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探索遗传物质

探索遗传物质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
结论:RNA是遗传物质
最后结论:DNA——主要的遗传物质
小结:
1、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2、细胞内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
DNA 3、在只含RNA的少数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HIV、SARS、流感、禽流感)中,RNA才作为遗传物质
6、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 壳是( A ) A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 B在细菌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的 C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 D在细菌DNA的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的
【解析】 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到细菌细胞内的只有噬菌体DNA,子 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都是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用细菌的氨基酸和 脱氧核苷酸合成的。 【答案】 A
【答案】(1)32P、31P
(2)35S
(3)DNA是遗传物质
谢谢!
请多多指教!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细菌混合
4、用噬菌体去侵染内含有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 ,含32P的应是( A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 5、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 后,3H应( B )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外壳和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
结论:连接亲代噬菌体和子代噬菌体DNA
因此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遗传的物质基础》课件

《遗传的物质基础》课件
转基因动物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家畜、家禽等转基因动物, 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
蛋白质工程在医药领域应用
重组蛋白质药物
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白质药物,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等,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手段。
抗体药物
通过蛋白质工程制备单克隆抗体药物,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 性疾病等。
疫苗研发
利用蛋白质工程设计并优化疫苗抗原,提高疫苗免疫原性和保护 效果。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过程,以及 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RNA,再从RNA传递到 蛋白质的过程。
RNA在遗传中作用
RNA的种类和功能
01
RNA主要包括mRNA、tRNA和rRNA等,它们在遗传信息的转
录、翻译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RNA与DNA的关系
02
RNA是以DNA为模板合成的,同时又参与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
临床试验数据分析等。
伦理道德问题讨论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具有强大潜 力,但也可能带来伦理道德问题,如人类胚 胎基因编辑的争议。
转基因生物的生态安全问题
转基因生物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 风险,需要进行严格的生态安全评估。
个人隐私与遗传信息保护
随着遗传测序技术的发展,个人隐私和遗传 信息保护成为重要议题,需要制定相关法律 法规和政策措施加以保障。
策。
05 生物进化中遗传物质变化
物种形成与遗传物质关系
物种形成与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物种形成的内因,通过改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为物 种形成提供原材料。
物种形成与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通过重新组合遗传物质,产生新 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促进物种多样性。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PPT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中叶,科学家 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 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在这两种物质中,究 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呢?试着设计实验来 证明你的观点。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 肺炎双球菌
菌落 S型 光滑 R型 粗糙
荚膜 有 无
毒性 有 无
2.实验过程: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2这)种艾转弗化里因的子体是外什转么化呢实?验
相对地,假如你现在走进一位低效教师的课堂,你 可能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分配了学习任务,总 有那么几个学生坐在椅子上无所事事。他们或许在 打瞌睡,或许在做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
总之,他们不是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听讲,而是急不可耐地
挨过上课时间,显然,你已经知道,从上课铃到下. 课. .铃的整个
课堂时段中,只有那些高效教师才能保持课堂不被琐事中断, 并且保证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高效教师的课堂上,没有 一分钟被浪费,没有学生无事可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高 效的教师很少遇到有关课堂纪律的问题。 那么,高效教师是如何让整个课堂从头到尾一直保持饱满的 状态呢?他们仔细规划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以保证没有时间 被浪费;他们仔细规划讲课过程,力求简明扼要(因为他们知 道长时间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他们为领 先的学生着想,他们也为后进的学生着想。
D.仅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外壳中 解析:DNA 和蛋白质中都含有 N 元素。噬菌体侵染被 15N
标记的大肠杆菌,合成自身 DNA 和蛋白质的原料都来源
于大肠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都含有 15N。 答案:C
附赠材料:
怎样认真规划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
假如你现在走进一位高效教师的课堂,毫无意外, 你会看到学生一定正在忙着学习。这些学生虽然不 一定整齐划一地干同样的事情,但他们手头一定有事 做,而不会坐在课桌前发呆。

高一苏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4.1.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高一苏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4.1.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问题探究
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分析: 1.标记噬菌体时,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和32P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2 噬菌体? 答案 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2.能否用14C和18O标记噬菌体?能否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 答案 不能,因为DNA和蛋白质都含C和O;不能用32P和35S同时标记 噬菌体。
12345
B.1、3和4
√ D.1、2、3和4
解析 答案
3.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 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32P、35S标记同一组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B.该实验的步骤是标记、培养、搅拌、离心、检测
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实验过程 (1)标记T2噬菌体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噬菌体 噬菌体
(2)侵染细菌
高 低 低 高
5.实验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_蛋__白__质__外__壳__ 留在外面。 (2)子代T2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 亲代的D来NA遗传的。 6.实验结论: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答案
3.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4.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什么?离心管的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分别是什么? 答案 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离心管 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5.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发现沉淀物中放射性也较高, 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案 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 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解析 答案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第1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 时间:1953年 • 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 • 结论:DNA的双螺旋结 构 • 内容:DNA是由2条右 旋但反向的链盘绕而成 ,像一个螺旋形梯子, 生命的遗传信息就贮存 在“梯子”的横档上。
通过前面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 裂和受精作用过程的学习,我们可以认 识到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
二、 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S型细菌的化学组成: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生物必修2
2、实验过程:
S型菌蛋白质 S型菌多糖
S型菌DNA
S型菌DNA + DNA酶
生物必修2
资料:艾弗里实验的缺陷 艾弗里的试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信服这一结 果。 因为,艾弗里的试验中提取的DNA 的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
4
5
高温灭活:S菌 小白鼠 +R菌 死亡
发现S活 死亡的S菌能使R菌转化 提取4实验死鼠 菌 为S菌
• 为什么是R型被转化,而不是加热杀死的 S型复活呢?
• 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才具有生理活性,加热 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性),且该过程不可 逆。所以加热后蛋白质变性失活,不可能再恢复其 功能(例如高温下酶失活)。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 的承担者,蛋白质失活了,生命活动就不可能再恢 复,也就是说热杀死的S型是不可能复活的。
生物必修2
五、小结
细胞生物 (真核、原核) 核酸 遗传物质 非细胞生物 (病毒)
DNA和RNA DNA
DNA DNA
R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必修2
反馈练习 1. 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 是( D)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 肺炎双球菌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课件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课件
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解析,可以发现导致遗传 疾病的基因变异和缺陷,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基 础数据和指导。
生物医药研究和开发
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解析,可以发现新的药物 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为新药研发和疾病监测提 供支持。
04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与运 用
基因编辑技术的初步探索
基因编辑技术的起源
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包括对DNA和基因的认识、DNA重组 技术的出现等。
DNA的组成
DNA由四种碱基(腺嘌 呤、胸腺嘧啶、鸟嘌呤、 胞嘧啶)、磷酸和脱氧核 糖组成。
DNA的功能
DNA承载着遗传信息, 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 并指导蛋白质合成,维持 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传递
DNA复制过程
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复制后 的每个子代DNA均保留亲代的一条母链。
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目标是在15年内完成人类基因组 的测序和分析。
1998年,美国科学家Lander和Waterman提出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初 步计划”,包括测序技术的开发、基因组的测序和初步分析。
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过程
测序技术的开发
采用鸟枪法(shotgun sequencing)和高通量测序技术 ,将人类基因组序列分为多个小片段进行测序,然后再 拼接成完整的基因组序列。
基因编辑技术初步探索的成就
阐述基因编辑技术初步探索阶段所取得的成就,如基因敲除、插入、敲低等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发明与运用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发明
详细介绍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的发明过程和原理,以及该技术对于基因编辑领域的影响。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课件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课件

【例 2】(2010 年广东学业水平)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 实验证明了( )
A.脂类是遗传物质 B.DNA 是遗传物质 C.糖类是遗传物质 D.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解题关键]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选 B。
【例 3】(多选)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 T2 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
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 32P、35S 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 的( )
A.32P 标记 DNA B.32P 标记 RNA C.35S 标记核苷酸 D.35S 标记蛋白质 [解题关键]DNA 和蛋白质相比,DNA 特含 P 元素,蛋白质特含 S 元素,所以用 32P、35S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选 AD。
A.DNA B.RNA C.蛋白质 D.多糖 答案:A
3.若用 DNA 酶处理 S 型肺炎双球菌,再使其与活的 R 型肺 炎双球菌(无毒性)一起感染小鼠,结果是( )
A.小鼠不死亡 B.小鼠死亡 C.从小鼠体内可分离得到 S 型活菌 D.从小鼠体内可分离得到 S 型菌的 DNA 解析:用 DNA 酶处理使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 水解,从而 不能使 R 型细菌转化。 答案:A
4.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DNA 是遗传物质 C.糖类是遗传物质 D.RNA 是遗传物质 答案:B
5.(多选)下列有关“DNA 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 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除此以外的其他 生物遗传物质是 R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其他生物的遗 传物质是 RNA 答案:ACD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PPT课件3 苏教版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PPT课件3 苏教版

32、命好不如习惯好。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

33、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那就学会自己披荆斩棘,面对一切,用倔强的骄傲,活出无人能及的精彩。

16、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迟早有一天它会找到你。
萧何
萧何(?~前193),泗水沛(今江苏沛县) 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深得刘邦信任, 被任为丞相。他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楚汉 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 供给军粮,支援了前方的战斗,为刘邦最后战 胜项羽提供了物质保证。西汉建立后,刘邦认 为萧何功劳第一,封他为侯。后被拜为相国。 刘邦去世后,继续辅佐惠帝。萧何病危时,举 荐曹参接替自己,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性。

30、时间,带不走真正的朋友;岁月,留不住虚幻的拥有。时光转换,体会到缘分善变;平淡无语,感受了人情冷暖。有心的人,不管你在与不在,都会惦念;无心的情,无论你好与不好,只是漠然。走过一段路,总能有一次领悟;经历一些事,才能看清一些人。

31、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

鸿门宴
韩信
秦末汉初著名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淮阴 西南)人。辅佐刘邦,指挥了楚汉战争的主要 战役。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被 告发与谋反的陈豨相勾结,为吕后、萧何诱 杀于长乐宫。
张良
(?~公元前186)秦末汉初军事谋略家。 字子房。其先本韩人,祖父、父为韩五世相。 辅佐刘邦,为其争夺政权出谋划策。被誉为 “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的谋略家。

17、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如何获得被标记噬菌体?幻灯片 18 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 培养大肠杆菌,在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DNA 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
3、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离心的目的是什么?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 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图4-4 烟草花叶病毒
正常叶
病叶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烟草花叶病 毒对烟草的感染实验过程:
蛋白质
TMV
RNA
结论:在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进一步证明在只有RNA而不含有DNA的 病毒中,遗传物质是RNA。
如何获得被标记的噬菌体Βιβλιοθήκη 35大肠杆菌(35S)
S
培养大肠杆菌
培养T2噬菌体
32
大肠杆菌(32P)
P
噬菌体---蛋白质( 35S)
培养大肠杆菌
培养T2噬菌体
噬菌体---DNA( 32P)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C.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4.1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遗传 物质的特 征
结构的稳定性 复制实现亲子代之间
的延续性 知道蛋白质的合成 可遗传的变异
二、人类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孟德尔 遗传因子的概念 萨顿 染色体学说 摩尔根 基因学说
三、格里 菲斯的肺 炎双球菌 转化实验
自学课本59-60页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生物类型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病毒
核酸种类
DNA和RNA DNA和RNA DNA或RNA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1944年,美国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问题2: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①实验过程及结果:
R型菌
R型菌
R型菌
R型菌 S型菌
R型菌
②结论:S型细菌的__D_N_A__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 化的物质,即__D_N_A___是遗传物质,_蛋__白_质__等不是遗传物质;
> 思考: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 验有没有证明了遗传物质是什么?为什么?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四、1944年,美国 艾弗里的肺炎双 球菌的体外转化 实验
S型细菌的化学组成: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学习61页积极思维,思考下面问题: ①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 ②实验过程? ③实验结果以及得到的结论?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6、实验结论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7、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还可以说明: DNA能自我复制 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8、实验设计基本思路: 将DNA和蛋白质分离开,单独的去研究它 们的作用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DNA是不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呢?
有些病毒,只有两种成分:蛋白质和RNA,比如, 烟草花叶病毒和SARS病毒。这类病毒的遗传物质又 是什么呢?
乙肝病毒
艾滋病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TMV)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4、35S标记的实验中,沉淀物含有少量放射性的原 因: 搅拌不充分,个别35S标记蛋白质外壳没有和细菌 分离而随其到了沉淀物中。
5、32P标记的实验中,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 因: a、保温时间短,少量的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的DNA 没有进入细菌 b、保温时间过长,32P标记的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增 殖完成,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离心后子 代噬菌体分布于上清液中。
加热杀死后的S 3 型肺炎双球菌
加热杀死后的S 4 型肺炎双球菌与
R型肺炎双球菌
2.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 A、B、C、D四个试管,依次分别放入S型细菌的 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 ,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
AB
CD
T2噬菌体:
三、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艾弗里实验的缺陷
艾弗里的试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并不是 所有的人都信服这一结果。 因为,艾弗里的试验中提取的DNA的纯度最高时 也还有0.02%的蛋白质。不能说明DNA一定就是 遗传物质。
练习
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 )
R型肺炎双球菌 1
加热杀死后的R
2
型肺炎双球菌
DNA(40%)(C、H、O、N、P)
蛋白质(60%)(C、H、O、N、S)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实验过程:标记--侵染--搅拌--离心--检测
放射性
搅拌不充分,个别
放射性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1:噬菌体有DNA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用35S和32P分别标记 噬菌体的哪一种组分?用14C和18O等同位素可行吗,为什 么?(联系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35S标记蛋白质 、 32P标记DNA
自学提示: 1.实验材料 2.实验过程(四组) 3.实验结果 4.结论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1、实验材料
(1)S型细菌:
菌落光滑 菌体有夹膜
有毒性 (使人患肺炎,使小鼠患败血症)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2)R型细菌:
菌落粗糙 菌体无夹膜
无毒性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问题2: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每组实验 的的结果分别是什么?
小鼠死亡
小鼠存活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小鼠存活
小鼠死亡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4、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加热
> 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 “转化因子”, 能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