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案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
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清潭中学政治教研组八年级备课组徐剑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了解公民享有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
的具体内容;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
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3、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
行为;
2、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
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
2、能自觉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3、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举例分析
教学过程:。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法律在我们身边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3. 公平正义的守护4. 做负责任的公民5. 遵守社会规则6. 珍惜美好生活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法律的作用,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掌握法律保护人格尊严的相关知识;理解公平正义的含义,学会维护公平正义;培养负责任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珍惜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制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2. 使学生掌握法律保护人格尊严的相关知识,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培养学生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4. 培养学生负责任的公民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成为有用之才做好准备。
5. 让学生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提高社会公德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公平正义的含义、负责任的公民意识、遵守社会规则。
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法律保护人格尊严、维护公平正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珍惜美好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案、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与法律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的作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法律保护人格尊严的相关知识3. 公平正义的守护公平正义的含义维护公平正义4. 做负责任的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负责任的公民意识5. 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规则的意义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法律在我们身边:请结合实际案例,谈谈你对法律作用的认识。
2024年最新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课件全册

2024年最新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法律在我们身边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3.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4. 我们受法律的保护5. 预防违法犯罪6. 依法维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治观念。
3. 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依法维权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如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道德与法治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各章节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关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的定义法律的作用2.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人格尊严的含义法律保护人格尊严的具体体现3.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权利的含义法律保护权利的具体措施4. 我们受法律的保护法律保护的范围法律保护的方式5. 预防违法犯罪犯罪的定义预防犯罪的方法6. 依法维权维权的含义依法维权的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请举例说明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请分析一个案例,阐述依法维权的方法和技巧。
2. 答案: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进步等。
法律保护人格尊严的例子:如《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依法维权的案例:如消费者权益受损时,可以依法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商家承担法律责任。
八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情境活动一:案例分析郭某,15岁,系城西中学初三学生。
其父是一中巴车主,从事客运生意。
由于郭某母亲身体不好,郭父便请一人为其售票,月薪400元。
为了节省这笔开支,郭父一直想让郭某休学,帮他售票,但郭某不同意,只好作罢。
后来,售票员以报酬太低为由辞了工,郭父又一次想到女儿郭某。
在郭父的执意要求下,郭某尽管满心不愿意,最终还是被迫辍了学。
镇政府知道后,多次找郭父做工作,希望他让郭某复学。
但郭父以“让不让女儿读书是我家的事,别人管不着”为由予以拒绝。
于是镇政府依法对郭父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限其在10日内把郭某送回学校复学。
议一议:镇政府的做法根据是什么?这里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教师讲述:镇政府是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对郭某的父亲作出行政处罚的。
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让子女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是家长应尽的义务,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法律的重要内容,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使公民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的。
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作用。
板书课题:二、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二)讲授新课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学生阅读教材正文思考问题:法律是怎样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讲述:法律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
使公民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情境活动二:案例分析非典型性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忘我国政府宣布,将“非典|”列入《传染病防治法》中的法定传染病来进行管理。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孟杰的一天:吵架事件
孟 杰
孟杰越想越生气,王栋怎么能这么 欺负自己,于是走到他面前,与他 理论起来。班主任赶来劝架,拉开 他们,并当即宣布:撤销孟杰“三 好学生”荣誉称号。
说一说:如果你是孟杰,你此刻 的感受如何?
二、认识尊严
知识在线
1、人格尊严: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 当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2、 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 权、姓名权等
对同学的身体和生理缺陷 不得取笑、歧视,更不能到处议论等
不要传播和公开,同学不愿意讲 对同学的家庭生活细节 的,不要追问等;
对同学过去的缺点 不去评价、议论,不公民的通信 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统计法第25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 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 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 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孟杰的一天:考试风波
孟 杰
叮铃铃…上课了。老师分发思想品德试 卷时,特别表扬了孟杰,说孟杰进步很 大。孟杰的同桌王栋不满地看了他一眼。 下课后,王栋到处传播——孟杰考试作 弊,不诚实,还很虚伪。同学们都开始 看不起孟杰,甚至嘲笑他疏远他。
孟杰的一天:漫画风波
孟 杰
课间,当孟杰从外面跑进教室,发现 同学们正围着讲台议论纷纷,孟杰挤 进去一看,吓了一大跳。原来王栋画 了自己的一张漫画,张牙舞爪,其丑 无比,王栋居然还把它张贴在黑板上! 孟杰又气又怒,他冲向黑板夺下漫画, 跑回自己的座位哭起来。
我思我想
严平 在 的等 我 权地 国 利享 , 。有 每 人个 格人 尊都
犯 罪 嫌 疑 人 有 人 格 尊 严 吗 ?
板块二 法律保护我们的 个人隐私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复习课件(鲁教版)

行为规范
二、权利和 义务的关系 三、怎样行 使权利: 四、 怎样 履行义务
1 密不可分 2相互结合 3 相互促进 1 、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损
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权益 2 、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时用法律保护
1 宪法法律提倡的,积极去做 2宪法法律提出具体要求的,必须做 3宪法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7、什么叫智力成果,具体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智力成果,简单地说就是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 劳动成果。 智力成果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 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8、什么叫智力成果权?智力成果权包汉哪 几个方面?
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是对自己创造的智力 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 在我国,智力成果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 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2、我国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都 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了保护,为什么?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由 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 受到侵害。 (2)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 责任。因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对未成 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了特殊的保护。
第九课第三节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人身、财产安全权 知情权 自主选择权 公平交易权 人格尊严和民族 风俗习惯受尊重 权
依法求偿权 依法结社权、监督权、批评 权、获得消费知识权
2、维权的途径:
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向人民法院诉讼
3、营造放心的环境:
基本问题(第九课):
第四单元复习
关键词 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权利和义 务观念 人身权、财产权和作为消费者 的权益。
知识结构:
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依据大家列举的损害公民人格尊严 的事例,完成下列任务。 的事例,完成下列任务。 读一读:阅读课本102页---103页, (一)读一读:阅读课本 页 页 总结说明人格尊严的含义及其包括的内 总结说明人格尊严的含义及其包括的内 并在课本上写上问题, 容,并在课本上写上问题,用铅笔标出 答案。 答案。 画一画:把课本P103辅助材料里 (二)画一画:把课本 辅助材料里 涉及的问题的答案画一画。 涉及的问题的答案画一画。 想一想: (三)想一想: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 来。
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 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 100条规定 公民享有肖像权,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 经本人同意,不得以 经本人同意, 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 的肖像 。 也就是说, 也就是说,凡是以营利 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此外,丑化公民的肖像, 此外,丑化公民的肖像, 就必须取得肖像权本人 但如果并非以营利为目 故意损毁公民肖像, 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 的同意, 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 的,也并非出于恶意而 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权。 使用公民的肖像权, 使用公民的肖像权,虽 也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 ,也不属 未经本人同意, 未经本人同意 的行为 于侵权行为。 于侵权行为。
说一说:你赞 成这些小姐妹 的想法吗?老 板打女工的行 为侵犯了女工 的什么权利?
法律保护我们 的人格尊严
常路中学 张瑛晔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人格尊严的含义;了解肖
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的含义。
•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法律概念,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依法维护自
你的看法 呢?如果你是小 如果你是小 光会有什么感 受?
2013年人教新课标版中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12课时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问题
2.名誉权的含义及 表现。
解读
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 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 护权。 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 评价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侵害 名誉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 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 德、危害社会秩序。
3.保护公民名誉权 的重要性。
问题 4. 侵犯公民名誉 权的行为主要有 哪些?这些行为 有什么危害?有 什么后果?
解读
行为: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 刺、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侮 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 等诽谤行为。危害:是不尊重他人、贬 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 为,也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 不道德行为。后果:我国法律保护公民 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侵权者轻则受到舆 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2.起外号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
观点片面。如果外号仅仅是一种昵称或带有赞扬性质, 是善意的,则不侵权。起侮辱性外号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 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 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人格尊严权 例1 下列对人格尊严权理解正确的是 ( D ) ①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 ②人格尊严权只包括名誉权和肖像权 ③侵犯公民人格尊严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④除违法犯罪的人以外,公民都享有人格尊严权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问题
解读
要求:我们既不要干涉他人变更姓名、 8.尊重他人的姓名 使用自己的姓名,也不要干涉他人改变 权的要求和意义。 自己的名字。意义:这是现代人应该具 备的法律素质。 9.侵害姓名权的行 干涉他人决定、使用和变更自己的姓名。 为有哪些表现形式? 盗用他人姓名。假冒他人姓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新闻报道需要使用具有新闻价值的 人物的肖像.如政治家、艺术运动员。 肖国 像家 如机 通关 缉执 令行 上公 嫌务 疑而 犯强 的制 肖使 像用 。公 民 的
刘翔在亚运会110米栏预赛 晋级的照片
公安局通缉嫌疑犯的照片
旨在行使正当的舆论监督而使 用公民的肖像
报纸曝光行人翻越栏杆的照片
不属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侵害事实之——谩骂她是撒谎者
法律依据:
侵犯名誉权
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 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 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 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
侵害事实之——剥夺荣誉称号
张殊凡曾连续 4 年获得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的
称号,在这次事件中,有人提出剥夺她“三好学生”
的荣誉称号。 有人跟帖说张殊凡的“三好学生”肯定是非“正 宗”,是她平常伪装好学生而得到的。 他们分别侵犯了张殊凡的什么权利,说出你的法 律依据。
侵害事实之——恶搞照片 法律依据:
张 小 凡 北 京 市 学 生
侵犯肖像权
恶意使用公民肖像,如丑化、故意损毁公民肖 像和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属于侵犯公民 的肖像权。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1)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2)恶意使用公民肖像,如丑化,故意毁损,玷污或利用 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1.小林和小孙分别有哪些权利受到了 侵害?依据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林,知道自己日记的 内容被泄露出去,你会怎样做?
一、我们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3.法律保护(法律依据) 自己:依法规范; 依法维护 4.怎样维权 他人:尊重他人
① 1.人格尊严的含义 ② 和内容 ③ ④ ⑤ 2.重要性
P102
肖像权 名誉权 荣誉权 姓名权 隐私权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1.隐私权的 ① 不愿公开或 不愿让他人知悉; 含义 ② 不危害社会 2.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 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法律 偷拆信件 ① 3.侵犯未成年人 ② 偷看日记 隐私权的表现 ③散布和议论身体缺陷 管好物品; 自己: 4.怎样维权 依法维权 他人: 尊重隐私
找出侵害事实
一场无妄之灾
只因这一句“很黄很暴力”,一夜之间关于 张殊凡的视频、图片、恶搞漫画、帖子一夜泛滥 成灾;有人四处谩骂她是撒谎者,各种恶毒谣言 铺天盖地;有人甚至叫嚣着要取消她取得的“三 好学生”的称号;好事者把她的出生年月、所在 学校、平时成绩等公之于众。
张 小 凡 北 京 市 学 生
找出侵害事实
北京市某中学学生张殊凡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关于 净化网络视听的新闻采访时说: “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
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
只因这一句“很黄很暴力”,一夜之间关于 张殊凡的视频、图片、恶搞漫画、帖子一夜泛滥 成灾;有人四处谩骂她是撒谎者,各种恶毒谣言 铺天盖地;有人甚至叫嚣着要取消她取得的“三 好学生”的称号;好事者把她的出生年月、所在 学校、平时成绩等公之于众。 这场无妄之灾,严重侮辱了 她的人格尊严,也改变了她的 生活,她不敢在公众场合提 自己的名字,也想过远走他乡, 甚至想过要改姓名……
在某外资企业,老板见几 名女工正在聊天,便走到正在 说话的一名女工面前“啪”的 就是一记耳光。事后有人告诉 老板、那天正值机器大修,工 人不上班,这几位女工是义务 来车间搞卫生的。第二天,老 板交给被打耳光的女工一个信 封,里面装有600元人民币。 一些小姐妹听说后,很羡慕这 个女工,并说:“一耳光600 元,辛辛苦苦要干一个月,每 天给他打一下也合算。”
说一说:你赞成这 些小姐妹的想法吗? 老板打女工的行为 侵犯了女工的什么 权利?
一、我们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1.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 2.重要性 3.法律依据 4.怎样维权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 1.隐私权的含义 2.法律依据 3.我国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 4.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原因和表现 5.怎样维权
名 誉 权
姓受 名教 权育 权
自去年5月起,“天涯问答”在 未经赵本山本人许可的情况下,擅 自在网站“天涯社区”中的多个页 面中,发布带有他卡通形象的flash 广告,以推广“天涯问答”这一产 品。 班主任苏某发现女生王某和班里 一个男生关系比较密切后,便在课 堂上、教室里多次翻看王某书包、 日记以及给其他同学的信件,还当 着全班同学面说王某品质有问题,
面对突如其来的伤害,她该怎么办?
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 ——人格尊严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 应当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 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 诽谤和诬告陷害。
一场无妄之灾
只因这一句“很黄很暴力”,一夜之间关于 张殊凡的视频、图片、恶搞漫画、帖子一夜泛滥 成灾;有人四处谩骂她是撒谎者,各种恶毒谣言 铺天盖地;有人甚至叫嚣着要取消她取得的“三 好学生”的称号;好事者把她的出生年月、所在 学校、平时成绩等公之于众。
侵害事实之——将她的情况公之于众
含义
侵犯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
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
张殊凡的名字在一夜之间成了耻辱的代名词,
她不敢在公开场合提起自己的名字,甚至想要改自
己的名字。你认为她有权申请更改自己的名字吗? 第九十九条 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 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 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
肖 像 权
隐名 私誉 权权
贾某毕业前曾获某市教委授予 的市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可 享受加分提档奖励。而市教委有关 人员在办理过程中,把贾某“学生 登记表”中“优秀学生干部”改成 了“三好学生”。而“三好学生” 是不加分提档的,结果贾某以2分 之差没能实现上大学的机会。
荣受 誉教 权育 权
小孙和小林是同班同学,两人由于一点 小事,发生争吵。小孙在日记中写下了很多 侮辱小林的话。一天,小孙不小心将日记放在 教室的课桌上,被小王看到,小王便把日记 的内容泄露出去,给小林在精神上造成了极大 的伤害。小林一气之下,将小孙揍了一顿。
石某由于对雇佣的家政服务人员 黄某不满,于是上网发帖肆意批评黄 某,夸大黄某的种种缺点,并呼吁网 友“不要雇佣这样的人”,导致黄某 失去了工作。 2004年湖南考生罗彩霞被贵州 师范大学录取,但她本人并不知情, 同学王佳俊冒名顶替她成为贵州师范 大学的一名新生。真的罗彩霞在落榜 后被迫选择了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