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语义结构
汉语动词的语义句法特征与双宾语结构

汉语动词的语义句法特征与双宾语结构提要:双宾语或双及物结构历来是英汉语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汉语研究中,学者们吸收了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思想,对双宾语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论思考,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
然而,由于学者们在双宾语结构的本质问题上远未达成共识,这一分歧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双宾语研究的各个方面,使得双宾语的研究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
本文以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探讨汉语中动词的语义句法特征及其句子的内部结构关系,以期能够对双宾语结构的特点和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Features of Chinese Verbsand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Lin Yajun(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The discussion ofthe double object or 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mostimportantdiscussion topic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inguistics.ScholarsstudyingChinese grammarhave proposed variou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 in relation to different schools of linguistics. Untilnow, there has been noagreement on the nature of 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 differentapproaches have provided an analysi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The present paper will illustrate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features of Chinese verbs and the internal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nguistic consti? 勃?tu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G Grammar.I hope it would help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汉语的双宾语结构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界的一个争论焦点。
浅论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

浅论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关系[摘要]在一个句子中,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密切相关,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意义系统。
语法结构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语义关系本身没有支撑形式,它可以无形式地存在于思维中,也可以借助语法结构来表达。
如果结构的内容和语法关系只存在于思维中,那就不是语法关系,而是语义关系。
了解语法、语义关系、句意和翻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理解语法、语义关系和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语法结构:在词汇内部结构之外,以词和屈折词缀为基础,按照语法规则组合而成的语言结构。
语法是语法意义和语法结构的统一。
语义关系: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包括思想、感情、意志)之间的关系。
语法意义:语法结构产生的高度抽象的意义。
句法分析中所说的语义关系,通常是指语法成分之间的具体语义关系,整体关系表现为具体的整体语义,整句表现为相对完整的具体语义。
单靠语法框架是无法表达一个句子的具体内容的。
语义关系属于语义学的范畴,语义关系可以是具体关系,也可以是一般关系(客观规律)。
语义关系可以用相应的形式表达句子的意思。
为什么要有语法?1.人说话,既要表达自己的意思,又要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一般来说,语法结构是整合了修辞效果的语言结构。
2.语法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从而可以形成语法理论对语言实践的普遍指导意义。
如果只有具体的语言结构,而没有抽象的、没有共同特征的语言结构,那么语言结构的数量将是无限的,学习、研究、教授和掌握语言结构将是不可能的。
语法关系高度概括和厚实。
因为语法关系考虑到了修辞效果,所以有时和语义关系不一致。
语法关系不代表真实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语法关系不能检查结构本身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只有具体的语义关系才能检查是否符合逻辑。
句子内部的语义关系往往可以在语法结构的框架内确定。
(独立成分和分句的关系不在语法结构的框架内。
有时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决定了语法结构和具体的语义关系。
有时候,从语法结构中看不到显性的语法关系,只有从整个语法结构所表达的隐性语法关系才能知道具体的语义关系,理解句子的意思。
语义结构和汉语虚词语义分析_郭锐 - 副本

语义结构和汉语虚词语义分析*郭锐提要虚词语义依赖与之共现的其他成分,换言之,虚词往往引导出一些实体、时间、处所等语义要素,虚词语义就表现在对这些要素加以组织,赋予一定的关系。
语义结构就是虚词所引出的语义要素以及虚词所表达的语义要素间的关系。
分析清楚一个虚词的语义结构,也就把这个虚词的基本语义分析清楚了。
本文尝试用语义结构分析法描写副词/还0和助词/了0的语义,发现了一些新的义项。
关键词语义结构语义要素关系虚词语义一引言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学界早有认识,然而目前的汉语虚词语义分析仍较为粗疏。
一方面,不少应该分立的义项被合在一起,比如5现代汉语八百词6对/只0的解释: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1)a.我只到过天津。
b.他只会讲汉语。
但是,下面的例子却不能用上述释义来概括:(2)a.我只有十块钱。
(不排除有九块钱)b.我只能吃三个苹果。
(不排除能吃两个)另一方面,一些用法不能由已有的义项区分所概括。
如/还0的用法:(3)a.我不希望你生病还来上班。
b.那这专家座谈会还搞不搞了?c.还有不如你的哪,你好歹还娶上媳妇儿了。
d.我还以为你不识字呢。
例(3)中/还0的用法是5现代汉语八百词65现代汉语虚词例释6以及5现代汉语虚词词典6(张斌主编)、5现代汉语虚词词典6(侯学超编)中/还0的释义所无法概括的。
*本项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05JJ D740002)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批准号:N CET-04-0007)的资助。
本文曾提交第四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2007年7月,青海西宁),此次发表有所修改。
第三方面,有些被分立的义项实际上只是同一义项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合为同一义项。
如:(4)a.虽然交了秋,天气还不肯凉下来。
b.你还看?5现代汉语虚词例释6把例(4a)中的/还0归为第一个义项,/表示行为、动作或某种情况维持不变0,把例(4b)归为第九个义项,/用在反诘疑问句中,全句表示说话人对甲之所作所为不满0。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一、汉字和拼音汉字是汉语的基本书写系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形的特点。
拼音是一种用拉丁字母来表示汉字发音的方法,是学习汉语的基础。
二、词汇和词义词汇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是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词义是词汇的意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理解。
三、语法和句子结构语法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组织和关系,包括词序、时态、语态等。
句子结构是指句子的组成部分和其排列顺序。
四、语音和声调语音是指语言中的音素和音节,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等。
声调是汉语中的重要特点,能够改变词义。
五、语义和语用语义是指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包括词义、句义和语篇义。
语用是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和功能。
六、听力和口语听力是指理解和听懂他人说话的能力,口语是指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七、阅读和写作阅读是指理解和解读书面文字的能力,写作是指用文字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八、修辞和修辞手法修辞是指通过语言表达产生的修饰效果,修辞手法是修辞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九、文化和习惯用语文化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点和价值观。
习惯用语是指在特定场合下常用的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十、汉字书写和标点符号汉字书写是汉字的正确书写形式,标点符号是用来标示句子和语义的符号。
总结:现代汉语知识点涵盖了汉字和拼音、词汇和词义、语法和句子结构、语音和声调、语义和语用、听力和口语、阅读和写作、修辞和修辞手法、文化和习惯用语、汉字书写和标点符号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高汉语水平。
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研究

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研究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想表达的载体。
在语言中,词汇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词汇的语义研究是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它通过对词汇的词义、义项、义理、义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一、词汇语义的基本特征词汇语义是指词汇所具有的具体意义或特定含义。
在当前的语言交际中,词汇语义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词与义的关系本质上是约定俗成的。
这就意味着,词的语义不是绝对确定的,而是在一定的交际场合和语境下确定的。
例如:“钥匙”这个词,它的义项会因为使用场景、人群、文化背景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变化。
第二,词的语义是多维度的。
词汇的语义结构由多个分立的义项组成,每一个义项都有着自己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盘子”这个词,它的义项有“餐具”、“文物”等,各个义项之间相互独立,却能共同构成这个词的整体语义。
第三,词汇语义具有灵活性和多义性。
任何一个语言单位都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马”这个词,除了表示四足动物之外,还可以表示驾驶工具、比喻人等多种含义。
二、词汇语义研究的方法词汇语义的研究成果主要依赖于对各种工具、方法和理论的运用。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第一,基于语料库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包括构建和分析语料库、寻找语言规律和趋势,从而发现词汇语义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第二,基于分类学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某一领域或某一范畴内的词汇,通过对多个分类的构建和分析,探索词义之间的联系、内涵和边界。
第三,基于思维模型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基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通过分析词汇在人类认知中的作用和地位,探究词汇语义的形成和变化机制。
三、词汇语义研究的现状目前,词汇语义研究在我国颇受关注和重视,有关学者和专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例如,北京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持了多项语义研究项目,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论。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词汇语义研究也有很多实践意义。
现代汉语语法学第九章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二)宾语的二重性 张三打了李四。——受事宾语 那边来了一个人。——施事宾语 这封信寄给小王。——与事宾语 韩雪写了一篇小说。——结果宾语 洗手要打肥皂。——工具宾语 肖磊去了上海。——处所宾语 王大妈在愁儿子的婚事。——原因宾语 他们在打双打。——方式宾语
(三)谓语(或述语)的二重性
老王喝了一杯茶。——表示动作 战士们守卫这边疆。——表示行为 老李讨厌奉承。——表示态度 小梅感到很委屈。——表示感知 苹果红通通的。——表示状态 萝卜六毛。——表示数量 群山之间一块盆地。——表示处所 今天星期天。——表示时间
二、句法成分的二重性 当一个实词进入一定的句法结构时, 总是扮演着两种角色:语法成分和语义成 分。这一点称为“句法成分的二重性。
(一)主语的二重性 主席团坐在台上。——施事主语 这家伙不好对付。——受事主语 这篇论文写好了。——结果主语 每人发一套教材。——与事主语 凉水洗不掉油。——工具主语 这款花布做裙子。——材料主语 台上坐着主席团。——处所主语 春节到了。——时间主语
(四)定语的二重性 优秀的学生 飞奔的列车 修车的工具 三斤大米 祖国的领土 学术上的问题 捡到的东西 西去的列车 桌子上的书 星期一的课程
他的篮球打得好。 你必须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球队的团结是胜利的保证
(五)状语的二重性 警察们悄悄地逼近了歹徒。 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 大卫在我们班是数学尖子。 武松用拳头打死了老虎。 大家互相帮助。 部队沿着大渡河前进。 部队在凌晨到达目的地。
老王酽酽地沏了一壶茶。 李老师笑容满脸地走进教室。
(6)补语的二重性
姚明的球打得棒极了。 大刘把小偷打死了。 他讲得眉飞色舞。。 敌人狼狈地退下去。 这件衣服穿旧了。 李逵一个人杀死了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老虎。 小兰把衣服洗干净了。
汉语“得”字句的结构语义研究

汉语“得”字句的结构语义研究汉语“得”字句按语法结构可分为四类,按补语的语义功能则可分为结果性、描述性和可能式三类。
在此构架下,“得”字句的语法结构与语义功能之间存在着系统的对应关系,补语的语义指向也可得到系统描写。
标签:“得”字句结构语义“得”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比较复杂和特殊的句式,在形式上以动词与轻声虚词“得”的连用为显著标志,在语法上属于动补结构。
目前,“得”字句的语法结构、语义功能以及二者间对应关系都有待深入研究。
一、“得”字句的结构分类据吕叔湘(1980)以及岳俊发(1984),汉语“得”字补语句的语法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动/形+得+补(V/A+de+C),动+得+名+补(V+de+N+C),动+得+补+名(V+de+C+N),动+得+补+名(V+de+C+N),动+名+动+得+补(V+N+V+de+C)。
为方便指称,本文分别称作一式、二式、三式、四式,分别示例如下:一式:动/形+得+补(V/A+de+C),如:说得快;写得清楚;进展得十分迅速;动作快得出奇;(跑得一个劲儿地喘;)高兴得大声笑着;乱得理也理不清;累得气都喘不过来;跑得满身都是汗;气得手直发抖;讲得一清二楚;(说得头头是道;)搞得乱七八糟;好得很;(糟得很;)清楚得很;睡得着。
(吃得了。
)二式:动+得+名+补(V+de+N+C),如:逗得我们哈哈笑;乐得他跳起来,等。
三式:动+得+补+名(V+de+C+N),如:看得清楚那几个字;我们拿得下这块大油田等。
四式:动+名+动+得+补(V+N+V+de+C),属于所谓动词复制结构,如:他唱歌唱得好听极了;孩子们听故事听得不想回家等。
二、“得”字句的语义分类与语法结构分类不同,“得”字句的语义分类分歧较大。
李临定(1963)按照补语的语义指向把汉语的“得”字补语结构分为四类,即补语表示程度的“得”字句;补语说明动词的“得”字句;补语说明主语的“得”字句以及补语说明宾语的“得”字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义,语法和语用三层次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义,语法和语用三层次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语义、语法和语用的三个层次都是非常重要的。
语义是指词汇和句子的意义,其中包括词汇的搭配和句子的逻辑结构。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词汇的意思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将词汇组成完整的句子,并理解句子的含义。
语法是指词汇和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语法规则包括词性、句型、语序、时态等方面。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汉语语法规则,并学会正确运用这些规则,以便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用是指语言的实际应用和交际功能。
语用包括语境、语气、语调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
在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社交习惯,学会在不同场合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义、语法和语用的三个层次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只有掌握这三个层次,学生才能够真正学好汉语,流利地与汉语母语人士进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的语义结构
要看到汉语中词与词相结合组成的语义结构有规律性的。
比如及物的二价动作动词组成语义结构有三个基本语义成分(动核、施事、受事),映射到表层的排列规律是“施动受”语序,如可以说“人吃饭”、“我买书”,而不可以说“饭吃人”、“书买我”。
及物的三价动作动词组成语义结构有四个基本语义成分(动核、施事、受事、与事),映射到表层的排列规律是“施动与受”语序,如可以说“我送她礼物”,而不可以说“送她礼物我”或“礼物送我她”。
但也应当看到在具体运用时,在具体句子中词与词相结合组成的语义结构也有灵活性的一面。
这表现在:
一是在具体句子里某个语成分可以空缺(省略或隐含)。
例如:
[1]他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2][]吃过黄连,[]再吃糖果,你会觉得更甜。
[3]老人病了,战士们日夜守候在他病床前,[]送[]饭[]送[]
水,胜似亲人。
[4]门口坐着一个妇女[妇女]在洗衣服。
例[1]是由于为了跟“同住、同劳动”对称“同吃”后空缺语义成分,隐含着受事“饭”。
例[2]是蒙后省略语义成分施事“你”。
例[3]是“送”前承上省略语义成分施事“战士们”,“送”后承上省略语义成分与事“老人”。
例[4]因语用精练的需要而使名词“兼格”:“妇女”既是“坐着”的施事,又是“洗”的受事,“兼格”实际上隐含了某个语义成分。
二是在具体句子里语义成分排列的次序如可以突破“施动受”规律,而出现“受动施”的情形。
例如:
[5]饭她也不吃,水她也不喝,这可怎么办?
[6l-锅饭吃了十个人。
[7]他把收音机送给了孤老。
例[5]是由于受事主题化的需要,把语义成分受事“饭、水”提到了句首,表层变成了“受施动”(饭她吃、水她喝)语序。
例[6]不是语用上的叙事句(叙述句),而是一种语用上的描记句或说明句,表示“一锅饭供十个人吃了”(可以称作“供让句”),表层变成了“受动施”(饭吃人)语序。
例[7]是一个在语用上具有处置义的“把”字句,由于用了“把”字句,受事成分“收音机”就提到动词之前了,表层变成了“施受动与”(他收音机送孤老)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