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十大影响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影响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影响自2001年“校校通”工程全面实施以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但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点、模式、内容和方法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1、信息技术引发了教育教学观点的变革。

信息的大潮冲击着教育领域,波及到各个方面,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信息技术使用于教育领域,对“读、写、算”这个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阅读方式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多媒体和高效检索阅读,使写作从单纯的文本和手工写作转变为多媒体与各种自动化输入方式的写作,使计算机纯数学计算扩展为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这个切都将导致我们的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会发生新的变化。

如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就是体现这些功能的所在,学生们能够通过计算机的协助,不但能够看一些文字信息,更能够通过观看一些视频直观了解课本知识。

比如,在教授小学语文《恐龙》、《海底世界》、《航天飞机》等课文时,老师们带领学生到电子阅览室查阅相关的网站,不但丰富了课本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效果。

其次,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用于教育领域,使基础教育的教学形式、手段、方法、环境等变得更新,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拓展了教学领域,而且使传统的教育理论、课程结构、师生关系、人才培养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自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以来,我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了“班班通”,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更显得生动、有效;学生的学习也更加灵活、有趣。

老师们从传统的课本知识的单纯讲授,转变为利用信息网络,收集、整理相关的信息,然后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

再次,为适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育观点正在逐步确立,如素质教育的观点、超前教育的观点、个性发展的观点、终身教育的观点及和谐教育的观点等,为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

高等教育的未来技术的影响与机遇

高等教育的未来技术的影响与机遇

高等教育的未来技术的影响与机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技术的巨大冲击。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各种创新的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并给高等教育带来许多新的影响与机遇。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的未来技术对教学、学习、研究等方面的影响,并挖掘其中蕴含的机遇。

一、技术对教学的影响1.数字化教育平台数字化教育平台是高等教育领域最为显著的技术创新之一。

通过网络和云计算技术,学生可以远程接受教育,轻松获取知识。

教师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上建设教学课件、进行在线辅导、批改作业等,极大地方便了教学工作。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在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提高学习效果。

2.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体验。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各种场景模拟,比如进行实验、实习,甚至参观名胜古迹等。

这种沉浸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智能化辅助教学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智能化辅助教学系统,可以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并根据其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这种智能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二、技术对学习的影响1.在线学习平台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自由选择各种在线课程,进行自主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解放了时空的限制,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此外,在线学习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智能化学习工具智能化学习工具的出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和帮助。

比如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音输入和语音交流,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智能化作业辅助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作业的自动批改和反馈,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率。

3.个性化学习平台个性化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信息时代不仅延伸了人的大脑功能,拓展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广泛渗透和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引起了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过程各环节的巨大变革。

1、教学环境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单调枯燥的教学环节向多样化、新颖活泼迈进,而且多功能教室把各组件集成在一起,组成一个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呈现系统,对多媒体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展示。

除了课堂教学环境外,还包括实验教学环境的变革。

虚拟实验室的出现,为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创造了仿真和模拟的教学环境,给实验教学环境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实验室里堆满各种实验器械及各种有毒、有害的溶液和放射性物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潜藏着巨大的危险性;而对于有些周期长或在真实世界里难以观察到的实验,传统实验则显得无能为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能使现实中或短期内无法观察到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瞬间呈现在眼前;同时,虚拟实验使得实验的进行不再受场地、器材、时间、自然环境的限制,为学习者创造了更多实践机会。

现代信息技术所引起的课堂和实验教学环境的变革,有助于促进教师开展创新教育,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知识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作用发生变化教师将从传统的课堂主讲者,转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

学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去获取知识,教师则转变为组织和辅导者。

学生可以在屏幕上阅读大量的内容,教师传统的“授业”、“解惑”的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被“电子教师”所代替。

教师将更加专注于对信息教学系统运作过程的监控、研究和评价。

要对网络提供的教学材料进行研究和评价,加以改善并分享,从而使教学内容通过网上切磋得到优化。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与信息系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价,找出最适当的沟通方式或互动方式,并通过网络予以推广和交流。

3、教学方式上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教学资源上共享。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教学过程要素的变化与一般教学过程相比,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了自己新的特点:1 、教育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者的工作方式和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传统教学过程仅注重教育者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仅把课堂上的活动看做是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过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育者的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他们不但关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要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加工,整理和创造教育信息;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课堂上的学生,而且包括网络空间中的学生;他们不仅指导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要指导课堂外学生学习活动等。

2、教育信息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信息的表现方式多样化,传递途径立体化。

在信息表现方式上,可以用文本、图形、图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表现。

在信息传递上,由过去印刷物的平面传递,到现在的通讯卫星、地面微波通信、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构成的立体化信息传递通道。

3、现代教育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4、学习者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学习者不仅在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讲授,指导,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获取其他的教育信息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这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主动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探求,搜索和加工信息,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育信息资源的变化1、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可以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反映教学内容2、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可以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进行交流,构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3、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可以超出了课堂和学校相对较小范围来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陆宏冯学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积累、分析、组合和存储、再现,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手段来利用、获取并再次开发知识,因而知识的增长速度在信息时代极为迅猛,形成“知识爆炸”。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其未来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其未来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其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受到了其深刻影响,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助推器,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带来了日新月异的改变和巨大的机遇。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拓展教育资源渠道信息技术可以把各种知识和信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追求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而不受制于学科限制。

同时,对于教师而言,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也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极大地促进他们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

2、提升学习效果借助信息技术,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记忆、提高理解、提高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果。

同时,结合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手段,使学生们拥有碎片化的学习空间,可以极大地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个性化,实现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3、促进教学智能化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网络环境、数据挖掘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智能性跟踪,提供专业化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拥有智能教育设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提高教育智能化水平,使学生个性化分化变得更容易。

4、提升教职员工的综合素质教职员工是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是保证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因素。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促进他们的教学水平、学科水平、思想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帮助他们提高教育能力和吸引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们更好的思维意识和学习习惯。

二、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未来信息技术在未来的教育中必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其中一些可以预见的趋势如下。

1、智能化课堂智能化课堂是未来教育必然的趋势之一,将教育领域数字化、平台化、网络化,将现代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过程,实现教育个性化。

通过教育场景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与人的交互,大大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和教育质量。

2、信息化教学资源教育的发展需要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未来主要依托的是互联网,将远程教育和测试及学习等多种资源同步更高地融合,实现知识的互通与共享。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及应用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及应用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及应用一、前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教育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既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然而,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及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方面,在本文中,我们将会全面深入的讨论这些方面,并阐述其具体应用。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 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一大优点是其高效性,对于教学而言,这意味着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教师可以利用电脑等信息技术,快速准确地建立课堂资料,制定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提供各种教学工具,如数字播客、在线教学平台等,以方便教师进行远程授课和互动式教学,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2.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信息技术也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平台、交互式教学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3. 建立数字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建立数字化学习环境,以提高学习质量。

数字化学习环境不仅可以考察学生成果,也可以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

数字化学习环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精准的学习反馈,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三、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 信息技术扩大了教学范围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扩大教学范围,将教学内容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远程授课等方式,将自己的课程传递到不同的地方,为更多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2. 信息技术提高了学习质量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其高效性和便捷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科学的学习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3. 信息技术推动了教育模式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升级。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与创新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与创新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与创新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改变着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为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创新。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以及创新两个方面来探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改变教学方式过去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走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种教学方式,现在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这种形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更加活跃,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到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这使得学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效果。

3.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也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展开教学,这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

三、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1.电子课本电子课本是指将传统的纸质教材数字化,通过电子设备提供给学生使用。

它与传统的纸质教材相比,不仅更加环保,还更加便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和更灵活的学习方式。

2.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指通过网络将教育资源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能够获取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和信息。

网络教学的优点在于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智慧教室智慧教室是指教室中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同时还能够实时记录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问题,让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4.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供更加个性化、精细、高效的学习环境和服务,以致力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最大化。

信息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冲击与创新

信息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冲击与创新

信息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的冲击与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等教育领域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创新。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教学模式得到了重塑,为高校教育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信息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所带来的冲击与创新。

一、在线教育信息技术的最大变革莫过于在线教育。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学习。

这使得传统的教育场所与时间的限制被打破,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而教师则可以实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

在线教育还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和全球顶尖教师的授课,从而打破了地域限制,让学生获得更广阔的知识视野。

二、智能化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智能化教学工具的应用,如智能白板、虚拟实验室等。

这些工具能够提供更多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进行各种实践操作,提高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智能白板则使得教师能够更直观、生动地展示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三、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使得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通过各种学习管理系统、智能化学习软件等工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被记录和分析,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教学资源。

这种个性化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提高学习效果。

四、大数据与教学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催生了大数据与教学研究的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行为习惯。

这些数据可以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个性化反馈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发展。

五、在线评估与远程考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在线评估和远程考试提供了便利。

通过在线评估和远程考试,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更客观、准确地被评估,评估结果也可以及时反馈给学生。

在线评估和远程考试还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考试存在的作弊问题,提高了评估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十大影响四川大学校长卢铁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深入地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带来了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也向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推动着一次新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革命。

教育如何迎接信息技术发展的挑战,正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试验的事情。

1.教学形式正从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按教科书内容进行单向灌输式课堂数学,向着现代厕络化、多媒体数学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传授知识的手段正在发生根本变化。

从投影仪、幻灯机进课堂,到录音机、语音实验室在语言教学中应用,再到电影、录相机和广播电视教育,现在发展到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

这种教学形式不仅保留了广播电视大学的全部优点,如请最有经验的教师授课,不受校园、空间、地域的限制;受教育的人数原则上不受限制;采用影视和多媒体技术,讲授形象生动,既能见到原子、分子结构、生物细胞、基因等微观世界,也能见到宇宙、大洋、原子弹爆炸等宏观过程,能在较短时间内,传授更大的信息量等等,而且还能增添新的特色,如实现教学双向互动,学生网上提问、做作业,教师网上答疑、布置作业、改题、命题、考试等;学习时间、地点任意选择,只要学生方便,可随时上网学习;学习内容、进度任意选择,难点可以反复学,已掌握的部分可以跳过;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利?quot;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参与过程控制,犹如身临其境等。

2.教育模式正从封用式的校园教育向着开放式的网络化教育转变,这就为高校扩大办学规模,国家加速高等教育人众化进程创造了空前机遇。

长时期以来,学校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教师们凭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在由围墙封闭起来的校园内进行教育。

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首先需要增加教师、教室和宿舍,也就是需要增加教育投资。

发展中国家由于财力不足,使高教发展迟缓。

而科技和人才的落后,又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随着多媒体网络化教育的兴起,学主不仅能在校园内的多媒体教室,而且能在宿舍、家里或办公室,在任何能上网的地方,按自己需要开展学习,这就完全突破了封闭的校园教育概念,使学校教育能面向全社会的不同群体,以信息网络为载体,实施开放式教育。

使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不再受校园硬件设施的限制,为高校通过网络开展高等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办学形式从单一的全日制教育为着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教育转变。

过去,普通高校主要任务是搞好主管部门所规定办学层次内的全日制普通学生的教育工作。

现在,随市场经济的实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上不同层次、不同状况的人群?愿叩冉逃?男枨罂涨扒苛摇N?寺?闵缁嵝枨螅?参?搜?W陨矸⒄梗??5陌煅?问秸??哦嗖愦巍⒍嘈问健⒍喙娓穹⒄梗罩票尽⒆?坪脱芯可?逃?猓?咕侔炝送巡?筒煌巡?谋尽⒆?瞥扇搜Ю?逃??妒可?纬探?薨啵ㄖ芪础⑼砩希?⒑?凇⒁勾蟆⒆钥贾?О唷⒆ㄌ庋刑职嗟取P畔⒓际踉诮萄Ч?讨械墓惴河τ茫=?徊酵乜斫逃?δ芴峁┝颂跫??/p>4.教学制度正从学年制、学分学年制向着完全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转变。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高校基本上实行学年制,或以学分为点缀的学年制。

要求全年级学生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材、进度和标准进行培养,按统一的时间毕业离校。

这种做法,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考虑学生基础和接受程度的差异,也不考虑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不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和任课教师的权利。

显然,现行的学年制,和大学生缴费读书,毕业时按"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存在明显矛盾。

借鉴国外著名高校成功经验,大学正在探索实施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教学制度。

学生在各院(系)有关规定的指导下,根据个人基础、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有权跨院(系)自主选修所学课程,选择主讲教师;按学分缴纳学费,修满规定学分,可获相应文凭;可以提前也可迟后毕业,可以边工作边学习,也可暂时离校工作一段后再继续学习。

显然,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认真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早出人才和培养尖子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也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要求。

当然,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会增加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但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充分应用,可以方便地解决这一问题。

5.教育思想正从一次忙的学校教育向着以多媒体信息网络(数字图书馆、网络学院等)为主要信息源的终身教育发展。

在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的时代,人们凭籍一次性学校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基本上可以享用终身。

但处在当今的所谓"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技术的陈旧老化速率大大加快,人们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所用到的知识,往往不是教科书上所学到的东西。

学校教育只是交给了学生进入人类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

掌握了这把钥匙,每当实际工作岗位上需要什么知识,就知道到那里去找?怎么找?找到后能通过自己学习、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它。

因此,人们要"活到老、学到老",终身接受教育。

一个人自学能力的强弱和坚持终身学习的勤奋程度,将决定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大小。

现代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校园网、Cernet、Internet等),数字图书馆和各种信息资料数据库,为人们终身接受教育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然而,信息网络只是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技术支撑条件,如何针对社会上不同群体的需求,策划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教学计划(Program),筛选学习内容,对学习过程进行指导、考核和发放证书等这一系列教育工作,仍然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义务,只是高校要自觉地去适应,并主动去占领终身教育的制高点。

6.教学内容正从使用统一教科书、内容相对固定、陈旧向着既要保证基础,又要不断更新,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发展。

高校使用统一教科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

但统一教科书从组织编写到试用修订再到被确定为统编教科书,必须经过若干年。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科书中的很多陈旧内容,占用了大量课时,而反映当今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却进不了课堂。

当代信息技术渗透到每个行业,如cAD/CAM/CAT和CIMS渗透到制造业,正深刻地改变着制造业的传统内容,这也必然影响到我们制造学科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要求课程内容汰旧更新。

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为教授们搜集资料、撰写书稿和准备讲稿提供了极大方便。

7.高校功能正从单一的教学育言人功能向着教学、科研和科技产业三大功能发展。

高校的主要社会功能是继承和传播知识,通过教学活动,培育人才,成为各类专门人才的摇篮。

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赋予了研究型大学新的社会功能,不仅要继承和传播知识,而且要创造和应用知识,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即不仅要搞好教学,成为国家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而且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还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其产业化,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和辐射源。

多学科的共存、交叉、渗透、融合和合作,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对其它学科的渗透和合作,加之,随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集聚了一大批富有创造精神的中青年,这些正是高等学校的独特优势,也是研究型高校能够成为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的原因所在。

8.教学组织形式正从潭ǖ囊晃?愦谓峁瓜蜃哦??卣笫搅榛罱峁狗⒄垢咝=萄ё橹?问揭话悴捎眯?院-系-室和班四个层次的固定树状一维结构,在管理体制上采用按校一院(系)两级管理或按校-院-系三级管理。

最基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研室(教师)和班(学生)。

教研室是院(系)按照承担教学课程的需要而建立的教学组织,并把教师按讲授课程组织到相应教研室去。

教研室对于落实教学任务、开展教研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等,起过重要作用。

学生班是高校学生的基层组织形式,在学年制情况下,对于加强学生管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组织集体活动和同学互助等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科研任务的加重和完全学分制的推行,上述单一化的刚性基层组织形式对师生具有一定束缚作用,不利于原课程的淘汰,新课程的增加,选修课的开设;不利于教师参加跨院(系)合作的科技项目;也不利于学生跨院(系)选课和参加科技实践活动。

因此,有必要根据高校教学、科研新情况,探讨教学基层组织的新形式,一种意见认为,应按教学和科研两类任务对教师加以组织,实行教学、科研二维矩阵模式管理,一个教师既根据承担了教学课程的类型和学科方向参与(或隶属)相应的教学组织(如教研室),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或课题,参与某个科研组织(如研究所或中心),教师属于哪个组织,可以根据承担任务的变化而灵活组合。

学生管理工作则在实施年级(班)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各种学生社团、第二课堂和宿舍文明建设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9.学校管理正从手工的定性单项管理向着网络化的定量综合科学管理转变。

高校是我国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传播和应用、推广的主力军。

然而,高校内部的管理工作,加人事、学籍、排课、财务、科研、房产、水电气、图书馆、外宣等,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方法上,这样,既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导致管理水平不高,缺少全面、精确的定量统计与分析,使决策缺乏科学依据,资源利用不充分,办学效益不高。

目前,各校虽建设了自己的校园,但往往网上内容贫乏,使用不便,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办公自动化程度不高。

为了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学校管理的电脑化和网络化。

10.网络大学的出现,即使传统的大学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又使大学更需要相互协作,实施资源共享。

传统的大学,各自在校园内开展教学,彼此间可以较少往来。

然而,网络教育突破了校园的限制,每个大学教育可能利用现代网络,把自己的教育扩展到全国甚至全球的每一个地方。

目前,世界上和国内一流大学,不仅利用校园网络给校园内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学,以提高教育质量,降低办学成本,而且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国各地甚至向国外提供各类大学教育。

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对于文、史、哲、经、管、法等人文社会学科和数学、计算机科学等不需大多实验教学的学科,在网上开展多媒体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

因此,一流大学正凭借他们的品牌和拥有著名教授的优势,努力发展远程教育网,扩大校外教育规模,抢占教育的生源市场。

显然,各高校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生源竞争。

另一方面,网络教育,需要制作大量的高水平的课件,靠单个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这需要各高校之间的分工协作,实现课件和网络资源的共享。

高等学校只有自觉地在教学中大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努力提高教育质量,降低办学成本,积极参与网络教育的协作,尽力创造本校办学特色,才可能在高校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正被广泛、深入地应用到每一个方面,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使学习内容更丰富,工作更高效,生活更有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