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激振荡的判别条件

合集下载

6.2.1自激振荡的判断练习

6.2.1自激振荡的判断练习

• 3、vf=vs • 4、正弦波交流电压输出到RL。 • 5、Cb反馈信号耦合电容。
Hale Waihona Puke 开关S突然接通到2• 什么是自激现象: • 反馈电压代替 vs,正反馈作用,自动维 持振荡,输出正弦波。
自激振荡的条件
• 一、正反馈:相位平衡
• 二、有反馈信号,放大器处于放大状态: 振幅平衡
练习一:判断放大器是否处于放大 状态
例题:
在图1所示电路中,考虑交流通路时,反馈信号被发
射极电容Ce短路,反馈信号消失,不满足振幅条件,
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练习二、判断正反馈
判断是否是正反馈: 用瞬时极性法判断 满足相位条件。
分析: (1)V处于截止状态,振 幅条件不满足 (2)用瞬时极性法判别为 负反馈。 (3)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教材例题
教材习题6-1(a)
6-1(b)
自激振荡的条件
练习
振荡器电路的结构分析
互感线圈的极性判别 初级线圈 次级线圈 磁棒
同极性端
1
2
3 4
i ic u
C
+1 –2 +3
iL
L R
反馈信号 通过互感 线圈引出
–4
开关S接通1
1、vs为信号源,开关S 接通1,vs补充能量维持 LC回路的正弦波振荡。 2、vf是反馈电压,送到 三极管的基极。

振荡电路的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振荡电路的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振荡电路的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振荡电路是电子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电路,它能够产生一种稳定的、周期性的信号。

其中,自激振荡是一种特殊的振荡方式,其平衡条件如下:
1. 系统稳定性
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之一是系统的稳定性。

这里的系统指的是振荡电路中的各个元件以及其相互作用。

一个稳定的系统具有的特点是,即使因为外界环境变化而产生微小扰动,该系统也能够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在自激振荡电路中,当外界有干扰时,系统能够自动调整电路中的各个元件的工作状态,使得输出信号始终保持周期性、稳定性。

2. 正反馈回路
另一个重要的平衡条件是正反馈回路。

在自激振荡电路中,信号会被正反馈回路不断放大,使得系统产生振荡。

因此,正反馈回路是保持自激振荡的关键。

同时,正反馈回路中的各个元件要宽带、稳定,以确保信号的准确放大。

3. 能量损耗
最后一个重要的平衡条件是能量损耗。

由于电路本身的电阻、电感等等因素都会使能量发生耗散,因此必须确保电路中的元件和连接线的损耗较小,从而保证振荡电路可以长时间稳定工作。

同时,为了保持自激振荡的稳定性,又不能完全消耗能量,因此必须保持一个适当的能量损耗水平。

总结
自激振荡电路的平衡条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系统稳定性、正反馈回路的建立以及适当的能量损耗等多个因素。

只有当这些平衡条件达到一定的平衡点,自激振荡电路才能够产生稳定的、持续的振荡信号。

因此,在实际设计和制造自激振荡电路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平衡条件的细节,以确保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自激振荡的条件

自激振荡的条件

自激振荡的条件自激振荡是指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系统出现自发的振荡现象。

在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自激振荡的研究。

本文将以自激振荡的条件为标题,探讨自激振荡的原理、条件和应用。

一、自激振荡的原理自激振荡是由于系统内部的正反馈机制而产生的。

正反馈是指系统的输出会增强自身的输入,从而加强系统内部的振荡。

当系统中的正反馈机制达到一定条件时,就会出现自激振荡的现象。

1. 正反馈回路:自激振荡必须存在正反馈回路,即系统的输出会增强自身的输入。

在这个回路中,输出信号会被放大并反馈到系统的输入端,从而引起振荡。

2. 阻尼系数小于临界值:在自激振荡的条件下,阻尼系数必须小于临界值。

阻尼系数是指系统的阻尼程度,当阻尼系数小于临界值时,系统才能产生持续的振荡。

3. 能量输入:自激振荡需要有能量输入,以维持系统的振荡。

能量输入可以来自外部环境或系统内部的能量转化。

三、自激振荡的应用1. 电子学领域:自激振荡在电子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放大器、振荡器和锁相环等。

其中,振荡器是一种常见的自激振荡设备,用于产生稳定的电信号。

2. 生物学领域:自激振荡在生物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钟是一种生物体内部具有自激振荡机制的生物节律系统,能够调节生物体的行为和代谢。

3. 机械工程领域:自激振荡在机械工程中也有应用,如自激振荡阀门。

自激振荡阀门利用流体的自激振荡现象,实现流体的稳定控制。

四、自激振荡的研究和发展自激振荡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自激振荡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目前,自激振荡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自激振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振荡现象的理解,还为技术创新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研究自激振荡的机制和条件,可以设计和优化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振荡装置,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结:自激振荡是由于系统内部的正反馈机制而产生的自发振荡现象。

它需要满足正反馈回路、阻尼系数小于临界值和能量输入等条件。

自激振荡的判别

自激振荡的判别
馈线圈 Lf 短路接地,使 V 处 于截止状态,故电路不能起振
• (2)相位条件 采用瞬时极性法,
设 V 基极电位为“正”,根据 共射电路的倒相作用,可知集
电极电位为“负”, 于是 L
同名端为“正”,根据同名端
的定义得知,Lf 同名端也为
“正”,则反馈电压极性为 “负”。显然,电路不能自激 图(b):因隔直电容 Cb 避免了 Rb2 被振反荡馈。线圈 Lf 短路,同时反馈电 压极性为“正”,电路满足振幅平衡和相位平衡条件,所以电路能产 生自激振荡。
举例练习:判断下面电路是否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VB1 (+)VC1(-)LC1(-)LC3(+) LC2(-)VB1(-),所以是负反馈,因此不能满
足相位平衡条件
四.例题讲解练习
例:判断电路图(a)能否产生自激振荡。若改为图(b)又怎样?
• 解:图 (a) :(1)振幅条件 • 因 V 基极偏置电阻 Rb2 被反
自激振荡的判别
主讲:向娟
教学目的
• 1.牢记自激振荡的条件 • 2.掌握自激振荡的判别方法
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 应用自激振荡的条件判断能否自激振荡
一.什么是自激振荡?
• 如果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不加输入信号,输
出端仍有一定的幅值和频率的输出信号, 这种现象叫做自激振荡。
二。自激振荡的条件:
1、相位平衡条件:放大器的反馈信号必须 与输入信号同相位,即两者的相位差为180°的偶 数倍,即φ=2nп。
判断下图是否满足幅度平衡条件
▪ 在图2所示电路中, 考虑直流通路,电感 线圈视为导线。线圈 将集电极、基极短路, 所以这电路中三极管 不能正常工作,从而 不满足振幅条件,电 路也不能产生自激振

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条件

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条件

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条件引言:负反馈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其作用是减小电路的非线性失真、提高稳定性和增加增益带宽积。

然而,当负反馈电路中存在某些特定条件时,会引发自激振荡现象。

本文将探讨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的条件。

一、负反馈电路的基本原理负反馈电路是通过将电路输出端的一部分信号反馈到输入端,从而减小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在负反馈电路中,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存在一个负反馈环路,通过该环路,输出信号的一部分被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减,形成负反馈。

二、负反馈电路的稳定性负反馈电路的稳定性是指在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或环境条件改变时,输出信号能够保持稳定。

负反馈电路通过降低电路的增益,增加电路的稳定性。

然而,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负反馈电路会出现自激振荡现象。

三、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的条件当负反馈电路的相位移量等于360度时,就有可能发生自激振荡现象。

具体来说,以下是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的条件:1. 相位移量为360度:负反馈电路的输出信号必须经过放大和反相处理,使其相位与输入信号相差180度。

同时,负反馈电路的反馈通路也必须具有相位移量。

当输出信号经过反馈回到输入端后,如果相位移量等于360度,就会引发自激振荡。

2. 放大倍数大于1:负反馈电路中,放大倍数必须大于1,才能产生反馈效果。

如果放大倍数小于1,则无法实现负反馈,自然也不会发生自激振荡。

3. 反馈通路增益大于1:负反馈电路中,反馈通路的增益必须大于1,才能产生足够的反馈信号。

如果反馈通路的增益小于1,则无法实现负反馈,自激振荡也不会发生。

四、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的影响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现象会导致电路的不稳定,产生频率可变的振荡信号。

这种振荡信号会干扰其他电路的正常工作,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因此,我们需要避免负反馈电路的自激振荡。

五、避免负反馈电路自激振荡的方法为了避免负反馈电路的自激振荡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选择合适的放大器:选择具有稳定性好、频率响应宽、相位移量小的放大器,可以有效降低自激振荡的概率。

自激振荡产生的条件

自激振荡产生的条件

自激振荡产生的条件
自激振荡的发生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有反馈回路,反馈回路指的是一种机制,即输出对输入反馈回到输入端,反馈回路使系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实现自动调节输出。

第二,必须有系统超过分界点临界点的能力,若系统处于安定状态,则会受一个临界点的约束,该点会阻止系统变化,当系统达到分界点时,系统发生改变而超过分界点,而此时系统开始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从而自激振荡开始来发生。

然后根据反馈回路,可以使系统自己实现平衡。

第三,必须存在一定的介质耗散,这个介质耗散的作用是把系统处于不安定状态的能量耗散掉,如果系统处于不安定状态,但是没有介质耗散,就会造成信号在多次经过反馈回路后,信号将会放大,这样可能会使信号发生失真,从而导致信号无法被准确的传输,而介质耗散将减弱信号,并有助于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总之,自激振荡需要较强的条件,综上自激振荡的形成要求有反馈回路、能够超过分界点、有一定介质耗散,在实际应用中,若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则有可能产生自激振荡,反之则不会产生自激振荡,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并稳定系统运行状态。

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条件

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条件

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条件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条件,这听起来像是一门高深的科学吧,但其实它可有意思了。

想象一下,负反馈就像是一个总是爱挑剔的朋友,永远在你耳边说“再看看,这里不对,那儿不对”。

这位朋友可真是个好帮手,但他也会让你心烦。

负反馈放大电路就像是在小小的电子世界里搞事情,试图让信号更清晰,但也可能因为过于严格而出错。

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想做得完美,反而适得其反。

说到自激振荡,那可是个绝妙的玩意儿。

想象一下,一个小孩在游乐场上,发现秋千来回摆动时竟然可以变得越来越高,简直乐开花。

电路里也是这个道理,振荡的信号在某种条件下会不断增大,简直就像是在打篮球,一个投篮进了,接着连着得分,越投越有信心,最后爽到飞起来。

自激振荡的条件就像是那股强烈的冲动,必须得有一定的条件才行。

比如,增益得大于一,那就好比你得有实力才行,光靠运气可不够。

再说了,负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就像是老妈那种叨叨个不停的监护人,想要让你更好,但有时候让你有些无奈。

反馈信号如果太强,结果就可能让电路变得不稳定,吓得信号一下子就消失不见,就像是没来得及交作业的小朋友,临阵退缩,啥都没了。

所以,调节增益和反馈就显得至关重要,得小心翼翼地把握住这个平衡,生怕一不小心就出错。

在实际应用中,自激振荡有时候也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想象一下,电路突然“嗨”起来了,信号一个劲儿往上涨,像是看到了心仪的明星一样,兴奋得不得了。

这时候,如果我们调得好,电路就能持续发出清晰的信号,像极了乐队合奏,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节奏。

可一旦这个节奏打乱了,信号就可能“咕咕叫”,变得模糊不清,仿佛乐队里有个乐器走调了,所有人都跟着乱了。

要实现自激振荡,除了得有合适的增益,还得有个合适的相位条件。

相位就像是大家一起跳舞的步伐,大家的节奏得一致,才能跳出个好看的舞蹈。

如果每个人都各跳各的,那就成了“搞笑秀”,信号自然也就难以稳定。

再说了,调试这个过程就像是调味料,太多了就腥,太少了就淡,得刚刚好。

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自激振荡是指电路在没有外部输入信号的情况下产生振荡的现象。

它是一种自发的振荡现象,主要通过反馈回路中的信号反馈来实现。

在电子学中,自激振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的电路中,如放大器、发生器、计时器等。

自激振荡的产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电路中的元件、反馈回路以及电路的工作状态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自激振荡产生的条件及其原理。

1.电路中的积极元件和消极元件:在电路中,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之一是存在积极元件和消极元件。

积极元件是指能够提供正的电压或电流增益的元件,如晶体管、运放等;消极元件是指能够提供负的电压或电流增益的元件,如电容器、电感等。

积极元件和消极元件的结合能够产生振荡。

2.反馈回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另一个关键条件是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是指将电路的一部分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的回路。

在反馈回路中,输出信号会对输入信号进行反馈,从而产生一种循环增强的效应,导致电路产生振荡。

反馈回路可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而正反馈是产生自激振荡的必要条件。

3.电路的工作状态:电路的工作状态也是产生自激振荡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电路处于稳定的静态工作状态,没有产生振荡。

但是,当电路中存在一定的积极元件和消极元件,同时具备了反馈回路的条件下,电路就有可能出现自激振荡的现象。

在实际电路中,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需要以上三个方面的条件都满足,才能够产生振荡。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自激振荡电路以及它们产生振荡的原理。

1.晶体管振荡电路:晶体管是一种常用的积极元件,它具有放大作用,并且能够产生正的电压增益。

与之配合的是电容器和电感等消极元件,它们能够提供负的电压或电流增益。

将这些元件组成一个反馈回路,就可以产生自激振荡的电路。

晶体管振荡电路通常用于无线电频率发生器、射频放大器等电路中。

2.电子管振荡电路:与晶体管类似,电子管也是一种常用的积极元件,它具有放大作用并能够产生正的电压增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激振荡的判别条件
在电子线路中,判断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令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同学们对一个电路进行分析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个比较简单的判别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通常,我们判别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可以从两个方面人手:一个是相位平衡条件,另一个是振幅平衡条件,这两个条件中有任何一个不满足,电路就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一般条件下,我们在分析电路时,两个判别条件中首先看振幅平衡条件,它是指放大器的反馈信号必须有一定的幅度。

这个条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必须有反馈信号,二是反馈信号必须有一定的幅度。

这样我们在分析电路是否满足振幅条件时就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1)是否存在反馈信号;(2)三极管能否起到正常的放大作用。

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在图1所示电路中,考虑交流通路时,反馈信号被发射极电容Ce短路,反馈信号消失,不满足振幅条件,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在图2、图3昕示电路中,考虑直流通路,电感线圈视为导线。

在图2中线圈将集电极、发射极短路,图3中线圈将集电极、基极短路,所以这两个电路中三极管均不能正常工作,从而不满足振
幅条件,电路也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如果通过分析,知道电路满足振幅条件,那么第二步我们再来看相位平衡条件,它是指放大器的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必须同相位。

换句话说,就是电路中的反馈回路必须是正反馈。

关于正负反馈的判别我们可以用“瞬时极性法”来进行。

这里我们也通过一个电路来说明。

在图4中,先假设输入信号电压对地瞬时极性为正,然后根据该瞬间晶体管的集电极、基极、发射极相对应的信号极性可看出,反馈到基极的信号极性为负,它起着削弱输入信号的作用,可知是负反馈,则不满足相位条件,所以电路不能产生自激振荡。

由上可知,一个能够产生自激振荡的电路,必然是既有正反馈又能正常放大的电路。

也就是说,这个电路必须同时满足振幅条件和相位条件才能产生自激振荡,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微信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