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小学科学教师基本功大赛理论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试题及答案(三)

小学科学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试题及答案(三)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概念、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_成像、聚光、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叶片、叶柄、叶脉_、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温度、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_。

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袁隆平_。

8、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_。

(二)、选择(10分,每题1分)1、A2、D3、C4、A5、B6、A7、C8、D9、C 10、C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B、哺乳动物C、爬行动物D、昆虫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B、食盐、沙C、氧气、白糖D、白糖、沙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B、先看后尝再闻C、先尝后看再闻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B.六分之一C.十分之一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B、折射现象C、辐射现象D、直射现象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A、五种B、六种C、七种D、无数种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A、无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D、萝卜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B、中间或两端C、两端D、中间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三)简答。

小学科学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试题及答案(三)

小学科学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试题及答案(三)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概念、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_成像、聚光、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叶片、叶柄、叶脉_、_三局部。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温度、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_。

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袁隆平_。

8、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_。

(二)、选择(10分,每题1分)1、A2、D3、C4、A5、B6、A7、C8、D9、C 10、C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B、哺乳动物C、爬行动物D、昆虫3、以下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B、食盐、沙C、氧气、白糖D、白糖、沙4、用眼睛、鼻子、舌头区分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B、先看后尝再闻C、先尝后看再闻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B.六分之一C.十分之一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B、折射现象C、辐射现象D、直射现象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A、五种B、六种C、七种D、无数种8、以下不属于果实的是()A、无籽西瓜B、香蕉C、向日葵籽D、萝卜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局部是在()。

A、中间和两端B、中间或两端C、两端D、中间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翻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B、翻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C、翻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三)简答。

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理论部分附答案)

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理论部分附答案)

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理论部分附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是无机物?A. 纤维素B. 糖类C. 氧气D. 蛋白质答案:C. 氧气2. 下列哪种是常见的细胞器?A. 淀粉颗粒B. 叶绿体C. 细胞壁D. 细胞核答案:B. 叶绿体3. 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种物质的循环是最为重要的?A. 氮B. 铁C. 钙D. 钾答案:A. 氮4.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物态变化?A. 冰块融化为水B. 橡皮球弹起C. 钢丝断裂D. 铁钉生锈答案:D. 铁钉生锈5. 下列哪种能量形式是可再生能源?A. 石油能B. 太阳能C. 核能D. 天然气能答案:B. 太阳能二、填空题1. 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是______。

答案:氧2. 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3. 地球的大气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答案:氮气、氧气、二氧化碳4. 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5. 金属加热后容易变形的温度区间称为______。

答案:延展性三、简答题1. 请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以及例子。

答案:物质的三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以水为例,当水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呈现固态,称为冰;当水温度在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时,水呈现液态;当水温度高于100摄氏度时,水呈现气态,称为水蒸气。

2.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如何进行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来进行的。

能量最初来源于太阳光,被植物吸收后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流动到其他生物体内。

每个生物体通过食物链获取的能量都会逐渐减少,形成食物链的能量逐层递减。

3. 请简要说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答案: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在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试题及答案(三套)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试题及答案(三套)

最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师考试理论部分参考试题(一)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前言问答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2.当前我国在校师生的科学素养状况如何?3.我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怎样?4.面对社会发展的现状,每一位公民需要哪些科学素养?5.社会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怎么样?6.什么是“教学大纲”?7.“教学大纲”的问题在哪里?8.为什么要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9.课程标准是怎样界定的?10.课程标准有什么功能?11.为什么说课程标准有一定的弹性?12.课程标准的结构是怎样的?13.课程标准的陈述形式是什么?14.世界各地的科学课程标准有几种陈述形式?15.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16.为什么说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科学”?17.怎样理解“科学素养”?18.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自然”教学取得了哪些有价值的经验?19.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20.“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21.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22.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23.为什么要提“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24.什么是科学课程的“开放性”?25.为什么要把评价引入课程标准?26.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27.课程标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8.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表述上有哪些特点?29.怎样阅读与使用本课程标准?二、科学(3-6年级)课程目标问答30.什么是课程目标?31.如何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32.为什么课程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33.总目标中提到的“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包含哪些含义?是否包含“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34.教学中怎样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35.什么是科学探究?36.为什么分目标的第一部分就是科学探索?37.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8.什么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39.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就是科学课的德育目标?为什么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不用“德育目标”?40.科学教育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41.要求学生树立“科学不迷信权威”的观念,那么学生要不要听老师的话?要不要相信书本上的结论?42.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43.《标准》课程目标部分明确要求学生“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合作交流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吗?44.为什么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消极影响”?45.科学教育如何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三、科学(3-6年级)内容标准问答46.什么是探究?47.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一回事吗?48.为什么说探究是一种本能?49.儿童自发的探究有什么特点?50.科学家的探究是怎样的?51.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不同之处?52.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共同之处?53.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54.科学探究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吗?55.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吗?56.科学探究仅仅是动手做吗?57.在科学探究方面我国对小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58.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什么关系?59.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哪里?60.科学探究的问题由谁提出?来自哪里?61.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支持条件?62.如何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63.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倾听学生?64.探究过程中如何对待学生已有的原始观念?65.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66.如何对待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四、科学(3-6)年级实施建议67.怎样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68.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69.为什么要“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70.为什么说“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71.怎样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72.如何使科学课教学富有儿童情趣?73.为什么教师要“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74.什么是亲历活动?75.科学探究活动与亲历活动是什么关系?76.如何理解“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77.不同年级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无差别?有何差别?78.怎样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上课时数之间的关系?79.怎样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课程资源的关系?80.一节课下来教师不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结论,这样好吗?81.科学教师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有哪些指导策略?82.为什么要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3.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意哪些问题?85.什么是教育评价?86.学科教学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87.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如何定位?88.怎样理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89.怎样理解“评价内容的全面化”?90.怎样理解“评价方法的多样性”?91.怎样理解“评价时机的全程化”?92.“科学探究”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9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94.“科学知识”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95.怎样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观察与访谈进行评价?96.怎样通过学生的作业、作品与杰出表现进行评价?97.怎样通过学生学业进行评价?98.怎样进行科学课程的测验与考试?99.怎样运用“评定量表”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100.什么是科学课程资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查试题(答案)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最新精选小学科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

最新精选小学科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

最新精选小学科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汇总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理论部分第一部分:学科专业知识一、填空: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水的汽化现象。

3.一颗完整的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4.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5.糖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6.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7.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8.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

二、判断题1.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

(√)3.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4.热在真空中不能传递。

(×)5.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根据其距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木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单项选择题: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A。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D。

A、鸟类B、哺乳动物C、爬行动物D、昆虫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C。

A、白糖、油B、食盐、沙C、氧气、白糖D、白糖、沙4.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反射现象。

A、反射现象B、折射现象C、辐射现象D、直射现象5.以下现象,那一种不属于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DA、燕子的迁徙B、蛇的冬眠C、雪兔的换毛D、鱼的繁殖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一、填空:1.小学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是幼稚的、天真烂漫的、好动的、(好奇心强)。

2.布鲁纳认为研究包括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

3.教育心理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自然实验法。

4.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二、单项选择题:1.从规则到例子的研究实质上是一种上位研究。

A、上位研究B、下位研究C、并列结合研究D、发现研究2.遗传素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自然(物质)前提作用。

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理论部分

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理论部分

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理论部分第一部分:课程标准(12分)一、填空:(6分)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课程内容标准所涉及的三个领域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

3、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4、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二、简答题:(6分)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3.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4.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5.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6.科学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7.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8.科学课程中"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小学科学基本功大赛笔试试题

小学科学基本功大赛笔试试题

小学科学根本功大赛笔试真题小学科学根本功大赛笔试真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种子、。

2、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可能状态,一是沉入水底,二是浮出水面,三是。

3、任何物体放在液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

4、食物的主要营养有蛋白质、脂肪、糖和。

5、传播声音的主要介质是液体、固体和。

6、太阳光是由颜色组成的。

7、地球是个大磁体,地球南极是极,北极是极。

8、确定一个物体所在的位置需要三个要素,它们分别是, __, ________。

9、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

10、地球在不断做着两种运动,一种是,另一种是。

11、冰水混合物的摄氏温度是12、摄氏温度在以上的水开始沸腾。

二、推断题:每题1分,共16分。

1、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是放出热量。

〔〕2、腊烛燃烧是不可逆变化。

〔〕3、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和液体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铁生锈时会产生热量。

〔〕5、按根的粗细可以把植物的根分为直根系、须根系、和块根。

〔〕6、我们吃的马苓薯和姜都是植物的根。

〔〕7、按照动物有无脊椎可把动物分为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8、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卵、幼虫、蛹和成虫阶段。

〔〕9、脊椎动物可分为哺乳动物、鸟、鱼、和爬行动物四大类。

〔〕10、细菌和病毒不属于动物之类。

〔〕11、鸟类迁徙、动物冬眠、动物洄游都是动物适应环境而生存的现象。

〔〕12、热的传递方法有三种,一是对流,二是辅射,三是传导。

〔〕13、太阳热量传到地球上主要的传递方法是传导。

〔〕14、风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吹向温度低的地方。

〔〕15、塑料、干木头、橡胶、玻璃即是电的不良导体也是热的不良导体。

〔〕16、目前人类还没在月球上发觉空气和水,所以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24分。

每题答案全对者得分否则不得分。

1、剪刀利用到哪些机械原理。

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理论部分(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理论部分(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理论部分(附:参考答案)第一部分:课程标准(12分)一、填空:(6分)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课程内容标准所涉及的三个领域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

3、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4、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二、简答题:(6分)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6、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知识(23分)一、填空:(8分)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水的(汽化)现象。

3、一颗完整的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4、(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5、糖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6、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7、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8、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

二、判断题(5分)1、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

(√)3、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4、热在真空中不能传递。

(×)5、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根据其距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木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与策略(15分)一、选择题:(8分)1、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科学思维,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是:A. 传统讲授B. 实验演示C. 分组讨论D. 课外阅读答案:C. 分组讨论2、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以下哪项步骤应该首先考虑:A. 讲解实验原理B. 分发实验材料C.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D. 安全注意事项说明答案:D. 安全注意事项说明3、在教授水的物理性质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策略:A. 理论讲解B. 观察实验C. 数学计算D. 文字阅读答案:B. 观察实验4、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A. 记忆力B. 执行能力C. 探究能力D. 手工技能答案:C. 探究能力二、简答题:(7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小学科学教师基本功
大赛理论卷(绝密)
学校姓名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方法。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将小学科学涉及的科学知识体系概括为三个领域:生命科学、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人体共有_________、循环、运动、泌尿、_________、消化、内分泌、生殖等八大系统。

4.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行星是_________,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是________。

5.天气预报中常提到高气压中心,在该中心附近一般都是天气。

6.人眼球结构中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_______相当于胶卷。

7.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5大问题是人口、粮食、、、。

8.晴天的上午,在盆栽植物的一分枝叶片上套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由植物体散发出来的凝结而成的,它是植物作用的结果。

下午打开袋口,迅速把一支将熄灭的火柴棍伸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的较丰富,这是植物作用的结果。

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

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可能较丰富,这是植物作用的结果。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2.“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众口皆碑的神话传说,牛郎星是属于天琴座。

………()3.蘑菇能够自己合成自身的营养物质,是食物链中的生产者。

…………………()4.数百万年来,我们生活的陆地一直在缓慢地漂移着。

………………………… ( ) 5.裸子植物既不是单子叶植物,也不是双子叶植物……………………………… ( ) 6.GPRS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简称。

……………………………………………… ( ) 7.昆虫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 ( ) 8.2009年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百年罕见的日全食。

当地球绕
着太阳转,月球、地球、太阳,三个天体连成一线时,地球就遮住了太阳光,于是就形成
了日全食。

……………………………………………………………………………… ( ) 9.今年我国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是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 ) 10.演绎法是与归纳法相反的思维方式,即从一般到具体。

……………………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常温下,下列哪种物质能导电?( )
A.橡皮B.陶瓷C.铅笔芯
2.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 )
A.3.5 B.一3
C.3 D.一0.5
3.2010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是罗伯特.爱德华兹,他被称作( ) A.试管婴儿之父B.克隆之父C.多莉之父D.干细胞研究之父
4.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哪一个错误的( )
A.气体变成液体的现象称为凝结B.二氧化碳吸热后直接由固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称为升华C.物体由液体变成固体时会放出热量D.液体加热到沸点时内部出现气
泡,且呈现激烈运动状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5.厄尔尼诺属于什么现象( )
A.物理现象B.社会现象C.天文现象D.天气现象
6.“天狗食月”(月食)现象可能发生在我国下列哪个传统节日()。

A、春节
B、端午
C、重阳节
D、中秋
7.在图1中,闭合开关后,a、b、c、d四处的电流()。

A、a和d处最大
B、b处最大
C、c处最大
D、d处最小
8.下列因素中,对电磁铁磁性强弱没有影响的是()。

A、电流的大小
B、电流的方向
C、是否带铁芯
D、线圈的匝数
9.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
10.细嚼馒头时,觉得有甜味,是因为( )。

A、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B、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C、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D、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11.下列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

A、砂土
B、黏土
C、壤土
12.将少许食盐投入到一杯水中,食盐逐渐溶解,水变咸了;若将水温提高,再投入食盐,食盐能继续溶解,且溶解速度加快。

仅仅通过上述现象,我们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
A、微观粒子间是有距离的
B、温度升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增大
C、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D、温度升高,微观粒子运动加快
1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
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上海世博会中国地区馆的外墙采用篆书来装饰,也
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

距5月1日最近的一个节气是( )
A.谷雨B.立夏C.小满D.芒种
14.英语Internet of Things代表( )
A.因特网B.万维网C.物联网D.信息网
15.教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其中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是( )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实验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
16.E=mc2是哪位科学发现的著名公式( )
A.牛顿B.爱因斯坦C.李政道D.丁肇中
17.有一种气体在空气中的比例约为78%,其氧化物不仅参与地面臭氧的形成,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
18.下列有关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细菌对人体都是有害的B.人类大肠中的细菌数量很少
C.流通中的纸币带有少量细菌D.由于滥用抗生素,细菌越来越具有耐药性了19.白纸、黑纸、镜子、红纸四种物体,吸收光的本领从弱到强依次是()。

A、白纸、黑纸、镜子、红纸
B、黑纸、红纸、白纸、镜子
C、镜子、白纸、红纸、黑纸
20.下列哪一种热传播方式不需要依赖介质? ( )
A.对流B.传导C.辐射D.以上的传播方式都不需要介质
21.生锈、削尖铅笔、糖溶于水、电线导电、火药爆炸、光合作用。

以上属于化学反应
的共有几项( )
A.2项B.3项C.4项D.5项
22.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则可以判断这是河的()。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2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典型的质性评价方法是( ) A.纸笔测试B.行为观察C.情景测验D.档案袋评价
24.张家港市所处的地理纬度大约是( )。

A、北纬45度左右
B、北纬32度左右
C、北纬23度左右
25.数码相机的感光材料不是( )
A、CCD
B、CMOS
C、银盐系统
26. DNA是指()
A、提供人体营养的主要物质
B、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物质
C、控制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
27.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救援人员争分夺秒抢救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时,使用了一种先进的生命探测仪,这种仪器可以隔着厚厚的掩埋层探测到仅有微弱呼吸、心跳的人体,你认为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最没有可能的是()
A.碳-14测定
B.声波探测
C.电磁波探测
D.红外线探测
28.下列四个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
D.南极冰川地区
29.“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下面哪一种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造成的()
A.二氧化硫B.氧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
30.水稻种子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条件下的萌发特点是()
A.胚芽长,胚根短B.胚芽短,胚根长
C.胚芽长,胚根长D.胚芽短,胚根短
四、实验题(20分)
1.下图是关于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图,请根据要求回答各小题。

(共10分)
(1)请填出图中各仪器的名称:c 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

(2分)
(2)本实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1分)
(3)在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前要先进行的操作
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图中有至少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其中的两
处:(2分)
(5)请写出上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分)
(6)为什么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时,要先移开水里的导管,然后再移开酒精灯?(2分)2.取一个橡皮塞,中间插上一根尖嘴的细玻璃管,在一只烧瓶
中加入一些水,塞上这个橡皮塞,并让细玻璃管的下端浸入烧瓶的
水里。

把烧瓶放到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奇妙的“喷泉”就产生了。

(5分)
(1)请你用科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烧瓶放在热水的水槽中,
细玻璃管的尖嘴端会喷出水柱来。

(3分)
(2)要使这个“喷泉”喷出的水柱更高些,你有什么办法吗?(2 分)
3.李明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所处深度的关系,
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一金属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缓缓浸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