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4.3 平面镜成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4.3 平面镜成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4.3 平面镜成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纸上作为,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代表的位置。

(2)把放在的前面固定,可以看到(3)再拿一支但不蜡烛,在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

这个位置就是的位置。

(这种方法就是我们物理学中常用的等效替换法。

本例中将看得到摸不到的物体用实物表示出来。

)(4)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再重复上面的操作,记下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像的位置,并比较蜡烛和像的大小。

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距与物距的关系12(5)把蜡烛和玻璃板移开,用直线把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的距离,再用量角器量一下这条线与的夹角。

结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像和物的连线跟平面镜______(“垂直”或“平行”)。

平面镜成像规律也可以表述为: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做该实验时,我们为什么选用透明的玻璃而不选用不透明的平面镜?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_______关系;3、玻璃板为什么要和纸垂直?。

4像和物完全重合说明:二平面镜成虚像1、在上面的实验中,平面镜后面并没有,但是,我们却看到。

这是为什么?2、分析:如图所示,点光源S向,一部分射向,经平面镜,。

由于有光沿的经验,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发出的。

S’就是S。

3、由于平面镜后,进入眼睛,所以把S’叫4、结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三平面镜的应用1、平面镜的使用,古代人们就用。

现代生活我们。

如:图4、3-4是演员。

2、平面镜在的应用。

医生用来,早期军事上的组成的。

3、如果把排列起来,就可以把汇聚,从而利用。

这就是的原理4、平面镜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① ② 等其作用是① ② 自主检测身高1、7m的人站在高1m的竖直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是______m,像和他相距_________m,若他向平面镜移1m,则他和像的距离是_________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学案设计

平面镜成像学案学习目标能在具体情境中识别物、像、平面镜;能正确选用实验器材并说出器材的作用;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探究与记录数据;能全面表述平面镜成像特点;能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相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虚像的概念和平面镜成像原理。

问题:如图1,如何看到钟表真正指示的时间?看谁的方法多!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图1【课堂活动】一、基本概念:物、像、平面镜二、实验探究1.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位置、大小与物的位置、大小关系有什么特点?2.你支持的猜想:填写序号3.设计实验与选择实验器材:➢怎样确定像的位置?➢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法。

4.实验的操作要点:➢如何放置玻璃板?➢沿哪个面画线?5.数据处理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cm你的其他发现6.分析与论证、交流小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四、平面镜的应用:【课堂检测】1.身高1.6 m的同学站在学校的平面镜前1 m的地方,则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m;当他向镜面移近0.5 m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此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填“变大”、“不变”、“变小”)。

2.“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池水深3 m,在高出水面12 m处有一盏灯,此灯在水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m。

3.如图2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表的像,小明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得出此时钟表的指示的时间是_________。

图24.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选择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

课后训练1.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为25cm时,看的清楚,不容易疲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人刮胡子时应()A.使平面镜到眼的距离为25cmB.使平面镜到眼的距离为50cmC.使平面镜到眼的距离为12.5cmD.因为像的大小不变,所以平面镜到眼的距离远近都一样2.小明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50cm处,他记下了像的位置,然后,他将平面镜向蜡烛移动了10cm,则第二次成像的位置与第一次成像的位置比较()A.向平面镜移动了10cm B.向平面镜移动了20cmC.远离了平面镜10cm D.远离了平面镜20cm3.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m远.若把视力表挂在人正后方的墙上,人通过平面镜观察视力表,当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3m时,被测人应位于()A.距前方平面镜1m B.距背后视力表1mC.距前方平面镜3m D.距背后视力表2m4.将下列光学元件与相应的面镜用线连起来手电筒反射镜平面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汽车观后镜凹面镜探照灯潜望镜凸面镜马路拐弯处观察镜5.下图是某同学作的光路图,他只画了一条入射光线和另一条反射光线,请你帮他画出发光点S和像点S′.6.画出发光点S经过A点的所有光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 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 学案

第3节平面镜成像一、课前提问提出一些问题思考:①在照镜时,你的像在平面镜中的什么位置?②像的大小怎样?③你的位置改变时,像怎样变?二、新课内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方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像,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点燃后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与像完全重合,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移开玻璃板,连接两支蜡烛位置,量出到玻璃板的距离。

●分析和论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3.虚像与实像的区别·S图34.平面镜的应用及现象的解释(1)图4,5所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6,7所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第二次实像虚像123相同点图1图2凸面镜和凹面镜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我们也常见到凸面镜和凹面镜,如图8所示的“哈哈镜”。

除此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1)如图9所示,凸面镜使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10所示,凹面镜使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成像特点:如图11所示,凹面镜成________________像,凸面镜成________________像。

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及其形成。
(3)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猜想与假设:
像和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
选哪个镜子作为平面镜?为什么?
选择薄的平面镜是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选哪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几个?
选择两个相同的三角体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竖立一块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可以在玻璃板两边划上等间距刻度)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以及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知道光滑的平面镜能够将平行的光线平行地反射出去,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生活中有许多的镜子,把反射面呈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平面镜。
(5)移动三角体,重复以上实验。
(6)填表格,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1、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学生实验,
2进行实验并且记录两次实验数据
3交流分析归纳形成结论: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3节平面镜成像【学习目标】1.知道倒影的形成。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3.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的应用。

难点: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将行为动词用双色笔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注意以下细节:选择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来代替像的蜡烛不能被点燃(替代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图1所示,“月亮掉井里啦!月亮掉井里啦!”猴子的惊叫声一定还在你的耳边回响;而“哈哈镜”前看到自己“肚大头小”时的忍俊不禁你更应该记忆犹新(如图2所示);噢,还有早已随历史而久远的阿基米德“小镜子退强敌”的情景也许又浮现在你的眼前了……这些神奇的现象都跟镜子有关。

你知道哪些与镜子有关的现象?试举一例。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自主阅读教材P77~7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做出假设:物、像到镜面的距离可能相等,物、像的大小可能相等。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结论,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4)成的是虚像。

知识板块二平面镜成虚像自主阅读教材P7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2.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光的反射定律。

规律总结: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题时注意: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轴对称图形;②物体运动时,像也运动,且速度大小相对于平面镜来说是相等的;③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是平面镜作图的基础。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3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

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给每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方案的探究活动,学生观察和体验发生的现象并讨论其原因,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第3节平面镜成像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虚像的概念。

2.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形成相互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信息交流和评估的能力。

3.通过幽默短片和小游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让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1.平面镜成像作图。

2.虚像的概念。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演示用:多媒体平台、镀膜玻璃板、大烧杯、量筒、足量的染色水、蜡烛一支、火柴。

学生分组用:玻璃板、两支等长的蜡烛、火柴、白纸一张、平面镜。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出示猴子捞月亮的情景,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猴子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学生不必要马上回答此问题。

引出课题平面镜成像。

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的表面都是平的。

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

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验导入【演示】“水中”不灭的蜡烛在镀膜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玻璃板后放置一个略高于玻璃板的量筒。

此时会观察到量筒中有一个燃烧的“蜡烛”。

请学生上台来将玻璃板后的蜡烛熄灭,提示“水能灭火”。

当量筒内装满水后,蜡烛仍能燃烧。

引出“物”与“像”的概念。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平时的“照镜子”在物理学中称为“平面镜成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学习目标: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会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2.能正确选用实验器材并说出器材的作用,通过观察现象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能在具体情境中识别物、像、平面镜,通过观察、实验和光的反射作图,理解虛像的成因;4.能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相关的现象。

中心任务: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实验探究过程,会利用平面镜成像作图设问导读一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虚像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外一支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在纸上记录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2)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做实验。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4)在成像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会成像。

实验分析:(1)、为使像更为清晰,实验最好在(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2)本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什么?(2)实验应选用较(薄或厚)的玻璃板,从而使玻璃板前后表面各自成的像重叠得更好,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3)玻璃板必须与桌面放置,否则未点燃的蜡烛在桌面上移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4)在本实验中有两个替换: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未点燃蜡烛代替点燃蜡烛的像来确定像的位置,都是应用了等效替代法。

(5)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实像虚像成因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由实际光线(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实例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承接可以用光屏承接,底片可感光不能用光屏承接,底片不可感光人眼是否能看到人眼能看到人眼能看到像的特点倒立正立画法用实线画用虚线画(6)最后一个步骤在光屏上能否成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实验结论:你能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吗?2、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3、平面镜为什么会成虚像?请你补全下面的作图,并加以解释。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学习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难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过程一、导入新课1、当你照镜子时,你可以在镜子里看见另外一个“你”,这个“你”就是你的、2、那么你的像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大家今天将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二、实验探究(分组实验)1、提出问题:请你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你有什么疑问,想知道哪些内容呢?例如:你的你平面镜中的什么地方?,当你改变与平面镜距离时,你的像的大小改变吗……2、猜想与假设:就你提出或是同学们提出的一个问题,你大胆猜想一下,有什么特点呢?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蜡烛两只(形状相同),火柴,刻度尺,铅笔。

(2)实验步骤:①、把大的白纸(将白纸中间划一直线)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沿直线垂直水平放置作为平面镜、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记录下这个位置、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成像情况。

然后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平面镜,直接观察光屏。

得出结论:_____(“有”或“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虚”或“实”)。

③、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得出结论:像与物的大小_____(“相等”或“不相等”)。

④、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再重复上面的操作,记下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像的位置,并比较蜡烛和像的大小。

⑤、多次实验后,把蜡烛(熄灭)和玻璃板移开,撤出压在下面的白纸。

把在纸上记下的每次蜡烛和像的位置连线,用刻度尺测量它到玻璃板(平面镜)的距离将数据记录下表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的关系123,再用量角器量一下这条线与平面镜镜面之间的夹角。

得出结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相等”或“不相等”),像和物的连线跟平面镜______(“垂直”或“平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经历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实像与虚像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3、学习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会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4、会用对称图形的方法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

【新课导学】
一、探究实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模型两只,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2)实验步骤:自学课本61页,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操作步骤。

4、学生实验,收集数据:
5、分析与论证:
①物体所成的像是(填“正立”或“倒立”)。

②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④物点和像点的连线与平面镜。

⑤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

6、得出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的像。

【课堂收获】
通过本实验,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当堂测试】
1.某人站在镜子前面,在镜中会看到另一个“他”,则镜中的这个“他”就是这个人在平面镜中的______.
2.某人身高1.7m,站在一块镜子前2m 处,那么他的像距离镜子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