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自激振荡的判断练习

合集下载

精品课件-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精品课件-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
+VCC
RC
C2
C1
Rf
ui
uo
+
例3:判断Rf是否负反馈,若是,判断反馈的组态。
+
-
-
-
交直流负反馈
例4:判断如图电路中RE1、RE2的负反馈作用。
开环放大倍数
闭环放大倍数
反馈系数
6.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及一般表达式
6.3.1方块图
环路放大倍数
6.3.2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
引交流负反馈
要稳定输出电压——
引电压负反馈
要稳定输出电流——
引电流负反馈
要增大输入电阻——
引串联负反馈
要减小输入电阻——
引并联负反馈
【练习】
6.5.6放大电路中引入反馈的一般原则
要抑制温漂——
引直流负反馈
6.6.1 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放大电路在无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就能输出一定频率和幅值的交流信号的现象。
6.4.1 深度负反馈的实质
6.4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分析
例: 电压串联负反馈
6.4.2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分析
6.5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6.5.1 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负反馈

在同样的 ib下,ui= ube + uf > ube,所以 Rif 提高。
1) 串联负反馈
--稳定Q点
直流反馈:仅在直流通路中存在的反馈。
3. 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
直交流反馈
直流反馈
--改善电路的性能
本级反馈——反馈只存在于某一级放大器中
级间反馈——反馈存在于两级以上的放大器之间

苏教版高中物理 2 电磁振荡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苏教版高中物理  2 电磁振荡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选择题)1. 特雷门琴是唯一一种不需要接触而演奏的乐器,其原理是利用天线和演奏者的手构成等效电容C,与自感线圈L构成LC振荡电路,通过改变手的位置(手始终不超出天线长度范围)改变电路频率,从而发出不同声调的声音。

其电路图可简化为如图所示,下列演奏者的做法可以使特雷门琴的音调变高的是()A.戴绝缘手套B.手靠近天线C.手从手掌变成握拳D.手平行天线向上移动2. 在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放电完毕的瞬间()A.电场能正向磁场能转化B.磁场能正向电场能转化C.电场能刚好向磁场能转化完毕D.磁场能刚好向电场能转化完毕3. 在LC回路里发生电磁振荡时,振荡电流从正的最大值变为负的最大值所用的最短时间是()A.B.C.D.4. 在LC振荡电路中,某时刻磁场方向如图所示,且b点比a点电势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感系数L和电容C都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可以使振荡频率增大到原来的两倍B.电容器正在放电C.线圈磁通量变化率正在增大D.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5. 某LC振荡电路在正常工作,某一时刻回路中的电流沿顺时针方向,且此时上极板带正电如图所示。

假设此时电流的大小为i,两板间的电势差用U表示,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用q表示,线圈中的磁场能用表示,线圈周围的磁感应强度用B 表示。

则此时()A.i和都在逐渐增大B.U正在增大C.q正在减小D.B正在增强6. 图甲是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K极为某金属(截止频率为,逸出功为),图乙为氢原子能级图(巴耳末系的四种可见光,是分别从能级跃迁到能级产生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仅将P移至C端,电流表示数一定变为0B.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高能级,电子的动能增大C.上述四种可见光中仅有一种可见光不能让图甲中K极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将自感系数为的电感线圈和电容为电容器组成振荡电路,用该电路产生的电磁波照射能级的氢原子,可使其发生电离7. 如图是电磁波发射电路中的电磁振荡电路,某时刻电路中正形成如图所示方向的电流,此时电容器的上极板带正电,下极板带负电,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线圈中的磁场向上且正在增强B.电容器中的电场向下且正在减弱C.若在线圈中插入铁芯,则发射电磁波的频率变大D.若增大电容器极板间的距离,则发射电磁波的波长变小8. 如图所示,单刀双掷开关S先打到a端让电容器充满电。

振荡器练习题

振荡器练习题

一、简答题
1、 6-13是一个三回路振荡器的等效电路,设有下列两种情况:
①L1C1<L2C2<L3C3;②L1C1<L2C2=L3C3.
试分析上述两种情况是否能振荡?如能,给出振荡频率范围。

答案:
解析:
2、如图6-14所示石英晶体振荡器,指出它们属于哪种类型的晶体振荡器,并说明石英晶体在电路中的作用。

答案:
解析:
3、用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则,判断图6-15所示的三端式振荡器交流等效电路,哪些不可能振荡?哪些可能振荡?不能振荡的说明原因。

若能振荡,属于哪种类型的振荡电路?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振荡。

答案:
解析:
4、如图6-16所示某振荡器原理电路,已知C2=470pF,C3=1 000pF,若振荡频率为10.7MHz,
求:①画出该电路的交流通路;
②该振荡器的电路形式;
③回路的电感;
④反馈系数。

答案:
解析:
5、试画出三端式振荡器的等效三端电路图,并说明判断是否振荡的原则。

答案:
解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第六章正弦波振荡电路课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第六章正弦波振荡电路课件

6.1.1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1.原理框图 正弦波振荡电路框图如图6.1.1所示。
其中A是放大 电路,F是反馈网 络。由图可知,产 生振荡的基本条件 是反馈信号与输入 信号大小相等、相 位相同。

••
U f FU0
图6.1.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框图

••
U 0 AU id


当 U f U id 时,必有
3 fo f
二、RC串并联正弦波振荡电路分析
当串并联选频网络在f=f0时,Uf最大,相移φ=0o,因此, 采用同相放大器,就能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1.振荡频率计算
当R1=R2=R,C1=C2=C时,RC串并联 正弦波振荡电路 的振荡频率为
fo
1
2RC
可见,改变R、C的参数值,就可调节振荡频率。为了同
6 ( 1 )3 0
RC RC
振荡角频率
0
1 RC
6
振荡频率
f0
1
2RC
6

o
1 RC
6
时,电路产生振荡,振荡
图6.2.1 RC文氏桥式振荡器 (a)电原理图 (b)等效电路
一、RC串并联网络的频率特性
1.频率特性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将图6.2.1中的选频网络单独画在图6.2.2上。 图中R1=R2=R,C1=C2=C。
RC串联电路的阻抗为
Z1
R1
1
jc1
1 jRC jC
RC并联电路的阻抗为
1
Z2
R2
••
AF 1
2.振荡平衡条件


••
设 A A a ,F F f 则得 A F Aa F f 1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六章正弦波振荡电路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教案第六章正弦波振荡电路教案

6.信号发生电路【重点】自激振荡的条件、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及判断电路能否振荡方法。

【难点】判断电路能否振荡方法。

6.1正弦波振荡电路基本概念6.1.1 自激振荡的条件1.自激振荡现象振荡电路首先应是放大电路。

2.1=F A1=F AφA +φF =±26.1.2 自激振荡的建立及稳定过程在起振时电路必须满足F A>1的条件。

电路起振后,振荡幅度也不会由于正反馈而无止境地增长下去,这是因为基本放大器中的三极管等器件本身的非线性或反馈支路本身与输入关系的非线性,放大倍数或反馈系数在振幅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降低。

6.1.3 正弦波振荡电路组成及分析方法1.振荡电路组成 (1)放大电路。

(2)正反馈网络。

(3)选频网络。

(4)稳幅环节。

2.振荡电路分析方法(1)分析电路是否包含振荡电路四个组成部分。

(2)判断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工作(是否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动态信号能否输入、输出)。

(3)判断电路能否振荡(相位平衡条件,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4)分析起振幅值条件(满足AF >1的幅值条件)。

(5)稳幅与稳频电路,稳幅是指起振、增幅、等幅的振荡建立过程。

(6)估算振荡频率。

自激振荡的产生o【重点】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电路工作原理及特点,估算振荡频率。

【难点】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工作原理。

6.2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6.2.1 LC 并联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电路复阻抗Z 为L R CL R C Z ωωωωj j 1)j (j 1+++=通常L ω>> R ,故上式可简化为)1j(CL R CL Z ωω-+=1.谐振频率及复阻抗LCf π=210 RC L Z =02.品质因数CL R CR RLQ 1100===ωω3.选频特性6.2.2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1.电路组成2.振荡条件及振荡频率L+V CCLC 并联谐振电路LLC Zωa.幅频特性LCf π=213.电路特点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容易起振,改变电容大小可方便地调节振荡频率,调频范围较宽,工作频率通常在几兆赫兹,但电路输出波形不理想,输出波形中含有较多高次谐波成分。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件 6.5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课件 6.5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6.5 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4. 密勒补偿
6.5 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4. 密勒补偿
在最低的上限频率所 在回路加补偿电容。
C'
C'
补偿前
C' (1 k )C
在获得同样补 偿的情况下,补 偿电容比简单滞 后补偿的电容小 得多。
补偿后
6.5 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RC 滞后补偿与简单滞后补偿比较
补偿前
简单补偿 后的幅频 特性
)(1+ j
f
)
fH1
fH2
fH3
补偿后,当f fH2时,20lg A F 0dB。
补偿前
补偿后
电容滞后补偿法是以 频带变窄为代价来消
除自激振荡的。
6.5 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2. RC滞后补偿
将RC串联网络接在时间常数最大的回路中。 由于加入了RC串联网络,使补偿后的频带比电容补偿时损失小一些。
6.5 自激振荡及消除方法
A F
A m Fm
(1 j f )(1 j f )(1 j f )
fH1
fH2
fH3
补偿后产生系数:
1+j 1+j
f
f' H2 Nhomakorabeaf
f
' H1
,取代
1 1+j
f f H1
若f
' H2
=
f
H
,则
2
A F
= (1+ j
Am Fm
f
f
' H1
)(1
+
j
f )
fH3
上式表明,最大附加相移为-180o,不满足起振条件,闭 环后一定不会产生自激振荡,电路稳定。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谢红主编)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谢红主编)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6-1 要满足下列要求,应引入何种反馈?(1)稳定静态工作点;(2)稳定输出电压;(3)稳定输出电流;(4)提高输入电阻;(5)降低输入电阻;(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7)提高输出电阻、提高输入电阻。

目的复习引入反馈的原则。

解(1)欲稳定静态工作点应引入直流负反馈,因为静态工作点是个直流问题。

(2)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输出电压是交流参量,电压负反馈属于交流反馈组态。

在四种交流负反馈组态中,电压串联负反馈和电压并联负反馈均能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3)稳定输出电流应引入电流负反馈。

输出电流也是交流参量,在四种组态中,引电流串联负反馈或电流并联负反馈均可。

(4)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串联负反馈,如电压串联负反馈或者电流串联负反馈。

(5)降低输入电阻应引入并联负反馈,如电压并联负反馈或者电流并联负反馈。

(6)降低输出电阻、减小放大电路对信号源的影响是一个减小输出电阻并提高输入电阻的问题,应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7)输入、输出电阻均提高应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什么会产生自激振荡?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什么?解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如果把负反馈引的过深会将负反馈变成正反馈,于是自激振荡就产生了。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是AF=-1幅度条件AF=1=±(2n+1)π,n为整数相位条件a r g AF或者附加相移φ∆=±180°6-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号表示在括号内。

(1)一个放大电路只要接成负反馈,就一定能改善性能。

( )(2)接入反馈后与未接反馈时相比,净输入量减小的为负反馈。

( )(3)直流负反馈是指只在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反馈;( )交流负反馈是指交流通路中存在的负反馈。

( )。

(4)既然深度负反馈能稳定放大倍数,那么电路所用各个元件都不必选用性能稳定的。

( )(5)反馈量越大,则表示反馈越强。

高频复习题答案

高频复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1.在调谐放大器的LC回路两端并上一个电阻R,可以(C)A.提高回路的Q值B.提高谐振频率C.加宽通频带D.减小通频带2.在自激振荡电路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C )A.LC振荡器、RC振荡器一定产生正弦波B.石英晶体振荡器不能产生正弦波C.电感三点式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失真较大D.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做不高3.如图为某收音机的变频级,以下正确叙述是(A)A.电感三点式本机振荡电路B.双回路调谐放大器取出中频信号C.对接收信号构成共基放大电路D.以上说法都不对4.试用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判别下图能产生自激振荡的电路( D )A B C D5.功率放大电路根据以下哪种说法可分为甲类、甲乙类、乙类、丙类等(D)A.电路特点B.功率放大倍数C.电流大小D.功放管静态工作点选择情况6.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小功率三极管的电极时,应该把欧姆档拨到()A.R×100或R×1k档B.R×1档C.R×10档D.R×10k档7.若载波u C(t)=U C cosωC t,调制信号uΩ(t)= UΩcosΩt,则调频波的表达式为()A.u FM(t)=U C cos(ωC t+m f sinΩt)B.u FM(t)=U C cos(ωC t+m p cosΩt)C.u FM(t)=U C(1+m p cosΩt)cosωC t D.u FM(t)=kUΩU C cosωC tcosΩt8.MC1596集成模拟乘法器不可以用作()A.振幅调制B.调幅波的解调C.频率调制D.混频9.某超外差接收机的中频为465kHz,当接收931kHz的信号时,还收到1kHz的干扰信号,此干扰为(A)A.干扰哨声B.中频干扰C.镜像干扰D.交调干扰10.混频电路又称变频电路,在变频过程中以下正确叙述是(C)A.信号的频谱结构发生变化B.信号的调制类型发生变化C.信号的载频发生变化11.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原电路正常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vf=vs • 4、正弦波交流电压输出到RL。 • 5、Cb反馈信号耦合电容。
Hale Waihona Puke 开关S突然接通到2• 什么是自激现象: • 反馈电压代替 vs,正反馈作用,自动维 持振荡,输出正弦波。
自激振荡的条件
• 一、正反馈:相位平衡
• 二、有反馈信号,放大器处于放大状态: 振幅平衡
练习一:判断放大器是否处于放大 状态
例题:
在图1所示电路中,考虑交流通路时,反馈信号被发
射极电容Ce短路,反馈信号消失,不满足振幅条件,
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练习二、判断正反馈
判断是否是正反馈: 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满足相位条件。
分析: (1)V处于截止状态,振 幅条件不满足 (2)用瞬时极性法判别为 负反馈。 (3)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教材例题
教材习题6-1(a)
6-1(b)
自激振荡的条件
练习
振荡器电路的结构分析
互感线圈的极性判别 初级线圈 次级线圈 磁棒
同极性端
1
2
3 4
i ic u
C
+1 –2 +3
iL
L R
反馈信号 通过互感 线圈引出
–4
开关S接通1
1、vs为信号源,开关S 接通1,vs补充能量维持 LC回路的正弦波振荡。 2、vf是反馈电压,送到 三极管的基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