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

合集下载

初中(七到九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

初中(七到九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

初中(七到九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一、文体知识文体知识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与朱元称“四六文”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重点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重点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常有文体知识识记基本文体知识1、常有的表达方式:记述、描绘、说明、谈论、抒怀。

2、常有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五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述文、说明文、谈论文等。

3、常有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烘托、借景抒怀、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述文一、记述文体知识1、观点作者主要运用记述、描绘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俗、揭露人生真理和社会实质、反应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因素时间、地址、人物、事件的因由、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次序正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绘对象人物描绘、环境描绘、场面描绘、细节描绘。

9、描绘方法相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态)、动作(行动)、心理。

10、记述线索叙事线索、抒怀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观点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述、描绘,抒怀、说明、谈论浸透此中。

记述表此刻事件的表达中,揭露事理,反应人物思想性格。

描绘表此刻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衬着氛围、烘托感情、推进情节发展。

抒怀表此刻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怀之别。

说明表此刻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详细形象的说明,使记述内容更详细充分。

谈论表此刻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真理性剖析表述,深入文章主题。

2、记述范围主假如表达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绘自然光景和社会相貌。

3、记述主题主要包含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俗、自然规律、人生真理、社会实质意义。

(二)辨析因素、人称、角度、次序、线索。

1、因素往常内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重点字词归纳归纳。

时间、地址文中表示详细时空的词句。

人物一般掌握主人公的形象特色及次要人物的烘托作用。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排版好)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排版好)

第一部分文知1、常用修辞方法:比;人;夸;排比;偶;引用;;反;借代;比;屡次;反。

(1)比:形象生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得详尽,使高妙的道理得浅易懂。

例 1:窄窄的木板,是一支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例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房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人 (使事物拥有人的神、作、言、心理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例 1:桃、杏、梨、你不我,我不你,都开了花赶趟儿。

(3)夸:揭穿事物的××本,烘托××气氛,加衬着力,引起者的烈共。

例1:白三千丈,愁似个。

例2:她没有端酒,就醉了。

(4)排比:可增言的气。

用来理,可把道理述得更密、更透;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得舒畅淋漓。

例1:漫漫路,有朝夕相的人,多少叮,多少呵,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5)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构相同、意称的一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或周边意思的修辞方式。

使言工整。

形式上音整平均、奏感,拥有音律美;内容上凝集中,概括力。

例 1:皆秋景,山山唯落。

——王《野望》例2:晴川阳,芳草萋萋洲。

——崔《黄楼》(6)引用:明文、叙文:既增了服力,又使文章充情画意,兴趣盎然。

在文中,作据能够增言服力,使更加充足。

例 1:唐代人李白曾写道“ 家玉笛暗声,散入春洛城。

”(7) :作用:,引起人注意,启人思虑。

用在一段的开或尾,除引起思虑外,有承上启下的渡作用;用在文中,能使深入,脉清楚。

例 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起作用,增必定( 否定 )气。

例 1:毛主席都是这样,我有什么能够傲的呢?例2:“ 道不是我公众造了人世界?”(9)借代:以代繁,以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详尽、生的收效。

例 1:大胡子凶神煞地吼叫着。

例2:不拿公众一一。

例3:黄垂髫(借指老人和少儿),并怡然自。

(word版)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word版)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表达事情的发生、开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表达: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根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衬托气氛、抒发情感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表达方式①顺序记叙:a.按事情开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作用:脉络清楚、条理清楚。

②倒叙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表达,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表达,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说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对象事物——事物说明文事理——事理说明文〔5〕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开展过程时间顺序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事物的内部结构空间顺序建筑物的方位、布局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由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逻辑顺序认识顺序〔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

文体:文章的体裁。

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章:篇幅不很长的作品。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

可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第一部分记叙文一、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最全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整理

最全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整理

最全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整理最全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整理1、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

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

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

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

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

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

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

(6)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

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七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总结在初中学习语文课程中,文体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写作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下面是一些七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的总结。

1. 记叙文记叙文是以时间和空间为主要线索,叙述事情的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具有情感色彩。

记叙文的结构一般为引子、承接、高潮、结尾四个部分。

其中高潮部分是整篇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2. 描写文描写文是以客观事物为表现对象,进行心理刻画和形象描写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是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作者的意境。

描写文的结构常常是先描述总体形势,再进行细节描写,最后加以总结。

3. 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是言简意赅、逻辑清晰、思路明晰。

议论文的结构常常包括引言、论题、论证、结论几个部分。

其中,论证部分是整篇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能够证明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4. 说明文说明文是对一定对象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介绍、解释和阐述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是表达清晰、内容丰富、条理分明。

说明文的结构常常分为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时间式等几种形式。

其中总分式结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内容。

5. 小说小说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描绘人物经历的各种内心和外在的冲突,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观点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是具有情节、人物、环境、语言、气氛等多方面的特色,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

小说的结构常常是由起承转合、高潮、结尾等部分构成。

其中,高潮部分是整篇文章最为关键的部分,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以上就是七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的总结。

掌握这些文体的特点和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提高写作水平。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语文文体重点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文体重点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文体重点总结归纳一、说明文说明文是用来解释、阐述和说明事物的性质、原理、功能、作用、构造、规律或道理的文章。

主要特点有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和逻辑性。

说明文常采用“什么是……”、“……有哪些分类”、“……的主要原理是什么”等问句来引导读者了解。

二、记叙文记叙文是通过叙述事件的经过来表达情感、抒发情绪、再现现实或想象的一种文体。

主要特点有采用故事性结构、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记叙文常采用叙述人物的言行举止、环境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来让读者产生共鸣。

三、议论文议论文是用来陈述观点、阐释问题、辩证证明论点或调动读者立场的文章。

主要特点有明确的立场和观点、辩证性的思维方式和充分的论证。

议论文通常采用正反对比、证据论证和引用权威观点等手法来增加说服力。

四、说明文示例示例如何使用电子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制作,即使用语音控制智能家居设备。

从解释智能家居设备的定义、原理和分类入手,详细介绍语音控制的工作原理和其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同时,说明智能家居和传统家居相比的优势和便利之处。

可以参照以下结构进行写作:1. 引言:介绍智能家居的定义和作用。

2. 分类介绍:列举几种常见的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音响和智能照明系统等,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3. 语音控制原理:详细介绍语音控制智能家居的工作原理,如利用语音助手和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方式。

4. 应用举例:举例说明语音控制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场景,如通过语音控制打开电视、调整室内温度等。

5. 对比优势:比较传统家居和智能家居的优缺点,并着重强调智能家居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6. 结论:总结智能家居和语音控制的优势,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记叙文示例以“远足的经历”为题,通过叙述一次远足活动的过程来展现作者的情感和体验。

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写作:1. 引言:简要介绍远足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2. 出发前的准备:描述作者的期待和兴奋心情,包括准备行装、查看路线和与同伴商讨安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
一、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能够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
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
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
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
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
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
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
律诗相同,仅仅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
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
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
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
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与朱元思书》、《阿房宫赋》
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

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

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4、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5、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6、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

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

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

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7、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现代文体: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

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下)
【考点导练】
[考点透视]
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
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
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
一些文化常识。

[中考连线]
1.(2017西宁市)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写该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
三年才写成的。

B.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
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
武松,吴用,魏延,林冲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这首词的题目.作者辛弃疾与苏轼都是
我国宋词豪放派奇人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