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侧壁配筋计算表

合集下载

地下室外墙计,裂缝计算

地下室外墙计,裂缝计算

挡土墙计算一、墙身配筋计算(一)已知条件:墙身混凝土等级35钢筋设计强度N/mm2360混凝土容重γc=25KN/mm3墙背填土容重γ土=0KN/mm3裂缝限值0.2mm覆土厚H1=1.2m水位距离墙底H3=2.7m墙高H=4.8m地面堆积荷载q0=0KN/m2墙厚h(mm)=250mm保护层(mm)=35mm横载分项系数1.2(二)土压力按主动土压力计算:Ka=0.50q=γ土H1Ka=0.00KN/m2q1=q0Ka+q土1=0.00KN/m2q土2=(γ土×H-γ水×H3)×Ka=-13.50KN/m2q水2=γ水H3=27KN/m2q2=q1+q土2+q水2=13.50KN/m2q11=1.2×q1=0KN/m2q22=1.2×q2=16.2KN/m2(三)内力计算(基本组合下):M支座=-H2×(8q22+7q11)/120=-24.88KN·MQ墙顶=H×(11q11+4q22)/40=6.48μ=q11/q22=0.00ν=[(9μ2+7μ+4)/20]0.5=0.447213595X=(ν-μ)H/(1-μ)=2.146625258m Xo=H-X= 2.6533747mMmax=Q墙顶X-q11X2/2+(q22-q11)X3/6H=8.346079KN·M(四)配筋计算混凝土抗压强度fcd=16.7N/mm2ho=205mm钢筋设计强度fy=360N/mm2计算宽度b=1000mmM支座 =f cd bx(h0-x/2)24883200.00 =16700x(205-x/2)x =7.402 m≤ξb h0 =0.53×205.00 =108.7mm 解得A s = M支座/(ho-x/2)/f y =353mm2Mmax =f cd bx(h0-x/2)8000000.00 =16700x(205-x/2)x = 2.350 mm≤ξb h0 =0.53×205.00 =108.7mm 解得跨中A s = Mmax/(ho-x/2)/f y =112mm2(五)裂缝计算钢筋直径d=16mm钢筋间距100mm每延米实配钢筋A s=2010.62mm2标准组合下Mk支座=-H2×(8q2+7q1)/120=-20.74KN·Mσsk=Mk支座/(0.87hoAs)=57.82585N/mm2αcr=2.1ρte=0.016084954ftk=2.2ψ=-0.43742585< 1 且<0.2所以ψ取0.2Es=200000c=35deq=16裂缝宽度W fk=0.017738813mm裂缝满足要求。

地下室墙体配筋计算书(一)2024

地下室墙体配筋计算书(一)2024

地下室墙体配筋计算书(一)引言概述:地下室墙体配筋计算书是在地下室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计算工作,主要用于确定墙体配筋材料和数量,以确保地下室墙体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为墙体荷载计算、配筋设计、配筋布置、配筋间距计算和配筋钢筋计算,对地下室墙体配筋计算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1. 墙体荷载计算1.1 确定地下室墙体所受荷载类型及大小1.2 根据设计标准计算荷载作用于墙体的力和力矩1.3 考虑地下室墙体的水平荷载(如地震力)对配筋的影响2. 配筋设计2.1 根据墙体的截面几何形状和计算荷载,确定墙体的受拉区和受压区2.2 采用受拉与受压设计法计算配筋数量和尺寸2.3 考虑抗震要求,确定墙体抗震性能级别,进行相应的配筋设计3. 配筋布置3.1 根据墙体结构图和配筋设计要求,在墙体纵向和横向布置配筋3.2 确定配筋的弯曲半径和弯曲位置,保证配筋的完整性和符合设计要求3.3 考虑墙体连接节点和开口处的配筋布置,增强墙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4. 配筋间距计算4.1 依据墙体的构造和设计要求,计算配筋的间距和跨距4.2 考虑墙体的构造节段,分析墙体不同部位的配筋需求和间距调整4.3 在计算配筋间距时,考虑施工和安装配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5. 配筋钢筋计算5.1 根据地下室墙体的尺寸和设计要求,计算墙体所需的钢筋总量5.2 按照配筋设计要求,计算钢筋的截面积、直径和排布方式5.3 根据配筋布置和间距计算结果,确定每个配筋段的钢筋长度总结:地下室墙体配筋计算是地下室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墙体荷载计算、配筋设计、配筋布置、配筋间距计算和配筋钢筋计算五个大点的详细阐述,可以准确确定地下室墙体所需的配筋材料和数量,保证墙体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建议在计算过程中综合考虑施工和经济性因素,以选择最合适的配筋方案。

地下室侧壁配筋计算表

地下室侧壁配筋计算表

混凝土标号C 40混凝土强度fc=19100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f= 2.39N/mm2钢筋强度设计值为360N/mm2钢筋弹性模量(N/m2) Es=地下水位与室外地坪高差H2(m)0室内外高差(m)H1=地下室层高(m) H=3地下室设计抗渗等级(Mpa)0.600最大水头与墙厚比值系数初估外墙厚度hw(m)0.300故取外墙厚度hw(m)0.3土有效内摩擦角φ'30静止土压力系数 Ko=0.50土的重度(KN/m3) r19地下水重度(KN/m3) rw=10土浮重度(KN/m3)ro=9地面堆载(KN/m2) qo=35一、迎水面外墙配筋计算1. 外墙配筋计算土压力 po= 1.2×qo×φ'=21.000土压力 p1= 1.2×((qo+r×H2)×Ko)=17.580土压力 p2= 1.2×((qo+ro×(H-H1-H2))×Ko+rw×(H-H1-H2))=73.200受弯计算:弯距 M=49.558墙的有效高度(mm) ho=hw-(50+D/2)244配筋计算:αs=M/(fcbho2)=0.044γs=As=M/(γsfyho)=577.041实配钢筋Φ12@100Φ0@0(注:当钢筋标注不同时表示为钢筋交错放置)As=1,130.97mm2/m2. 外墙裂缝变形计算钢筋的应力 σsk=172.02N/mm2有效受拉混凝土配筋率ρte=0.75%故取有效配筋率ρte=钢筋应变的不均匀系数 ψ=0.20<0.2故取不均匀系数ψ=0.2最大裂缝宽度ωmax=0.063<0.23.弯距为0位置选取p1(矩形荷载)作用弯距为0处为代表M=0→x= 2.255m(到外墙顶部距离)二、外墙内侧配筋计算(内力计算参考静力计算手册)1.外墙配筋计算外墙顶部水平反力p1产生水平力R1=14.90KNp2产生水平力R2= 12.47KN利用墙体剪力Q=0处做为反弯点求外墙内侧最大弯距(R1+R2=0)→x= 1.098m(到外墙顶部距离)p1产生的弯距(矩形) M1=10.76KN.mp2产生的弯距(三角形) M2=11.94KN.m受弯计算:弯距M=22.71KN.m配筋计算:αs=M/(fcbho2)=0.020γs=γsfyho)=实配钢筋ΦAs=1,130.97mm/mρte=KN/m20.310满足要求KN/mKN/m 2))KN/mKN.mmm0.978mm2/m满足要求1.00%满足要求0.990 mm2/m满足要求1.00%满足要求。

地下室侧壁配筋计算表

地下室侧壁配筋计算表

λv fy [ρv](%)约 束0.203600.794构 造0.103600.397b w b f l w l f 200200500500n 1n 2n 3n 42242约 束满 足构 造满 足约 束满 足构 造满 足边缘构件形式Ⅲ体积配箍率截面尺寸As 0s 81004砼保护层厚度a s30箍筋直径箍筋间距l w 200450箍筋肢数 1.234n 1n 22边缘构件形式Ⅱ体积配箍率截面尺寸ρv(%)b w a s30箍筋直径箍筋间距As 0s 8100截面尺寸 ρv(%)箍筋肢数 1.126砼保护层厚度C30C30边缘构件形式Ⅰ体积配箍率边缘构件最小体积配箍率砼等级b c h c b w h w 400400200300n 1n 2n 3n 44242约 束满 足构 造满 足b w b f l w l f 2002005001000n 1n 2n 3n 422210约 束满 足构 造满 足8100箍筋直径箍筋间距As 0s 1.065砼保护层厚度a s30边缘构件形式Ⅳ体积配箍率截面尺寸 ρv(%)箍筋肢数箍筋直径箍筋间距As 0s 8100砼保护层厚度a s30ρv(%)箍筋肢数 1.1480.50.5n d 约 束As 满 足构 造满 足n d 约 束As 满 足构 造满 足纵筋配筋率90512 1.0058纵筋配筋率纵筋ρs(%)121357纵筋ρs(%)0.84812三级纵筋配筋率最小纵筋配筋率[ρs](%)n d 约 束As 满 足构 造满 足n d 约 束As 满 足构 造满 足30791.1842014纵筋配筋率纵筋ρs(%)18100.8231612纵筋ρs(%)。

配筋的计算方法

配筋的计算方法

配筋的计算原理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 (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顶层: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3.地下室外墙计算书

3.地下室外墙计算书

DWQl计算:(1)基本信息:地下室侧壁计算类型:全埋式地下室混凝土等级=C30,Ec=30000MPa z fc=14.3MPa,ft=1.43MPa钢筋采用HRB400z fy=360MPa室内外高差zl=0.000m f地下水埋深z2=0.150m填土重度γ=18.0kN∕m3z地下水重度γw=10.0kN∕m3土浮重度γ'=11.0kN∕m3土压力系数Ka=0.500地面附加恒载g=0.0kN∕m3z地面活载q=10.0kN∕m3地下室层数n=l,总埋深dp=4.850m最底层约束条件=刚接地下室(1)层:层高h=4.850m,墙厚t=300mm z层顶约束:钱接(2)荷载计算(设计值):地下室⑴层:顶部荷载pl=7.0kN∕m,底部荷载p2=96.0kN∕m(3)弯矩计算计算配筋,采用弯矩计算的设计值组合:地下室(1)层:顶部Ml=O.OkNm,底部M2=160.2kNm,正弯矩M3=∙73.0kNm计算裂缝,采用弯矩计算的标准值组合:地下室(1)层:顶部Ml=O.OkNm,底部M2=131.1kNm,正弯矩M3=∙59.4kNm⑷配筋计算地下室⑴层弯矩配筋计算:外侧弯矩M=I60kNm,ho=275mm,X=44mm,ξ=0.161,配筋系数=1.00,配筋As=1760mm2,ps=0.64%,配筋d20@75(As=4187mm2)内侧弯矩M=73kNm,ho=275mm,X=19mm,ξ=0.070,配筋系数=1.00,配筋As=764mm2,ps=0.28%,配筋d20@150(As=2093mm2)⑸裂缝验算地下室⑴层裂缝验算:外侧弯矩Mk=131.1kNm,deq=20mm,pte=0.028应力OSk=I31MPa,不均匀系数中=0.845,裂缝宽度wma×=0.172mm内侧弯矩Mk=59.4kNm,deq=20mm,pte=0.014应力OSk=Il9MPa,不均匀系数I=O.539,裂缝宽度wma×=0.137mmDWQ2计算:(1)基本信息:地下室侧壁计算类型:全埋式地下室混凝土等级=C30,Ec=30000MPa z fc=14.3MPa,ft=1.43MPa钢筋采用HRB400z fy=360MPa室内外高差zl=0.450m,地下水埋深z2=0.150m填土重度γ=18.0kN∕m3z地下水重度γw=10.0kN∕m3土浮重度γ'=11.0kN∕m3土压力系数Ka=0.500地面附加恒载g=0.0kN∕m3z地面活载q=10.0kN∕m3地下室层数n=l,总埋深dp=4.400m最底层约束条件=刚接地下室(1)层:层高h=4.400m z墙厚t=300mm z层顶约束:较接(2)荷载计算(设计值):地下室⑴层:顶部荷载pl=14.2kN∕m,底部荷载p2=96.0kN/m(3)弯矩计算计算配筋,采用弯矩计算的设计值组合:地下室(1)层:顶部Ml=O.OkNm,底部M2=140.0kNm,正弯矩M3=∙65.7kNm计算裂缝,采用弯矩计算的标准值组合:地下室(1)层:顶部Ml=O.OkNm,底部M2=114.6kNm,正弯矩M3=∙53.6kNm⑷配筋计算地下室⑴层弯矩配筋计算:外侧弯矩M=140kNm,ho=275mm,x=38mm zξ=0.139,配筋系数=1.00,配筋As=1520mm2,ps=0.55%,配筋dl8@75(As=3391mm2)内侧弯矩M=66kNm z ho=275mm,x=17mm,ξ=0.063,酉己筋系数=1.00,配筋As=685mm2,ps=0.25%,酉己筋dl8@150(As=1696mm2)⑸裂缝验算地下室⑴层裂缝验算:外侧弯矩Mk=114.6kNm,deq=18mm,pte=0.023应力OSk=I41MPa,不均匀系数Ψ=0.809,裂缝宽度wma×=0.185mm内侧弯矩Mk=53.6kNm,deq=18mm,pte=0.011应力OSk=I32MPa,不均匀系数中=0.478,裂缝宽度wma×=0.143mm。

地下室侧壁计算

地下室侧壁计算

地下室侧壁、人防临空墙计算
一、侧壁计算:
侧壁荷载作用分为两部分土压力作用(S GK)
等效荷载作用(S QK)1、土压力作用(S GK)
q G=γh
-M max=-qh2/15
+M max=0.03qh2
2、等效静荷载(S QK)
按规范人防侧壁等效静荷载q Q=55kn/m2
-M max=-qh2/8
+M max=9qh2/128
3、内力组合
γ0(γG*S Gk+γQ*S Qk)
其中γ0=1.0
γG=1.2
γQ=1.0
4、考虑材料强度提高系数γd=1.35
则有 -M=-M max /1.35
+M=+M max /1.35
5、由于侧壁负弯矩计算采用了一端简支,一端固端的计算模型,
其配筋是偏安全的。

所以在计算时考虑地下室顶板边缘弯矩的影响。

其弯矩考虑如下:假设地下室顶板边缘弯矩为M0,则其传递至地下室底板支座处的弯矩M’0=1/2M0。

(M0=30kN/M2)
二、人防临空墙计算:
1、等效静荷载(S QK)
按规范人防地下室临空墙等效静荷载q Q=110kN/m2
2、其余计算取值参侧壁计算。

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

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

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承载力配筋计算姜学诗(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审图所 北京 100044)泥用量大,易产生收缩裂缝,但高层建筑不应低于C30,多层建筑不应低于C25。

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外墙的抗渗等级应由最大水头与墙厚之比确定,但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低于0.6MPa。

1.2 确定作用于地下室外墙的荷载在实际工程中,地下室外墙的配筋主要由垂直于墙面的水平荷载(包括室外地面活荷载产生的侧压力、地基土的侧压力、地下水压力等)控制(见图1),近似按受弯构件设计。

地下室外墙在垂直于墙平面的地基土侧压力作用下,通常不会发生整体侧移,土压力类似于静止土压力,工程上一般取静止土压力系数K a =0.5来进行计算。

当地下室施工采用护坡桩时,静止土压力系数可以乘以折减系数0.66而取0.33。

1.3 确定地下室外墙的计算简图地下室外墙按支承条件可能是单向板,也可能是双向板,在实际工程中要对这些板块逐一进行计算是相当麻烦的,一般情况下也没必要这么做。

工程中常用做法是,视地下室楼板和基础底板为地下室外墙的支点,沿竖向取1m宽的外墙按单、双或多跨板(视地下室层数而定)来计算地下室外墙的弯矩配筋,计算简图见图2。

1.4 地下室外墙的配筋构造要求地下室外墙应双面双向配筋。

竖向配筋除满足计图1普通地下室外墙水平荷载 图2 地下室外墙计算简图地下室外墙的配筋宜采用变形钢筋(HRB335级或HRB400级),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内外侧钢筋之间应设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600mm呈梅花形布置的拉结筋。

2 人防地下室外墙的设计步骤人防地下室外墙的设计步骤与普通地下室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体现为三方面。

2.1 作用于地下室外墙的水平荷载不同,见表1。

水平荷载及分项系数的比较 表1 荷载分项系数室外地面活荷载土压力水压力武器爆炸产生的人防等效静荷载普通地下室外墙 1.4 1.21.2 -人防地下室外墙- 1.2 1.21.0(按《人防规范》)注:表中普通地下室外墙的荷载分项系数是指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的分项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标号C
30
混凝土强度fc=14300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f = 2.01
N/mm 2
钢筋强度设计值为360
N/mm 2钢筋弹性模量(N/m 2) Es=地下水位与室外地坪高差H2(m ) 4.3室内外高差(m)H1=地下室层高(m) H= 4.3地下室设计抗渗等级(Mpa)0.800最大水头与墙厚比值系数初估外墙厚度hw (m)0.000故取外墙厚度hw(m)0.2土有效内摩擦角 φ'30静止土压力系数 Ko=0.50土的重度(KN/m 3) r
18
地下水重度(KN/m 3) rw=10土浮重度(KN/m 3
)ro=8地面堆载(KN/m 2
) qo=
10
一、迎水面外墙配筋计算1. 外墙配筋计算
土压力 po= 1.2×qo×φ'= 6.000土压力 p1= 1.2×((qo+r×H2)×Ko)=47.580土压力 p2=
1.2×((qo+ro×(H-H1-H2))×Ko+rw×(H-H1-H2))= 6.000
受弯计算:弯距 M=61.480
墙的有效高度(mm) ho=hw-(50+D/2)143
配筋计算:αs =M/(fcbho 2)=0.210γs=γsfyho)=
实配钢筋Φ14@150Φ14
@150
(注:当钢筋标注不同时表示为钢筋交错放置)As=2,052.51 mm 2/m
2. 外墙裂缝变形计算
钢筋的应力 σ
sk =
200.64 N/mm 2
有效受拉混凝土配筋率 ρte =
2.05%
故取有效配筋率 ρte =
钢筋应变的不均匀系数 ψ=0.78
故取不均匀系数ψ=0.78
最大裂缝宽度ωmax=0.168<0.2
3.弯距为0位置
选取p1(矩形荷载)作用弯距为0处为代表
M=0→x= 3.233m(到外墙顶部距离)
二、外墙内侧配筋计算(内力计算参考静力计算手册)
1.外墙配筋计算
外墙顶部水平反力
p1产生水平力R1=56.99KN
p2产生水平力R2= -13.17KN
利用墙体剪力Q=0处做为反弯点求外墙内侧最大弯距
(R1+R2=0)→x= 1.736m(到外墙顶部距离)
p1产生的弯距(矩形) M1=59.59KN.m
p2产生的弯距(三角形) M2=-19.03KN.m
受弯计算:弯距M=40.56KN.m
配筋计算:αs=M/(fcbho2)=0.139γs=
γsfyho)=
实配钢筋Φ
As=1,026.25mm/m
ρte=
KN/m2
0.45
15
满足要求
KN/m
KN/m 2))
KN/m
KN.m
mm
0.881
mm2/m
满足要求
2.05%
满足要求
0.925
mm2/m
满足要求
1.03%
★★★不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