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出土文献对古代史研究的重要作用

合集下载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出土文献是指在考古挖掘过程中,从古代遗址中发现的各种古代文书、碑刻、牌匾、器物等物品。

这些出土文献是研究古史的重要资料,对于揭示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

出土文献作为古代文字的实物,可以提供珍贵的语言材料。

通过对出土文献的研究,可以还原古代文字的使用情况、发展演变和语言习惯等。

在商代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最早的中国文字形态和用法,对于研究古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出土文献也可以提供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专业术语和词汇,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出土文献通过记载了古代历史事件、人物和事物等信息,为研究古史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

在汉代墓葬中出土的竹简和木简中,记载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史料,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而在秦始皇陵中出土的《兵马俑坑图录》等文献,则展示了秦始皇时期的巨大军事力量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研究秦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出土文献还能够提供古代社会各个方面的实物和文物,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重要的物质证据。

在商代古墓中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的精湛造诣,还反映了商代社会的生产技术、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而在秦汉时期的古墓中出土的金银器、玉器和宝石等,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阶层和地位差异,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奢华和繁荣程度。

出土文献还能够提供古代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的线索。

通过对不同时期出土文献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到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和演变。

在秦汉时期的古墓中出土的《黄帝内经素问》等医学文献,反映了秦汉时期医学的发展和成就,为研究古代医学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试谈出土文献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试谈出土文献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试谈出土文献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出土文献是历史学家们在考古发掘中挖掘出来的一类文献,它们来自于坑中、洞穴中、墓葬中甚至海底深处,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记载和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及文学研究者应积极关注出土文献,全面把握它们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出土文献可以作为文学研究的材料,从中可以找到古代史实,补充完善研究文献中不完备的缺口,可以验证文献中标本未验证部分的真实性,从而使历史学家可以有更多的思路和依据进行文学研究。

出土文献也是文学研究的源头,古代文献中有许多未被记载的历史,而这些历史经过考古发掘得出的出土文献却能深入挖掘,打开历史的窗口,从而让文学研究者可以从古代文献的真实性中节选出更多指导性的信息,丰富他们的研究内容。

此外,出土文献也提供许多历史文化资源,它们包括了古代文书、古籍、印章、画卷、器物等,而这些资源对于文学研究来说,能更有效地反映出古代文明的文化气息,因此,文学研究者可以从更多的侧面观察古代的文化成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代文学。

综上所述,出土文献在文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极大地丰富文学研究者的研究内容,提升他们对文学的理解能力。

因此,现代大学生和文学研究者应当加强对出土文献的研究,全面把握它们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期能更好地拓展历史与文学的边界。

- 1 -。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古代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这些出土文献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而且为研究古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素材。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

一、证明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出土文献是研究古史的重要依据,其中包括可供考古学、文字学、历史学研究的各种专门资料,如古代墓葬、遗址、铜器、玉器、器物、书信、碑刻、史书、传说、神话等等。

这些出土文献能够证明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如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大量文化遗存,证明了商代的存在和文明的发展。

二、揭示古代社会文化出土文献能够揭示出古代社会文化的众多细节,如如今名噪一时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司马光墓志铭”,为我们展示了晋代司马家族的起降和辉煌历程,不仅能够了解晋代的政治制度和人物,还能够了解其社会风俗和文化特征。

三、强调史学研究的理论出土文献是对现存文献的补充和修正,它在以往史学研究中是一个缺失的环节,可以为历史学家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文化前提,为史学研究的理论提供了更加精确的基础,提高了史学研究的理论性和科学性。

例如出土的“郭店楚简”为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特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四、变成现代文化的转化出土文献中的某些元素和数据,可以成为现代社会文化的转化,从而更加加深了人们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例如出土的金文和铜器成为现代美术品中的重要元素,对美术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帮助文化传承出土文献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古代文化的发展轨迹,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我们通过对出土文物进行认知,发掘文化财富,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融合,帮助文化广泛传递,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六、发现未知的历史出土文献不仅可以证明已知的历史,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未知的历史。

例如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及其它秦代文物,为我们揭示了秦朝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史料极为匮乏,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要难点。

而秦始皇兵马俑及其它秦代文物的出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秦朝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信息。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出土文献是指在考古过程中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各种古代书籍、文字、刻版、符号等文化遗产。

对于研究古史,出土文献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对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几个方面作用的探讨。

首先,出土文献对于揭示古代社会生活、制度组织和文化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在考古过程中发现的文献,可以提供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有助于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

比如,出土的甲骨文对于了解商代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起到了关键作用;出土的古代纸书对于了解古代文化和知识传播的方式和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出土文献对于校正正史和修正历史观有着重要作用。

古代的正史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们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统治者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

而出土文献作为直接的历史见证,可以提供与正史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和信息,有助于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比如,出土的楚简对于修正楚国历史观起到了重要作用,揭示了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大实力和丰富文化。

再次,出土文献对于填补历史空白和提供新的历史认识有着重要意义。

在研究古代历史时,往往存在许多历史空白,这些空白难以用传世文献和资料来填补。

而出土文献的发现,往往可以填补这些空白,提供新的历史资料和认识。

比如,出土的秦简对于填补先秦时期的历史空白起到了关键作用,提供了关于秦国不同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对秦国历史的认识有所突破。

此外,出土文献对于解读和研究文字和语言学也具有重要意义。

出土文献往往是古代语言和文字的生动实物,可以为研究和解读古代文字和语言提供重要材料。

比如,出土的金文、篆文、隶书等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字体变迁,对于研究古代文字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研究出土文献中的文字和符号,还能够了解古代人们的语言使用方式和语言习惯。

总之,出土文献对于研究古史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可以提供详实的历史资料,揭示古代社会的生活和制度;可以校正正史和修正历史观,提供多元的历史观点和信息;可以填补历史空白,提供新的历史认识;同时还可以对古代文字和语言进行重要的研究和解读。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出土文献是指在考古发掘中所发现的历史记录,以及从已经发现的文物中所提取的文字、符号等各种文本材料。

这些文献不仅包含着历史的真实记录,而且也是古代社会、文化、思想、制度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反映。

因此,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证事实真相出土文献作为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古代历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古代历史文献的保存状况较为不完整,在某些情况下,历史学家很难根据传统文献全面而准确地了解某一事件的始末。

而有了出土文献的参考,就可以确证事实真相。

例如,1975年在河南省偃师县太康村的北汉墓葬中,发现了《金刚经》的手抄本,这一发现就给予我们一个全新的认知视角:文化交流在遥远的东北亚地区就已经实现。

出土文献能够挖掘出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真实记载,从而完善历史学研究中的缺失和错误。

二、揭开历史盲区史书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对于从史料能力、制度掌握、思想文化、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都有所涉及。

然而,由于史书存在过删篡、未及记录、文字失传等情况,所以,它始终无法取代出土文献的位置。

出土文献往往被发现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比如遗址、墓葬、器物等等,这些文献凝聚了先人的思想、文化等多种信息,从而扩充了古代社会历史的视野,可以揭开历史盲区与谜团。

比如,上海龙华医院中出土的甲骨文,就有许多片段描述了医疗、药物和诊疗术语,这对于我们了解我国古代医学史有着重大的帮助。

三、研究古代社会制度出土文献不仅记录着古人们的思想文化,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安排、生产形态等方面的情况。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龚城出土了大量档案式的木简,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机构、职务、权力关系、官僚腐败、商业合同、军事条令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从而深入理解古代社会结构的演变和变革。

四、对比异同觅得共同点出土文献往往反映出各式各样的社会存在,例如公共、私人生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出土文献是指在地下出土的各种古代书籍、简牍、碑文、竹简等物品,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可以填补史料的空白,丰富史学资料,还可以为古史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突破口,对于还原古代历史事实,探讨历史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出土文献可以填补史料的空白。

在古代,很多史料因为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而损毁或遗失,导致后人对于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历史人物知之甚少。

而通过出土文献的发现,可以弥补这些史料的缺失,为我们重新认识某段历史期间提供新的材料。

根据出土文献的内容,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关于古代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面貌。

出土文献可以丰富史学资料。

出土文献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内容,这些内容有时与已知的史料不同,有时又会提供一些新的历史细节,从而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历史资料。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对某些历史事件或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还原古代历史的真实面目,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出土文献可以为古史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突破口。

由于出土文献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书籍、碑文等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历史事件的记载、古代人物的生平事迹等,有时甚至还会涉及到一些古代文化、风俗习惯等。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我们往往可以发现一些新的历史线索,甚至有可能找到一些历史谜团的解开之道。

有的出土文献可以为某些历史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提供新的解释,从而为我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提供新的思路和角度。

出土文献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古代历史的实物证据。

由于出土文献中包含了大量的古代书籍、简牍、碑文等物品,这些物品有时会涉及到一些古代制度、宗教信仰、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有时甚至还会包含一些古代人物的字迹、画像等。

通过对这些物品的研究,我们可以直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某些实质内容,从而为我们认识古代社会的面貌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证据。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1. 引言1.1 出土文献的定义出土文献是指在地下或其他遗址中发现并挖掘出来的古代书信、文书、碑文、刻石等古代文字记录物。

这些文献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而备受学者们的关注。

出土文献通常经过专业人员的挖掘和整理,然后被送交相关机构进行保存和研究。

出土文献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古代书信、政府文件、宗教经典、商贸文书等各种形式。

这些文献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为我们深入了解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依据。

通过对出土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经济活动等方面的特点,进而推动古代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填补历史空白、重构历史脉络等方面,出土文献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出土文献在研究古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文化、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启示。

1.2 出土文献的重要性1.将历史还原到真实面貌出土文献是古代人们留下的物证,通过这些古老的文献可以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全貌。

这些文献不仅可以帮助研究者推断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还能够揭示出某些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

2.丰富历史资料出土文献丰富了历史资料库,为研究者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通过研究这些文献,可以填补历史上的空白,解开历史上的谜团,重新解读某些历史事件,并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解。

3.重要历史价值出土文献是珍贵的历史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这些文献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传承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文化。

对这些文献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还能够启迪现代社会的发展,引领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

2. 正文2.1 出土文献的种类出土文献的种类可以大致分为书籍、文书、碑刻等几类。

其中书籍包括木简、竹简、纸简等不同材质的书籍,这些书籍记录了古代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事件。

文书则是记录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公文和私信,能够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重要线索。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

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古代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历程,了解古代历史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文明的演变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而对于古代历史的研究,出土文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出土文献是指在考古过程中发现的古代文字记录的文物,包括文字记载的器物、文献碑铭、简牍等。

这些出土文献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为研究古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证据。

本文将就出土文献对研究古史的作用展开探讨。

出土文献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证据。

古代历史的研究离不开历史文献的支撑,而出土文献往往可以填补正史和编年体史书留下的空白,弥补历史资料的不足。

中国历史上的《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时期的文字记载,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商代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由此可见,出土文献作为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为历史学家提供了多样化的资料,有助于还原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出土文献可以帮助历史学家理清历史脉络,完善历史叙事。

古代历史往往包含着许多不同版本的叙述和记录,出土文献的发现往往可以帮助历史学家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根据出土文献的记载,历史学家可以重新梳理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变迁、社会演变、文化传承等情况,从而更为全面地理解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

出土文献的发现还可以帮助历史学家理清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推断历史人物的真实行为和思想,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还原古代历史的全貌。

出土文献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出土文献往往能够记录古代社会的各种制度、法律、政策等信息,为了解古代政治体制、社会经济结构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出土文献还可以记录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文学艺术成就等方面的资料,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精神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参考。

出土文献中的诗歌、文学作品,可以为我们还原古代文学风貌,了解古代人文精神;而出土文献中的法律、制度记录,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构架和社会秩序。

出土文献还可以帮助历史学家解开古代历史中的谜团,发现历史中的未解之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任课教师:张荣强教授授课起止时间:学生姓名:***研究生院制试论出土文献对古代史研究的重要作用一、出土文献的历史学研究意义李大钊在其《史学要论》中说:“历史学就是研究社会的变革的学问,即是研究在不断的变革中的人生及为其产物的文化的学问”。

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人类历史是建立在人类生产活动基础之上的人类自我完美的自然发展过程。

历史学能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人类的发展指明方向,而历史学为人类提供借鉴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它的客观真实性程度。

所以史学是求真的学问。

“凡学都所以求真,而历史为尤然” 1。

“历史”有自己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研究的对象有所不同。

历史随时随地在发生,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消失,其客观性也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或者改变。

历史认识涉及相互影响的三个方面:客观的历史实际、历史资料、历史研究者。

这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

自然科学工作者可以对研究对象反复观察,重复实验,研究者能够直接观察研究对象。

历史研究者所研究的历史过程不能重演,大多数情况下,历史研究者并不能亲眼看到客观的历史实际,他要认识历史实际,必须通过历史实际遗留下来的遗迹——史料来进行。

也就是说,史料是历史研究者认识历史实际的中间介质。

这就是历史研究比其他研究特殊的地方。

传统史学的研究,多依据传世文献,因纸质文献不易保存,在流传过程中,受各种人为因素(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制约,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歪曲和变异。

而考古获得的文字资料就不一样,它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古代原始遗存(也有极少数出土文物为后代仿前代的),因此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2。

现代考古学产生、发展以来,不断发现的大量出土的文化遗存中的文献资料,为史学特别是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材料,为历史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王国维在其《古史新证》中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1 李大钊《史学要论》。

2 摘自张荣强讲义《出土文献研究导论——以简牍为中心》2012年2月13日。

下之新材料。

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王氏提出的著名的“两重证据法”,在史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主要理论为: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

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

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与王国维同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的陈寅恪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

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

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3由此可见,王陈二先生所谓的“新材料”即指考古发现,考古发现中的出土文物尤其是文献资料对古代史的释史、补史和证史起着极其重要作用。

如1972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汉墓出土的7500余枚竹简中,同时包含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两部书籍,解决了关于孙膑、孙武是否同为一人的历史悬疑等问题的争论。

又如1995年山东长清灵岩寺重新发掘的鲁班洞4,使唐天宝元年(747年)李邕撰并书的《灵岩寺碑颂并序》重见天日。

这是目前研究灵岩寺唐代历史最重要的文献。

该碑最早著录于赵明诚《金石录》卷七,毕阮、毕元《山左金石志》卷十二录有大部分碑文,但当时原碑佚失,清咸丰六年(1856年)又为何绍基访得,今存鲁班洞遗址内。

虽然碑身残断,有近四分之一的碑文不能通读,但仍保存了不少重要的信息。

兹据《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五七,并对照原拓,摘录有关文字如下:3 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

4 鲁班洞为当地对该遗存的俗称,实为灵岩寺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山门建筑遗址,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笔者曾参与过该遗址的发掘工作。

高宗临御之后,克永光堂,六悲之修,舍利之□,报身之造,禅祖之崇,山上灯□,□功宇内。

卢舍那之构,六身铁像,次者三躯,大□金刚,□□增袤。

远而望之,云霞炳焕于丹萧;即而察之,日月照明□道□。

皆帝王之力,舍以国财,□象之……所谓高宗临御,指麟德二年十二月(666年1月)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封禅泰山并驻跸灵岩一事,《旧唐书·本纪四·高宗上》:“(麟德二年)冬十月戊午,皇后请封禅,司礼太常伯刘祥道上疏请封禅。

……十二月丙午,御齐州大厅。

乙卯,命有司祭泰山。

丙辰,发灵岩顿。

”。

鲁班洞出土的李邕碑文明确记载当时由帝王皇后的事迹,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对真实历史的恢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6年灵岩寺内发掘出土的唐宋建筑遗址般舟殿5,该遗址底部为唐代构筑的台基,上部叠压有宋代台基,同样是因为发现镌刻于大殿基座壼门石上和殿前小龙虎塔上的文字纪年,并对应现存的的建筑遗址的形制、法式特征后,从而使得该遗址的断代和历史沿革变得较为明朗。

二、出土文献概况6历史研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是搜集材料。

第二步是分析研究。

第三步是综合成文或专著。

经过了这三步工作以后所得的成果,便是历史的著作。

所以就方法讲,搜集材料是起点,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所谓史料,是以往人类所留下来的能够反映客观历史的遗迹,也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或称之为历史信息。

史料可分为文献史料(档案与各种文字记载)、实物史料(遗物、遗址、遗迹等)、口碑史料(口述史料)、以及非物质性史料(如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搜集史料,有一个极重要的5 般舟殿为唐宋建筑遗址,位于灵岩寺千佛殿北侧,早年被山体滑坡湮没,1996年经考古发掘后重现天日,笔者曾参与过该遗址的发掘整理工作。

6 本章多摘编自张荣强讲义《出土文献研究导论——以简牍为中心》2012年2月13日。

原则,这就是“赅备无遗”。

敏于搜集与利用考古出土的新成果、新资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而出土文献则是其中征信度最高也是最直接的史料之一。

广义的出土文献是相对于传世文献而言的,即考古发掘出土的(或经过鉴定、来源明确的馆藏品)文字材料,都可叫做“出土文献”。

其涵括的研究对象上自甲骨文、金文、战国盟书、玺印、封泥、简牍、帛书、敦煌文献、吐鲁番文书,下到明清墓志,还有佉卢文等古民族文字等等;狭义的概念,一般是指出土的书籍(包括典籍和公、私文书),主要是指上个世纪大量出土的简牍、帛书和纸质文书等。

这些出土文献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城市遗址、建筑遗址、边境烽隧、置传遗址、古墓葬等文化遗存。

其分类主要有简(竹、木)、帛和文书(纸质、纺织物),以及碑刻、壁画(壁画中的文字)、题记等,种类繁多,题材多样。

或为当时的有意埋藏,或为当时的遗弃物。

从内容分,主要有;一、典籍,指的是狭义的书,有六艺(经) (依《汉书·艺文志》的分类)、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法律等;二、公、私文书。

包括当时朝廷及地方的文件、簿籍、档案。

边远地区所出与屯戍、津关、驿传等关联的材料,尤有特色。

一些私家的簿籍,亦得附属于此。

在这两类之外,还有日常生活使用的书札、历谱,有关丧葬的祭祷记录、遗嘱、遣策等等,虽然零碎,仍各有特殊价值。

从文字上分,主要有汉字系统的文献,即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汉字系统的;非汉字系统的古代各民族文字的文献,如佉卢文、粟特文、梵文、回纥文、西夏文、女真文、藏文等。

这两类文字的载体基本上是相同的,有金、石、简、帛、纸张、墙壁抹灰层等。

藏文、梵文,还有用贝叶(如贝叶经)等特殊的材料。

这些宝贵且数量众多的出土文献,因年代久远,加之放置环境的改变(文物出土后,空气、湿度、温度等变化),其保存情况多数较差,其文字载体多残断缺损,文字漫漶,释读困难。

由于自然和历史、人为因素,使得多数出土文献在发掘时就已经次序严重扰乱,恢复编联不易,文本的完整性受到影响。

另外,在“抢救为主、保护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下,出土文物的科学保护是首要的,某些材质的保护尚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所以其整理工作也因此而变得缓慢,加之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许多文献不能即时发表面世,给历史研究工作带来不便。

三、出土文献的使用7出土文献的采集和使用,是一个较为复杂和审慎的问题,因其具有典型性和个例性两重特性,故其适用范围和作为论据的倚重亦有所不同。

如同运用传统文献一样,也需要研究者深澈的眼光和扎实的基础史学素养以及全面正确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

出土文献研究是得益于熟读古书,历史研究可取证于考古发现,四个方面融会贯通,其实是一门学问。

学者有境界高下,下者是跟着材料走,跟着学科走。

上者是跟着问题走,跟着兴趣走。

简牍学、古文献和考古,都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还是服务于历史研究。

中国古代史研究尤其是中古以前的历史,因其传世文献相对较少,所以很难离开出土文献,但要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建立在对二者有充分认识与了解的基础之上。

历史学的研究层次上,出土文献属于基础史料的范畴,其材料的零散性决定了它的作用主要是证史与补史。

要使出土史料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还应充分与文献材料相结合,特别是要与一定的历史理论、方法相结合。

出土文献资料是宝贵的,但不应孤立地进行研究,必须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融合。

出土文献资料的内容涉及到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文书档案学、中医药学、数学、天文历法、法律甚至物理、化学等多种学科,研究者应尽可能的做跨学科研究,不要局限于一个领域。

贺昌群在《历史学的新途径》中说:“入流与不入流,有时亦不在以能获得新材料为目的。

近来学术界因为争取发表新材料的优先权,往往令人有玩物丧志之感。

所以尤在要明了学术研究的新趋向,然后才知所努力,在思辨上有深澈的眼光,文字上有严密的组织,从习见的材料中提出大家所不注意的问题。

所以学术的思考上也有入流与不入流之别”。

回顾近现代史学史,出土文献资料的采集与使用,已经进行了一个世纪,成为史学研究工作一个“历久”却“弥新”重要治学途径。

在当今铺天盖地般的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大量带有文字信息的历史遗存不断出土,如何“物”尽其用却又用的恰到好处,从而成为历史研究的有力的羽翼,则是史学工作者不断探索7 本章多摘编自张荣强讲义《出土文献研究导论——以简牍为中心》2012年2月1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