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史论文—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论约翰·穆勒的政府干预经济思想

使外 国人购买本 国的商品 而不 购买该 国的商 品。而人为 的
低价 实 质上 是 用 本 国 的 财 政 收 人 为 外 国 人 支 付 一 部 分 商 品 的 价格 , 国 家 又一 次 造成 损 失 。约 翰 ・ 勒 认 为 , 口商 品 给 穆 进
为特色 的政府干预经济思想 , 这一 思想对于我 国政府干预经济有重要借鉴意义 。 美键词 : f - ; Ng f N 命令式干预 ; 非命令式干预; 自由放任利益差别
-
中图分类号 :" 1 I 9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X(02 0 —0 2 0 10 —5 8 2 0 )1 0 8 3
论 约 翰 ・ 勒 的政 府干 预 经济 思 想 穆
郭怀 亮 , 李娇 萍
(. J 滑南师范学院政史系 ,趺西滑南 7 40 ; . 100 2 胰西教育学院政 法系,胰西西安 7 06 ) 10 1
摘
要: 约翰 ・ 穆勒以个 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差别为基 础 , 阐述 了政府 干预经济 的必 然性 . 形成 了以温和或折 中
干预经济思想。
本 获得 同样 数 量 的商 品 , 否则 就 决 不 会 进 口国 外 商 品 这 ”
种理论阻止这种 进 口, 就降 低 了本 国劳动 和 资本 的生产 效 率, 就是把 国内生产 所需 的费用 和从 国外购买所 需要 的费用 之差浪费掉了. 由此给国家造成 损失。保护主义虽然反对进
从 经侪 上 必 须 对 国家 有 利 , 即 能 由此 而用 较 少 的 劳 动 和 资 “
利率是有益于公共 福利的 ; 其二是为借方的利益着想 。约翰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观及其启示 以亚当斯密和约翰穆勒为例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古典经济学家的经济哲学思想,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古 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穆勒。我们将分析他们的经济 学观点、原理和政策主张,并阐述这些思想对当今经济学的深远影响。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生于1723年,卒于1790年。他被视为 现代经济学之父,其著作《国富论》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的理论。斯密认为, 自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供求关系,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因 此,政府应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这一思想为后来的经 济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观看
约翰·穆勒是19世纪中叶的著名经济学家,生于1806年,卒于1873年。他继 承和发展了斯密和李嘉图的思想,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穆勒 认为,政府应该通过税收、分配政策和法律手段等来调节经济,确保公平竞争和 公共利益。他的主张对后来的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视为现代宏观经济学和 政策制定的基石之一。
参考内容三
标题:直播带货平台消费者购买 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直播带货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然而, 影响消费者在直播带货平台购买意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次演示主要探讨了产 品信息、主播魅力、社交互动和购买情境等因素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1、产品信息
产品信息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在直播带货中,产品信息包括 产品的特性、品质、价格、适用性和耐用性等。主播需要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 信息,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详细情况。产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吸引力直接影响消 费者的购买决策。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亚当斯密和约翰穆勒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经济理论和实践 对现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将探讨这两位经典政治经济学家的 经济伦理观及其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穆勒经济思想

S1.3分配理论
这样只要劳动生产力所生产的产品多于所耗费的产 品,即使不存在交换,利润也照样存在,他以此驳 斥利润来自流通中的观点。 地租理论。穆勒认为,地租是优等土地的收获超过 劣等土地收获的部分,是使用土地的代价,是一种 自然垄断的结果。他的地租理论基本上沿袭了李嘉 图的理论。不过,他提到了科技进步的作用。他主 张限制地租,用征收土地税的办法使地租社会化。
S2、论政府的影响
在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之间的折中调和 国家适度干预学说
一、政府应该干预生活。契约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渗 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履行契约的责任,难 免会遇到一些人不负他们本应该负的责任。因此,回伤害社会上 其他人的利益。所以,需要政府提供(只有政府才能)的法律, 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政府干预分为命令式与非命令式,主要是以非命令式干预。 前者体现了干预的强制性,政府可以规定人们做或不做某些事情; 而后者是指,政府以劝告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替代颁布命令,获政 府允许个人自由的追求具有普遍利益的目标,但同时国家设立机 构做同样的事情。 三、政府应做有益于社会而个人不愿或不能做的事情。如:兴 办初级教育、保护妇女儿童的医院、银行、邮政等。
《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应用》
被誉为19世纪西方经济学圣经 S1、对李嘉图经济学的继承与超越(经济理论体系) S2、论政府的影响(国家适度干预学说)
约翰·穆勒经济学说概述
在经济学说史上,约翰·穆勒占据重要的地位。他自认
为继承着斯密、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 同时,他又广泛吸收了19世纪上半期出现的英、法、德 等国的各种政治经济学理论、方法、观点,形成了一个 具有浓厚折衷主义特点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尽量维护亚 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 主义制度的方案。因而被认为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 一次大综合。
历史小论文经济思想演变

历史小论文经济思想演变人们对于经济规律的探索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就有成型的经济思想。
如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分工、等级和财产”的探讨、亚里士多德对货物的划分等。
不同于西方,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主要是作为政治的附庸。
只有像范蠡、司马迁等少数人才强调市场规律。
其中,一派主张压制商业,重农抑商。
如商鞅、桑弘羊等。
另一派主张控制商业,农商并举。
如管仲、刘晏。
但经济学的出现却还要等到近代。
古典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第一次综合经济学的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国内和国际贸易日益繁荣,新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逐渐取代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这一时期在英国和法国分别出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一)金银是财富的最佳形式。
(二)鼓吹殖民扩张。
(三)保护出口,限制进口。
重商主义其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曼(1571-1641),他强调生产的目的是黄金积累,提出了“国际贸易差额论”。
将重商主义发扬光大的是威廉·配第(1623-1687),他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也是统计学的创始人。
他认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并在《赋税论》对税收进行了研究。
与其它重商主义不同的是,威廉·配第也赞成自由的国际贸易。
重农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一)重视农业。
(二)对土地所有者征税。
(三)自由放任、自由流通,反对政府干预。
重农主义的先驱是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他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
他认为“一切的财富都来源于土地的耕种”,并《谷物论》论述了税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而重农主义的创始人是魁奈(1646-1714),他在《经济表》对重农主义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形成了一个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的政治和学术团体。
而到了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十足的发展。
英国更是在商业和工业方面取得了霸权地位。
此时的英国能够在自由国际贸易中占有巨大的优势,自由主义逐渐替代了重商主义。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相互需求论的提出在这⾥,我们先来回顾⼀下李嘉图的⽐较成本理论。
李嘉图的⽐较成本理论只是从供给⽅⾯论证了互利性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之所在。
李嘉图⽐较成本学说的核⼼是⽐较优势原则。
这⼀原则告诉我们,任何⼀个国家,不论它的经济⼒量是强还是弱,都能根据⽐较优势原则,确定⾃⼰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安排⽣产,进⾏贸易,使贸易双⽅都可以⽤同样的劳动耗费,得到⽐分⼯前所能得到的更多的产品.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较成本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进⼀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定要⽣产各种商品,⽽应该集中⼒量⽣产那些利益较⼤或不利较⼩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不变的情况下,⽣产总量将会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对贸易各国有利。
⽽穆勒的相互需求论在⽐较成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需求⽅⾯的分析⼊⼿,探讨国际交换⽐例的现实决定问题。
⼆、相互需求论的主要内容⼀)⽐较成本确定互惠贸易的范围相互需求论认为,交易双⽅在各⾃国内市场有各⾃的交换⽐例,在世界市场上,两国商品的交换形成⼀个国际交换⽐例(即贸易条件),这⼀⽐例只有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例之间,才对贸易双⽅均有利。
现在以中、美两国按⽐较优势原则⽣产和交换⼤⽶、⼩麦为例。
假定中国和美国投⼊⼀定量的劳动⽣产⼤⽶和⼩麦的数量如下表所⽰:⼤⽶(吨)⼩麦(吨)国内交换⽐例中国10 15 1:1.5美国10 20 1:2由上表可以得到这些信息:①中国的⼤⽶便宜:中国国内15吨⼩麦换10吨⼤⽶,⽽美国国内要20吨⼩麦才能换到10吨⼤⽶;②美国的⼩麦便宜:美国国内10吨⼤⽶能换到20吨⼩麦,⽽中国只能换到15吨⼩麦;③按⽐较优势原则:中国出⼝⼤⽶,进⼝⼩麦;美国出⼝⼩麦,进⼝⼤⽶。
那么,两国应该以怎样的⽐例进⾏交换呢?对中国来说,出⼝10吨⼤⽶⾄少要换回15吨以上的⼩麦;对美国来说,出⼝20吨⼩麦⾄少应该换回10吨以上的⼤⽶。
穆勒的主要经济思想总结

穆勒的主要经济思想总结穆勒(David Ricardo)是一位英国经济学家,也是古典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主要经济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土地与人力资源理论:穆勒认为,土地是人的劳动的产物,因此应当视为共有。
他批判了个人对土地的私人占有权,强调土地的公有化和社会化。
同时,穆勒主张以土地税来实现社会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2. 劳动价值理论:穆勒相信劳动是经济价值的唯一来源。
他认为,产品的价值应当基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确定。
他批判了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劳动价值理论,主张通过减少劳动时间实现商品价格的下降。
3. 比较优势理论:穆勒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他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通过专业化和分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自己相对更具竞争力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交换商品,以实现经济繁荣。
4. 免费贸易理论:穆勒主张免费贸易,反对各种贸易壁垒,如关税和配额限制。
他认为,贸易壁垒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低效,因此应该通过自由贸易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最大化。
5. 政府干预经济:虽然穆勒倡导自由市场经济,但他也承认政府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需要干预经济。
他主张政府应该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例如基础设施和教育,并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来促进社会公正和公平性。
总的来说,穆勒的主要经济思想可以概括为:强调土地的公有化和社会化、坚持劳动价值理论、倡导比较优势和自由贸易、以及认可政府在经济中的干预作用。
这些思想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现代经济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经典 社科参考资料

试析约翰穆勒的政府论约翰穆勒是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六种以错误理论为依据的政府干预观点进行了批判,并对自由放任的原则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政府干预经济思想。
约翰穆勒政府适度干预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应该干预经济生活。
他认为,如果个人不能做出判断,或者是个人已经做出判断,但凭个人的力量无法实施对个人有益的判断时,就应该由政府实施对人人有益的判断;如果人们自己不能去做,而要得到别人的帮助,特别是人人都需要这种帮助,而人人又不能提供或者不愿提供这种帮助时,就需要政府提供这种帮助;如果关系到全社会的利益,由于个人的能力或者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而不愿去做的事情,应该由政府去做。
这就是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干预经济生话的依据,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政府干预经济应主要是非命令式的。
约翰·穆勒认为,政府干预可分为命令式和非命令式两种。
非命令式干预是政府不发布命令,而是给予劝告和传播信息,或者是“政府允许个人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具有普遍利益的目标,不干预他们,但并不把事情完全交给个人去做,而是也设立自己的机构来做同样的事情”。
约翰·穆勒一是十分赞同非命令式干预,认为若有可能,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就尽可能是非命令式的;二是“有大得多的必要性作为前提”命令式干预也是正当的,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3、政府应做有益于社会而个人不能或不愿意的事情。
一方面是有益于社会整体利益,适宜私人去做,但是没有人去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私人无法也无力承担的公益服务,应由政府出面组织进行。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约翰穆勒的这种国家适度干预学说是对纯经济自主义理论和政策或纯国家干预主义理论和政策的否定,是一种早期形态的“市场缺陷论和”“政府缺陷论”奇妙的混合物,是值得我们着重借鉴的。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毫无疑问政府应该干预经济,但政府如何干预经济却是我们遇到的难题。
约翰穆勒的公债思想

约翰·穆勒的公债理论及评述学号:1034409088 姓名:刘媛一、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生平简介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19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和哲学家。
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1773~1836)的长子。
19世纪中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正处于比较繁荣发展的时期。
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完成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英帝国作为当时头号工业强国和殖民大国的地位。
英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斗争自然是在激化,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空想社会主义和李嘉图社会主义的出现和一定程度的传播,对资本主义制度也是一种冲击。
但总的来说,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处于以自由竞争为特点的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反对派均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
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为一种折衷与调和的经济学体系提供了温床,使其成为必要和可能。
约翰·穆勒的以折衷调和为特征的经济学应运而生。
约翰·穆勒是李嘉图学说体系的追随者,而他接受李嘉图学说竟然始自年少之时,这完全得自他的父亲詹姆斯·穆勒的教诲。
这位父亲本人就是李嘉图的密友和经济学上的学生,并对李嘉图学说的传播和最终的解体起过很大作用。
他对儿子约翰·穆勒的教育尤其严格,儿子的聪明好学也着实令父亲对他深为器重。
在父亲的教育下,小穆勒3岁开始学希腊文,8岁开始学拉丁文,并开始接触几何与代数,9岁开始阅读古希腊文学与历史作品,10岁读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摩斯提尼的原著,12岁开始学习逻辑,熟读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学著作;尤其有重要意义的是,13岁时,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开始阅读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接着又阅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自学过程中,经常同父亲在散步时就政治经济学的各种问题进行交谈,他将这些学习和谈话的内容写成笔记,据他说,他父亲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825年)即是以他的笔记和其他资料整理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摘要:通过对约翰·穆勒的解读进行开篇,进一步阐述他的经济思想,进而引出他的经济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约翰·穆勒把自斯密、李嘉图以来各种相互对立的学说折中成为一个平和的思想体系,他又广泛的吸收了19世纪上半期出现的英、法、德等国的各种政治学理论、方法、观点、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的折衷主义特点的理论体系,被认为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一次大综合。
关键词:约翰·穆勒分配理论价值学说国家贸易理论货币理论启示
【正文】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是19世纪中叶最杰出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也是他那个时代最睿智、最有良知的学者之一。
小穆勒在小时候没有进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而是在父亲老穆勒的亲自指导教育下实践其理论教育。
在父亲的严酷教育下,小穆勒从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和算术,8岁时学习拉丁语,稍晚些时学习几何、代数、化学和物理学。
10时的穆勒已经通晓世界历史和希腊、罗马文学,11岁时详读父亲的《英属印度史》艺术的校样。
12岁时学习逻辑学,并写出了一本《罗马政治史》,但因他认为此书是孩子气的无聊作品,将其书稿烧毁,因此并没有出版。
13岁起研读李嘉图和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他从小就接触李嘉图、边沁,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
在15~18岁时他编辑并出版了5卷边沁的手稿,19时开始发飙独立的学术论文。
在在经济学方面,他被认为是最后一名古典经济学大师、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学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当时英法工业资产阶级都已经夺取了政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逐渐上升到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在19世纪50—60年代时英法的社会经济稳步高速增长;但在19世纪30—60年代期间,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形势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上了强烈的辩护色彩,在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下掀起了社会改良运动,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大综合。
他的经济学具有改良主义的倾向,主张用改良的方法来克服资本主义矛盾,在现存的社会内消除不平等;具有折中主义的特征,表现在,为适应当时的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不仅继承了斯密、李嘉图等人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而且还吸收了资产阶级改良之一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某些观点,他的折中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对当时的经济思想发生过巨大的影响。
他的经济学思想也宣告了仅仅从生产角度出发研究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古典经济学的结束。
在他的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理论:分配规律是历史的可变规律,而不是永恒的规律;把劳动看成是决定价值的一个因素,并且把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价值决定的法则区分开来;坚持关东经济学家的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同工资成反比的观点: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的科学因素。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政治经济学的静态理论”中分别研究生产、分配和交换的问题。
首先是价值学说,他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是该商品购买其他商品的一般能力,价格则是表示商品与货币相联系的价值。
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一般商品的价值围绕着生产费用这个中心而变化。
他认为,生产费用由劳动和资本构成;劳动则是主要的因素。
他把价值分为市场价值和自然价值。
市场价值决定于需求和供给,自然价值决定于生产费用;他在说明需求和供决定市场价格的同时,也分析了供求均衡的问题。
穆勒的价值学说一总结的形势完成了这一背离劳动价值论的演变过程。
其次是分配理论,在工资问题上,穆勒接受了工资基金理论,认为短期的工资决定于劳动的供求关系,长期的工资是由工人最低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工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取决于维持雇佣劳动生活的资本的数量,即工资基金和要求就业的劳动这人数的比例。
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制论”,并加以补充。
他把总利润分为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
认为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
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的报酬。
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领导生产所付出的劳
动和技能的代价。
在地租的问题上,穆勒认为,地租是优等土地的收获超过劣等土地收获的不封,是使用土地的代价,是一种自然垄断的结果。
他的地租理论基本沿袭了李嘉图的理论。
他主张限制地租,用征收土地税的办法使地租社会化。
再次是国际贸易理论,穆勒赞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并在这个个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价值和国际价值规律的观点。
在自由竞争制度下,一个国家的商品同另一个国家的商品相互交换的价值,不想国内商品的价值那样决定于生产费用,而是由为支付进口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费用来决定。
最后是货币和信用理论,穆勒的货币理论主要是探讨“使用所谓‘交换媒介’对各种商品相互交换的原理产生的影响”。
在他看来,货币在社会经济中没有重要的意义,它不过是便利交换的一种工具,或笼罩于产品交换之上的一层面纱。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政治经济学的动态理论”中穆勒分别研究了经济发展和政府这两个问题,首先是经济的发展,穆勒认为,人类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
他从人性论出发,批判奴隶制和封建制,认为它们违反人性,因而必然灭亡。
穆勒讨论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马尔萨斯的人口规律、利润率下降规律以及资源消耗问题,他认为这些规律的综合作用将使人类社会处于静止状态;强调经济增长必须使人民大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否则增长便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其次是国家适度干预学说,19世纪上半叶,关于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限度的讨论在西欧国家逐渐升温。
穆勒以调和态度总结各方观点,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折中主义的国家适度干预理论。
穆勒对国家干预的基本态度是,只是在带来很大便利的情况下,干预才是可行的。
他把政府职能区分为“必要职能”和“任选只能”;把政府干预划分为命式和非命令式。
穆勒还阐述了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关系。
他拥护经济自由主义的一般原则;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自由放任原则有其限度,政府应适当涉足于经济领域。
穆勒对纯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政策和纯国家干预主义理论、政策的辨证观点,是一种早期形态的“市场缺陷论”和“政府缺陷论”的折中,为日后西方经济学对国家干预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思路。
通过以上的论述,约翰·穆勒对我产生了一些启示,我认为经济思想才是最有可能发现新真理的途径,而对任何探究的封杀和排斥,都会对人类造成损失,因而都是不明智的。
此外,只有通过争辩,才能让我们学会更好地表述和捍卫真理,并使真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没有争辩,或者不允许争辩,只会让已经建立起来的真理变得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