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脊索动物门2015
脊椎动物部分(无答案)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学习要点】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结构最复杂、功能完善、分布环境多样。
本章要求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并掌握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
(一)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次要特征: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腹面、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除外)、肛后尾、内骨骼等。
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后口、三胚层、真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等。
(二)脊索动物分类概述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三)尾索动物亚门1. 外形及生活方式:身体呈袋装或桶状,包括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
终生生活在海水中,多数营固着生活,少数营漂浮式的自由游泳生活。
2. 内部构造体壁:为包裹内部器官的外套膜,能分泌被囊素形成形成被囊。
消化和呼吸:咽部扩大,约占身体的3/4,在咽部的背、腹侧中央有内柱和背板的结构,二者在咽的前端以围咽沟相连,咽部扩大、内柱、背板等均与尾索动物的被动取食有关。
当水流由咽经过鳃裂进入围鳃腔,与鳃裂间隔里分布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水经出水孔排出。
循环和排泄:心脏位于近胃部的围心腔中,两端与鳃血管和肠血管相连,无动脉、静脉之分,循环方式为开管式。
无专门的排泄器官,在肠附近有具排泄机能的细胞,称小肾囊。
神经、感官:均退化,中枢神经系统为位于入水孔和出水孔之间外套膜壁内的神经节,发出分支到身体各部。
无专门的感觉器官,在入水孔、出水孔、外套膜上有少量的感觉细胞。
生殖: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3. 幼体及变态:海鞘的幼体营自由游泳生活,均有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尾内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及消化道前端的咽部有少量成对的鳃裂。
变态为逆行变态。
4. 分类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无被囊,终生保持幼体状态,代表动物为住囊虫(Oikopleura)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营固着生活,有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种类繁多。
第十四章 尾索动物亚门

第十四章尾索动物亚门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尾索动物亚门的特征2. 掌握柄海鞘的形态结构特点3. 了解尾索动物的分类重点:1.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2. 海鞘的形态、结构及发育难点:1. 海鞘的消化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2. 幼体发育及变态课时:讲授1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
2、讲授、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节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尾索动物普见于世界各地,营海栖生活。
本亚门种类不多,大约全世界有1370多种,但生活方式差异很大,有单体,也有群体的,有自由生活的,也有营固着生活的,因此形态差异也很大,但尾索动物的共同特征还是存在的。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一、幼虫是自由生活的,有中空的背神经管,在尾部有脊索,但脊索和背神经管在少数种类终生存在,大多数只在胚胎期和幼体时出现,到了成体,尾即消失,脊索和背神经管也随之消失。
这一类动物因脊索位于尾部而得名。
二、幼体、成体都具鳃裂。
三、身体外面由被囊(tunic)包被着,因之又有被囊动物之称。
被囊呈胶质或似纤维质,由被囊素(tunicin)构成,被囊素由体壁分泌而成。
被囊素的化学成分接近于植物的纤维质。
在动物界中,被囊素极为罕见,至今只见于尾索动物和少数原生动物。
分类地位的确定:早在2000多年前,尾索动物就被记载和描述,但因其大多数种类只在幼体时有尾,经过变态发育为成体后,尾即消失,因此从这样的成体身体上看不出它们和脊索动物的关系来。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动物学家搞不清这一类动物的分类地位,曾先后将其归于无脊椎动物的蠕虫类、拟软体动物、苔藓动物或软体动物。
直到1866年,俄国学者柯瓦列夫斯基将其置于脊索动物门,从此确立了其分类上的地位。
----仔细的研究了海鞘的胚胎发育及其变态后,才将其位置从软体动物移到脊索动物门。
说明:分类中,胚胎发育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第二节代表动物----柄海鞘(Styela clava)一、成体柄海鞘的外形和生活方式海鞘是最普遍的尾索动物,柄海鞘是海鞘类中的优势种。
脊椎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脊椎动物学试题及答案---2(共2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2头索动物3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5四足类6颌口类7逆行变态8无颌类9无头类10变温动物11恒温动物12咽鳃裂13有头类14小肾囊15肝盲囊16背裂17脑眼18眼点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1尾索动物是指各种有尾的脊索动物。
(-)2头索动物又称无头类。
(+)3柄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
(+)4原索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5所有脊索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均为闭管式。
(-)6柄海鞘的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也无固定的单向流动方向。
(+)7文昌鱼循环系统属于不完善的闭管式,无心脏,具有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
(+)8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起源于中胚层细胞而脊索起源于内胚层细胞。
(-)9头索动物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脊索终生存在,且达到头部。
(-)10组成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的细胞,能随同动物体发育而不断生长。
(+)11无脊椎动物缺乏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通常在体表或体内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
(-)12柄海鞘的生殖方式为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13柄海鞘有出水孔和进水孔与体外相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由进水孔进水,由出水孔排出水。
(-)14从胚胎发生和幼体变态的过程看,柄海鞘出水孔与进水孔两孔之间是柄海鞘的腹部,对应的一侧为背部。
(-)15柄海鞘无专门的感觉器官,仅在入水管孔、出水管孔的缘膜和外套膜上有少量散在的感觉细胞。
(+)16柄海鞘幼体营固着生活,经变态后成体营自由生活。
(-)17文昌鱼口笠和缘膜的周围的触须和触手具有保护和过滤作用,可阻挡粗砂等物随水流入口中。
18文昌鱼体侧“〈”字形肌节呈对称排列。
(-)19文昌鱼的皮肤也具有呼吸的机能。
(+)20文昌鱼无心脏,血液无色,没有血细胞和呼吸色素。
(+)21文昌鱼所产卵为端黄卵。
第十四章 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

一、进化地位现存的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最原始的一纲,是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的一支没有上下颌、无成对附肢的低等脊椎动物。
因有一个圆形的口吸盘而得名为圆口类,包括盲鳗和七鳃鳗两大类。
二、外形和生活习性☐身体圆筒状,体长15cm至1m,分头、躯干和尾部,尾侧扁。
头部:☐没有上下颌,身体前端具口漏斗,☐单鼻孔,位于头背部中央,短管状。
☐1对眼,无眼睑,位于头侧,七鳃鳗眼大;盲鳗眼萎缩埋在皮下,无晶体。
松果眼位于鼻孔后方皮下,有晶体和视网膜,可感光。
顶眼在松果眼下方,具感光功能。
头部:☐鳃裂:位于眼后部,七鳃鳗每侧7个鳃裂;盲鳗每侧1-15个鳃裂。
躯干部:☐背中线上有1-2个背鳍,雄性第2背鳍高。
雌性有一臀鳍,雄性无。
无成对的偶鳍(附肢)。
☐体侧、头腹面有排列成行的感觉小窝,称为侧线。
尾部:☐具尾鳍(奇鳍)。
☐肛门位于尾基部。
肛门之后为泄殖突。
☐主要海产,也有淡水的种类;☐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口漏斗吸附于寄主体表或钻入体内,为危害渔业的动物。
三、皮肤和肌肉☐皮肤裸露;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发达的单胞腺,分泌粘液润滑皮肤;☐真皮为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有色素细胞,具韧性。
☐具原始不分节的肌节,按体节排列,成“Σ¡±形,角顶朝前。
只在鳃囊、口漏斗、舌、眼等处有肌肉分化。
四、脊索☐支持结构为脊索,脊索发达,贯穿全身;☐脊索中有典型的液泡细胞和脊索鞘,使脊索具较强的硬度和弹性;五、骨骼☐骨骼全为软骨,保护脑、头部的感觉器官和心脏;☐脑颅由软骨底盘、嗅软骨囊、听(耳)软骨囊、及支持口漏斗和吻软骨、支持舌的舌下软骨构成。
为一个无顶壁的软骨脑匣,顶部由纤维结缔组织膜覆盖。
☐支持鳃囊的是软骨鳃笼(篮),由9对细长弯曲的鳃弓和四对与身体纵轴平行的软骨条连接而成。
鳃笼紧贴皮下,包在鳃囊外边,不分节。
☐心脏外侧有围心软骨保护。
☐奇鳍内有不分节的辐鳍软骨支持。
☐脊索背面的每1个体节出现2对极小的软骨弧片,代表雏形脊椎骨。
动物学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三,内部结构 1 消化系统:口,咽,肠,肛门 消化系统: 内柱: 内柱: (1)分泌粘液,推送食物入肠 )分泌粘液, (2) 与脊椎动物的甲状腺同源 ) 肝盲囊: 肝盲囊:相当于脊椎动物的肝脏 2 呼吸: 呼吸: (1)咽部:鳃裂 )咽部: 水流→口 咽 鳃裂→围鳃腔 围鳃腔→腹孔 水流 口→咽→ 鳃裂 围鳃腔 腹孔 (2)身体表面 ) 3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色素: 呼吸色素:无 闭管式循环
二,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1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与联系 脊索动物 脊索 中枢神经 鳃裂 心脏 肌蛋白 有 位于背部 有 消化道腹面 磷酸肌酸 无脊椎动物 无 身体腹面 无 消化道背面 磷酸精氨酸
2 脊索动物的起源 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的祖先(原始无头类 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的祖先 原始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 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 卵裂,胚孔, 的胚胎发育( (1)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卵裂,胚孔,中胚层形 成)和幼体极为相似,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成体特点接近. 和幼体极为相似,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成体特点接近. 的成体特点接近 肌蛋白的生化成分比较: (2)肌蛋白的生化成分比较:
内柱
围鳃腔
生殖腺
�
圆口纲 软骨鱼纲 硬骨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上下颌 无颌类
附肢 鱼形类
胚膜
体温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有颌类(颌口 类)
四足类
羊膜类
恒温动物
第二节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尾索动物亚门(
生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 1 海生动物,成体大多营固着生活. 海生动物,成体大多营固着生活. 2 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仅限于尾部. 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仅限于尾部. 3 体外包被被囊,由近似植物纤维素的被囊素构成,又称被囊动物. 体外包被被囊,由近似植物纤维素的被囊素构成,又称被囊动物. 4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出芽生殖.以芽殖法形成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出芽生殖. 群体,有世代交替现象.幼体经变态发育为成体. 群体,有世代交替现象.幼体经变态发育为成体.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3)鱼形动物(Pisces)的鳞
四种类型:
盾鳞:外形似盾,基板部分埋于皮层内,尖锥状棘突 露出体外。见于软骨鱼类 硬鳞:多为菱形,厚板状,表面具珐琅质层。见于原 始硬骨鱼类
3)鱼形动物的鳞(续)
圆鳞:为骨质鳞,表面无珐琅质,可见同心状生 长纹。见于硬骨鱼鲤科鱼类
-栉鳞:也是骨质鳞,只是鳞片表面具小棘,后缘 具小锯齿。见于硬骨鱼鲈科鱼类
始祖鸟 化石
始祖鸟 化石
始 祖 鸟 复原图
中华龙鸟
3)鸟纲(Aves)起源
起源:由爬行纲的一支演化过来
重点
过渡型化石:可能有始祖鸟、中华龙鸟,因为:
具爬行类特点:头骨双孔型,无喙,颌上有 齿,胸椎彼此未愈合,尾椎多达20个,骨骼 不中空,前肢具三个分开的肢
具鸟类的特征:全身披羽毛,前肢基本成翼, 后肢及腰带似鸟类
蜥螈(P1)复原图
两栖类:颈不明显 爬行类: 躯干和尾
七、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6、鸟纲(Aves)
1)主要特征
最成功的飞行脊椎动物。具有高而恒定的体 温(37.0-44.6C),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身体流线型,具羽毛,前肢成翼,骨骼致密 轻巧,髓腔大,胸骨发达(区别于其他脊椎动 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造巢、孵卵、育 雏),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J-Rec.
2)鸟纲(Aves)重要化石
始祖鸟(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
具羽毛,但其余骨骼特点均与爬行类一致, 如有牙,前肢末端具爪。同时具有鸟类的 特点. 发现于德国晚侏罗世地层. 中华龙鸟: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类的特点, 但有人认为它是恐龙。发现于我国辽西侏 罗纪地层中.
泥盆纪海洋鱼类(图)
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一、名词解释1、脊索:介于消化道与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得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期得原肠背壁。
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
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
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得骨质脊柱取代。
2、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得中空管状得中枢神经系统。
由胚体背中部得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得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3、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得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得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得开口间接得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
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得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
4、尾索动物:脊索动物中最低级得类群之一。
脊索与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得尾部,成体退化消失.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得被囊中,故又称被囊动物.5、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得尾连同内部得脊索与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
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
6、小肾囊:尾索动物在肠附近得具有排泄机能得细胞,含有尿酸结晶.7、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与咽鳃裂等特征得无头鱼形脊索动物。
脊索不但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得前方,故称头索动物。
8、脑眼:位于文昌鱼神经管两侧得黑色小点,就是文昌鱼得光线感受器。
每个脑眼由一个感光细胞与一个色素细胞构成,可通过半透明得体壁,起到感光作用。
9、背板与内柱:海鞘、文昌鱼等原索动物咽腔内壁背、腹得中央各有一条沟状结构,分别成为背板与内柱。
沟内有腺细胞与纤毛细胞;背板、内柱上下相对,在咽前端以围咽沟相连。
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沉入内柱得食物粘聚成团,借助于纤毛得摆动,将食物团从内柱向前推行,经围咽沟沿背板进入食道、胃、肠进行消化.10、无头类:头索动物身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脊索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得前方,头部不明显,缺乏真正得头与脑,故称为无头类.11、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后被脊柱所取代。
脊索动物学

脊索动物门(Chordata)本章主要内容: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
3. 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4.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
5.圆口纲的重要特征。
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各种类间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都有极显著的区别,但本门动物以下共同特征:●具脊索(notochord)。
脊索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具弹性、不分节、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支柱。
●具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的背面,呈管状,其内部具有管腔。
●具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
为咽部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道腹面,闭管式循环。
2.脊索动物门的分类概况脊索动物现代生存的种类约有41000种,分为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3个亚门。
其中前两亚门为低等脊索动物,又总称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大多数种类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成体有被囊包被体外,所以尾索动物又称被囊动物(Tunicate)。
尾索动物分为3个纲:●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体小,形似蝌蚪,游泳生活,鳃裂一对,构造似海鞘的幼体。
●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无尾,被囊厚,鳃裂甚多,幼体短暂自由生活,成体营固着生活。
●樽海鞘纲(Thaliacea):被囊薄而透明,其上有环状肌肉带;具世代交替现象。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鳃裂多,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全身,终生存在。
本亚门仅头索纲(Cephalochorda),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Acrania),体表动物为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流出 躯干 尾
住囊虫及其胶质住室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玻璃海鞘(Ciona intestinalis)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③ 樽海鞘纲(Thaliacea)
本纲约65种。成体似桶状,包在透明的被囊中,入水孔 和出水孔分别位于身体的前后端。在水中漂浮生活或从 出水孔喷水以推动身体在水中游动。如:樽海鞘 (Doliolum deuticulatum)。
神经 皮下层
神经 血管
*消化和呼吸
消化道前端为有触须的口笠,用于过滤食物。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消化和呼吸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循环
文昌鱼为闭管式循环、无心脏,血液无色。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排泄与生殖 排泄器官: 90-100对肾管,位于咽壁背方两侧
脊索动物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内柱等4 大主要特征。可具肛后尾、腹位心等重要特征。 本门动物分为尾索、头索和脊椎动物3个亚门。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就到这里了!
本章
2015年秋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14.2.2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 概述
1、小型无头鱼状海栖动物 2、终生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 3、脊索纵贯身体全长,且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 方,故称“头索动物” 4、身体明显分节
(1)文昌鱼的形态结构
腹褶 腹孔 臀前鳍 肛门 背鳍 肌隔
(7)哺乳纲
身体被毛,恒温,胎生(单孔类除外),哺乳。
14.3 脊索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皮克鱼(Pikaia gracilens)具有脊索和“<”形肌节,可能是 一个早期的头索动物。 已知最早的脊椎动物是无颌类(agnathans),它们的化 石出现于5亿年前亚洲和美洲的海洋沉积物中。而其中最 早的种类为牙形虫 。
14.2.1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脊索仅见于尾部或幼体的尾部; 具被囊,又称被囊动物。 代表动物——海鞘: 出、入水管;神经节;咽鳃裂;无头、无脑、有心, 开管式循环,发育过程经“逆行变态”。
(1)代表动物: 海鞘(sea squirts)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2)尾索动物的分类
动物学
动物学
第14章 脊索动物门
动物学
第14章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动物学》教材组 2015年06月
2015年秋
目的: 1、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其类群; 2、理解海鞘的逆行变态概念
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内柱。 次主要特征:肛后尾;心脏腹位;活的内骨骼。
2015年秋
动物学
肌节
脊索 触须 生殖腺 腹褶 腹孔
*外形
2015年秋
臀 肛 尾鳍 前 门 鳍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皮肤与肌肉 表皮:单层柱状上皮
皮肤
*肌肉
“〈”形肌节(myomere) 结缔组织的肌隔(myocomma)
表皮
真皮:胶冻状结缔组织
真皮
*骨骼
脊索为中轴骨骼,横断面呈卵圆形,较粗大,周 围有较厚的脊索鞘。
14.2.3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脊椎动物的一般特征:
①发达而集中的神经系统与感官;有头类; ②多数动物脊柱代替了脊索; ③多具有上下颌; ④出现了肌肉质的心脏; ⑤出现了集中的肾脏; ⑥多有成对的附肢; ⑦用鳃或肺呼吸。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2)软骨鱼纲 (1)圆口纲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5)爬行纲
皮肤干燥,外被角质鳞、角质盾或骨板。心脏有二心 房、一心室或近于两心室。本纲与鸟纲、哺乳纲在胚胎 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合称为羊膜动物,其它各纲脊椎 动物则合称为无羊膜动物。
(6)鸟纲
体表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卵生。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与高等无脊索动物相似的特征:
1、三胚层; 2、后口动物; 3、真体腔; 4、两侧对称; 5、分节现象等
14.2 脊索动物的分类
尾索动物亚门
合称为原索动物或无头类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脊椎动物或有头类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 生殖腺约26对,按节排列在围鳃腔两侧的内壁
腹褶 腹孔 臀前鳍 肛门 肌隔
肌节
背鳍
脊索 触须
2015年秋
生殖腺 腹褶
腹孔
臀 肛 尾鳍 前 门 鳍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神经与感官
背神经管前端管腔膨大形成脑泡。向前发出2对“脑” 神经。脑泡后的神经管形成脊髓,按体节分出脊神经, 包括一条背神经根和数条腹神经根,背、腹根不合 并;背神经根上没有神经节,兼有感觉和运动功能, 腹根专司运动。左右脊神经不对称。背神经管上有一 系列黑色小点为脑眼,有感觉作用。
本亚门全球有约2000种,分为3个纲,我国已知约14种。
① 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特征:
自由游泳生活 终生保留尾和脊一纲,60余种,体长不超过5mm, 是常见的浮游生物种类。终生保留幼体的蝌蚪样 外形,营自由游泳生活,不变态,故又名幼态纲。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澄江距今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沉积岩中发现的海口虫 (Haikouella lanceolata)化石,被认为是有头类始祖。
脊椎动物的演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 水中的演化——鱼类的演化, 从水中到陆上的演化——两栖类演化, 陆地上的演化——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演化。
*发育与变态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生活习性
头索动物的分类
1纲: 头索纲 (Cephalochordata) 1科: 鳃口科 (Branchiostomidae) 2属: 文昌鱼属 (Branchiostoma) 偏文昌鱼属 (Asymmertron)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无成对附肢,单鼻孔,脊索及雏形的椎骨并存。 脊索退化,骨骼为软骨,体被楯鳞,出现成对 的鳍,鳃裂直接裸露于体表。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3)硬骨鱼纲
骨骼一般为硬骨,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具鳃 盖骨,鳃裂不直接裸露于体表。
(4)两栖纲
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鳍运动。变态后多陆 生,用肺和皮肤呼吸,用五趾型附肢运动(无足目除 外)。
代表动物:
住囊虫 (Oikopleura)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② 海鞘纲(Ascidiacea)
胃 食道 性腺 呼吸孔 (鳃裂) 脊索 水流入 尾 内流过滤
A B
咽
口 住室 食物过滤器
绝大多数尾索动物种类属于此纲,约1850种。单体 或群体。成体有很厚的被囊。如:柄海鞘(Styela clava)、菊花海鞘(Botryllus)和玻璃海鞘(Ciona intestinalis)等。
动物学
内
容
14.1 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14.2 脊索动物的分类 14.3 脊索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14.1 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脊索;②背神经管;③咽鳃裂;④内柱; ⑤肛后尾;⑥腹位心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内柱(Endostyle)
内柱位于咽底,分泌粘液粘住食物颗粒 发现于原索动物和七鳃鳗幼体 分泌碘化蛋白, 与七鳃鳗成体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甲状腺同源
动物学
2015年秋
2015年秋
动物学
动物学
思 考 题 小 结
1、脊索动物的四大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各加以简略说明。 2、何谓逆行变态?试以海鞘为例来加以说明。 3、尾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头索动物何以得名?为什么说它们是原索动物中最高等 的类群? 5、简述文昌鱼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6、文昌鱼和海鞘在消化系统上有何异同? 7、脊椎动物亚门有何主要特征?其基本的分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