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精华)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力求准确无误。
意译,则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适当的变通,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原文:子路问曰:“闻斯行诸?”直译:子路问孔子说:“听到这件事就去做吗?”意译:子路问孔子:“听说这件事就立刻去做吗?”二、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
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义,则指词在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例如:原文:吾友张生,聪明睿智,好学不倦。
分析:吾(代词)、友(名词)、张生(名词)、聪明(形容词)、睿智(形容词)、好学(动词)、不倦(形容词)。
翻译:我的朋友张生,聪明智慧,勤奋好学。
三、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翻译文言文,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古今异义,指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义上的差异;通假字,指在古代文献中,某些字因书写、传抄等原因而通用的字;词类活用,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需要而改变词性的现象。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学(动词)、而(连词)、时(名词)、习(动词)、之(代词)、不亦(副词)、说(动词)。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按时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四、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翻译文言文,要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
古代文化背景,包括天文、地理、历史、风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分析:青青(形容词)、子(代词)、衿(名词)、悠悠(形容词)、我心(名词)。
翻译: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五、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翻译文言文,要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先理解整个句子,再对局部进行调整,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夫(发语词)、君子(名词)、之行(名词)、静(形容词)、修身(动词)、俭(形容词)、养德(动词)。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与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与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与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就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就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就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就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就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就是保留。
凡就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就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就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就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就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您”。
“调”就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就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就是“为什么”。
“变”,就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就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就是“近臣”。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
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
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
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
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
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
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剃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文言文翻译和梳理技巧

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后贼追至
遂携如初
既已纳其自托
对自己说过的 话负责任,不 能轻诺寡信
本课小结
要素法梳理情节
组词 替换
五个翻译方法 保留
替换 调换
分析主旨、人物形象
第三步:析主旨
高凤① ,字文通,南阳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 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 经② ,不觉潦水③流麦 。妻还,怪问, 凤方悟之。其后 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本文的启示是什么?
第三步:析主旨
高凤① ,字文通,南阳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 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 经② ,不觉潦水③流麦 。妻还,怪问, 凤方悟之。其后 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时间
经过 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地点
结果 遂携如初
第一步:找要素
高凤笃学
高凤① ,字文通,南阳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 妻常之田,曝(pù)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 凤持竿诵经② ,不觉潦水③流麦 。妻还,怪问, 凤方悟 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注释】 ①高凤:东汉名儒 ②经:指古代儒家经典著作 ③潦( liáo )水:雨后地上的积水
牛刀小试
陶侃 尝 出 游,见 人 持 一把 未 熟 稻,
人名 保留
组词 组词 组词 曾经 出去 游玩 看见
替换 拿着
替换 没有
侃 问:“用 此 何为?”人 云 行 道 所见
代词 固定
组词 组词 固定结构
这 为何:做什么
说 行走
所看见的
【注释】 ①陶侃:东晋时期的名将 ②贼:损害
初一语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技巧

初一语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技巧初一语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技巧: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
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
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
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
《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
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
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如《核舟记》:“石青糁之。
”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意: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
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看过初一语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技巧的还看了:。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一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文言文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为主,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翻译时要准确理解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和特殊难解词语,并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文言文中的关键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和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②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虚词不必译出,如发语词和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要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常用的成语和惯用语。
同时,包括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2、“换”即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包括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
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3、“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
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介宾短语后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4、“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重点知识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掌握六种翻译方法,包括留、换、调、删、补、变。
其中,留指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和意义,换指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调指调整语序和词语顺序,删指删除无关紧要的内容,补指补全省略的成分,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文言文翻译答题技巧方法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深,其义隐而理显。
然译之不易,盖因古今语言之差异,文法之变迁。
故欲精通文言文翻译,须得法也。
兹为诸君略述文言文翻译之技巧方法,以期为学海之舟指引航向。
一、熟读原文,把握大意译文言文之前,必先熟读原文,理解其大意。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故需反复诵读,以识其字,明其词,悟其意。
把握大意,方能为译之根本。
二、了解时代背景,掌握文化内涵文言文多出自古代文献,了解其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文意。
同时,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典故、成语、风俗等。
掌握这些文化知识,有助于准确翻译。
三、遵循“信、达、雅”原则翻译文言文,应遵循“信、达、雅”原则。
所谓“信”,即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删;所谓“达”,即通顺易懂,不晦涩难懂;所谓“雅”,即文采飞扬,富有韵味。
四、掌握翻译技巧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意思翻译,意译即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进行适当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字字落实,注意词性。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较多。
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词义,注意词性。
3.活用修辞,丰富表达。
文言文中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翻译时,可适当运用现代汉语修辞手法,使译文生动形象。
4.注意句子结构,调整语序。
文言文句子结构严谨,语序固定。
翻译时,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规则,适当调整语序,使译文通顺。
五、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翻译完成后,需反复修改,力求精益求精。
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修改:1.检查是否有遗漏或错误。
2.调整句子结构,使译文更通顺。
3.润色语言,使译文更具文采。
4.对比原文,确保译文忠实于原文。
总之,文言文翻译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不断积累。
掌握以上技巧方法,勤加练习,方能游刃有余,翻译出高质量的文言文作品。
文言文翻译常见的几点技巧

文言文翻译常见的几点技巧一、文字文字之前结绳记事,图画记事,都不是文字。
1、造字法六书: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假借字(后两种是用字法)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独体字:一个偏旁组成的文字,即象形和指事,而指事字只有二十几个(也有版本是36个),其余都是象形字。
合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组成的文字,即会意和形声,80%以上的汉字是形声字,少数是会意字。
2、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行书——草书。
口诀:殷商甲骨西周钟(钟鼎文、金文),秦朝前后篆不同(大-小)秦至汉朝手写隶(失去图画意),东汉楷书因毛笔。
隶书草写为章草,演变之后今、狂草,草、楷之间普及行。
3、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中学课本把这三种字都叫做通假字,“同”为古今字,“通”为通假字。
二、词汇1、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扩大的,例如:江(长江)、河(黄河)、菜(蔬菜)、鸣(鸟叫)缩小的,例如:谷(粮食的总称)、丈夫(男子)、臭(气味)转移的,例如:股(大腿)、涕(眼泪)、烈士(壮烈的勇士)、穷(政治上失意)2、词的本义、基本义、比喻义、引申义本义:是汉字的最初意义。
基本义:就是词的常用义,一般来讲,古代汉语字典上的第一个义项是词的本义,现代汉语词典上的第一个义项是词的基本义。
比喻义:是通过修辞的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
词的比喻义是固定的,修辞上的比喻是临时打比方。
引申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的方法而产生的词义。
3、偏义复词(偏义词):由两个单音词组成,一个有实际意义,另一个陪衬。
例如:昼夜勤作息、今晚没动静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例如:卑鄙、明哲保身、复辟、爪牙、衣冠禽兽、乖、谤、祥等。
5、名称说法改变:目——眼睛,日——太阳。
6、单音词变为复音词:例如:前——前面,敌——敌人。
三、词法1、名词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①译为状语+动词。
例如: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
②译作一个相应的动词。
例如:徐庶见先主,先主器(器重)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 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 遍意义。
委婉:指地位尊贵人物的死 9.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译:有朝一日您死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 己安身立足呢?
(四)委婉的译法: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 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 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 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练一练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太祖 马鞍 在 库, 而 为 鼠 所 啮。 太祖(的)马鞍放在仓库里,但是被老鼠咬破了 。
(留)(留)
今 现在 单衣 见 单衣
(换)
啮,
(换)
是以
(换)
忧戚。
被(老鼠)咬破了,因此(我感到)很忧愁。
(补) (换) (调) (补) (换)
(换)(留)
况 更何况
鞍 马鞍
县 (于) 悬挂 在
字字落实第一点:凡国名、地名、 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 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 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 皆保留不动。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删去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删去
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
字字落实第二点:
文言中有些虚词在现代汉语中没有 相应的词可替代,如果硬翻译会显得别 扭或累赘,翻译时要删去。这些词包括: 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 标志,句中停顿的语气词,个别连词和 偏义复词中虚设的成分等。
文言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解析:比,副词,接连地;旦,早晨,这里指一 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 译文: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
没有人理睬他。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解析:还,通“环”;去,离开;顾,回头看。 译文: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
一下它。
2.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 (巡行)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 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以为) 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 “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 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后汉书· 袁安传》 翻译: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 饿,不应该再向别人求取。 洛阳令认为 (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 孝廉。
曹操的一副马鞍,放在马厩中被老鼠咬了个 洞,管马房的小厮害怕曹操怪罪,想主动向曹 操认罪请死。 曹冲(曹操幼子,有才智)知 道后,就对他说:“不急着禀告,等三天再 说。” 之后,曹冲用刀把衣服戳了个洞,看 起来好像是被老鼠咬的,然后穿着去见曹操, 一脸愁苦表情。曹操问他原因,曹冲说:“听 人说衣服若是被老鼠咬破,就会倒楣,您看我 的衣服被老鼠咬了一个大洞,我担心会倒楣。” 曹操说:“那是迷信,别放在心上。” 一会 儿,马房小厮进来向曹操报告马鞍被老鼠咬坏 的事,曹操笑着说:“衣服在人身边,都还会 被老鼠咬破,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 竟不追究此事。
留 补
删
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 的哪些方法。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 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 “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 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 其主不祥。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 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 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 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一)借喻的译法: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 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借代:代指魏忠贤 7.大阉亦逡巡畏义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译:魏忠贤也迟疑不决,害怕正义,篡位的阴 谋难于立刻发动。
(二)借代的翻译方法:译为它所代替的人 或物。
用典:指陈涉起义事 8.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借代:代指秦王朝
译:陈涉一起义,而秦王朝就灭亡了。 (三)用典的译法: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
柱
乎?
(换)
柱子上 呢?
(换) (留) (换)(补) (换)
思考:命题时是根据什么拟定评分细则的?
命题者为什么要选这三句作翻译题?
①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2分)
“为…所…”,被…怎么样,1分;啮,咬,咬破,1分 ②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2分) “见”1分,表被动;“是以”宾语前置1分; ③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4分) “侧”1分,身边;“啮” 被动,1分; “县”,1分,通假字“悬”;句意通顺1分。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喜悦 或者悲伤 。 (五)互文的译法:互文又叫“互文见义”, 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 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文通句顺第三点:
古文中使用借喻、 借代、用典、互文等手法时,翻译 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意译)。
明确:选择含有关键词语(多义实词、词 类活用、古今异义、常见虚词、偏义复词、通假 字)和特殊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 断句及固定句式)的句子。
原因: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可作为评 分的关键得分点。 点拨: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意识。
翻译句子
1、 翻译句子的一大原则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2 、 翻译句子的三大标准
文通句顺第一点: 把文言句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 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 后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 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5.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省略宾语:之, 他
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
文通句顺第二点:
在文言文翻译时,结合语境 补出省略的成分,使译文通 畅。
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 6.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误入污浊的官场,一离开就是三十年。
评分标准往往体现在句子的几个关键得分点 一般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总结:高考翻译题命题规律
选择含有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的句子
多义实词、常见虚词 通假字、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省略句、被动句、 倒装句、判断句固 定句式
主要考察翻译六字法中的哪几个? 留 删 换 调 补 贯
换 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调 调整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词类活用,形作动
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译:最终让上官大夫去顷襄王前诋毁屈原 字字落实第三点:
①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结合语境,选择正 确义项); ②词类活用译出活用特征; ③古今异义译出古今区别; ④通假字译为本字。
第二招 文通句顺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
2012年昆明市联考语文卷翻译题及评分标准
朗乃诣策,策以儒雅,诘让而不害。 (5分) 2分答例:王朗于是投靠了孙策,孙策学 识渊博,风度文雅,厚待他而不加以伤害。 参考答案:王朗于是去见孙策,孙策认为王 朗学识渊博,风度文雅,只是责备他而不加以 伤害。 得分点:诣、以、诘让,各1分;句意2分。
讨论:对照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讨 论为什么被扣3分? 明确:未译出"诣"、“以”、“诘让”。 想一想: 高考要求翻译的句子具备怎样的特 点?
课 堂 练 习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 现代汉语。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 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 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 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 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 知。
翻译句子第一招:
字字落实
分三点:
留 删 换(信)
翻译句子第二招:
文通句顺
分三点:
调 补 贯(达)
实 战 演 习
请你来解题:依次找出调留补删换的地方。 有为齐王画之客 调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 曰:“画孰最难 (他) 者?” 曰:“ 犬、马最难。”“孰最易 (客) (画) 者?” (画) 曰:“ 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 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换
有文采
准确
通达
3、 翻译句子的两大招数 第一招:字字落实 第二招:文通句顺
第一招 字字落实
翻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 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 于诸侯。《廉蔺列传》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 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 为上卿,他凭借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