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分析标准
溶解氧仪器校准

溶解氧仪器校准
1.准备好标准氧溶解度溶液: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准备0%、50%和100%的标准溶液。
可以将氧气饱和的水称为100%的溶液、将水与空气平衡时的氧气溶解度称为50%的溶液、将水中氧气完全去除称为0%的溶液。
2. 调整仪器温度:将仪器的温度设置为标准氧溶解度溶液的温度,例如20°C。
3. 校准空气:将仪器接通空气管道并打开仪器,等待数分钟直到读数稳定,然后调整空气的流量,直到读数达到100%。
4. 校准0%的溶液:将0%的溶液注入溶解氧仪器,并等待读数稳定。
如果读数不正确,根据仪器说明书的指示调整仪器。
5. 校准50%的溶液:将50%的溶液注入仪器,并等待读数稳定。
如果读数不正确,根据仪器说明书的指示调整仪器。
6. 校准100%的溶液:将100%的溶液注入仪器,并等待读数稳定。
如果读数不正确,根据仪器说明书的指示调整仪器。
7. 重复校准:重复上述步骤,直到仪器读数稳定并且符合标准氧溶解度溶液的预期读数。
8. 记录校准结果:在实验记录中详细记录每次校准的结果,以便日后参考。
总之,正确的校准溶解氧仪器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对于实验室的工作非常重要。
- 1 -。
溶解氧检测方法介绍

溶解氧的检测方法介绍一、碘量法(GB7489-87)(Iodometric)碘量法(等效于国际标准ISO 5813-1983)是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基准方法,使用化学检测方法,测量准确度高,是最早用于检测溶解氧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生成氢氧化锰沉淀。
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锰酸锰:4MnSO4+8NaOH = 4Mn(OH)2↓+4Na2SO4 (1)2Mn(OH)2+O2 = 2H2MnO3↓ (2)2H2MnO3+2Mn(OH)3 = 2MnMnO3↓+4H2O (3)加入浓硫酸使已化合的溶解氧(以MnMnO3的形式存在)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4KI+2H2SO4 = 4HI+2K2SO4 (4)2MnMnO3+4H2SO4+HI = 4MnSO4+2I2+6H2O (5)再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放出的碘,来计算溶解氧的含量[3],化学方程式为:2Na2S2O3+I2 = Na2S4O6+4NaI (6)设V为Na2S2O3溶液的用量(mL),M为Na2S2O3的浓度(mol/L),a为滴定时所取水样体积(mL),DO可按下式计算[2]:DO(mol/L)= (7)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此方法适用于各种溶解氧浓度大于0.2mg/L和小于氧的饱和度两倍(约20mg/L)的水样。
当水中可能含有亚硝酸盐、铁离子、游离氯时,可能会对测定产生干扰,此时应采用碘量法的修正法。
具体作法是在加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固定水样的时候,加入NaN3溶液,或配成碱性碘化钾-叠氮化钠溶液加于水样中,Fe3+较高时,加入KF络合掩敝。
碘量法适用于水源水,地面水等清洁水。
碘量法是一种传统的溶解氧测量方法,测量准确度高且准确性好,其测量不确定度为0.19mg/L[4]。
但该法是一种纯化学检测方法,耗时长,程序繁琐,无法满足在线测量的要求[5]。
同时易氧化的有机物,如丹宁酸、腐植酸和木质素等会对测定产生干扰。
四类水质监测五参数标准

四类水质监测五参数标准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体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价水体的污染程度,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而水质监测中的五项参数主要包括溶解氧、pH值、浊度、化学需氧量和氨氮。
这五个参数对水质的监测和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五项参数的监测标准。
一、溶解氧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的含量。
通常来说,溶解氧的标准是根据水体的种类和用途而定,比如对于饮用水和一般水体,溶解氧的标准范围是5-9毫克/升。
而对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而言,溶解氧的标准范围一般要更高一些,为6-11毫克/升。
对于湖泊、河流等水域,还需要根据水温、季节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更为具体的标准。
二、pH值pH值是指水体中溶解性氢离子的浓度,是反映水质酸碱程度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pH值在7左右是中性的,小于7是酸性,大于7是碱性。
对于不同水域的水质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饮用水,pH值的标准范围一般在6.5-8.5之间。
对于水产养殖等用水,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pH值标准。
三、浊度浊度是指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数量和大小所导致的水体混浊程度的指标。
在水质监测中,浊度可通过测定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数量或者利用浊度计直接测量水体的浊度来进行评价。
一般来说,饮用水的浊度标准范围是1-5 NTU(浊度单位),而对于湖泊、河流等水域,浊度标准范围则有所不同。
四、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是指水体中溶解氧和氧化剂在化学氧化条件下,用于氧化有机物质的化学需求量。
化学需氧量的标准一般按照水域的类别和用途来制定,比如对于饮用水的化学需氧量标准一般在15毫克/升以下。
而对于湖泊、河流等水域,标准则会有所不同。
五、氨氮氨氮是指水体中存在的氨和氨基化合物形式的氮的总和。
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氮源,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有较大影响。
一般来说,饮用水中氨氮的标准一般在0.15毫克/升以下,而对于湖泊、河流等水域,则有更为具体的标准。
溶解氧测定方法 国标

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 GB 7489-87本方法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5813 1983 本方法规定采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由于考虑到某些干扰而采用改进的温克勒(Winkler)法1 范围碘量法是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基准方法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此方法适用于各种溶解氧浓度大于0.2mg/L 和小于氧的饱和浓度两倍(约20mg/L)的水样易氧化的有机物如丹宁酸腐植酸和木质素等会对测定产生干扰可氧化的硫的化合物如硫化物硫脲也如同易于消耗氧的呼吸系统那样产生干扰当含有这类物质时宜采用电化学探头法亚硝酸盐浓度不高于15mg/L 时就不会产生干扰因为它们会被加入的叠氮化钠破坏掉如存在氧化物质或还原物质需改进测定方法见第8 条如存在能固定或消耗碘的悬浮物本方法需按附录A 中叙述的方法改进后方可使用2 原理在样品中溶解氧与刚刚沉淀的二价氢氧化锰(将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加入到二价硫酸锰中制得)反应酸化后生成的高价锰化合物将碘化物氧化游离出等当量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测定游离碘量3 试剂分折中仅使用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纯度与之相当的水3.1 硫酸溶液小心地把500mL 浓硫酸(ñ 1.84g/mL)在不停搅动下加入到500mL 水注若怀疑有三价铁的存在则采用磷酸(H3PO4 ñ 1.70g/mL)3.2 硫酸溶液c(1/2H2SO4) 2mol/L3.3 碱性碘化物叠氮化物试剂注当试样中亚硝酸氮含量大于0.05mg/L 而亚铁含量不超过1mg/L 时为防止亚硝酸氮对测定结果的干涉需在试样中加叠氮化物叠氮化钠是剧毒试剂若已知试样中的亚硝酸盐低于0.05mg/L 则可省去此试剂a. 操作过程中严防中毒b. 不要使碱性碘化物叠氮化物试剂(3.3)酸化因为可能产生有毒的叠氮酸雾将35g的氢氧化钠(NaOH)[或59g的氢氧化钾(KOH)]和30g碘化钾(KI)[或27g碘化钠(NaI)]溶解在大约50mL 水中单独地将1g 的叠氮化钠(NaN3)溶于几毫升水中将上述二种溶液混合并稀释至100mL溶液贮存在塞紧的细口棕色瓶子里经稀释和酸化后在有指示剂(3.7)存在下本试剂应无色3.4 无水二价硫酸锰溶液340g/L(或一水硫酸锰380g/L 溶液)可用450g/L 四水二价氯化锰溶液代替过滤不澄清的溶液3.5 碘酸钾c(1/6KIO3) 10mmol/L 标准溶液在180 干燥数克碘酸钾(KIO3) 称量3.567 0.003g 溶解在水中并稀释到1000mL将上述溶液吸取100mL 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3.6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液c(Na2S2O3) 10mmol/L3.6.1 配制将 2.5g 五水硫代硫酸钠溶解于新煮沸并冷却的水中再加0.4g 的氢氧化钠(NaOH) 并稀释至1000mL溶液贮存于深色玻璃瓶中3.6.2 标定在锥形瓶中用100~150mL 的水溶解约0.5g 的碘化钾或碘化钠(KI 或NaI) 加入5mL2mol/L 的硫酸溶液(3.2),混合均匀加20.00mL 标准碘酸钾溶液(3.5) 稀释至约200mL 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当接近滴定终点时溶液呈浅黄色加指示剂(3.7) 再滴定至完全无色硫代硫酸钠浓度(c mmol/L)由式(1)求出= 6´20´1.66¼¼¼¼¼¼¼¼¼¼¼¼¼¼¼¼1Vc式中V 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量mL每日标定一次溶液3.7 淀粉新配制10g/L 溶液注也可用其他适合的指示剂3.8 酚酞1g/L 乙醇溶液3.9 碘约0.005mol/L 溶液溶解4~5g 的碘化钾或碘化钠于少量水中加约130mg 的碘待碘溶解后稀释至100mL3.10 碘化钾或碘化钠4 仪器除常用试验室设备外还有4.1 细口玻璃瓶容量在250~300mL 之间校准至1mL 具塞温克勒瓶或任何其他适合的细口瓶瓶肩最好是直的每一个瓶和盖要有相同的号码用称量法来测定每个细口瓶的体积5 操作步骤5.1 当存在能固定或消耗碘的悬浮物或者怀疑有这类物质存在时按附录A 叙述的方法测定或最好采用电化学探头法测定溶解氧5.2 检验氧化或还原物质是否存在如果预计氧化或还原剂可能干扰结果时取50mL 待测水加2 滴酚酞溶液(3.8)后中和水样加0.5mL 硫酸溶液(3.2) 几粒碘化钾或碘化钠(3.10)(质量约0.5g)和几滴指示剂溶液(3.7)如果溶液呈蓝色则有氧化物质存在如果溶液保持无色加0.2mL 碘溶液(3.9) 振荡放置30s 如果没有呈蓝色则存在还原物质进一步加碘溶液可以估计8.2.3 中次氯酸钠溶液的加入量有氧化物质存在时按照8.1 中规定处理有还原物质存在时按照8.2 中规定处理没有氧化或还原物时按照5.3 5.4 5.5 中规定处理5.3 样品的采集除非还要作其他处理样品应采集在细口瓶中(4.1) 测定就在瓶内进行试样充满全部细口瓶注在有氧化或还原物的情况下需取二个试样(见8.1.2.1 和8.2.3.1).5.3.1 取地表水样充满细口瓶至溢流小心避免溶解氧浓度的改变对浅水用电化学探头法更好些在消除附着在玻璃瓶上的气泡之后立即固定溶解氧(见5.4)5.3. 2 从配水系统管路中取水样将一惰性材料管的入口与管道连接将管子出口插入细口瓶的底部(4.1)用溢流冲洗的方式充入大约10 倍细口瓶体积的水最后注满瓶子在消除附着在玻璃瓶上的空气泡之后立即固定溶解氧(见5.4)5.3.3 不同深度取水样用一种特别的取样器内盛细口瓶(4.1) 瓶上装有橡胶入口管并插入到细口瓶的底部(4.1)当溶液充满细口瓶时将瓶中空气排出避免溢流某些类型的取样器可以同时充满几个细口瓶5.4 溶解氧的固定取样之后最好在现场立即向盛有样品的细口瓶中加1mL 二价硫酸锰溶液(3.4)和2mL碱性试剂(3.3) 使用细尖头的移液管将试剂加到液面以下小心盖上塞子避免把空气泡带入若用其他装置必须小心保证样品氧含量不变将细口瓶上下颠倒转动几次使瓶内的成分充分混合静置沉淀最少5min 然后再重新颠倒混合保证混合均匀这时可以将细口瓶运送至实验室若避光保存样品最长贮藏24h5.5 游离碘确保所形成的沉淀物已沉降在细口瓶下三分之一部分慢速加入 1.5mL 硫酸溶液(3.1)[或相应体积的磷酸溶液(见3.1 注)] 盖上细口瓶盖然后摇动瓶子要求瓶中沉淀物完全溶解并且碘已均匀分布注若直接在细口瓶内进行滴定小心地虹吸出上部分相应于所加酸溶液容积的澄清液而不扰动底部沉淀物5.6 滴定将细口瓶内的组分或其部分体积(V1)转移到锥形瓶内用硫代硫酸钠(3.6)滴定在接近滴定终点时加淀粉溶液(3.7)或者加其他合适的指示剂6 结果计算溶解氧含量c1(mg/L)由式(2)求出:C1=Mr*V2*C*f1/(4V1)式中Mr——氧的分子量Mr=32V1 ——滴定时样品的体积mL 一般取V1 100mL 若滴定细口瓶内试样则V1=V0c ——硫代硫酸钠溶液(3.6)的实际浓度mol/Lf1=V0/(V0-V')式中V0——细口瓶(4.1)的体积mLV' ——二价硫酸锰溶液(3.4)(1mL)和碱性试剂(3.3)(2mL)体积的总和结果取一位小数。
分析化验 分析规程 溶解氧的测定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一碘量法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及污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测量范围为0.2~8mg/L (以O2计)。
2 分析原理在含碘化钾的碱性条件下,水样中的溶解氧将低价锰(Mn2+)氧化为高价锰(Mn3+、Mn4+)。
可将溶解氧固定Mn2+ +2OH– = Mn(OH)2↓2Mn(OH)2 + O2= 2H2MnO3↓4Mn(OH)2 + O2+ 2H2O = 4Mn(OH)3↓然后酸化溶液,三价或四价锰又被还原为二价锰离子,并生成与溶解氧相等物质的量的碘。
H 2MnO3+ 4H+ +2I– = Mn2+ +I2+ +3H2O2Mn(OH)3 + 6H+ +2I– = 2Mn2+ + I2+ 6H2O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碘,便可求得水中的溶解氧。
3 试剂和仪器3.1 试剂3.1.1 (1+1)硫酸溶液量取一份体积硫酸后,将它用玻棒引流慢慢加入到耐热玻璃烧杯盛装的一份体积(与一份体积硫酸等体积)的水中,例如:量取100mL 浓硫酸加入到100mL 水中,注意:边加入边充分搅拌均匀。
(有效期六个月)3.1.2 硫酸锰溶液称取364g MnSO4•H2O,加10mL (1+1) 硫酸溶液,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该溶液中加入酸性淀粉碘化钾溶液后,不得产生蓝色(即无溶解氧存在)。
若溶液不清,则需过滤。
(有效期六个月)3.1.3 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500gNaOH溶于350mL 水中,称取150g KI(或135g NaI)溶于200mL 水中,合并两溶液并混匀后,用水稀释至1000mL,静置,取澄清液贮于橡皮塞有色瓶中,避光保存。
该溶液酸化后,遇淀粉应不呈蓝色(即无溶解氧存在)。
3.1.4 硫酸(ρ =1.84g/cm3)。
3.1.5 淀粉溶液:10g/L。
称取 1.0g 可溶性淀粉,加入5mL 水使其成糊状,在搅拌下将糊状物加到90mL 沸腾的水中,煮沸1min~2 min,冷却,稀释至100mL。
GB 1576 溶解氧测定法

溶解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比色法)GB1576—2001A 13 溶解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比色法)A 13.1概要在pH为8.5左右时,氨性靛蓝二磺酸钠被锌汞齐还原成浅黄色化合物,当其与水中溶解氧相遇时,又被氧化成蓝色,根据其色泽深浅程度确定水中含氧量。
它适合测定溶解氧含量为0.002~0.1mg/L的除氧水、凝结水,精确度为0.002mg/L。
A 13.2仪器A 13.2.1锌还原滴定管:取50mL酸式滴定管一支,先在其底部垫一层厚约1cm的玻璃棉并注满除盐水,然后装入制备好的粒径为2~3mm的锌汞齐约30mL,在装填过程中应不断振动,消除滴定管中的气泡。
A 13.2.2专用溶氧瓶:具有严密磨口塞的无色玻璃瓶,其容积为200~300mL;A 13.2.3 取样桶:同A12.2.1。
A13.3 试剂及其配制A 13.3.1 氨-氯化铵溶液:称取20g氯化铵溶于200mL水中,加入50mL浓氨水(密度0.9g/cm2)稀释至1000mL。
取20mL缓冲溶液与20mL酸性靛蓝二磺酸钠储备溶液混合,测定其pH。
若pH大于8.5可用硫酸溶液(1∶3)调节pH至8.5,反之若pH小于8.5可用10%氨水调节pH至8.5。
根据加酸或氨水的体积,往其余980mL缓冲溶液中加入所需的酸或氨水,以保证配制的氨缓冲靛蓝二磺酸钠的pH=8.5。
A13.3.2 0.01mol/L高锰酸钾(1/5KMnO)标准溶液:配制见A21。
4A 13.3.3 硫酸溶液(1∶3)。
A 13.3.4 酸性靛蓝二磺酸钠储备液:称取0.8~0.9g靛蓝二磺酸钠于烧杯中,加1mL除盐水,使其润湿后加入7mL浓硫酸,在水浴上加热30min并不断搅拌,待其全部溶解后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除盐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若/mL(此处有不溶解物需要过滤。
标定后用除盐水按计算量稀释,使T=0.04mgO2T应按1mol靛蓝二磺酸钠与1mol氧作用计算)。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溶解氧的测定实验报告_0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溶解氧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一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一、碘量法【原理】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
加酸后,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形成可溶性四价锰Mn(SO4)2,Mn(SO4)2与碘离子反应释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出碘,可计算溶解氧的含量。
【仪器】1.溶解氧瓶:250~300mL。
2.滴定管:25mL、10mL。
【试剂】1.硫酸锰溶液:称取480g硫酸锰(MnSO4.4H2O)或364gMnSO4溶于水,用水稀释1000mL。
此溶液加至酸化过的碘化钾溶液中,遇淀粉不得产生蓝色。
2.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500g氢氧化钠溶解于300~400mL水中,另称取150g碘化钾或135g碘化钠溶于200mL水中,待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后,将两溶液合并,混匀,用水稀释至1000mL。
如有沉淀,则放置过夜后,倾出上清液,贮于棕色瓶中。
用橡皮塞塞紧,避光保存。
此溶液酸化后,遇淀粉不得产生蓝色。
3.(1+5)硫酸溶液:将20mL浓硫酸缓缓加入100mL水中。
4.1%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沸的水稀释至100mL,冷却后,加入0.1g水杨酸或氯化锌防腐。
5.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2O7=0.02500mol/L):称取于105~110℃烘干2h并冷却的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6.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6.2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于煮沸放冷的水中,加入0.2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
在暗处放置7~14d后标定。
标定: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100mL水和1g碘化钾,加入10.00mL浓度为0.02500mol/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5mL(1+5)硫酸溶液,密塞,摇匀。
于暗处静置5min后,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止,记录用量:C10.00 0.0250V式中,C---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V---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1、当水样中含有亚硝酸盐时会干扰测定,可加入叠氮化钠使水中的亚硝酸盐分解而消除干扰。
其加入方法是预先将叠氮化钠加入碱性碘化钾溶液中。
2、如水样中含Fe3+达100—200mg/L 时,可加入1mL40%氟化钾溶液消除干扰。
3、如水样中含氧化性物质(如游离氯等),应预先加入相当量的硫代硫酸钠去除。
4.6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 (Na 2S 2O 3)=0.1mol/l (0.1N )4.6.1配制称取26g 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 .5H 2O)(或16g 无水硫代硫酸钠),注入1000ml 水中,缓缓煮沸10min ,冷却,放置2周后过滤备用。
4.6.2标定4.6.2.1测定方法称取0.15g 于120℃烘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称准至0.0001g ,置于碘量瓶中,溶于25ml 水中,加2g 碘化钾及20ml 硫酸液(20%),摇匀,于暗处放置10min ,加入150ml 水,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 (Na 2S 2O 3)=0.1mol/l]滴定,近终点时加入3ml 淀粉指示剂(5g/l ),继续滴定至溶液有蓝色变为亮绿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4.6.2.2 计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按式(9)计算c (21Na 2S 2O 3)=04903.0*)21(v v m (9) 式中:c (Na 2S 2O 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 mol/lM —重铬酸钾之质量gV1—硫代硫酸钠溶液之用量,mlV2—空白试验硫代硫酸钠溶液之用量,ml0.04903—与1.00m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 (Na 2S 2O 3)=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重铬酸钾的质量4.6.3比较4.6.3.1、测定方法准确量取用配30.00~35.00ml 碘标准溶液[c (21I 2)=0.1mol/l]加水150ml ,用配置好的硫代硫酸钠溶液[c (21Na 2S 2O 3)=0.1mol/l]滴定,近终点时加3ml 淀粉指示剂(5g/l ),继续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给水溶解氧的测定
来源:大禹网发布日期:2012-01-17
氧腐蚀是锅炉系统中最常见又较为严重的腐蚀。
由于给水一般都与大气接触,水中的溶解氧基本上呈饱和状态,因此给水流经的管路和设备均有发生氧腐蚀的可能。
为什么要化验锅炉给水溶解氧?
氧腐蚀是锅炉系统中最常见又较为严重的腐蚀。
由于给水一般都与大气接触,水中的溶解氧基本上呈饱和状态,因此给水流经的管路和设备均有发生氧腐蚀的可能。
氧腐蚀经常发生的部位是给水管路和省煤器。
由于省煤器内水温逐渐升高,给溶解氧的腐蚀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给水中溶解氧含量较高时,腐蚀也可能延伸到省煤器的中部和尾部,甚至使锅炉的下降管也遭到腐蚀。
氧腐蚀的形态一般为溃疡型腐蚀和小孔型局部腐蚀,对金属构件强度的损坏十分严重。
为了消除溶解氧对锅炉水汽系统的腐蚀和危害,国家标准规定:对于蒸发量大于2t/h 的锅炉,其给水要采取除氧措施,并根据锅炉工作压力的不同,要求给水溶解氧控制在合格的范围内。
溶解氧(靛蓝二磺酸钠比色法)的测定原理是什么?
在pH:8.5左右时,氨性靛蓝二磺酸钠被锌汞齐还原成浅黄色化合物。
当其与水中溶解氧相遇时,又被其氧化为蓝色,其色泽深浅与水中含氧量有关。
其反应如下:
溶解氧(靛蓝二磺酸钠比色法)是如何进行测定的?
(1)标准色的配制
本法测定的范围为2~100μg/L,所以标准色阶中最大标准色所相当的溶解氧含量(C 最大)为100μg/L。
为使测定时有过量的还原型靛蓝二磺酸钠同氧反应,所以采用还原型靛蓝二磺酸钠的加人量为C最大的1.3倍。
据此,在配制色阶时,先配制酸性靛蓝二磺酸钠稀溶液(T=20μg/mL),然后按下式计算酸性靛蓝二磺酸钠溶液的加入体积‰(mL)和苦味酸溶液(T=20μg/mL)的加人体积瞻(mL)。
二磺酸钠(T=μg/L)和苦味酸(T=20μg/L)溶液所需要的用量。
将配制好的标准色溶液注入专用溶氧瓶中,注满后用蜡密封,此标准色使用期限为一周。
(2)水样的测定
①取样桶和溶氧瓶应预先冲洗干净,将冲洗净的溶氧瓶放在取样桶内,将取样用的厚壁胶管插入溶氧瓶底部,使水样充满溶氧瓶,并溢流不少于3min。
水样流量约为500~
700mL/min,水温不超过35℃,(最好比环境温度低1~3℃)。
②将锌还原滴定管慢慢插入溶氧瓶中,轻轻抽出取样管,按下式计算出的剂量,加入还原型靛蓝二磺酸钠溶液:
③轻轻抽出滴定管并立即塞紧瓶塞,在水面下混匀,放置2min,以保证反应完全。
④从取样桶内取出溶氧瓶,立即在日光灯或自然光下,以白色背景与标准色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