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生课程设置的思索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对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临床医学对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临床医学对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建议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临床医学作为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革的呼声。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医学对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临床实践教学临床医学的核心在于实践,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应当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内容的更新,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和解决各种实际临床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其临床技能。

二、强化临床科研教育临床医学作为应用科学,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持。

因此,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应当加强临床科研教育的培养和引导。

通过培养医学生从临床问题出发的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使其在实践中能够提出科学可行的临床研究方案,并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三、推进医学教育与新技术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的进步,新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应当积极推进医学教育与新技术的融合。

通过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新技术对于临床医学的影响,并掌握其操作和应用技巧。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临床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离不开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优秀医学教师。

然而,目前医学教育中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数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增加临床医学专业的专职教师数量,还要加强其培训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

五、注重医学伦理与人文教育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医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和人文关怀。

因此,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应当重视医学伦理与人文教育的融入。

通过注重医学伦理教育、人文关怀培养,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道德和患者至上的理念,真正成为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临床医学作为一门国际性的学科,不仅仅受限于国内的教学和研究环境,更需要与国际接轨。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近年来,临床医学领域不断发展壮大,对医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国内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因此,进行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不仅是必要的,更成为当前医学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临床医学本科教学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使之紧跟医学发展的最前沿。

随着医学科学的日新月异,新的疾病、新的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教学应当注重引入最新的临床医学知识和前沿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医学科学进展,提升他们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

其次,对于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方法的也是必要的。

传统的医学教学主要以听课、上实习、做报告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因此,应鼓励学生参与到临床实践中,提供实际的临床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远程教育、虚拟仿真实验等,拓宽教学形式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也需要得到保证和提升。

当前,临床医学本科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学校和专业教学水平较高,而有的学校和专业教学水平较低。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素养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

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评估和监督,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系统,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确保他们具备临床医学领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临床医学本科教学需与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学的目标应当与临床实践相一致。

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应考虑临床医学专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实践和科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倫理和医学伦理素养,能够胜任临床医生的职业要求。

总之,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是当今医学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

“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与思考

“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与思考

二、临床医学专业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存在重 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综合的倾向,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其次,医学教育结 构不够合理,学科之间缺乏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方向单一。最后,医学人文教 育缺失,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三、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 的建设思路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度不断提高,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 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因此“新医科”应运而生,旨在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和 改革,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
在“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下面将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针对这些问题,本次演示从新医科背景出发,对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的需求 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课程目标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能 力和跨界整合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要注重更新和拓展,反映最新技术和临 床实践;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注重多样性、交互性和实践性,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体系构建方面,本次演示提出了新的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体系。首先,在 课程设置上,要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形成以医学检验技术为主线、多学科交 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更新和拓展,及时引入最新 技术和临床实践,同时要注重与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最后,在教学方法上,要 注重多样性、交互性和实践性,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4、完善课程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 沟通能力等方面纳入评价范围,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4、完善课程评价:建立多元化 的评价体系
1、整合课程资源: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资 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思考

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思考
维普资讯
52 O
西部 医 学 2 0 0 7年 5月 第 1 9卷 第 3 期
Me W et hn , y2 0 , 11 , . dJ s ia Ma 0 7 Vo. 9 No 3 C
提 高 临床 医学专 业 学位 教 育质 量 的思 考
朱 彬, 刘 念 , 红 军 , 小 明 赵 冯
力 的途径 。 而招 生规模 的扩 大 , 究生培 养质 量与招生 研
规模 间 的矛盾是 众 多高等 院校 面临 的首 要 问题 。受 学 校规模 、 学条件 、 办 学科设 置 、 导师 队伍 等条件 的制约 , 许 多 高校 研 究生 的培 养 质 量远 远 落后 于培 养数 量业 学 位 研 究 生 教 育 质量 的根 本 。 关键词 : 医学 ; 专业 学位 ; 培 养 教育
【 中图 分 类 号 】 RO 5 【 献 标 识 码】 C 文 【 章 编号 】 17 —5 1 2 0 ) 30 0 —2 文 6 23 1 (0 7 0 —5 20
( 川 大学 研 究 生 院 , 四 四川 成都 6 0 6 ) 1 0 5
【 要 】 围绕 临 床 专 业 研 究 生 的 招 生 、 养 、 位 三 个 环 节 , 出应 在 确 保专 业 学位 研 究 生 生 源 质 量 、 进 优 化 专 业 摘 培 授 提 改
学 位 研 究 生 培 养 措 施 、 强导 师 队 伍 建设 , 善 导 师 责 任 制 等 诸 多 方 面 加 强 管 理 和 监 督 , 套 制 定 、 施 有 效 策 略 , 是 加 完 配 实 才
业 学位研 究 生培养 质量 的根本 保证 。
1 改 革 招 生 机 制 , 持 按 需 招 生 坚
随着 国 民受 教 育 的意 识及 教 育程 度 的提 高 , 社会 对 知 识 和学 历 的要求 也 发 生 了相应 变 化 , 导致 学 生报 考研 究生 的 动机呈 现多样 化 , 了追 求学术 之外 , 有 除 还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概述临床医学专业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教育的不断完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变革显得尤为紧迫。

本文将围绕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运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二、理论基础1. 课程理论在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课程理论的指导作用。

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的发展,倡导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建设。

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该理论的运用将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教学水平。

2. 教育改革理论教育改革理论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该理论主张通过改革创新,实现课程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在临床医学专业中,教育改革理论的运用将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1. 课程设置的调整根据医学教育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趋势,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进行课程设置的调整。

这包括加强前沿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教学,优化基础理论课程,增设新的临床实践课程等。

2. 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通过引入问题导向学习、案例教学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环节的完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还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完善。

这包括医学实习、临床技能培训等环节的优化和升级,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处置病情的能力。

四、改革实践的探索1. 课程改革的实施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实践中,需要明确改革方案和实施计划,统筹安排各项改革任务。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2. 教学团队的建设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需要建设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创新,推动课程改革的实践。

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在培养医学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上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从基础医学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优化、实践环节的加强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合理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利用优质资源以及增加实践环节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学校和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以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

通过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反思和优化,可以更好地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对未来医学挑战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几点思考,将有助于提升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学、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实践环节、学生能力、综合能力、医学教学、教学思考1. 引言1.1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性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整个医学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基础医学是医学知识的基石,是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

只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医学知识是医学生入门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为学生提供了医学思维和专业素养的基础。

只有通过扎实的基础医学教学,学生才能建立起对医学领域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基础医学知识是医学生在日后临床实践中的指导和支撑。

临床医学的实践需要医生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只有通过对基础医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医学生才能在临床实践中更加自信和专业。

基础医学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只有通过对基础医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解,医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医学实践中更好地应对各种临床挑战和问题。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直接关系到医学生未来的临床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升。

2. 正文2.1 基础医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基础医学教学内容的设计是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临床实践能力。

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生教育中的困惑及思考

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生教育中的困惑及思考

研究生教育收稿日期:2012-05-31作者简介:胡光丽(1979-),女(汉族),河南潢川人,助理研究员,管理学硕士,现就职于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培养科,研究方向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困惑及思考胡光丽,原玲玲(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广州 510515)摘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医学学位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培养医学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目前此项工作面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要求与国家卫生制度矛盾、部分导师对指导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偏见、过程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大研究生复试力度,解决执业医师制度与临床专业学位培养的矛盾,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师资队伍的策略措施,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69(2012)06-1131-03Confusion in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and ReflectionsHU Guang-li,YUAN Ling-ling(Graduate Schoo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Abstract: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is a major policy for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and an important way of training high-level specialized practical talents.However,atpresent there are problems of uneven level of students,requirements contradictory to the institutionalpolicies by the country’s health system,some supervisors’bias against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sand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administration.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paper proposes measuressuch as enhanc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for training such type of clinical med-icine graduates,strengthening re-examinations for the graduates,reconcil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olicies of clinical practitioners and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s of clinical medi-cine,and establishing a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so as to enhanc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degree graduates of clinical medicine.Key Words:clinical medicine;professional degree;education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医学学位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培养医学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专业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专业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在人 、 文化科 学技术 和社 会职业 的三维 关系 中, 专业教育 的 目 的除 了坚持一定 的职业导 向外 , 更包括专业本 身的发展四 。《 试行办
法》 规定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应具有较强临床分析 、 思维能力 ,
能独 立处理本 学科领域 内的常见病 , 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 导, 达到卫生部颁发 的《 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 中规定 第一 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 的临床工作水平【 3 】 。由此可见 , 仅对专 业学位研 究生进行临床技 能培训远不能 达到临床 医学 专业学 位研究生的授位要求 而专业课程就是对临床轮转的一种有益 补充 。通过学习专 业课 程 , 研究生既能熟练运用本专业知识解 决I 临床问题 , 也能不 断拓宽视野 , 了解 新理论 、 新知识 、 新 技术 , 适应医学科技 的蓬勃发展。
课程缺乏等不足 , 为保证临床 医学专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质量 , 促进其全面发展 , 应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设置 。
关键词 : 专业学位 ; 专业课程 ; 研 究生教 育 中图分类号 : G 4 2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1 2 4 6 ( 2 0 1 6 ) 2 3 — 0 0 1 2 — 0 3
认 为学校开设 的公 共课 程已能满 足研 究生理论 知识 学习需求 ,
课程 目标不清晰使课程评价难度加大。课程评价是判断课 程实施效 果及课程计划是否达到课程 目标的必要过程 。没有清
晰的课程 目标 ,就无法评价课程实施后是否达到了培养 目标 、
从而忽视 专业课程 教育。实际上 , 专业教育 的内涵 比职业教 育
课程设计缺乏整体优化 , 忽略 了相关学科领域知识 和技能间的
内在联 系, 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 课程 目标不清晰 , 导致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07-17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SDYY11099)作者简介:姜昱竹(1977-),女,山东文登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医学免疫学教学及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魏凤云(1972-),女,山东广饶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与管理研究工作。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索与探讨姜昱竹,吕长俊,栾希英,宫建伟,魏凤云(滨州医学院,山东烟台 264003)摘要:为适应医学的迅猛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现状,并借鉴国外医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特点提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医学人才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关键词: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69(2012)06-1138-03Thinking and Discussion on the Curriculum ofProfessional Graduate Degree in Clinical MedicineJIANG Yu-zhu,LV Chang-jun,LUAN Xi-ying,GONG Jian-wei,WEI Feng-yun(Binzhou Medical college,Yantai 264003,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and changes of medical pattern,the cur-riculum of professional graduate degree in clinical medicine should keep in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trend of modern medical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curriculum of professionalgraduate degree in clinical medicine at China’s medical schools and discusses several principles oftraining new-type medical personnel fit for social development by learning from the curricular features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other countries.Key Words:professional degree in medicine;graduate student;curriculum 我国自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1991年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发了《关于下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通知》(简称《办法》),明确将医学学位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改变了多年来医学研究生教育单一的“科研型”培养模式,这是我国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我国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具有深远的意义[1]。

课程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桥梁[2]。

因此,构建符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特点,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要的课程体系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进行探讨。

1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在课程设置中,不是以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主体,而是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普遍存在。

其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安排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不是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专业学位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1.1 培养目标的实施不够到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指通过教育过程使作为培养对象的研究生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

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目标作为根本依据,课程设置是否能体现或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培养目标,是评价研究生课程合理性的重要标准[3]。

在研究加强课程学习、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时,必须关注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紧密联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一种应用型学位,其培养目标的核心是临床技能,在掌握临床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

但是,目前部分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只停留在文件或书面上,没有很好地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研究生课程。

1.2 课程结构的设计不够合理理论课多,实践课相对较少。

比较重视理论课程,而对学术讲座、学术活动等实践性课程重视不够,因而出现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脱节的现象。

另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安排有临床实践,但对临床实践的检查与督促不够,考核标准不完善甚至部分医学院校根本不进行考核。

必修课多,选修课相对较少。

选修课程开设数量不足,而且类别、内容不丰富,尤其是反映前沿、交叉的综合性课程相对较少;另外除了政治理论课,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较少。

1.3 课程内容的更新不够及时研究生教材内容应该更强调学科前沿知识,紧跟学科发展,适时更新内容。

但是往往由于缺乏教学管理部门重视和资金人力支持,已有的研究生教材内容较为陈旧,更新速度普遍滞后于学科前沿知识发展的速度,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

另外,有些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开设的课程,到了研究生阶段依然重复开设,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基本与本科教学相同。

2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探索及改革的方向 针对以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调整现行课程设置,为培养临床医学高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调整课程目标,注重临床能力的培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规定:“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求毕业时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水平,即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4]。

不难看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强调的是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

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侧重于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培养具有临床应用实践能力的高级临床医师。

2.2 完善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教育背景。

所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还应该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强调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设置完整、系统的学位课程,在提高他们认知能力的同时为学术能力的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础,并为其今后的学习研究积累坚实的知识基础。

2.3 设置综合课程,注重学科交叉的需要在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医学学科呈现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征,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仍局限于传统的课程范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要求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横向联系,增设反映当代医学科学前沿、富有启迪创新思维的高水平课程和综合性专题讲座,特别是开设、完善多元化的跨学科课程。

在调整过程中还应适当压缩理论课程,增加实践课程。

2.4 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势必为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在知识结构上,除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前沿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5]。

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强调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引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把握前沿性热点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这样,他们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创造性地解决临床上的新问题,发明新技术,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提高我国总体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我国医院的国际竞争力。

2.5 增加人文课程,注重职业素质的提高医学是直接服务于人的生命科学,临床医疗工作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需要对病人的关怀和照料。

高素质的临床医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尊重病人的人格和生命价值[6]。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养的加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他们自身的道德伦理、推理、逻辑演绎、敏锐观察、明辨是非及人际沟通能力,从而有助于自身医疗水平的提高。

因此,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通过人文知识的积累和道德内化的修炼,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

总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只有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地更新改革、实践探索,才能全方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医学人才。

(下转第1143页)准。

③认识各种正畸器械,熟悉常用正畸工具的特点及用途。

④掌握托槽的定位原则,在模型上练习粘接托槽。

⑤认识各类常用弓丝,熟悉其特性及用途。

⑥弓丝弯制练习:掌握常用弓丝及曲的弯制方法。

⑦在Typodont上掌握结扎技术,将弯制的圆丝和方丝分别结扎并水浴,观察弓丝对牙齿移动的影响。

临床培养:①进行严格的正畸临床工作基本训练,由导师或临床指导小组负责指导。

要求掌握:各种临床常见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分析、治疗计划和治疗后的保持;完整规范的正畸病历书写、临床资料的采集和整理;临床常用各种弯曲的弯制技术,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序列弯曲等;X线头影测量分析技术;模型测量和分析技术,包括间隙测量、间隙分析、牙弓对称性分析等;临床常用矫治技术及矫治器的操作使用。

②开设研究生专题讲座。

③定期做病例报告。

④了解唇腭裂畸形的正畸治疗,正颌外科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参与科室开展的各项新技术。

临床工作量要求:掌握常见错合畸形的检查和资料收集,正确诊断分析、制定矫治计划和基本操作。

接诊新病人30例(科学学位)、50例(专业学位),完成临床病例10例(科学学位)、30例(专业学位),其中简单病例50%-60%;复杂病例30%-40%;困难病例10%。

要求所有病例资料完整,包括病历首页、续页、病历、检验单、治疗前后X线片、模型及照片。

临床操作考核:临床接待1个复诊病人,椅旁更换0.019×0.025不锈钢方丝,弯制关闭曲并就位加载。

毕业时先进行病例答辩,合格者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