角和为180°,①∠C>90°,②∠B>90°,分类讨论解答.解答:解:∵钝角三角形△ABC中,∠A=27°,∴∠B+∠C=180°﹣27°=153°,又∵△ABC为钝角三角形,有两种可能情形如下:①∠C>90°,∴∠B<153°﹣90°=63°,∴选项A、B合理;②∠B>90°,∴选项D合理,∴∠B不可能为77°.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钝角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体现了分类讨论思想.二.填空题(共4小题)11.(2014?抚顺)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3=32°,那么∠1+∠2=70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分别根据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及平角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3=32°,正三角形的内角是60°,正四边形的内角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是108°,∴∠4=180°﹣60°﹣32°=88°,∴∠5+∠6=180°﹣88°=92°,∴∠5=180°﹣∠2﹣108° ①,∠6=180°﹣90°﹣∠1=90°﹣∠1 ②,∴①+②得,180°﹣∠2﹣108°+90°﹣∠1=92°,即∠1+∠2=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2013?河池)如图,点O是△ABC的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若∠BOC=118°,则∠A的大小是56°.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1+∠2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C+∠ACB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BOC中,∠BOC=118°,∴∠1+∠2=180°﹣118°=62°.∵BO和CO是△ABC的角平分线,∴∠ABC+∠ACB=2(∠1+∠2)=2×62°=124°,在△ABC中,∵∠ABC+∠ACB=124°,∴∠A=180°﹣(∠ABC+∠ACB)=180°﹣124°=56°.故答案为:5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3.(2008?安徽)如图,已知a∥b,∠1=70°,∠2=40°,则∠3=70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把∠2,∠3转化为△ABC中的角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解答:解:由对顶角相等可得∠ACB=∠2=40°,在△ABC中,由三角形内角和知∠ABC=180°﹣∠1﹣∠ACB=70°.又a∥b,∴∠3=∠ABC=7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与三角形的相关知识.14.(2003?金华)如图,平面镜A与B之间夹角为120°,光线经过平面镜A反射后射在平面镜B上,再反射出去,若∠1=∠2,则∠1=30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专题:压轴题.分析: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1=∠2=(180°﹣120°)÷2.解答:解:如图所示,作出入射光线的法线,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知∠1=∠3,∠2=∠4,∵∠1=∠2,∠AOB=120°,∴1=∠2=(180°﹣120°)÷2=30°.故答案为:30°.点评:此题由题意得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关键.三.解答题(共16小题)15.(2014?六盘水)(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请证明以上命题.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1)直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结论即可;(2)画出△ABC,过点C作CF∥A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A,∠B+∠BCF=180°,再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故答案为:180°;(2)已知:如图所示的△ABC,求证:∠A+∠B+∠C=180°.证明:过点C作CF∥AB,∵CF∥AB,∴∠2=∠A,∠B+∠BCF=180°,∵∠1+∠2=∠BCF,∴∠B+∠1+∠2=180°,∴∠B+∠1+∠A=180°,即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2001?海南)如图,在△ABC中,已知∠ABC=46°,∠ACB=80°,延长BC至D,使CD=CA,连接AD,求∠BAD的度数.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要求∠BAD的度数,只要求出∠C的度数就行了,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出∠BAD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关系及等腰三角形性质,易求∠C的度数.解答:解:∵∠ACB=80°∴∠ACD=180°﹣∠ACB=180°﹣80°=100°又∵CD=CA∴∠CAD=∠D∵∠ACD+∠CAD+∠D=180°∴∠CAD=∠D=40°在△ABC内∴∠BAD=180°﹣∠ABC﹣∠D=180°﹣46°﹣40°=94°.点评:此题主要考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找出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内角和求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2000?内蒙古)如图,已知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C=∠ABC=2∠A,即可求得△ABC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得∠DBC的度数.解答:解:∵∠C=∠ABC=2∠A,∴∠C+∠ABC+∠A=5∠A=180°,∴∠A=36°.则∠C=∠ABC=2∠A=72°.又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90°﹣∠C=18°.点评:此题主要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8.(2011?青海)认真阅读下面关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所夹角的探究片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探究1:如图1,在△ABC中,O是∠ABC与∠A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通过分析发现∠BOC=90°+,理由如下:∵BO和CO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又∵∠ABC+∠ACB=180°﹣∠A∴∴∠BOC=180°﹣(∠1+∠2)=180°﹣(90°﹣∠A)=探究2:如图2中,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试分析∠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探究3:如图3中,O是外角∠DBC与外角∠E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则∠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只写结论,不需证明)结论:∠BOC=90°﹣∠A.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1)根据提供的信息,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用∠A与∠1表示出∠2,再利用∠O与∠1表示出∠2,然后整理即可得到∠BOC与∠A的关系;(2)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OBC与∠OCB,然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解:(1)探究2结论:∠BOC=∠A,理由如下:∵BO和CO分别是∠ABC和∠ACD的角平分线,∴∠1=∠ABC,∠2=∠ACD,又∵∠ACD是△ABC的一外角,∴∠ACD=∠A+∠ABC,∴∠2=(∠A+∠ABC)=∠A+∠1,∵∠2是△BOC的一外角,∴∠BOC=∠2﹣∠1=∠A+∠1﹣∠1=∠A;(2)探究3:∠OBC=(∠A+∠ACB),∠OCB=(∠A+∠ABC),∠BOC=180°﹣∠0BC﹣∠OCB,=180°﹣(∠A+∠ACB)﹣(∠A+∠ABC),=180°﹣∠A﹣(∠A+∠ABC+∠ACB),结论∠BOC=90°﹣∠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内角和定理,熟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读懂题目提供的信息,然后利用提供信息的思路也很重要.19.(2010?玉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如图a,若AB∥CD,点P在AB、CD外部,则有∠B=∠BOD,又因∠BOD是△POD的外角,故∠BOD=∠BPD+∠D,得∠BPD=∠B﹣∠D.将点P移到AB、CD内部,如图b,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BPD、∠B、∠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在图b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Q,如图c,则∠BPD﹑∠B﹑∠D﹑∠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不需证明)(3)根据(2)的结论求图d中∠A+∠B+∠C+∠D+∠E+∠F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综合题;压轴题.分析:(1)延长BP交CD于E,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PED=∠B,再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说明不成立,应为∠BPD=∠B+∠D;(2)作射线QP,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3)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把角转化到四边形中再求解.解答:解:(1)不成立.结论是∠BPD=∠B+∠D延长BP交CD于点E,∵AB∥CD∴∠B=∠BED又∵∠BPD=∠BED+∠D,∴∠BPD=∠B+∠D.(2)结论:∠BPD=∠BQD+∠B+∠D.(3)连接EG并延长,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AGB=∠A+∠B+∠E,又∵∠AGB=∠CGF,在四边形CDFG中,∠CGF+∠C+∠D+∠F=360°,∴∠A+∠B+∠C+∠D+∠E+∠F=360°.点评:本题是信息给予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解答.20.(2013?响水县一模)探究与发现:探究一: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呢已知:如图1,∠FDC与∠ECD分别为△AD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FDC+∠ECD的数量关系.探究二: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另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之间有何种关系已知:如图2,在△ADC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试探究∠P与∠A的数量关系.探究三:若将△ADC改为任意四边形ABCD呢已知: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试利用上述结论探究∠P与∠A+∠B的数量关系.探究四:若将上题中的四边形ABCD改为六边形ABCDEF(图4)呢请直接写出∠P与∠A+∠B+∠E+∠F的数量关系:∠P=(∠A+∠B+∠E+∠F)﹣18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探究型.分析:探究一: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FDC=∠A+∠ACD,∠ECD=∠A+∠ADC,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整理即可得解;探究二: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DC=∠ADC,∠PCD=∠ACD,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探究三: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表示出∠ADC+∠BCD,然后同理探究二解答即可;探究四:根据六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表示出∠ADC+∠BCD,然后同理探究二解答即可.解答:解:探究一:∵∠FDC=∠A+∠ACD,∠ECD=∠A+∠ADC,∴∠FDC+∠ECD=∠A+∠ACD+∠A+∠ADC=180°+∠A;探究二:∵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PDC=∠ADC,∠PCD=∠ACD,∴∠DPC=180°﹣∠PDC﹣∠PCD,=180°﹣∠ADC﹣∠ACD,=180°﹣(∠ADC+∠ACD),=180°﹣(180°﹣∠A),=90°+∠A;探究三:∵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PDC=∠ADC,∠PCD=∠BCD,∴∠DPC=180°﹣∠PDC﹣∠PCD,=180°﹣∠ADC﹣∠BCD,=180°﹣(∠ADC+∠BCD),=180°﹣(360°﹣∠A﹣∠B),=(∠A+∠B);探究四:六边形ABCDEF的内角和为:(6﹣2)180°=720°,∵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P=∠ADC,∠PCD=∠ACD,∴∠P=180°﹣∠PDC﹣∠PCD,=180°﹣∠ADC﹣∠ACD,=180°﹣(∠ADC+∠ACD),=180°﹣(720°﹣∠A﹣∠B﹣∠E﹣∠F),=(∠A+∠B+∠E+∠F)﹣180°,即∠P=(∠A+∠B+∠E+∠F)﹣18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此类题目根据同一个解答思路求解是解题的关键.21.已知: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1=∠2,∠3=∠4,∠BAC=120°,求∠DA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解决.解答:解:∵∠BAC=120°,∴∠2+∠3=60°①∵∠1=∠2,∴∠4=∠3=∠1+∠2=2∠2②把②代入①得:3∠2=60°,∠2=20°.∴∠DAC=120°﹣20°=100°.点评: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推论的运用,还要注意角之间的等量代换.22.如图,求∠A+∠B+∠C+∠D+∠E的度数和.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4=∠A+∠2,∠2=∠D+∠C,进而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解答:解:如图可知:∵∠4是三角形的外角,∴∠4=∠A+∠2,同理∠2也是三角形的外角,∴∠2=∠D+∠C,在△BEG中,∠B+∠E+∠4=180°,即∠B+∠E+∠A+∠D+∠C=180°.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的关键是沟通外角和内角的关系.23.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1=∠2,∠3=∠4,∠BAC=63°,试求∠DAC,∠AD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求∠1=39°,∠3=78°,所以∠DAC=24°,∠ADC=∠3=78°.解答:解:∵∠1=∠2,∴∠3=∠1+∠2=2∠1=∠4,∴2∠3+∠CAD=2∠1+2∠2+∠BAC﹣∠1=4∠1+63°﹣∠1=3∠1+63°=180°,∴∠1=39°=∠2,∠3=∠4=78°,∴∠DAC=63°﹣∠1=63°﹣39°=24°,∠ADC=∠3=78°.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以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4.已知:如图所示,∠ABC=66°,∠ACB=54°,BE是AC边上的高,CF是AB边上的高,H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求∠A=60°.又因为BE是AC边上的高,所以∠AEB=90°,所以∠ABE=30°.同理,∠ACF=30度,又因为∠BHC是△CEH的一个外角,所以∠BHC=120°.解答:解:∵∠ABC=66°,∠ACB=54°,∴∠A=180°﹣∠ABC﹣∠ACB=180°﹣66°﹣54°=60°.又∵BE是AC边上的高,所以∠AEB=90°,∴∠ABE=180°﹣∠BAC﹣∠AEB=180°﹣90°﹣60°=30°.同理,∠ACF=30°,∴∠BHC=∠BEC+∠ACF=90°+30°=120°.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三角形的外角通常情况下是转化为内角来解决.25.如图,△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A=50°,∠C=60°,求∠DAC及∠BOA.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ABC,在直角三角形ACD中,易求∠DAC;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求∠CBF、∠EAF,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先求∠AFB,再次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容易求出∠BOA.解答:解:∵∠A=50°,∠C=60°∴∠ABC=180°﹣50°﹣60°=70°,又∵AD是高,∴∠ADC=90°,∴∠DAC=180°﹣90°﹣∠C=30°,∵AE、BF是角平分线,∴∠CBF=∠ABF=35°,∠EAF=25°∴∠AFB=∠C+∠CBF=60°+35°=95°,∴∠BOA=∠EAF+∠AFB=25°+95°=120°,∴∠DAC=30°,∠BOA=12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外角性质.关键是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出∠EAF、∠CBF,再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AFB.26.如图,AF是△ABC的高,AD是△ABC的角平分线,∠B=36°,∠C=76°,求∠DAF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在△ADF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ADF=∠B+∠BAC,所以∠B+∠BAC+∠FAD=90°,联立△ABC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的式子,即可推出∠DAF,∠B,∠C的关系,再代值求解即可.解答: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ADF=∠B+∠BAC,故∠B+∠BAC+∠DAF=90°;①△ABC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C+∠B+∠BAC=180°,即:∠C+∠B+∠BAC=90°,②②﹣①,得:∠DAF=(∠C﹣∠B)=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熟记此题的结论在解选择和填空题时会加快解题效率.27.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A=90°,∠C=25°,∠B=25°,检验已量得∠BDC=150°,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DC的度数,与测量所得的度数对比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如图,∠CDE是△ADC的外角,∠BDE是△ABD的外角,∵∠CDE=∠C+∠CAD,∠BDE=∠B+∠DAB,∴∠BDC=∠CDE+∠BDE=∠C+∠CAD+∠B+∠DAB,即∠BDC=∠B+∠C+∠A=25°+25°+90°=140°.检验已量得∠BDC=150°,就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点评: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8.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应等于90°,∠B、∠C应分别是30°和20°,李叔叔量得∠BDC=142°,就判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连接AD并延长,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1=∠B+∠BAD,∠2=∠C+∠CAD,然后求出∠1+∠2的度数,根据零件规定数据,只有140°才是合格产品.解答:解:如图,连接AD并延长,∴∠1=∠B+∠BAD,∠2=∠C+∠CAD,∵∠A=90°,∠B=30°,∠C=20°,∴∠BDC=∠1+∠2,=∠B+∠BAD+∠DAC+∠C,=∠B+∠BAC+∠C,=30°+90°+20°,=140°,∵140°≠142°,∴这个零件不合格.点评:本题主要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9.如图所示,求∠A+∠B+∠C+∠D+∠E+∠F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连接BE,由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关系可知∠C+∠D=∠CBE+∠DEB,由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即可求∠A+∠ABC+∠C+∠D+∠DEF+∠F=360°.解答:解:如图连接BE.∵∠1=∠C+∠D,∠1=∠CBE+∠DEB,∴∠C+∠D=∠CBE+∠DEB,∴∠A+∠ABC+∠C+∠D+∠DEF+∠F=∠A+∠ABC+∠CBE+∠DEB+∠DEF+∠F=∠A+∠ABE+∠BEF+∠F.又∵∠A+∠ABE+∠BEF+∠F=360°,∴∠A+∠ABC+∠C+∠D+∠DEF+∠F=36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涉及到四边形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比较简单.30.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35°,求∠1+∠2+∠3+∠4的度数和.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分别求出∠1+∠2=∠3+∠4=145°,即可求出∠1+∠2+∠3+∠4的度数和.解答:解:∵∠A=35°,在△ABC中,∠A+∠1+∠2=180°,∴∠1+∠2=180°﹣∠A=145°,同理可证∠3+∠4=145°,∴∠1+∠2+∠3+∠4=29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第七章_三角形_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第七章_三角形_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含答案)

第七章三角形【知识要点】一.认识三角形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①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形成的线段;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任意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做对边的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条高(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与一点,锐角三角形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引申: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2)三角形的外角和:360°(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常用来求角度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外角和推导与证明

三角形的外角和推导与证明

三角形的外角和推导与证明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它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

在三角形中,每个角都有一个对应的外角。

本文将探讨三角形的外角特性,并推导和证明相关定理。

一、外角定义及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指的是三角形内一角的补角。

例如,对于三角形ABC,若角A为内角,则角A的外角为角A',满足角A+角A'=180度。

同理可得,角B的外角C'和角C的外角B'满足角B+角C'=180度,角C+角B'=180度。

由此可以得出三角形的一个基本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之和等于180度。

这个定理可以通过角度之和的性质进行证明。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ABC,我们可以将其扩展为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其中BD是三角形的外角A'的延长线。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AD与角B'相等,由此可得角A+角A'=180度。

同理可证角B+角C'=180度,角C+角B'=180度。

二、外角与内角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具有一定的关系。

特别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其对应的外角相加等于180度。

例如,对于三角形ABC,角A的外角为角A',则有角A+角A'=180度。

这一定理可以通过补角关系进行证明。

三、外角推导及证明1. 外角与内角的关系推导在三角形中,我们可以针对某个角的外角进行推导。

假设角A的外角为角A',则角A和角A'的和等于180度。

由此可以推论出角A'=180度-角A。

同理可得,角B'=180度-角B,角C'=180度-角C。

2. 外角和的证明根据三角形外角和的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之和等于180度。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证明来验证这个定理。

假设三角形ABC的内角分别为角A、角B和角C,对应的外角分别为角A'、角B'和角C'。

我们需要证明:角A'+角B'+角C'=180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做题前请先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问题2:三角形外角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外角(外角定义、定理)(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下列各项中,∠1是△ABC的外角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
2.如图,在△ABC中,点D,F在线段AB上,点E在线段AC上,H是BC延长线上一点,FE 的延长线交BH于点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CG是△ABC的外角
B.∠FGH是△ECG的外角
C.∠AFE是△BFG的外角
D.∠DEA是△ECG的外角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
3.如图,D是AC上一点,F是CE上一点,DF的延长线与AE的延长线交于点B,连接D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FE是△CDF的外角
B.∠ADF是△CDF的外角
C.∠CFD是△BFE的外角
D.∠CFB是△DFE的外角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
4.如图,∠B=30°,∠A=40°,则∠BCD的度数为( )
A.80°
B.70°
C.60°
D.50°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
5.如图,直线m,n分别过点A,B,若∠1=100°,∠2=70°,则m,n相交所成的锐角为( )
A.20°
B.30°
C.70°
D.80°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
6.如图是某零件的平面示意图,点E在BD的延长线上,其中∠A=40°,∠ABC=35°,∠C=30°,则∠ADC的度数为( )
A.75°
B.95°
C.105°
D.140°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
7.如图,D是AC上一点,F是CE上一点,DF的延长线与AE的延长线交于点B,若∠A=45°,∠B=30°,∠C=40°,则∠BFC的度数为( )
A.110°
B.115°
C.120°
D.145°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
8.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的度数为( )
A.75°
B.105°
C.135°
D.165°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
9.如图,五角星的顶点分别为A,B,C,D,E,∠A+∠B+∠C+∠D+∠E的度数为( )
A.90°
B.180°
C.270°
D.360°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
10.如图,P为△ABC内任意一点,延长CP交AB于点D,连接BP,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1=∠2+∠3
B.∠1=∠2+∠A+∠ACD
C.∠2=∠A+∠ACD
D.∠3=∠A+∠AC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