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与距离测量

合集下载

如何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和定位

如何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和定位

如何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和定位简介全站仪是一种高级测量和定位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

它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通过测量角度、距离和高程等参数,可以准确地测量和定位目标物体。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和定位,并分享一些使用全站仪的实际案例。

一、准备工作在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和定位前,首先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全站仪的电源充足,并检查仪器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其次,要选择良好的观测点,确保观测点周围没有遮挡物,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些辅助测量工具,如三角尺、测量杆等。

二、设置测站在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和定位前,必须先设置一个测站。

测站是指被用来观测和记录测量数据的位置点。

在选择测站时,应考虑到待测区域的地势和目标物体的位置,以便获得最佳的测量结果。

设置测站时,可以使用全站仪的导线仪功能来找到水平线,并通过调整仪器的水平仪使其水平。

三、测量角度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的第一步是测量角度。

全站仪可以通过旋转和测角系统来测量目标物体与测站之间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将全站仪对准目标物体,并通过观察仪器上的显示屏上的角度数值来记录测量结果。

通过多次测量,可以提高角度测量的精度。

四、测量距离测量距离是全站仪测量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全站仪通常使用红外线或激光来测量目标物体与测站之间的距离。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将全站仪对准目标物体,并通过观察仪器上的显示屏上的距离数值来记录测量结果。

为了提高距离测量的精度,可以使用反射器或棱镜来增加测量的反射信号。

五、测量高程除了角度和距离,全站仪还可以测量目标物体的高程。

测量高程需要在测站和目标物体之间设置一个合适的测量杆,并通过观察仪器上的显示屏上的高程数值来记录测量结果。

为了提高高程测量的精度,可以使用气泡水平仪和调整测量杆的位置。

六、数据处理和分析在完成测量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全站仪通常具有数据存储和传输功能,可以将测量数据保存在内部存储器中或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后续处理。

全站仪测量步骤及方法

全站仪测量步骤及方法

全站仪测量步骤及方法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主要用于测量地面的高程、水平角度和方位角等参数。

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步骤如下:1.设置仪器:在使用全站仪前,首先要选择一个平稳的地方放置仪器,尽量远离电磁干扰源。

然后使用水平仪调平仪器,确保其水平。

接下来,设置仪器参考点,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地面点作为参考点,然后在仪器上设置该点的高程为0。

2.设置目标点:在进行测量前,需要确定目标点的位置。

可以使用棱镜或反射镜作为目标点,将其放置在测量的位置上,并确保其稳定。

3.执行测量:首先,使用望远镜对准目标点。

用转盘确定水平角度,按下水平角度读数按钮,记录水平角度值。

然后,使用侧面的粗调按钮将望远镜对准目标点的中心,按下测距按钮,记录测距值。

最后,使用转盘确定方位角,并记录方位角度值。

4.数据处理: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目标点的高程、水平角度和方位角。

可以将数据保存为文档或导出为其他格式。

全站仪的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测量方式:1.三角测量法:该方法适用于短距离的地面测量。

首先,在目标点和仪器位置之间设置两个辅助点,然后使用全站仪进行辅助点和目标点之间的视线测量,根据三角形的几何关系计算目标点的坐标等参数。

2.链测法:该方法适用于长距离的地面测量。

在测量中,将目标点和仪器位置之间设置多个测量点,使用全站仪对各个测量点进行水平角度和距离的测量,然后根据链测原理计算目标点的坐标等参数。

3.多边形闭合测量法:该方法适用于地形复杂的地区。

在测量中,将目标点和仪器位置之间设置多个测量点,通过全站仪对各个测量点之间的角度和距离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多边形测量原理计算目标点的坐标等参数。

4.GPS辅助测量法:该方法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测量,适用于需要测量大范围区域的地面测量。

在测量中,先使用GPS确定目标点和仪器位置的大致坐标,然后使用全站仪对目标点周围的细节进行测量,最后结合GPS的定位结果得到更精确的测量结果。

全站仪使用方法

全站仪使用方法

全站仪具有角度测量、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三维坐标测量、导线测量、交会定点测量和放样测量等多种用途。

内置专用软件后,功能还可进一步拓展。

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1)水平角测量(1)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

(2)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2)距离测量(1)设置棱镜常数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2)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变化,15℃和7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为0ppm。

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

(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4)距离测量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全站仪的测距模式有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三种。

精测模式是最常用的测距模式,测量时间约2.5S,最小显示单位1mm;跟踪模式,常用于跟踪移动目标或放样时连续测距,最小显示一般为1cm,每次测距时间约0.3S;粗测模式,测量时间约0.7S,最小显示单位1cm或1mm。

在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时,可按测距模式(MODE)键选择不同的测距模式。

应注意,有些型号的全站仪在距离测量时不能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显示的高差值是全站仪横轴中心与棱镜中心的高差。

3)坐标测量(1)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2)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

(3)设置棱镜常数。

(4)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5)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6)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

如何使用全站仪进行精确的位置定位和测量

如何使用全站仪进行精确的位置定位和测量

如何使用全站仪进行精确的位置定位和测量全站仪是一种现代化、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矿山等各个领域。

它可以进行精确的位置定位和测量,为工程施工和地理测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介绍全站仪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位置定位和测量。

首先,全站仪是通过激光测距原理实现精确测量的。

它包括一个旋转的测距仪和一个望远镜,可以同时进行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的测量,通过计算旋转仪器与目标点之间的角度和距离,确定目标点的空间位置。

在测量前,需要进行仪器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进行位置定位和测量,首先需要设置基准点。

基准点是已知位置的点,可以通过GPS定位等方式获取。

在全站仪的测量中,基准点的确定对于后续测量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平坦、稳定的地面或建筑物作为基准点,并进行标志,方便后续的测量。

在实际测量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位置定位和测量。

一种是直接测量,即将测量仪器直接对准目标点进行观测。

这种方式适用于距离较近、视线良好的情况,可以获取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另一种是间接测量,即通过三角测量或坐标变换等方法进行间接计算。

这种方式适用于目标点距离较远、视线受限的情况,可以有效地进行位置定位和测量。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是测量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点、设置好仪器参数、消除仪器误差等。

其次是测量的操作方法,包括将仪器对准目标点、观测读数的技巧等。

最后是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包括测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生成测量结果和图形展示等。

在使用全站仪进行位置定位和测量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例如大气湿度、温度变化、地面振动等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校正。

此外,还需要注意测量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在实际工程中,全站仪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测量建筑物的位置和高程,实现施工过程的精确控制;可以用于道路和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实现工程的顺利进行;可以用于矿山的勘察和开发,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等。

合适的全站仪放线距离范围

合适的全站仪放线距离范围

合适的全站仪放线距离范围
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放线的仪器,其放线距离范围取决于
具体的型号和品牌。

一般来说,全站仪的放线距离范围可以从几米
到数千米不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全站仪放线距离范围的情况:
1. 短距离全站仪,一些小型的全站仪适用于较短的放线距离,
通常在几米到几十米之间。

这种类型的全站仪适用于小型工程或室
内测量等场合。

2. 中距离全站仪,一般的全站仪可以实现较长的放线距离,大
约在百米到数百米之间。

这种全站仪适用于中小型土建工程、道路
测量等场合。

3. 远距离全站仪,一些高精度、大型的全站仪可以实现较远的
放线距禿,甚至可以达到数千米。

这种类型的全站仪通常用于大型
土木工程、铁路测量等需要远距离测量的场合。

在选择全站仪时,需要根据实际测量需求来确定放线距离范围,以确保能够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

同时,在使用全站仪时,需要根
据具体的测量情况和放线距离来进行合理的操作,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使用全站仪进行空间位置测量的原理与操作流程

使用全站仪进行空间位置测量的原理与操作流程

使用全站仪进行空间位置测量的原理与操作流程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多功能的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建筑、土木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可以实现对空间位置的测量和定位。

本文将介绍全站仪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一、全站仪的原理全站仪是将测量角度和测量距离结合在一起的仪器。

它采用了全自动追踪和测量技术,通过发射和接收红外线来实现角度测量,利用电磁波测距技术来实现距离测量。

角度测量是全站仪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它利用全站仪上的水平仪和垂直仪来测量物体的方向和角度。

全站仪上的CCD相机可以自动锁定目标并进行测量。

同时,全站仪还内置了高精度的光电测角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角度测量。

距离测量是全站仪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它利用了电磁波测距技术,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测量物体的距离。

全站仪上配有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通过计算激光的发射和接收时间以及光的速度,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距离。

二、全站仪的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使用全站仪进行空间位置测量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认使用的全站仪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查并校准各个测量模块。

同时,还需要携带好所需的测量配件和辅助工具,如三脚架、反光板等。

2. 安装全站仪将全站仪设置在稳固的三脚架上,确保其放置稳定且水平。

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可以调整仪器的仰角和方位角。

3. 设置参数在使用全站仪之前,还需要设置一些参数。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仪器的单位制、高差基准面等参数。

此外,还可以设置观测原点和坐标系等参数,以便后续的测量工作。

4. 进行观测正式开始观测之前,需要先进行一次自校准,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然后,使用全站仪进行目标点的观测。

先对目标点进行粗略的测量定位,然后使用全站仪进行精确的观测,并记录测量结果。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完成测量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通过专业测量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导入和处理,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此外,还可以进行误差分析和质量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站仪测距基本原理与方法

全站仪测距基本原理与方法

全站仪测距基本原理与方法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

它是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测距技术的发展,近代电子科技与光学经纬仪结合的新一代既能测角又能测距的仪器,它是在电子经纬仪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测距的功能,使得仪器不仅能够测角,而且也能测距,并且测量的距离长、时间短、精度高。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计算和数据存储单元等组成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外围设备交换信息的多功能测量仪器。

由于全站型电子速测仪较完善地实现了测量和处理过程的电子化和一体化,所以人们也通常称之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或称全站仪。

电子测距的基本原理电子测距即电磁波测距,它是以电磁波作为载波,传输光信号来测量距离的一种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仪器发出的光波(光速C已知),通过测定出光波在测线两端点间往返传播的时间t 来测量距离S:S=Ct/2 (4.15)式中乘以1/2是因为光波经历了两倍的路程。

按这种原理设计制成的仪器叫做电磁波测距仪。

根据测定时间的方式不同,又分为脉冲式测距仪和相位式测距仪。

脉冲式测距仪是直接测定光波传播的时间,由于这种方式受到脉冲的宽度和电子计数器时间分辨率限制,所以测距精度不高,一般为1~5m。

相位式光电测距仪是利用测相电路直接测定光波从起点出发经终点反射回到起点时因往返时间差引起的相位差来计算距离,该法测距精度较高,一般可达5~20mm。

目前短程测距仪大都采用相位法计时测距。

通常是开机后将观测时的温度和气压输入全站仪,仪器自动对距离进行温度和气压改正。

测定气温通常使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测定气压通常使用空盒气压表。

气压表所用单位有mb (102Pa)和mmHg(133.322Pa)两种,而1mb=0.7500617mmHg。

气温读数至1度,气压读数至1mmHg。

小知识:《温度和气压对测距的影响》在一般的气象条件下,在1Km的距离上,温度变化1度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95mm,气压变化1mmHg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37mm,湿度变化1mmHg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05mm。

全站仪放样坐标角度距离的详细步骤

全站仪放样坐标角度距离的详细步骤

全站仪放样坐标角度距离的详细步骤放样测量用于在实地上测设出所要求的点位。

在放样过程中,通过对照准点的角度、距离或坐标测量,仪器将显示出预先输入的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以指导放样。

显示值=实测值-放样值放样测量应使用盘左位置进行。

14.1距离放样测量根据某参考方向转过的水平角和至测站点的距离来设定所要求的点。

操作过程操作键显示1.按右图所示照准参考方向。

2.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置零】,在【置零】闪动时再次按下该键,将参考方向设置为零。

【置零】【测量】HZA 99°43′13〃HAR 0°00′00〃P2置零坐标放样记录操作过程操作键显示3.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放样】,进入放样测量模式。

在菜单模式选取“2.放样测量”完成同样功能。

【放样】【放样测量】1.放样数据2.放样观测3.测站设置↓4.方位角4.选取“1.放样数据”后按【】,进入放样数据输入屏幕。

输入放样平距和放样角度,每输完一数据项后按【】。

【】【放样距离角度】H<m>:HA:坐标确定5.按【确定】进入放样观测屏幕。

其中:dH:目标与待放样点的平距差值。

dHA:目标与待放样点的水平角差值。

【确定】【距离放样】dHdHA -119°23′18〃HAR 0°00′00〃改正模式引导测量6.按【引导】进入放样引导屏幕,第二行所显示的角度值为角度实测值与放样值之差值,而箭头方向为仪器照准部应转动的方向。

箭头的含义←:从测站上看去,向左移动棱镜。

→:从测站上看去,向右移动棱镜。

恢复放样观测屏幕,按【差值】【引导】【距离放样】→ -119°23′18〃HAR 0°00′00〃改正模式差值测量操作过程操作键显示7.旋转仪器照准部至第二行显示的角度值为0°。

当角度实测值与放样值之差在±30〃范围内时,屏幕上显示←→。

【距离放样】←→ 0°00′01〃HAR 119°23′19〃改正模式差值测量8.在望远镜照准方向上安置棱镜并照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距离测量
4.1.1 钢尺量距
工具 钢尺 温度计 弹簧秤 其它 薄碳钢带制成
测钎、垂球、标杆 测钎、垂球、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4.1.1 钢尺量距 尺长方程式
lt = l + ∆l + l ×α × (t − t0 )
lt
——丈量温度时的钢尺实际长度(m); ——钢尺刻划上注记的长度,即名义长度(m); ——钢尺在检定温度t0时的尺长改正数;
4.1.2 视距测量
利用水准仪与经纬仪等的望远镜观测标尺时, 利用水准仪与经纬仪等的望远镜观测标尺时,由透镜成像 原理的三角形相似原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长成比例, 原理的三角形相似原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长成比例,间接求 测出两点间的距离的测距方法。在相似三角形中, 测出两点间的距离的测距方法。在相似三角形中,测视距时的 观测值的不同,视距测量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观测值的不同,视距测量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f 离值,单位km,R单位 为实测距离值,单位 , 单位 单位mm/km。 为实测距离值 。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4.1.3 光电测距
测距成果的整理
1 1 C0 D = C ⋅t = ⋅ t 2 2 n n = 1+ P 1 + α ⋅ t 1013 ⋅ ng − 1
∠ M M ′O = 90 + 1 ϕ ≈ 90 2 1 ∠ N N ′O = 90 − ϕ ≈ 90 2
l ′ = M ′N ′ = l ⋅ cos α D = K l ′ = K ⋅ l ⋅ cos α S = D cos α = K ⋅ l ⋅ cos 2 α
D = K ⋅ l cosα S = Klcos α = Dcosα
S = D cos α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4.1.1 钢尺量距
成果整理
∆l 0 1 尺长改正: ∆Dl = D × )尺长改正: l 2 温度改正: ∆Dt = D × α × ( t − t 0 ) )温度改正: h2 3 倾斜改正: ∆Dα = − )倾斜改正: 2D
2
视距尺不垂直于视准轴的改正 倾斜距离改化为水平距离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4.1.3 光电测距
光电测距的基本原理 通过测定电磁波(无线电波或光波)在待测距离两端点间 往返传播的时间,利用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来确定其距 离。将电磁波作为载波进行距离测量,其公式为:
1 T = f
令∶
C µ= = 2 2f
λ
⋅T
1 D = λ ( N + ∆N ) 2
µ称为测尺长度 称为测尺长度
λ
D = µ ( N + ∆N )
该方法实质上相当于用一把长度为u的尺子来丈量欲测的距离。 该方法实质上相当于用一把长度为u的尺子来丈量欲测的距离。 在相位式测距仪中,相位计只能测定相位移尾数 而无法 在相位式测距仪中,相位计只能测定相位移尾数∆φ而无法 测定整周期数N,因此使上式产生多值解,距离 无法确定 无法确定。 测定整周期数 ,因此使上式产生多值解,距离D无法确定。
定角视距法
l ϕ S = • cot 2 2 定基线视距法
不变时, 变化而变化, 当 ϕ 不变时, S 随 l变化而变化,称为定角 视距测量 不变时, 变化而变化, 当 l不变时, S随 ϕ变化而变化,称为定基 线视距测量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4.1.2 视距测量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D = 678 .6162 m
4.1.3 光电测距
测距成果的整理 加常数的改正
K = D − ( D0 − d )
由于仪器的加常数为一固 定值,可预置在仪器中,使之 测距时自动加以改正。但是仪 器在使用一旦时间后,此加常 数可能会有变化,应进行检验,测出加常数的变化值(剩余加 常数)对观测成果加以改正。
N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4.1.3 光电测距 例:
相位式测距仪 u 0 = 10 cm N 值的确定 ∆ N 1 = 0 .162
u1 = 10 m
∆ N 1 = 0 .862
u 2 = 1000 m ∆ N 2 = 0 .679 欲使某相位测距仪的测程达到10km,测距精度达到 测距精度达到1mm, 例:欲使某相位测距仪的测程达到 测距精度达到 , 问需多少个光尺?它们的频率分别为多少? 问需多少个光尺?它们的频率分别为多少? 解: µ 1 = 10 km 则 f 1 = 15 kHz 准确测得“公里”、“百米” “十米”的值存在误差。 选 µ 2 = 100m 则 f2 = 1.5MHz 准确测得“十米”、“米” “分米”的值存在误差。 选 µ 3 = 1 m 则 f 3 = 150 MHz 准确测得“分米”、“厘米” 估读到“毫米”
4.1.3 光电测距
相位式测距仪 相位法测距的基本原理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4.1.3 光电测距
相位式测距仪 相位法测距的基本公式
φ 调制光全程的相位变化为: 调制光全程的相位变化为: = N ⋅ 2π + ∆ φ = 2π ( N +
∆φ ) = 2π ( N + ∆ N ) 2π
视准轴水平时, 视准轴水平时,内调焦望远镜测距公式
f1 ( f 2 − b ) S = • l + f1 + δ p • f2
b = b∞ + ∆ b
S = K ⋅ l = 100 l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4.1.2 视距测量
视准轴倾斜时的视距公式
λ 1 λ ∆λ ) D = ⋅ ( N + ∆N ) D = ( Nλ + ∆λ ) = ( N + 2 2 2 λ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4.1.3 光电测距
相位式测距仪 相位法测距的基本公式
1 D = C ⋅t 2 t = N ⋅T +

C =v=λ⋅ f ∆λ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4.1.3 光电测距
测距成果的整理 乘常数的改正 测距仪在使用过程中, 测距仪在使用过程中,实际的调制光频率与设计的标 准频率之间有偏差时,将会影响测距成果的精度, 准频率之间有偏差时,将会影响测距成果的精度,其影响 与距离的长度成正比。 与距离的长度成正比。 为标准频率,假定无误差; 为实际工作频率; 设 f 为标准频率,假定无误差; f ′ 为实际工作频率; 乘常数为: 乘常数为: 则乘常数改正值: 则乘常数改正值: 式中
4)水平距离: 水平距离: 误差来源
S = D ′ + ∆ D l + ∆ D t + ∆ Dα
1)尺长本身误差 4)垂曲、反曲误差 垂曲、 7)丈量本身的误差
2)温度变化的误差
3)拉力误差
5)钢尺不水平的误差 6)定线误差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α——钢尺膨胀系数,其值约为11.6×10-6~12.5×10-6m/(m·℃) 11. 12. m/( t0——钢尺检定温度,又称标准温度,一般取20℃; t——丈量时温度。
钢尺检定:就是检定出在某一温度下尺长改正数ΔL 钢尺检定:就是检定出在某一温度下尺长改正数ΔL 。 钢尺检定的方法主要是与标准长度相比较求得。 钢尺检定的方法主要是与标准长度相比较求得。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4.1.3 光电测距
光电测距的种类 电磁波测距仪按载波数来分,可分: 电磁波测距仪按载波数来分,可分: 单载波: 单载波:可见光、红外光、微波; ; 双载波:可见光和可见光、可见光和红外光或微波等; ; 双载波: ; 三载波: 三载波:可见光、可见光和微波,可见光、红外光和微波等; 电磁波测距仪按发射目标来分,可分: 电磁波测距仪按发射目标来分,可分: 无反射目标; 反射镜) 应答机) 无反射目标;有反射目标(反射镜);有源反射器(应答机) 根据测距的精度不同,电磁波测距仪又分为: 根据测距的精度不同,电磁波测距仪又分为: 一级: 一级:一公里测距中误差(精度)小于等于5mm; 二级: 二级:一公里测距中误差(精度)大于5mm小于等于10mm;
λ
为了扩大测程,必须选用较长的测尺, 为了扩大测程,必须选用较长的测尺,即 选用较低的调制频率。 选用较低的调制频率。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4.1.3 光电测距
相位式测距仪 N 值的确定 由于仪器测相(频率)误差一般小于1/1000,它对测距误差的 影响将随测尺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为了解决扩大测程与 λ C 提高精度的矛盾,可以采用一组测尺配合测距:
测量学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20072007-03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全站仪
§4.1 距离测量 §4.2 光电测距误差分析 §4.3 光电测距仪的检验 §4.4 全站仪和自动全站仪 §4.5 三角高程测量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Total Station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