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桁架叠合板性能试验和设计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装配式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装配式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第4期(总第240期)工程应用■装配式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应用研究倪剑锋(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福州350001)摘要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应用的构件中,装配式钢筋桁架叠合板的应用广泛。

对装配式钢筋桁架叠合板进行了概述,并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辻建工程为例,在总结施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叠合板起吊、安装及板缝处理的优化方案,以期为同类项目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装配式;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0引言当前,随着建筑工程施工中装配率逐步提高,采用钢筋桁架叠合板的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

在实践应用时钢筋桁架叠合板支撑体系和传统木模板支撑体系相似,具有安装简单、可工业化生产、质量稳定可靠等优点。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桁架叠合板能有效改善钢筋变形程度,提高结构的抗裂性和稳定性,减少现场施工工作量,降低施工技术难度,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1装配式钢筋桁架叠合板概述装配式建筑应用较多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的2种类型是装配整体式结构和全装配式结构叫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叠合板主要是PK预应力叠合板、SP预应力空心板钢及钢筋桁架叠合板3种。

其中,钢筋桁架叠合板也称KT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非预应力实心板。

钢筋桁架叠合板中钢筋桁架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刚度和叠合面受剪等,还可作为工程吊装施工过程中的吊钩、马證。

预制板作为现浇层的底模,不需要设置模板,而且板缝处理后,顶棚无需抹灰。

钢筋桁架叠合板因其具有刚度大、抗裂性好、节约模板、降低施工成本等优势,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装配式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是装配式建筑中流行的一种绿色环保的应用,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o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值得研究,工程实践中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叠合板的堆放、起吊及安装。

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迁建工程为例,介绍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应用。

2工程概况工程是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迁建工程EPC+装配式总承包项目工程,包括一期剩余项目和二期项目o工程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松西村、霞楼村,采用EPC+装配式总承包模式,包括施工图优化设计、施工、采购等。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设计要点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设计要点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设计要点叠合板及现浇板使用范围(1)《装标》5.5.2条规定高层装配整体式砼结构中,楼盖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结构转换层和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②屋面层和平面受力复杂的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当采用叠合楼盖时,楼板的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且后浇层内应采用双向通长配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n,间宜大于加200mm。

(2)行业标准《装规》6.6.1条规定: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

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都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宜采用现浇楼盖。

(3)一般采用现浇楼盖的部位:①通过管线较多的楼板,如电梯间、前室。

②局部下沉的不规则楼板,如卫生间。

③规范规定的其他应(宜)采用现浇楼板的部位,如筒体结构楼盖外角宜采用现浇楼板。

④卫生间考虑防水及预留预埋较多,在装配率计算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现浇楼板,若采用叠合板最好为一整块叠合板。

叠合楼板设计内容及规范要求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6.6.2 叠合板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注:叠合板图集中现浇层最小为70mm,便于电气管线施工)。

②当叠合板的预制板采用空心板时,板端空腔应封堵;③跨度大于3m的叠合板,宜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④跨度大于6m的叠合板,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⑤板厚大于180mm的叠合板,宜采用混凝土空心板。

6.5.5 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坐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并应符合下列下列规定:1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

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

2 叠合板设计内容①板厚的选取。

预制底板通常取60mm;叠合层厚度:按国标图集及山东省图集取70mm、80mm、90mm、100mm,其中100mm用于屋面等部位,对于住宅阳台等无管线部位后浇层可取为60mm。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叠合板方案说明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叠合板方案说明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叠合板方案说明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是一种先进的建筑结构材料,由钢筋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组成。

它具有优异的抗震性能、耐久性和施工方便等特点,在高层建筑和桥梁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构造、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种结构材料。

首先,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构造是由两层钢筋混凝土面板和中间的桁架钢筋构成的。

钢筋混凝土面板通常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能够有效地承受施加在上面的荷载。

而桁架钢筋则起到增加板的刚度和强度的作用,能够提高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

其次,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设计需要考虑面板的厚度、面板的尺寸、桁架钢筋的形状和大小等因素。

面板的厚度一般根据受力要求进行确定,通常在50mm到100mm之间。

面板的尺寸则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来确定,可以根据不同的跨度和荷载进行设计。

桁架钢筋的形状和大小需要根据板的刚度和强度要求进行确定,一般采用等边三角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的形式,大小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再次,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施工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首先是制作钢筋混凝土面板,先将钢筋布置在模板中,然后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

其次是制作桁架钢筋,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焊接成桁架形状。

最后是将桁架钢筋固定在钢筋混凝土面板上,并进行焊接。

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焊接的质量,以确保叠合板的强度和刚度。

最后,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高层建筑中,可以作为楼板、地板和隔墙使用,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在桥梁工程中,可以作为桥面板和桥墩使用,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在工业建筑中,可以作为厂房的楼板和墙体使用,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和耐候性能。

总之,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应用前景广阔,可以满足各种工程的需求。

综上所述,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通过结合钢筋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特点,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耐久性和施工方便等优点。

钢筋桁架叠合板发展与研究综述

钢筋桁架叠合板发展与研究综述

钢筋桁架叠合板发展与研究综述0引言叠合板由工厂预制的混凝土底板和现浇叠合层组成,具有生产效率高、施工速度快、绿色低碳等优点,在装配式建筑体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筋桁架叠合板作为叠合板的主要种类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对钢筋桁架叠合板及相关规范,对国内外的文献加以归纳总结,为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有利参考。

1钢筋桁架叠合板定义及特点钢筋桁架叠合板是指在工厂预制形成带钢筋桁架预制底板,然后人工或机械吊装到房屋上经现场浇筑混凝土叠合层而成,如图1所示。

图1钢筋桁架叠合板钢筋桁架叠合板在施工阶段可作为模板使用且不需要支模,与传统现浇板相比,现场湿作业量较少,施工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劳动量少等特点。

2钢筋桁架叠合板的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Jiarui Qi[1]等通过试验对钢筋桁架叠合板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板的承载力显著提高,具有较大的初始刚度和变形抗力。

Cheng, Jie Yun[2]等根据钢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在施工阶段的初始弯矩和开裂弯矩的相对值,推导出了相应的短期刚度计算式,并基于有限元验证了计算式的可行性。

Yang X等[3]通过试验对横向钢筋桁架叠合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设横向钢桁架的叠合板荷载水平可提高33 %;板的挠度明显降低,裂缝发展得到有效控制,承载力明显提高。

2.2国内研究现状马兰等[4]对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在施工阶段的各项指标是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主要取决于短期刚度,而非承载力,即如果该板在施工阶段的整体刚度达到要求,则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板的刚度和承载力均能得到保证。

刘轶等[5]基于试验对比了使用阶段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与钢筋桁架混凝土整浇板的抗弯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叠合楼板刚度及抗裂性能略低于现浇板,裂缝开展情况及破坏位置基本相同,极限承载能力相差不大。

赵磊等[6]通过有限元分析,讨论了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预制底板的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桁架的高度以及桁架体系中腹筋直径对叠合楼板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刚度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研究

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研究

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研究摘要:装配式建筑符合绿色环保趋势,施工便捷,效率高,正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叠合板的使用量较大。

叠合板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钢筋桁架连接的稳固性。

因此,文章结合实例,重点就装配式建筑工程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展开分析。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钢桁架复合板工程施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全钢桁架复合板组装工作,在钢筋上部进行二次约束,同时浇筑适量的混凝土,是传统钢桁架复合板施工技术中的优化,是绿色高效的施工工程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钢桁架楼板的问题,从根本上节约了复合板工程的施工成本。

1装配式建筑钢筋桁架叠合板工程概述从整个建筑的角度来看,叠合板属于横向过渡类型,在具体的工程应用过程中,必须先搭建起支撑系统,对叠合板进行铺装;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加固处理,将其与混凝土浇注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承载能力较强的一体化构件。

与传统结构相比,叠合板的优点是可以将项目的结构、电气等专业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各个专业的预留预埋的要求,而且还可以精确地对各个构件的连接部位进行定位。

其次,层压结构中的板件区域很小,重量比较轻,因此,层压结构中的超大型和超大型的零件数目很少。

同时,设计单位还可以以楼板的受力状况为依据,对叠合板的面积进行合理的优化,更方便了叠合板的运输和安装,方便了现场吊运和安装的施工。

2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要点2.1吊装准备在进行钢筋网状结构叠合板的吊运之前,必须按照各部件的规格和型号,制定有针对性的吊机。

在具体的施工中,将通用吊装梁用作吊装的核心部件,而关于叠合板起吊点位置的设置,则要以构件吊装时的实际起吊位置与安装位置的关系为依据来计划。

应特别指出,在吊运预制件时,应将接头处清除干净,并保证导轨处于垂直状态;将普通起重梁和带筋的桁架叠合板通过缆索进行联接。

在钢筋桁架叠合板上画出各断面的控制线图,并以此为实施起吊纠正工作的依据,以此为最大程度地确保钢筋桁架叠合板的施工效果达到设计阶段的要求。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技术要点研究叠合楼板因施工便捷,近年来在我国装配式建筑中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从叠合板的施工准备、安装过程等阶段,讨论叠合板施工的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标签:叠合板;安装;质量控制装配式建筑以其预制程度高,经济效应好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装配式楼板具有施工工期短的特点,但整体性能不佳,在汶川地震灾害中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能直接用于高抗震烈度区。

现浇楼板现场大面积浇筑施工方式使装配式建筑优势难以体现,叠合板结合了装配式楼板与现浇楼板的优点,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随着建筑施工的逐渐发展,对叠合板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叠合板在装配式建筑中的施工效率,现对叠合板施工流程及技术要点加以阐述,为今后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1号地农租房腾退安置用房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乡黄厂路,建筑面积89292.91平方米,分为1#至5#住宅楼(层高2.8m)、幼儿园、配套楼、车库,建筑结构形式为钢筋砼剪力墙结构,地下一至三层、地上一至十八层、最高建筑为51.9米。

根据设计要求1#至5#楼地上结构楼板(其中,厨房、卫生间、公共走道、屋面板、机房层为现浇板)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文中简称叠合板),楼梯间为预制梯段板。

叠合板厚度为60mm,上部现浇混凝土厚度为70mm。

2、叠合板施工难点分析本工程使用叠合板的区域较多,叠合板用量较大规格多样化,又工期紧任务重,模具加工周期较长,故提前选定适用且生产能力较强的PC构件厂进行生产[1]。

叠合板端支座的锚固筋均需锚入梁中,在安装叠合板过程中经常遇到板端支座“胡子筋”与梁主筋或竖向钢筋位置冲突,另外板缝处理也是叠合板施工的重点内容。

3、叠合板施工工艺流程本工程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施工,主要施工流程为:基层清理→测量放线→支撑体系安装→叠合板底板吊装→叠合板底板校正→叠合板拼缝处理支模→机电管线敷设→叠合层钢筋绑扎→叠合层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底板支撑拆除[2].4、叠合板施工技术要点4.1叠合板现场堆放要求预制构件堆放场地要求平整夯实,并设有排水措施,堆放时底板与地面之间应有一定的空隙。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李杰;司培柱;郭巍芬;蒋路【摘要】混凝土叠合板与钢梁组成的楼盖体系,在地震作用时是否会发生楼板掉落是工程师关心的问题.为此进行了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和整浇板与钢梁栓钉连接节点试验.通过施加板面内横向低周反复荷载,获得了两种形式节点的横向抗剪承载力、破坏形态、滞回曲线、位移延性、耗能能力.试验表明两种不同板型节点的横向抗剪承载力、位移延性及耗能能力基本相同,延性系数均小于2.破坏形式为板与栓钉连接处混凝土压碎,同时栓钉发生很大的剪切变形.横向抗剪承载力小于《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的理论计算值,但远大于楼面重力荷载代表值所产生的横向地震作用,故地震时桁架叠合板不会掉落.节点区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交界侧面应采取构造措施加强连接.%As for the system of the assembled monolithic slab connected by a steel beam,whether the slab falls down during the earthquak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to the engineer.A Steel bar truss and concrete superposed slab joint and a cast-in-situ slab joint,which are connected by the steel beam with studs,were tested.A cyclic lateral force was applied in the plan-in direction.The results of shear bearing capacity,failure mode,hysteretic curve,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displacement ductility were obtained.Test showed that shear bearing capacity,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and ductility were almost identical for two kinds of joints.The factor of ductility was less than 2.The concrete was seriously damaged on the connecting region between the slab and stud.Meanwhile the studs occurred the serious shear deformation.The experimental shear bearing capacity of a stud is less than the theoreticalresult from formula of our code for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but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e action caused by the lateralearthquake.Therefore the superposed slab wouldn't fall down during the earthquake,and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strengthen the interface between precast slab and cast-in-situ concrete around joint.【期刊名称】《结构工程师》【年(卷),期】2017(033)003【总页数】8页(P166-173)【关键词】钢筋桁架;叠合板;延性;耗能【作者】李杰;司培柱;郭巍芬;蒋路【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上海200092;宝钢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上海200050【正文语种】中文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简称桁架叠合板)由桁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及后浇钢筋混凝土层(简称叠合层)组成[1](图1)。

装配式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研究

装配式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研究

装配式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研究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得到飞速提高,我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建筑领域也一样。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在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鲜事物,其在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

在我国的装配式建筑中,叠台板应用十分广泛,其不同于一般的施工技术,对于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都具有较高的要求。

在实际施工工程中,叠合板用量较大且规格多样化,模具加工周期较长,受场地限制,很难保证施工的持续性,所以需要在合适位置选择堆放厂区尤其重要。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因叠合板接缝处现浇混凝土导致接缝位置极易漏浆。

另外因叠合板锚固筋的存在,导致现浇梁、剪力墙或柱钢筋绑扎困难。

一、装配式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研究项目意义与必要性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装配式建筑是现阶段国家大力推进的区别于传统现浇的一种建造方式。

装配式建筑以其预制程度高,经济效应好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装配式楼板具有施工工期短的特点,但整体性能不佳,在汶川地震灾害中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能直接用于高抗震烈度区。

现浇楼板现场大面积浇筑施工方式使装配式建筑优势难以体现,叠合板结合了装配式楼板与现浇楼板的优点,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二、装配式钢筋桁架叠合板施工技术与同类技术产品的比较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中,现场的存放场地由之前的钢筋加工场、木工场、模板堆场,变成了占地面积非常大的预制构件堆场。

当一些工程由于现场实际条件的限制,不得不在现场堆放大量预制构件时,这个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

比如,存放场地如何选择?卸车点如何设置?如何设置循环道路和限定道路的转弯半径和运输道路的坡度?都是整个现场组织协调的重中之重;叠合板安装属于新工艺,尤其是叠合板接缝节点处漏浆的控制不甚理想,造成切割、凿除、二次粉刷、细部打磨等工序增加,从而导致成本加剧;叠合板底板安装时结构竖向构件混凝土已浇筑完成且梁筋也基本绑扎完成,在安装叠合板底板锚固筋入支座时极其困难,需要用撬棍将叠合板强行锚固至梁内,导致梁箍筋、叠合板锚固筋变形,影响工程质量且给施工本身造成了很大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A 组试件尺寸表
mm
试件序号 1 2 3 4
宽度 b 615 625 620 630
预制层厚度 后浇层厚度
46
68
43
65
47
66
43
62
高度 h 114 108 113 105
1.2 试验方案、装置和加载方案 单跨简支单向叠合板, 分两次浇注, 第一次浇注控
制高度 40mm, 放于地面直接浇捣; 第二次浇注简 支支 模浇捣, 控制后浇层厚度 60mm。
2006年第 2 期 4月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CHINA CONCRETE AND CEMENT PRODUCTS
2006 No2 April
钢筋桁架叠合板性能试验和设计方法研究
刘 轶 1, 童根树 1, 李文斌 2, 石成林 2, 曹志毅 1 ( 1. 浙江大学, 杭州 310027; 2. 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 剖面 1- 1
图 4 使用阶段加载装置图及百分表布置图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施工阶段
模拟施工阶段荷载条件下, 对试件的跨中挠度值 及钢筋应变值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测得的钢筋应变 试验值进行的分析表明, 在整个施工阶段上下弦钢筋 均 处 于 弹 性 阶 段 。在 均 布 、集 中 荷 载 两 种 施 工 荷 载 情 况 下的挠度值见表 2。
c-
D2 2
Ms- A·s σ·s ht0
h1- h0 2
+xh-
h1

β=
h1- h0 2
+h0- c-
D2 2

h1- h0 2
+xh-
h1
且有 Ms′=Ms, 则:
Ms·( 1+β) =As′Es′εs′ht0+β·AsEsεsht0=(α·As′Es′εs+β·
AsEsεs) ht0 =ε·s ht0·γ 式中 γ=α·As′·Es′+β·A·s Es
( 1) 施 工 阶 段 只 考 虑 钢 筋 作 用, 不 考 虑 混 凝 土 作
用。
( 2) 施工阶段同时考虑钢筋、混凝土作 用, 采 用 换
算截面法 BS=0.85EI0。 ( 3) 施工阶段同时考虑钢筋、混凝土作 用, 但 不 考
刘 轶, 童根树, 李文斌, 等 钢筋桁架叠合板性能试验和设计方法研究
c-
D2 2


εs′=α·εs
规范中
εs=ψεsmax,
其中
ψ=
εs εsmax

ψ称 为 受 拉 钢 筋 应
变不均匀系数, 其实质反应了受拉区混凝土参与受拉
的程度。本文方法不考虑受拉区混凝土作用故取 ψ=1。
由( 1) 式和( 2) 式得:
Ms′- As′·σs′·ht0 =-
h1- h0 2
+h0-
mm
浇注后 集中荷载 1.5kN 均布荷载 0.5kN/m
5.04
10.21
10.22
4.26
8.92
8.97
4.93
10.03
10.18
3.91
8.46
9.42
值得注意的是, 施工荷载卸载后, 楼板的变形不能 完全恢复到只浇注混凝土的情况。变形不可恢复量在 30%~40%之 间 , 据 参 考 文 献[1], 混 凝 土 叠 合 板 在 二 次 受力情况下 ( 即楼板在施工阶段不架设临时支撑) , 预 制构件受荷变形后, 后浇层混凝土的凝结对预制构件 的变形有一定的限制, 限制预制构件的回弹。 2.2 使用阶段
关键词: 叠合板; 钢筋桁架; 试验研究; 刚度; 极限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 TU52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4637( 2006) 02- 57- 04
0 前言
能以及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 并对《混凝土结
自承式钢桁架叠合板是利用混凝土楼板的上下层 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设计方法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
h ht0 xh c h0 h1 h2
b 图 6 叠合板示意图
虑受拉混凝土作用 BS=M/!。
其中第三种方法假设上下弦钢筋在受力过程中变
形符合平截面假定, 简单推导过程如下。
截面对受拉钢筋弯矩:
! " Ms′=As′!s′ht0 +(h1- h0) b"!c
h1- h0 2
+h0-
c-
D2 2
(1)
4 块板试验情况基本相同, 荷载达到破坏荷载的 30%左右时裂缝开始出现, 为垂直裂缝, 随后裂缝继续 出现、开展, 纯弯段内裂缝密布, 间距约 8~10cm; 当 荷 载达到破坏荷载的 70%左右时, 板侧裂缝开展到后浇 层处; 临近破坏时, 板侧裂缝基本开展到受拉钢筋位 置, 最大裂缝宽度约有 0.6mm, 板底裂缝有 5~6 条裂缝 宽度较大, 约 0.5~1mm 不等, 可以听到啪啪声音。图 5 为挠度弯矩变化曲线。
8.46
13.24
36.10%
7.09
- 19.32%
8.64
2.08%
mm
叠合层+近似均布荷载
10.22
14.08
27.41%
7.64
- 33.77%
9.67
- 5.69%
8.97
13.82
35.09%
7.44
- 20.56%
9.02
- 0.55%
10.18
13.92
26.87%
7.56
- 34.66%
施加于构件上弯矩: M=Ms 预制构件抗弯刚度为:
Bs3

M "

ht0 +h0+’ (1+$)(1+&)
其中, h0 — 预制构件换算截面形心距下边缘距离; ht0 — 上下弦钢筋轴心距; xh — 上弦钢筋距板底距离; c —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试验值


理论值


试验值


理论值


试验值




架混凝土叠合板具有更好的整体工作性能, 施工阶段 刚度提高十分明显。与钢结构中普遍采用的压型钢板
250 250 200
250 2
250 250 250
混凝土楼板相比, 节省了压型钢板, 降低工程造价。 关于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在各受力阶段的刚
1- 1 100 200 200 100
度, 国内尚无相关的试验研究。本文对自承式单跨简支 单向钢筋桁架叠合板在施工阶段与使用阶段的受力性
2- 2
图 1 试件构造图
!!!!!!!!!!!!!!!!!!!!!!!!!!!!!!!!!!!!!!!!!!!!!!
6 结论 (1) 配制粘结干混砂 浆 在 理 论 上 可 以 减 少 聚 合 物
的掺量。 (2) 试 验 证 明 RE5010N 乳 胶 粉 比 PAM 更 适 合 配
制粘结干混砂浆。 (3) 用一定量的石灰石粉、减水剂和乳胶粉等可以
理论值


试验值


理论值度的对比表
叠合层
5.04
7.29
30.86%
3.95
- 27.59%
5.00
- 0.8%
4.26
7.02
39.32%
3.79
- 12.40%
4.59
7.19%
4.93
7.13
30.86%
3.87
- 27.39%
4.98
- 0.10%
3.91
6.81
- 57 -
2006年第 2 期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总第 148 期
筋为 6!8, fy=416.0N/mm2 , Es=1.71×105N/mm2。预制层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16, Ec1=2.27×104N/mm2, 后浇层混 凝土强度级为 C24, Ec2=2.75×104N/mm2; 混凝土保护层 厚度 15mm。试件尺寸见表 1。
纵向钢筋, 与弯折成形的小钢筋焊接, 组成能够承受荷 比与修整。
载的小桁架, 结合预制混凝土叠合板, 组成一个在施工 1 试验概况
阶段无需模板的能够承受湿混凝土及施工荷载的结构 1.1 试件
体系。在使用阶段, 钢筋桁架成为混凝土楼板的配筋,
试验试件共 4 块, 试件构造见图 1。
能够承受使用荷载。
下面列出的材料性质均是本项目按国家规范进行
- 58 -


试件 1 试件 3
试件 2 试件 4


15
30
45
挠度/mm
图 5 叠合板挠度弯矩变化曲线
3 施工及使用阶段楼板的抗弯刚度
3.1 施工阶段抗弯刚度
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 2002)) 中
规定, 叠合楼板施工阶段的抗弯刚度的计算与一般受
弯构件的刚度计算方法相同。本次试验的楼板采用钢
配制出粘结性能较好的粘结干混砂浆, 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避免乳胶粉用于填充空隙而造成材料的浪费。
参考文献 [1]谢厚礼.新型粘结砂浆的 配制 与性 能研 究.[硕士 学位 论文],重庆:重 庆 大 学,2000:7
收稿日期: 2006- 02- 21 作者简介: 田长勋( 1968.5- ) , 男, 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 通讯地址: 河南省平顶山工学院新校区市政工程系办公室 联系电话: 13608634312 Ema il: gjm89wzy@ya hoo.com.cn
42.58%
3.64
- 7.42%
4.44
11.94%
叠合层+集中荷载
10.21
13.72
25.58%
7.44
- 37.23%
9.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