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影响;2.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参与者;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五四运动的起因和影响;2.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参与者。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2.分析五四运动与个体意识觉醒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五四运动相关的图片、文献资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五四运动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该事件的兴趣,并对学生的初步了解进行引导。

Step 2 深入解析1.教师向学生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和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里程碑,起因是因为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没有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对山东的主权,引发了中国学生的强烈愤慨。

这次运动对中国革命先驱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2.教师展示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参与者:五四运动主要包括学生的爱国激情和反帝斗争,以及学生运动组织的形成。

参与者包括了许多著名的学生领袖和知识分子,如陈独秀、胡适等。

Step 3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位重要的参与者,展开深入研究,并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该参与者对五四运动的贡献是什么?2.该参与者是如何影响了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3.你对该参与者有什么看法?Step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小组展示,并与全班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Step 5 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与个体意识觉醒的关系。

六、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写一篇300字的小作文,描述该参与者的贡献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五四运动的起因、影响以及相关的参与者。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中学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中学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中学历史五四运动教案【篇一:五四运动教案】人教版历史科教材高一(上)第五章第二节《五四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运动的经过、影响。

分析归纳“五四精神”。

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2)通过列表分析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革命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让学生感受八十五年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2.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讨论法: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对比法:通过列表对比,结合史实使学生通过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导入与亮标(2分钟):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从1840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在屈辱面前,中国人民没有低头,反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抵抗,请同学们列举出来”(在学生们列举出后,教师总结),指出“这一系列抗争都失败了,但到了20世纪初,中国人民最后选择了共产党,最终把中国人民的抗争引向了胜利,而这一切都开始于“五四运动。

”亮标:一.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重点)二.五四运动的经过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难点)同时点出重难点:重点是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难点是五四运动的标志性意义。

一、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14分钟)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9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并探讨“如果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不是五四运动就不会发生?”学生回答。

各小组相互补充。

教师精讲(5分钟)五四运动的发生有其必然性的,是当时国际与国内政治、经济、阶级、思想各方面大变动的产物。

五四运动教案人教版初中

五四运动教案人教版初中

五四运动教案人教版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悟五四运动的精神。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大量文字资料和提取图片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胜利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法:通过讲解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3. 列表法:通过列出五四运动的重要事件和成果,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五四运动的进程。

4. 分析归纳法:通过分析归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使学生深入理解五四运动的本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巴黎和会的召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四运动吗?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发生的?二、探究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背景和原因。

2. 教师讲解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重要事件。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观察图片,了解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的精神,如爱国主义、民主思想、科学精神等。

三、巩固知识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思考如何将五四精神应用到当代的学习和生活中。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五四运动对当代的启示和意义,如爱国主义、社会责任等。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完美版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完美版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突破本课重点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通过播放影片《我的1919》中国代表顾维均拒绝签字的片段。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其实中国代表一直没有接到北洋政府拒绝签字的命令,那么是什么促使他们敢于对列强说“不”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及突破本课难点是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五四精神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

关于“五四精神”,建议以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等史料着手形成“五四精神”的概念。

最后全体同学高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体验五四精神,激发爱国情感,调动学生追求进步的动力。

●教学方法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资料收集1.来源于我国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有哪些?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的双方是协约国和同盟国,分别包括哪些国家。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4.什么是五四精神?怎样弘扬五四精神?◆再现历史片段一:假如你是五四运动时期北大的青年学生,5月4日,你和同学到天安门前集会,请你站出来发表演讲,动员你的同学和民众惩罚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片段二:在天安门示威游行后,学生来到东郊民巷,向各国使馆请愿,受到军警的阻拦。

初中历史五四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五四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五四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2. 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影响
3. 能够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教学重点:
1. 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2. 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影响
3.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具体事件
2. 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五四运动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五四运动,引发学生对该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呈现(15分钟)
1. 老师播放PPT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2. 学生观看映像资料,了解五四运动的具体过程和影响。

三、讲解(15分钟)
1. 老师对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事件的深层涵义。

2. 学生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现实和未来产生的影响。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和看法,老师引导学生整理思路并做出总结。

五、评价(5分钟)
学生互评,评价自己在该课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五四运动的文章,总结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并谈谈对事件的看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五四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分析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未来可以通过拓展学习更多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能力。

《五四运动》名师教案

《五四运动》名师教案

《五四运动》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学情分析五四爱国精神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从五四爱国活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和教材图片等史料入手,通过概括图片史料的共同点,形成关于五四爱国精神的抽象概念。

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讲解、史料分析、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图表教学、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观看视频,归纳出五四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口号、主力、斗争形式、要求。

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及教材插图《五四运动》绘画、“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图片,感悟五四运动精神;通过对口号的认识,分析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及原因。

培养从材料、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分析综合的能力。

(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结合第二子目教材插图,记住五四运动第二阶段运动中心、运动主力的变化及斗争胜利结果的表现。

(重点)目标4: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概括出五四运动的意义,并探讨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重点、难点)六、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市中国什么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她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她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高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高中历史五四运动教案

篇一: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五四精神的实质。

二、能力和方法1、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结合文中所给的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五四运动作出价值判断,由此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并由此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难点:理解五四精神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教学过程:大家都应该知道青年节在五月四日,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吗?中国共青团团歌里为什么要写上:“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

那么五四运动一场怎样的运动呢?它为什么会发生呢?它体现了什么精神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回顾这段青春燃烧的历史吧!一、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1、国际方面:⑴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一战后列强企图卷土重来,民族危机大大加深;⑵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启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这给中国的无产阶级以启迪。

[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

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提示]: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五四运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

它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体验中开拓思维。

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望,从而揭示课题。

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

如:屏幕打出(1920 1917 1919 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_日本帝国主义!”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山中学新课程评优课教学设计
一、执教教师:苗波学科:历史
学段:高中
二、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8日
三、授课地点:农二师华山中学
课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子目: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鉴于本课内容特别多,地位也非常重要,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本节课仅选一个子目,尽可能全面的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

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

2、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能力::通过归纳五四运动的背景,学会分析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比较五四运动前后两个阶段的特点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学会比较历史事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归纳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比较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不忘五四精神,努力学习。

四、教学要点:
(一)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历史意义。

(二)教学难点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解决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

五、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展示《山东·青岛》的漫画,引出五四运动。

2、推进新课:
(板书)五四运动
展示学习任务,让学生铭记在心,明确学习重点。

放映幻灯片,显示本课主人公:环河山。

简单介绍主人公,让他带着我们一起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师:有请我们的河山老人为我们介绍《河山回忆录》第一章—激情燃烧,第一节。

由《河山回忆录》引出这场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当美好的憧憬变成了现实的恶梦,当美妙的幻想被现实击得粉碎,当沉默的羔羊再也忍不住震天的怒吼,觉醒的时刻到来了,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奋,引发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

史实的判断和探究:没有这个导火线就不会有五四运动?从而引导学生对这场运动爆发的背景或原因做全面而深刻地分析。

(板书)山雨欲来——无法阻挡的五四潮(教师展示几组材料和图片,师生互动,完成对背景的分析)
展示材料:“二十一条”的内容、俄国十月革命的图片,分析当时的国际背景。

国际背景:
1、日本加剧对中国的侵略;
2、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指明了道路。

(过渡)这些就是五四运动爆发前的一些国际大背景,那么当时的国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新文化运
动”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当时中国国内的一些情况,并且要指出阶级矛盾的激化才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国内背景:
1、阶级矛盾的激化(根本原因);
2、无产阶级的壮大(阶级基础);
3、新文化运动(思想基础)
小结: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五四运动爆发它不是偶然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必然要求。

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只是引爆这场运动的导火索。

师:请河山老人继续为我们介绍《河山回忆录》第二节。

师:由于时间的久远,河山老人的记忆变得有些模糊不清了。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知识以及收集到的关于五四运动的资料,请帮忙复原他参加游行后可能遇到的经历。

要求是合情合理、丰富感人。

(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准备。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的好,那大家能不能从运动的阶段、中心、力量、斗争形式等变化说说这场运动?
打出表格,学生通过表格提示,叙述运动的经过。

(板书)为国抗争——高潮迭起的五四路师:五四运动最终取得了怎样的结果?生:取得了初步胜利。

表现:a、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b、罢免曹、陆、章的职务
c、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师:在这场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无产阶级初次登上历史舞台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爆发力,迫使当时北洋政府不得不低头。

但也有些许遗憾,五四运动仅仅取得了初步胜利,如何理解“初步胜利”?
(教师提示:判断一场革命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这场革命的任务完成与否。


生:对内: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对外:没有赶走帝国主义。

因而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我们说它是取得了初步胜利。

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不难看出五四运动是一场意义非凡、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它都有哪些伟大的历史意义呢?
历史意义:(从运动的性质、参与者及地位、作用及地位等概括分析。


师: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主要“新”在哪里?(根据老师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这场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距今已经有91周年了,在这90多年里,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世事如何变迁,但是五四之魂却薪火相传,与时俱进。

那么到底什么是五四魂?
(板书)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五四魂(学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刚才有的学生谈到五四魂是爱国精神,是民主精神,是科学精神等等。

这些其实都是爱国精神的内涵或外延,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而爱国精神就是五四之魂。

过渡:了解了五四精神,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最近发生的可以反映五四精神在当今中国社会继续传承的时事?
学生:钓鱼岛事件,中国人的反映强烈。

教师展示:钓鱼岛事件的始末,以及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中国大学生的游行示威反日活动。

畅所欲言:结合五四精神和钓鱼岛事件,谈谈我们如何弘扬五四精神?
(学生反映强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相互之间讨论。


学生回答略。

师总结:爱国不需要理由,但需要理性。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理性爱国,应该实实在在的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空喊口号,也不要一味的谴责。

我们的人民需要做些实在的事情,我们的政府也应该做些实在的事情。

尤其是青年学子,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对于你们来说,好好学习就是最大的爱国。

今天我想对每一位同学们说的是:今后无论你们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你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们心中都要怀有一份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最后让我们唱起我们心中共同的歌:《万里
长城永不倒》
师:有请河山老人为我们介绍最后一节的内容。

经历五四运动的环河山,在他的身上还会发生哪些惊天动地的事情?他的命运将会如何?请同学们预习下节课内容,下节课我们共同完成《河山回忆录》第二章—峥嵘岁月。

板书设计:
五四运动
山雨欲来——无法阻挡的五四潮
为国抗争——高潮迭起的五四路
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五四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